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选修《婴宁》word教案
鲁人版高二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婴宁第二课时教案

鲁人版高二《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婴宁》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
本文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通过塑造一个爱花、爱笑,纯真而又慧黠的狐女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纯真聪慧人性的美好向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1.概括情节特点。
2.解析人物形象。
3.总结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1.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2.侧面描写的烘托作用。
教学方法1.熟读课文,深刻理解文意。
3.师生互动,共同研讨分析。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作解释。
(1)无术可以悟之(2)生然之(3)异之(4)倚门北望答案:(1)悟:使之悟,使动用法。
(2)然:以之为然,意动用法。
(3)异:以之为异,意动用法。
(4)北:向北,名词作状语。
二.疏理情节(一)内容梗概:让学生尽量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情节要点。
青年秀才王子服春游时邂逅一个笑面如花的少女婴宁,竟一见钟情,回家后相思成病。
痊愈之后,便故地重游云寻找少女。
历经一番周折,终于在三十里外的大山深处重逢。
原来这个爱花、爱笑的婴宁竟是姨家的表妹,不过却不是亲表妹,而是姨父秦氏与狐妖所生。
姨母把婴宁许配给王生,王生得偿所愿,迎娶婴宁回家。
(二)概括要点:在概述情节要点的基础上,简要概述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1.初见婴宁2.思念婴宁3.寻找婴宁4.重会婴宁5.带回婴宁6.喜娶婴宁7.悲葬鬼母三.解读文本1.文中哪些细节能表现婴宁的痴与憨?如:她时时刻刻的笑;第四段中生向她表示爱意,她不能领会,并把王生的话告诉母亲。
2.如何看待婴宁的痴与憨?婴宁确实象一块白玉那样纯洁无瑕,她的性格自然有天真烂漫的一个方面,特别是爱花和爱笑,乃是她的美好心灵的一种表现。
第二,婴宁的憨和痴有时候是半真半假,这样做的目的,乃是与自己所爱的人善意地开个玩笑。
例如王子服向她表示爱慕,她装做不懂,故意惹得王子服着急,她还把王子服的话告诉秦氏老人,其实她知道老人耳朵聋,听不见,她纯粹是为了使王子服受窘才泄露王子服私下说的话。
2024年《婴宁》教案设计

2024年《婴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第四章“鲁迅作品选读”,详细内容为短篇小说《婴宁》的全文阅读与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婴宁》的故事情节,掌握小说的主题思想;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结构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鲁迅先生文学创作风格的认识,激发对现代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深层含义。
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婴宁》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先生的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文本:让学生通读《婴宁》,了解故事梗概,划分小说结构。
3. 讲解与分析:a.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婴宁、阿Q等;b. 解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月亮”、“辫子”等;c. 讲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探讨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4. 例题讲解:选取小说中的经典片段,分析其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六、板书设计1. 《婴宁》2. 主要人物:婴宁、阿Q3. 小说的主题思想:对社会现实的批判4. 象征手法:月亮、辫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婴宁》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小说主题,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要点:a. 人物形象分析:婴宁的悲剧命运,阿Q的奴性等;b. 小说主题理解:对社会现实的批判;c. 个人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小说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小说的理解程度如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a. 推荐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b. 课后讨论:组织学生就小说中的主题思想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c. 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篇以鲁迅文学风格为主题的短篇小说。
婴宁教案1 鲁教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婴宁》教案第一节课:背景介绍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从蒲松龄的画像说起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年)九月,寓居济南的江南画家朱湘鳞受蒲松龄第四子蒲筠嘱请, 到蒲家庄面对岁的蒲松龄绘制了一副画像,画像为工笔彩色绢本,高厘米,阔厘米。
虽历经多年,但保存完整,是非常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
此画像一直保存在蒲世后人手中年,捐献给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年,由故宫博物院进行了揭裱修补。
画像:蒲松龄穿着清代生员衣顶,左手拈须,端庄椅座。
上方有其亲笔题跋二则:“尔貌则寝,尔躯则修。
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
康熙癸巳自题。
”又题:“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
松龄又志。
”用投影仪请同学仔细观看蒲松龄画像,阅读蒲松龄自题的两段文字,并思考几个问题:※蒲松龄岁时的画像所表现的神态,能透露蒲松龄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是略显拘谨严肃,还是倜傥风流,还是……※为什么蒲松龄自题:“作世俗装,实非本意”,那么蒲松龄的本意是什么呢?为什么恐怕后世人笑话他,我们就是蒲松龄“百世后”的人,我们“怪笑”他了吗?蒲松龄(一),字留仙、剑臣,号柳泉,蒙古族。
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
蒲松龄自幼聪慧,跟学识渊博的父亲读书学习。
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夺得第一名,取中秀才。
主考官是清初有名的文学家施闰章,他赞赏蒲松龄的文章,夸他“首艺如空中闻香,百年如有神,……观书如月,运笔如风”。
但是蒲松龄追求功名前程,却没能如愿,屡次参加乡试,均没考中。
且看蒲松龄应试的记录:顺治十七年(年)蒲松龄岁。
应乡试未中。
康熙二年(年)蒲松龄岁。
应乡试未中。
康熙"一年(年)蒲松龄岁。
秋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四年(年)蒲松龄岁。
应乡试未中。
康熙二十六年(年)蒲松龄岁。
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年)蒲松林岁。
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
康熙四十一年(年)蒲松龄岁。
《婴宁》教案

