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鼻腔鼻窦解剖和手术进路的研究
鼻腔鼻窦内镜手术的研究进展

面黏膜 , 切除中鼻 甲, 特别 在儿 童有损 伤嗅觉之虞 。此 外 , 中 鼻甲黏膜表面覆盖纤毛上皮 , 皮中有 大量的分泌细胞 , 上 黏膜
下层 有丰富的腺体 , 管其纤 毛运 动和黏液毯的作 用在整个 尽
鼻腔鼻窦正常的鼻窦 C T片 , 而鼻内窥镜 检查则发现解剖结构 变异 和轻度异常病变 。对鼻 内窥镜检查 有 帮助 的是 : 鼻 中 ①
围手术的处理及手术并发症防治等方 面作一综述。 控制局部炎症 、 减少术 中 出血 和预 防术后 复发。许 庚等 提
出鼻 内镜手术单纯依靠手术 而不注重手术 后的处理 并不 能获
得可靠疗效的观 点如今 已在临 床上形成共 识。他 观察发 现 ,
9 % 以上的术 腔在 1—2W内较清 洁,0 以上的术腔在 3— o 8%
的, 其位于鼻腔正中 、 V 鼻道复合 体的前部 , 窦 1 被鼻 腔呼 吸气 流首先冲击 , 因此 中鼻 甲是保 护 中鼻 道和各个窦 口的天然屏 障。此外 中鼻 甲是指导手术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重要解 剖标 志已是不争的结论 。从 理论上讲保 留中鼻 甲是符合鼻腔生理 和解剖功能的。一些病变的 中鼻 甲经合理的处理后保 留是可 能的 , 但对于多发性鼻窦炎伴复发性鼻息肉 、 鼻腔黏膜整 体水 肿、 中鼻 甲本身 即为病变的一部 分 , 肉与黏膜之 间无明显界 息 限者 , 手术时仍需大部分切除中鼻 甲, 以改善窦 口鼻 道复合体
方式 , 估计手术 范围及难 易程度。袁晓 培等 研究发 现一些
量保 留, 正常的中鼻甲尤应 保留, 其理论依据是 中鼻 甲具有重 要的生理 和解剖功能 。张革化 等 认 为当前争议 的分歧 是对
中壁甲生理和解剖 功能 的重要性认 识不一 , 目前 已知的 中 就 壁甲黏膜组织学 而言 , 一部分 嗅神经末 梢分布在 中壁 甲内侧
内窥镜经鼻-蝶手术入路及显微解剖研究

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的显微、内镜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开题报告

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的显微、内镜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经蝶窦手术入路是治疗颅底病变的重要手术方法之一,但传统经蝶窦入路的手术空间较小,手术难度大,限制了手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
因此,如何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的空间,提高手术效果,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显微、内镜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究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和效果。
三、研究内容
1. 显微、内镜解剖学研究:通过显微和内镜技术,对经蝶窦手术入路进行解剖学研究,明确手术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和手术空间的局限性,为扩大手术入路提供科学依据。
2. 手术入路的扩大:通过手术实践,探索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手术操作评估和手术效果观察。
3. 临床应用研究:通过对一组经蝶窦手术患者进行扩大手术入路和传统手术入路的对比研究,评估扩大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经蝶窦手术入路的拓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研究成果可为改善手术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手术风险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显微、内镜解剖学研究、手术实践和临床对比研究等。
对手术入路进行全面认真的解剖学研究,探索扩大手术入路的方法,以及对一组经蝶窦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六、研究结论
本研究预计通过显微、内镜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究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和效果,为经蝶窦手术入路的扩展提供可靠的方法和指导。
同时,研究成果可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并为手术效果的改进和手术风险的降低提供一定的帮助。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36例临床观察和分析

整 个 手 术 主 要 围 绕 解 决 鼻 腔 窦 1 鼻 道 复 合 体 (s o a l 3 ot met i a cmpe ,MC) 阻塞 为 中心 。 先切 除 钩突 , 露 筛泡 骨壁 , o l O x 的 首 暴
总 结分 析 和探讨 不 同临床 分 型 、 术 方 式 和术 后处 理 对 疗效 手 的影 响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临床 资 料 .
