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运用——以音乐剧《歌剧魅影》选段为例
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在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运用

musical skill 音乐技术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在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运用於 筱(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摘要】《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它与《猫》《西贡小姐》《悲惨世界》并称世界四大音乐剧。
它是根据法国作家卡斯顿·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改编的,《歌剧魅影》于1986年10月在伦敦首演。
【关键词】音乐剧 ;《歌剧魅影》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中图分类号】J676 【文献标识码】A一、音乐剧《歌剧魅影》背景本剧由英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韦伯在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原作的基础上加入独特的古典艺术气息而创作。
全剧发生于法国巴黎的一家歌剧院里,女演员克里斯汀因为机缘巧合被选上担任歌剧院的女主角。
她在众目睽睽之下试唱了一首《想着我》,震撼了全场的观众。
聆听完歌声后的劳尔子爵发现了克里斯汀正是他儿时的青梅竹马,并向她表示了爱意。
克里斯汀却跟劳尔说,她的父亲临终前告诉她会有一位音乐天使陪伴着她,这位音乐天使正是歌剧院地下的“魅影”,全剧在女主角克里斯汀及魅影、劳尔子爵三人中展开。
(一)克里斯汀(Christian )女,她的身份与性格(1)原是巴黎歌剧院的舞者,因被推荐而成为巴黎歌剧院的著名女高音,她有着天籁般的声音,自幼父亲离世,她的启蒙音乐教师是歌剧院的“魅影”;(2)她被“音乐天使”的声音吸引并且着了魔,这个声音使她沉醉其中,并鼓舞她坚强成长;(3)她心地善良,她从原先的惧怕“魅影”的面容到之后用善良之心感化“魅影”。
(二)魅影(phantom)男,他的身份与性格(1)他从小遭受母亲的遗弃,遭受世人的唾弃,命途多舛的他受尽了各种凌辱;(2)他极富音乐创作灵感,经常为歌剧院谱写曲子;(3)他爱上了歌剧院的女舞者克里斯汀的声音,并将其培养成歌剧院的璀璨之星,而当其得知克里斯汀爱上的是别人时,他愤恨,他燃烧所有怒火,但最终克里斯汀将其感化。
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处理分析

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处理分析119以上所论述的还仅是《The music of the night》这一唱段中低声区的演唱技巧。
而在高音区的演唱处理中,还须将美声唱法和流行音乐的气声唱法有机结合起来,方能生动地诠释女主人公的情绪状态,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增添生动的色彩。
比如,“Close your eyes let your spirit start to soar,And you'll live as you've never lived before”这一唱句,就应采用胸腹联合呼吸来为演唱提供充沛的气息,支持音色的稳定性。
当演唱到“soar”这个词时出现了全唱段最高的小字二组降A,所以应采用美声体系中的面罩唱法来加以演绎,表现出明亮、靠前且具有深远穿透力的音色效果;而对于紧随其后的“before”的演唱处理也非常的关键,笔者在演唱时则适当融入一些气声唱法技巧,借此营造虚化的音色和语气感,来表现音乐悠长的余韵和女主角丰富的心理动态。
结 语综上所述,《歌剧魅影》作为经久不衰的音乐剧代表之作,体现了韦伯极高的创作水准。
不仅充分的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基本写作技法,还为演唱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演绎空间。
《歌剧魅影》在音乐创作中,打破了常规音乐剧结构的束缚,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并加以艺术探索和实践。
尤其是在莎拉·布莱曼的精彩演绎之下,成为了经典的美声和通俗唱法交融的跨界音乐作品。
而通过本文第二部分所展开的演唱分析可见,演唱者须在细节处有机搭配、融合美声与通俗两大体系的特定演唱技法,促使两者形成对比统一、水乳交融的一体,方能全面、到位地诠释音乐唱段中内蕴的情感,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美声、通俗跨界演唱的独特魅力!■参考文献[1] 高巧艳.音乐剧《歌剧院的幽灵》经典音乐唱段分析[J].大众文艺,2015,(04).[2] 傅显舟.《歌剧院幽灵》的旋律结构[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1999,(03).[3] 朱正华.剖析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舞台魅力[J].黄河之声, 2019,(17).[4] 侯莹莹.音乐剧《歌剧魅影》中主要人物形象塑造与唱段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03).一、关于“茉莉花”《茉莉花》前身为在清朝广为流传的《鲜花调》,而其乐谱最早被文献记录是在道光年间《小慧集》。
