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5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0题 一(含答案)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0题 一(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0题一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

要求:句式及修辞手法与示例相同。

向往是思想的折射,灵魂的写照,行动的先导。

有的人向往成功,于是就孜孜不倦,默默耕耘;有的人向往奉献,于是就志存高远,兼济天下;有的人向往清高,于是就洁身自好,一尘不染。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老学庵笔记》乃陆游晚年所作,所记内容多为其亲历或亲见、亲闻之事。

难能可贵的是,此书迥异于仅记述事实或转抄他书的丛札性汇编,具有鲜明的识见。

除评判性的断语外,___________,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立“大节”、辩邪正的思想倾向。

A.并无透露出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哪怕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B.还有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无不透露着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C.处处透露着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包括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D.即使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也都透露着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实际上,文学鉴赏有一个公认的规律,那就是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面对同样一部作品,_____,一部分读者认为优秀,另一部分读者却认为不过如此,这是文学鉴赏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世界上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许多文学奖,每次公布得奖作品后都会在文坛上产生激烈争议,不像自然科学奖那样基本上可以一锤定音。

A.读者因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B.读者拥有不同的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因而阅读感受也会不一样C.读者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因为其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D.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的读者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感受4.将下面三个句子整合为一个长单句。

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①隋唐是我国造墨业空前兴盛的时代。

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解析)

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解析)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易错点1 选用句式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当前的饮水习惯决定10年后的健康状况。

科学的饮水可以调理生理、神经、精神等方面的功能,而且会减少多种疾病发生的几率,增进身体健康。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生活起居,制定自己的饮水时间表。

比如,在清晨时间饮用一杯水,水分能很快被胃肠道吸收,,尤其利于高血压、脑血栓的防治。

A.不仅能够加快血液循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还能扩张血管,净化血液,增强血管弹性B.不仅能够净化血液,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还能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加快血液循环C.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还能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净化血液D.不仅能够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还能净化血液,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强血管弹性【错因分析】本题各选项只是从句子结构上调整了下顺序,迷惑性还是挺大的,如果逻辑关系不清楚,就容易选错。

【参考答案】D选用句式就是根据具体的语境条件去选择一定的句式来表情达意。

因此,选择句式的根据大体有三:一是不同句式本身表意的鲜明程度,二是不同的语境,特别是上下文的需要,三是上下文句子主语的异同。

选用句式的关键在于“用”而不是简单地区别一个不同的句子类型,所以大多是提供了一个语境,然后根据语境的需要来选择恰当句式。

在高考试卷中,涉及这一知识点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选择题,一般要从表述对象一致、推序照应、时空连贯的角度来考查,通常采用衔接类型题来训练考生选用句式的能力。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重大事故受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经常需要对创面皮肤进行再造,目前的医疗技术只能对皮肤表层厚度不超过200微米进行人工再造,而对几毫米厚完整皮肤系统还不能进行再造,。

为此,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3D打印技术制造人造血管。

A.因为涉及血管组织,没有血管的养分供应,超过200微米的人造皮肤就没法存活B.如果涉及血管组织,只要血管能够供应养分,超过200微米的人造皮肤就能存活C.因为涉及血管组织,而血管组织涉及的医疗技术问题,人类短时期内还无法解决D.但如果人类解决了血管供应养分问题,人造皮肤的其他重大技术也就会迎刃而解【答案】A作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2017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5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2017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5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考点5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2017浙江卷]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

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3分)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题干要求非常明确,即用归谬法仿照示例写一句话来反驳生活中的错误看法或观点。

解答时需先假设生活中人们常提到的某一错误观点,然后依据此观点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即可。

句式上可采用“如果……那么……”的模式。

[2017天津卷]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

(12字以内)(3分)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

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答: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先从所给语段中找出一级信息“一带一路”;再找出二级信息“推动的……更是文明互通”,最后在规定的字数内将标题拟写出来即可。

答案:例:“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

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4分)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

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2014年高三语文精品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专题05 扩展、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014年高三语文精品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专题05 扩展、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1.(14届湖南十三校高三一模)阅读以下新闻内容,完成题目。

(12分)①“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我才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各类关于雾霾的段子近期在网上广为流传。

环保部专家认为,中国接下来将进入雾霾高发期。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发达国家二三十年前的阶段,即由于城市化过程发展和城市布局不合理而导致的区域性的雾霾高发。

假如城市的污染治理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城市化过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不留下足够的通道,不考虑污染物稀释扩散结构的话,这种局面在中国至少还会持续10-20年。

