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奚旦立 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圣才出品】

第九章环境污染自动监测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1.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无人守值的在程序控制下连续运行的区域性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网络。

(1)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该系统由一个中心站、若干个子站(包括移动子站)、质量保证实验室、系统支持实验室及信息传输系统组成。

(2)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中心站的功能①向各子站发送各种工作指令,管理子站的工作;②定时收集各子站的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判别、检查和存储,建立数据库;③统计处理、分析数据,打印各种报表,绘制污染物质分布图;④当发现污染指数超标时,向污染源行政管理部门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⑤对监测子站的监测仪器进行远程诊断和校准。

2.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1)子站数目和站位选址数目可用经验法、统计法、模式法、综合优化法确定。

经验法是常用的方法,包括人口数量法、功能区布点法、几何图形布点法等。

(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参数,另一类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参数。

3.子站内的仪器装备★子站内装备有自动采样和预处理装置、污染物自动监测仪器及其校准设备、气象参数监测仪、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信息收发及传输设备等。

4.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见表9-1-1)表9-1-1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5.气象观测(1)地面常规气象观测定义:指对地面的气象参数进行观测,观测项目有风向、风速、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2)梯度气象观测定义:指在一定高度的气层内观测温度、风向、风速等参数随高度变化情况。

考点二: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1.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由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简称水站)和监测数据平台(简称数据平台)组成。

2.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布设及装备根据建站条件、环境状况、水质代表性、监测长期性、系统安全性和运行经济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建站的位置、监测断面、监测垂线和监测点。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4版)配套题库-固体废物监测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4版)配套题库-固体废物监测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一、选择题1.固体废物制样后一般保存期为()月。

A.1B.2C.3D.4【答案】C【解析】固体废物样品的保存方法为:制备好的样品密封于容器中保存,贴上标签备用。

标签上应注明编号、废物名称、采样地点、批量、采样人、制样人、时间。

对于特殊样品,可采取冷冻或充入惰性气体等方法保存。

制备好的样品,一般有效保存期为三个月,易变质的样品不受此限制。

最后,填好采样记录表,一式三份,分别存于有关部门。

2.下列不属于垃圾渗滤液特点的是()。

A.影响的深远性B.成分的不稳定性C.浓度的可变性D.组成的特殊性【答案】A【解析】渗滤液的特性取决于它的组成和浓度。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生活垃圾组分变化很大,并且随着填埋时间的不同,渗滤液组分和浓度也会变化。

因此它的特点是:①成分的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垃圾组成;②浓度的可变性,主要取决于填埋时间;③组成的特殊性,垃圾中存在的物质在渗滤液中不一定存在;一般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在渗滤液中不一定有。

3.环境监测中的毒理分析属于监测手段中的()。

A.物理技术B.化学技术C.生物技术D.容易监测技术【答案】C【解析】环境毒理学是指通过用实验动物对污染物进行毒性试验,确定污染物的毒性和剂量的关系,找出毒性作用的阈剂量(或阈浓度),为制定该物质在环境中的最高允许浓度提供资料,为防治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是判断环境质量一种方法,属于生物技术手段。

二、填空题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焚烧(包括热解、气化);卫生填埋;堆肥【解析】生活垃圾是指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固体垃圾。

生活垃圾的处置方法大致有:①焚烧。

垃圾的热值是决定性参数。

②堆肥。

需测定生物降解度、堆肥的腐熟程度。

③填埋。

渗滤液分析和堆场周围的蝇类滋生密度等成为主要项目。

三、判断题有容器包装的液态废物不属于固体废物。

()【答案】错误【解析】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土壤质量监测)【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土壤质量监测)【圣才出品】

第五章土壤质量监测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土壤基本知识★★★1.土壤组成(见表5-1-1)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构成的复杂体系,其中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生物。

固相物质之间形成的孔隙中存在水分和空气。

表5-1-1 土壤组成的分类与定义2.土壤的基本性质(见表5-1-2)表5-1-2 土壤的基本性质3.土壤背景值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的基础数据,是研究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和进行土壤质量评价与预测的重要依据。

4.土壤污染(见表5-1-3)表5-1-3 土壤污染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或范围,是判断土壤质量的依据。

我国颁布的这类标准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和《土壤环境质量建议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等。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将土壤环境质量分为三类,分别规定了10种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和pH范围。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见表5-1-4。

表5-1-4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考点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见表5-1-5)表5-1-5 监测目的2.资料的收集(1)自然环境方面的资料。