口和 蝶 窦 口。术 中 对 鼻 腔 鼻窦 的正 常 黏 膜尽 可 能地 予 以保 留。对 中鼻 甲肥 大 或息 肉样 变 者 . 中鼻 甲前外 侧 缘及 下缘 行 部分 切 除术 , 留 中鼻 甲骨 及 内侧 黏 膜 。伴 有下 鼻 甲肥 大者 保 行下 鼻 甲部 分切 除术 。 中 1 其 8例伴 有 鼻 中隔偏 曲者 , 在鼻窦
开 放筛 泡 .然后 根 据病 情 及 C T片所 见 由前 向后 行 筛 窦开 放 术 , 理 筛房 至 筛顶 . 大上 颌 窦 自然 开 口. 清 扩 视病 变 扩 大额 窦
20 0 3年 1 1月~ 0 6年 1 经 鼻 内镜 鼻 窦手 术 治疗 的 3 20 2月 6例 慢 性 鼻窦 炎鼻 息 肉患 者 的临 床 资料 进行 了 回顾性 分 析 , 旨在
皮、 吸除分泌 物 。 天用生 理盐水 5 0ml 每 0 加庆 大霉素 8 0 00 0U 和地 塞米 松 5mg冲洗 鼻 腔 一次 。所 有病 人应 用抗 生 素 2周 , 对 有 鼻息 肉 和变 态反 应 者 . 续 应 用强 的松约 1 月 并逐 渐 继 个 减 量 直至 停止 。 手术 1 后每 周 处理 术腔 一 次 , 4 6周 。 周 共 ~ 清
内镜经鼻解剖学论文

内镜经鼻解剖学论文实验采用双鼻腔入路,右侧进神经内镜,沿中鼻甲进镜,首先找到上鼻甲后面的蝶窦开口,在蝶窦开口下方1.0~1.5cm即为后鼻孔的位置,鼻前庭距后鼻孔的距离测得为(66.98±1.07)mm。
内镜通过后鼻孔进入鼻咽腔,内镜下可以看到鼻咽腔为一个相对密闭腔隙,上壁为蝶窦下壁,底为软腭,两侧咽侧壁,咽鼓管咽口即位于咽侧壁上,通过咽鼓管与鼓室相通,在内镜下采用倒“U”性切口切开咽后壁黏膜层,倒“U”性切口边界上为蝶窦下壁,下为软腭,两侧为咽鼓管内侧2~3mm,黏膜下层为椎前筋膜,两者之间有交织在一起的血管网,椎前筋膜后面为肌肉层,分别为头长肌和颈长肌,黏膜连同肌肉切开后将倒“U”瓣翻向软腭侧,肌肉层的下面便是下斜坡的腹侧面,沿下斜坡向下便可看到枕骨大孔及寰枢椎区域,该部位的主要解剖标志是咽结节和寰椎前结节,术中可以用导航确认咽结节和寰椎椎前结节的位置,或用X线定位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手术。
确认寰椎前结节后,切开并清理下斜坡和寰枢椎之间的肌肉组织,暴露出枕骨大孔前缘,寰椎前弓,向下还可以暴露枢锥上缘,因为本组病例齿状突均处于正常结构,齿状突尖与寰椎上缘平行或稍高于寰椎上缘,用微型磨钻磨除寰椎前弓宽度1.0~1.5cm,切除寰椎前弓时注意要从中间向两侧磨除,防止偏向一侧损伤椎动脉,磨除寰椎前弓后便可看到齿状突尖韧带、翼状韧带,切开齿状突尖韧带、翼状韧带,可从上向下顺行切除齿状突,也可从基底部切除齿状突,切除齿状突后可显露深部的横韧带和十字韧带,切开横韧带,可见后纵韧带的延续部分覆膜,切开覆膜便是硬脊膜。
颅颈交界区通常是指斜坡的下1/3、枕骨大孔、寰枢椎以及周围的韧带、血管等组成的一个区域,因为其结构较深,位置复杂,周围及区间内有重要结构,一旦出现病变和损伤易危及生命而显得重要,其中关节包括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寰齿关节等,包括的韧带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寰椎橫韧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等,这些骨骼、关节韧带起着稳定颅颈交界区,保护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颅颈交界区的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先天畸形,外伤后引起的寰枢椎及齿状突的骨折,韧带损伤,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局部韧带的破坏和关节的变性,最常见则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齿状突脱位压迫颈髓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四肢肌张力增高、四肢无力、走路不稳、末梢肌肉萎缩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101例分析

表 2 11 0 例慢性鼻窦炎临床分型治疗有效率 比较
11 一般资料 : 2 0 . 对 0 0年 1 0月至 2 0 年 1 , 01 2月 由本文第
一
作者为术者采 用一套手术 器械 连续完成 的鼻 内镜 鼻窦手
3 讨 论
31 关 于鼻窦炎 的内窥镜治疗 效果分析 : . 311 手术效果 : . . 根据多数作者的报告 , 内镜用于治疗鼻窦 鼻 炎疗效肯定 , 但手术 的效 果与术者的技术密切相关 。按 照国 内鼻窦炎 的疗 效评定标 准 , 海 口标准 ” 析 , 即“ 分 本组病例 的 有 效率分别 为 I 9 . 型 38 1型 9 .3 I型 8 . 总 的有 %,I 1 %,I 2 I 7 %; 5
p 圈药协 与临床 2 1 年 1 00 月第 l 卷第 趔 ! ! ! ! 莲 O 堕 ! 竺
!
