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煤矿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山西省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与治理

山西省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与治理

山西省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与治理煤矿开采是山西省重要的经济支柱,然而,随着煤炭需求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深入探讨山西省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环境影响1. 土地破坏煤矿开采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破坏和失去。

挖掘煤矿所需的大型机械设备和人工操作,会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地表塌陷、植被破坏等问题。

2. 水资源污染煤矿开采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

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尾矿,其中含有矿石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硫化物等。

这些废水和尾矿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影响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

3. 空气污染煤矿开采会释放大量的粉尘、烟雾和尾气,其中含有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会对周围的空气质量造成明显的污染。

煤炭的燃烧也会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二、治理措施1. 加强立法和监管要减少煤矿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首先应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并制定具体的煤矿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

同时,加强对煤矿开采过程的监管,确保企业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开展工作。

2. 推行绿色采矿推行绿色采矿,是解决煤矿开采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绿色采矿包括采用清洁煤炭技术、节能减排措施、资源循环利用等,以降低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3. 强化环境修复对已经进行开采的煤矿,应强制要求进行环境修复工作。

通过重新植被、土地整治等手段,恢复煤矿开采前的生态环境。

同时,监测煤矿开采区域的水质和土壤质量,确保修复工作的效果。

4. 提倡煤矿技术改造煤矿开采技术的改进也是治理环境影响的重要途径。

通过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并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山西省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立法和监管,推行绿色采矿,强化环境修复,提倡技术改造。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煤矿开采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分析

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分析

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分析煤矿作为能源的重要来源,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煤炭产量的不断增加,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需要对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实现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土地资源破坏煤矿开采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矿区开采后往往留下大量的废弃矿山和破碎的土地,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煤矿开采还会导致土地沉陷、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 水资源污染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排放物,严重污染周围的水资源。

煤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直接排放会导致周围水体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质的净化。

3. 大气污染煤矿开采、运输和燃烧都会排放大量的粉尘、煤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

这些污染物会影响空气质量,加剧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和植被生长造成危害。

4. 生物多样性破坏煤矿开采会破坏原生植被,损害植被覆盖,破坏生物多样性。

矿区附近人为活动增加和施工噪声、机械振动等都会导致野生动物迁移甚至死亡,对生态平衡造成打击。

二、煤矿开采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1. 加强生态补偿对于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生态补偿责任,通过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等方式进行环境恢复和修复,还原原有的生态环境。

2. 推进绿色开采煤矿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推进绿色、低碳、清洁的开采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采取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举措,降低对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

3. 实施生态环境监测对煤矿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监测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

4. 加强环境治理煤矿企业应加强尾矿库、矿山水体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完善废水、废渣的处理和排放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5. 强化生态修复对于已经开采的矿区,应加强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植被恢复、土地重建、水体治理等措施,还原和改善原有的生态环境,促进植被生长和野生动物的栖息。

探讨煤矿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探讨煤矿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探讨煤矿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对策【摘要】煤矿区是以煤炭开采为主要生产活动的区域,在其生产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及固体废物。

基于煤矿区开采对自然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于治理矿区自然环境的污染状况。

【关键词】煤矿区;开采;环境问题;对策1.煤炭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资源保证。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煤炭资源保护熟悉不足,对环境和生态保护重视不够,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大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1岩层地表塌陷岩层深处的煤采用地下开采方法。

