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环境监测第四版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课后答案

环境监测课后答案

环境监测课后答案(共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流过或汇集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沟渠中的水,统称为地表水。

制定过程:明确监测目的——调查研究——确定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选择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制定质量控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实施计划。

对于河流设置三个监测断面:a对照断面、b控制断面、c削减断面。

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上游100—500m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口或回流处。

只设一个。

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口下游较充分混合的断面下游,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 处。

可设多个。

削减断面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处。

只设一个。

④采样点位的确定河流上——选取采样断面;采样断面上——选取采样垂线(根据河宽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垂线)采样垂线上——选取采样点(根据水深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点)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择不同的保存方法。

水样的保存方法有:(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那些内容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环境监测(第四版)习题解27页PPT

环境监测(第四版)习题解27页PPT
环境监测(第四版)习题解
3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环境监测第四版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第四版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局部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安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进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展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消灭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把握对象。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展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①、依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依据污染物特点、分布状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争论和供给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视治理、把握污染供给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存长期监测资料。

为争论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把握、目标治理、推想预报环境质量供给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安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效劳。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进展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① 、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构造与状态的分析多承受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根底的分析方法。

②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响信息来推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看生物在环境中受损害所表现的病症,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响,生物群落构造和种类变化等,来推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进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①、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准确度、掩盖面积、监测力气得以提升。

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作业第二章2. 答:监测方案的制定:收集基础资料;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1)对照断面:布设在排污口的上游,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

(2)控制断面:一般布设在排污口的下游500—1000 米处,了解污染源对河段水质的影响。

(3)削减断面:布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 米以外处,了解河段的自净能力。

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

当水面宽≤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只在水面下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 时,在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以上0.5m 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 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 处、河底以上0.5m 处及1/2 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 答:(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 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答: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最新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绪论课后习题答案

最新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绪论课后习题答案

有一个印染厂(化纤产品的比例小于30%)位于一条河旁边,河道流量为1.5m3/s(枯水期),该厂下游5km处是居民饮用水源,兼作渔业水源。

该厂废水排入河道后经过3km的流动即可与河水完全混合。

印染厂每天排放经过生化处理的废水1380m3/d,水质如下:pH=7.5,BOD5=80mg/L,COD=240mg/L,氰化物=0.2mg/L,挥发酚=0.5mg/L,硫化物=0.8mg/L,苯胺=1.0mg/L,悬浮物=100mg/L,色度=150°。

印染厂上游水质如下:pH=7.3,水温<33℃,水面无明显泡沫、油膜及漂浮物,天然色度<15°,嗅和浊度一级,DO=5.5mg/L,BOD5=2.6mg/L,CODcr=5.5mg/L,挥发酚=0.004mg/L,氰化物=0.02mg/L,As=0.005mg/L,总Hg=0.0001mg/L,Cd=0.005mg/L,Cu=0.008mg/L,Cr6+=0.015mg/L,Pb=0.04mg/L,石油类=0.2mg/L,硫化物=0.01mg/L,大肠菌群=800个/L。

厂区位置如图所示。

问:①该河流属国家地面水质量标准第几级?②该厂排放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③如不考虑水体自净,在下游3km处废水和河水混合后的水质是否满足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如不符合则废水处理上应采取什么措施?解:======================================================================2004级兽医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受体2、药物代谢酶3、半衰期4、协同作用5、M样受体6、化学治疗药7、MIC8、PAE9、耐药性10、解热镇痛抗炎药二、填空题。

1、药物的不良反应重要为毒性反应、副作用、过敏反应和后遗效应等。

2、传出神经的主要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

3、受体激动剂对受体具体有亲和力,同时具有内在活性。

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第二章___水和废水监测课后答案[1]

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第二章___水和废水监测课后答案[1]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各类水体: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地下水,废水和污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1)对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规律。

(2)对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监测项目:指影响水环境污染因子的监测。

原则:水体被污染情况;水体功能;废(污)水中所含污染物;受各国重视的优先监测污染物;经济条件等。

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择不同的保存方法。

水样的保存方法有:(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那些内容?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8、怎样用萃取法从水样中分离富集欲测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质?各举一例。

