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行业职业卫生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机械制造行业是我国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长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下,机械制造行业也面临着许多职业病的危害。

下面就来谈谈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1.粉尘污染粉尘是机械制造行业的一种常见污染物,特别是在金属切削、车削、打磨等工艺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粉末和磨屑。

然而,这些粉尘污染物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

此外,还会引发过敏性鼻炎、皮肤病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2.噪声污染机械制造行业很多工序中都存在噪声,如冲压、钳工、车床、钻床等。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对人的听觉和神经系统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轻则耳鸣、听力下降,重则失聪。

噪声还会使人产生厌烦、注意力不集中、心境烦躁等不适感,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化学物质危害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很多工序中需要使用化学物质,如溶剂、润滑油、清洗剂等。

这些化学物质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或致癌物质,对人的健康会造成重大危害。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会导致损害肝、肾、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还可能引发恶性肿瘤。

4.职业性皮肤病危害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化学物质,如机油、酸碱性溶液等,容易刺激皮肤,导致各种皮肤病,如湿疹、皮肤过敏、皮肤癌等。

长年的工作接触,对工人的健康和生命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5.射线辐射危害机械制造行业中,使用射线的工序不多,但是暴露在射线辐射下,对人的健康危害非常大。

重金属、铸件等材料需要使用焊接或者放射线检测时,可能会产生射线辐射。

长期的辐射暴露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影响,比如造成某些癌症、不孕不育等。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十分严重。

想要减少职业病的危害,除了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如防尘口罩、防噪头戴式耳机、穿戴防护服等,还要增强宣传教育,强化工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对于职业卫生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从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工作环境保障工人的健康做好充足的工作。

制造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制造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制造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职责1. 企业领导:负责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监督和检查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员工职业健康权益。

2. 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职业病防治措施。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本部门员工职业健康。

4. 员工:遵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积极参与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时报告。

三、职业卫生管理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1)企业应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确保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

2. 职业病防护措施(1)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指导员工正确使用。

(2)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改造,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

(3)对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其从事禁忌作业。

3. 职业健康检查(1)企业应按规定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

(2)对患有职业病的员工,应及时给予治疗和康复,并按规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4. 职业卫生培训(1)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职业健康意识。

(2)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教育,使其了解本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5.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1)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健康检查等。

(2)档案应妥善保管,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四、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积极预防职业病危害,取得显著成效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依法进行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由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机械工程中的卫生和人体工程学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卫生和人体工程学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卫生和人体工程学规范要求在机械工程中,卫生和人体工程学规范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械工程中的卫生和人体工程学规范要求。

一、卫生规范要求1. 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整齐在机械工程中,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整齐对员工的健康和生产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机械工程师应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减少垃圾和杂物的堆积。

同时,应定期清洁机械设备,移除灰尘和油污。

2. 通风和空气质量机械工程师应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并根据需要安装适当的通风设备。

工作区域内的空气质量应达到卫生标准,避免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员工的健康产生影响。

此外,机械工程师还应定期检查和更换空气过滤器,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

3. 废物处理在机械工程中,废物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机械工程师应确保废物及时清理,并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有害废物应以安全的方式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员工造成伤害。

4. 卫生设施机械工程师应确保工作场所提供适当的卫生设施,如洗手间、洗手池和卫生间。

这些设施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修复。

二、人体工程学规范要求1. 工作站设计机械工程师在设计工作站时应考虑员工的人体工程学需求。

工作站的高度、角度和布局应根据员工的身高、工作需求和人体工程学原则进行调整。

合理的工作站设计可以减轻员工的体力负担,并提高工作效率。

2. 工具和设备设计在机械工程中,工具和设备的设计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机械工程师应根据人体工程学原则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工具和设备。

例如,工具的手柄应符合人手的握持原则,设备的按钮和控制面板应方便员工的操作。

3. 劳动保护装备机械工程师应确保员工有适当的劳动保护装备,以防止事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劳动保护装备可以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机械工程师还应提供培训,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和保养劳动保护装备。

4. 工作流程和时间管理机械工程师应根据人体工程学原则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和时间安排。