当煤层被开采挖空后,上覆岩层的应力平衡被破坏,导致上岩层的断裂塌陷,甚至地表整体下沉。

塌陷下落的体积可达开采煤炭的60%~70%。

地表沉陷后,较浅处雨季积水、旱季泛碱,较深处则长期积水会形成湖泊;塌陷裂缝使地表和地下水流紊乱,地表水漏入矿井,还使城镇的街道、建筑物遭到破坏。

1.2地层表面破坏接近地表的煤层采用露天开采方法。

露天采煤时,先挖去某一狭长地段的覆盖土层,采出剥露的煤炭,形成一道地沟。

然后将紧邻狭长地段的覆盖土翻入这道地沟,开采出下一地段的煤炭,依次类推。

其结果,平原采煤后矿区地表形成一道道交错起伏的脊梁和洼地,形如“槎板”;丘陵采煤后出现层层“梯田”。

露天煤矿开采后使植被遭到破坏,地表丧失地力,地面被污染,水土流失严重,整个生态平衡被打破。

1.3矿井酸性排水煤炭中通常含有黄铁矿(FeS2),与进入矿井内的地下水、地表水和生产用水等生成稀酸,使矿井的排水呈酸性。

此外,矿区洗煤过程中也排出含硫、酚等有害污染物的酸性水。

大量的酸性废水排入河流,致使河水污染。

1.4水位下降造成供水紧张煤炭开采除了造成采空塌陷外,还危及地下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

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矿井水、洗煤水和矸石淋溶水等未经完善净化就被直接排放,对四周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煤矿开采中引起环境问题及对策

煤矿开采中引起环境问题及对策

浅析煤矿开采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煤炭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煤炭开采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伤害。

比如矿区的水,大气,土壤等一系列的影响。

本文就这个问题简单的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一点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煤矿环境一、煤矿开采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1.煤矿开采对水资源的污染我国虽然国土辽阔。

但是做为人口大国.人均的淡水资源占有量甚至不及世界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的1/4.而在我国煤炭产业集中的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尤为严重。

煤矿开采地区本身水资源的储备量就很不理想.加上煤矿开采导致的地下水流失和污染。

仅仅山西省就因为开采煤矿至少导致30万人饮水困难同时:由于煤矿开采缺乏保护措施,区附近的水源污染严重。

2.对土地资源的污染由于对煤矿过度开采船统计.已经导致600km2 lo00km2的土地塌陷,在华北、东北平原地区,每年塌陷的土地面6600hm2.其中耕地面就多大4000hm2.这代表随着我国煤矿的开采.每年将会有将近4万名以耕田务农为收入的农民因此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耕地。

同时,煤矿的开采还会引起弟子结构的变化,进而引起地表下沉等地质活动.不仅对煤矿开采地区的建筑安全造成了严重的隐患.更会造成农田耕地高低不平.甚至会出现大面积的积水而无法进行正常的耕种。

煤矿开采过程中除了开采行为会对土地产生影响以外.产生的伴生物对于土地的影响也很严重。

例如煤矸石。

煤矸石是在煤矿开采和洗煤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矿质废弃物.煤矸石的产量和煤矿的含煤资粮于开采工艺有着直接关系.在我国煤矸石通常为原煤产量的10%~20%左右煤矸石对于环境的主要污染来自于煤矸石占用的土地面积大,影响生态环境,同时,煤矸石在自燃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也相当严重。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的煤矸石堆积山体总量约为3gt,按照年排放量,预计到2012年煤矸石的年新增占地面积约70ohm~。

全国正在自燃的煤矸石山大约有200座之多.自燃过程中排放的有害气体总量可想而知。

浅析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89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工 业 技 术1 煤矿开采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1.1煤矿开采对水资源的污染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是做为人口大国,人均的淡水资源占有量甚至不及世界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的1/4,而在我国煤炭产业集中的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尤为严重。

煤矿开采地区本身水资源的储备量就很不理想,加上煤矿开采导致的地下水流失和污染,仅仅山西省就因为开采煤矿至少导致30万人饮水困难。

同时,由于煤矿开采缺乏保护措施,矿区附近的水源污染严重。

1.2对土地资源的污染由于对煤矿过度开采,据统计,已经导致600km 2~1000km 2的土地塌陷,在华北、东北平原地区,每年塌陷的土地面积达到6600hm 2,其中耕地面就多大4000hm 2,这代表随着我国煤矿的开采,每年将会有将近4万名以耕田务农为收入的农民因此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耕地。

同时,煤矿的开采还会引起弟子结构的变化,进而引起地表下沉等地质活动,不仅对煤矿开采地区的建筑安全造成了严重的隐患,更会造成农田耕地高低不平,甚至会出现大面积的积水而无法进行正常的耕种。

