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一)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示。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1)重铬酸钾法(K2Cr2O7法)(GB)CODCr(2)恒电流库仑滴定法(3)KMnO4法(高锰酸钾指数)CODMn。

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Ag2SO4)存在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再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按同法测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根据水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可将大部分有机物氧化,但吡啶不被氧化,芳香族有机物不易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存在于蒸气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

氯离子干扰可加入适量硫酸汞络合。

(二)高锰酸盐指数(I Mn)CODMn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定的化学需氧量,称为高锰酸盐指数,以氧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L)表示。

其中碱性高锰酸钾法用于测定氯离子浓度较高的水样,酸性高锰酸钾法适用于氯离子质量浓度不超过300mg/L的水样。

(三)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好氧分解氛围含碳物质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硝化阶段在5~7d,甚至10d以后才显著进行,一般水质检验所测BOD只包括含碳物质的耗氧量和无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量,因此五日培养法能减少硝化阶段对耗氧量的影响。

(四)总有机碳(TOC)(1)测定意义2.意义:比BOD、COD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所以,更能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的程度。

测定方法: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五)挥发酚(1)定义:沸点在230 ℃以下,能随着水蒸气蒸出的酚类为挥发酚。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圣才出品】

第九章环境污染自动监测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1.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无人守值的在程序控制下连续运行的区域性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网络。

(1)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该系统由一个中心站、若干个子站(包括移动子站)、质量保证实验室、系统支持实验室及信息传输系统组成。

(2)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中心站的功能①向各子站发送各种工作指令,管理子站的工作;②定时收集各子站的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判别、检查和存储,建立数据库;③统计处理、分析数据,打印各种报表,绘制污染物质分布图;④当发现污染指数超标时,向污染源行政管理部门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⑤对监测子站的监测仪器进行远程诊断和校准。

2.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1)子站数目和站位选址数目可用经验法、统计法、模式法、综合优化法确定。

经验法是常用的方法,包括人口数量法、功能区布点法、几何图形布点法等。

(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参数,另一类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参数。

3.子站内的仪器装备★子站内装备有自动采样和预处理装置、污染物自动监测仪器及其校准设备、气象参数监测仪、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信息收发及传输设备等。

4.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见表9-1-1)表9-1-1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5.气象观测(1)地面常规气象观测定义:指对地面的气象参数进行观测,观测项目有风向、风速、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2)梯度气象观测定义:指在一定高度的气层内观测温度、风向、风速等参数随高度变化情况。

考点二: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1.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由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简称水站)和监测数据平台(简称数据平台)组成。

2.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布设及装备根据建站条件、环境状况、水质代表性、监测长期性、系统安全性和运行经济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建站的位置、监测断面、监测垂线和监测点。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到底料(1)资料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到底料(1)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二、环境监测目的: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三、环境监测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四、环境监测的分类(一)按监测目的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根据特定的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特别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

(2)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律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环境监测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型监测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环境监测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等。

五、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一)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排放强度随时间而变化。

2、空间分布性。

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奚旦立第四版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奚旦立第四版

2.化学需氧量( COD )自动监测仪
图9.24 程序式COD自动监测仪测定流程示意图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奚旦立第四版
3.总有机碳(TOC)自动监测仪
图9.25 紫外照射-非色散红外吸收TOC 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奚旦立第四版
4.紫外(UV)吸收自动监测仪
图9.26 UV吸收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奚旦立第四版
(五)一氧化碳自动监测仪器 1.非色散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
图9.10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原理示意图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奚旦立第四版
2.相关红外吸收CO监测仪
图9.11 相关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奚旦立第四版
(六)总烃自动监测仪
图9.12 总烃自动测定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四、水污染Leabharlann 续自动监测仪器(一)五项常规指标自动监测仪 1.水温自动监测仪
图9.17 水温自动测量原理示意图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奚旦立第四版
2.电导率监测仪器
图9.18 电流法电导率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奚旦立第四版
3.pH监测仪
图9.19 pH连续自动测定原理示意图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奚旦立第四版
第九章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
第一节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二节 地表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三节 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四节 遥感监测 第五节 环境监测网络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奚旦立第四版
第一节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一、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空气质量 监测仪
污染源 监测仪
气象监测仪
子站
中心站
环境 微机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奚旦立第四版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全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全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全环境监测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一)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示。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1)重铬酸钾法(K2Cr2O7法)(GB)CODCr(2)恒电流库仑滴定法(3)KMnO4法(高锰酸钾指数)CODMn。

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Ag2SO4)存在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再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按同法测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根据水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可将大部分有机物氧化,但吡啶不被氧化,芳香族有机物不易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存在于蒸气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

氯离子干扰可加入适量硫酸汞络合。

(二)高锰酸盐指数(IMn)CODMn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定的化学需氧量,称为高锰酸盐指数,以氧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L)表示。

