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祖国和黑人谈河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01262113

《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有情感的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硕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方式1.朗读法教师通过量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2.合作研讨法休斯的诗意象凝练、表意深刻。
《黑人谈河流》中“河流”意象和以夸张手法回顾历史等,可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加深熟悉和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品读《祖国》一、导语设计同窗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天,咱们就一路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1.作者介绍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以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战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抵挡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战,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今世英雄》等。
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酷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大体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超卓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述。
2.时期背景:《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诗歌抒发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明确否定沙皇统治集团所宣扬的那种虚假的乃至反动的爱国主义。
代表保守的贵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斯拉夫派诗人何米亚科夫曾经写了题为“祖国”的诗发表于1839年,以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
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通过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述,指明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酷爱祖国山河.酷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分不开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 4《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二、简介作者
(多媒体展示)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 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描写。
2.休斯 (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 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 统。
三、研读《祖国》
1.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4《外国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

4 外国诗两首知识与技能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创作。
2.把握两首诗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现代诗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理解诗歌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一课时一、直接导入,提示课题(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二、先来学习第一首外国诗《祖国》(一)走近作者和资料链接(投影演示作者图像)教师演示莱蒙托夫的图像时,可让学生当场进行口头外貌描写,教师适当点评。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喀秋莎》为伴奏音乐,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师: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统摄全诗的一句话是什么?生:本诗抒发了“我”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统摄全诗,比喻奇特。
师: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意,思考诗人从诗歌的内容看,诗人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具体指什么?生“奇异的爱情”指的是对俄罗斯自然山河和人民的热爱,就是诗人把自己对祖国、对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融为一体。
(三)品读诗文,合作研讨师: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学生思考,研讨交流。
教师点评明确:在《祖国》一诗中,诗人没有使用激昂的口气直接抒发对祖国的爱,只是用平实的笔调,让自己的情感在寻常的生活里缓缓释放。
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里,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深切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四)续写诗句,延伸拓展《祖国》一诗里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
诗中构建了许多充满浓郁诗意的画面,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
九年级语文下册 4《外国诗两首》教案1 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创意说明:两首诗均是外国诗,都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
莱蒙托夫通过描写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休斯通过抒写故乡的河流来抒情,无论是莱蒙托夫的俄罗斯大地还是休斯的河流,都距学生遥远而陌生。
因此,本设计打算利用多种形式的写作活动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学习全诗。
教学步骤:一、学习莱蒙托夫的《祖国》1.朗读全诗,初步感受2.续写诗句,体验情感(1)教师示例,如:祖国啊,我爱你那野火冒起的轻烟,因为它们在我的眼里恰似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是那样美妙动人!(2)学生活动。
(3)师生交流,形成如下句子:祖国啊,我爱你那小山上闪着微光的白桦,它们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亲密无间、坚贞不渝。
祖国啊,我爱你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从那里飘出的是和美的交响曲,温馨的春之歌。
祖国啊,我爱你那醉酒的农人的笑谈,那笑谈里有着多少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和乐啊!祖国啊,我爱你那农人们伴着口哨的舞蹈,舞姿里有着生活的多姿多彩,伴和着生活的甜美怡人!……3.改写诗句,歌唱祖国(1)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以分号为限,可分为五小节,任选一节改写成散文,必须用进下列词语:温馨宁静质朴简单美不胜收刻骨铭心(2)教师出示自己的范文,如第四小节,可以改写为:我喜欢这样的温馨宁静....的时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满谷物的打谷场,从那里飘来阵阵丰收的馨香;再回头望望那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在暮色中静默无言,是那样和蔼可亲;在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乡亲们质朴简单....的日子……这样平常而普通的乡村风景,在我眼里美不胜收....地爱着这片土地!....,因为,我刻骨铭心(3)学生活动,交流。
二、过渡祖国是什么?祖国是壮丽的河山,是勤劳的人民,祖国还是是悠久的历史。
下面就和休斯一起追溯黑人的历史。
三、学习休斯《黑人谈河流》1.了解背景(1)教师讲解相关知识。
关于黑人:黑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两首教案新版