(2)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

3.监测项目与监测频率土壤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目的确定,分为常规、特定、选测项目。

常规项目是指《土壤环境质最标准》中所要求控制的污染物;特定项目是根据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环境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污染事故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物质,具体项目由各地自行确定;选测项目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及生态环境指标等,由各地白行选择测定。

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作业第二章2. 答:监测方案的制定:收集基础资料;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1)对照断面:布设在排污口的上游,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

(2)控制断面:一般布设在排污口的下游500—1000 米处,了解污染源对河段水质的影响。

(3)削减断面:布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 米以外处,了解河段的自净能力。

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

当水面宽≤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只在水面下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 时,在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以上0.5m 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 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 处、河底以上0.5m 处及1/2 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 答:(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 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答: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最新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绪论课后习题答案

最新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绪论课后习题答案

有一个印染厂(化纤产品的比例小于30%)位于一条河旁边,河道流量为1.5m3/s(枯水期),该厂下游5km处是居民饮用水源,兼作渔业水源。

该厂废水排入河道后经过3km的流动即可与河水完全混合。

印染厂每天排放经过生化处理的废水1380m3/d,水质如下:pH=7.5,BOD5=80mg/L,COD=240mg/L,氰化物=0.2mg/L,挥发酚=0.5mg/L,硫化物=0.8mg/L,苯胺=1.0mg/L,悬浮物=100mg/L,色度=150°。

印染厂上游水质如下:pH=7.3,水温<33℃,水面无明显泡沫、油膜及漂浮物,天然色度<15°,嗅和浊度一级,DO=5.5mg/L,BOD5=2.6mg/L,CODcr=5.5mg/L,挥发酚=0.004mg/L,氰化物=0.02mg/L,As=0.005mg/L,总Hg=0.0001mg/L,Cd=0.005mg/L,Cu=0.008mg/L,Cr6+=0.015mg/L,Pb=0.04mg/L,石油类=0.2mg/L,硫化物=0.01mg/L,大肠菌群=800个/L。

厂区位置如图所示。

问:①该河流属国家地面水质量标准第几级?②该厂排放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③如不考虑水体自净,在下游3km处废水和河水混合后的水质是否满足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如不符合则废水处理上应采取什么措施?解:======================================================================2004级兽医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受体2、药物代谢酶3、半衰期4、协同作用5、M样受体6、化学治疗药7、MIC8、PAE9、耐药性10、解热镇痛抗炎药二、填空题。

1、药物的不良反应重要为毒性反应、副作用、过敏反应和后遗效应等。

2、传出神经的主要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

3、受体激动剂对受体具体有亲和力,同时具有内在活性。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第七章【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见表6-1-1)
表6-1-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表
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见表6-1-2)
表6-1-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考点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1.利用植物监测
(1)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见表6-1-3)
指示植物是指受到污染物的作用后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植物,可以选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及地衣、苔藓等。

表6-1-3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
(2)监测方法(见表6-1-4)
表6-1-4监测方法
2.利用动物监测
一定区域内,利用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监测评估该区域空气污染状况。

动物对污染物吸收途径:①气态污染物、粉尘从口鼻进入体内;②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进入;③脂溶性的物质可以通过皮肤进入动物机体。

污染物体内分布:①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②三价和四价阳离子主要积累于肝或其他网状内皮系统;③铅、钙、钡、锶、镭、铍等与骨骼亲和力较强,其二
价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高;④对某种器官具有特殊亲和性的物质,则在该种器官中积累较多;⑤脂溶性物质易积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

3.利用微生物监测
一般以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作为室内空气细菌学的评价指标。

考点三:土壤污染生物监测★★
1.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见表6-1-5)
表6-1-5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
2.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见表6-1-6)
表6-1-6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

环境监测-奚旦立-课后答案

环境监测-奚旦立-课后答案

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各类水体: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地下水,废水和污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1〕对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规律。

〔2〕对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监测项目:指影响水环境污染因子的监测。

原则:水体被污染情况;水体功能;废〔污〕水中所含污染物;受各国重视的优先监测污染物;经济条件等。

2、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流过或聚集在地球外表上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沟渠中的水,统称为地表水。

制定过程:明确监测目的——调查研究——确定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选择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制定质量控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实施计划。

对于河流设置三个监测断面:a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上游100—500m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口或回流处。

只设一个。

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口下游较充分混合的断面下游,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可设多个。

