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浅论

合集下载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是两种不同的声乐表现形式,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特点。

从音乐学的角度来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声乐表达方式的美妙之处。

本文将从声音特点、技术要求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出发,对这两种唱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在音乐艺术上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一、声音特点的差异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声音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

民族唱法强调音色的自然和朴实,呈现出浑厚、质朴、情感真挚的声音特色。

在民族唱法中,声音的共鸣点集中在咽喉和鼻腔,因此呈现出较为浑厚的音色。

而美声唱法则追求音色的清澈和柔和,以及高音的明亮和飘逸。

美声唱法中,声音的共鸣点主要集中在头颈部和胸腔,因此呈现出较为圆润和清晰的音色。

这种声音特点的差异是由于两种唱法的音域、共鸣点和发声技巧不同而导致的。

二、技术要求的差异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技术要求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民族唱法强调情感表达和音色的真实性,因此对表演者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声音的渲染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在民族唱法中,演唱者需要通过发声技巧和呼吸控制来表现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展现出深沉和真挚的音乐内涵。

而美声唱法重视音准和技巧的完美,追求高音的纯净和稳定。

在美声唱法中,演唱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声乐技巧和准确的音高感,以确保声音的清澈和连贯。

美声唱法对演唱者的音乐素养和技巧要求较为严格。

三、文化背景的差异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差异还体现在其所承载的文化背景上。

民族唱法是受到特定民族音乐文化影响的产物,它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民族唱法在演唱时常常伴随着特定的舞蹈形式和音乐元素,展现出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文化底蕴。

而美声唱法则源自欧洲古典音乐传统,它注重音乐的结构和和声,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戏剧性演绎。

美声唱法更注重歌曲的音乐性和整体效果,演唱者需要通过声音和技巧来诠释作品的内在意境和情感张力。

从音乐学的角度来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可以发现,这两种唱法在声音特点、技术要求和文化背景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

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

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唱法,它们在音乐表演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美声唱法是一种在西方古典音乐传统中发展起来的唱法,它注重声音的美感和技巧性,而民族唱法更注重表达情感和民族特色。

本文将从声音特点、技巧要求、演唱风格等方面探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声音特点上有明显的不同。

美声唱法追求高亢、明亮、纯净的声音,要求歌唱者发出完美的高、低音,声音通透、柔美,常常在高音区域表现出超凡的技巧和听感上的美感。

而民族唱法则更注重声音的自然、浑厚和情感的真实表达,歌唱者的声音常常带有一种天然的粗糙感,更符合民族音乐的特点。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声音特点是完全不同的。

在技巧要求上,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也有所不同。

美声唱法要求歌唱者具备高超的音域、音色控制能力和呼吸技巧,为了追求声音的完美和技巧性,常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声乐练习。

而民族唱法更注重表达情感,歌唱者需要具备灵活的音域,能够自如地在不同的音域中转换,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民族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色彩。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技巧要求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演唱风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美声唱法多用于歌剧、室内乐等形式的表演,它注重声音的美感和技巧性,因此在演唱时常常需要歌手具备一定的演技和舞台表现能力。

而民族唱法多用于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等形式的表演,它更注重歌者的情感表达和对民族音乐特色的诠释,因此在演唱时常常需要歌手具备真诚、坦率的表演方式,能够真实地表达出民族音乐的魅力。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演唱风格上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

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

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两种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它们在声音特点、技巧运用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从声音特点、技巧运用和文化背景三个方面来探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

我们来看一下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声音特点上的区别。

美声唱法以高亢、明亮、流畅的声音为特点,讲究发声准确、音准清晰,声音饱满且富有表现力。

而民族唱法则更注重表现民族特色,其声音通常更加浑厚、自然、具有磁性和个性,所包含的音质也更为多变。

美声唱法强调在高音区域中的完美表现,要求音色的纯正和平稳,而民族唱法则更加注重在中低音区域中的表现,并对音色的变化有着更灵活的要求。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技巧运用上也存在着差异。

美声唱法通常使用各种呼吸、共鸣、振动等技巧来完善声音,要求唱功扎实,对气息的掌控和声音的调节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而民族唱法则更加侧重于对音色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其技巧运用会更多地融入到音乐的情感之中,对音域的宽广和音色的变化要求也相对较高。

民族唱法中的一些特殊技巧,如舌尖音、气音、颤音等,也是其独特之处,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民族唱法更好地表达音乐中所包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

我们来探讨一下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古典音乐,它在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并且随着歌剧的兴起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美声唱法强调音乐的形式和技巧,更加注重声乐的技术性和表现力,其音乐作品往往具有宏伟、壮丽的风格。