煤矿开采过程中除了开采行为会对土地产生影响以外,产生的伴生物对于土地的影响也很严重,例如煤矸石。

煤矸石是在煤矿开采和洗煤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矿质废弃物,煤矸石的产量和煤矿的含煤资粮于开采工艺有着直接关系,在我国煤矸石通常为原煤产量的10%~20%左右。

煤矸石对于环境的主要污染来自于煤矸石占用的土地面积大,影响生态环境,同时,煤矸石在自燃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也相当严重。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的煤矸石堆积山体总量约为3G t ,按照年排放量,预计到2012年煤矸石的年新增占地面积约700hm 2。

全国正在自燃的煤矸石山大约有200座之多,自燃过程中排放的有害气体总量可想而知,严重的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煤矿开采措施_煤矿开采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及对策措施

煤矿开采措施_煤矿开采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及对策措施

煤矿开采措施_煤矿开采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及对策措施2、煤矿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

煤矿资源开发要占用和破坏大量的土地,露天开采必须剥离煤层上覆的土层和岩层,使原来生长在这些土层表面的生物遭到破坏,还将影响矿坑周围动植物的生长。

井工开采将造成地面变形、沉陷,对农田、道路、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产生危害和破坏。

在煤炭开发、加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煤矸石、煤泥、排土场的土石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堆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对地表下面及附近的土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2)煤矿开采产生的塌陷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开采往往会造成大范围的地面塌陷,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了生物生存条件,导致生物量的减少,环境总适宜性降低:也破坏了人文社会环境,改变地表径流和供排水系统及水土养分流失;同时造成地表建筑物变形倒塌,地面防灭火管线的破坏,道路水体的破坏,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3)煤矿三废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煤矿生产三废是指废石、废水、废气。

废石是指煤矸石,主要来源于岩巷,半煤岩巷硐室掘进和采场局部冒顶、煤层中的夹矸等。

废水主要是采矿废水,由于地下有含水层,开采中就会产生污水,污水通过水泵排出地面就会造成水污染。

废气以采矿废气为主,如以甲烷为主的芳香烃可燃气体和二氧化碳、氮气等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中毒性气体。

这些废气物质往往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4)煤矿开采对水环境的影响。

大范围的地表塌陷,改变地表径流和供排水系统。

一方面含水层中的水德流失和泄露破坏了水体结构,降低了地表水位标高如山西五阳煤矿周围十多个村范围内地下水位降低了3—8米,影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引起土地荒漠化甚至气候的变化。

另一方面由于矿山开采以及煤炭的洗选加工所产生的废水排放,不仅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甚至会造成大范围的环境问题,如宁夏大武口洗煤厂煤泥池中沉淀后的废水漫流排放,形成约2平方千米的煤泥沼泽,悬浮物含量高达10-30克每升。

煤炭开采对矿区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分析

煤炭开采对矿区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分析

煤炭开采对矿区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分析摘要:煤矿的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因此本文通过煤炭开采对矿区地面变形影响着手,从地质环境、空气环境要素对煤炭开采造成矿区破坏情况进行较为系统分析,进而提供针对性保护策略,为推动矿区环境的良好发展献言献策。

关键词:煤炭开采;矿区环境;影响;保护策略引言:中国煤矿资源十分丰富,由于煤矿的开发,地面变形、水土流失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因而,根据煤矿的地质条件,研究煤矿的环境状况,对于维护矿区的生态环境有着更为广阔的现实意义。

一、煤炭开采对矿区地面变形影响(一)采煤塌陷煤矿是矿区生产的主体,煤矿塌方是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坍塌,在矿井下进行分层采掘时,采空区上部的岩石缺少支撑,在自重条件下发生了屈曲开裂最后坍塌,(如图一),在大倾斜条件下,煤矿的采掘将会产生条带式地面崩塌。

由于大量的采矿活动,导致了整个矿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变,从而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格局的改变,煤矿开采带来的大规模崩塌,使得周边城镇和农村群众拥有的相对肥沃的土地资源流失,土地支撑性能下降同时水果蔬菜的收获率也会随之降低。

