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散系-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时分层作业
新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训练:1.1.4物质的分散系(含解析)

第四课时物质的分别系基础稳固1.浊液差别于其余分别系最实质的特点是()A.外观污浊不清B.分别质粒子不可以透过半透膜C.不稳固D. 分别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 m分析 :依据分别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分别系往常有三种种类,即浊液 : 分别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 m;胶体 :分别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 之间 ;溶液 :分别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 m。
所以浊液差别于其余分别系最实质的特点是分别质粒子直径大于10-7 m。
答案 :D2.对于胶体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胶体属于混淆物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 ,有丁达尔效应产生C.氢氧化铁胶体不稳固,静置一会儿后就会有积淀出现D. 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积淀,所以常用于净水分析 :胶体属较稳固的分别系,静置不会出现积淀。
答案 :C3.以下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MgCl 2晶体B.NaCl 溶液C.液态氯化氢D.熔融的 NaCl分析 :A 、C、D 都属电解质 ,但 A 、C 不可以导电 ,D 熔融的 NaCl 能电离出自由挪动的离子,能导电。
答案 :D4.以下电离方程式必定错误的选项是()A.HCl+-H +ClB.Ba(OH) 2Ba2++2OH -C.NaHCO 3Na++H ++C++D.NaHSO 4Na +H +S分析 :HC不行拆成离子。
答案 :C5.以下变化或做法主要形成胶体的是()A.暴雨冲洗泥土形成的山洪B.微量二氧化硫气体泄露到空气中C.将纳米碳平均地分别到蒸馏水中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答案 :C6.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某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就属于非电解质B.SO 3溶于水可导电,SO3属于电解质C.能导电的物质属于电解质,NaCl 属于电解质 ,NaCl 晶体可导电D. 已知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分析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由物质的分类可知,A不正确 ;SO3溶于水 ,生成了硫酸,,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而不是SO3自己电离导电,B 不正确;电解质自己不可以直接导电电离后才能导电,C 不正确 ;电离是电解质导电的前提,D 正确。
2020-2021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1 第1单元 第4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 作业

专题1 第一单元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冬天,在多个地区持续发生大雾天气,“PM2.5”数据监测进入公众视野。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B.PM2.5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D.烟、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选B PM2.5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危害人体呼吸系统,故A正确;PM2.5的直径大于胶体直径,所以不属于胶体,故B错误;实施绿化工程,能减少空气中颗粒物,所以能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故C正确;烟、雾属于胶体,胶体的特征性质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故选B。
2.下列各项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卤水点豆腐B.明矾净水C.静电除尘D.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解析:选D A.卤水点豆腐是胶体的聚沉,与胶体的性质有关,不选;B.明矾净水是胶体的吸附性的体现,与胶体的性质有关,不选;C.静电除尘是胶体的电泳,与胶体的性质有关,不选;D.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是溶液的性质,与胶体的性质无关;故选D。
3.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MgCl2晶体B.NaCl溶液C.液态氯化氢D.熔融的KOH解析:选D MgCl2晶体没有自由移动离子,故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镁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故A错误;氯化钠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它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所以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液态氯化氢只存在分子,故不导电;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它是电解质,故C错误;熔融的氢氧化钾,因熔融有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导电,KOH是化合物,是电解质,故D正确。
苏教版必修1高一化学课时练习:专题1 1.4 物质的分散系

物质的分散系1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
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D.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解析:选B。
这是一个渗析实验,如果半透膜完好无损,则只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烧杯中的液体中可以检验出硫酸根离子,检验不出淀粉。
即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可以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0-9 m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解析:选D。
溶液与浊液不会发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B、C错误。
3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Ba(OH)2===Ba2++2OH-B.KNO3===K++NO-3C.H2SO4===2H++SO2-4D.Na2CO3===Na+2+CO2-3解析:选D。