环境监测第四版作业部分答案答案

环境监测第四版作业部分答案答案

请注意:1.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保证所有答案都是完全正确的,如有疑问请其他同学或老师2.用红色标记的是老师上课重点讲到可能会考的3.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本文档4.此文档打印时可能会出现乱码的问题作业1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的条件实验:答:以显色剂用量为例在7只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3mol/L的铁标准溶液,盐酸羟胺摇匀,放置2min,分别加入不同体积L的邻二氮菲ml、ml、ml、ml、ml、ml、ml、ml;加入,L乙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蒸馏水为参照溶液,在测定浓度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二、如何配制成L的铁标准溶液?答:Fe + 4HNO3= Fe(NO3)3 + 2H2O+NO×1 用天平称取无杂质的铁粉2 用量筒娶800ml,浓度为L的HNO33 将铁粉与HNO3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4 将反应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即配成L的Fe(NO3)3溶液5 娶,浓度为L的Fe(NO3)3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即得到L的铁标准溶液作业2一、铁的质量浓度为×L的溶液与1,10-邻二氮菲生成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波长为510mm、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1 求a;2 求k。

答:1 已知A=abc则a=Abc=0.192×5.0×10−4=190L·cm-1g-12 已知a=190L·cm-1g-1且Fe的摩尔质量为56g·mol-1所以k=a×MFe=190L·cm-1g-1×56 g·mol-1=10640L·cm-1·mol-1作业4 参考教材P528 直线和回归作业3一、酸度(pH值)的确定:答:去9只50ml容量瓶,各加入铁标准溶液、盐酸羟氨(NH2OH·HCl),摇匀,放置2min,各加入2ml,L的邻二氮菲溶液,用移液管在9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ml、ml、ml、ml、ml、ml、ml、ml、)的NaOH(碱性)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pH试纸或酸度计测量各溶液的pH值。

环境监测习题答案全

环境监测习题答案全

环境监测习题(答案)全环境监测习题名词解释: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换趋势。

P2填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污染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单独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相加作用和 __________ 作用。

(抗拮、相乘)2•环境监测具有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的特点。

(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工业废水的一类污染物,在 ______ 布设采样点;二类污染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设采样点。

(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排污单位总排放口)4. “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种化学类别,共—种有毒化学物质。

(14 68)简答:1环境监测的分类(一)按监测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按监测介质的对象不同可将环境监测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源体、病毒、寄生虫等)监测。

2. 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3)环境基础标准(4)环境方法标准(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6)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6类。

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3级。

3 •什么是优先污染物,具有什么特点?优先污染物:对众多的污染物进行筛选并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所说的优先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②、连续自动检测,数据传送与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发展很快,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提高。

③、小型便携式、简易快捷式的监测技术发展,使得环境监测能快速适应各种条件需求。

3、环境标准有哪些?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答:(一)在中国,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发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其中,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包括:环境仪器设备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环境标准制定的原则为以下四点:①、与一定时期的经济水平,环境保护要求密切相关。

②、与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程度相关。

③、与仪器普及程度的提高相关。

④、借鉴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的标准。

(三)环境标准并非越严越好,因为环境标准应该与经济水平,污染破坏程度等实际情况相适应。

所以并非是越严越好。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2、怎样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断面和采样点?答:(一)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包括:①基础材料的收集与实地考察。

②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③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④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⑤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二)对河流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方法如下:为评价河流水系的水质,一般需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①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②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和短浅的水质情况而设置。

对照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存在支流时刻酌情增加。

③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水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的河段也应设置控制断面。

④削减断面: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

另外,有时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如定量化考核。

监测饮用水源和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等,还要设置管理断面。

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特性选择不同的保存方法。

答:水样的保存方法有:(一)冷藏或冷冻保存法,(二)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例: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一般加入HgCl2,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

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一般用HNO3酸化至PH在1~2,防止金属离子沉淀及被吸附。