图一采煤塌陷(二)岩溶地面塌陷在岩溶区域开展煤矿采掘工作,矿区每日都要向井下排放大量地下水,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由于持续性大规模开采,导致了石灰岩层的高度急剧降低,由于缺乏阻挡当值水流速度的增加,造成了岩溶中的原始填料被水流带走,形成了潜蚀,致使原有的隐蔽土体的岩体发生坍塌。

(三)区域性地面沉降因井位置不够科学,无法对矿区进行有效采掘,最后导致下降漏斗面积增大,地表大面积塌陷,减少对地面以上固有楼体的支撑能力,对广大住户群体的生存造成了直接威胁。

二、煤矸石堆积对环境的影响(一)大面积占用土地目前,全国有超过三十亿吨的煤炭储量,大量的煤矸石被露天堆放,并在降雨的作用下进入农田,导致土地酸性不利于经济农作物的生长,除此之外由于降雨的冲刷,导致了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的渗入河流和地下,对地表水体和浅层地下水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分析

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分析

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作为主要能源资源得到了大量开采和利用。

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逐渐凸显。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水污染、地质灾害等问题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一、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1. 土地资源破坏煤矿开采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大规模的开采导致土地的破坏和采空,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被的生长。

煤炭开采会对土地造成大面积的破坏,进而影响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2. 水资源污染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尾矿,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直接排放或渗漏导致水体污染。

煤矿周边的河流、湖泊、地下水资源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

3. 大气污染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和各种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活质量,也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煤矿开采也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严重影响。

煤矿开采导致大量的植被破坏和土地采空,容易导致土地的沙化和风沙灾害。

土地的沙化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种植,还会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

2. 生物多样性丧失煤矿开采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大量的植被破坏导致当地的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一些珍稀的物种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1. 加强环境治理煤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污染物的治理和排放控制,采取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减少对水、土和大气环境的污染,确保煤矿开采不对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2. 推行绿色开采煤矿企业应推行绿色开采理念,选用科学的采煤方法和技术,尽量减少对植被和土地的破坏,减少水、土和大气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实施生态修复煤矿开采结束后,企业需要对煤矿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土地生态环境。

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和湿地重建等措施,逐步修复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煤矿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对策摘要:煤矿区是以煤炭开采为主要生产活动的区域,在其生产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及固体废物。

基于煤矿区开采对自然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于治理矿区自然环境的污染状况。

关键词:煤矿区;开采;环境问题;对策我国是一个煤炭生产大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对煤炭的需求量也进一步提高。

我国约75%的工业燃煤、65%的化工原料、85%的民用燃料,都来自煤炭工业。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

开发煤炭资源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较快速的增长,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迅速增加,煤炭生产量、消费量增长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对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解决好煤炭生产、利用与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有关资料表明:煤矿开采而带来的土地破坏就达50万hm²,且每年新增塌陷面积约为2.4--2.6万hm²;每年采矿排放废水达25亿吨;煤层瓦斯抽放每年达50--70亿立方米;我国有237座煤矸石山曾发生过自燃,目前仍有134座煤矸石在自燃、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总积存量约230亿吨等等。

这些都给矿区及矿区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矿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威胁到我们整个生态圈。

因此,我们对煤矿生产开发中的环境灾害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合理的治理对策,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何实现煤炭开采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煤矿环境灾害分析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资源保证。

但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使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地塌陷、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非常突出,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生产开采中可能引起的环境灾害如下:1,煤矿开采引起地面塌陷。