D应为Na2CO3===2Na++CO2-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C.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能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非电解质解析:选D。
铜和石墨都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氨气、二氧化碳水溶液都能导电,但使溶液导电的是一水合氨和碳酸,氨气和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B 错误;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氯化氢是电解质,氯化钠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能导电,氯化钠是电解质,C错误;蔗糖和酒精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均是非电解质,D正确。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课后习题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常见的分散系

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第1课时常见的分散系课后篇素养形成合格考达标练1.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①有尘埃的空气②稀硫酸③蒸馏水④墨水,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具有丁达尔现象;②稀硫酸是硫酸的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③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④墨水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
2.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静置不易产生沉淀B.胶体是不均一、不稳定的分散系,静置易产生沉淀C.光线通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通过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D.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0-9~10-7 m之间,静置不易产生沉淀,A正确;胶体是介稳体系,比较稳定,静置不易产生沉淀,B错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具有的性质,溶液没有,C正确;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D正确。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7 m,不能通过滤纸B.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7 m但大于10-9 m,能通过滤纸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D.将氯化铁浓溶液和氢氧化钠浓溶液混合,能得到氢氧化铁胶体10-7m的分散系是浊液,浊液中的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A正确;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7m但大于10-9m的分散系是胶体,胶体中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B正确;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C正确;氯化铁浓溶液和氢氧化钠浓溶液混合得到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得到氢氧化铁胶体,D错误。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B.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与胶体的聚沉有关C.胶体粒子与溶液的分离可用渗析的方法D.KCl溶液、淀粉溶液和纯水都属于分散系,溶液不能,所以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A正确;豆浆属于胶体,向其中加入盐卤,实质是使胶体发生聚沉现象,B正确;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渗析的方法分离胶体粒子和溶液,C正确;纯水是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D错误。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1】1.4《物质的分散系》练习(含答案)

第四课时物质的分散系1.下列变化或做法主要形成胶体的是( )A.暴雨冲刷泥土形成的山洪B.微量二氧化硫气体泄漏到空气中C.少量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答案: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就属于非电解质B.SO3溶于水可导电,SO3属于电解质C.能导电的物质属于电解质,NaCl属于电解质,NaCl晶体可导电D.已知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解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由物质的分类可知,A不正确;SO3溶于水,生成了硫酸,而不是SO3本身电离导电,B不正确;电解质本身不能直接导电,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后才能导电,C不正确;电离是电解质导电的前提,D正确。
答案:D3.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解析:食盐、蔗糖易溶于水,植物油易溶于汽油。
A、C、D可制得溶液,而泥土与水形成浊液。
答案:B4.不是因为胶体的性质而产生的现象是( )A.明矾净水时使水中悬浮颗粒沉淀B.树林中的晨曦C.雾霾天气打手电能看到明显的光柱D.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的沉淀解析:澄清石灰水与CO2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不属胶体范围。
答案:D5.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①鸡蛋白溶液②水③淀粉溶液④H2SO4溶液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A.②⑤B.①③④C.②④D.④解析:胶体溶液才有丁达尔效应,④不属于胶体分散系,②不属于分散系。
答案:D6.某溶液中,只含有下表中所示的4种离子(忽略水的电离),则X离子及其个数b可能为( )离子Na+ACl-X个数3a2aa bA.N、4aB.S、4aC.C、8aD.S、8a解析:根据电荷守恒,1×3a+3×2a-1×a+n×b=0(n为X离子所带电荷),bn=-8a,当n=-1,b=8a;n=-2,b=4a,即B选项正确。
精品2019高中化学 课时分层作业4 物质的分散系 苏教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四) 物质的分散系(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著名歌手那英在歌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下列有关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是溶液,能永久在空气中稳定存在B.雾是胶体,一段时间内能稳定存在C.雾是乳浊液,不能稳定存在D.雾是悬浊液,在空气中能沉降B[雾、烟均为胶体,但在空气中不能永久稳定存在,时间长了要形成液体,固体颗粒沉降。