浅谈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以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

MUSICLIFE2021年第12期陈瑶一、引言在声乐的发展过程中,音乐剧的产生,不仅能够直观地表现出表演者的个人情感,更能拓宽整个音乐市场和人们对于艺术的喜爱类型。
音乐剧不仅富含歌舞剧的表演模式,还汲取了演唱特点。
音乐剧在其降生之后就始终受着西方的轻歌剧和古典喜歌剧无形的影响,在其演出手法以及形式上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歌剧艺术色调的影子。
而随着音乐市场的发展,音乐剧逐渐在商业演出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美声唱法也会被普遍地运用到带有古典韵味的音乐剧创作中,并会因表演者在运用形式和表演模式的差异性而表现出新的效果,从而全面而细腻地展现出剧中人物的个人性格和情感特征,由此可以看出,美声唱法在音乐歌剧中是最基本的演唱方式。
世界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歌剧魅影》在音乐节一直很受欢迎,这是一部以古典音乐为背景渗透着流行音乐元素的音乐剧,使得最基本的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两种演唱方式相结合产生新的火花。
本文将《歌剧魅影》作为探讨案例,分析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两种演唱模式所独具的特点以及相融合之后迸发出的新的火花,以达到为音乐剧演唱方式提供更多的有效借鉴的研究目的。
二、美声唱法相关概述美声唱法(在意大利语中被译为Bel canto),又被称为“柔声唱法”,根据其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为一种能够演唱出较为柔美的声音的演唱方式。
这种唱法要求相关的歌唱者需要在自然的状态下闭合好自己的声带,使得自己在歌唱的过程中以最放松的方式进行演唱。
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将自己自然的声带闭合和流畅的气息在相同支点上相互配合,以求能够让声音顺着一条比较舒畅的管道在头部上方自然释放出来。
在16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出现了意大利美声唱法,在17世纪和18世纪将这种演唱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使得意大利美声唱法在19世纪进入到了黄金时期并达到了巅峰。
这种演唱方式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在众多的作曲家不断进行创新突破的过程中,最基本的美声唱法也逐渐完善了在表演时的独有特征和唱法。
音乐剧中声乐演唱特征及教学研究———以《歌剧魅影》为例

音乐剧中声乐演唱特征及教学研究———以《歌剧魅影》为例作者:李花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2期摘要:音乐剧是一种兼具舞台戏剧性和音乐表演性的戏剧形式,音乐剧中歌唱表演比例较高,但相对于歌剧而言,音乐剧的声乐演唱更为自由和独特。
《歌剧魅影》作为音乐剧发展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在声乐演唱处理上融合古典美声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演唱方法,这对音乐剧演唱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以《歌剧魅影》中几个代表性唱段为例,探讨音乐剧声乐演唱的特征,希望能够为音乐剧学习者的表演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音乐剧声乐演唱唱段成因《歌剧魅影》是著名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品,由法国作家勒鲁同名小说改编而来。
相对于现代早期音乐剧,该剧在创作时采用了大量古典音乐,不少研究者称之为舞台剧和歌剧的融合体,虽然该剧部分继承了传统歌剧的音乐风格,但在声乐演唱的处理上却颇具现代性,这也对现代音乐剧日渐自由的声乐演唱风格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诸多经典唱段也成为现代声乐专业学习者的必学唱段。
相对于专业声乐演唱而言,音乐剧更强调戏剧结构冲突的表现,因此对于抒情演唱的要求更高。