《婴宁》教案教案:《婴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婴宁》。
教材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该课文主要讲述了清朝时期一个名叫婴宁的女孩,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逐渐失去了天真和快乐,最终走向悲剧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以及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对婴宁的描绘,反映出的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迫;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婴宁的形象特点和悲剧命运;难点: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封建社会的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注意把握人物形象。
3. 内容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婴宁的形象特点和悲剧命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讲解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迫,以及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六、板书设计板书《婴宁》板书内容:1. 人物形象:婴宁天真快乐受封建社会压迫悲剧命运2. 写作意图:反映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婴宁的形象特点和悲剧命运。
2. 作业答案:婴宁的形象特点:天真快乐、善良纯洁、勇敢坚韧。
婴宁的悲剧命运:受封建社会压迫,失去天真快乐,最终走向悲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能够较好地分析婴宁的形象特点和悲剧命运。
《婴宁》教案

教案:《婴宁》一、作家作品简介:(一)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蒲松龄出生于山东淄川,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
尽管他一生参加了8次科举考试,直到72岁才得了一个贡生,但他以其文学成就和聊斋故事集而闻名。
(二)《聊斋志异》是蒲松龄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包括了丰富多彩的题材,从揭露社会问题到探讨伦理道德,再到展现爱情和奇幻故事,内容广泛而丰富。
二、故事梗概:故事主要围绕王子服和婴宁展开。
王子服是莒县罗店人,聪明有才华,年轻时在上元节外游览时遇到了一位笑容可掬的少女婴宁。
他对她一见钟情,但婴宁却对他不以为然。
后来,通过一系列事件,两人成为夫妻。
婴宁的笑容是故事的一个重要元素,她的笑容可爱而特别,但也有一段时间她不再笑。
然而,在婴宁的性格下,隐藏着复杂的内心,她是一个天真狡黠、深沉早熟的女性,尽管外表娇憨,但她在社会中学会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
故事还涉及到婴宁的身世秘密,她实际上是狐狸精的女儿,但被养育在人间。
她的笑容和性格受到了她在人间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的影响。
三、人物关系:- 婴宁:故事的女主角,具有天真狡黠、深沉早熟的性格,以她的笑容和美貌而著名。
- 王子服:故事的男主角,聪明有才,爱上了婴宁并成为她的丈夫。
- 鬼母秦氏:婴宁的狐狸精母亲,将婴宁托付给人间的姨母。
- 吴生:王子服的舅舅,帮助王子服找到婴宁的家庭背景。
- 婢女小荣:婴宁的婢女,陪伴她成长。
- 姑姑秦氏:婴宁的姨妈,嫁给了秦姓男人,是王子服母亲的姐姐。
四、婴宁的笑容:婴宁的笑容是故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她以笑容可掬而著称,但后来她停止笑。
这种笑容不仅展示了她的天真和美丽,还暗示了她深藏内心的复杂性。
婴宁的笑容既是她的防御机制,也是她应对生活挑战的方式。
她通过笑容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特别是在社会中需要克制自己的时候。
这使得她的性格更加多维和深刻。
五、婴宁的形象:婴宁的形象充满了复杂性,她既是一位天真可爱的少女,又是一个深沉早熟的女性。
《婴宁》教学设计

