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建筑屋顶与建筑物自然通风设计

合集下载

暖通知识:浅论现代建筑屋顶与建筑两种自然通风模式.doc

暖通知识:浅论现代建筑屋顶与建筑两种自然通风模式.doc

暖通知识:浅论现代建筑屋顶与建筑两种自然通风模式1、自然通风的原理与模式建筑的自然通风从动力来源上可分为完全自然通风和机械辅助自然通风两种模式。

完全自然通风是由来自室外风速形成的压差和建筑表面的洞口间位置及温度造成的温差形成的室内外空气流动。

按照热力学原理,建筑室内温度有沿高度逐渐向上递增的特点。

该特点是建筑随层高增加而使上下之间温差加剧的主要原因,设计师也经常利用这一点,挖掘建筑自然通风的潜力。

机械辅助自然通风是利用温差造成的热压和机械动力相结合而形成的室内外空气对流。

与完全自然通风相比,虽然建筑内局部作为辅助动力的机械装置要消耗一定的能源,但通过这种装置重新组织气流,甚至在局部强迫气流改向,可以使自然通风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这两种通风模式中,屋顶都是形成温差,组织气流的重要环节,在整个自然通风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2、屋顶在完全自然通风中的作用当室内存在贯穿整幢建筑的竖井空间时,就可利用其上下两端的温差来加速气流,以带动室内通风,其实质就是温差热压通风的原理。

作为建筑共享空间的中庭就可以胜任这个竖井的职能,一般来说,其所占空间比例以超过整幢建筑的1/3为宜。

这种中庭的屋顶一般都具备两项性能:1)它们能让阳光射入中庭,将中庭内空气加热并产生上下温差。

2)它们是全部或局部可开启的,在需要通风时能让气流找到出口。

赫尔佐格设计的德国林茨城的HOLZ大街住宅区,每幢住宅楼的显著特征是带玻璃顶的共享中庭。

这个中庭贯穿建筑五层并稍稍高出两侧房间的屋面。

冬天,阳光透过玻璃屋顶直射进来,中庭屋顶的侧窗关闭,使中庭成为一个巨大的暖房,到了夜晚,白天中庭储存的热量又可以向两侧的房间辐射。

夏天,中庭屋顶的侧窗开启,将从门厅引进的自然风带着热量一并排出,使建筑在夜间能冷却下来。

当建筑体量小,内部的竖井空间高度不够形成有效温差时,也可以做成冲出屋面的竖向突兀空间。

位于英国中部Solihull的一座办公大楼,以突出屋面的太阳能烟囱的自然方式满足办。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与采光问题分析袁诚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与采光问题分析袁诚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与采光问题分析袁诚发布时间:2023-05-09T03:51:22.490Z 来源:《建筑实践》2023年5期作者:袁诚[导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贯彻落实,人们对于绿色节能化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关注。

在积极提倡绿色设计概念的背景下,住宅设计必须以实际建筑情况为出发点,制定绿色环保设计方案,确保能够满足相关要求。

设计人员应充分结合绿色设计理念,充分发挥绿色设计理念的重要作用,为建筑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自然通风与采光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如何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来提高居住质量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本文对建筑自然采光通风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贯彻落实,人们对于绿色节能化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关注。

在积极提倡绿色设计概念的背景下,住宅设计必须以实际建筑情况为出发点,制定绿色环保设计方案,确保能够满足相关要求。

设计人员应充分结合绿色设计理念,充分发挥绿色设计理念的重要作用,为建筑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自然通风与采光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如何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来提高居住质量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本文对建筑自然采光通风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采光;自然通风;户型前言: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注重建筑行业的绿色化、节能化发展,积极探索和研究低碳理念下建筑设计策略,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而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住宅建筑自然通风、采光进行设计,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构建出更加良好环境,让人们有更舒适健康的居所。

1、建筑自然通风与采光影响因素1.1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建筑物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场所,不仅需要适当的光照,而且还要一定的通风,只有这样,才会建设出符合人类居住需求的环境。

自然通风作为一项原始技术,其设计随着住宅的发展而发展。

所谓的自然通风,指的是在风压差的作用下,逐渐完成气体的交换活动,对自然通风设计时,通常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朝向、内部结构等。