而民族唱法则更多地承载着各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情感,其音乐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表达的情感更加真挚和质朴。

民族唱法多以传统的歌曲形式和音乐元素为基础,其表现形式往往更加多样,具有更强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高校音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关系探讨

高校音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关系探讨

高校音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关系探讨一、引言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文化传承、艺术成就和心灵享受上具有重要地位。

而作为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唱法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两大重要的唱法体系。

美声唱法源自欧洲,以其高超的演唱技巧和规范的训练方法闻名;而民族唱法则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着重探讨高校音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如何能够在教学中融合二者,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唱法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区别美声唱法是一种源自欧洲的唱法体系,其注重于发声技巧和呼吸控制,追求音色的统一和纯正。

美声唱法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声带的调节、气息的控制和共鸣空腔的利用,以及发声的区分和过渡。

而民族唱法则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注重于情感的表达和音韵的变化,强调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民族唱法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如何运用音乐语言来描绘自然和人生,以及如何使用音调的变化和音色的丰富来表现出民族特有的情感和气质。

可以看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训练目标、技巧要求和表现风格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美声唱法着重于声音技巧的训练和发声的规范化,注重音色的统一和稳定性;而民族唱法则更加注重于情感的表达和音韵的丰富性,强调音乐的生活性和民族性。

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互补和交融关系。

三、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联系与互补尽管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训练目标和技巧要求上有所不同,但二者在音乐学科的基础理论和音乐教育的实践中都存在着一些共性和联系。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是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形式,都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的方式。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声乐技能。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情感和表达能力,都需要通过音乐来引导学生对生活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

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

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是两种不同的歌唱技巧,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音乐艺术中,这两种唱法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

本文将从声音的发声方式、音域的运用、情感的表达以及歌曲的演绎等方面来探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声音的发声方式上存在较大的不同。

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清晰、明亮和连续,强调声音的准确和纯净。

歌手在唱歌时会运用头腔共鸣来产生明亮的声音,使声音听起来更加圆润和饱满。

而民族唱法注重的是声音的变化和特色,歌手会在唱歌时运用胸腔共鸣,使声音听起来更加宽厚和具有个人特色。

从声音的发声方式上来说,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音域的运用上,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也有着显著的不同。

美声唱法在运用音域时更加注重音准和音色的稳定性,歌手会在高音区域展现出优美的旋律和华丽的音色。

而民族唱法则更加注重音域的开阔和自由,歌手会在音域的运用上更加灵活多变,展现出不同的音色和音调。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音域的运用上也有所不同。

在情感的表达上,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美声唱法更加偏重于音乐的技巧和表现力,歌手会在演唱时更加注重声音的柔美和流畅,使得听众更容易被歌曲所打动。

而民族唱法则更加注重于情感的真实和生动,歌手会在演唱时更加注重情感的真挚和表达力,使得歌曲更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声音的发声方式、音域的运用、情感的表达以及歌曲的演绎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准确和纯净,更加适合演绎那些高雅和优美的曲目;而民族唱法更加注重声音的变化和特色,更加适合演唱那些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歌曲。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都是音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在今后的音乐创作和演唱中,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两种唱法,以丰富和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为听众带来更多样化的音乐享受。

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

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

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中国民族唱法和西方的美声唱法是两种不同的唱法风格,其在音乐上的形式、表达方式、技巧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下文将从声音特点、音乐表现、音乐技巧等方面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

一、声音特点民族唱法强调的是自然、朴实、真实的表现,其声音特点以自然为主,如假声、共鸣、爆发的声音特别明显,而美声唱法注重的是声音的美感和技巧性,其声音特点以美为主,音色自然较浑厚、丰满。

美声唱法的声音全部由胸声和伪声构成,唱腔和音调也比较平稳。

而民族唱法则产生自然、真实的声音,声音自然流畅、有力、有韵味。

在唱法技巧方面,民族唱法还注重气息响亮而不失真,增强整个演唱的传神力。

二、音乐表现民族唱法则重视音乐在文化上的表现和传承,因此其表现方式也更为贴近生活、自然和唤起情感共鸣,如以山水、风景、日月星辰为题材,以表达情感和精神为主,通过词曲、声乐、舞蹈等方式进行表达。

这种表现音乐情感的方法也被称为"情景唱法"。

而美声唱法重视的则是技艺上的表现,以展示声学技术和艺术修养为目的。

在表达音乐情感方面,美声唱法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表达,但较刻意化、工程化,相较于民族唱法更加偏向功利。

