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病的预防与措施

合集下载

职业病预防及措施

职业病预防及措施

职业病预防及措施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或者工作所致的一类慢性疾病。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工作环境改善、个人防护措施、职业健康教育等方面。

一、工作环境改善1. 确保空气质量:提供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进行定期检测和清洁。

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如空气过滤器,以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2. 控制噪音水平:使用隔音设备或者降噪设备,减少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定期检测噪音水平,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3. 控制化学物质:采用替代品或者低毒物替代品,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

建立正确的储存和处理方法,防止泄漏和污染。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面罩等。

4. 控制物理因素:对于工作环境中的辐射、震动、高温、低温等物理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屏蔽、隔离、降温等。

5. 管理危(wei)险废物:建立科学的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废物的正确处理和处置。

定期进行废物处理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二、个人防护措施1. 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和危(wei)险因素,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2. 健康监测: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体检、血液检测等,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

3.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减少病菌和有害物质的接触。

4. 合理用眼:对于长期从事需要用眼的工作,注意适时歇息,避免眼部疲劳和视力下降。

5. 合理用脑:对于长期从事需要大脑思量的工作,注意适时歇息,避免脑力疲劳和精神压力过大。

三、职业健康教育1. 提供职业健康知识:向工作人员提供有关职业病的知识,包括病因、症状、预防措施等,增强他们的职业健康意识。

2. 培训工作人员:对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授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防护措施,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活动:组织职业健康宣传活动,如讲座、培训班等,提高工作人员对职业病预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预防职业病的具体措施

预防职业病的具体措施

预防职业病的具体措施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特定工作而导致的慢性疾病,对工人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
1.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雇主应该定期安排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职业病危险因素和早期病症。

2.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雇主应为从事高风险工作的员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手套、护目镜等,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3. 加强职业危害防护教育:雇主应定期开展职业危害防护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教会他们正确的防护方法和应对措施。

4.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雇主应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接触职业有害物质。

5. 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雇主应确保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良好,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和浓度,同时提供充足的通风设施。

6. 加强职业病监测和报告:雇主应建立健全的职业病监测和报
告体系,及时掌握职业病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7. 促进员工身心健康:雇主应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
的心理辅导和健康管理服务,缓解职业压力,增强抵抗能力。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维护员
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职业病预防及措施

职业病预防及措施

职业病预防及措施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或工作而引起的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工作环境改善、个人防护措施和健康监测等方面。

一、工作环境改善1. 确保合理的工作场所布局:工作场所应具备充足的空间,设备和工具应摆放整齐,通道畅通,以减少工作中的跌倒和碰撞等意外伤害的发生。

2. 保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质量: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及时清除有害气体和粉尘,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定期检测空气质量,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

3. 控制噪音和振动: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噪音对劳动者的影响。

对于存在振动的工作环境,应提供合适的防护设备,减少振动对身体的损害。

4. 防止化学物质的暴露: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使用密闭系统、通风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来减少劳动者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风险。

定期检测工作场所中化学物质的浓度,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5. 避免工作场所的辐射:对于存在辐射的工作环境,应采取合适的屏蔽措施,减少辐射对劳动者的影响。

定期检测辐射水平,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二、个人防护措施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劳动者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等,以保护自身免受伤害。

2. 做好个人卫生:劳动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洗澡,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后触摸眼睛、口鼻等易受感染的部位。

3.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应接受相关的职业培训,了解和掌握工作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4. 定期体检:劳动者应定期接受职业病健康监测,包括体检和相关检测项目,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职业病。

三、健康监测1. 职业病体检:根据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体检项目和频率,对劳动者进行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

2. 职业病筛查:针对特定职业或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的筛查工作,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职业病风险。

职业病的预防

职业病的预防

职业病的预防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或工作,接触或暴露于某些有害物质或工作环境下,导致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工作环境改善、职业健康监测等方面。

一、个人防护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根据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确保装备的质量和合适度,正确佩戴使用。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洗脸、洗澡,避免因为工作接触有害物质后,将其带回家中。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二、工作环境改善1. 确保通风良好:对于易产生有害气体、粉尘或蒸汽的工作场所,应加强通风设施建设,确保工作环境空气流通,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

2. 控制噪音:对于噪音环境较差的工作岗位,应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噪音对劳动者的影响。

3. 防止辐射:对于需要接触辐射的工作,应配备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等,减少辐射对身体的损害。

4. 管理有害物质:对于易产生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封闭操作、排风装置等,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暴露。

三、职业健康监测1. 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劳动者的健康档案,记录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体检结果等信息,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3. 职业病报告和登记:建立职业病报告和登记制度,对职业病的发生进行报告和登记,及时掌握职业病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四、职业健康教育1. 提供相关知识:向劳动者提供相关的职业病预防知识,包括职业病的危害、预防方法等,提高劳动者的防护意识。

