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力资源职业标准.doc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水平标准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水平标准Human Resource Profession Criterion of China (企业版/Version for Enterprise)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2009目录导言 (4)一、建立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水平标准的意义 (4)二、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单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6)三、标准体系研究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6)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水平标准 (10)一、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化标准体系框架 (10)(一)、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水平标准总体框架 (10)(二)、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角色模型 (11)(三)、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水平等级 (13)(四)、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16)(五)、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水平标准内容 (17)(六)、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水平等级认证方式 (19)二、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水平等级标准 (20)(一)、初级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水平标准 (20)1级别定义 (20)2 角色模型特征 (20)3知识与技能标准 (21)4素质模型特征 (27)(二)、二级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水平标准 (28)2角色模型特征 (29)3知识与技能标准 (29)4素质模型特征 (36)(三)、三级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水平标准 (37)1级别定义 (37)2角色模型特征 (38)3知识与技能标准 (38)4素质模型特征 (44)(四)、四级人力资源从业者职业水平标准 (46)1 级别定义 (46)2角色模型特征 (47)3知识与技能标准 (47)4素质模型特征 (53)(五)、五级人力资源从业者职业水平标准 (55)1级别定义 (55)2角色模型特征 (56)3知识与技能标准 (56)4素质模型特征 (62)(六)、六级人力资源从业者职业水平标准 (64)1级别定义 (64)3知识与技能标准 (65)4 素质模型特征 (71)(七)、七级人力资源从业者职业水平标准 (73)1级别定义 (73)2角色模型特征 (74)3知识与技能标准 (74)4 素质模型特征 (80)三、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水平标准培训知识模块 (83)中国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认证体系 (91)中国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CHRP)职业水平认证 (91)CHRP申报条件 (92)CHRP认证程序 (96)CHRP认证培训课程体系 (98)CHRP认证评定与管理 (104)附件1:素质特征 (108)导言PROFACE“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一、建立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水平标准的意义知识经济时代,以人才为根本载体的智力资源已经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
人社部 标准 国家 职业技能等级

人社部标准国家职业技能等级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是由中国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一套用于评定和认定个人职业技能水平的标准体系。
这一体系旨在提高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公正的评价体系,鼓励个人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国家职业技能等级分为职业资格证书级和职业技能等级两个层次。
职业资格证书级是根据不同职业的岗位要求和技能特点,由相关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技能标准,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技能等级是根据不同职业的技能需求和职业技能发展阶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能大师四个等级,通过评定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国家职业技能等级体系的实施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劳动者来说,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证明其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职业技能等级体系也为劳动者提供了一个有序的职业发展和晋升通道,鼓励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实现职业发展。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职业技能等级体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估和选择合适的人才,提高招聘效率和用人质量。
国家职业技能等级体系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广泛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标准。
标准应该具备科学性、公正性和实用性,能够客观评价个人的职业技能水平。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和监管机构,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和途径,帮助劳动者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
总之,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体系,对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推动职业技能发展和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一个对劳动者的认可和激励,也是一个促进技能培训和教育的有效手段。
希望国家职业技能等级体系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人力资源 国家职业标准

人力资源国家职业标准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行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国家制定了人力资源国家职业标准,以便为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国家职业标准是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依据,是对某一职业的从业者在专业技能、知识水平、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国家职业标准包括了人力资源管理师、人力资源专员、招聘专员、培训专员等多个职业,每个职业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师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其次,人力资源专员是负责组织和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工作。
再次,招聘专员是负责企业招聘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市场洞察力,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情况,制定有效的招聘策略和计划。
最后,培训专员是负责企业培训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培训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设计和实施符合员工发展需求的培训计划。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和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职业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同时,国家也应当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行为,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
总之,人力资源国家职业标准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依据,对于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行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和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职业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同时,国家也应当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标准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标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标准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为企业中的重要角色,承担着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而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我们制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以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更好地发展自己。
一、岗位职责1.负责人力资源招聘工作,包括招聘计划的制定、招聘渠道的开发和招聘广告的撰写等工作。
2.负责员工入职管理工作,包括员工档案的建立、员工入职培训等。
3.负责员工离职管理工作,包括员工离职手续的办理、离职员工档案的管理等。
4.负责员工绩效管理工作,包括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绩效考核结果的统计和分析等工作。
5.负责员工培训与发展工作,包括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效果评估等工作。
6.负责员工关系管理工作,包括员工活动的组织、员工投诉的处理等工作。
7.负责员工福利管理工作,包括员工福利政策的制定、福利发放和福利调研等工作。
二、任职资格1.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优先。
2.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
3.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熟练使用各类办公软件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6.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进行英文沟通和文档撰写。
7.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保守企业和员工的信息。
三、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1.参加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培训和学习,了解最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2.参加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业人士交流经验。
3.定期阅读人力资源管理类书籍、期刊和网站,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4.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拥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职业素养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
3.具备较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解决员工关系问题。
人力资源知识国家人力资源职业标准

