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卫生和职业健康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总结6篇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总结6篇第1篇示例: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
在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保障了职工的身体健康,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是企业责任的体现。
作为雇主,企业有责任保障员工的职业卫生健康安全。
企业应制定并完善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卫生健康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及时进行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康复工作。
只有企业真正重视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员工的健康。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要依法合规。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企业必须履行的职业卫生健康安全责任,并对职业病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估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企业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履行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保障员工的权益。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需要持续改进。
随着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健康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职业卫生健康安全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做到预防在先,治理在后。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需要全员参与。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位职工都应该关注和参与的工作。
职工要自觉遵守工作场所的各项职业卫生健康安全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定期参加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健康贡献力量。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是企业的责任,需要依法合规、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
只有企业和职工共同努力,加强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才能实现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幸福感,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企业和职工都能认识到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共同为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而努力奋斗。
安全生产的卫生环境与职业健康保护

安全生产的卫生环境与职业健康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安全生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保障员工的卫生环境和职业健康成为了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从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健康管理以及提升员工意识三个方面,探讨安全生产中卫生环境与职业健康保护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
一、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保障卫生环境和职业健康的基础,对企业和员工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企业应该加强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员工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下工作。
其次,应当合理布局工作场所,确保通风良好,光线明亮。
此外,还应配置合适的工作设施和器具,提供符合标准的办公桌椅、工作工具等,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二、加强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管理是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对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并合法设立专门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
通过定期体检、职业病防护、职业危害评估等措施,对员工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
同时,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加强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能力,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三、提升员工意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效果与成果。
企业应加大员工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力度,提供全面而系统的安全生产培训,包括职业病防护、急救知识、紧急逃生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应急能力。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应设立科学规范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将其落实到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行为规范。
结语安全生产的卫生环境与职业健康保护至关重要,关系到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健康管理以及提升员工意识,可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企业应真正将安全生产置于核心位置,投入足够的资源和精力,实现卫生环境与职业健康的双重保护,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只有保障员工的卫生环境与职业健康,才能让企业蓬勃发展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职业健康(卫生)概念、职业病防治、工作内涵

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 周永平
2020年4月
一、职业健康(卫生)概念、职业病防治、工作内涵 二、我国职业健康的有关法律问题 三、安全监管系统职业健康工作职责及措施
一、职业健康(卫生)概念、职业病防 治、工作内涵
(一)职业健康(卫生)概念
职业健康 = 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二、我国职业健康的有关法律问题
(二)安监部门开展作业场所执法的有关问题 1.关于执法主体问题 法律依据 法理说明 习惯作法 2.关于法律适用问题 最基本法律——职业病防治法 与其他法关系——前法、后法;特别法、一般法 部门规章与标准适用 行政程序法
二、我国职业健康的有关法律问题
(二)安监部门开展作业场所执法的有关问题 3.关于执法管辖问题 总原则 交叉 界限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 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一、职业健康(卫生)概念、职业病防 治、工作内涵
(二)法定职业病制度 我国《职业病目录》 (卫法监发[2002]108号,卫生
部、劳动保障部) :10类115种职业病
1.尘肺:13种(含其他)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含其他) 3.职业中毒:56种(含其他)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3种 6.职业性皮肤病:8种(含其他) 7.职业性眼病: 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9.职业性肿瘤:8种 10.其他职业病:5种
一、职业健康(卫生)概念、职业病防 治、工作内涵
(二)法定职业病制度 2.目标器官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职业病: 10种(含其他) 职业性皮肤病:2种 职业性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3.职业肿瘤:15种(含其他) 4.其他:矿工的眼球震颤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的控制原则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的控制原则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保护和维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一系列措施和原则。
以下是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的控制原则的详细讨论。
1. 预防原则:预防原则是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的最基本原则。
预防原则的核心是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这包括采取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安全、卫生和健康标准。