翌
! :: :
・ 5 7 ・
・
临 床 研 究 ・
鼻 内镜鼻腔 鼻 窦手术 1 例分 析 0 1
安 云芳 赵长青 索利 敏
按照标 准 的 Mesrl gr 式进 行鼻 内镜鼻 窦手 术是 s ki e 术 e n 治疗慢性鼻 窦炎有效的方法 之一。, ‘但是 临床研究发 现该手
术 1 1 进 行 分 析 。其 中 , 性 6 0例 男 7例 , 性 3 女 4例 , 14侧 共 5
鼻窦炎 : 年龄 l~ 0岁 ; 程 6个月至 2 07 病 0年。各型鼻窦炎分 布 : 型 8 侧( 中 1 1 , 5 侧, I 1 其 期 8侧 2期 1 3期 l ) Ⅱ型 2侧 , 5 侧( 中 1 1 ,期 3 , 7 其 期 侧 2 7侧 3期 1 9侧) Ⅲ型 1 。首 , 6侧 次接受手术 9 , 5例 再次手术 6例( 其中 5 为外 院转来) 例 。局 部麻醉 1 , 0例 局部麻醉加强化 8例 , 全身麻 醉 8 3例。 1 手术方 式 : . 2 除单纯 蝶窦 病变 者 ( 如囊 肿 、 肉等 ) 照 息 按 Wi n 术式外 , g d a 其余均按照 M s rl gr es ki e 术式 。 e n 1 嗣术期处理 : . 3 合并鼻息 肉病 或哮喘者 , 术前 12周 鼻腔 ~ 局部给予糖 皮质激 素类 喷雾剂 , 视具体情况酌情 口服糖皮质
慢性鼻窦炎与鼻腔解剖变异的联合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窦炎与鼻腔解剖变异的联合鼻内镜手术刘 蓓 梁建平 朱习平 陆秋天 何 宁 唐凤珠(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南宁 530021)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合并鼻腔解剖变异的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15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腔鼻窦解剖变异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术中并对鼻中隔偏曲、中鼻甲变异及下鼻甲肥大同期进行处理纠正。
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共治愈126例(8018%),好转25例(16%),无效5例(312%),总有效率为9618%,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及术中应注意观察及判定其有无明显鼻腔解剖变异,对相关解剖变异应同期在鼻内镜下予以处理矫正,可通畅鼻窦引流,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复发。
关键词 鼻窦炎;内窥镜;解剖变异;中鼻甲;鼻中隔中图分类号:R765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2930X(2008)0320453202 2004年4月至2005年11月我们对15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腔鼻窦解剖变异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术中同期对各解剖变异予以处理纠正,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1 临床资料:本组15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中,男112例,女44例。
年龄17~65岁,平均3417岁。
病程6个月至42年。
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或抽吸性脓痰、头痛、嗅觉减退及鼻痒、流清涕、打喷嚏。
既往有鼻息肉、鼻窦炎手术史者29例。
全部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 T轴位及冠状位扫描。
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Ⅰ型68例,其中1期13例,2期51例,3期4例;Ⅱ型80例,其中1期8例,2期55例,3期17例;Ⅲ型8例。
112 手术方法及鼻腔解剖变异: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及对疼痛的耐受能力选择麻醉方式。
病变范围较广或既往有鼻窦手术史及筛窦骨质呈板障型者多采用全身麻醉。
本组局麻104例,全麻52例。
手术采用Me sser klinger术式,根据术前鼻窦CT扫描及术中所见摘除息肉,开放病变鼻窦,伴鼻腔解剖变异影响鼻窦引流者则采取相应处理。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24例临床分析

需 要 随 访 和进 行 规 范化 治 疗 3 个 月 ,随后 3 月 复查 一 次 ,依 ~6 个
