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心理发展顺序
婴幼儿心理基础知识

婴幼儿心理基础知识婴幼儿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三岁左右的阶段,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了解婴幼儿心理基础知识对于父母和保育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婴幼儿的行为和需求,从而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1.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婴幼儿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婴儿期(0-12个月)、幼儿期(1-3岁)。
在婴儿期,婴儿开始发展感知和认知能力,他们通过各种感觉来探索和了解世界。
在幼儿期,幼儿的语言和运动能力逐渐发展,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2. 婴幼儿情感的发展婴幼儿情感的发展对于他们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会建立起和主要照顾者的情感纽带,这被称为依恋关系。
父母和保育者的关爱和关注对于婴幼儿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婴幼儿也会通过表情和声音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3. 婴幼儿认知的发展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主要包括感知、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婴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逐渐了解世界,开始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和人。
他们的记忆能力也在逐渐发展,能够记住一些日常的经验和事件。
在幼儿期,幼儿开始形成一些简单的概念和概括能力,并且开始展示出逻辑思维的初步能力。
4. 婴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婴儿期,婴儿开始发展社交能力,对他人的面部表情和声音有较强的反应,也会通过眼神和微笑来与他人进行互动。
在幼儿期,幼儿开始主动与他人交流,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同时也开始意识到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5. 婴幼儿的情绪表达和调节婴幼儿的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在他们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如愉快、不安、生气等。
父母和保育者的反应和支持能够帮助婴幼儿学会适当地表达和调节情绪。
在幼儿期,幼儿的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会进一步发展,他们会学会通过言语和行为来表达情感,并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婴儿期是什么的心理冲突期

婴儿期是什么的心理冲突期
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
这个阶段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时是婴儿刚刚建立对世界的基础触及,任何事情都还不能自主完成,需要父母的帮衬。
第二阶段:儿童期(1.5~3岁)
这个阶段是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此时也同样需要父母帮衬,但是该学会的说话,行走在这个阶段是重要的发展期,也是形成意识的关键期。
第三阶段:学龄初期(3~6岁)
这个阶段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此时已经产生了一系列丰富的心理认知和想法,也同样是建立自信心的重要时期。
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
这个阶段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此时的孩子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孩子的各方面都会得到发展。
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岁)
这个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此时步入了青春期,可想而知,除了学业,这个阶段的孩子还需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40岁)
这个阶段是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此时已经有完善的心理素质,各方面得到了独立,也是创造未来的关键时期。
第七阶段:成年期(40~65岁)
这个阶段是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此时可以说是人生稳固期,对于关心的事物不再只局限个人。
第八阶段:成熟期(65岁以上)
这个阶段是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此时已经完全脱离社会工作的影响,开始对健康和心理作调整。
根据艾里克森八个阶段的理论来看,人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在发展的期间不可违背自然本能,否则会影响人格发展,尤其是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
心理咨询师三级发展心理学:婴儿期

心理咨询师三级发展心理学:婴儿期2017心理咨询师三级发展心理学:婴儿期婴儿期(0-3岁)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接下来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2017心理咨询师三级发展心理学:婴儿期,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店铺!婴儿期(0-3岁)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一、新生儿的发展(出生-1个月)是婴儿开始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开始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奏,发展维持生命机能的重要时期。
1、反射行为:一是具有明显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如食物(觅食、吮吸、吞咽)、防御(眨眼、呕吐、喷嚏)、定向(将头转向声源),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和保护自身的必要的反射行为。
二是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
如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等。
出生后4-6个月消退。
无条件反射的意义:①适应环境和保护自身生存②有助于婴儿发展早期的社会关系③是建立各种条件反射的基础④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
2、生活行为模式:睡眠--觉醒时的活动(2-3小时)--啼哭。
啼哭的功能表现为:传递需求信息的交流手段、吸引成人照料的导向作用。
3、心理发生:把感觉、无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的产生做为心理发生的标志。
二、婴儿生理和动作发展1、大脑:可塑性和可修复性。
5岁。
2、动作发展(1)意义:①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婴儿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动作②是发展水平的指标③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④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主要动作:手的抓握技能(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独立行走①手的抓握动作的意义:a使婴儿操作物体的主动性日益增加;b为认知发展奠定基础;c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②独立行走的意义包括:a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b扩大认知范围;c增加与人交往的主动性③遵循原则:头尾、近远、大小(大向精细动作)④影响因素: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环境提供的动作活动机会、成人激发婴儿掌握操作事物的技能和探究环境的愿望、母亲的抚养方式等。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期