本文通过对音乐剧声乐演唱的特征分析,希望能够为音乐剧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以《歌剧魅影》为代表唱段教学简析(一)《Think of me》唱段简析《Think of me》是《歌剧魅影》中的第二个唱段,该唱段是女主角克里斯汀与恋人离别时演唱的,也是全剧首个独唱唱段。
唱段以D大调4/4拍作为开始,演唱者通过女高音气声唱法来演绎,在饱满的情绪中表露出一丝哀伤:“when we’ve said goodbye. Remember me, once in a while. Please promise me you’ll try.”这一节女主角情绪逐渐丰满,演唱时胸腔共鸣充分辅助低音区的情感表达,自然而流畅,随后转入高音区时将情感推上高潮,同一旋律再次出现后欣赏者就明确感受到了角色情感的变化。
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探究以《歌剧魅影》为例

基本内容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音乐剧声乐演唱领域,探究不同风格 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从而为音乐剧的发展与传承提供更多 有价值的见解。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歌剧魅影》是法国作曲家安德烈·普列文和英国词作家加斯顿·勒鲁共同 创作的音乐剧。自1986年在巴黎首演以来,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音乐剧之一。 其讲述的是在巴黎歌剧院,一个名叫魅影的怪异男子对歌唱家克里斯汀的迷恋, 以及一段复杂的爱情故事。
基本内容
最后,音乐剧的声乐演唱还强调声音与剧情的连贯性和统一性。《歌剧魅影》 中的每一个唱段都是整个剧情的一部分,通过音乐将各个片段连接起来,使整部 音乐剧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唱段也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和主题,但它们又相 互、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基本内容
总的来说,《歌剧魅影》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多元化的演唱方式以及演员 们的精湛表演,展现了音乐剧声乐演唱的特征和魅力。它不仅是一部成功的音乐 剧作品,更是声乐演唱艺术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
在舞台表现方面,《歌剧魅影》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首先,舞台布 景设计别具一格,巧妙地利用镜面和镂空效果,将歌剧院内部的宏伟与复杂展现 得淋漓尽致。灯光音效也相得益彰,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既浪漫又神秘的艺术氛围。 此外,演员们的表演也相当出色,他们通过精湛的歌舞技巧和真情实感的演绎, 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基本内容
这部音乐剧以其优美的音乐旋律、引人入胜的剧情和卓越的声乐演唱而著名。 下面我们就从《歌剧魅影》中的唱段分析来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
基本内容
首先,音乐剧声乐演唱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综合性和多元化。在《歌剧魅影》 中,我们能够看到古典、流行、摇滚、电子等多种音乐风格的融合。这种多元化 的音乐风格使得音乐剧的声乐演唱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同时,演员们还通过唱 段的配合和变化,展现出角色的性格、情感以及故事的情节发展。
从《歌剧魅影》谈美声唱法在音乐剧唱段中的演绎

摘要近年来,音乐剧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这是一种新兴的表演形式,其中的音乐旋律、戏剧情节和舞美场景都对音乐爱好者有着深深的吸引力。
而《歌剧魅影》是世界音乐剧发展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这部音乐剧的演唱是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融合了通俗音乐的元素,将美声唱法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本文通过克里斯汀的唱段、魅影的唱段以及克里斯汀和劳尔的合唱唱段三个方面,对美声唱法在音乐剧唱段中的演绎进行了具体阐述分析。
关键词:《歌剧魅影》美声唱法音乐剧唱段演绎在声乐的发展过程中,音乐剧应运而生,广受社会大众的欢迎和喜爱。
音乐剧不但继承了歌剧的音乐表演形式,而且吸收了音乐剧的演唱方法,这是音乐剧得以快速发展最终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音乐剧对美声唱法的汲取自然也不可避免,而且在一些音乐剧中,还专门添加了唱美声的角色,从而使得许多音乐剧的演唱中几乎都是以美声唱法为主。
其中《歌剧魅影》被誉为“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在世界各地久演不衰。
