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地理人教课时规范练29 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答案)$847918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27森林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课时规范练27森林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基础巩固(2019浙江绍兴选考诊断性考试)下表为江西赣南地区2010、2015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数据(单位:km2),其中耕地转化为林地、居民及工矿用地的面积分别为3 176.06平方千米、542.70平方千米。
据此完成1~2题。
1.赣南地区在2010年至2015年的五年中,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草地B.耕地C.林地D.未利用地2.造成赣南地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围湖造田②毁林开荒③城镇建设④生态建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B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变革的幅度可知,未利用地皮变革幅度最大,减少了(129.84-67.83)/129.84×100%≈47.8%,故选D项。
同理盘算果断,草地面积减少了12.5%,排除A项;耕地面积减少了8.8%,排除B项;林地面积增加了3.2%,排除C项。
第2题,围湖造田和毁林开荒会使耕地面积增长,但赣南地域耕地面积淘汰,①②错误,排除A、C、D三项。
随着都会发展,未利用土地和耕地等被转化为住民及工矿用地,所以耕地和未使用地皮面积淘汰,③正确。
受生态建设政策影响,实验退耕还林,耕地面积淘汰,林地面积增长,④正确,故选B项。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变革表。
读表,完成3~4题。
各省份红树林湿地面积的动态变化3.与1951年相比,2001年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A.广东减少比例最大B.广西减少面积最大C.海南减少比例最小D.福建保护相对较好4.下列属于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有()①保护海岸②调蓄洪水③提供水源④维护生物多样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D解析第3题,减少比例是减少的数量和原有数目的比值,据此可计算出湿地减少比例最大和最小的省份分别是海南和福建,A、C两项错误;减少面积最大的是广东,B项错误;福建淘汰比例最小,说明与1951年相比,2001年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福建掩护相对较好,D项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 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讲解

第十六章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一、思维导图
二、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1.森林的分布和现状
(1)分布
(2)现状: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雨林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拓展延伸不同区域内的森林生态功能差异
地区生态功能
湿润、半湿润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海地区削弱海风、海浪侵袭
城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
三、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1)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功能
2.湿地的形成原因
沼泽的形成一般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有关。
例如: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河流有凌汛,水易溢出河道。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积雪、冰川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多冻土层,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湿地的保护措施
(1)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④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⑤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2)下表为不同类型湿地的具体保护措施:。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时规范练27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课时规范练27 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高考题组(2018江苏卷,23~24)(双选)“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
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
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
据此完成1~2题。
1.“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B.提高造林存活率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D.提高林地生产力2.“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A.生物多样性增加B.森林覆盖率降低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答案1.AC 2.AD解析读表可知,杨树林面积比重减小,会加大木材供需缺口;杂阔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其面积比重增大会增加生物多样性;经济林以果品生产为主,其面积比重增大可提高果品供应能力;综合可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核心目标。
(2015天津卷,8~9)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完成3~4题。
3.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4.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答案3.C 4.B解析第3题,艾比湖的面积缩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诸多要素发生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只有大量注入淡水才会引起艾比湖的含盐量减小,A项错误;湖中芦苇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差,鱼类会大量死亡,B项错误;湖水面积缩小,湖水总蒸发量会减小,D项错误;湖水面积缩小,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故答案选C项。
第4题,从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来看,修建水库会截留水源,导致艾比湖萎缩,A项错误;在艾比湖流域实施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防止湖面缩小,B项正确;退耕还湖有一定作用,但是水产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其对艾比湖增加水源没有作用,C项错误;同理,种植芦苇也不能增加水体的数量,D项错误。
2019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1森林与湿地资源的开发、保护Word版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 ( 三十一 )丛林与湿地资源的开发、保护( 限时: 40 分钟 )( 对应学生用书第331 页)一、选择题( 2018·南昌模拟)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
他们勤奋英勇,擅长开垦梯田。
以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表示图。
这一世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丛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连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达成 1~2 题。
