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1)含义: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晁衡)
(4)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1)时间:唐玄宗时期
(2)过程: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地位:鉴真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4)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①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②新罗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科举制,还引入了中国的科技成就;
③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
1.时间:唐太宗贞观初年。

2.目的:到天竺(唐时称古印度,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求取佛经,研习佛法
3. 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遍访名寺,研习佛法,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4.贡献:主持翻译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不仅有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还有与阿拉伯、印度等远隔重洋的国家的交流。

本课将介绍唐朝时期的一些重要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3.讲解引导:教师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唐朝时期的图片,如长安城、鉴真东渡等,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如何?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查,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4课 [预习导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4课 [预习导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鉴真、玄奘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概括日本遣唐使团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习任务三】鉴真东渡的贡献是什么?
【学习任务四】概括唐与新罗的往来,填写表格。

文化
贸易
制度
科技
音乐
【学习任务五】玄奘的贡献有哪些?
【学习任务六】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原因:
政治
经济
政策
交通
文化
启示: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唐朝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实践操作题: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检验他们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应用能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阅读《隋唐史》、《唐朝史》等相关的史书,以深入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视频资源:《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的纪录片,以直观地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给予学生的时间太少,导致部分小组没有充分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下次我应该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成果。
此外,我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过于严格,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我应该更加注重营造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误。
最后,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个别关注不够。下次我应该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板书设计
①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重要性: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是唐朝繁荣与开放的重要体现。
②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情况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学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知识竞赛、撰写历史论文等活动,以提高对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历史解释:通过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培养学生的History解释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固练习
1、唐太宗时期,历尽艰险,到天竺去研究佛经的是( A )
A.玄奘 B.张骞 C.班超 D.甘英2、
2、唐朝时天竺佛学最高的学府是 ( A )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大昭寺 D、千寻塔
3、753年,鉴真和尚东渡到达日本时,当时在位的唐朝皇
帝是(D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行程5万多公里,历时17年,途径138个国家,译经75部1335卷
玄奘取经回到长安,受到隆重的欢迎
西安大雁塔
玄奘为中国的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 流史的珍贵文献
贞观年间 唐太宗时期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 矢志不渝,终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 历尽磨难,为追求真理,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鉴真再次东行。为等顺风,出长江后鉴真一行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东海上,该船遭 到强大北风吹袭,连续漂流14天才看到陆地,16天后方能上岸,发现已经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在返回扬 州的途中,鉴真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劳顿,导致双目失明。鉴真大弟子祥彦去世,鉴真十分悲痛。最后回到了扬 州,第五次东渡结束。
第六次
鉴真及弟子21人,连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受到官府干涉,第一次东渡就此 夭折。
作了周密筹备后,鉴真等17僧,连同雇佣的“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手”85人,共100余人再次出发。结果尚未 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沟浦遇风浪沉船。船修好后刚一出海,又遭大风,飘至舟山群岛一小岛,五日后众人方被救, 之后,各地寺院皆邀请鉴真前去讲法,第二次东渡遂结束。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二、唐与新罗 三、玄奘西行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原因:
唐朝时期,外国商人取得入
1.唐朝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最主境易要通”)行,;证同即时可,“唐往朝来政通府流还,对自这为些贸外
2.唐朝较为开放的政策;
商进行钱粮等方面的补贴。并且规
34..唐 杰朝 出发 人达 物的 的对 重外大交贡通献(。陆上、海上定无日丝官故加绸员留一之不难等路得者,无,罪)故一止;刁日杖难主一外司百国笞。商四”旅十,—十“
欢迎走进历史课堂
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一个师傅三徒弟》
方 法 一
你知道神话小说 《西游记》取材 于中国古代史上 的哪一个历史史 实吗?
玄奘西行
七下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自 主 学 习
1、例举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 人物及其贡献。 2、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思考唐朝对外文化交 流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ぐ グ
す ス
天ずズのりつツ果まてづヅすで、ふフもぶブ同じぷプ 時むム
ゆ ユ
げ せを共ぜ 有てしでていへまべすぺ め え
り リ
る ル

い イ
う ウ

造成,用于标记外来词、 E エ ケ ゲ セ セ デ デ ヘ ベ ペ メ エ レ エ
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
お 行