②“雾霾天”、“PM2、5”、“爆表”,刚刚过去的2013年,这些与空气质量有关的专业词汇在中华大地得以迅速普及。

如果说2013年年初雾霾还是北京的专利,那么年底的那场蔓延全国的雾霾则让更多人领教了其威力。

度假天堂海南岛也未能幸免。

连日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治霾”成为会上最重要的议题。

1月18日,北京人代会分组讨论中,旁听的北京市长王安顺透露,自己已向国务院立下治霾“生死状”,保证在2017年前实现空气污染治理目标,国务院领导则开玩笑称完不成任务就“提头来见”。

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研究所主任宋国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可以说,现在的雾霾问题就是地方环保局不作为造成的。

现在空气质量信息和企业污染排放信息数据缺失现象非常严重。

没有数据,很多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

”“事实上,和雾霾相关的就是排放,而目前在我国技术上是可以实现达标排放的。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

(3分)【小题2】请针对主要新闻事实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

(9分)【答案】【解析】【小题1】2.(14届吉林吉大附中实验学校高三三模)“藏头诗”是古代谐趣诗的一种,如:“三结义后纷战酣,顾盼天下访大贤。

茅舍频趋精诚至,庐内孔明始出山。

”每句首字相连为“三顾茅庐”。

后又衍生出藏头联的对联形式。

请从下面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拟写一副每句7个字的藏头联。

2014年高三语文精品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05 扩展、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014年高三语文精品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05 扩展、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1.(14届河南中原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摸底)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组合类新材料作文”下一定义。

(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①近几年高考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材料作文形式。

②这种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只是一个,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③材料之间内容彼此相关,复合组成,表达共同主题。

④它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作文形式之一。

2.(14届黄冈中学、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11月联考)仿照下面示例,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4分)示例: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赶考的人,我可能会遇见一个青衣白衫的女子,她家就在驿馆的旁边,曾倚门,回首嗅一枝青梅,我会把诗题于壁上,或者写在宣纸上。

如果是在古代,你可能是一个正在做什么的人呢?是漂泊江湖的游子,还是被贬谪流放的官员?是寄情山林的隐士,还是执手相看的离人?请你从上一段中选择一种角色,恰当化用古诗文(可回忆教材中学过的诗词文章),写一段文字;不必完全仿照例句的句式。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3.(14届河南中原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摸底)仿照下面的句子和比喻形式,本体不变,再写两个句子。

(6分)示例: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次远航,那么家便是一个灯塔,让我们在远航中有了方向。

4.(14届山东潍坊高三上期中)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限20字以内)(4分)正在起草中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修改稿)》倡议:机动车驾驶员在停车3分钟以上时熄灭发动机。

对此,不少人认为,提倡停车3分钟熄火能够使车主充分了解停车熄火的必要性,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从而使停车熄火变为自觉行为。

不过,也有人对这一条款的可操作性表示怀疑。

出租车公司安全总监高鹏说,对停车熄火的时间地点不应该一刀切,比如早晚高峰和拥堵路段,车辆频繁启动也无法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此外,出租车在酷热或寒冷天气时需要开启空调,如果严格要求停车熄火,就有可能招致乘客的不满甚至投诉。

5.(14四川绵阳高三一诊)根据下面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弘一法师是个怎样的人。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散文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散文

考点17 散文一、(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过岭师陀我不曾骑过马,对于“马性”是不大了解的。

现在巧得很,一匹马立在暮色苍茫的道上,只等我骑上去。

它不停地摆耳蹬蹄,想是已经饿得发慌。

然而要骑上去,便觉得欠一点勇气,——就是说“欠一点”吧。

虽然不晓得“马上威风”,但关于马的传说是知道一点的。

我生长的地方有一句话,道是:“一马三分龙。

”马似乎又有几分神性了,但只说有“三分”,可见并不是龙。

我既不憎马也不敬马。

据说马的脾气很大,性子也很暴烈。

而望望前面的山,也颇有几分神秘意味。

要走上去的一面,正背着阳光,显得非常晦暗。

上到山顶约有五六里路的样子。

山路颇险,倘一个不留神,岂但“翻身落马”,且要“落山”,将有性命之虞。

所以作起“一鞭残照里”的诗句并不难,难的倒是骑上去,又如何来那么一鞭,何况从没有骑过马的呢?这时凭空想起不如骑马阅兵了,那定然有一名“马童”将马带牢,绝不听其发脾气:这气派倒是在画报上看见过。