2.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职业病防范措施

职业病防范措施

职业病防范措施职业病是一种由于职业工作环境中的某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

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职业病防范措施,以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本文将从工作环境改善、职业病筛查、培训教育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探讨职业病防范措施。

一、工作环境改善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预防职业病的首要措施之一。

首先,企业应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清洁、消毒和通风,确保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得以及时排除。

其次,应配备符合标准的防护设备,如呼吸器、护目镜等,以降低职业病发作的风险。

此外,职工在工作时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这些设备,同时定期检查设备的状况,确保其有效性。

二、职业病筛查职业病筛查是一种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职业病的方法。

企业应该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病体检,以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职业病病例,采取相应的措施,尽早防治和控制职业病的发展。

三、培训教育提供全面的职业病防范培训教育对于预防职业病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并定期为职工进行相关的培训。

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病的基础知识、预防方法以及正确使用和维护防护设备等。

通过此举,可以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职业病的发病率。

四、法律法规合理的法律法规是确保职业病防范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和职工的职责,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确保其落实职业病防范措施和负责任的态度。

对于违反职业病防范措施的企业,应予以严厉的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综上所述,职业病防范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职业病筛查、培训教育和法律法规等方面。

这些措施的落实对于减少职业病的发病率和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企业、政府和职工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防范职业病的措施

防范职业病的措施

防范职业病的措施一、职业病的定义和危害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由于长期接触某种有害物质或者长期处于特殊的工作状态下,人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力,还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二、防范职业病的必要性防范职业病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手段。

因此,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职业病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三、防范职业病的具体措施1.加强职业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健康教育活动,让员工了解有关职业病预防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提高他们对自身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建立完善健康档案对每位员工建立健康档案,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病筛查结果等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3.严格执行职业卫生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职业卫生标准和管理制度。

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估和控制。

4.提供个人防护用品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工作环境的不同,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

5.改善工作环境通过改善生产设备、优化工艺流程等方式,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含量和暴露时间。

同时加强对工作环境空气质量、噪声等方面进行监测和管理。

6.定期开展健康体检通过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诊断出患有职业病或患有慢性病的员工,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扩散和恶化。

7.加强职业病防控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员工了解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和预防措施,提高他们对职业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四、结语防范职业病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手段。

企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职业病防控措施,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学习和贯彻落实。

职业病预防及措施

职业病预防及措施

职业病预防及措施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特定工作而引起的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对工人身体的损害所致。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1. 环境监测和评估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首先需要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包括测量和分析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水平。

例如,对于化学工厂,需要定期监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对于噪音环境较差的工作岗位,需要测量噪音水平;对于粉尘较多的工作环境,需要测量粉尘浓度。

通过环境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职业病危害。

2. 工作场所的改善和调整根据环境监测和评估的结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和调整工作场所。

例如,对于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的工作场所,可以通过增加通风设备或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来减少工人的暴露;对于噪音环境较差的工作岗位,可以采取隔音措施或调整工作时间来降低噪音暴露水平;对于粉尘较多的工作环境,可以采取湿式作业或使用防尘设备来减少粉尘暴露。

通过改善和调整工作场所,可以降低工人患职业病的风险。

3. 健康监护和定期体检为了及早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和迹象,需要建立健康监护和定期体检制度。

根据工人从事的工作类型和有害因素的种类,制定相应的健康监护和体检方案。

例如,对于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工人,定期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测,以检测有害物质的暴露水平;对于噪音环境较差的工作岗位,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检测听力损失情况。

通过健康监护和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职业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4. 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工人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需要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

通过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可以向工人传授职业病的基本知识,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职业病危害。

此外,还可以向工人提供相关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防止职业病的控制措施

防止职业病的控制措施

防止职业病的控制措施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工作方式等原因导致的各类职业性健康问题。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与舒适,防止职业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

本文将探讨具体的控制措施以及它们的作用,以期为解决职业病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是影响职业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可以减少职业病的风险。

具体的控制措施包括:1. 设备维护与更新:确保工作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更新老化设备,提升工作效率,并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职业病风险。

2. 通风与排风系统:建立合理的通风及排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在工作场所积蓄,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

3. 噪音控制:采用隔音技术,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影响,减少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发生。

二、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保护工人免受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防护措施:1. 穿戴防护装备: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如化学品、尘埃、放射性物质等,合理选择并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呼吸器、防护眼镜等。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职业病,防止职业病的发展和恶化。

三、工作操作规范规范的工作操作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一些必要的工作操作规范:1. 安全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和安全操作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2. 工作流程改进: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从业人员的职业病危险接触机会和时间,减轻职业病危害。