建筑通风系统设计创新案例

建筑通风系统设计创新案例

建筑通风系统设计创新案例一、引言建筑通风系统设计在现代建筑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个优秀的通风系统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还能有效地节约能源。

本文将介绍几个创新的建筑通风系统设计案例,展示了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来实现高效的通风系统。

二、案例一:自然通风系统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在某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中,为了降低能源消耗,设计师采用了一种创新的自然通风系统。

该系统通过巧妙的建筑布局和通风孔的设置,实现了室内外气流的有效对流。

例如,在建筑的顶部设置了一系列可开关的通风孔,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时调整开启程度,从而实现了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自动调节。

此外,建筑的外墙还采用了特殊的材料,利用自然风力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

通过这种创新的设计,室内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

三、案例二:集中通风与分散通风相结合的混合式设计在某高层住宅楼的通风系统设计中,为了兼顾住户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设计师采用了一种混合式设计方案。

该方案将集中通风与分散通风相结合,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风险等级,智能地调整通风模式。

例如,在公共区域和窗户周围采用集中通风模式,通过通风设备分配新鲜空气,保持空气流通。

而在卫生间和厨房等密闭空间,则采用分散通风模式,通过排风系统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异味。

通过这种创新的设计,不仅保障了住户的健康和舒适,还提高了整个楼层的室内空气质量和通风效率。

四、案例三:智能感知与自适应控制的通风系统设计在某写字楼的通风系统设计中,设计师引入了智能感知与自适应控制的概念,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调节。

通过感知室内外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智能地调整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设置。

例如,在室内温度过高时,通风设备可以自动开启并加大风量,降低室内温度;当室内湿度过高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通风设备的运行时间,以保持湿度在合理范围内。

通过这种创新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通风系统的能效和稳定性,优化室内环境质量。

简析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

简析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

简析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一、自然通风的意义自然通风是指利用建筑内外风力或热压造成的风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

自然通风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实现有效的被动式制冷。

这意味着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气温,带走潮湿空气,并以气流降低皮肤温度,达到人体热舒适。

第二,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以维持室内空气的卫生,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建筑通风的设计方法,是以建筑设计配合室外通风条件,提高室内有效风速,从而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

如今,空调的使用,人们可以主动地控制居住环境,而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也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重视。

在全球能源与资源短缺、环境严重破坏时,建筑师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技术。

二、利用风压和热压实现自然通风(一)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风压是指空气流受到阻挡时产生的静压。

若某个地区外部风环境良好,那么完全可以利用风压来实现自然通风。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的原理如下:由于建筑物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在建筑物的迎风面会使得气流受到阻碍,从而使得静压升高;而在建筑物的侧风面和背风面则会善生局部的涡流,这样静压就会降低。

如此一来,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便会形成一个压力差,而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室内外的空气实现了流通。

除此之外,根据努利流体原理,流动空气的压力随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形成低压区。

这样便可以在建筑中局部留出横向的通风通道,当风从通道吹过时,会在通道中形成负压区,从而带动周围空气的流动,这就是管式建筑的通风原理。

通风的管式通道要在一定的方向上封闭而在其他方向开敞,从而形成明确的通风方向。

这种通风方式尤其适用于大进深的建筑空间,其通风效果极佳。

(二)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

由于建筑物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产生了空气密度的差别,于是形成压力差,驱使室内外的空气流动。

建筑中的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

建筑中的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

建筑中的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在如今的现代社会,建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空间之一。

而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在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方面,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优化方法以及现代建筑中的通风系统趋势等方面来探讨建筑中的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

一、通风系统设计原则通风系统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有效去除室内污染物,并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适宜水平。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的朝向、布局、材质等因素,并合理选择通风方式、通风口位置和尺寸等参数。

首先,在建筑的朝向选择上,应根据气候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的正南北方向,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室内热量的控制。

同时,在布局设计上,要保证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并保持通风的连通性,避免出现死角。

其次,在材质选择上,应选择具有较好的隔热和隔音性能的材料,以减少室内温度和噪音的传递。

同时,还应注意选择低挥发性有害物质的建筑装饰材料,以避免室内空气污染。

最后,通风系统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通风方式和通风口位置和尺寸。

一般而言,建筑中常见的通风方式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通过设计合理的通风口和传感器,根据室内外温差来实现自动的空气流通。