三、音乐技巧民族唱法还注重音乐技巧的表现,如滑音、泛音、飞花等音乐技法的运用,这些技法强调的是体现音乐情感的细节,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而美声唱法注重的则是技术的专业性和完美性,如气息控制、共鸣调整等技术技巧的掌握,因此以高难度在表达音乐上获得卓越的表现。

在演唱时,民族唱法着重调整喉咙和腹部的协调,使声音自然而真实,而美声唱法则注重声带的训练和冲突创造美丽的声音。

总的来说,中国民族唱法和西方美声唱法在音乐表现、音乐特点和音乐技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唯有充分融合两者的优点,结合个人的嗓音特点与唱法,才能演绎出更真实、自然、完美的声音作品。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作为两种不同的声乐表达方式,在音乐学视角下具有明显的艺术差异。

民族唱法源自不同文化和民族的传统音乐,其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声韵美感;而美声唱法则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一种唱法,以其高度技巧和精湛演绎而闻名。

本文将从音乐学的角度对这两种唱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艺术差异所在。

首先要明确的是,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是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它们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和审美取向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民族唱法在不同的民族音乐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喉音、苗族的芦笙歌等,它们都通过特殊的发声技巧和装饰音来表达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而美声唱法则强调声音的纯净、音色的饱满和音域的广阔,它要求歌唱者具备较高的音乐技巧和训练,以达到完美的声乐表达。

从声音特点来看,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音色、音域和声乐技巧上存在较大差异。

民族唱法注重发声时的气息调控和声带震动,通常声音较为浑厚、厚实,音色多变化,富有地域特色。

而美声唱法则追求高亢、明亮、清澈的声音,要求歌唱者在音域和音色的表现上达到高度完美。

美声唱法强调音乐的技术性,包括音准、音量、音域跨度和音程的处理等方面,因此歌唱者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和练习才能达到标准的演唱水平。

从演唱技巧来看,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装饰音、连音和音程处理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民族唱法中的装饰音多采用滑音、颤音、打击音等特色装饰,通过这些装饰音来丰富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韵味。

而美声唱法中的装饰音则更加注重技巧性和音准,通常采用琶音、颤音、颤颤音、上滑音等装饰来丰富音乐表现。

民族唱法中常常运用连续音来表现歌曲的悠扬和跌宕起伏,而美声唱法中更注重音程的处理和音乐的层次感,通过音域的跨越和音程的处理来表现音乐的戏剧性和音乐性。

从演唱要求来看,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对歌唱者的要求也有着不同。

民族唱法强调歌唱者要情感真挚、情感真实,要求演唱者具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较强的自发性;而美声唱法更加注重歌唱者的音乐技巧、声音美感和音乐表现力,要求演唱者有着严格的音乐训练和专业的音乐素养,以达到完美的音乐表达。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两种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

从音乐学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对这两种唱法进行艺术差异的分析,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魅力。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声音的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异。

民族唱法注重的是自然、朴实的声音表达,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和生活的感觉。

在民族唱法中,歌手常常使用深沉、浑厚的声音,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歌曲融为一体,使整个表演充满了真诚和力量。

而美声唱法则更加注重声音的技巧和美感,歌手们会注重声音的清晰、纯净和高亢,以及歌曲中高难度的音程和音色变化,使歌曲充满了华丽和优雅。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唱腔的使用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民族唱法注重的是唱腔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性,歌手们会在演唱时加入很多装饰音、滑音和颤音等,以增加歌曲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而美声唱法则更加注重唱腔的准确性和规范化,歌手们会通过完美的技巧和训练,使唱腔更加清晰流畅,同时也更贴合乐曲的结构和旋律。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上也有着显著的不同。

民族唱法常常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歌曲中常常会融入丰富多彩的乐器和舞蹈等元素,使整个表演更加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而美声唱法则更加注重音乐的精致和完美,歌曲中的音乐组合和编曲常常会更加注重和弦的和谐和旋律的优美,使整个表演更加具有高雅和精致的艺术风格。

从音乐学的视角来看,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声音的使用、唱腔的使用、演唱技巧、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虽然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但正是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世界音乐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魅力。

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并努力去理解和欣赏它们,从而更好地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乐艺术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浅论作者:薛青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36期[摘要]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

文章就我国三种唱法中的美声、民族两种唱法从产生渊源、发声特点进行阐述,并着重就其异同进行比较,就我国现今美声化的民族唱法及民族化的美声唱法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演唱风格中图分类号:I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236-02在我国,目前声乐被划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演唱方法。

从20世纪80年代的初步形成到今天,这种划分方法已逐步得到音乐界人士及整个社会的承认。

每种唱法都以其独有的风格和魅力深入人心。

究竟这三种方法在其发声、呼吸、共鸣、吐字以及歌曲的演唱风格、艺术处理方面有何异同呢?本文就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比较分析。