这是一部主要以古典音乐为背景,并增添了部分流行音乐元素的音乐剧,所以本文选取了《歌剧魅影》为载体,对美声唱法在音乐剧唱段中的演绎进行了阐释。
一克里斯汀的独唱唱段《think of me》是克里斯汀的一段独唱唱段,在开始时,需要用气声唱法,才能将中低音的旋律唱出来,声音流畅舒缓,情绪低沉悲凉,充分地体现了和爱人之间深深的情感。
在声区转换过程中,气息逐渐下沉,通过头腔共鸣将声音收拢得非常圆润,极具穿透力,但是听起来却又十分轻松自如。
在进入歌曲的高潮时,也是花腔结尾时,需要运用气声和头腔共鸣的技巧突出音乐的线条,声音灵动轻巧,在此时将口腔打开到最大程度,使用特定的技巧进行收尾。
《think of me》整首歌曲都十分注重美声唱法对气息的掌控,其中声音饱满,音色明亮,头腔共鸣也运用的非常准确。
克里斯汀美丽善良,有着天籁的嗓音,纯真的心灵。
很小的时候,她便失去了父母的庇护,被一位音乐指导收留,成为了舞蹈演员。
音乐剧演唱中的美声因素——以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一音乐剧演唱中的美声因素—以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陈国东福建闽江学院音乐学院摘要:音乐剧本身就融合了古典、流行、美声等多种音乐因素,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艺术性、视听性,已经得到了我国很多社会民众的喜爱与追求。
美声因素在音乐剧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音乐剧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
本文先阐述了音乐剧演唱过程中美声唱法的作用,接着结合《Think of me》《all i ask of you》《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三个唱段,分析了美声因素在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实际体现,最后从尽可能使用“横唱法”、降低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运用难度、改善美声唱法在音乐剧演唱中的运用方式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音乐剧中美声因素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音乐剧美声因素歌剧魅影美声唱法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4-0077-04音乐剧最早出现在19世纪,改变了传统舞台的艺术表现形式,带来了非常丰富的视听体验。
与此同时,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也具有显著的多样化,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效果。
在音乐剧艺术体系中,《歌剧魅影》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美声因素在这部音乐剧中体现得也比较显著。
针对于《歌剧魅影》中美声因素的研究与分析,也能够综合展示美声因素在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具体体现和实际应用,有利于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下面也主要结合这一点,谈一谈音乐剧演唱过程中美声因素的应用成效。
一、音乐剧演唱过程中美声唱法的作用在音乐剧演唱活动中,美声唱法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成效,这里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第一,美声唱法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也是音乐剧的基础。
美声唱法有清晰的咬字,具有较高的音准水平,并且音区也可以得到较好的过渡。
与此同时,演唱者在使用美声唱法的时候,也会保持流畅的气息、可控的音量和适当的颤音。
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演唱应用

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演唱应用作者:高希稳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21期【摘要】近年来随着音乐剧歌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高校的声乐演唱专业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不少经典音乐剧歌唱进行教学,许多音乐剧歌曲在演唱中使用了美声唱法或加入了美声技巧,本文对美声唱法在音乐剧歌曲演唱中技巧的结合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美声唱法;音乐剧;演唱应用【中图分类号】J617.2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随着国内优秀原创音乐剧的不断积累以及电视节目的助推,音乐剧及相关歌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从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状况来看,从国外引入中国的音乐剧如,《音乐之声》《歌剧魅影》《猫》等作品,其剧中唱段在国内的知名度和传唱度普遍较高,许多优秀唱段被收录于声乐作品集并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得以应用。