▪ (二)脑得结构与大脑皮质
6~7个月时,脑得基本结构已完备。出生 时脑细胞已经分化,细胞构筑区与层次分 化已经基本完成,脑内基本感觉运动通路 已经髓鞘化
13
▪ 到2岁时,脑及其各个部分得相对 大小与比例已经基本上类似于成 人得大脑。白质已基本髓鞘化,与 灰质分开
14
▪ 婴儿刚出生时大脑两半球及其 皮质尚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 兴奋还处于弥漫状态
17
(3)瞳孔反射:遇强光瞳孔收缩,在弱光中瞳 孔变大
(4)觅食反射:把头转向刺激得方向 (5)吮吸反射:吮吸放入口中得物体 (6)吞咽反射:吞咽
18
▪ 2、原始反射 (1)巴宾斯基反射:足底被抚摩时,会
张开并弯曲脚趾 (2)抓握反射:弯曲手指抓住接触手
掌得物体
19
(3)摩罗反射:巨大得声响或头部位 置得突然变化导致婴儿向外甩胳 膊、弓背,然后两只胳膊并拢,好 象去抓什么东西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 期
▪ 2、新生儿有一些突出得特征: ▪ (1)头大:(2)新生儿一般皮肤粉红、较
薄;(3)新生儿心跳快而不规则,血 压不稳定;(4)新生儿得肺大约只 有成年人得1/10; 70%得时间(每 天16~18小时)处于睡眠状态。
2
▪ 二、婴儿发展得原则 ▪ (一)头尾原则
2、 新 生 儿 阶 段 得 反 射 活 动 有 40 多 种
24
▪ (三)动作发展得规律或原则 ▪ 1、从上到下:
头部动作(抬头、转头)——躯干动 作(翻身、坐、爬)——腿与脚得动作 (站、直立行走、跑、跳)
25
▪ 2、由近及远:
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 得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远离身 体中心得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婴幼儿心理学

婴幼儿心理学婴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3岁婴幼儿发展和心理特征的学科。
它关注婴幼儿在认知、情感、语言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了解婴幼儿心理学对父母、教育者和儿童保健专家等都非常重要。
一、婴幼儿发展阶段婴幼儿的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
每个阶段对婴幼儿的发展和心理特征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1. 新生儿期(出生至一个月)新生儿期是婴幼儿生命的开始阶段,他们对外界的认知主要通过感觉器官来获得。
他们会对声音和光线产生反应,并通过吮吸等基本的反射动作来满足基本需求。
2. 婴儿期(一个月至两岁)婴儿期是婴幼儿发展最快的阶段,他们开始探索周围环境,逐渐发展出感知、运动和表达能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情感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他们与父母和其它主要照顾者建立了初步的情感联系。
3. 幼儿期(两岁至六岁)幼儿期是儿童进入学龄前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大幅提高,社交能力得到发展,独立性和自我意识逐渐形成。
二、婴幼儿认知发展婴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指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的逐渐形成。
认知发展对婴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1. 感知和注意力婴幼儿在感官上对声音、光线、颜色等外界刺激产生兴趣,并能逐渐转移对不同刺激的注意力。
他们开始关注并模仿身边的人,学习基本的触觉和运动技能。
2. 知觉和记忆婴幼儿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和探索,建立起初步的记忆体系。
他们能够辨别熟悉的声音、面孔和物体,并能够逐渐记住一些简单的事物和经历。
3. 观察和模仿婴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和行为方式。
他们会模仿父母和照顾者的表情、动作和语言,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
三、婴幼儿情感发展情感发展对婴幼儿的整体成长和幸福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激励,婴幼儿可以发展出积极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1. 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婴幼儿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

