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E(20190416160717)

合集下载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单选题与问答题(已标注答案)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单选题与问答题(已标注答案)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单选题与问答题(已标注答案)环境卫生学各章节单选题与问答题(已标注答案)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三、选择题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A.空气、水、土壤(岩石)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C.环境污染治理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E.环境质量评价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B.铅、镉、汞、酚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6.原生环境是指()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B.臭氧层破坏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锐减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9.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B.人群健康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E.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E.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1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B.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E.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12.环境卫生监督的理论依据为()A.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B.造成人群危害的严重程度C.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D.执法人员的相关知识E.环境卫生学研究提供的卫生基准和技术规范13.清洁生产是指()A.生产场地清洁、厂房清洁B.生产场所清洁卫生、无垃圾灰尘C.清洁的生产过程D.节约能源、资源消耗少,有效预防控制污染和其他废物生成的生产工艺过程E.生产过程中有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工人始终保持清洁卫生14.就全国范围而言,广大农民的饮用水是不够安全的,其危害主要来自:()A.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B.环境化学物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的污染C.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D.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环境化学性污染E.生物地球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答案1.C2.E3.B4.D5.C6.B7. C8.B9.D 10.A 11.A 12.E 13.D 14.D四、问答题:1.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根据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上述各种环境因素,可将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卫生学题库及答案

环境卫生学题库及答案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气;水;土壤2.自然环境;生活环境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4.原生环境;次生环境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二、名词解释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三、选择题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A.空气、水、土壤(岩石)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C.环境污染治理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E.环境质量评价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B.铅、镉、汞、酚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6.原生环境是指()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B.臭氧层破坏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锐减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9.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B.人群健康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E.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E.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1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B.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E.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12.环境卫生监督的理论依据为()A.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B.造成人群危害的严重程度C.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D.执法人员的相关知识E.环境卫生学研究提供的卫生基准和技术规范13.清洁生产是指()A.生产场地清洁、厂房清洁B.生产场所清洁卫生、无垃圾灰尘C.清洁的生产过程D.节约能源、资源消耗少,有效预防控制污染和其他废物生成的生产工艺过程E.生产过程中有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工人始终保持清洁卫生14.就全国范围而言,广大农民的饮用水是不够安全的,其危害主要来自:()A.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B.环境化学物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的污染C.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D.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环境化学性污染E.生物地球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答案1.C2.E3.B4.D5.C6.B7. C8.B9.D 10.A 11.A 12.E 13.D14.D四、问答题:1.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根据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上述各种环境因素,可将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吉林省公卫助理:消毒方法考试题

吉林省公卫助理:消毒方法考试题

吉林省公卫助理:消毒方法考试题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毒物作用于机体,使机体产生超出其维持平衡状态能力的生物学变化的最小暴露水平或剂量称为( a )A.阈浓度B.阈上浓度C.阈下浓度D.急性阈浓度E.慢性阈浓度2.调查水体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进行医学检查时,被查人群应该是A.年幼人群B.年老人群C.残疾人群D.敏感人群E.病人[正确答案]:D解题思路:要了解居民健康是否受到环境影响,则被调查对象应该选敏感人群。