职业卫生_机械制造行业卫生

职业卫生_机械制造行业卫生
• 常用的铸砂:二氧化硅、电容刚玉、铝硅酸盐、铬 铁矿砂等。
• 黏结剂:按照性质分为无机黏结剂和有机黏结剂两 类。
6
(二)铸造的生产工艺与职业性有害因素
• 铸造工艺基本工序:造型、金属熔炼、 浇注和清砂等。
7
1.造型和造芯
制造砂型的工艺过程叫做造型,制造砂芯的工 艺过程叫做造芯。
8
造型和造芯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
• 实质:金属在不改变外形的条件下,改变金属的 性质。
• 工艺: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特殊热处理。
28
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29
普通热处理
• 包括淬火、退火、回火等基本过程。 • 淬火是将零件放到1 300℃的加热炉或高频电炉中加热,然后取出
再放到水槽或油槽内迅速冷却,以达到使金属零件硬度增加的方 法。 •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零件放到盛有硝酸钾、熔融钡盐、植物油、矿 物油的槽内慢慢加热到250℃~350℃,然后使其慢慢冷却的方法。 回火的目的是增加金属的弹性。 • 如锻造加工的金属零件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如结晶分布不均,则 需要退火,即将零件放到炉内加热2~3小时,温度800℃~900℃, 然后慢慢冷却。
• 乳化液和粉尘
• 因机床高速转动,冷却液四溅,易污染皮肤, 可引起毛囊炎及粉刺。
• 在粗磨和精磨等过程中,还会有金属颗粒和 砂轮磨料粉尘发生。
38
特种机械加工
• 特种机械加工是指利用电能、光能、化学能、电化 学能、声能等进行加工的方法。
• 典型的特种加工方法有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超 声波加工和激光加工。
43
• 伴随超高速切削、精密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 纳米技术等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现代先进机械制 造很可能带来一些新的职业卫生问题,应该引起足 够重视。

机械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计划

机械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计划

机械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行业也日益火热,但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职业卫生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特制定了职业卫生培训计划。

二、培训对象全体员工包括管理层、生产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

三、培训内容1. 职业卫生概念和意义理解职业卫生的概念和意义,认识职业卫生对企业和员工健康的重要性。

2. 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学习并了解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了解企业应履行的相关义务和责任。

3. 职业病防治知识介绍各种职业病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的方法,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防范意识。

4.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介绍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落实和完善,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5. 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价学习职业危害的识别和评价方法,掌握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6. 职业卫生监测与检测介绍职业卫生监测与检测的方法和步骤,学习如何有效地进行危害因素监测。

7. 职业卫生技术措施介绍职业卫生技术措施的实施方法,包括通风、防护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等。

8. 职业卫生教育通过职业卫生教育,使员工了解职业卫生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卫生观念,提高职业卫生保护意识。

9. 职业卫生应急处理对职业卫生事故的应急处理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10. 职业卫生管理实例通过举办职业卫生管理实例的培训,使员工了解实践中的职业卫生管理技巧,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四、培训方式1. 线下培训由职业卫生专家进行授课,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提高学习效果。

2. 线上培训利用现代化的培训平台,开展在线学习,结合视频、PPT等多媒体资料进行培训,方便员工就地学习。

3. 现场实训组织员工到相应的职业卫生实验室进行现场实训,真实模拟职业卫生场景,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

五、培训周期本次培训周期为6个月,每月组织一次课程,共计12次授课。

机械加工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机械加工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机械加工车间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机械加工车间的卫生管理工作,促进员工身心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1. 确保机械加工车间的环境卫生整洁,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2. 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3.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质量风险,减少环境污染。

三、卫生管理责任1. 车间主任是卫生管理工作的责任人,负责制订并执行卫生管理制度;2. 车间主任应当配备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卫生检查和整改;3. 所有员工都应当对车间卫生管理负有监督和执行责任,积极参与卫生整治工作。

四、车间卫生设施1. 确保车间内设置通风良好的卫生间以及清洁干净的饮用水设施;2. 定期检查和清洁车间内的地面、墙壁和顶棚,保持整洁卫生;3. 提供充足的垃圾桶和垃圾分类指导,保持车间内的垃圾处理整洁有序;4. 安排专人负责工具、设备和产品的清洁保养工作,保持生产设备的卫生状况。