]2.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B.都是混合物C.无色、透明的液体D.呈红褐色B[溶液与胶体,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A不正确;溶液和胶体都是透明的,Fe(OH)3胶体为红褐色,FeCl3溶液呈黄色,C和D均不正确。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鉴别白糖水与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D.鉴别NaCl与CuSO4的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A项,Al(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食盐水不具有丁达尔效应,鉴别它们可用一束光照射;B项,白糖水和食盐溶液都是无色溶液,不允许品尝化学试剂,只能借助试剂鉴别;C项,静置以后,粉笔末与水的浊液中产生沉淀,豆油与水的浊液分层;D项,NaCl溶液没有颜色,CuSO4溶液显蓝色。
]4.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0-9~10-7 m的分散系是胶体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5.对电解质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B.凡在水中能生成离子而能导电的物质C.氧化钠溶于水能生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尽管氧化钠是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并非氧化钠本身电离出来的,因而氧化钠是非电解质D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而能导电的化合物D [A 选项中未说明该物质是化合物还是单质;B 选项未说明在水中生成的离子是化合物本身产生的,还是该物质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产生的,故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电解质的依据;C 选项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本身就是由离子构成的,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因此,氧化钠是电解质。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优化作业:1.1.4 物质的分散系

第四课时物质的分散系1.下列变化或做法主要形成胶体的是()A.暴雨冲刷泥土形成的山洪B.微量二氧化硫气体泄漏到空气中C.少量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答案: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就属于非电解质B.SO3溶于水可导电,SO3属于电解质C.能导电的物质属于电解质,NaCl属于电解质,NaCl晶体可导电D.已知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解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由物质的分类可知,A不正确;SO3溶于水,生成了硫酸,而不是SO3本身电离导电,B不正确;电解质本身不能直接导电,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后才能导电,C不正确;电离是电解质导电的前提,D正确。
答案:D3.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解析:食盐、蔗糖易溶于水,植物油易溶于汽油。
A、C、D可制得溶液,而泥土与水形成浊液。
答案:B4.不是因为胶体的性质而产生的现象是()A.明矾净水时使水中悬浮颗粒沉淀B.树林中的晨曦C.雾霾天气打手电能看到明显的光柱D.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的沉淀解析:澄清石灰水与CO2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不属胶体范围。
答案:D5.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①鸡蛋白溶液②水③淀粉溶液④H2SO4溶液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A.②⑤B.①③④C.②④D.④解析:胶体溶液才有丁达尔效应,④不属于胶体分散系,②不属于分散系。
答案:D6.某溶液中,只含有下表中所示的4b可能为()A.N、4aB.S、4aC.C、8aD.S、8a解析:根据电荷守恒,1×3a+3×2a-1×a+n×b=0(n为X离子所带电荷),bn=-8a,当n=-1,b=8a;n=-2,b=4a,即B选项正确。
答案:B7.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下边坐标图形相符合的是()A.稀盐酸滴加到一定量NaOH溶液中(横坐标是稀盐酸的体积,纵坐标为钠离子物质的量)B.铁粉加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横坐标是铁粉的质量,纵坐标为沉淀质量)C.CO2通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横坐标是CO2的体积,纵坐标为溶液的导电能力)D.稀硫酸滴加到Ba(OH)2溶液中(横坐标是稀硫酸的体积,纵坐标为溶液的导电能力)解析:盐酸滴加到NaOH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不会发生变化,A不正确;随着铁粉的加入,沉淀的质量应增加,B不正确;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2NaOH+CO2Na2CO3+H2O,CO2+NaOHNaHCO3,对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的离子电荷数没有影响,C不正确;稀硫酸滴加到Ba(OH)2溶液中,Ba(OH)2+H2SO4BaSO4↓+2H2O,离子浓度先减小,后加入的Ba(OH)2使溶液中的离子又增大,D符合要求。
物质的分散系课后练习 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20)必修第一册

1.3物质的分散系一、选择题(共15题)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A.Cu B.食盐水C.熔融KCl D.酒精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SO B.Al(OH)3 =Al3++ 3OH-A.H2SO4=H2++2-4HCOC.AlCl3=Al+3+3Cl-1D.NaHCO3=Na+ + -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B.胶体较稳定的原因是胶体带电C.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D.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HSO4在水中能电离出H+,但NaHSO4不属于酸,属于盐B.盐酸、浓硫酸都属于酸,也都属于化合物C.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故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D.HCl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5.下列方法能够成功制备Fe(OH)3胶体的是A.在40 m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B.在40 mL温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边振荡边加热到沸腾C.在40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呈红褐色D.在40 mL沸水中一次性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并加以搅拌6.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①云、雾、烟①酒精溶液①FeCl3溶液①水①稀牛奶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有()(1)将含有n 个FeCl3 的饱和溶液滴入煮沸的蒸馏水后,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也为n。