4.*外国诗两首1.知识与技能(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3)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4)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的意境中。
一、新课导入爱国主义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永恒的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诗歌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莱蒙托夫和休斯的吟唱。
二、学习《祖国》1.简介莱蒙托夫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19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14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了《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2.感情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注意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并熟悉课文生字词。
虔.信(qián)慰藉.(jiè)镶.嵌(xiānɡ)慰藉:安慰。
惦念:惦记;想念。
(2)学生诵读,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
整体感知诗意。
3.诗歌赏析(1)统摄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2)奇异表现在何处?(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3)“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转折词“但”和接连的两个破折号有什么作用?(转折词“但”和接连的两个破折号,表明“爱”是强烈的、不可动摇的。
) 4.创新续写第二节诗中有些诗句有下句承接(如“我爱乘着马车奔上村落间的小路”),有的没有(如“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请续写没有下句承接的诗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祖国教案1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祖国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祖国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祖国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祖国》教学再设计说明:这是我在第二轮教学中的教案.在第一轮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俄罗斯这一异国山河风景不太了解,所以学生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兴趣,因此整节课略显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并未完全调动起来.再者在上课时为了完成任务,学生的读书时间过少。
为此,我对教案作了修改,着力体现以下几大亮点:1、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从而很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题.2、组织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深情、激昂的感情中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莱蒙托夫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二)过程和方法: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3、体会诗歌中平实见真情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

第4课《外国诗两首》学案教师寄语:读诗使人聪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虔()信颤()抖镶嵌()深邃()晨曦()河畔()瞰()望黝()黑2、《祖国》一诗的作者_______(国别)诗人________(姓名);《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作者是美国黑人文艺运动的领袖__________(姓名),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探究:①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内涵和作用。
②诗人描绘了俄罗斯的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在诗中起何作用③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抒发感情的?④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合作释疑:①“我认识河流”在诗中有什么深刻含义?②诗中排比句的内涵是什么?③“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④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有何特点?课内精读阅读《黑人谈河流》,完成练习。
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1)依次写出诗歌中出现的下列河流,分别位于哪个大洲。
刚果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2)中华文明发祥地所在的大河是(3)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4)“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这句诗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在诗歌中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拓展迁移阅读席慕容《成熟》,回答问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两首教案新版

