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精美课件

天——灰蒙蒙——透不过气
鸟儿——欢唱
花儿——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
树叶——沙沙作响 小鸟——叽叽喳喳——讥笑我
通过读上面两个句子,我们发 现以不同的心情来看同样的景物, 感受就会不一样。因此人物的心情 可以通过环境描写间接表达出来。 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拓展训练——读描写景物的片段,揣摩其表 达的情感。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中 弹琴 钓鱼
方法提示: 展开想象
选择心情
展开叙述
设置人物和景物
示例一:走在小巷里
(心情“好”的状态)在夕阳的照射下,小 巷两边的矮墙上枯草闪着不定的光。矮墙外面,几 株柳树探出了头,定睛一看,枝头舒展,一片鲜嫩 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多情的伶 俐少女温柔轻盈,像垂披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 像凌波微步的月中仙子万般风流。
——朱自清《背影》
02 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写。
为什么街上来来往往这么多人,就 是不肯到我这里来看一眼呢?我等啊, 盼啊,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终 于有一位叔叔走了过来,我还没来得及 站起来,他却瞟了一眼就走了!我顿时 像泄了气的皮球,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就被浇了一盆冷水,灭了。到底什么时 候才会有人来买鞋子呢?我是不是一双 鞋子也卖不出去了?
内心独白 直接说出心里话
直接表达情感
拓展运用:写作时如何表达心中的真情实感?
生活,真情之源。
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
抒发真情
直抒胸臆表情感。 开篇直接抒情
结尾卒章显志
用景物描写表情感。
寄情于景
渲染气氛、烘 景在文中—— 托人物心情
以景结情、 景在结尾—— 抒发情感
借助人物表情感。 展示人物精神世界
动作
这双鞋您穿着挺好看的!”阿姨问:“多少钱?”“160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精美PPT课件

如《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 “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 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 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 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 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2
B
有时,我们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
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缆车下滑即将坠地 的那一瞬间,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 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年轻的父母却失 去了生命。儿子的生还,是他父母的双手托起的一个奇
迹。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是 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
目录
1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感受情感,师生互 2
不然,我今天上午的时间可就白费啦!”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
第一课时
目录
1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感受情感,师生互 2
3 回忆情感谈,确定内 指导写法容,学习表 4 5 布置达习作
目录
1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感受情感,师生互 2
3 回忆情感谈,确定内 指导写法容,学习表 4 5 布置达习作
1
同学们,你们读过令人潸然泪下的文章吗? 你们有思考过文章为什么这么具有感染力吗?其 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要打动人心, 就离不开真情实意。我们都想写出感情丰满的文 章,但是许多同学作文时却偏偏不能让真情自然 流露出来,文章由此显得晦涩、乏味,令读者不 忍读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怎样才 能让真情实感在文章中自然流露。
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拨弄蚁 穴”“翻看画报”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 “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心情。
有时,我们也可以把心里 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 己的情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课堂笔记本次笔记主要介绍了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课堂的三篇课文:《珍珠》、《雨的味道》和《苦夏》。
每篇课文都有各自的主题和意义,同时也能启发读者思考。
以下是详细的笔记内容。
一、《珍珠》《珍珠》是一篇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贫困的渔夫家庭如何通过采珠来摆脱贫困,但最终却因为贪婪而造成了两位孩子的死亡。
这篇课文的一个主题是“珍贵的东西并不总是美好的”。
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渔夫夫妇还是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里念书。
他们希望孩子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然而,当他们在海底发现一颗巨大的珍珠后,贪婪的心理开始控制了他们。
他们没有意识到珍珠可能带来的后果,因此最终导致了两个孩子的死亡。
这给我们启示:贪婪往往会带来短暂的利益,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很大的困难和痛苦。
另一个主题是“生命的可贵和不可逆性”。
在这篇文章中,两个孩子因为父母的贪婪而失去了生命。
他们再也回不来了,对于父母来说,这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
这个主题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并做出明智的决定。
二、《雨的味道》《雨的味道》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雨的神奇之处,作者通过对雨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极为细腻的笔触来描绘雨的味道,强调了雨的声音、气息和触感。
雨可以像一位魔法师一样,点亮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拥有更多的想象。
这个主题提醒我们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关注,从小事中发现美好,因为小事也可以带来很多的感动。
三、《苦夏》《苦夏》是一篇夏天的描写,这篇文章通过对小孩的视角来描绘夏天的艰苦,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在这篇文章中,小孩们在大热天里要去劳动,而他们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显得沉重和不适。
作者通过对夏季的描写,呼吁读者爱护大自然,关注环境,同时也提倡勤奋劳动的精神。
配合夏季的描写,作者还渗透了对生活多样性的思考,从小孩的角度出发,引导读者思考:不同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带来不同的困难和体验。
哪种生活方式更加适合你,取决于你所期望的生命价值。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优秀PPT课件