(2)将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 胶体(3)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1-100nm 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4)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5)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6)丁达尔效应是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7)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半透膜和分子筛(8)“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9)向浑浊的水中投入明矾,其净水原理是:Al 3++3H 2O ①Al(OH)3(胶体)+3H +(10)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A .4B .5C .6D .78.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 .Na 2CO 3=2Na ++2-3CO B .Na 2SO 4=2Na ++2-4SOC .H 2SO 4=2H ++2-4SOD .KClO 3=K ++Cl -+3O 2- 9.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①氯化铜溶液 ①氯化铵固体 ①铜 ①石墨 ①熔融氢氧化钾 ①稀硫酸 ①酒精A .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①10.下列分散系中,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是A .稀硫酸B .硝酸钾溶液C .酒精溶液D .Fe(OH)3胶体11.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四) 物质的分散系(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著名歌手那英在歌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下列有关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是溶液,能永久在空气中稳定存在B.雾是胶体,一段时间内能稳定存在C.雾是乳浊液,不能稳定存在D.雾是悬浊液,在空气中能沉降B[雾、烟均为胶体,但在空气中不能永久稳定存在,时间长了要形成液体,固体颗粒沉降。
]2.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B.都是混合物C.无色、透明的液体D.呈红褐色B[溶液与胶体,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A不正确;溶液和胶体都是透明的,Fe(OH)3胶体为红褐色,FeCl3溶液呈黄色,C和D均不正确。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鉴别白糖水与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D.鉴别NaCl与CuSO4的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A项,Al(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食盐水不具有丁达尔效应,鉴别它们可用一束光照射;B项,白糖水和食盐溶液都是无色溶液,不允许品尝化学试剂,只能借助试剂鉴别;C项,静置以后,粉笔末与水的浊液中产生沉淀,豆油与水的浊液分层;D项,NaCl溶液没有颜色,CuSO4溶液显蓝色。
]4.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0-9~10-7 m的分散系是胶体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5.对电解质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B.凡在水中能生成离子而能导电的物质C.氧化钠溶于水能生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尽管氧化钠是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并非氧化钠本身电离出来的,因而氧化钠是非电解质D.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而能导电的化合物D[A选项中未说明该物质是化合物还是单质;B选项未说明在水中生成的离子是化合物本身产生的,还是该物质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产生的,故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电解质的依据;C选项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本身就是由离子构成的,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因此,氧化钠是电解质。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a(OH)2===Ca2++2(OH-)B.FeCl3===Fe2++3Cl-C.H2SO4===H++SO2-4D.Al2(SO4)3===2Al3++3SO2-4D[A项中氢氧根离子不应加括号;B项中应电离为三价铁离子;C项中氢离子应写为2H+。
]7.下列各选项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导学号:90512017】A.二氧化碳、BaSO4B.盐酸、蔗糖C.KNO3、酒精D.NaOH、氯气C[A中CO2为非电解质、BaSO4是电解质;B中盐酸为混合物;D中Cl2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aCl2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大于KCl溶液的导电能力B.固体KCl不导电,所以KCl是非电解质C.在相同温度下,强酸溶液一定比弱酸溶液的导电性强D.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强A[A项,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大小共同决定溶液的导电能力,Ca2+所带电荷虽大,但若K+的浓度远大于Ca2+时,KCl溶液的导电能力大于CaCl2溶液的导电能力;B项,KCl在熔融或溶于水时能导电,是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有关,强酸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大,弱酸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C、D项错误。