《婴宁》教学设计《婴宁》是一款适合婴幼儿学习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的教育游戏。
下面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教学设计,帮助婴幼儿提高认知和语言能力。
一、教学目标:1.提高婴幼儿的认知能力:通过游戏中的图像和音频,帮助婴幼儿认识不同的动物、水果、交通工具等常见事物。
2.增强婴幼儿的语言发展:通过游戏的教育内容,帮助婴幼儿学习和巩固基本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婴幼儿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动物、水果、交通工具等常见事物。
每个学习内容包含图像和相应的发音。
教学内容应简单、生动,符合儿童认知水平。
(2)不同时期的教学内容需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来设计,例如3个月的婴幼儿可以学习简单的动物和颜色,而1岁的幼儿则可以学习更复杂的事物,如水果和交通工具。
2.教学方法:(1)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对应抓对子游戏等。
游戏中的图像和音频会在屏幕上显示,并通过声音和动画来引起婴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帮助他们认识事物。
(2)创造互动环境,让婴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可以让婴幼儿模仿动物叫声、摸摸图片上的动物等。
(3)结合现实情境,将游戏中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当教学内容是水果时,可以给每个婴幼儿一些实际的水果进行品尝,让他们通过触摸和品尝来加深对水果的认识。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图像和发音,引起婴幼儿的兴趣。
例如,显示一张草地上的动物图片,并伴随着动物的叫声。
2.学习新知识:通过展示图像和发音,教授新的事物和词汇。
例如,展示图片上的水果,并发出对应的发音。
3.游戏互动:进行对应抓对子游戏,鼓励婴幼儿根据图片和发音进行配对。
例如,播放某个水果的发音,婴幼儿需要点击对应的水果图片。
4.复习和巩固:通过复习游戏巩固新学的知识。
例如,出示随机的图片,要求婴幼儿根据发音找到对应的图片。
5.结束活动:总结教学内容,鼓励婴幼儿向家长展示他们学到的新知识。
《婴宁》教学设计

活动三
活动任务
赞一个:独特的婴宁
问题引领
如果让你就为她写段颁奖词吧,她该颁个什么奖,为什么该得这个奖?
主要步骤(步骤表述原则:学生看了知道怎么做)
这样与众不同的女子,我们该大为赞赏,甚至该为她颁颁奖的,那么你就为她写段颁奖词吧,她该颁个什么奖,为什么该得这个奖,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
装憨——憨中藏慧、聪明慧黠、幽默可爱的一个女子。
“零涕”——善良孝顺、有情美丽的一个女子。
活动二
活动任务
议一议:看“我婴宁”
问题引领
蒲松龄先生创造出这样一个女性形象,有什么用意?
主要步骤(步骤表述原则:学生看了知道怎么做)
蒲松龄先生创造出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必有其用意。文中有没有文字直接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想法?(明确:在文章最后一段)
问题1:婴宁是个怎样的人?
问题2:蒲松龄先生创造出这样一个女性形象,有什么用意?
问题3:如果让你就为她写段颁奖词吧,她该颁个什么奖,为什么该得这个奖?
主要学习活动与步骤
活动一
活动任务
说一说:我看婴宁
问题引领
文章分别抓住了人物哪些典型鲜明的行为特征来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呢?
主要步骤(步骤表述原则:学生看了知道怎么做)
——在封建礼教森严,三从四德肆虐的时代,妇女被禁锢在纲常礼教的网罟之中,一举一动都受到封建礼教的掣肘。她们轻声语,踏碎步,掩口笑。所谓“男女有别,国之大节也”;所谓“女子第一是安贞”。而婴宁却大大方方自自然然与男子共话,爬树攀花大笑不已,水一样纯净,玉一样莹澈,花一样时时刻刻展露着她的心灵与笑靥,处处表现出没有受到封建礼教规范毒害的纯真少女本性。
1、细细诵读文章最后一段,先生称[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蒲松龄先生又亲切得称婴宁为“我婴宁”,我们可知作者最喜爱婴宁的那一特点?{清新自然、纯真透明、不矫揉造作}
《婴宁》教案