其中碱性高锰酸钾法用于测定氯离子浓度较高的水样,酸性高锰酸钾法适用于氯离子质量浓度不超过300mg/L的水样。

(三)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好氧分解氛围含碳物质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硝化阶段在5~7d,甚至10d以后才显著进行,一般水质检验所测BOD只包括含碳物质的耗氧量和无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量,因此五日培养法能减少硝化阶段对耗氧量的影响。

(四)总有机碳(TOC)(1)测定意义1.定义: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以C的mg/L 表示。

2.意义:比BOD、COD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所以,更能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的程度。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总结-奚旦立第四版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总结-奚旦立第四版

第一章绪论环境监测的过程〔不同角度〕〔P1〕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对象〔P1〕反响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环境监测的特点〔P5〕1综合性:表现在手段、对象、数据统计及分析2连续性3追溯性环境优先污染物〔概念〕〔P8〕1、经过优先选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展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对优先污染物进展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质。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水体污染分类〔P34〕化学型污染:指随废水及其他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

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物质造成的污染。

水质监测方案〔地面水、水污染源〕〔P41-47〕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河流断面布设、监测垂线布设、采样点位确定〕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集合口上游和集合后与干流混合处;〔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环境监测(第四版)主要复习内容

环境监测(第四版)主要复习内容

1、环境监测的定义: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常用的环境监测技术: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3.环境监测的目的: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4.环境监测的分类: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

a 监视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体、噪声、固定废物。

(要定期长期性监测)污染事故监测:应急监测,常用手段是流动监测车、船,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

A:按监测目的 b 特定目的监测仲裁监测:针对污染事故。

考核验证监测:用于考核检测人员。

咨询服务监测:为部门或单位提供服务监测,例如政府想开发的地区是否符合开发要求。

c研究性监测:以科学研究为目的。

B:按监测介质对象分: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等。

C:按专业部分分:气象监测、卫生监测和资源监测5.环境监测的发展: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自动监测6.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

2、空间分布性:不同空间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是不同的。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污染因素对环境的危害有一阈值。

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和拮抗作用。

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与社会制度、文明程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的风俗习惯、哲学、法律等问题有关。

环境监测(奚旦立第四版)整理

环境监测(奚旦立第四版)整理

0.25mol/L(1/6 K2Cr2O7)10 ml 沸石数粒
混匀,接上回流装置
自冷凝管上口加入 Ag2SO4—H2SO4 溶液 30ml(催化剂)
混匀
回流加热 2h
冷却
自冷凝管上口加入 80ml 水于反应液中
取下锥形瓶 加试铁灵指示剂 3 滴
用 0.1 mol/L(NH4)2Fe(SO4)2 标液滴定,终点由蓝绿色变红棕色。
CODcr(O2
, mg
/
L)
(V0
V1 )
C V
8 1000
V0:空白耗硫酸亚铁铵标液体积(ml),空白指以蒸馏水代替水样,其他步骤与 测定水样相同
V1:水样耗硫酸亚铁铵标液体积(ml) V:水样体积(ml)
C:硫酸亚铁铵标液浓度(mol/L) 8:氧(1/2O)的摩尔质量(g/mol)
使用注意事项
1、纳氏试剂中的汞有毒,使用时要小心,皮肤触碰时要及时清洗。 2、纳氏试剂的使用寿命比较短,配制后保存期通常只有三个星期,随 着沉淀增加会影响测定结果。 3、配制溶液时所有的用水都要用无氨水,而且不可以用普通的滤纸过滤, 否则容易污染纳氏试剂。
1. 煮沸时,控制温度,不能太高,防止溶液溅出。 2. 严格控制煮沸时间,也即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时间,才能得到较好的重 现性。 3. 由于含量较低,使用的 KMnO4 溶液浓度也低(0.002M),所以终点的颜 色很浅(淡淡的微红色)因此注意不要过量了。 4. 本次实验不要求做空白值。 5. 本次实验配制 0.005M Na2C2O4 和稀释都要用到容量瓶,所以要注意容 量瓶的操作。 6. 标液用自己配制的稀释,准确称取 25.00ml 到 250ml 容量瓶中,就报上 次配制的溶液稀释了 10 倍(0.02-0.002M 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方法适用于测定含油10mg/L以上的水样。

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r s o 使用S 形皮托管测量静压时,只用一路测压管,将其开口插入采样点,使开口平面平行于气流方向,出口端与U 形压力计一端相连。

(四)含湿量的测定 重量法(五)烟尘浓度的测定
1.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烟气通过已知质量的捕集装置,根据捕集装置采样前后的质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烟尘浓度。

测定烟尘浓度必须采用等速采样法,即采样速
性质,这些性质可以用作校准仪器或验证测量
方法。

第九节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
环境质量图:用不同的符号、线条或颜色来表
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或各种环境单元的综合
质量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图。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