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9、黄山奇石》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9.黄山奇石》教案

9.黄山奇石教学目标:1.会读“区、尤、其”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区”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4.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黄山的视频介绍、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黄山奇石的照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介绍的视频。
(其中有黄山奇石)2.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感受。
同学们,课前通过大家搜集的资料,我们已经知道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黄山的奇石。
二、揭示课题1.师生一起板书。
2.全班美美地读读课题。
3.释义“奇”: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怪、神奇)三、初读课文,感知黄山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2.用“______”划出文中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四、生字学习出示生词:1.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教师打乱生字卡片,小火车读。
3.巧记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的字?1.自由读。
2.小老师领读,教师相机正音。
3.巧记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字的?4.读读原句:你能找出原文中的句子读读吗?五、整体感知1.课文一共写了几种黄山奇石?【归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1)指名读。
2)提醒笔画“尤”、“其”:这两个字的哪些笔画需要相互提醒?(提醒“尤”字没有撇)3)书写生字“尤”、“其”: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黄山奇石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黄山奇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九课中探索《黄山奇石》。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课文,理解黄山奇石的形状、名字及其背后的故事;学习生字词,如“黄山”、“奇石”等;通过描绘课文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记忆生字词,如“黄山”、“奇石”等。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山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一:让学生观察图片,描述所看到的景色。
过程二:教师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问题一:课文描述了哪些黄山奇石?问题二:这些奇石的名字和形状有什么特点?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讲解。
过程一:讲解生字词,如“黄山”、“奇石”等。
过程二: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黄山奇石的形状和名字。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描述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过程一: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奇石进行描述。
过程二: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评价。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题: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猴子观海”的情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练习题: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黄山奇石》2. 主要内容:黄山、奇石、形状、名字3. 生字词:黄山、奇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黄山奇石的画。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理解,创作黄山奇石的画,无需统一答案。
第9课《黄山奇石》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9课《黄山奇石》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9课《黄山奇石》中,探索黄山的奇石世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学习生字词,体会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以及描绘黄山奇石的景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黄山的地理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描绘黄山奇石的景色。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体会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山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解析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课文,想象自己站在黄山奇石之中,描绘所见所感。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描绘黄山奇石的句子,讲解写作技巧。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描绘黄山奇石的句子,进行课堂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黄山奇石》2. 生字词:奇、石、峰、云、海、猴子、仙桃、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3. 重点句子:黄山的奇石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黄山奇石。
(3)以“我心中的黄山奇石”为主题,画一幅画。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示例:黄山奇石千姿百态,有的像猴子,有的像仙人,还有的金鸡独立,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学生作品,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描绘黄山奇石的技巧。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9篇)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9篇)一、教材简析:1、教学范围:《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制造。
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风光秀丽奇妙的黄山,好像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观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奇妙的童话。
读了课文不油心生憧憬黄山之情,更加宠爱黄山。
2、教学内容和地位:《黄山奇石》课文围绕黄山石的“奇”,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景观。
依据本文的特点及训练的要求,在突出主体性和表达文本资源的可拓展性方面,不仅要让学生熟悉石“奇”,还要让学生感悟石“趣”。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知一说一悟”的主线,引导学生对课文进展体会、感悟。
启迪学生的观看力量、想像力量,陶治学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本课应在培育学生观看力与想象力的根底上,激发学生的奇怪心与求知欲,留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配图的三个自然段,可实行看图学文的方法。
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依据课文的描述,自画“金鸡叫天都”。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读中真实体会黄山石的奇怪,好玩。
教学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绽开想像。
二、学习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进展时期,他们对未知领域有着剧烈的探究的兴趣和剧烈的奇怪心,对新奇事物特殊感兴趣,并且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和培育,具有了肯定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参加意识及评价意识,表现欲强。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布满着剧烈的奇怪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泼,简单承受新学问,表现欲望较强,喜爱展现自己。
人教版二年级的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的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的奇石特点。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4.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卡片3.词语卡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山吗?黄山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呢?2.黄山不仅景色秀丽,还有很多奇特的石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黄山奇石》。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读得流畅一些。
2.同学们读得很好,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学习生字词1.请同学们翻开书,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老师领读,同学们跟读。
3.老师提问,同学们回答。
四、理解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思考:黄山奇石有哪些特点?2.同学们来说说黄山奇石的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山奇石》,谁能来说说黄山奇石的特点?2.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段,注意理解石头的特点。
2.同学们来说说这段话中描述的石头有哪些特点?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三段,注意理解石头的特点。
2.同学们来说说这段话中描述的石头有哪些特点?1.请同学们回顾全文,说说黄山奇石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五、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本课的生字词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黄山奇石》。
六、课后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2.同学们对黄山奇石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课后要加强生字词的复习,巩固学习成果。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老师提问:“请大家看看第二段,谁能找到一句话描述仙桃石的?”2.学生回答:“仙人指路,指的是一块像手指的石头。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精选9篇)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精选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1一、探究性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