o オコゴソゾドドホボポモヨロヲ
启示:大力发展经济,坚持对外开放,多向先—进选学编习自等《唐。律疏议》
中考真题演练
1.(2020年贵州黔西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
捐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东渡对日本 的有怎样的影响?
鉴真准备东渡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 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对比表
目的 到达地方
玄奘西行 学习佛经 天竺
4. 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
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5. 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
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6、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3.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呢?
①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 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③海陆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玄奘西行
玄奘是身负背篓的 行脚僧,身穿和尚服, 脚着草鞋,戴着大耳环, 胸前挂念珠,左手经卷, 右手拿拂尘。
玄奘像
玄奘西行
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 贞观初年
2.玄奘为什么要 西行,前往天竺?
佛经中有些疑难 问题,众说纷纭, 难得定论。
3、玄奘在哪些领域里做出了杰出贡献?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中国文化的受益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中国文化的受益情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壁画、瓷器等文物,引导学生关注唐朝时期的文化交流现象。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中国文化的受益情况。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意义。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Y:大梦老师
目录
01
02
03
04
遣唐使 鉴真东渡 唐与新罗的关系 玄奘西行
01
遣唐使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者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01
遣唐使
隋朝时日本就派遣“遣 隋使”,唐朝时中日交 流更加频繁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历法、文学、书 法艺术、建筑等带回日本,给日本 国内带来重大影响——645年,仿 照隋唐的经济政治制度进行改革,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史 称“大化改新”
圣 经
忍受苦难, 期盼救世主 (天堂地狱 说)
东正教、 欧洲+ 天主教、 美洲+ 新教 大洋州
耶路撒冷+ 君士坦丁 堡+梵蒂冈
圣诞节+ 受难节+ 复活节
教 堂
伊 斯 兰 教
公 元 7 世 纪
阿拉 伯、 麦加
穆 罕 真主/安 默拉 德
16 亿 人
半岛 分裂, 内忧 外患
古 兰 经
顺 安从 拉“真主”逊派叶尼、派 什
西亚+南 亚+中亚 +东南亚 +北非
麦加+耶路 撒冷
开斋节/ 肉孜节+
古尔邦 节
清 真 寺
总结 中外
唐与日本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地区
代表事件
代表人物
今日本
遣唐使
阿倍仲麻吕/晁衡
鉴真东渡日本传佛
鉴真
唐与新罗 朝鲜半岛(今韩国、朝鲜)
新罗物产居 唐朝进口首位
崔致远
唐与天竺 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玄奘西行求佛法
增进了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了解,为增进中日友好、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而辛勤献身, 这种为增进中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而辛勤献身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励着中日两国人民。
晁衡与李白的友谊
阿倍仲麻吕船队遭遇大风暴
02
鉴真东渡
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6
01
鉴真东渡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玄奘
唐与大食 阿拉伯帝国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派使节前来中国,称为 “遣唐使”
遣唐使被废止:
1、唐朝政局动荡不安 2、日本对唐文化的吸引移植,已基本上 完成改革。 3、日本派遣的遣唐使耗费巨大,加上路 程艰辛,令人畏途。 4、唐朝赴日贸易也不断增加,也弥补过 去靠遣唐使解决对唐货的需求。
4
02
阿倍仲麻吕/晁衡
日本遣唐留学生中最杰出的一位,和李白、王维同朝任职。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04
玄奘西行
唐太宗时期,唐高僧玄奘西行去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 发展做出贡献
01
玄奘西行
背景
1、翻译佛经困难, 01
出现很大错误,很 多僧侣想去印度看 看真正的经文 2、唐与天竺有频繁 的交往
02
西行求法
唐太宗时,玄奘历时4年西行前去 天竺求法,十八年后归国用20匹 马驮657部梵文回到长安,唐太宗 尊他为“三藏法师”,他为中国 佛教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成为中 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心生法 生,心灭法灭)
01
玄奘西行
背景
1、翻译佛经困难, 01
出现很大错误,很 多僧侣想去印度看 看真正的经文 2、唐与天竺有频繁 的交往
回国后 03
根据他口述,由弟子记 录成书《大唐西域记》, 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 珍贵文献
02
西行求法
唐太宗时,玄奘历时4年西行前
去天竺求法,十八年后归国用源自20匹马驮657部梵文回到长安,
唐太宗尊他为“三藏法师”,
他为中国佛教发展做出重大贡
献,成为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
始人(心生法生,心灭法灭)
04
知识拓展
印度在唐是被称为
“天竺”、“身毒”、
“贤豆”
02
世界三大宗教

宗生 教时

发 源 地
创 始 人
创始人 尊号

有 历史 教 背景 众
经 典
基本 教义
主要分 教派 布地区
主要 圣地
崇 主要 拜 节日 场
东渡日本
➢ 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鉴真
➢ 过程:54岁开始东渡,用时12年,共计六次,第五次失败时, 62岁的鉴真失明,第六次到达日本,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 之父”、“律宗之祖”。
➢ 日本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 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日本国宝)
➢ 影响:鉴真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 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 出了杰出贡献。


元 佛前 教6

古 印 度
释 迦 佛陀/如 牟 来佛祖 尼
5 亿 人
种族 激化、 社会 矛盾
大 藏 经
众生平等, 忍耐服从
北/南/ 藏传佛 教
东亚+东 南亚
菩提伽耶
腊八节+ 寺
盂兰盆 +



基 督 教
公 元 元 年
巴基 斯坦 北部
耶 稣
基督/救 世主/上 帝/耶和 华
21 民族 亿 压迫 人 沉重
➢ 鉴真精神: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03
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来往频繁
01
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时,新罗物产居唐朝 进口首位
S
W
新罗仿唐制,采用科举制, 引入中国医学、天文、历算 等科技,新罗音乐传入中国
新罗人崔致远在唐做
O
官,诗集《桂苑笔耕》
T
《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世路少知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