削减断面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处。

只设一个。

④采样点位确实定河流上——选取采样断面;采样断面上——选取采样垂线〔根据河宽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垂线〕采样垂线上——选取采样点〔根据水深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点〕对照断面、b控制断面、c削减断面。

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确定采样类型?工业废水水污染源一般经管道或渠、沟排放,截面积比较小,不需设置断面,而直接确定采样点位。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固体废物监测)【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固体废物监测)【圣才出品】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固体废物概述★★★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见表4-1-1)表4-1-1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2.危险废物的定义与鉴别(1)危险废物(见表4-1-2)表4-1-2 危险废物(2)我国对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的定义(见表4-1-3)表4-1-3 我国对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的定义考点二: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样品的采集(1)采样工具采样工具包括采样铲、采样钻、采样铲、真空探针和气动等。

(2)采样方案的制订①采样目的a.鉴别并将固体废物分类,为综合利用或处置固体废物提供依据;b.对污染环境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应急监测;c.作为科学研究或环境影响评价等的依据。

②背景调查和现场踏勘进行现场踏勘时,应着重了解工业固体废物的以下几个方面:a.生产单位或处置单位;b.种类、形态、数量和特性(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c.实验及分析的误差和要求;d.环境污染、监测分析的历史资料;e.产生、堆存、综合利用及现场和周围情况,了解现场和周围环境。

③采样程序(见图4-1-1)图4-1-1 采样程序示意图(3)份样数①当已知份样间的标准偏差和允许误差时,可按下式计算份样数:式中,n为份样数;s为份样间的标准偏差;δ为采样允许误差;t为选定置信度下的概率。

②标准差或允许误差未知时可根据批量确定应采份样数见表4-1-4所示。

表4-1-4 批量与最少采份样数(4)份样量份样量是指构成一个份样的固体废物的质量。

份样量取决于固体废物的粒度,固体废物的粒度越大,均匀性就越差,份样量就应越多。

可按切乔特公式计算最小份样量:max m K d α⨯≥式中,m 为最小份样量,kg ;d max 为固体废物的最大粒径,mm ;K 为缩分系数;α为经验常数。

K 和α根据固体废物的均匀程度和易碎程度而定,固体废物越不均匀,K 值越大,一般情况下,推荐K =0.06,α=1。

(5)采样点(见表4-1-5)表4-1-5 采样点表4-1-6 所需最少采样车数(容器数)的确定(6)采样方法(见表4-1-7)表4-1-7 采样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各类水体:
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地下水,废水和污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1)对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规律。

(2)对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监测项目:指影响水环境污染因子的监测。

原则:
水体被污染情况;水体功能;废(污)水中所含污染物;受各国重视的优先监测污染物;经济条件等。

2、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流过或汇集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
沟渠中的水,统称为地表水。

制定过程:明确监测目的——调查研究——确定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选择采样方法
和分析技术——制定质量控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实施计划。

对于河流设置三个监测断面:
a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上游100—500m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口或回流处。

只设一个。

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口下游较充分混合的断面下游,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可设多个。

削减断面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处。

只设一个。

④采样点位的确定
河流上——选取采样断面;
采样断面上——选取采样垂线(根据河宽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垂线)
采样垂线上——选取采样点(根据水深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点)对照断面、b控制断面、c削减断面。

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确定采样类型?
工业废水水污染源一般经管道或渠、沟排放,截面积比较小,不需设置断面,而直接确定采样点位。

a.在车间或车间设备出口处应布点采样测定一类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镉、砷、铅和它们的无机化合物,六价铬的无机化合物,有机氯和强致癌物质等。

b.在工厂总排污口处应布点采样测定二类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有: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有机磷、石油类、酮、锌、氟和它们的无机化合物、硝基苯类、苯胺类。

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择不同的保存方法。

水样的保存方法有:
(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值
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那些内容?
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
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6、现有一废水样品,经初步分析含有微量汞、铜、铅和痕量酚,欲测定这些组分的含量,试设计一个预处理方案。

预处理方案:
取一份水样,加适量的硫酸和5%的高锰酸钾溶液,混均加热煮沸、冷却,滴加盐酸羟胺溶液破坏过量的高锰酸钾,加适量的EDTA掩蔽铜等共存离子的干扰,再加入双硫腙试剂,可以测定汞。

另取一份水样,加硫酸和硝酸溶液消解后,分成几份,分别加新亚铜灵试剂,用分光光度法测铜的含量;加双硫腙试剂用分光光度法测铅的含量。

另取一份水样,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常压蒸馏,蒸馏液用氨基安替吡林分光光度法测定酚
8、怎样用萃取法从水样中分离富集欲测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质?各举一例。

