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合集下载

《金版新学案》高三历史一轮 第3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

《金版新学案》高三历史一轮 第3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



4.无产阶级 (1)实践:北伐战争、土地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建立新民 主主义国家。 (3)特点:集革命性、先进性于一身,决定其领导革命取 得最终的胜利。

三、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1.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同北 洋军阀的矛盾。中共成立后,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 治,联合一切革命力量,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国 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通过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 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为 历史信息的载体。 (2)通过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

步骤一:阅读材料,明确主题。充分挖掘 材料所蕴涵的有效信息,通过材料把握该 问题的主题,找出正确答案。 步骤二:结合试题创设的探究情景,确定 将要探究的问题的主题,找出正确答案。



1.文明史观和近代史观是我们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 重要史观和方法,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 《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同点是 ( ) A.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B.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 D.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解析】 B、C两项只符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D项只符合《资政新篇》。A项是 其相同点,因为《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 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由资产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在经济措施上也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 要求。 【答案】 A





2.(2009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 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 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 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不割吾领土”,四个 选项中只有《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的内容。 【答案】 D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化训练 人民版必修1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化训练 人民版必修1

必修1 专题2 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 )A.倾销鸦片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D.打开市场解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福州、上海不仅交通便利,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因此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A、B均不是主要目的,而C主要出现于《马关条约》以后。

答案: D2.(2010·济南模拟)下面漫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揭示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A.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签订的B.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C.清政府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政权D.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主题的把握能力。

图中的“平等谈判”,但手中握枪是关键信息,说明清政府被迫签定,它恰恰揭示了这一条约的不平等性质。

答案: B3.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联系中国近代史上历次被侵略的战争,可以知道是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 C4.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不割吾领土”,四个选项中只有《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的内容。

《金学案》历史岳麓必修2练习:第3单元单元整合 Word含解析

《金学案》历史岳麓必修2练习:第3单元单元整合 Word含解析

单元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认读要领]一个观点: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地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两条线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三个重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苏联经济两次重大转折: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计划经济;苏联的改革。

二、重要历史线索1.苏俄(联)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揭示本质类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试题的设问看:多采用实质是、实际上是、本质是等文字表述。

2.从考查的功能上看:本质不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典型例题]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这在本质上表明()A.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C.人民资本主义D.美国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技法攻略]审材料…→要弄清题目中所给现象“是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设问“其本质上表明了什么”。

构联系…→结合所学,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大力干预,题干中的“政府用于采购”“计划”都是加强经济干预的表现。

深分析…→逐项分析备选项,找到符合历史本质的答案。

明答案…→B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标志,可排除;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A。

[针对训练]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认为,“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

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这一“修正”的实质是()A.固守自由放任B.扩大政府职能C.走法西斯道路D.实行福利制度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资本主义大危机”“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可知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是罗斯福新政,其实质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即政府职能扩大。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全册同步教学课件 专题1 (3)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全册同步教学课件 专题1 (3)
1.明码标价 手工业 2.管理机构 3.草市 草市尉
答案: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很不方便。
4.唐朝:“________”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 中心。“________”比较繁盛。 5.宋朝。 (1)“市”突破了原先________和________上的限制。原先 不允许设置“市”的________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 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2)“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________设施。 6.明清时期:________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4.草市 夜市 5.(1)空间 时间 城郊 6.都市 (2)饮食服务
5.汉代:商运活跃,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 不通”的记载。
6.唐代:商船规模宏大;陆路商运发达,客舍、____、车 坊等服务于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1.商品 2.初步 3.骨贝 铜贝
4.巨商 商业中心
6.邸店
7.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 ________、西亚以及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8.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________和 按地域结成的________。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 应用思考:阅读下列唐诗,回答问题。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4.商业区 长安 杭州
5.宋代:都市商业繁盛,都城汴京除有________、晓 市外,还有定时集聚的________集市。 6.清朝:乾隆时的________财富“甲于天下”,清代 名镇有盛泽镇、汉口镇、________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应用思考:简要说明古代“草市”的特征及出现的意义。 5.夜市 庙会 6.苏州 佛山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3单元第1课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课时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5·揭阳一模)有学者认为,官僚资本是以国家所有制形式来实现统治集团利益的资本形式。

按此说法,近代中国的官僚资本最早应该出现在()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19世纪末20世纪初C.民国初年、“一战”期间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2.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D.国人媚外的思想作祟解析:“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说明由于洋针的传入导致中国传统针行的瓦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故B项正确。

答案:B3.(2015·贵阳市摸底考)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简表。

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

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解析: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

从材料和表格都可得出农产品大量出口成为商品,故C 项正确。

答案:C4.(2015·潍坊市模拟)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

上述现象最能说明()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C.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D.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解析:依据材料“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可知,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市场中的原料产地,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

【金版学案】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金版学案】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

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

”材料描绘的是() A.王位世袭制B.封邦建国制C.郡县制D.礼乐制答案:B2.“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

据此可知()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答案:C3.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

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

由此可见()A.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C.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答案:B4.史载:“(16世纪末)每岁浙、直、湖、湘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十万,皆置货铁而北。

近年惠、潮(今广东惠州、潮州)铁罄,客商艰于得铁,多怀空银回家。

”材料反映当时()A.商业通讯渠道不畅B.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C.长途贩运盛极而衰D.海禁政策阻碍商品流通答案:A5.“解放”一词在不同时期含义不同,如1949年新中国诞生,解放了全国人民;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是中国人民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

后一种解放侧重于()A.民主政治的建设B.建立新的经济基础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经济思想D.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解析:1979年的中国的改革侧重于经济体制改革,所以A、B两项不正确。