而机械通风则通过风机等设备来主动实现空气流通。

通风口的位置和尺寸的选择需要根据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来确定,以保证充分的空气流通和舒适的空气质量。

二、通风系统优化方法通风系统的优化主要涉及通风设备的选用和运行控制等方面。

在通风设备选用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面积和使用人数等因素,合理选择通风设备的类型、规模和效能。

通风设备的运行控制也是通风系统优化的关键。

合理的运行控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通风设备的工作强度,以实现最佳的室内空气质量和能耗效益。

在通风系统优化中,还需要注意考虑室外环境的变化对通风效果的影响。

例如,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可以采用夜间通风的方式,通过打开通风设备,利用夜间较低的温度来冷却建筑内部,以减少白天空调系统的负荷。

现代建筑屋顶与建筑的自然通风

现代建筑屋顶与建筑的自然通风

现代建筑屋顶与建筑的自然通风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在室内创造舒适的空气环境。

而建筑的自然通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现代建筑屋顶与建筑的自然通风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自然通风的几种方法。

一、现代建筑屋顶与建筑的自然通风的重要性现代建筑由于密封性较高,室内空间常常缺乏自然流通的空气。

而空气质量差会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通过设计和利用屋顶与建筑的自然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舒适的环境。

首先,自然通风可以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

室内常常存在各种污染物质,如甲醛、二氧化碳等。

良好的自然通风系统可以将这些有害物质排放到室外,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其次,自然通风可以调节室内温度。

通过利用气流的引导和控制,室内的热空气可以被排走,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这有助于节能和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最后,自然通风可以提供人们所需的舒适感。

新鲜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可以增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

同时,通过自然通风使室内空气流动,可以减少潮湿和霉菌滋生,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二、实现自然通风的几种方法1. 设计合理的通风口和通风通道:在建筑设计阶段,应合理安排通风口和通风通道的位置和尺寸。

合适的通风口和通风通道可以使气流顺畅地进入室内并排出室内的热空气和污染物质。

2. 使用自动调节系统:现代建筑中常常配备自动风速调节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通风量。

这样可以保证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室内的通风效果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3. 利用屋顶和立面的特殊设计:通过设计屋顶和立面的特殊结构,可以促进自然通风。

例如,在屋顶上设置型材和风口等设施,可以引导气流进入室内。

在立面上设置凸窗和凹槽,可以形成气流的抓手,增强通风效果。

4. 运用自然元素:利用自然元素,如绿化屋顶和庭院,可以加强建筑的自然通风。

绿化屋顶可以吸收阳光和热量,减少热岛效应,同时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

现代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分析

现代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分析

现代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分析摘要:环保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建筑师应该自觉运用一些形态优化设计和被动式节能方法,来改善中庭的热环境,有效降低中庭建筑的整体能耗。

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建筑设计必须关注日照、通风和采光等在被动式节能中的利用,文章分析了通过屋顶形态的设计来促进中庭自然通风的方法。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通风;屋顶设计;建筑通风的目的是提供人们呼吸用的新鲜空气或在夏季降低室内温度。

空调技术的产生与成熟,使人们可以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内创造出一个独立的小气候,使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始终控制在相对舒适的范围内。

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时间上来说它涵盖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影响绿色建筑能量利用的大部分策略都发生在项目的方案设计阶段,与建筑师有着密切的关联。

1.实现自然通风的方法风可以说是最富有变化的气候因素了,它虽然会随着气候区的不同以及季节的更替呈现出一些大致的规律,但是实际上由于受到场地条件、地形和天气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时刻都在变化,让人捉摸不定。

因此,对于自然通风的理解和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建筑通风是由于建筑物的开口处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的空气流动。

按照产生压力差的不同原因,中庭实现自然通风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1风压通风当风吹向建筑物正面时,在迎风面上,由于空气流动受阻,速度减小,使风的部分动能变成静压,亦即使建筑物迎风面上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形成正压区。