因为敏感人群出现健康影响比较早,表现也比较明显。

3.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B.人群健康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E.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4.对四环素不敏感的病原体是A.铜绿假单胞菌B.肺炎杆菌C.脑膜炎球菌D.肺炎支原体E.立克次体正确答案:A5. WHO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是A.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B.霍乱、黄热病、流脑、脊髓灰质炎、回归热C.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霍乱、黄热病、流感D.疟疾、霍乱、流感、黄热病、脊髓灰质炎E.霍乱、流感、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登革热[正确答案]:A解题思路:WHO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是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归热6. 洋地黄毒苷的血浆半衰期为A.40小时B.5~7天C.19小时D.48小时E.23小时正确答案:B7.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医学研究的特点(A )A 研究内容的单一性B 研究因素的复杂性C 研究具有实践性D 研究具有时代性8. 疾病的地区分布特征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地形地貌B.气象条件C.风俗习惯D.经济状况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E解题思路:每一种疾病在地区分布上都具有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与地质出理环境,气象条件、居民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9. 体内合成DNA不需要A.dATPB.dGTPC.dCTPD.dUTPE.dTFP10. 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E.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11. 可引起致死性肺毒性和肝毒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A.普萘洛尔B.胺碘酮C.维拉帕米D.奎尼丁E.利多卡因正确答案:B12. 气短,心电图显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宜选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A.普萘洛尔B.利多卡因C.维拉帕米D.异丙吡胺E.苯妥英钠正确答案:B13. 在降压时使血浆肾素水平有明显降低的是A.氢氯噻嗪B.哌唑嗪C.普萘洛尔D.硝苯地平E.二氮嗪正确答案:C14. 下列关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叙述正确的是( D )A 信度不高,效度不一定不高B 信度高,效度也高C 效度不高,信度也不高D 效度高,信度也高15. 以下哪项不是定量研究的特点( C )A 标准化程度较高B 可检验性强C 对研究问题的深层次探索性好D 精确化较高16.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宜选用A.磺胺异噁唑B.磺胺嘧啶C.磺胺多辛D.柳氮磺吡啶E.磺胺甲氧嘧啶正确答案:D17. 蛋白结合率最低,易透过各种组织的磺胺药是A.磺胺脒B.磺胺异恶唑C.周效磺胺D.磺胺嘧啶E.磺胺甲基异噁唑正确答案:D18. 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B.臭氧层破坏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锐减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19. 患者自述,他工作场所条件很差,无防尘设施,此工人最可能患何种类型尘肺A.晚发性矽肺B.矽肺C.煤肺D.尘肺E.速发性矽肺[正确答案]:E解题思路: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粉尘,而无防护条件,在接尘2年内发病,称速发性矽肺。

环境卫生学考试试题

环境卫生学考试试题

环境卫生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以下哪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慢性和隐匿性?()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C 铅D 氮氧化物2、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作用主要取决于()A 污染物的毒性B 摄入量C 作用时间D 以上都是3、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暴露因素主要是()A 物理因素B 化学因素C 生物因素D 以上都是4、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是()A 工业噪声B 交通噪声C 建筑施工噪声D 社会生活噪声5、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A 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B 重金属污染C 石油污染D 农药污染6、以下哪种疾病与环境因素关系最为密切?()A 先天性心脏病B 糖尿病C 高血压D 地方病7、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包括()A 建筑材料B 家具C 室外空气D 人的活动8、土壤污染的特点不包括()A 隐蔽性B 累积性C 不可逆转性D 短期性9、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不包括()A 污染源调查B 环境质量监测C 人群健康调查D 环境经济评价10、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细菌学指标不包括()A 总大肠菌群B 粪大肠菌群C 细菌总数D 金黄色葡萄球菌1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固体废物处理的常用方法?()A 卫生填埋B 焚烧C 堆肥D 深海倾倒12、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效应不包括()A 生理功能改变B 生化指标异常C 临床症状出现D 病理组织改变13、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A 温室效应B 臭氧层破坏C 酸雨D 急性中毒14、以下哪种辐射对人体危害最大?()A 紫外线B 红外线C 微波D 电离辐射15、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的程序不包括()A 准备阶段B 正式工作阶段C 报告编写阶段D 项目审批阶段16、以下哪种不是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A 机械迁移B 物理化学迁移C 生物迁移D 人为迁移17、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A 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B 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C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D 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18、以下哪种不是环境污染物的暴露途径?()A 经呼吸道吸入B 经皮肤吸收C 经消化道摄入D 经血液传播19、以下哪种环境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大?()A 大气环境B 水环境C 土壤环境D 居住环境20、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不包括()A 氧化B 还原C 水解D 分解21、以下哪种不是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A 描述性研究B 分析性研究C 实验性研究D 理论性研究22、环境卫生标准制定的原则不包括()A 保障居民健康B 可行性C 科学性D 经济效益优先23、以下哪种不是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A 大气监测B 水体监测C 土壤监测D 人体监测24、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特点不包括()A 作用的广泛性B 作用的特异性C 作用的多样性D 作用的复杂性25、以下哪种不是环境污染物的毒性作用?()A 急性毒性B 慢性毒性C 致癌作用D 营养作用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所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

这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

对于人类而言,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系统。

它由多种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和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组成,前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而后者则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

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环境因素则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气,液,固)在地球表面环境中通常是不会以完全单一介质形式存在的,例如水中可含有空气和固态悬浮物,大气中含有水分和固态颗粒物,土壤中含有空气和水分。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其物质组成也可以相互转移。