五、卫生管理工作程序1. 定期开展车间卫生检查,实行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2. 对车间内的卫生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档案;3. 加强员工的卫生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4. 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卫生整治工作,建立卫生管理奖惩制度,确保员工的积极参与。

六、特殊岗位卫生管理1.对特殊岗位如喷涂、磨床操作等岗位的卫生管理应当进行重点管理;2.制定专门的卫生管理措施,保障特殊岗位员工的健康和安全;3.加强特殊岗位员工的身体健康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生活。

七、车间卫生宣传教育1.定期开展车间卫生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2.组织卫生知识培训,加强员工对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学习;3.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使员工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卫生管理效果。

八、卫生管理绩效评估1.建立车间卫生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2.定期组织对车间卫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对卫生管理工作成绩优秀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员工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卫生培训课件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卫生培训课件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卫生培训课件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为机械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职业卫生培训,以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和安全的认识,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2. 课程目标•了解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卫生风险•掌握职业健康和安全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方法和策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职业卫生意识3. 课程大纲3.1 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职业卫生的定义和范围•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意义和目标3.2 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卫生风险•声音、震动和压力的职业危害•有害物质的职业危害 (化学物质、粉尘、有机溶剂等)•机械制造行业的物理危害 (机械设备、工具、电气设备等) 3.3 职业危害评估和管理•职业危害评估的基本方法•职业危害管理的原则和措施•职业危害的监测和识别3.4 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体防护•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和方法•个体防护措施的选择和使用•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控制3.5 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理•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意外伤害的防范和急救措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4. 课程参考资料•《职业卫生学》•《机械制造行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5. 学员反馈和评估本课程将通过学员反馈和评估来衡量课程的有效性和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

学员将被要求填写匿名问卷,反馈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根据学员的反馈和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和改进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实用性。

结语本课程旨在提供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卫生培训,为员工提供职业健康和安全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职业卫生的重要性,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本课程还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和学员反馈机制,以便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和适用性。

机械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机械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机械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一、前言机械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管理目的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企业在职业病、劳动纠纷等方面的风险,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2.管理范畴(1)环境监测:针对公司生产车间、办公区域等环境进行评估,确定危害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

(2)职业健康监护: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健康监护,及时发现和诊治职业病。

(3)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通过班前会、安全教育等形式,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管理能力。

(4)应急响应:设立职业卫生应急预案,根据应急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影响。

3.管理原则(1)预防优先:在生产过程中,贯彻“预防为主,治理结合”的基本思想,尽量减少危害源的产生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

(2)综合治理:通过改善环境、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提高职业卫生科研和技术支持等综合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

(3)全员参与:职业卫生管理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和合作,每位员工都应自觉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也应教育和督促员工有正确的职业卫生行为。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主要操作内容(1)生产过程中要使用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设施和设备,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艺、物料、工具等进行评估,避免产生职业病危害。

(2)对于接触职业病危害物质的员工,应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

(3)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并按照规定进行维修、更换和消毒。

(4)定期对生产车间、办公区等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排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

(5)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跟踪,及时发现职业病病例。

(6)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管理能力,增强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

(7)应急响应时,应按照职业卫生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在事后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应急响应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装大功率的通风除尘系统; 尽量做到密闭隔离操作; 实行喷雾湿式作业;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 防止二次扬尘。
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五)防毒及应急救援措施
采取密闭措施或安装局部通风排毒装置,如对热 处理和金属熔炼过程中可能产生化学毒物的设备 应; 制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如产生高 浓度一氧化碳、氰化氢、甲醛和苯等剧毒气体的 工作场所,某些特殊的淬火、涂装和使用粘胶剂 的岗位; 设置警示标示; 配备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等。
粉尘视使用的砂的种类而 定,一般为矽尘,毒物与 使用粘合剂的种类有关 如果使用煤和煤气作燃料 会产生; 如果使用高频感应炉或微 波加热时存在
存在环节
造型
粉尘、甲醛、酚、氨、二 乙胺、噪声、振动、高温
高温、热辐射、CO、CO2 砂型(芯 、SO2、氮氧化物等、高 )烘干 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 合箱 粉尘
一、铸造
铸造