03
生活习惯发展
• 饮食:学会规律饮食,形成良好 的饮食习惯 • 睡眠: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 证充足的睡眠 • 卫生习惯: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保持个人和环境的清洁
03
学前期(6-12岁)的心理发展特点
学前期的认知发展:学习、记忆与思维能力
学习发展
• 阅读:学会阅读,提高获取 信息的速度和能力 • 书写:学会书写,提高表达 和记录的能力 • 数学: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 和技能
• 协调性:身体协调性得到进一步 提高,动作更加灵活 • 灵活性:提高身体灵活性,能够 完成更多复杂的动作 • 力量:肌肉力量得到增强,能够 完成更多高强度的运动
• 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 证充足的睡眠 • 饮食:学会合理饮食,保持健康 的饮食习惯 • 卫生习惯: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保持个人和环境的清洁
• 逻辑思维: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解 决问题 • 分类:能够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 分类 • 因果关系:进一步理解事物之间 的因果关系
• 想象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 造力和创造力 • 创造力:能够用独特的方式解决 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期的社会情感发展:同伴关系、道德观念与自我认同
同伴关系发展
道德观念发展
老年期的社会情感发展:家庭、朋友与社区关系
家庭关系发展
• 家庭角色:适应家庭角色的变化, 如成为祖父母、外祖父母 • 家庭关系:关注子女和孙子女的 成长,维护家庭和谐 • 家庭责任:承担家庭责任,为家 庭的幸福做出贡献
朋友关系发展
• 朋友交往:保持与朋友的联系, 参加社交活动 • 倾诉交流:与朋友倾诉交流,分 享生活经历和感受 • 互助支持:互相帮助和支持,共 同度过困难时期
运动能力发展
• 粗动作:学会翻身、爬行、站立等基本动作 • 精细动作:学会抓握、捏取等手指动作
心理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