便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它,以期获得更为明确统一的认识。

美声唱法,即意大利文bel canto意为美好的歌唱。

主要是指17世纪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及歌唱方法。

其最早出现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弗洛伦萨。

美声唱法要求歌唱的发声自然,声音宏亮,音色美妙清纯,有适当的共鸣和圆润的连贯音,特重的起音法,巧妙的滑音,稳定的持续音,有规律地渐强、渐弱以及装饰音等,其目的是要使旋律演唱得更华丽、更灵活、更圆润、更富有光彩,音高更为准确,声音更具有穿透力。

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认为,美声唱法应该具有三项要求:(1)具有自然优美的嗓音,在整个歌唱音域范围内能将声音保持均匀与统一;(2)通过严格训练后,达到对极为华丽的、具有高度技巧性的音乐作品能够唱的毫不费力;(3)通过聆听赏析意大利优秀歌唱家的歌唱并能融会贯通,充分掌握美声唱法的风格。

这三项要求。

给美声唱法做了一个较为科学、完整的总结。

在17、18世纪,美声唱法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声乐演唱以其更富有男子气概的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声音而成为声乐技术发展的时尚与潮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世纪以后的美声唱法在其发展过程中,声乐理论与嗓音研究方面已取得辉煌的成就。

在此期间,先后出现了加尔西亚父子歌唱学派、杜鲁雷学派、尚·德·雷斯克学派等四大美声流派。

其中最瞩目的是西班牙人加尔西亚父子。

其子小加尔西亚提出了“声门冲击”理论。

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声乐理论指导。

并著有《关于人声的研究报告》、《歌唱艺术论文全集》两书。

1855年他发明了喉镜,为嗓音医学的发展与声乐教学的实际观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世纪初。

随着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莉莉·雷曼的声乐论著《我的歌唱艺术》的问世,她集40年来的演唱经验,通过实践性的论述,把古老的意大利美声歌唱学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美声唱法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歌唱家所喜爱和推崇的一种歌唱方法。

自20世纪以来,美声唱法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吉利、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以及当今世界三大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他们的歌唱集中地体现了美声唱法的优势和特点,把美声歌唱学派的歌唱精华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人类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常美声唱法有两个概念:狭义概念中的美声唱法主要是指19世纪20年代以罗西尼、贝利尼和多尼采蒂为代表的华丽优美的歌剧风格。

这个时期的歌剧要求掌握高超的歌唱技巧,在声音上力求尽善尽美,因而这一时期的美声唱法后来也被称为歌剧唱法。

如前所述,意大利的美声唱法是以音色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圆润,花腔装饰,乐句流畅灵便为其主要特点,但因忽视词意表达上的细致深刻,故常表现出单纯追求声音效果,炫耀技巧和程式化的倾向。

在我国,人们所理解的美声唱法已属于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那就是以意大利歌唱技术为基础传统的歌唱方式。

它包括歌剧、清唱剧、音乐会的整个唱法。

虽然融合了各个国家的不同的语言特点以及各个不同的审美观,但是基本的发声要求是相对一致的,它形成了世界范围公认的歌唱方式。

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声唱法的概念。

民族唱法,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洋唱法的优点,把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通称为民族唱法。

改革开放以后,民族声乐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新一代的民族声乐学派传承了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

20多年来,民族声乐逐步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在世界民族歌唱流派中独树一帜,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民族声乐歌唱家如蒋大为、李双江、彭丽媛、宋祖英等他们因声音明亮纯净,音色优美,吐字清晰准确,演唱轻松自然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民族唱法听起来声音明亮,位置靠前,语言清晰,演唱亲切自然、提倡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呼吸的运用上,借鉴戏曲唱法中的“气沉丹田”;在共鸣的运用上,更多地使用口咽腔与头腔的共鸣,紧抓额窦、眉心,使声音集中靠前。

运用民族唱法的歌手喉器的位置相对美声唱法位置略显得高一些,这无碍于歌唱,但必须要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

在放松下颚,打开额骨,提笑肌,舌头平放,脖子肩头放松,强调腰腹肌的力量等方面的要求与美声唱法一致。

近年来,民族唱法大胆地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在保持我国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在高音区的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解决了民族唱法中高音区的演唱问题,这是民族唱法一个新的突破。

在20世纪这一百年中,通过几代声乐教育家的不懈努力,美声唱法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