据 病情 进 行 收缩 鼻黏 膜 ,吸 除分 泌物 ,清理囊 泡 和 肉芽 ,分 离粘
[] 2 韩德 民 . 内窥 镜外 科学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社 , 0 : 9 鼻 M] 北 人 2 11 . 0 9 [] 3 安云芳 , 长青 , 利敏 . 内镜鼻 腔鼻 窦手 术 11 赵 索 鼻 0 例分 析 [ . J 中国 】 药物 与临 床,001() 5 2 1, 1: . 0 7 [] 4 郑婵 娟, 键铭 . 内镜 手术 治疗 慢性 鼻窦 炎 、鼻息 肉疗 效观 察 张 鼻 【 . 实用 医学 , 0 ,11) 3 0 J 现代 ] 2 9 (2: 4 . 01 统 计 学分 析 :采用 组 间 x 检验 比较 。 . 4
2 结 果 本 组2 例患 者 均 未 发 生严 重手 术 并 发 症 。依 据 19 年 海 口 4 97
[] 5 余洪猛, 张重华. 鼻内镜检查与诊断图谱[ 上 海: M] 上海科技教育
出版社 , 0 : . 2 51 0 0 [ 稿 日 :2 1-01 编校 :杨 宇] 收 期 0 11—9
双 侧 分 别 取 4ml 润 蝶腭 神经 及 1ml 润 筛 前 神 经 。手 术 采 用 浸 浸 Mesrigr 式 :观察 鼻息 肉的 原发 部 位 ,中鼻 甲或 中鼻 甲残 sekn e术
端 ,钩突 ,上 颌 窦窦 口等 ,辨 清结 构 后完 整切 除 钩突 ,开 放 上额
窦 自然 口 ,切 除额 隐 窝 内病变 组织 开 放额 窦 ,切 除筛 泡清 理前 组
要性。
合 蝶 腭 神 经 、筛 前 神 经 阻 滞 麻 醉 。 表 面 麻 醉 使 用 1 的丁 卡 因 % 2 棉 片 ,加 1 。 上 腺 素 2ml 0ml %肾 ,收 敛 、麻 醉 鼻 腔 黏膜 3 , 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课题:中山大学博士后出站工作报告博士后合作导师陈合新许庚流动站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耳鼻咽喉科学经鼻内镜鼻腔鼻窦解剖及手术进路的研究出站工作报告评审专家主席李源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钟世镇教授院士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苏振忠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跃建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刘明教授暨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谢民强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卢永田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秘书刘贤副教授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本课题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2000年),广东省卫生厅(2001年)基金联合资助出站工作报告时间:2004年月日星期中文摘要经鼻内镜鼻腔鼻窦解剖及手术进路的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对鼻腔鼻窦应用解剖学研究,进一步明确鼻腔募窦复杂的解剖学结构,为临床科研、教学提供客观的形态学标本,为鼻内窥镜手术设计合理进路,减少手术并发症,为经鼻内窥镜开展新的临床手术提供精确的解剖学数据。
方法:采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2mm),内卡尺,量角器,圆规等对25具成人尸颅进行解剖学研究。
对鼻腔外侧壁、鼻腔外侧壁的血液供应进行解剖学观察。
在此基础上对泪囊和鼻泪管及其相关结构、上颌寞外侧壁、蝶窦前壁、蝶窦外侧壁以及眶纸扳等部位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学测量,其中2例新鲜标本制各铸型标本。
结果:①泪囊:泪囊上下长7.82±2.78(5.20~10.22ram):前后长4.88±0,99(3.20~6.16mm)。
泪囊后界距中鼻甲前端的距离3,14±0.47(2.22~5.18),黏膜厚度1.78±0.23(1.40~2.10)。
骨壁厚度前界0.42±0.23(0.20~O.68rml):后界为1.10-+0.22(0.42~1.44ram)。
将钩突切除后其钩突的基部前缘与泪囊后界的关系:泪囊上部距钩突前缘的距离3.58±0.34(3.20~4.12m.m);下缘距离3.84±0.24(3,40~4.30ram)。
②上颌窦外侧壁骨质厚薄不均,其中以前部较为菲薄,O.42±0.09(0.28~O.78ram),而后部相对较厚0.78±1.88(0.56~O.94mm)。