“我”钻进被窝的感受如何?
温暖的气息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 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溶解阳光, 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
从街坊毕大妈大水缸晒阳光,让“我” 发现水还可以溶解阳光。
示例二:奔跑在田野中 (心情“好”的状态)空气中弥漫着
春天来临的气息,轻轻一闻,满腔的绿意沁 人心脾,绿色的小虫在草丛间躲猫猫,翩然 起舞的蝴蝶在炫耀着彩色的新衣,连鸟儿似 乎也在为我高兴,合着蟋蟀小队的小提琴, 唱起了欢快的歌声。
(心情“不好”的状态)一堆堆深灰 色的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田 野里那一望无际的金黄都已光秃,远处的老 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 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 们只好光秃秃地站在那里。
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老阳儿”指的就是太阳;“煮”字生动形象的让 太阳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为了居家过日子必备的
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
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抒 发
情
感
进一步说明太阳是居家过日子必备物件 Nhomakorabea一。理解句子
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
破旧的小屋里昏昏暗暗,死气沉沉的。 打开灯,油腻腻的桌子在浑浊的灯光下更加 破旧,几只大苍蝇懒洋洋地躺在桌面上,好 像被桌上的脏油粘住了腿。
景——昏暗
情——忧郁、低沉
江南三月,杏花 如雪,江水如歌,些 许的微雨湿润了青石 板路。满目满目都是 嫩绿的春色。
景——光鲜、明丽
情——轻松、愉悦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优质课件(共52张PPT)

初试身手
一直想养一只小狗, 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这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你正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想到 回去就能看见妈妈给你买回来的 心爱的小狗,这时看见路边的景 物,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一直想养一只小狗, 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景”可以是社会环境,可以是自然景物。 《那个星期天》:“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
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 越缥缈……”将景物的特色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融 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同身受,凉下去、沉郁下去、 越来越缥缈的不仅仅是光线,更是自己的“第一 次盼望”。
融情入景
直抒胸臆
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傍晚时分,这只可怜的小鸡已全身僵硬,
(2)第二个场景:“我”因为输掉 篮球赛而懊恼,周围的一切也如同“我” 的心情一样变得沉闷,对环境的生动描写, 很快能把我们带入这种氛围。
……
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 情,对习作有很大的帮助!
各显身手
1. 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境,就心情“好”与 “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作者的情感是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 文辞又是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而抒发的。
本单元交流平台的内容主要是回顾单元 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如何在文中表达自己的真 情实感。
交流平台
小组 交流
01
说说《匆匆》和《那个星 期天》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什么。
02
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内 心感受的?
《匆匆》一文围绕文题展开叙述, 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 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 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六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7篇

六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7篇六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识字方法有很多,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练习读古诗,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重点:1.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古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1.相关图片,生字卡片。
(教师)2.生字卡片。
(学生)教学过程:展示台一、读一读,连一连。
1.认读生字卡片,说说这些字宝宝的结构。
2.学生连线。
二、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上学,放学,沿路会经过哪些地方呢?2.生展示自己认识的生字或生词卡片。
3.全班交流,生上台贴自己的生字、词卡片。
三、读一读,认一认。
1.指名上台认读以下生词电影院卫生院小卖部报刊亭公交亭百货商场……2.生教读,师相机指正和评价。
3.拓展:我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呢?四、师总结收获。
是呀,我们识字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书本上老师教的外,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识字,路上,商场里,家里,医院,甚至旅游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字,只要我们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一定会成为我们班的识字大王。
日积月累一、谈话导入1.前面我们背诵过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今天再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2.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4.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反复读,练习背诵。
二、实践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儿歌《谁会飞》。
教学反思: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展示台”这个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课外认识的汉字,多多益善,以此激发孩子们课外识字和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从此爱上学语文。
“日积月累”古诗的背诵,让学生们在朗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中慢慢爱上读古诗,爱上古老的诗词文化。
六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篇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认、读、说、写的过程中积累和运用语言。
2、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运用学习方法。
3、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六年级语文(下)PPT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人教-优质课件