心理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一、感知与认知阶段感知与认知阶段是婴儿期到幼儿期的心理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开始感知和认知外界的事物和人际关系。
他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如声音、触摸、味道等,并逐渐学会将这些刺激与特定的对象联系起来。
同时,他们开始发展基本的认知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在感知与认知阶段,婴幼儿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己的身体和感觉上,他们会观察自己的手指、脚趾,并尝试用手抓取物体。
随着认知能力的增强,他们开始注意到周围的人和物,并试图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他们会对熟悉的人和物产生兴趣,并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新的行为和技能。
二、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是儿童期的心理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并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
他们开始注意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同时,他们也开始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并尝试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在自我中心阶段,儿童常常表现出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忽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会以自己的标准评价他人的行为,并常常以自己的观点为中心进行思考和表达。
随着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儿童逐渐认识到他人的存在和重要性,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三、社交与合作阶段社交与合作阶段是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面临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社会关系,并试图适应和参与其中。
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深入的友谊关系,并开始关注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
在社交与合作阶段,青少年常常表现出强烈的社交欲望和关注他人评价的焦虑。
他们希望被他人接受和认可,并常常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和价值观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同时,他们也开始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并开始追求自己的个人目标和价值观。
四、个体意识与自我实现阶段个体意识与自我实现阶段是成年期的心理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形成独立的个人意识和自我认同,并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和满足。
弗洛伊德儿童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弗洛伊德儿童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它是从出生到大约一岁那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婴儿会发展出与他周围环境的相互反应,初步掌握一些身体技能,如活动、抓握和哭泣。
性格个性也会开始出现,它们会受到家庭、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甚至会受他们周围环境的影响。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时间跨度从一岁到三岁半,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会完成成年人的一些基本技能,如独立行走、说话、使用筷子和穿衣服,也会开始识字和写字。
这一阶段的孩子也会开始学习与别人相处,学会社交技巧,学习感知和情绪管理,以及学习和模仿周围环境的正式技能。
三、学前期
学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它是从三岁半到六岁的时间段,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不仅会完成成人的一些基本技能,比如独立步行、拼写和读书等,也会发展出一些社交技巧和模仿力,包括与陌生人谈话、朋友之间相处、社会习惯和遵守纪律等。
四、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四阶段,它是从六岁开始,直到十六岁结束,这是孩子们心智成熟最快的阶段。
小学阶段孩子会迅速发展出认知、思维、语言、情感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都会影响他们在小学和中学的学习。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发展出对当代社会的更完整的认知,开始把社会的价值、规范与他们自身的行为做界定。
五、青春期
青春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它从十六岁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
这是一个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因为他们会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观,也会调整
和重新认识父母的关系,并寻找自己的独立空间。
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发现自己的身份,展示他们的态度、特质,生活经验、情感和精神状态的重要演变都将在这一阶段见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性发展:气质、基本情绪、社会性依恋
12个月(一岁)
动作发展
独立站立 走第一步 可能会自己吃东西 认知发展
注意和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12个月以前) 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12个月以后) 对成人面目表情模仿表现(6~12个月)
言语: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0~12个月前言语阶段 社会性发展
2个月
动作发展 眼睛跟随移动物体(0~3个月短时记忆) 开始抬头 吮吸指头(2~3个月) 俯卧爬行
社会学发展 基本情绪 社会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信(5~6周) 社会性哭泣:应答性的哭泣(表达需要)
4个月
动作发展 可能开始长牙 从腹部向后滚动 抬胳膊、拿的东西塞嘴里
认知发展:感知觉、注意和记忆、言语 社会性发展:气质、基本情绪、社会性依恋
7个月
动作发展 看到色彩 双腿支撑体重,手膝爬行
认知发展:感知觉、注意和记忆、言语 社会性发展:气质、基本情绪、社会性依恋
10个月
动作发展 理解简单的指令、记住喜欢的玩具 进一步灵活用手玩玩具(10~12个月)
认知发展:感知觉、注意和记忆、言语 社会性发展:气质、基本情绪、社会性依恋
11个月
动作发展 辨识物体 知道如何快速移动
5个月
动作发展 学习双手接触并用手指抓住东西,忆、言语 社会性发展:气质、基本情绪、社会性依恋
6个月
动作发展 双向滚动 双手配合
认知发展 感知觉:深度知觉(6个月) 注意和记忆:长时记忆(3~6个月)
社会性发展 基本情绪 兴趣: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兴趣-快乐(6个月前后) 社会性依恋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9个月
动作发展:建立物体永久性 认知发展
加工整合信息能力发展(9~12个月) 社会性发展:气质、基本情绪、社会性依恋
8个月
动作发展 学会自己做起来 开始倾斜身体
认知发展 言语: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社会性发展 基本情绪 分离焦虑:分离焦虑与陌生人焦虑(6~8个月) 自我发展 8个月前没有萌发自我意识
30个月(两岁半)
认知发展 言语:母语基本语法关键期(1.5~2.5岁)
36个月(三岁)
认知发展 言语:复合句(2岁左右开始),词汇1000左右
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依恋 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6~36个月)
自我发展
主体我的自我意识(1岁前后)
24个月(两岁)
认知发展 言语:双词句和多词句,电报言语(1.5~2岁)
社会性发展 自我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客体我自我意识”(18~24个月)
18个月(一岁半)
动作发展:走路 认知发展
言语:单词句阶段,50到60左右词汇(1~1.5岁) 社会性发展
自我发展 客体我的自我意识(15~18个月)
3个月
动作发展 模仿声音、表情、动作 做出眼神接触 辨识熟悉的面孔
认知发展 感知觉:对人物远近、深浅的认识(2~3个月) 注意和记忆:短时记忆 言语:简单发音阶段,单音节
社会性发展 气质:托马斯三类型,拟合优化模式 基本情绪 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个月) 社会性哭泣:主动操作性哭泣 社会性依恋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 兴趣: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兴趣-反应(感知活动)
婴儿的心理发展
出生(新生儿0~1)
反射行为 生存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 无意义反射: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 围抱反射、巴宾斯基反射
生活行为 睡眠-觉醒周期模式(2~3h/d) 啼哭-生理需要
心理发生
1个月
动作发展 听力发育完全 双手握成小拳 回复熟悉的声音
社会学发展 基本情绪 社会性哭泣:自发性的哭(生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