个帅哥帅哥的 ffff4.*外国诗两首1.知识与技术(1)认识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觉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3)品尝诗歌语言,睁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领会诗歌的内涵。
(4)领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沉中显骄傲的特色。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诵,品尝诗歌语言,睁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领会诗歌的内涵。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的爱国感情和健康崇高的审美情操。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因为文化背景不一样,正确地掌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的境界中。
一、新课导入爱国主义是诗歌永久的主题,是公众,更是诗人永久的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异诗歌中也不乏其例,今日我们就一同走进《外国诗两首》,去倾听莱蒙托夫和休斯的吟唱。
二、学习《祖国》1.简介莱蒙托夫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 ~ 1841) , 19 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以后的伟大诗人。
14 岁开始写诗, 1837 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战而死写了《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2.感情朗诵,整体感知(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注意诗歌朗诵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并熟习课文生字词。
虔信(qi án)安慰(jiè) 镶嵌(xiānɡ)...安慰:宽慰。
挂念:惦念;思念。
(2)学生朗读,掌握诗歌朗诵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
整体感知诗意。
3.诗歌赏析(1)统摄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怪的爱情!”)(2)奇怪表此刻哪处? ( 不论是鲜血换来的荣耀,不论是充满了傲慢的虔信的安静,不论是那太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可以激起我心中的安慰的幻梦。
)(3)“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何——” ,转折词“但”和接连的两个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转折词“但”和接连的两个破折号,表示“爱”是激烈的、不行摇动的。
) 4.创新续写第二节诗中有些诗句有下句承接( 如“我爱乘着马车奔上乡村间的小道”) ,有的没有二位分为Greg( 如“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请续写没有下句承接的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朗读体会诗歌韵味。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过程与方法:(1)续写、改写法(2)合作研讨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二.教材分析《祖国》和《黑人谈河流》是两首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外国诗歌。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
全诗平实中见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蕴蓄着的是诗人纯洁而真挚的情感。
《黑人谈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成名诗作。
诗中“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全诗在深邃中显自豪。
三.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中国有,外国也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外国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歌——《祖国》和《黑人谈河流》资料助读: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2、检查预习虔信(qián)慰藉(wèi jiè)惦念(diàn)颤抖(chàn)镶嵌(xiāng)深邃(suì)晨曦(xī)(二)学习莱蒙托夫的《祖国》1.听朗读,体味诗歌内容。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a.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
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b.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3.续写诗句,体验情感(1)教师示例,如:祖国啊,我爱你那野火冒起的轻烟,因为它们在我的眼里恰似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是那样美妙动人!(2)学生活动。
(3)师生交流,形成如下句子:祖国啊,我爱你那小山上闪着微光的白桦,它们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亲密无间、坚贞不渝。
祖国啊,我爱你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从那里飘出的是和美的交响曲,温馨的春之歌。
祖国啊,我爱你那醉酒的农人的笑谈,那笑谈里有着多少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和乐啊!祖国啊,我爱你那农人们伴着口哨的舞蹈,舞姿里有着生活的多姿多彩,伴和着生活的甜美怡人!……3.改写诗句,歌唱祖国(1)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以分号为限,可分为五小节,任选一节改写成散文,必须用进下列词语:温馨宁静质朴简单美不胜收刻骨铭心(2)教师出示自己的范文,如第四小节,可以改写为:我喜欢这样的温馨宁静的时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满谷物的打谷场,从那里飘来阵阵丰收的馨香;再回头望望那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在暮色中静默无言,是那样和蔼可亲;在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乡亲们质朴简单的日子……这样平常而普通的乡村风景,在我眼里美不胜收,因为,我刻骨铭心地爱着这片土地!(3)学生活动,交流。
祖国是什么?祖国是壮丽的河山,是勤劳的人民,祖国还是是悠久的历史。
下面就和休斯一起追溯黑人的历史。
4. “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论是平凡的树木农舍还是深邃的长河大江,在诗人笔下,它们都被染上了特殊的情感请欣赏《祖国》第二小节,说说作者如何让炽热的爱国之情通过平实的景物表现出来的诗人铺叙了俄罗斯的草原、森林、河流的景象,又详尽地描述了自己在乡间小路上“乘着马车”“透过苍茫的暮色”寻找“颤抖的灯光”的过程,“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那两棵闪着微光的白桦”,这是他截取的几幅祖国的土地上常见的、令他感动的画面诗人没有选择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不同寻常的场面,只描写了自己在祖国土地上看到的最平常的景色,正是这些寻常景物,在日厮夜守中唤起了诗人对祖国的“爱情”5、世界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与感受爱的胸怀品味下面的语句,并仿照例句写几句话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祖国啊!我爱你那野火冒起的轻烟,因为它们在我的眼恰似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是那样美妙动人!祖国啊,我爱你那小山丘上闪着微光的白桦,它们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亲密无间,紧贞不渝!祖国啊,我爱你那祖国啊,我爱你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从那里飘出的是和美的交响曲,温馨的春之歌!那醉酒的农人的笑谈,那笑谈里有着多少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和乐啊!农人们伴着口哨舞蹈,舞姿里有着生活的多姿多彩,伴和着生活的甜美怡人!(三)学习休斯《黑人谈河流》1.了解背景(1)教师讲解相关知识。
关于黑人:黑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
在现存的几类人种中,黑人是最早在地球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的。
但在近代史上,黑人生存的土地受到殖民地统治者的侵略,许多黑人沦为奴隶,并被贩卖到美洲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肉体和精神都饱受欺凌。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废除奴隶制度,黑人获得自由。
(2)学生交流他们课外收集的资料。
关于河流:幼发拉底河——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曾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刚果河——是非洲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流域也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
林肯在担任美国总统时,废除了奴隶制,使美国的黑奴获得解放。
2.体验情感(1)用“诗人谈河流,就是谈”说话。
(2)学生活动,交流,形成如下内容: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黑人的历史。
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人类的文明。
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自己这令人自豪的种族。
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黑人在深重苦难下创造历史的伟大。
……3.比较两首诗写作上的不同点(1)学生自主发现。
(2)学生交流,教师评点,并提示比较的角度,师生共同形成如下文字:两首诗一从空间着笔,描写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一从时间入手,追溯黑人悠久的历史。
两首诗一把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爱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一通过“河流”这一意象来表明对自己历史的自豪。
两首诗一在平实质朴中见真情;一于深邃精练里显自豪。
两首诗一充分展现了俄罗斯山川之美;一尽情吟咏着黑人历史之久。
……4.齐读两首诗,收束全课(四)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
写旧中国备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2.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
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参考答案:1.B 2.C(五)课堂小结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
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
掩卷遐思,备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愿我们能挂帆济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六)布置作业收集积累爱国名人名言名篇名曲。
七.板书设计祖国莱蒙托夫1.续写诗句,体验情感2.改写诗句,歌唱祖国《黑人谈河流》1.了解背景2.用“诗人谈河流,就是谈”说话。
3.比较两首诗写作上的不同点八.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外国诗歌的教学并不是很难。
但一定要考虑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诗歌内容向学生贯穿相关的西方文化常识。
对于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地方应该向学生讲解相关的西方文化特色,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比较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