可以通过骨壁窥及外侧的血管神经,外侧壁表面呈弯曲删陷,前后长度为23.78±8.16(16.76~35.66ram),上下长为12.18±3.12(8.98~15,18ram),面积为276.87±20.55(158.23~423.26mm2)。
眶下血管神经柬走行于外侧壁与上壁交界处,其中形成管状为?侧(7/SO),半管状23N(23/50),平坦型20侧(20/50)。
该神经血管束距上颌窦顶壁的距离为2.08+0.47(O.1~3.48)n1In。
眶下神经长度为22.45±3.34(20.78~26.46),直径为2.60±0.27(2.46~2.96);眶下动脉的长度20。
20±2.30(18.98~24.76),直径为2.55_+0.23(1,40~2.98)。
③蝶筛隐窝的位置及形态:蝶筛隐窝为上鼻甲与蝶窦前壁之问陷窝样结构,位于鼻腔的后上部,其中位于上鼻甲后方26(52%)侧,上鼻道后方15(30%)侧,墩上鼻甲后方9(i8幻侧a蝶窦口的位置及形态:蝶窦口的形态有圆形、椭圆形和半月形,蝶窦口其中以圆形居多,其直径为2.22+0.21(0.54~4,72)mm。
蝶窦口距异腔底面垂线距离为37.10±5.32(:{4.72~46.66)film,鼻小柱前下缘至蝶窦口与鼻腔底平面的央角为35.8。
±?l2。
蝶窦J-I:口距后鼻孔上缘的距离为24.72±3.41(20.18~26.84)mill。
蝶变前壁的厚度:蝶窦口周区是蝶窦前壁最薄弱区域,是经鼻腔蝶窦手术的必经之路。
此区内侧为鼻中隔及蝶窦纵隔,外侧为后筛窦和蝶窦之间的蝶筛区。
蝶蜜前壁其实口以上的平均厚度1.52±0.22ram。
该部上力移行为鼻腔顶壁,借筛板与颅前窝相邻,外侧移行为蝶筛间壁,此区与后筛窦、视神经、筛后动脉近邻。
蝶窦口以下的前壁平均厚度为的3.22±0.64am:该区的下部较厚,里海绵状,在中鼻甲后上缘平面有蝶腭动脉穿行。
④在气化较为彻底的蝶窦,由上至下其外侧壁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视神经、颈内动脉隆、海绵窦、上颌神经和翼管神经的压迹或隆起。
其各隆起的长度和走行与血管神经相一致。
视神经隆起26(52%)侧,主要在蝶窦外上角,未见视神经裸露。
颈内动脉分为鞍前段、鞍下段和鞍后段,其中鞍前段隆起18(36%)侧,鞍下段隆起6(12%)侧。
上颌神经位于侧壁的中下部,隆起12(24%)侧。
翼管神经位于侧壁与底壁交界处,隆起6(12%)侧。
⑤在眶纸板上可以矩形切除的范围前后长顶部:26.50±7.18(22.64~30.78ram):中部:22.15±6.06(20.16~14.68ram):底部:19.87±5.74(16.64~22.98ram)。
上下高前端为:11.88±1.65(10.56~13.34mm):中间为:13.45±2.08(12.66~14.44ram):后部为:14.04±2.87(1a.66~1896mm)。
眶纸板骨壁的厚度为0.38±O.06(0.30~0.46ram),眶筋膜的厚度为0.32±O.02(0.30~0.38ram),眶脂肪(福尔马林己经固定)厚度为1.40+0.34(1.18~1.76ram)。
结论:①熟悉泪囊在鼻腔外侧壁上的投影及泪囊的毗邻结构,可以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②通过上颌窦后壁开窗进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的同时可以撕脱上牙槽前、中、后神经,以及眶下神经,手术效果可能会比较明显。
③开放蝶窦前壁的位置应在上鼻甲后端上lmm处上方相对应的蝶窦前壁。
④通过鼻内窥镜技术在蝶窦侧壁可以开展鼻神经外科手术。
⑤经鼻内窥镜眶内区域手术有较好的可行性。
关键词:鼻腔鼻窦解剖学鼻内窥镜技术手术进路ThestudyofanatomyonnasalsinusesandapproachbyendoscopyAbstractObjective:Inordertoprovidobjectivemorphologysampletoclinicalscientificresearchandteaching,fordesignreasonableapproachandpreciseanatomicdatatoendoscopicoperationandreducetooperativecomplicationbyappliedanatomicstudingofnasalsinuses.Method:25cases(50sides)adultskullsampleswerestudiedbyslidingcaliper(accuracyratingo.02mm),intracaliperrule,conimeter,compasses.Theanatomicstudyofnasallateralwallandit’Sbloodsupplyweretaken,furtherlacrimalsac,lateralwallofsinusmaxillaries,anteriorandlateralwallofsphenoidalwall,arculapaperplateweretaken:Result;①lacrimalsac:lengthis7.82。