从最早的周淑安、肖友梅、应上能到李献敏、斯义桂再到后来的周小燕、沈湘等老一辈歌唱家、教育家。

在他们的辛勤耕耘下,培养出了大批我国自己的美声歌唱家。

在今天,旅居海外活跃在国际歌坛上的胡小平、张建一等,还有活跃在国内舞台上的殷秀梅、程志等,他们在许多重大的国际声乐比赛中纷纷摘得桂冠,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世界歌坛所震惊。

在我国,通过美声化的民族唱法或通过民族化的美声唱法同样赢得了人们的认同和喜爱。

如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岩口滴水》,歌剧《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等。

在演唱时强调呼吸深度、声音的通畅,胸腔、口咽腔、头腔共鸣的混合使用。

气息的支持与对抗以及高音区运用关闭或掩盖的方法来找到转换之后的最佳高音等方法。

均作出了与美声唱法一致的要求,但某些要求如旋律的运腔等方面又突出了民族风格与特色,使之更具有民族唱法的韵味,这便是美声化的民族唱法。

有些歌曲如《生命的星》,歌剧选段《不幸的人生》等则属于民族化的美声唱法。

虽然听起来美声味很浓,但这些出自中国人手笔的作品不论是旋律还是行腔都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想与情趣,无不体现出固有的民族风格与特点。

实现民族唱法美声化,美声唱法民族化,笔者认为这正是声乐教育家们几十年所孜孜以求的最终目的。

实际上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声音的本质上、技术上的运用还是有差别的。

首先,美声唱法不论在哪个声部,其音色均比民族唱法要暗一些。

通俗地讲,美声唱法声音要靠后一些,民族唱法声音要靠前一些。

随着音高的变化,其音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特别是在换声区与高音区,美声唱法由于采用了“关闭唱法”以后,音色便有一个明显的由亮转暗的过程。

而民族唱法虽然也采用了混合声,借鉴美声高音区的转换方式,但声音明显地要比美声唱法的高音遮盖声音要明亮一些。

中、高音区音色变化不大。

其二,美声唱法发声时呼出气息排气量较大,中低声区则要求像叹气那样的排气量,而发高音时则需要像对远处大声呼唤一样的排气量。

通常我们要求歌唱者把叹气的感觉贯穿在歌唱的始终,用叹气的感觉去换气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发出的声音就显得浑厚宽广,圆润富有威力。

民族唱法在我国戏曲唱法的呼吸原则指导下讲究气量小一些,因此发出的歌声显得秀丽纤巧,明亮一些。

其三,美声唱法多采用鼻咽腔做其共鸣上的调节,一般喉头位置放得较低,咽喉部位开口较大,声音通道放在舌咽壁的上下部位,发音管尽量放宽拉长,已得到基因最大的共鸣,从另一方面得到上部共鸣机构的泛音共鸣,这样所获得的声音音量洪大,音质圆润丰满,富有穿透力。

一般演唱艺术歌曲或歌剧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但如果民族唱法采用这种声音演唱富有民族风格的歌曲,则往往会失去原有的民族特色。

民族唱法在演唱中把共鸣腔体调节得相对短小一些,声波主要在硬腭及口腔前上步作振动,这样做其结果是声音比较靠前而相对开朗一些,它便于汉语语言的发音吐字,使声音显得自然亲切,明亮清晰。

其四,按照歌唱时声音颤动的规律,其声音振动幅度的大小,一般者随着音的高低与音量的大小而因发声变化。

相对而言,美声唱法由于采用了混合声区和混合共鸣演唱,其声音的颤音幅度一般都比较大,而民族唱法相对来说颤音幅度要小得多。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殊的传情达意的方法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代替的。

美妙的歌声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

它可以使歌唱者自己引为无限的愉悦和荣光,并能感动万千听众。

目前,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九届“步步高杯”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牵动了亿万观众的心,人们在欣赏美妙歌声的同时,对各种唱法,歌手的表现进行热烈的探讨和评论,这说明声乐艺术在我国的逐渐普及和人们的审美情趣的日益提高。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相信声乐艺术这朵奇葩将会开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参考文献[1] 张骥.简论中西唱法的异同与融合[J];鄂州大学学报;2006年01期.[2] 吴蔚.论张权的声乐艺术表演风格[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3] 邹淑珍;浅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咬字吐字[J];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03期.[4] 张晓农;人文传统背景与中西声乐文化差异之比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5] 刘桂珍;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兼论美声唱法的中国化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6] 石险峰;浅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共性与个性[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作者简介薛青,女(1977——),汉,河南郑州人,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学历本科。

现任河南歌舞演艺集团独唱演员、国家二级演员,河南三八红旗手,河南省青联委员,曾连续三次荣获河南省专业声乐大赛民族唱法金奖,获河南省文化新人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