3. 职业卫生监测:建立科学的职业卫生监测体系,对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应的职业卫生标准。

四、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对于职业病的防治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1.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各国都有相应的关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并对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赔偿等方面有明确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职业病的预防与措施
浅谈职业病的预防与措施
摘要: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情况较为严峻。

预防、控制职业危害,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已成为中国社会当前和今后的重大需求,良好的职业病预防措施是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职业卫生危害措施
一、职业病预防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百姓也逐步奔向小康生活,但与此同时劳动保护力度薄弱积累下来的职业病隐患进入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职业病人数量大,发病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是有发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迟发性、隐匿性的特点,过去造成的健康危害很可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陆续显现。

目前处于社会经济双重转型期,职业病防治呈现出以下特点:一、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难以落实;二、地方政府重经济发展,轻健康安全;三、相关部门监管缺乏合理力;四、职业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不足;
五、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知识结构老化。

职业病防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职业安全和健康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由于目前我国职业病防治技术和能力落后、有毒有害工种和工序转移、预防性工作审核不严、部分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劳动作业人员对自身保护意识薄弱等原因渐渐形成了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多、涉及面广、职业病患者多的现状局面。

当前,职业病正呈现由国有企业向乡镇和私营企业转移、由国有企业职工向农民工转移的趋势,而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还没有有效地覆盖农民工群体。

显然,在现有条件限制下,彻底遏制职业病的危害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职业病引发原因分析
(一)化学因素
1.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如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等。

长期吸入生产类粉尘,并在肺内滞留会导致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尘肺病。

吸入无机粉尘所导致的尘肺,称为无机尘肺;吸入有机粉尘所导致的尘肺称为有机尘肺。

尘肺大部分为无机尘肺,如矽肺。

煤炭、天然石油气,金属矿等采选业,化学化工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等劳动作业人员是其主要受害者。

2.有毒物质
有毒物质如铅、汞、苯、甲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如原料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单体氯乙烯、丙烯腈等可引起急慢性职业中毒;印刷工序中,有毒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于油墨的稀释剂和洗刷版面、胶辊的清洗剂中,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的这些气体,造成急性职业中毒,出现麻醉、眩晕、精神错乱、昏迷等,重度中毒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助燃剂如有机铝、有机硅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毒气体如氯乙烯、硫化氢、苯、甲醛等可导致呼吸道损伤,氯乙烯、苯、丙烯腈等甚至有严重致癌作用。

(二)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异、激光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如高温作业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中暑,打乱热平衡,使水盐平衡代谢紊乱,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严重可导致热痉挛、热衰竭;生产性噪音和局部震动,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振捣器以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音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音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音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各种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也会影响例如从事医疗工作者等职业的职工健康。

(三)生物因素
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如附着于毛皮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
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原体等,对职业人群的健康损害,除引起法定的职业性传染病,如炭疽、森林脑膜炎等,也是构成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和职业性职业病等法定职业病的致病原因之一。

三、职业病预防措施
(一)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措施
根据作业现场的具体情况识别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主要有防尘、防毒、防噪声、防振动、防暑、防寒、防湿、防非电离辐射等卫生工程技术措施。

一、防尘、防毒技术措施。

改良生产工艺与作业方法,减少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扩散;生产过程和设备应优先采用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等。

二、防噪、减振技术措施。

生产设备宜选用噪声较低、振动较小的设备;为减少噪声的传播,宜设置隔声室;产生噪声的车间,应控制噪声发生源。

三、防暑、降温技术措施。

根据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改善作业条件,消除职业病危害隐患。

四、防非电离辐射措施。

对于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备,应制定非电离辐射防护规划,采取有效的的屏蔽、接地、吸收等工程技术措施及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远距离操作,如预期不能屏蔽的应设计反射性隔离或吸收性隔离措施。

(二)个体防护措施
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为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配备佩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为噪声作业人员配备防护耳罩;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举行培训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掌握职业病的防治方法;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三)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体系
首先,逐步完善职业病维权的相关法律制度,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

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应理顺当前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管体制,认真执行日常监管和执法工作,严格把关企业的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审查工作,并不定期的对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知识
培训,督促和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其次,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时刻铭记用人单位是防治职业病的第一责任人,学习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职业病防护意识,为作业人员配备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要及时上报。

同时,作为劳动作业人员,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病防护意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最后,保证经费的投入,整顿全国各级各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服务水平。

四、结束语
职业病已成为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幸福,为了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应当受到企业、政府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吴道溪;井下凿岩作业工人局部振动危害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2]李涛,张敏,李德鸿,邹昌淇,杜燮?,牛和平;中国职业卫生发展现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4年02期
[3]孙贵范,邬堂春,牛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4]邵强,胡伟江,唐仕穿;职业病危害卫生工程控制技术及识图[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2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