,-2.78(5.20~10.22mm)inheight,is4.88±O.99(3.20~6.16mm)inwidth.Thicknessis1.78±O.23(1.40~2.10)inmucosa,Thicknessofbonywallis0.42__.0:23(0.20~O.68mm)inprozone,is1.10_+0.22(0.42~1.44mm)inpostzone.②Thethicknessofbonywallisdiffer,is0.42±O.09(0.28~0.78ram)inforepartandis0.78_+1.88(0.56~O.94mm、inposterior.Theinfraorbitalnerveis22・45_+3.34(20.78~26.46ram)inlength,is2.60±O.27(2.46~2.96mm)indiameter.Thearteriainfraorbitalisis20.20_+2.30(18.98~24.76mm)inlength,is1.56_+0.23(1.40~1.98mm)indiameter.Theanteriorsuperioralveolarnerveis1.24_+0・18(1・06~1.46mm),Themiddlesuperioralveolarnerveis0.98_+0.100.86~1.08ram)indiameter,Theposteriorsuperioralveolarnerveis0.86_+0.12(0.78~0.96ram)indiameter.⑨Thedistanceis37.10_+5.32(34.72~46.66)mmformcavumnasi,is24.72_+3.41(20.18~26-84)mmfomesphenoidalostiumtobasismeanthicknesswithsuprazonesphenoidalostiumtosuperiorpostnaris.Theofsphenoidalostiumis1.52±0,22mm,thatwithinferiorpartis3.22_+0.64ram④Itwereclearseenthatthebossofnerveopticus,internalcarotid;internalcarotidartery,cavernoussinus,maxillarynerveandnerveofpterygoidcanalinlateralwallofsinussphenoidaliswithcrashingpneumatolytic.⑤ThebonythicknessoforbitalpaperplateisO.38_+0.06m.30~O.46mm),ThethicknessoffasciaeoforbitisO.32±0.02,(o.30~0.38mm).Thethicknessoforbitalfatis1.40±0.34(1.18~1.76ram).Conclusion:①Thecomplicationwereevadenandreducedbystudyingdacryocystanditsadjoiningstructure.②sensoryrhizotomyoftrigemlinalnervewasenforcenbyretro・parietalwallofmaxillaeisveryvisiblyoperatingeffect.③Toopenanteriorsphenoidalwallshoudbeinanodic1mmofposteriorextremityofconchanasalissuperior.④Thenasalnervalsurgerywereenforcenbylateralwallofsphenoidsinus.⑤Itisbetterfeasibilitythatoperationoforbitalinnercompartmentbyendoscope.Keywords:nasalsinuses:anatomy;endoscope;apporach图1-1鼻腔外侧壁结构图1-2切除钩突暴露筛泡罔1-3显示前筛和中鼻甲基板图1-4暴辫前后组筛窦图1-5暴露眶纸板9图1.6标记切丌眶纸板的范围图鼻腔外侧壁图鼻窦开口图2.2各鼻甲血液供应(摘自J.Navarro图片)12图鼻窦开口图2-1鼻中隔及鼻腔外侧壁血液供应(摘自J.Navarro图片)图2-3鼻中隔神经支配(摘自J.Navarro图片)图3-1枪状镊内眦一内囊定位法图3-2通过泪囊解剖观察内眦和泪囊顶在同一平面图3-3勾画测量结构图3-5泪道铸型标本17图3-4测量范围图3-6显示鼻泪管开口图4.1扩大上颌窦内侧壁,显示后外壁图4-2暴露上颌窦后外侧壁结构图4_3显示上颌窦后外壁血管神经图4-4上颌神经骨管图5.1显示碟窦隔图5-2切除碟窦间隔,暴露碟窦外侧壁博士后出站工作报告陈台新第七部分:经鼻内窥镜纸板进路眶内手术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思考第五部分:蝶窦前壁及其毗邻结构的应用解剖学对临床手术意义蝶窦位居颅底,部位深在,结构复杂,变异较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