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挥发酚时,如果含量低,则经预蒸馏分离后,需再用三氯甲烷萃取。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六六六、DDT时,需用石油醚萃取。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测定水样中的金属离子时,可用三氯甲烷从水中萃取后测定。

12、简要说明ICP—AES 法测定金属元素的原理。

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该方法有何优点?
测定原理见书。

水样的预处理→ 配制标准溶液(试剂空白溶液)→ 调节仪器参数→ 试剂空白值的测定→ 水样的测定→ 读数→ 计算。

优点:准确度和精确度高、测定快速、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应用广泛。

13、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榮光法测定水样中的汞,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的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水样中的汞还原成基态的汞原子蒸汽吸收紫外光源、仪器的前部分是相同的。

不同点:前者测对紫外光的吸光度;后者测在紫外光的激发下汞原子产生的榮光强度,其光电倍增管必须放在与吸收池垂直的方向上。

14、说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

用方块示意其流程。

测定原理:见书本。

水样的预处理→ 配制标准溶液(试剂空白溶液)→ 调节仪器参数→ 试剂空白值的测定→ 水样的测定→ 读数→ 计算。

16、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有何不同之处?各有什么优点?
不同点:原子化系统设备不同。

优点:石墨炉原子化效率高,可大大提高测定的灵敏度;但比火焰原子化系统的精密度低。

18、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
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540nm 进行比色测定,可以测定六价铬。

在酸性溶液中,将三价铬用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然后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于540nm 进行比色测定。

可测定总铬。

19、试比较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仪器主要组成部分及测定对象的主要不同之处?
原理的不同:被测元素与显色剂生成有色物质,再用分光光度仪测吸光度;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被测元素原子化后,吸收来自光源的特征光,测其吸光度。

仪器的不同:原子化系统、吸收池的不同。

测定对象的不同:金属、非金属、有机物均可测定;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主要是金属元素的测定。

20、简述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砷的原理。

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有何不同?
原理见书本.
不同点:砷被生成砷化氢,由载气带人电热石英管中而原子化,测其吸光度。

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待测元素的溶液喷入火焰炬而原子化,测其吸光度。

24、用离子色谱仪分析水样中的阴离子时,选用何种检测器、分离柱、抑制柱和洗提液?
电导检测器;分离柱填充低容量阴离子交换树脂R—N+ HCO3—
抑制柱填充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RSO3 —H+
洗提液用0.0024mol/L 碳酸钠和0.003mol/L 的碳酸氢钠。

26、题略
有机氮的去除率=(24﹣21)/10=30%
总氮的去除率=24/40=60%
27、简述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原理。

水样中加入次溴酸钠,将氨及铵盐氧化成亚硝酸盐,再加入盐酸和乙醇溶液,则亚硝酸盐迅速分解生成二氧化氮,用空气载入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测量该气体对锌阴极灯发射的213.9nm特征波长光的吸光度,与标准二氧化氮的吸光度比较,可测出氨氮的浓度。

水样中加入柠檬酸和乙醇,将水样中的亚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其余测定方法同上。

水样中加入盐酸,于70度下,用还原剂反应分解生成一氧化氮,在214.4nm测吸光度,其余方法同上。

31. 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在应用上有何区别?二者在数量上有何关系?为什么?
(1)高锰酸盐指数是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是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常被作为地表水受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2)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是采用不同的氧化剂在各自的氧化条件下测定的,设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一般,重铬酸钾法的氧化率达90%,而高锰酸盐指数的氧化率为50%左右。

35.用方块示意气象色谱分析的流程,简述分析含有多组分有机化合物的原理;欲获得良好的分析结果,应选择和控制哪些因素或条件?
①供气系统—进料系统—分离系统—检测部分
不同物质在相对运动的两相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这些物质随流动相移动时,就在两相之间进行贩毒多次分配,使原来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异的各组分得到很好的分离,依次进入家侧器测定,达到分离、分析各组分的目的。

②选择色谱柱内径及柱长、固定相、气化温度及柱温、载气及其流速、进样时间和进样量等条件的选择。

36.用方块图示意气象色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氯苯类化合物的程序,为什么选择电子捕获检测器?
(1)供气—进样—分离—检测
(2)电子捕获检测器是一种分析痕量电负性(亲电子)有机化合物很有效的检测器,对卤素等有高响应值,对烷烃、烯烃等响应值很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