来接的朋友同随从都已到齐,在马上扬鞭催促了。

不便再磨延,即耸身跨上鞍桥。

还好,它并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在人将骑与未骑稳之际猛地向前一撞。

我一面暗自感谢马,一面感谢马的主人。

“这马几时也清高起来了?”我说。

马摆了摆头,很斯文,又像对我抗议。

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

路折转而上,兼之刚下过雨,脚下那些被磨得秃光秃光的石块,异常滑溜。

马像溜冰似的一面打着滑跌,为防备一失足落向深谷,一面还得跳着“狐步舞”。

蹄声咵咵响着,其雄壮是只有“马赛进行曲”可以比拟的吧。

晚霞发出彩绢般的光,一缕一缕横斜在头顶。

人同马打着滑跌,跳着舞,踏着进行曲渐渐接近彩霞,似乎马一跃身,就可以钻进去。

回望上下,溪谷间腾起茫茫浓雾,此身飘飘然,就如在云端里,觉得当真要万念俱空似的。

骑马登山竟是这样充满诗意,真是想也不曾想到。

但是,这诗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

当将要一脚踏进云端时,马却停下来了。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考点讲解】一、考查形式该知识点属于表达应用,能力层级E.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二、知识讲解(一)选用句式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上下文特定语境,对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一些句式进行比较,选出其中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

常与“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和修辞结合出题,增强了对联想、想象能力的考查。

解题技巧:(1)审清题目要求,找出陈述对象。

(2)梳理句子主干,把握选句角度。

(3)保持语意连贯,合乎语境要求。

(4)体现语意重点,体会感情语气。

(5)分析语言材料,恰当组合成句。

(二)仿用句式考纲要求能够根据要求,恰当地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即仿例造句,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考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1、基本要求:(1)句式相同(“形似”关键)(2)内容连贯(衔接自然)(3)合乎语境(内部语境指词语的搭配、句子的结构、上下的关系等,外部的语境指说话时的场合、对象、目的、气氛、感情、风格等)(4)修辞恰当2、仿用类型:(1)仿用修辞:①以仿比喻为主的A、限定话题。

B、自选话题。

C、仿诗(文)造句。

②以仿写排比句为主的。

③利用同义或反义的词语对举来仿写。

④仿写对偶对对子。

如:孙行者→胡适之(2)仿用句式或语气。

(3)仿写句子的层次关系。

(4)仿写意境和表达方式。

(三)变换句式变换句式指根据题目要求在不改变句子意义的前提下,改变句子的表达方式。

简言之,就是内容不变,形式变化。

变换句式,实际上是根据语境要求,追求一种更好的表达效果。

是高考常考点之一,属于“语言运用”范畴。

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掌握句式变换类型:1、主被动句的变换:主要思考点是主语和宾语的变换。

主语是施动者(动作发出对象)叫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动作的接受者)叫被动句。

下面情况常用被动句:①强调被动者②使句式整齐③表特定感情。

专题五 仿用(含修辞)、选用和变换句式

专题五 仿用(含修辞)、选用和变换句式

1.仿照下面的画线句,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

礁石,在海浪的拍击中,耸立成伟岸的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仿写和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本题必须完全扣住语境来仿写,并注意所仿造句子的语言组织形式和内容意向两个方面,同时要运用相关的修辞。

【答案】(示例)腊梅,在严寒的肆虐里,挺拔成芬芳的春意野草,在乱石的压制下,茁壮成蓬勃的绿洲胡杨,在干旱的威胁中,挺立成不死的神话2.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

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

诗中的人物+有+诗句及其意境。

【答案】(示例)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

3.仿照下面例句,另选话题,仿写一句,要求与例句格式一致。

例句: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地滴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例句的句式为“××终可××,不是由于它××,而是由于××”,通过对比表达了一种顽强或坚持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5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
句,压缩语段
[2016浙江卷]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

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

”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

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

”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B、C两项中的“偏”字,很好地表现了刘姥姥对大观园中的物事感到新奇时的惊讶。

再根据后文“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中先说“长出凤头”后说“也会说话呢”的先后顺序,可以确定横线处当先说“变俊”,再说“也会说话了”。

故选C。

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
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

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

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

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

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答案】
引力波首次(或“美国”) 发现影响(或“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答所有压缩类题目均可以先给文本分层,然后分别概括各层大意,再把各层大意概括为一句话(或几个句子)。

而提取关键词的题目不过是多了一个环节,即把句子主干提炼出来。

该语段一共三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的大意是“引力波是什么”,第二层的大意是“美国首次发现引力波”,第三层的大意是
“引力波的发现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概括起来就是:美国首次发现引力波,它将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

这两个句子的主干为:主语——美国、引力波,谓语中心词——发现、产生,宾语中心词——引力波、影响。

分析提炼后可得出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