这次经济改革是在不改变经济基础的原则下进行的,C项只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一个表现,D项是全面解放,故答案选择D 项。

答案:D6.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外交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

高一历史必修2学案及答案(2.1-2.3)

高一历史必修2学案及答案(2.1-2.3)

第二单元第一课:《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知识链接】1、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A 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 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3、《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4、(08?江苏)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基础过关】一、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占据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严重阻碍社会进步与发展。

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解体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2)解体表现:①农村家庭衰败,造成耕与织的分离。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②农产品商品化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3)解体影响:①自然经济解体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②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市场、劳动力、原料)二、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背景:清王朝面临目的、实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维护清朝的统治代表人物:中央以为代表,在地方以、、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全册同步教学课件 专题2 (1)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全册同步教学课件 专题2 (1)

3.概况。 (1)地点: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______、广东、 ________等沿海地区出现。 (2)早期的著名民族工业。 时间 地点 广东南海 创办人 陈启源 名称 ________
________年
________年
上海虹口 方举赞、孙英德 ________
(3)特点: 工矿企业数量少、投资总额不大,主要为轻工业的相
结果之一,中国的经济由此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本基础,它的解体,也从根本 上冲击着封建制度。
应用示例: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 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记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 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 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条件: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2)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________和民用工业企业,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3)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2.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______、________、 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 场开始采用________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1.(2)军事 2.官僚 买办 机器
解析: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洋布的涌入使“女工几停 其半”,直接打击家庭手工业,促使“男耕女织”紧密结合 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故选C项符合题意。土布是中国小农 经济的体现,外国商品的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课时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2015·揭阳一模)有学者认为,官僚资本是以国家所有制形式来实现统治集团利益的资本形式。

按此说法,近代中国的官僚资本最早应该出现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民国初年、“一战”期间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D.国人媚外的思想作祟
解析:“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说明由于洋针的传入导致中国传统针行的瓦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故B项正确。

答案:B
3.(2015·贵阳市摸底考)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简表。

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解析: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

从材料和表格都可得出农产品大量出口成为商品,故C项正确。

答案:C
4.(2015·潍坊市模拟)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

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C.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
D.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解析:依据材料“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可知,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市场中的原料产地,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

答案:A
5.(2015·广州一模)1873年清政府批准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该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组建方式,并招商集股,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股票。

据此可知()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民间资本得到官方认可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从材料“官督商办”“招商集股”“第一张股票”信息可知,民间资本可以合法入股政府批准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民间资本得到了官方认可,故C项正确;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5·皖南八校联考)“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天津条约》,外轮得行驶长江。

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

”下列有利于改变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C.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D.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解析:根据材料“外轮得行驶”“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可以看出列强通过近代航运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而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中国近代航运达到了分洋利的效果,抵制了外国侵略,故B项正确。

答案:B
7.(2014·威海市一模)下表是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的基本状况,这些投资()
A.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途径
B.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C.遏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春天
解析:据“19世纪70-90年代”判断属于清政府在洋务运动的
投资,“工矿、纺织”和“铁路”为民用企业,属于清政府“求富”范畴,故A项正确。

答案:A
8.(2014·兰州市一诊)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励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
A.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B.爵位制度因时而变
C.统治者重视洋务运动
D.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解析:“中兴名臣…仅赏侯爵”“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励创办实业之工商”反映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故A项正确。

答案:A
9.(2015·嘉兴市二模)下表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洋(机)纱排挤土纱过程”的数据表。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①”和“③”合理的年份分别应是()
A.17571800 B.18401894
C.19011922 D.19371948
解析:依据材料中①年的表现是洋纱开始输入,但所占比例少,由此可见是列强才刚打开中国市场,因此1840年符合①,而③年土布消耗纱量总数减少,而洋纱量迅速增加可知列强侵华加剧,而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列强侵华加剧,因而1894年符合,故B项正确。

答案:B
10.(2014·黄山市质检)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

对图表反映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
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B.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工业革命推动人口结构变化
D.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发展扩大
解析:据材料数据可知城镇人口无论绝对值还是相对比例,均提升,故推知城市经济规模扩大,D项正确。

答案:D
11.(2014·北京市西城区一模)下图可用来说明的主题有()
①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地区差异②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的原因③近代中国工业的合理布局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的危害A.②④B.①②
C.①④D.②③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沿江交通比较便利的大城市,①正确,③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它们分布的地区都是西方列强侵略较早的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正确;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略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工业所起的促进作用,④错误,故选B 项。

答案:B
12.(2015·肇庆市一模)下图是一位晚清乡村知识分子在1893年
的日记,这说明了当时()
A.“开眼看世界”得到广泛认同
B.传统抑商观念趋于弱化
C.作者认同实业救国思潮
D.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
答案:B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二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

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问题:
(1)阅读材料一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2)阅读材料二,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1)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2)影响: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后,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14.(2015·郑州市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摘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第八讲的目录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洋务运动的制度性遗产”表现中任意一条的看法,或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

(看法或修改建议要明确合理,所阐释的理由从多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我赞成“洋务运动的制度性遗产”表现中第四条的看法。

论证:洋务运动现代化有余。

①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用工业、创建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现代化。

②洋务运动创办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现代化。

③洋务运动创办京师同文馆等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培养了新式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现代化。

洋务运动现代性不足。

①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来看,顽固坚持传统的封建制度和伦理纲常。

②从洋务运动的目的来看,是为了巩固清朝的专制统治。

③从洋务运动的内容来看,没有进行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④从洋务运动的性质来看,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综上所述,我赞成洋务运动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这一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