为了抑制微生物活动和物理会发、化学反应,一般采用冷冻保存。

5、水样在分析测定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答:因为被污染的环境水样和废(污)水所含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前进行预处理,以得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样品体系。

水样的预处理包括:(一)水样的消解(二)富集与分离水样的消解:消解处理的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为易于分离的无机物。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消解水样的方法包括湿式消解法、干式分解法(干灰化法)和微波消解法。

富集与分离:当水样中的欲测组分含量低于测定方法的测定下限时,就必须进行样品的富集与浓缩。

当有共存组分干扰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富集与分离过程往往同时进行,常用方法有过滤、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层析等。

10、说明浊度、透明度、色度的含义及区别。

答:(一)含义:浊度是反应水中不溶性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

透明度是反应水体可见程度的指标。

色度是反应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的指标。

区别:色度与水中溶解的物质有关,主要跟溶解后显色的物质有关。

浊度与水中不溶性物质有关。

透明度则与两者影响都有关。

13、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汞,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答:(一)原理:相同之处:都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基态汞原子蒸汽,根据一定测量条件下光强与汞浓度成正比进行测定。

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253.75nm的特征紫外光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光强度,进而确定汞浓度。

冷原则荧光光谱法是测定吸收池中的汞原子吸收特征紫外光被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光强,进而确定汞浓度。

(二)仪器:相同之处:两种方法所用的仪器结构基本类似。

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无激发池,光电倍增管与吸收池在一条直线上。

冷原则荧光光谱法的测定仪器的光电倍增管必须在与吸收池垂直的方向上。

18、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六价铬和总铬?答:六价铬的测定步骤:①水样预处理,消除干扰。

②标准曲线的绘制:取9支50ml比色管,依次加入0、0.20、0.50、1.00、2.00、4.00、6.00、8.00和10.00m 铬标准溶液(0.100μg/ml),用水稀释至刻度线,加入1+1硫酸0.5ml和1+1磷酸0.5ml,再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溶液2ml显色。

5~10min后,在540nm波长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并做空白校正。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应六价铬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③水样测定:取50ml水样于比色管,用相同方法处理并测定吸光度,与标准曲线对比得出六价铬含量。

总铬的测定步骤:①在酸性介质中以过量KMnO4把铬氧化为六价铬。

过量的KMnO4用NaNO2分解,过量的NaNO2用CO(NH2)2分解。

②按六价铬的测定步骤来测定溶液中总铬。

19、试比较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测定对象的主要不同之处。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1、空气中的污染物以哪几种形态存在?了解他们的存在形态对监测工作有什么意义?答: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分为分子状态污染物和粒子状态污染物。

了解空气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可以根据其存在形态、理化特性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监测方案和污染处理方案,对空气污染物的监测研究及处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已知处于100.30kPa、10℃下的空气中SO2的体积分数为2×10﹣6,试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以mg/m3为单位表示的质量浓度。

解:体积分数不随气体温度压强改变而变化,因此标准状况下,SO2的体积分数仍为2×10﹣6。

标准状况下,SO2的密度为33364102.857/22.410g m--⨯ρ==⨯标准状况下1m3的空气中,SO2的质量为2.857×2×10﹣6=5.714×10﹣3mg故标准状况下,换算的质量浓度为5.714×10﹣3mg/m33、简要说明制定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和主要内容。

答:程序及主要内容:(一)监测目的:①通过对环境空气质量中主要污染物进行定期或连续的监测,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

②为研究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空气污染的预测预报,以及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情况提供基础资料。

③为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空气质量管理及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

(二)调研及资料收集:包括①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②气象资料③地形资料④土地利用和功能区划情况⑤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

(三)监测项目的确定:空气污染物种类繁多,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来确定监测项目。

(四)监测站(点)和采样点的布设。

(五)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的确定。

(六)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

4、进行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时,怎样结合监测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和优化布点方法?答:监测站(点)的布设方法有经验法、统计法和模拟法,经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如下:(一)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二)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作为对照布设少量采样点。

(三)工业叫密集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

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

(四)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

采样点周围无局部污染源,并应避开数目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

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距人行道边缘至少1.5m远处。

(五)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