目前音乐剧演唱在唱法上主要以美声唱法、流行唱法或介于二者之間的美通唱法为主,那么对于美声唱法的技巧在音乐剧演唱中又该如何应用,音乐剧的演唱我们应该怎样去演绎更为合适,笔者对音乐剧唱法进行了历史追溯,并将美声唱法技巧应用于音乐剧演唱教学实践中,将部分体会和个人见解提出,与同行共同探讨和商榷。
一、音乐剧唱法的起源和发展音乐剧是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它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要素于其中。
早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英国民谣歌剧,取材多数来自英国底层的社会生活,在民间普通百姓中颇受欢迎,并与当时的意大利歌剧、法国喜歌剧等有着遥相呼应之势。
由于当时欧洲大陆歌剧盛行,早期的音乐剧也可谓在欧洲歌剧艺术的大环境中孕育而生,艺术特征与当时的维也纳轻歌剧颇为相近,从早期音乐剧的唱段中就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特征。
音乐剧发展的早期几乎都以美声唱法来演唱。
一方面因为歌剧在欧洲很强的影响力,歌剧中使用美声唱法演唱歌曲的方式也同样对早期的音乐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早期音乐剧演出并没有音响、话筒等扩音设备,演唱者需要让自己的歌声穿透乐队并传递到剧场的每一个角落,而美声唱法要求发声与腔体形成共振而形成共鸣腔,这种运用了共鸣腔体的演唱发声恰恰能在不具备扩音设备的情况下将声音运用共鸣腔传递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运用——以音乐剧《歌剧魅影》选段为例
摘要:西方声乐艺术建立了美声唱法这一科学完善的发声体系。
音乐
剧演唱时需要运用到美声的演唱技巧,受到不同音乐风格的影响,因此在把握作
品整体风格的基础之上灵活运用美声唱法演唱非常重要。
《歌剧魅影》是以演唱
为主的音乐剧作品,我们以《歌剧魅影》为例探究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运用。
关键字:声乐技巧;美声唱法;音乐剧;《歌剧魅影》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美声一词也来源于意大利语Bel canto,意
为“美好的歌唱”或“美丽的声音”。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声乐艺术的发展,美声
唱法不仅仅代表特定时期的声乐作品和演唱,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
音乐剧起源于欧洲喜歌剧、轻歌剧与市井娱乐歌舞,最重要的三大支柱分别为戏剧、演唱和舞蹈,把美声唱法运用于音乐剧演唱中是最能拉近观众与舞台的艺术
手段,观众也最容易从演员的歌声中理解作品内容、感受演员的情绪。
一、音乐剧的演唱特征
音乐剧由喜歌剧和轻歌剧演变而成,是音乐、舞蹈、戏剧的结合体。
它通过音乐、歌曲、舞蹈、对白等要素的有效融合彰显其自身魅力,演员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的演绎、音乐的传递将音乐剧的思想主旨传递给观众。
音乐剧在发
展历程中吸收融合了各种各样的艺术体裁,在演唱方面形成独特的演唱特征。
(一)音乐剧的演唱具有多样性
音乐剧的演唱方法很独特。
如歌剧只运用美声唱法、流行只运用通
俗唱法,而音乐剧的演唱不拘泥于唱法,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演唱方法处理作品。
在一部作品中会出现多种唱法的融合,通过不同的唱法来处理不同的音区、不同
的情感和不同的人物,使演唱者通过声音塑造人物、通过声音表达情感。
因此不
论在作品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演唱方式,其宗旨都是在为整个作品服务,在不同的
音乐剧作品中使用恰当
的演唱方法,是音乐剧演唱的特点所在,最终通过演唱传递出作品中的情感
和意义。
(二)音乐剧的演唱需要美声唱法的支持
音乐剧由喜歌剧与轻歌剧发展而来,演绎的方式以及艺术体裁,在
演唱上也继承了美声唱法的演唱方式。
美声唱法能够运用各种演唱技巧,将人的
声音训练到淋漓尽致;经过美声唱法训练的演唱者,有能力驾驭各种各样的作品,不惧怕有技巧难度、音区跨度大、旋律变化多的作品,不会因为音域、音高、强
弱等问题无法表达作品。
因此演唱音乐剧作品有美声唱法的功底是十分必要和重
要的。
(三)把握音乐剧中作品的演唱风格
音乐剧是一个综合艺术,演唱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只有通过整体