在建筑物的背风面、屋顶和两侧,由于气流的曲饶,这些面上的压力小于大气压而形成负压区。

如果在建筑物的正负压区都设有门窗口,气流就从正压区流向室内,再从室内流至负压区,形成室内空气的流动。

这种现象是利用建筑物迎风面与背风面的风压差而形成的,常称为风压通风。

当室外有风且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利用风压通风是一种有效的降温方法。

利用风压通风,首先要求建筑有较理想的外部风环境,平均风速一般不小于3~4m/s;其次,建筑应面向夏季主导风向,以利于形成穿堂风。

小议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

小议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
宜人。
2 需 要 隔热 的外墙 做 成 带有 空 气 间层 的 空心 夹 层墙 , 并 在 下 部 和上 部分 别 开有 进 风 口和 出风 口 。 通风 间层 厚 度一 般 为 3 0 ~1 0 0 am。 r 夹层 内 的 空气 受 热 后 上升 , 在 内部形 成 压 力 差 , 带动 内部气 流运 动 , 从 而 可 以 带走 内 部 的热量 和 潮气 。外 墙加 通 风 间层后 , 其 内表 面 温度 可 大 幅度 降低 , 而且 日 辐射 照 度愈 大 , 通 风 空气 间层 的隔热 效果 愈显 著 , 故对 东 西 向墙更 为 明显 。
0 引 言
建筑通风的目的是提供人们呼吸用的新鲜空气或在夏季降低室内温度。
空调 技术 的产 生与 成熟 , 使 人们 可 以在 一个 完全 封 闭 的空 间 内创 造 出一个 独 立 的小气 候 , 使室 内的温 度 和湿 度始 终 控制 在相 对 舒 适 的范 围 内 。但 空调 并 不是万能的, 它在 现代 建 筑 中 的广泛 使 用所 带来 的负 面影 响 已经 引 起 了人 们 的警 惕 , 并 着 手研 究相 应 的解 决 措施 。 给建 筑 以适 当 的 自然 通风 是 减 少使 用 空调 负 面影 响 的有 效方 法 之一 。 自然 通风 的 建筑 可 以 降低 空调 耗 电 量 , 进 而 降低 生 产 这些 电能 的不 可再 生 资 源 的 消耗 量 和C O 2 向 大气 的排 放 量 ; 对 人 体
2 . 5双层玻 璃 幕墙
而言 , 自然通风可减少“ 空调病” 和各种通过空气传播 的疾病 的发病率。
1 自然通 风 技术 的原 理
自然通风是 由来 自室外风速形成 的“ 压差” 和建筑表面的洞 口间位置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利而无一害的, 现在我们可以肯定 的是空调技术在现代
建筑物 中的运用所带来 的 自然危害和负面效应 已经 引起 这一特性是各类建筑物因为层高不 同而温差不同的主要 了业内和业外所有人士 的共鸣。 许多业 内专家及非盈利机 原因之一 , 在认 清楚这一点之后 , 现在我们 的房屋设计师
构 的 环境 保 护者 已经 开 始 一起 研 究 相关 的应对 措 施 。 有 一
陈 冠 州
(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 院城市建设工程学部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
摘 要 : 现代 社会 人们 对 于房 屋居 住 的安 全性 和健 康性 考 虑 的越 来越 多 , 朝阳、 自然通风 等各 种 条件 已经成 为人 们 买 房 时着 重考虑 的 因素 。 而人们 对 于居住 环境 的新要 求则是 对 我们 房建 工作 者提 出的新 要 求 。 所 以说 作 为房 建工 作者 我 们应 该在 此 方面加 强 自己的职业修 养 和专 业水 平 , 来设 计更 多舒服 宜居 的 家园 。 文章 结合 了影 响 自然通 风 的一 些基 本
第 3 3卷第 5期
Vo 1 . 3 3 N o . 5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TECHNOL0GI CAL DEVELOP M ENT OF ENTERPRI S E
2 0 1 4 年 2 月
F e b . 2 0 1 4
浅析 现代 建 筑屋 顶 与建 筑物 自然 通风 设 计
因素和原 理 , 并且 结合 了国外的部 分建 筑作 为例 子 来分析 屋 顶 的设计 对 于通风 的影 响 , 并尽 可能 的 支 出如何 对屋 顶进
Hale Waihona Puke 行设 计和 改装 才会 最 大规模 的达 到节 省成 本但 Y , -  ̄ g M 好 的 引起 自然通 风 的情 境 , 力 求做 到让居 住 者 满意 , 为更 多的社