]9.将以下4份溶液分别置于如图的装置中,其他条件相同时,灯泡最亮的是( )A .100 mL 1 mol·L -1的盐酸B .100 mL 2 mol·L -1的蔗糖溶液C .100 mL 1 mol·L -1的NaOH 溶液D .30 mL 1 mol·L -1的CaCl 2溶液D [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1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首先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1 mol·L -1FeCl 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H 2O=====△Fe(OH)3 (胶体)+3HCl 。
【导学号:90512018】(1)氢氧化铁胶体中粒子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m 。
(2)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________________。
(3)Fe(OH)3胶体净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0-9~10-7 (2)丁达尔效应(3)胶体的表面积较大,具有较大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悬浮物而沉淀11.有以下10种物质:①铜 ②空气 ③氯气 ④氨气 ⑤稀硫酸 ⑥二氧化碳 ⑦金属汞(俗称水银) ⑧氯化钠 ⑨硫酸钡 ⑩氯化氢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名称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
电,但熔融状态下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HCl 属于电解质。
BaSO 4是难溶性电解质。
而NH 3、CO 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不是它们本身发生了电离,而是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NH 3·H 2O 和H 2CO 3,故NH 3和CO 2是非电解质。
铜和金属汞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导电。
【答案】 Ⅰ.稀硫酸、空气 Ⅱ.氯化氢 Ⅲ.硫酸钡 Ⅳ.氨气、二氧化碳 Ⅴ.铜、金属汞[冲A挑战练]1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向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NaCl溶液出现沉淀B.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中,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C.血液透析D.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浑浊D[A项,属于胶体的聚沉;B项,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C项,属于胶体的渗析。
] 13.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
“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B.“钴酞菁”分子既能通过滤纸,也能通过半透膜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D.此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B[“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符合胶体粒子大小,所以“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因而具有丁达尔效应,能通过滤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
纳米技术在生物学、光电器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HCl不导电,熔融态的HCl可以导电;④NaHSO4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所以是酸;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A.仅①④B.仅①④⑤C.仅②③D.全部D[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必须是在上述条件下自身能导电的化合物,而不是溶于水反应后再导电的物质,另外,电解质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与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无关,紧扣条件,便可得到正确结论。
]15.导电性实验可以作为研究电解质电离本质及反应机理的有效方法。
【导学号:90512019】(1)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里,若灯泡亮,广口瓶内的物质A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干燥的氯化钠晶体②干燥的氢氧化钠晶体③蔗糖晶体④酒精⑤氯化钠溶液⑥氢氧化钠溶液⑦稀盐酸⑧硫酸铜溶液(2)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下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________。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B.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石灰乳中滴加稀盐酸D.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3)已知: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且Ca(HCO3)2易溶于水,若在(2)题图中,电解质溶液为Ca(OH)2溶液,向溶液中逐渐通入CO2。
则下列四个图中,________(填字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溶液的导电能力和通入CO2气体量的关系(x轴表示CO2通入的量,y轴表示导电能力)。
【解析】(1)广口瓶中应放能导电的物质⑤⑥⑦⑧。
(2)硫酸逐滴加入Ba(OH)2溶液,因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故导电能力减弱,灯泡变暗。
当完全反应时,灯泡熄灭。
继续加H2SO4灯泡又变亮。
(3)随着CO2的通入,发生反应CO2+Ca(OH)2===CaCO3↓+H2O,导电能力减弱;当CO2与Ca(OH)2恰好反应,不导电;再通入CO2,发生反应CO2+CaCO3+H2O===Ca(HCO3)2溶液导电能力又增强。
【答案】(1)⑤⑥⑦⑧(2)D (3)D(备)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融状态或溶于水中均能够电离,下列关于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一定为电解质B.X可能为非电解质C.X只能是盐类D.X只能是碱类A[非电解质熔融状态不电离,B错;X可以是酸、碱或盐,C、D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