2. 替代原则:替代原则是指在工作场所中,优先选择无害或较少有害的替代品。
例如,使用环保材料、提倡低污染工艺,能够减少职业危害的替代品。
3. 优先原则:优先原则是指在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控制中,首先应检查和控制对工作人员健康影响最严重的因素。
这需要通过各种评估方法,如职业危害评估、职业病调查等,确定和优先解决存在的风险因素。
4. 积极性原则:积极性原则是指通过积极的行动来改善和促进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环境。
这包括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少工作压力、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等。
5. 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在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控制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行性确定控制策略。
这需要综合考虑工作场所的特点、组织的条件、技术经济可行性等因素。
6. 合规原则:合规原则是指工作场所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这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规定、健康标准、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等。
7. 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指在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控制中,各个相关方应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这包括企业、政府、工会、工人和监管机构等。
8. 持续改进原则:持续改进原则是指工作场所应持续改进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控制措施。
这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工作环境、健康状况和职业危害风险,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保持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总之,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的控制原则是基于预防原则,以替代原则、优先原则、积极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合规原则、合作原则和持续改进原则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改进工作环境,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
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内容

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内容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是指在工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控制事故风险,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下面将就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的内容进行详细探讨。
1. 环境监测及评价: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与评价。
这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噪声监测、辐射监测、水质监测等。
通过监测和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和掌握环境污染源,对于保障工人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2. 事故预防与控制: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事故预防与控制。
通过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这包括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标准,配备安全设备,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
3. 职业病防治:职业病是工人在工作岗位上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者工作环境不良条件导致的健康问题。
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中,对于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主要包括对职业病危害的评估和监测,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进行职业病诊断和治疗等。
4. 职业健康检测: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测是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工人进行身体检查和各项职业健康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和诊断工人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治疗措施,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5. 应急救援与处理:在工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无论采取了多少预防措施,事故仍然有可能发生。
因此,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还需要进行应急救援与处理。
这包括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应急救援人员,配置应急救援设备,组织应急演练等。
6. 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中,安全教育与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增强他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7. 安全管理与监督: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还需要进行安全管理与监督。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指导企业制定安全控制措施,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等。
8. 安全评估与监测: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需要对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内容

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内容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它涉及到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职业病防控、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
下面将就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的内容进行探讨。
1.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的核心。
企业应制定并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其中包括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等。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应确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并通过规章制度、奖惩机制等措施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
(2)设立安全管理部门。
企业应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培训、检查安全隐患等工作。
(3)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档案,记录相关的安全检查、事故事故处理情况、员工培训情况等,以备以后查阅和分析。
2.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管理是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企业应建立职业病防控体系,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1)职业病危害评估。
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2)职业病防护设施。
企业应按照职业病防护的要求,配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包括个体防护用品、通风设备、防护工程等。
(3)健康监护与检查。
企业应建立健康监护和健康检查的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病情,采取相应的医疗救治措施。
3.事故应急管理事故应急管理是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1)事故应急预案制定。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结构、责任分工、救援资源等。
(2)事故应急演练。
企业应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果。
(3)事故事故后处理。
