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句+翻译
经典的名言名句及其翻译

经典的名言名句及其翻译1.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焚。
—《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7.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译:好的*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1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1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
任*、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1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

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不但要背诵名篇名句,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作出解释。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
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十月之交》[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
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
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躬自:自己。
“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
责:责备,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
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
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
名言名句大全及解释

名言名句大全及解释名言名句是经过人们长期积累和总结的智慧结晶,常常能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思想。
它们不仅具有美学的价值,还能给人智慧和启示。
下面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及其解释。
1. "知识就是力量" (Knowledge is power.)这句名言强调了知识对于个人发展和实现目标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获取知识,一个人才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掌握更多的机会,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实现个人价值。
2.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To read a good book is to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most eminent minds of past centuries.)这句名言描述了读书的益处。
通过阅读好书,一个人可以与过去几个世纪最优秀的思想家进行对话,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
阅读好书不仅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还能影响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3. "人生短暂,学问无涯" (Life is short, and the art long.)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人生的时间有限,而学问的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断地学习和追求进步。
无论是在职业还是个人领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Practice is the sole criterion for testing truth.)这句名言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验证理论是否真实可行。
凡事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得出结论和取得真知。
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
5. "有志者事竟成" (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这句名言鼓励人们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
名言警句及翻译

名言警句及翻译名言警句及翻译1、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2、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从道德方面来说,是应唾弃的。
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4、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
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译文)所以,音乐越繁复,治国的成绩越少。
因此来看,音乐不是用来治理天下的啊!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自己身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不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8、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
(译文)所以,国家的钱财不足以来应付饥荒,救济孤儿寡妇,这样,国家就贫困,百姓就难于治理。
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环境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10、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
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12、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3、是故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
(译文)凡是大国之所以不攻打小国的,必定是由于这个小国粮食充足,城郭修筑坚固,上下和谐一心。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名人名言带解释

名人名言带解释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文)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译文)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6、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商君书》(译文)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7、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间世》(译文)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8、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译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9、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庄子让王》(译文)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
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译文)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译文)(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名言名句积累及解释-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名言名句积累及解释1.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高晓松解释:这句话鼓励人们在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时,不应忘记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和理想的远方。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喜好和享受其中的乐趣是递进的层次,最高境界在于以学为乐。
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解释:此句表达了面对艰难险阻,持之以恒,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4.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道德经》解释: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多么复杂困难的事情,都应从简单易行之处做起,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由细微之处积累起来的。
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遗诏解释:告诫人们无论好事坏事,都不能因其微小而不予重视,积小成大,行为的累积最终塑造品格。
6.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解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读书增长见识,旅行开阔视野。
7.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
"——电影《阿甘正传》解释:表达人生的不确定性,倡导积极应对各种未知的可能性。
8.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无名氏解释:比喻人的优秀品质和成功来自于不断的锻炼和艰苦的努力。
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解释:这句话激励我们要效仿天地运行不息的刚健精神,不断自我提升,同时具备包容和承载万物的美德。
10.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解释:表示对学问的追求应当永不停歇,犹如追赶什么东西,生怕落后,失去学习的机会。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注释翻译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注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本书精选了《论语》中的100句经典名句,并对每句进行了注释和翻译,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注释:学而时习,指学习后时常温习。
翻译: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注释:有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翻译:Is it not a joy to have like-minded friends coming from afar?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愠,指生气、发怒。
翻译:Is he not a noble man who does not feel resentment when others do not recognize his abilities?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注释:寡,指缺少;不均,指不公平。
翻译:Do not worry about scarcity, but about inequality; do not worry about poverty, but about instability.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注释:立,指有所成就;不惑,指不再迷惑;天命,指人生的天意。
翻译:At thirty, I stood firm; at forty, I was no longer perplexed; at fifty, I knew the will of heaven.……(以下依次类推,对100句经典名句进行注释和翻译)99.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注释:仁者,指有仁德的人;智者,指有智慧的人。
翻译:The benevolent, upon seeing it, think deeply; the wise, upon seeing it, act accordingly.10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00句名言名句的意思

100句名言名句的意思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名不正,则言不顺。
——《论语》(译: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名句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
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青色是从蓝色里提取的,但比蓝色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大丈夫志在四海,即使相隔万里也好像就在身边一样。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yan列传》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会成功。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12、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
——《管子·五辅》人一定要懂得礼数之后才能产生恭敬的心理,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
1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15、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是人知礼.如果人不知礼,就和禽兽没有什么区别了。
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17、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
——《劝孝歌》小乌鸦还懂得把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向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双亲,就连禽兽也不如啊!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19、贫而无谄chǎn,富而无骄。
——《论语·学而》贫穷却不谄媚他人,富贵却不骄傲。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人与人交往,要守信用。
2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礼记·中庸》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
2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
23、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扬雄《法言·君子》人一定要自爱,而后才能被他人所爱;人一定要自尊,而后才能被他人尊敬。
这句话强调了人要自尊自爱。
自尊自爱,就是在品格、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24、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王勃《上刘右相书》如果源头干净,那么下游的水流就会清澈;如果实物的形体端正,那么它的影子就会正直。
以自然现象隐喻做人的道理。
2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表达的是一种洁身自爱的品质,不受身边环境的污染。
2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增广贤文》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骏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2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2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
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3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魏策》别人对我有恩惠,我不应忘记,我对别人有恩惠,却不应老放在心上。
3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32、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管子·形势解》大海不拒绝流向它的大小河流,所以能够变得广阔无边;高山不拒绝任何泥土石块,所以才能堆积得高耸入云。
指注重积累细小,才能有所成就。
也比喻胸怀宽广、兼采众长的人,才能干成大事业。
33、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北朝乐府名歌《紫骝liú马歌》一根枝条成不了一棵树,一棵树成不了一片树林。
喻指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想要成就大事业,必须善于团结人,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3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
35、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白居易《策林》把别人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别人也会把你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
把别人的担忧当做自己的担忧,别人也会把你的担忧当做自己的担忧。
36、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mó》骄傲自满招来损失,谦虚谨慎得到益处。
3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___《老子》第二十二章不自我表现,所以高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能够长久。
这段话告诫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3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
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
3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卜居》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4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4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4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lún语yǔ·公冶长》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形容谦虚好学。
4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4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4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47、人告知以(己)有过,则喜。
——《孟子·公孙丑上》 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自己反而很高兴。
48、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
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德。
4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
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5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51、为善则预,为恶则去。
——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好事就积极参与,坏事就立即离开。
5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5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
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
54、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
(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55、锲qi 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 òu。
——《荀x ún子·劝学》如果做事情不坚持,那么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你都不能轻易折断。
如果做事情能持之以恒,那么即使是金石那样坚硬的物体也能雕出美丽的花纹来。
暗示的寓意是做事情要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
56、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石头再怎么破碎,依然是坚硬的;丹砂无论怎么磨损,依旧是红色的。
喻指具有高洁品质的人是不会因外界压力而改变操守的,即使粉身碎骨,精神也是永存的。
57、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58、忧劳可以兴国,逸y ì豫y ù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指的是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5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6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
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61、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士人虽然有学问,但亲身实践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