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人教-精品PPT(实用版)新
我爱阅读
分段理解课文内容: ⑤小枣树长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没一点用处,就什么也比不上小柳树呢? ⑥小柳树会结果实吗?这下小枣树该好好嘲笑一下它了吧?小枣树到底 有没有嘲笑小柳树呢? ⑦读了小枣树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吗?小柳树呢? ⑧学完本课,讨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更可爱。
问题导入
讨论,说一说: 十二生肖排序的故事。
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人教-精品PPT(实用版)新
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人教-精品PPT(实用版)新
问题导入
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人教-精品PPT(实用版)新
根据课件顺序,将《十二生肖 》完整地说一遍:
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人教-精品PPT(实用版)新
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人教-精品PPT(实用版)新
课堂总结
我们要知道:其实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
贵的是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让我们一 起来夸夸身边的同学,找找他们的优点吧。
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人教-精品PPT(实用版)新
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人教-精品PPT(实用版)新
我爱阅读
分段理解课文内容: ①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一样吗?你能用哪些词说说它们的样子? ②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小柳树的生长过程的词语或句子。 ③小柳树确实长得太漂亮了,那么看着旁边一点儿也不好看的小枣树, 它是怎么说的呢? ④指导感情朗读小柳树的话,读了小柳树的话,你认为它怎么样?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精品PPT课件