1 自然 通风 目的及相 关概 述
了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 。
通过以上的介绍 ,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 自然通风的 然通风就显得尤为重要 、 也 通常情况下 , 我们可以将建筑通风 的目的分为两个方 作用与意义 ,那么如何实现 自 更值得我们去研究 。我们清楚任何事情都不会是无本之 面, 一是建筑通风 的设计主要考虑的人的主观因素 。 即居 住 者 可 以通 过全 新 的建 筑 手法 的设 计 , 让 人 在房 子 里就 会 源 , 所以要在建筑 中实现 自然通风我们就必须明白 自然通 感 受 到建 筑 物 的 自然 通 风 ,给 人 以舒 适 宜 居 的环 境 体验 ; 风 的原 理 和 我 们 在设 计 中达 到 自然 通 风 所 应 该 采 取 的一 接下来 , 我们来简单 的谈谈 自然通风的基本物理 二是通过全新 的科学设计使得居住环境有随着 季节变化 些模式 。 而改变 的自然效果 , 通常意义上就是指让人在夏季可以感 原理与实现 自然通风的理论模式 。 受到 自然通风带来的凉爽快感 , 在冬季通过 自然通风又使 人觉得室内不会感到潮湿 , 我 国地域国土面积辽阔 , 南北 跨度较大 , 尤其是南方地 区到 了冬季又不会供 暖 , 但是南
会普 通 大众创 造更 为 完善且 价格 低廉 的 自然通风 环境 。 关键 词 : 现 代 建筑 ; 建筑; 屋顶 ; 自然通风 ; 原理 中图 分 类 号 : T U2 4 4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8 9 3 7 ( 2 0 1 4 ) 5 - 0 1 6 1 — 0 2
经常研究学习和利用这一点来 开发建筑物 自然通风的能 力和 自身 的潜 能。 除此 之外 , 随着科技 日新月异的进步发 展, 如果建筑物中由于受到部分 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而无法 百分之百通过认为设计而实现 自然通风的话 , 通常我们会 想到利用机械辅助的方法与人工设计相结合来 实现 良好 的通 风性 。 可 能大 家 对机 械 辅 助 自然 通风 这 个概 念 并不 是 很清楚 , 其实机械辅助 自然通风就是利用上文中我们提到 的 室 内外 的 温 差 所 带 来 的热 气 压 与 人 为 设 置 的相 关 机 械 动力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室 内外空气流动 , 人为设置的机械 辅 助 自然通风是利用 室内外温度不 同所造成的温差带来 的热压和相关 机械动力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室内外空气 的 对 流, 进而产生机械辅助 自然通风 。 我们将机械辅助 自然 通 风 和完 全 的 自然 通风 进 行相 互 对 比可 以看 出 , 前 者机 械 辅助 自然通风虽然利用 了一定 的机械 , 这就注定它在某种 意义上必然要浪费一定的能源 , 但是通过人为的设置是气
是 极 为重 要 的 。
2 自然通风的物理原理和实现模式
从物理学动力方面来研究解释 的话 , 建筑物 自然通风
方地区冬季又显得极为潮湿 , 所 以说这一点对于南方建筑 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式 , 即: 完全 自然通风和利用机械进 行辅助的人文通风 。 接下里我们先来解释完全 自然通风的 完 全 自然 通风 主要 涉及 到 两个 物 理学 概 念 , 即 通常情况下 , 当这两个 目的提 出来 的时候 , 人们 自然 形成 原 因 , 而 然 的就 会想 到 空调 技 术 的应 用 , 很 多人 会认 为现 在 空调 “ 压力 差 ” 。 说 的 详 细一 点 , 就是说风速流动形成“ 压力 差 ” 和建筑物表面凹进去的位置以及墙壁温度不 同造成的室 技术 已经非常成熟 ,并且趋于更加科技智能化 的方 向发 展, 人们完全可 以利用空调技术在一个相对封闭甚至完全
封 闭 的 环境 中制 造 出一 个 相 对 宜 人 的 环 境 或是 区别 于 自 然界的小气候 , 但是空调技术在现在建筑 中的运用并不是
内外“ 温差” , 从 而引发了室内外空气 的流动 。 从物理学热 力学方面的知识来解释 , 建筑物内部的室内温度的变化特 点是沿着室 内的空间高度逐渐上升 , 室温与空间高度成正 比, 即空间高度越高 , 同层次高度 的室温就越高。 热力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