对于发生的事故,企业应立即组织应急救援,控制事故扩大范围,全力救治伤员,同时进行事故调查和事故原因分析,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职业卫生管理知识: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职业健康是研究并预防人们因工作导致的疾病,包括防止原有疾病的恶化。
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职业事故不同,它主要表现为在工作中因作业环境及接触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可以是急性发作的,但大多数为累积暴露而导致的后果。
对于职业健康和工业卫生问题,应当考虑:1.辨识:对危害或者潜在的危害进行识别;定性:对危害的性质及结果进行定性——通过人群体检、作业环境测定等指标的情况与正常值或标准对照;定量:对危害程度进行量化——通常是测量其物理、化学参数和暴露时间,然后将其与已知的或需要制定的标准相对照;2.评价:评价其在实际的使用、储存、运输及报废处理条件下的风险;3.控制:通过设计、工程、工作系统,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及生物监测等手段来控制危害的暴露水平;4.监测变化:采用健康检查或其他测量技术,包括周期性地重新对工作条件和工作系统进行评估的方法来监测危害的变化。
职业危害主要可以分为四类:物理、化学、生物及生理与心理。
一、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来源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按其来源可概括为三类。
(一)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机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素,均与生产过程有关。
(二)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作业时问过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位劳动、个别器官和系统的过度紧张,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三)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是指与一般环境因素有关者如露天作业的不良气象条件、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等。
二、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分类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作如下分类:(一)化学因素1.工业毒物,如铅、苯、汞、猛、一氧化碳;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有机性粉尘。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工业卫生是一个涵盖广泛领域的概念,它关注的是在工业生产环境下如何维护和提高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而职业病则是指因长期从事某一种职业而引起的健康问题。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密不可分,一个良好的工业卫生标准可以有效地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工业卫生的重要性工业卫生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生产方式不断发展,工人也在不断面对新的健康风险。
良好的工业卫生标准不仅可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工业卫生的内容工业卫生包括对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的评估与控制。
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辐射等,化学因素如有毒气体、粉尘、化学品等,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害虫等,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心理疾病等。
工业卫生的措施为保障员工的健康,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工业卫生措施。
首先是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
其次是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设施,如呼吸器、耳塞、防护眼镜等。
再者是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让员工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工作环境的改善,减少有害因素的侵害,提高员工的工作舒适度。
职业病的危害职业病严重危害着员工的健康,甚至会造成永久性伤害。
比如长期接触有毒气体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暴露在噪音污染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害。
一旦职业病发生,不仅会给个人带来痛苦,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性职业病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一旦职业病发生,治疗难度大,且造成的永久性损害难以恢复。
因此,提升工业卫生水平、加强职业病防治意识,是维护员工健康的必由之路。
结语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保障员工健康,预防职业病发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只有重视工业卫生,加强职业病防治,才能使员工在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下展示出更高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愿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幸福工作、健康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危害因素
• 对健康的影响: • 造血: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苯,铅。 • 肾毒物:作用于肾-镉,汞。 • 肝毒物:作用于肝-含氯溶剂。 • 致癌物:可能导致癌症-苯,甲醛。 • 过敏原:可能引起过敏-异氰酸酯。 • 生殖毒物:影响男性和/或女性生殖系统-铅。 • 致畸剂:影响下一代-甲醇。
常见的职业危害举例:
• 国家环境保护局对化学品首次进口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实施统一的环境监督管 理,负责全面执行《伦敦准则》的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发布中国禁止或严格限 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实施化学品首次进口和列入《名录》内的有毒化学品进 出口的环境管理登记和审批,签发《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和《有 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发布首次进口化学品登记公告。
健康: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学: * 认识并减少与工作有关的损伤 * 有助于了解每个职员体能的不同以及局限性 * 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的办法
人类解剖学对于理解人机工程十分重要
肌和骨骼系统:
▪肌肉:收缩和扩张,使身体移动
▪肌腱:将肌肉与骨头连接
▪骨头:结构支撑
▪韧带:骨头之间的连接
▪神经:传输信号
健康:人机工程
工厂三级EHS培训资料
工业卫生和职业健康
提高职业卫生质量,保护劳动者健康
职业病和职业健康体检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
• 职业பைடு நூலகம்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 职业病的发病过程,取决于三个主要条件:
正确的姿势:
高毒化学品
• 按照有毒物品产生的职业中毒危害程度,有毒物品分为一般有毒物品和 高毒物品。国家对作业场所使用高毒物品实行特殊管理。
• 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使用符合 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不得在作业场所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物 品或者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 用人单位应当尽可能使用无毒物品;需要使用有毒物品的,应当优先选 择使用低毒物品。
• 减少使用数量,改进使用方式,降低风险 案例: 华美厂的低汞项目,可以减少汞的使用,降低风险
工业卫生的改进思路
• 工程控制
• 提供局部通风等措施。 案例: 各厂在使用铅烟的工位提供LEV,减少了接触风险。
• 行政控制 • 劳动防护用品
•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减少工作时间,降低接触水平 案例: 华美厂为接触汞的员工提供淋浴措施,改善个人的卫生习惯, 减少二次接触风险。
健康:传染病预防
• 立即汇报给工厂的医生或者办公室的人事行政人员 • 工厂医生或者人事行政人员立即上报 GE中国 和C&I业务部门的医疗总
监,并按照法规要求上报当地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
• 对于确认的甲类传染病或按照甲类处理的乙类传染病(如非典, 禽流 感和肺结核等)的情况,应立即要求该员工停止上班并按规定隔离
• 配合卫生等相关政府部门采取预防措施,如消毒,隔离,调查等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 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 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 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 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严禁抽烟
禁烟政策
通用电气公司的工作场所都是“无烟工作区 域”。所有工作场所的内部都严禁吸烟,包括 楼梯,屋顶,小隔间,浴室,休息室等等。只 能在指定的区域吸烟。严格遵守现场张贴的禁 烟或禁火标志!