煤矿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是煤矿矿区一种极为普遍的地质灾害。

地面塌陷对矿区的开发和农业生产环境的危害都是非常大的。

随着采煤量的增加,塌陷面积将逐步扩大。

每年由于煤炭开采形成的地面塌陷就约达2.4--2.6万hm²。

岩层深处的煤采用地下开采方法。

当煤层被开采挖空后,上覆岩层的应力平衡被破坏,导致上岩层的断裂塌陷,甚至地表整体下沉。

塌陷下落的体积可达开采煤炭的60%~70%。

地表塌陷直接导致了地面建筑的损坏;影响居民的居住和生活、影响农田耕种、造成粮食减产; 地表沉陷后,较浅处雨季积水、旱季泛碱,较深处则长期积水会形成湖泊;塌陷裂缝使地表和地下水流紊乱,地表水漏入矿井,还使城镇的街道、建筑物遭到破坏。

开采沉陷盆地会形成地表常年积水,导致土地的盐碱化、荒漠化等等。

2,煤矿开采引起工程地质损害。

煤矿开采中引起的工程地质工程损害主要是因为矿物被开采后,上覆岩层内部剧烈移动变形传递到地表,破坏地表斜坡的原始平衡导致的。

常常表现为地表裂缝、塌陷坑、岩溶塌陷、山体滑坡、崩塌、冲击地压、矿震、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

接近地表的煤层采用露天开采方法。

露天采煤时,先挖去某一狭长地段的覆盖土层,采出剥露的煤炭,形成一道地沟。

然后将紧邻狭长地段的覆盖土翻入这道地沟,开采出下一地段的煤炭,依次类推。

其结果,平原采煤后矿区地表形成一道道交错起伏的脊梁和洼地,形如“槎板”;丘陵采煤后出现层层“梯田”。

露天煤矿开采后使植被遭到破坏,地表丧失地力,地面被污染,水土流失严重,整个生态平衡被打破。

3,煤矿开采引起水环境损害。

煤炭开采除了造成采空塌陷外,还危及地下水资源,会引起各种水迁移运动所造成的各种损害(如渗漏、水土流失、冲刷、污染等),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

随着煤炭开采强度和延伸速度的不断加大提高,矿区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使缺水矿区供水更为紧张,以致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另一方面,大量地下水资源因煤系地层破坏而渗漏矿井并被排出,这些矿井水被净化利用的不足20%,对矿区周边环境又造成了新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地下水位的严重下降,也使区域内的作物大面积减产,抗御自然灾难能力下降,严重危害农业生产。

水环境的破坏,会造成地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大面积山体滑坡、影响了矿区及周围的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导致矿区周围生态环境恶化等。

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矿井水、洗煤水和矸石淋溶水等未经完善净化就被直接排放,对四周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煤炭中通常含有黄铁矿(FeS2),与进入矿井内的地下水、地表水和生产用水等生成稀酸,使矿井的排水呈酸性。

此外,矿区洗煤过程中也排出含硫、酚等有害污染物的酸性水。

大量的酸性废水排入河流,致使河水污染。

4,煤矿开采引起大气损害。

煤矿开采大气损害主要有大气烟尘污染和有害气体污染。

大气烟尘主要来自于煤矿爆破、矿山矿物运输、燃煤过程中排放的煤烟、粉尘。

烟尘量中的“炭黑”只有0.6um,大量的“炭黑”聚集在一起,吸收太阳的热能,加热周围空气,形成降雨,从而改变区域大气环流和水循环。

矿山有害气体主要以SO2、NOX、CO2为主的化合物以及矸石山自燃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

给矿区的空气质量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煤的开采、装卸、运输过程中,难免有大量细小的煤灰、粉尘飞扬,使矿区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悬浮浓度增大,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矿区生态环境。

开采出来的煤堆或地壳煤层经常会自动地缓慢燃烧。

煤的自燃不仅浪费有价值的资源,而且释放一氧化碳、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5,噪声污染煤矿区地面及井下各种噪声大、震动强烈的设备多如空气压缩机、风机、凿岩机、风镐、采煤机,据华北一些煤矿的调查测试,90dB以上的设备占70%,其中90~100dB的占45%,100~130dB的占25%。

因此,矿山机械噪音被认为是矿区声环境污染的首要原因,其次,伴随着煤矿的不断发展,煤矿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车流量不断增加、载货汽车的吨位不断提高,交通噪音逐渐成为矿区噪音污染的又一主要原因。