铸造是熔炼金属、制造与零件形状相适应 的铸型,并将液态金属浇注到铸型中,待 其冷却凝固后,获得铸件或毛坯的工艺方 法。 铸造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方法是砂型铸 造。
1.1铸造用砂的种类

石英砂:应用最广、用量最大。
组成:石英、长石、云母、铁的氧化物、 硫化物和碱金属氧化物。 二氧化硅含量:铸钢件为96%—98% 铸铁件和小型铸钢件为90%-93%



电熔刚玉:纯氧化铝的耐火材料,多由人工合成。 铝硅酸盐耐火材料:三氧化铝、二氧化硅。 铬铁矿砂:铬铁矿、镁铬铁矿、铝镁铁矿。 另外还有锆砂、镁砂、橄榄石砂等。
1.2工艺简介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工艺流程图
模样制造 工艺图 原辅材料准备 型芯砂的配制 合金熔炼 造型 合型
浇注
铸件
后处理
铸件落砂清砂
有些装配过程中使用胶粘剂
种类 毒物 粉尘 物理 因素
同焊接和涂装
苯系物 同焊接 噪声、振动
装配使用风动工具及工件之间相互 碰撞而产生
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一)早期预防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 作业场所的定期检测评价 员工上岗前、岗中、离岗(转岗)体检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支付率 职业病预防、事后补救、职工得病赔偿 1 : 2 : 7 职业病早期预防是一个投入少,产出多的工作



培训类型:
上岗前 在岗期间 换(转)岗培训。

培训方式:

培训班,班组会,宣 传栏,典型事故分析 会,合同告知,网络 、报纸、电视、广播 宣传等。







1.重视职业卫生,崇尚文明生产; 2.职业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3.保护劳动者健康是用人单位的法定责任; 4.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5.学习、宣传《职业病防治法》,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6.职业病人依法享受职业病待遇; 7.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 8.正确认识和使用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9.了解职业病危害是劳动者的权利; 10.劳动者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11.保护劳动者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12.认真学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 13.预防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 14.工作场所应当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15.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 16.防治职业病危害,促进经济发展。
1.2工艺简介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2.1造型(芯) 新的铸造粘合剂不断出现,可供铸造选择 的方法越来越多
手工造型到机器造型 湿砂芯到壳芯 真空密封造型到冷芯盆造型等

黏合剂的不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 类也有所不同
1.2工艺简介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2.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 备注
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十二)职业卫生培训

劳动者培训内容:
职业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粉尘、毒物、高温、噪声、振动、射频辐射等职业危害及预 防控制措施; 岗位操作规程和岗位作业条件;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知识; 简单故障的识别与处置,事故的报告方法; 设备操作系统的检查和使用方法; 砸伤、挤压伤、打击伤等工伤的自救和互救知识; 急救箱的使用方法。
浇注 落砂清理
二、锻 压
二、锻压

锻压是锻造和冲压的总称。锻压是对坯料 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部分或全部的塑性 变形,从而获得锻件的加工方法。
二、锻压

2.1锻压的分类 和常用设备
按成型方法分为:自 由锻、模型锻造、板 料冲压 加热设备:反射炉、 燃烧炉、电炉 锻压设备:空气锤、 切边压力机、热模压 力机、螺旋压力机、 摩擦压力机、冲床、 剪床等
1.2工艺简介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2.1造型(芯)
制造砂型的工艺过程叫做造型 制造砂芯的工艺过程叫做制芯,也叫造芯。

按照机械化程度分为:手工造型(芯)和 机器造型(芯)两大类。
手工造型(芯)劳动强度大、劳动者直接接触 粉尘和化学药品,职业危害较大; 机器造型(芯)生产率高、质量稳定,工人劳 动强度低,劳动者接触粉尘和化学药品的机会 少,职业危害相对较小。
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七)振动控制措施