把握作品才能更精准的演唱出作品中的风格。
音乐剧的演唱以美声唱法为基础,
并且需要在演唱中把握作品的整体风格,同时加入多样化的演唱方式,使音乐剧
的演唱不仅具有艺术性同时还兼具大众娱乐性。
在不同的音乐剧中,各种演唱技
巧需要根据音乐剧的实际情况及其中所呈现的剧情、主题等要素进行合理应用,
以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价值最大化。
一是以美声为基础融入流行元素的演唱
风格,如《音乐之声》、《窈窕淑女》等。
二是清一色的美声唱法演唱风格,如《波吉与贝丝》、《歌剧魅影》等。
三是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融合使用所形成的
演唱风格,如《西区故事》。
二、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应用
音乐剧《歌剧魅影》改编自法国作家卡斯顿·勒胡的一部悬疑小说,
小说本身己经非常畅销且多次被改编成恐怖悬疑电影,这部作品将歌剧和古典元
素与音乐剧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魅力,自1986年首演至今都长盛不衰。
《歌剧魅影》以古典音乐为背景,运用宣叙调、咏叹调等形式,围绕法国巴黎歌剧院中剧
院女演员、幽灵与剧院经理之间的爱情故事予以讲述和表演,特别是美声唱法的应用更是符合了整个剧情的发展。
(一)美声唱法在《Think of me》中的应用
《Think of me》是女主角克里斯汀独唱的经典段落,这首歌曲具有轻柔抒情的味道。
沙拉·布莱曼在演唱《Think of me》的过程中,声音清透,歌曲中曾多次出现高八度大跳(如下图),她演唱功力极高,声音通透有力且圆润,共鸣明显还极具穿透力。
在中低音部分,沙拉·布莱曼咬字清晰,随着音乐演唱自如,话语轻柔。
花腔式《Think of me》结尾部分(如下图),要求演唱者具有很高的美声唱法能力,可以通过踏实牢固的美声唱法将花腔式的特点有效传递出来,声音颗粒性较强,特别是在bb2这一部分的高音还需进一步延长,这都需要足够的美声功底,气息和情感。
借助口腔将全部的气息释放出来,从而提高音量。
(二)克里斯汀与“魅影”二重唱——《歌剧魅影》
这首作品是这部音乐剧的同名唱段,是“魅影”在地下宫殿教导克里斯汀时二人所合唱的曲目。
音乐一开头用不断敲击的鼓点和洪亮的管风琴营造出紧张、阴森的听觉感受,随后加入了摇滚的节奏和电音更加剧了地下宫殿恐怖的氛围。
第一段由克里斯汀演唱,前两句旋律处在低声部,声音应保持稳定
缓慢,音区虽低但是也需要深厚的气息。
随着第二句音区升高到达女高音换声点,要注意喉头适度的下沉,并且保持稳定,使声音稳定的从低声区过渡到中声区,
声音的位置也逐渐进入头腔。
在演唱“the phantom”时声音要准确从高位置唱出,使声音从眉心处传出去,此段最后旋律又回落到低声区。
第二段由“魅影”
演唱,旋律虽与第一段克里斯汀演唱的相同,但由于音质、音色和音区的不同,
演唱中多了些狂野和自由。
经过转调后音乐进入第三段和第四段,这两段克里斯汀与“魅影”
的声音逐渐融合到了一起,唱出非同寻常的二重唱。
两人进入重唱部分时,克里
斯汀用美声唱法高八度演唱,使她的声音漂浮在音乐的上空,而“魅影”使用低
八度演唱,二者相同的旋律却用不同音高、音色和音质演唱出,并且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独特且丰富的视听感受,克里斯汀在演唱这部分时应更加注意高位置和头
腔共鸣的使用,着重运用假声演唱。
全曲乃至整部音乐剧最高潮的地方在这首作品的结尾处,“魅影”
不断重复着“Sink my angel of music",而克里斯汀也在“魅影’,一遍遍
的重复下一次又一次的升调演唱,几近癫狂,在歌声中“魅影”和克里斯汀的情
绪全部释放,把全曲推向了最高点。
这首歌曲的音域跨度极大从g到e3,跨越了两个半八度,在演唱
High c到High e这几个连续的高音时需要完全运用美声的演唱方法。
首先气息
要稳定且持久,有了气息的支撑声音才能立住并且有发挥的空间,在音高一次次
增高时声音依然保持通畅。
其次喉头始终保持下沉稳定,喉头稳定之后声音的通
道才能稳,头腔的声音经过通道与气息连接到一起,使音色保持圆润通畅。
最后
口腔中软鳄尽可能的抬高,充分打开口腔的空间,使口腔共鸣连同胸腔、头腔、
鼻腔一同形成全身的整体共鸣,使人声合一激情饱满的演唱出来。
结语
美声唱法因为其声音优美、饱满的特点特别适合在音乐剧中运用,
将美声唱法融合于音乐剧的演唱中,丰富了音乐剧演唱中的音色和音质,加强了
音乐剧中的戏剧冲突和情感抒发,并且通过演唱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音乐剧演员
自如的演唱,可以更加投入于作品的发挥和表演,使作品更加丰满有力。
参考文献:
[1]安庆武.对音乐剧和歌剧的比较与分析[J].黄河之声,2017(07).
[3]唐吴琼,夏美君.试论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综合运用[J].黄河之声,2017(13).
[3]陈卉.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声乐演唱特征探析[J].艺术评鉴,2016 (08) .
作者简介:岳阳,大连歌舞团三级演员,主要从事声乐表演,擅长美声演唱、辅导等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