这种污染不仅损害作业职工的身心健康,对附近的居民区也有严重的影响。

6,煤矿开采产生固体废物。

煤矿生产过程中伴有大量的煤矸石外排,其利用低,大量堆积构成煤矿矿区特有的固体废物污染,给矿区的环境治理带来极大困难。

二、煤矿环境灾害的对策分析煤矿环境灾害发生面广,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大、危害大,地面开采塌陷、滑坡、水土流失等治理难度大,经济损失高。

为了更好地保障矿区生活设施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高度重视矿区环境的管理与环境保护,高度重视人们在煤炭开采中所引起的致灾因素的变化,加强环境工程管理,保持煤炭开发、加工、利用与治理过程中的环境良性循环。

因此,对煤矿开发中可能引起的环境灾害,我们要找出规律,进行分析,采取对策:1,做好煤矿环境规化。

煤矿环境规化就是对煤矿开发过程对环境的损害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并对煤矿环境的保护确定规化目标、管理目标和规化防治措施。

通过全面系统的环境规化,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实行环境规化管理,首先是研究制定环境规划,使之纳入煤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然后以环境规划来指导煤矿环境保护工作,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环境规划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生产与环境双赢。

完善、修改煤矿开采的有关标准、规范,使煤矿开采的环境管理和治理具有可操作性、规范,使矿山环境管理和治理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实现煤矿开采从勘察、建设、生产、闭坑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有法可依。

实现煤矿开采环境的改变—破坏—恢复—重建的良性循环,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就从源头避免、减少了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2,要建立煤矿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质量体系管理是指为了提高和保持矿山环境质量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

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水环境质量管理、土壤环境质量管理等。

环境质量管理就是包括建立煤矿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并正确实施环境质量标准;建立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建立环境质量的监控系统;根据环境状况和环境变化趋势的信息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及时了解矿山环境质量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环境事故的发生。

在已有法律条款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矿区环境的特点,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矿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这一体系应覆盖矿区发展的全过程,对新上矿山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在采矿山的环境保护和报废矿山的环境重建以及如何推进环境补偿机制,都应给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通过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尽快研究、制订煤炭开采对环境进行补偿新办法,加速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4,预防为主长期以来我们的做法是在造成环境破坏后才去治理,而不是预防环境侵害的发生。

各个煤矿非要等到造成严重的环境后果才大量投入进行弥补而不是预防。

各个企业在给煤炭定价时就应该把防范和治理环境的费用计算在其中。

为解决矿山生态环保的难题,有关环保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监管机制,严格矿山开采准入制度;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矿区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的舆论氛围。

5,采取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a.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煤矿的主要污染有大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矿山环境大气污染一般表现为煤烟型,是由于煤炭燃烧和矸石山自燃造成的。

据监测结果,一吨煤燃烧排放烟尘6--11千克,其危害是相当大的。

所以要改变矿山燃料的构成或改变煤的燃烧方式、采取集中供暖、对煤矸石进行压实法堆积,避免矸石自燃;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b.建立矿井水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站。

对煤矿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和矿区废水的净化利用。

针对各矿矿井水的水质特点,采取相应的废水处理工艺,使处理后的矿井水做为矿井补给水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煤矿固体废弃物堆放数量多。

由于受经济、技术因素的影响,目前还不能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完全的资源化利用。

因此我国提出了以“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作为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技术政策。

对煤矿来说,煤矸石可以制成内燃砖,也可以经过分选后当作沸腾炉用煤,还可作为矸石电厂燃料,对余下的不能处理的煤矸石可以进行石灰灌浆、粘土覆层处理,避免矸石山自然。

d.减轻开采地质灾害。

采取综合治理的开采技术,对地表塌陷及时复垦,严格控制开采灾害的发生。

6,采用科学的开采技术a,清洁开采技术在减少废弃物方面,改革巷道布置与支护,少开岩石巷多做煤巷,从总体上消除或减少矸石排放量;矸石井下处理技术(如宽巷掘进、沿空留巷、矸石充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