例如水中的酚,氰可挥发到大气中,土壤中的氰化物既可通过渗漏进入地下水,也可通过挥发释放到大气中。

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污染物向远方扩散。

由此可见,人体暴露接触污染物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此外,环境介质还具有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特性。

虽然长期以来环境曾遭受过无数次自然突变事件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及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但环境介质的整体结构和基本组成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这表明环境介质对外来的干扰具有相当的缓冲能力。

但当外来的干扰作用超出了环境介质本身固有的缓冲能力时,就会使环境介质的结构,组成甚至功能发生难以恢复的改变。

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前者如大气圈(atmosphericsphere),水圈(hydrosphere),土壤岩石圈(lithosphere)和生物圈(biosphere);后者如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如家用化学品)等。

公共卫生主治医师专业知识(环境卫生)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公共卫生主治医师专业知识(环境卫生)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公共卫生主治医师专业知识(环境卫生)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诊断疾病的能力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正确答案:E解析: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知识模块:环境卫生2.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A.自然环境B.生活环境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D.人类及其周围环境E.环境因素正确答案:D解析: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所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

知识模块:环境卫生3.环境卫生学所研究的环境是A.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B.自然环境和劳动环境C.居住环境和劳动环境D.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E.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正确答案:D解析: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前者如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后者如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如家用化学品)等。

知识模块:环境卫生4.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包括A.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非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C.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无机圈D.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食物圈E.生产圈、消费圈、分解圈、非生物圈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环境卫生5.人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的最本质的联系是A.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B.吸收与排泄C.信息传递D.营养物质的交换E.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环境卫生6.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A.环境对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B.环境对机体健康的间接影响C.人体对环境作用产生的反应D.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E.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环境卫生7.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是A.机体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B.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E.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正确答案:A解析:机体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

环境卫生学_习题

环境卫生学_习题

环境卫生学_习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c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身心健康的关系d.生活定居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身心健康的关系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e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重新认识疾病在人群中盛行的原因c.介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原产规律d.重新认识全球环境问题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ba.空气、水、土壤(岩石)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d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c.环境污染治理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e.环境质量评价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用的二次污染物如c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b.铅、镉、汞、酚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e.环境内分泌阻碍物6.原生环境就是指b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c.并无动植物存活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有的环境d.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c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c.地质地理原因并使当地居民摄取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太少所致d.环境毁坏对地质条件影响并使人体摄取矿物质异常所致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b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b.臭氧层破坏c.构成酸雨,毁坏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激增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9.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d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b.人群健康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d.人类身心健康及其周围环境e.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a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d.人对环境的毁坏,又对环境予以维护和环境治理e.人体每天摄入食物,赢得足够多营养1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a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b.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e.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毒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促进作用12.环境卫生监督的理论依据为ea.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b.导致人群危害的轻微程度c.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d.执法人员的有关科学知识e.环境卫生学研究提供的卫生基准和技术规范13.清洁生产是指da.生产场地清洁、厂房清洁b.生产场所清洁卫生、并无垃圾灰尘c.洁净的生产过程d.节约能源、资源消耗少,有效预防控制污染和其他废物生成的生产工艺过程e.生产过程中有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工人始终保持清洁卫生14.就全国范围而言,社会各界农民的饮用水就是比较安全的,其危害主要源自:da.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b.环境化学物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的污染c.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d.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环境化学性污染e.生物地球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第二章环境与身心健康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单选题(已标注答案)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单选题(已标注答案)

第一章选择题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C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E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B )A.空气、水、土壤(岩石)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D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C.环境污染治理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E.环境质量评价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C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B.铅、镉、汞、酚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6.原生环境是指( B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C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B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B.臭氧层破坏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锐减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9.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D )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B.人群健康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E.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A )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E.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1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 A )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B.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E.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12.环境卫生监督的理论依据为( E )A.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B.造成人群危害的严重程度C.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D.执法人员的相关知识E.环境卫生学研究提供的卫生基准和技术规范13.清洁生产是指( D )A.生产场地清洁、厂房清洁B.生产场所清洁卫生、无垃圾灰尘C.清洁的生产过程D.节约能源、资源消耗少,有效预防控制污染和其他废物生成的生产工艺过程E.生产过程中有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工人始终保持清洁卫生14.就全国范围而言,广大农民的饮用水是不够安全的,其危害主要来自:( D )A.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B.环境化学物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的污染C.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D.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环境化学性污染E.生物地球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第二章选择题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