健康:血源性病菌传染的预防
血源性病菌项目(BBP)
• 血液携带的病原体是血液中如病毒或细 菌之类能导致疾病的微生物。最常见的 血液携带的病原体有乙型肝炎、丙型肝 炎和艾滋病毒(即人体免疫缺陷症病 毒)。
健康: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程序的执行 • 第一步 定义
将现场人群分为不同的风险组 • 第二步 措施
确定不同风险组员工的伤病史、员工 不适感及员工数目 • 第三步 分析 对工作站进行评估以便恰当地排列, 确定存在的风险因素 • 第四步 改善 改进工作站,进行培训 • 第五步 控制 执行改善措施后再评估
不正确的姿势: 这位雇员在搬箱子时不应当扭曲身体,他应当挪 动脚,让重物离身体更近。
• 化学因素,即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 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的物质,如在工厂现场: • 丙酮 •铅 •汞 • 一氧化碳 • 粉尘(矽尘,电焊尘,等) • ……
• 生物因素,即在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
职业危害因素
• 侵入途径: • 吸入 肺部的接触面积达到70-100m2,化学物质以固体粉尘,蒸汽,或者气体的 形式进入人体,是化学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 皮肤接触 人的表皮面积约为2m2,在操作中如果液体化学品直接接触皮肤,可能导致 化学灼伤,职业性的皮炎或过敏,或被吸收进入人体。 • 眼睛接触 化学物质,如粉尘,液体,蒸汽等形式直接接触眼睛,或者通过血液携带 到眼睛。 • 食入 直接吞食,或者通过二次污染等途径进入人体,如接触铅,汞的人员没有 养成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 • 遗传 通过胎盘影响下一代。
•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 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GE要求在收到正式报告的五天内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 如实告知劳动者。
• 职业健康体检档案属于个人隐私。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 护档案复印件。
职业危害因素
• 物理因素,是环境的构成要素,如在工厂现场: • 高温 • 噪音 • 激光(非电离辐射) • ……
肌肉骨骼失调的一些症状表现为:
• 活动能力降低 • 肿胀或疼痛 • 变得无力 • 肌肉痉挛和僵硬 • 身体某一部分或软组织会感到麻木或刺痛
健康:人机工程
导致人们产生长期劳损病症(CTD)的主要人机 工程风险因素包括: * 受力 * 重复 * 姿势 * 接触性压力 用力 + 姿势 + 重复 = 疲劳 = 受伤的危险 重要的是应清楚在多数情形下,CTD是多个变量 作用的结果,否则你将无法解释为什么10个人长 年累月地在一起从事同样的工作,有人患上CTD, 但其他人却没有? 一个人受该等因素的影响越多,他患上CTD的风 险就越大。重要的是应记住所有该等因素都同持 续时间及康复时间有关。如果一个人较长时间受 到该等因素的影响,但身体仅只有很短的时间进 行康复,那么他患有CTD的可能性就较大。
• 采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面罩,手套,可以降低的接 触化学物质导致的危害。
• 在工艺上无法取代或降低时,个人劳防用品可以作为保护 措施的一部分。
健康政策
查看医疗纪录
所有通用电气的雇员及其代表有权查看他们自 己的医疗记录。 要查看这些记录, 请与您所属的 人事部门代表, 协作医疗机构或环境健康安全 或医疗部门联系。
GE禁止和减少使用的化学品目录
• GE内部禁止使用的化学品,例如:
石棉(所有类型的石棉) 四氯化碳 四氯乙烯 ……
• GE内部计划减少使用的化学品,例如:
苯; 甲苯; 二甲苯; 镉和镉的化合物; 铬和铬的化合物; 镍和镍的化合物; 铅和铅的化合物; 汞和汞的化合物;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列入《名录》的有毒化学品的进出口凭国家环境保护局 签发的《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验放。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根据其职责协同国家环境保护局对化学品首次进口和有毒 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资料的有关内容进行审查和对外公布《中国禁 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
工业卫生的改进思路
消除 替代 工艺变更 工程控制 行政控制 个人劳防用品
工业卫生的改进思路
• 消除
• 使用无毒的物品替代剧毒的物品 案例: 联合厂采用无砷的玻璃澄清剂,消除了三氧化二砷的使用。
• 替代 • 工艺变更
• 使用低毒的物品替代高毒的物品 案例: 各厂部分使用无铅材料替代有铅材料,减少了接触铅烟的人群, 保护了员工的健康。
• 无论何时只要跟受感染的血液或含血的 体液有血对血的接触,就有受传染的危 险。
• 只有经过专门训练到急救队员才允许来 清理可能的血液性病菌污染。我们将向 急救队员提供乙型肝炎的疫苗接种。我 们强烈建议所有员工接受此项疫苗接种。
• 任何时候发生血液性病菌污染,向你的 上级报告一切事故。如果你有疑问,可 以向医务人员或EHS人员咨询。
• 国家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预防、控制、消除职业中毒危 害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有 关职业中毒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加强对有关职业病的机理和 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有关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
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目录
•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加强化学品首次进口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的环 境管理,对首次进口和列入《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以下简 称《名录》)的化学品进出口的环境管理。
• 有害因素的性质 • 作用于人体的量 • 人体的健康状况
• 职业病的特点:
• 病因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和消除发病 • 病因大多可以监测,一般和接触水平有直接关系 • 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个体的差异 • 对于职业病的治疗,应做到早诊断,早处理 • 大多数职业病具有不可逆性,应把重点放在预防上
肌肉骨骼失调(MSD):是人体肌肉骨骼系统的损 伤或疾病。这些损伤或疾病可能是由于身体的长 期劳损造成的。肌肉骨骼失调影响神经,腱,肌 肉,和人体内其他结缔组织。当工作的压力太大 而又没有实行很好的人类工程科学,就会出现肌 肉骨骼失调。疼痛,刺痛,麻木,肿胀,无力都 是肌肉骨骼失调的症状。肌肉骨骼失调症也被叫 做劳肌损伤性的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