(人力资源知识)国家人力资源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2007年修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壹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于2003年8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
壹、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于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四个等级,包括职业简介、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
四、本《标准》是于各有关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
参加编写的主要人员有:于法鸣、游钧、莫荣、岳威、时勘、安鸿章、曹来京、蔡宁、胡小勇、韩永江、童天、刘小玲,参加审定的主要人员有:董克用、孙义敏、于庆义、徐兰宇、江苏平、陈蕾、杜旭,于此壹且致谢。
五、本《标准》业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自2007年2月6日起施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1.职业简介1.1职业名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1.2职业定义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配置、培训和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壹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壹级)。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23年版)》的通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23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公布日期】2023.08.31
•【文号】人社厅发〔2023〕31号
•【施行日期】2023.08.3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能力建设
正文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23年版)》的通知
人社厅发〔2023〕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组织人事部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兵员局、文职人员局,有关行业组织、企业人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规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要求,为健全完善由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构成的多层次、相互衔接的职业标准体系,我们对《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进行了全面修订。
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新增了专业技术类职业标准编制有关内容。
现将修订后的《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23年版)》(以下简称《规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规程》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2012年颁布、2018年修订颁布的《国家职业
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同时废止。
现行国家职业标准中有关内容与本《规程》不一致的,以本《规程》为准。
附件: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23年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2023年8月31日。
国家职业标准工种

2002-2-11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69
6-06-01-01
机修钳工
劳社厅发20021号
2002-2-11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70
6-06-01-02
摩托车维修工※
劳社厅发20021号
2002-2-11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71
6-19-03-05
音响调音员
劳社厅发20021号
2001-8-7
中国电力出版社
52
6-07-06-03
常用电机检修工
劳社厅发20013号
2001-8-7
中国电力出版社
53
6-07-06-01
变电设备安装工
劳社厅发20013号
2001-8-7
中国电力出版社
54
6-07-06-02
变配电室值班电工
劳社厅发20013号
2001-8-7
中国电力出版社
55
工具钳工
劳社厅发20021号
2002-2-11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66
6-05-03-03
锅炉设备装配工
劳社厅发20021号
2002-2-11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67
6-05-03-04
电机装配工
劳社厅发20021号
2002-2-11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68
6-05-04-06
高低压电器装配工
2002-9-29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09
2-02-13-07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
劳社厅发200210号
2002-9-29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详]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124cb5c2ad02de80d4d8409d.png)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在2003年8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四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
四、本《标准》是在各有关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
参加编写的主要人员有:于法鸣、游钧、莫荣、岳威、时勘、安鸿章、曹来京、蔡宁、胡小勇、韩永江、童天、刘小玲,参加审定的主要人员有:董克用、孙义敏、于庆义、徐兰宇、江苏平、陈蕾、杜旭,在此一并致谢。
五、本《标准》业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自2007年2月6日起施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1.职业概况1.1职业名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1.2 职业定义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职业标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2007年修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
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在2003年8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四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
四、本《标准》是在各有关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
参加编写的主要人员有:于法鸣、游钧、莫荣、岳威、时勘、安鸿章、曹来京、蔡宁、胡小勇、韩永江、童天、刘小玲,参加审定的主要人员有:董克用、孙义敏、于庆义、徐兰宇、江苏平、陈蕾、杜旭,在此一并致谢。
五、本《标准》业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自2007年2月6日起施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1.2 职业定义
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
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各职能部门)和外部客户(劳动管理和社会服务部门),客户服务指提供服务、帮助,或与之协同工作。
)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140标准学时;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100标准学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8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教师应当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
培训四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三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二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一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年以上。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或具备相应条件的会议室,室内配备必要的计算机设备、照明设备、投影仪或多媒体等,室内卫生、光线、通风条件良好。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本职业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2)经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5)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6)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5)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6)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试点期间按试点方案规定的内容执行。
)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9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
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理论知识考试与专业能力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1.8.4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的考评人员与考生的配比为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综合评审委员不少于3名。
1.8.5 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90分钟,专业能力考核时间不少于90分钟,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1.8.6 鉴定场所设备
标准教室或具备相应条件的会议室,室内配备必要的计算机设备、照明设备、投影仪或多媒体等,室内卫生、光线、通风条件良好。
2.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 职业守则
(1)诚实公正,严谨求是。
(2)遵章守法,恪尽职守。
(3)以人为本,量才适用。
(4)有效激励,促进和谐。
(5)勤勉好学,追求卓越。
2.2 基础知识
2.2.1 劳动经济学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3)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4)就业与失业
2.2.2 劳动法
(1)劳动法的体系
(2)劳动法律关系
2.2.3 现代企业管理
(1)企业战略管理
(2)企业计划与决策
(3)市场营销
2.2.4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1)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2)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
(3)领导行为及其理论
(4)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2.2.5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
(2)人力资源开发
(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和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能力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
3.1 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3.2 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3.3 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3.4 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4.比重表4.1 理论知识
4.2 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