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
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如:
一直想养一 只小狗,妈妈今 天终于答应了。
打篮球的时候,我有几 个得分的机会没把握住,结 果我们输给了二班。
愿望实现
输掉比赛
情感基调——快乐
情感基调——悲伤
路旁的一朵朵 明
花儿好像在向我微
丽 的
天灰蒙蒙的,压抑得 让人透不过气来。路旁的
5
现在你可以把自己最想写 的内容写下来,理清顺序,列 出题纲,努力让感情自然流露。
谢谢 观看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
第二课时
目录
佳作引路,章法导引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展示分享,点评修改 欣赏佳作 总结点评
佳作引路,章法导引
佳作引路,章法导引
要将感情在文章中自然流露, 想一想,本单元所学的课文内容的 描写方法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一直想养一只小狗, 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向我微笑, 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 好像也在为我高兴。
佳作引路,章法导引
打篮球的时候,我有一个好机会 没报握住,结果我们输给了二班。
天灰蒙蒙的,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 来。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 打采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 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交流示例 以《匆匆》为例展开交流
《匆匆》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 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 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 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 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感情。
情景交融 写景 抒情 所有景语皆情语
在《匆匆》一文中,作者综合运用 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写得 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还采用了前后 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 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头:我的理想是什么? 中间部分:理想背后的故事——我 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原因) 我准备怎样实现我的理想?(途径) (原因和算途径可分点列出,这一部分 可适当分段)
结尾:期待着理想实现后的心情、 感受。(首尾呼应)
引用式 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一个人假若没有远大的理想,是 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 、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都有着崇高的理想。 理想是我们奋斗前进、勇于创新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理 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修辞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有自己的理想。这理想, 就像是目的地,等待着你前往;这理想,就像是一座高峰,等待 着你去攀登。 对比式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不像明星那样绚丽多彩,也不像 科学家那么伟大,我只想当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别人都说 这个理想离我太遥远,但是俗话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 的生活。”所以,她值得我为之努力。
阅读提示: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红岩》中的人物有: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 萝卜头„„ 革命题材的小说:
罗广斌、杨益言 的《红岩》 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 吴强的《红日》 徐光耀的《小兵张嘎》 王愿坚的《小游击队员》 张品成的《赤色小子》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布置作业:
读对话,谈收获:
1、回顾本组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共同点:均采用倒叙的写法,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让读者有身 临其境之感。 不同点:《十六年前的回忆》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灯光》线索清晰,细节描写突出。 《一夜的工作》以小见大,叙述结合。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论点鲜明,论述缜密。 2、交流“首尾呼应”的写法 比如: 《十六年前的回忆》《匆匆》《顶碗少年》 3、“首尾呼应”的好处:使文章结构紧凑,得到的印象和感 受也深刻。
自主完成填空: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认 识了______的李大钊,______的 郝副营长, ______的张思德, ______的周总理,他们用自己的 _______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 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认识了 忠于革命、 坚贞不屈、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的李大钊,为了后代的幸福 生活英勇献身的郝副营长,完全、彻 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工作劳苦、 生活简朴的周总理,他们用自己的生 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945年国民党反动派在重庆歌乐山设置了大 大小小10余座监狱。其中取名为渣滓洞的一座监 狱,就因为有无数的革命者在这献出了宝贵的生 命,所以被人们称为“活棺材”。在那里,革命 战士经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惨绝人寰的毒刑。 就在那皮鞭的嘶咬、烈火的焚烧、鲜血的飞溅之 中,正义与邪恶进行着殊死较量。 在1949年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放火焚烧 了这里的男牢房,囚禁其中的许多革命战士被活 活烧死。生命烧掉了,但革命者的精神是永远也 烧不掉的。就在这里,就在这间牢房的墙壁上还 永久地留着一首诗:《囚歌》。
《灯光》写法特点:
☆倒叙 ☆首尾呼应 ☆线索分明
☆恰当运用联想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 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 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 相通,含义深刻。
第12课:《为人民服务》(文章体裁:议论文)
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 在( 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文章开 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 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 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 比泰山重”)的生死观;二是树立(正确对待批评, 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树立 (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 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第13课:《一夜的工作》
本课着重叙述了作者陪同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 所闻,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个方面表现了周总理 的崇高品质。 写作特色:本文选材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用质 朴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崇高人格,中 心突出,有详有略。 《一夜的工作》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 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我”陪周总理审 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 感受)。 课文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 部分是从(工作辛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 崇高品质的。
1、课外读革命书籍。 2、收集革命英雄事迹, 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 读书会。
习作
à
我 的 理 想
托尔斯泰曾说过: 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 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 向,就没有生活!
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 未来事物的一种美好想象和希望。理 想是一种对未来的想象,但是,并不 是任何想象都是理想。 人们通常把经过一番努力成功机 率极大的想法称之为理想,把心中可 有有无的想法称之为梦。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课外书屋
回忆一下本组有哪几篇课文?
重点课文: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2、《为人民服务》
略读课文:11、《灯光》 13、《一夜的工作》
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第三单元主题是“革命志士的理想与信念”。四篇 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人物的事迹: 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是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 然,坚贞不屈; 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 部队引路,壮烈牺牲;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 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资料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同志打 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 了年轻的生命。 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 夜操劳;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 不同,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 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共同点:
均采用倒叙的写法, 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让 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 文章通过对李大钊同志( 被捕前 )到 ( 被捕后 )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 忠于 革命事业 )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 坚贞不 屈 )的可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 与( 怀念 )。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分别讲了 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 几件事情。 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前后照应)。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 呼应 这样写的好处: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 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3.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抽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往外走”,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查了一遍。” 4. “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第11课:《灯光》(回忆往事) 本文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采用倒 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 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与开头(首尾 呼应),结构紧凑。 《匆匆》《顶碗少年》《十六年前的回忆》 《灯光》都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在一次考试后,见到同学们的作文水平都 突飞猛进时,而我却还在原地踏步,我就暗暗下 决心要定一个理想后,努力朝自己的理想去奋斗 ,经过了多次选择后,我决定了我的理想——当 作家。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努力的看书,每次看到 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我 就暗暗希望能写出比他还要好的文章出来!就这 样,我慢慢喜欢上了读书。每次看到好的书我总 是要千方百计的借来看,我一拿到它们,便如痴 如醉地读了起来。有一次,我躲在书房里,在知 识的海洋里命遨游,在知识的天空中飞翔。这时 ,书房外传出妈妈催促的声音:“来吃饭,饭菜 都好了。”我口是这样应答,但我还是纹丝不动 ,椅子好像磁一样吸住我的屁股,我继续读着我 的书。过了许久,又是一阵急促的催喊声:“听 到没有,快点来吃,饭菜都凉了。”我依旧回了 一句:“OK;马上,马上。”
叶挺:北伐将领,新四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创 始人、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享誉世界的政治 家、军事家。 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 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 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集中营。在国民党的种种威逼利诱面前,他始终 坚持真理、毫不屈服,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 高风亮节和坚强意志。他在监狱(国民党渣滓洞 集中营)的墙壁上题写下了这首被后人广泛传诵 的千古绝唱。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水生!
日积月累
囚
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表决心
“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 志”,我现在已为实现这个目标 而开始奋斗了,并且也永远不会 改变这个理想,我会一直把这个 好“志”长立下去!ຫໍສະໝຸດ 佳作欣赏à我的理想
列夫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句话“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 有坚定的方向。”在以前,我对自 己的理想是一片茫然,学这个没心 思,学哪个不专心,从来都是心不 在焉,如今我定下了我的理想,我 就要努力朝我的目标奔去。有这个 理想是因为在一次事情中定下的。
叶挺(1896-1946),原名为询,字希夷,广 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 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 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 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 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 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 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 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 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 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 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 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