《婴宁》教案一、引言1.1文学背景1.1.1《婴宁》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短篇小说。
1.1.2蒲松龄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
1.1.3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和道德观念。
1.2教学意义1.2.1通过学习《婴宁》,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1.2.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1.2.3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道德的多样性。
1.3教学方法1.3.1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1.3.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3.3结合文本分析和社会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二、知识点讲解2.1文言文基础知识2.1.1解释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和句式。
2.1.2分析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1.3讲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2.2作品主题与人物分析2.2.1分析《婴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2.2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2.2.3讨论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性冲突。
2.3文学表现手法2.3.1分析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和叙事技巧。
2.3.2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2.3.3讲解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内容3.1文本阅读与理解3.1.1阅读原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1.2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3.1.3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3.2作品背景与文化解读3.2.1了解《婴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3.2.2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3.2.3探讨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性探讨。
3.3文学批评与解读3.3.1分析不同文学批评视角下的《婴宁》解读。
3.3.2讨论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文学价值。
3.3.3探讨作品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目标4.1知识目标4.1.1学生能够理解《婴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4.1.2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宁教案
一作家作品:
1.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短篇小说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一生刻苦好学,在科举场中却不得志,满腹才学,屡试不第,到了71岁,才援例为贡生。
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于是把满腔愤气和一生心血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当中。
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90余篇。
“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是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等最有代表性;二是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是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劳山道士》等;四是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聊斋志异》中还有相
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青凤,娇娜,莲香等。
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其中的一个爱情名篇——《婴宁》。
二、讲述《婴宁》的故事梗概。
王子服,莒县罗店人,聪明有才华,14岁就考取秀才,深受母亲宠爱。
这年上元节,王子服出外游览,游人如织,见一拈花少女,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他看得呆了,竟忘了男女大防。
那少女从他身边走过,对婢女说:"这人目光灼灼,像贼一样!"说完遗花地上,笑语而去。
王子服拾起花枝,如丧魂魄,怏快返家,不食不言,很快便形容枯槁。
母亲非常担忧,找舅舅吴生来询问,这时王子服才吐露真情。
舅舅同意替他打听,他才稍觉开心,只是仍然把玩那枝枯花,聊以度日。
吴生探访许久,毫无头绪,只得骗他说,那姑娘原是你姨妹,还未聘娶,住在距此30里的西南山中。
王子服托舅舅去提亲,久无回音,转念一想何必仰仗他人呢?于是自己出门寻觅。
行30余里,果见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村落,北边的一家,墙内桃杏繁茂。
王子服在门前小憩,听得墙内有言语笑声,只见前所遇少女手执杏花正欲自簪,举头见王子服,就含笑走入房内。
王子服不敢贸然相认,在门边徘徊至晚。
一老妇人出门询问王子服,说起家谱,原来是姨母,那姑娘名叫婴宁,果是姨妹。
当下兄妹相见,婴宁忍笑而立。
王子服拿出袖中枯花,婴宁惊奇花已枯了,他还留着。
王子服表示爱拈花之人。
婴宁又笑:"都是亲戚,相爱哪还用说?"王子服辩解道:"我说的
是夫妻之爱,可以夜共枕席。
"婴宁低头想了半天,才说:"我不习惯和陌生人共枕一席呢!"王子服只觉婴宁痴绝,却又无计可施。
次日,家中派人来找王子服,老妇人高兴地让他带婴宁去认姨母。
母亲详问婴宁家世后惊奇不已,说:"我有一个妹妹嫁给秦氏,但已死了很久。
"疑虑间,舅舅来访,婴宁回避人内室。
吴生闻后惘然良久,忽然记起妹妹去世后,秦氏鳏居,听说被狐狸精迷了性而病死。
狐生一女名婴宁,却不知后事如何。
两人面面相觑,只听得外面笑声不断,婴宁的笑声尤为粲然。
母亲询问婴宁,婴宁只是孜孜憨笑;母亲偷偷在正午观察婴宁身影,也和常人无异。
众人莫测,择吉日为二人完婚。
婴宁的女红精巧绝伦,整日笑声不断,痴狂而又不减娇媚,人人都喜欢她。
母亲生气时,只要婴宁一笑,烦恼便化解了。
婴宁爱花成癖,不数月房前屋后种满了花。
后院有一架木香,婴宁常常爬上去摘花簪发,邻家儿子见了她,为之倾倒。
婴宁不避而笑,那少年却以为婴宁对自己有意,言语更加放荡。
婴宁手指墙根笑着跑开。
少年以为婴宁约会自己,夜晚来到墙边,果见婴宁,于是上前亲热。
忽觉身上巨痛,仔细一看,原来搂的是一根枯木,上有一只毒蝎。
少年半夜就死了,邻家告官说婴宁是妖异。
县宰深知王子服品行端庄,就责备邻居诬告。
母亲对婴宁说:"幸亏县宰神明,这事没有牵累。
你总这样憨憨狂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