振动是机械制造工业中的较为常见的职业 病危害因素。对铆接、锻压机、型砂捣固 机、落砂、清砂等振动设备应采取减振措 施或实行轮换操作。
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八)射频防护措施 应选择合适的屏蔽防护材料,对产生高 频、微波等射频辐射的设备进行屏蔽或进 行距离隔离防护和时间防护等。
简介

机械制造工艺流程主要由原材料和能源供 应、毛坯和零件成形、零件机械加工、材 料改性与处理、装配与包装、搬运与储存 、检测与质量监控、自动控制装置与系统 八个工艺环节组成。下料 铸造源自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
机械加工(数控加工)
装配 焊接
成品检验
成品
简介

由于表面处理根据表面类型不同,所采用 的加工方法也不同,另外焊接作业职业病 病害因素较多,本次也不再详述。本次主 要针对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 装配进行讲解。
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六)噪声控制措施 噪声是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之一。 对高噪声设备进行重点治理,源头控制(气锤 、空压机、打磨、抛光、冲压、剪切等) 对高强度噪声源集中布置; 设置隔声房加以屏蔽,采取隔声和吸声处理; 空气动力噪声源在进气口或排气口进行消声处 理;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

(三)工艺改革 在建设项目设计工艺选择方面,应当有限 选择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或生产线(如数 控机床带代替普通机床工作效率会成倍提 高,并且劳动强度和接触机会大幅度减少 ;机器人喷漆,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冲压 ;用二甲苯代替苯溶剂等) 。
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四)防尘措施 铸造尽量选用低游离二氧化硅的型砂,并 减少手工造型和清砂作业。清砂是铸造中 粉尘浓度最高的岗位,应予重点防护,如
种类 毒物
氯化钡、氨气、氢化物 。氮氧化物、甲醇、乙 醇、丙烷、丁烷、丙酮 、汽油等有机溶剂 高温、热辐射
各种加热炉、盐浴槽和被加工的工件
如使用高频电炉进行热处理时 各种电机、风机、工业泵和机械运转 设备均可产生,但多数情况下噪声强 度不大,超标情况较少见。
物理 因素
高频电磁场 噪声、振动
四、机械加工
三、热处理

3.1工艺简介 普通热处理工艺流程
金属件 加热 淬火 回火


淬火:可使金属零件的硬度增高; 回火:目的是为了增加金属的弹性(发条 、弹簧) 退火:零件在锻造加工时金属结构发生改 变,则需要进行退火。
三、热处理

3.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 存在环节
主要来源于热处理工序中使用的品种 繁多的辅助材料。氮化过程会产生氨 气;盐浴炉熔融的硝盐与工件的油污 作用产生氮氧化物。
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九)防暑降温措施
应做好铸造、锻造、热处理等高温作业人员的夏日 高温防暑降温工作。 宜采取工程技术、卫生保健和劳动组织管理多方面 的综合措施,如合理布置热源、供应清凉含盐饮料 、轮换作业、对集控室和操作室设置空调等。
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十)实施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职 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 (十一)发放有害作业岗位津贴;
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其他粉尘等)
粉尘(金属粉尘、煤尘、石墨尘 锻造炉、锤锻工序中加料、出炉和锻
造过程中可产生
三、热 处 理
三、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主要是使金 属零件在不改变外形的 条件下,改变金属的性 质(硬度、韧度、弹性 、导电性等),达到工 艺上所要求的性能,从 而提高产品质量。 热处理工艺很多,较复 杂,主要有正火、淬火 、退火、回火和渗碳等 基本过程。

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二)合理布局 在车间内设备布置上,要考虑减少职业病 危害交叉污染的问题。如铸造工序中的熔 炼炉应放在室外或远离人员集中的工作场 所;铆工和电焊、(涂)喷漆工序应当分 开布置。 机加等危害较小的工艺在布局上尽量与危 害较大的分开布置(机加和电焊、涂装和 机加等) 。
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四、机械加工


4.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一般情况下,危害较少
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 存在环节
主要存在于乳化液中
种类
毒物
矿物油、萘酸、油酸、碱
金属粉尘、其他粉尘、铝尘 加工过程中的粗磨和精磨过程 中,人造磨石(三氧化二铝) 粉尘 、矽尘 ,天然磨石(二氧化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