2、自读课文及相关内容: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文图结合,分别在书中画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二、激趣性导入借助媒体(图片、多媒体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特点(图文结合),提示学习“看图学文”的方法。
三、体验性阅读1、知“石”:⑴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黄山石的资料,边出示边讲解,将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种类及成因介绍给大家。
⑵出示介绍奇石或介绍黄山其他奇特风光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
⑶自主读课文,归纳一下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
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对感兴趣的内容,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求能背诵。
在积累中感悟表达的准确性,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2、说“石”:⑴读课文,对照插图,分别说说“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引导学生既要说出石“形”,又要说出石“神”。
⑵读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分别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
这几处奇石,教材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⑶对学生课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样子进行表述,充实观察、表达的内容,增强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掌握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悟“石”: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想像一下:“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这些石头的来历,可以以神话、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表现。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设计(通用6篇)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2、读熟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搜集黄山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区、滚、着、状”的字形。
2、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切入举偶1、课件演示。
(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块想一想、说一说。
)刚才小朋友看到的和描述的是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好地方?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乘上旅游专列一同去安徽的黄山,去欣赏那里闻名遐迩的奇石,愿意吗?板书课题。
(联系学生爱旅游的实际,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对话平台自读1、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同桌互相学习,检查读音。
3、小组合作读,要求: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4、大组赛读,要求:比比哪组读得有情感。
识字1、小组识字。
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
2、汇报识字。
选出小组的代表,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3、分层次读字词。
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再去掉拼音读生字词。
4、交流识字方法。
5、游戏检测。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黄山奇石》,使学生了解黄山石的奇特、美丽,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品味课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2.通过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粉笔。
2.与黄山奇石相关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黄山奇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石头特点。
(二)自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交流自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并组内交流。
2.学生分享对生字词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品词析句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交流自己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教师点评并导入本节课。
(二)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去黄山,最想看到哪块奇石?为什么?2.每组选代表分享,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黄山奇石的短文。
2.课下搜集关于黄山奇石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课后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生对黄山奇石的欣赏能力。
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
2.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4.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姿态各异的奇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找出各段中概括段意的句子,了解并体会各段是如何围绕概括句写具体的。
3.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本课9个生字。
积累课后要求“读一读”的词语12个。
4.学习用“每当……就……”的句式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懂每一段的意思,了解怎样围绕中心句把这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难点:
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段式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2.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风景区吗?请你谈谈你的见闻。
3.师介绍: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
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
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
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1)“闻名”是什么意思?“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2)除了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风景区闻名中外?
3.理解“奇特”
奇特什么意思?黄山风景区什么很奇特?(石头)
板书:奇特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黄山风景区奇特的石头。
二、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用“——”划出,交流
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9.黄山奇石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四、初学课文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
2.给各段落标序号,读通课文;
检查自学:
1.比赛读生字。
2.分节朗读课文。
3.交流课后2题。
“每当……就”的上半句表示时间,后半句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谁(或者什么)会产生什么情况。
“就”是连接词,并且还有必然性的意思。
五、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我们上节课己经初步了解了黄山的美。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些石头奇特在什么地方?
二、精读课文:
(一)理解第一段
1.小组朗读课文,理解第一段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交流:
第一句:地理位置。
第二句:写山上多奇石,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想象和联想,给它们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
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3.齐读课文。
(二)第二段“仙桃石”
让我们来读懂这一段的意思。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讨论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里?请你用曲线划出有关词句。
3.在引读和提问中理解:
看到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就会使人想象到——(它似乎……落地太快)。
因为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石盘子)。
因此第2段是作者的想象。
4.齐读并小结:我们通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读懂了第二段,了解了仙桃石是块奇特的石头。
(二)第三段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三节,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
交流板书:形象逼真
2.再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一动不动,蹲,仿佛在观看)——拟人手法。
(三)第四段
过渡:我们用学习第三段的方法学第四段。
首先请自读,找出写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
交流。
板书:特别有趣
(四)第五段
1.再读,请你用曲线划出“金鸡叫天都”有趣在哪些句子上。
交流。
2.这写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请你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
自读体会。
3.引读:
“金鸡叫天都”特别有趣,——(每当……啼叫)。
4.齐读第5段。
三、总结本课内容:
本节课我们见识了许许多多的奇特之石,这些石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如果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块,那就请你读好这一段话行吗?
学生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你们都欣赏到了黄山风景的奇特山石。
那么还有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最后写了什么。
1.学生读文,想想: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还介绍了哪些?有没有具体写?为什么?
2.作者怎样简单写的呢?再读有关内容。
3.想想,我们平时的习作中也有详写略写的时候,你能从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中学到什么吗?
二、指导背诵:
1.背诵第四节;
2.仿照课文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来写,看谁写得最生动。
三、生字记忆与书写:
1.出示课件,认读生字。
2.和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3.指名说一说。
4.指名书空生字或是集体书空生字。
5.看教师在黑板上范写。
6.学生描红。
7.完成习字本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仙桃石:像桃子、巨大、飞
9.黄山奇石猴子观海:形象逼真
仙人指路:有趣
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