【导学号: 21490135】1、该生态系统中,丛林的功能是( ) ①修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地表径流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A、能够减少劳动强度B、能够防止洪涝灾祸C、能够获取洁净的水源D、能够赏析梯田美景1、A 2. C[ 第 1 题,图中丛林散布在高海拔地区,可修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①对;净化地表径流,使村寨有洁净的水源,②对;丛林没有散布在农田四周,不是护田林,③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是散布在城区绿地的功能,④错;故A正确。
第 2 题,村寨都建在半山腰梯田的上方,不可以减少劳动强度;能够防止洪涝灾祸与建在梯田上方没关;梯田中农业生产可能污染水源,村寨都建在半山腰梯田上方,能够获取洁净的水源,防止水源被污染;能够赏析美景不是主要原由,应选C。
]( 2018·长春调研 )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荒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生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
最近几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 20~30 厘米的速度降落,湖水pH 值由 7.4 上涨到 9.6 ,这远远高出了鱼类生计的极限。
以下图为红碱淖地区图。
据此达成 3~4 题。
3、红碱淖水位降落的原由有()①天气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量减小③过分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降落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使湖水 pH 值上涨⑤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使水质降落⑥湖区周边大片丛林被砍伐,植被修养水源能力降落A、①②③B、②③⑥C、①②④D、②⑤⑥4、对于保护红碱淖的生态意义的表达,正确的有 ( ) ①利于调理天气②利于修养水源、净化水质③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利于抽烟滞尘、净化空气,提升空气质量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3、A 4. D[ 第 3 题,红碱淖水位降落的原由要从自然原由和人为原由双方面剖析。
2019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4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D.加强对雨林的管理和保护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6年2月14日,为期3天的慕安会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落下帷幕。“无边的危机,鲁莽的破坏者,无助的守护者”成为今年慕安会发布的《2016慕尼黑安全报告》主题,全球问题以及健康政策等成为报告阐述的重点。下图中①②③示意三种生态环境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月均温差值
0.13
0.10
0.18
-0.16
-0.13
-0.25
月份
7
8
9
10
11
12
月均温差值
-0.43
-0.40
-0.20
-0.10
0.11
0.22
1.探究结果表明( )
A.学校所在地位于北半球
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高
景观类型
1982年
1992年
2002年
2012年
面积(hm2)
面积(hm2)
面积(hm2)
面积(hm2)
湖泊
62 827.83
57 356.01
44 376.84
47 023.20
河流
5 181.39
4 972.68
5 300.28
4 385.34
沼泽
50 661.90
55 970.37
34 591.95
(1)分析该国森林覆盖率高的主要原因。
(2)该国北部风力最强的季节是________季,简要说明其原因。
(3)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国的经济生产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其中向电信等高科技产品转型尤为突出。简述这一变化对该国产生的有利影响。
[备考资料]2020届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课时29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
![[备考资料]2020届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课时29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https://img.taocdn.com/s3/m/7e2b680b804d2b160b4ec05d.png)
课时作业(二十九)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9·四川德阳一诊)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
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位的主要因素。
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单位:亿元)。
据此完成1~3题。
1( )A.水土流失量少B.枯枝落叶层厚C.叶片总面积大D.生物种类多样2.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 )A.甲林区B.乙林区C.丙林区D.丁林区3.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A.更换绿化树种B.采林育林结合C.禁止采伐森林D.营造护田林网1.C 2.B 3.D[第1题,森林的固碳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因此叶片总面积大,光合作用强,对碳的吸收能力强。
故C项正确。
第2题,南方(东南丘陵)林区主要为人工林区,范围小于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但产值最高。
故B项正确。
第3题,丙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为我国主要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因此应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故D项正确。
更换绿化树种主要是针对于城市而言;采林、育林结合、禁止采伐森林主要是针对于森林而言。
故A、B、C项错误。
](2019·江西景德镇期末)读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回答4~5题。
4.甲区域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 )A.亚马孙平原水循环更加活跃B.全球气候变暖C.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减少D.生物多样性增加5.与乙处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有关的是( )①暖流②寒流③东北信风④东南信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B 5.B[第4题,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繁衍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0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课后限时集训 ( 三十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限时: 40 分钟)一、选择题(2018 ·山东青岛二中测试) 以下列图甲表示鄱阳湖水系,乙为该湖泊多年平均输沙量月变化统计图 ( 入湖泥沙来自赣江等南部河流,出湖泥沙流入长江) 。
据此完成1~2 题。
1.鄱阳湖5、 6 月与 7、 8 月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是()A.太阳直射点南北搬动B.植被长势的季节变化C.锋面雨带向北推移D.湖区清淤量季节差异2.据乙图可推测()A.三峡库区水质下降B.鄱阳湖对长江调蓄能力减弱C.湖区枯水期时间变长D.鄱阳湖流域生态获取改进1. C 2.B[ 第 1 题,河流的输沙量与径流量、流速等关系亲近,5、 6 月锋面雨带位于长江流域,河流径流量大,输沙量大,7、8 月份,雨带北移,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径流量较小,河流输沙量变小,选C。
第 2 题,依照鄱阳湖多年平均输沙量月变化统计图可以得出,湖泊整体输沙量小于入沙量,以致湖泊淤积,水量减少,湖泊对干流长江的调蓄功能相应减弱,选B。
](2018 ·湖北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七校联考)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
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在上世纪60 年代初曾达到199000 吨的最高值,到2002 年只有2592 吨。
当地政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2015 年年终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0000 吨。
以下列图为青海湖流域表示图。
读图,回答3~4 题。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3.上世纪60 年代后青海湖湟鱼资源快速减少,下面原因解析不正确的选项是()①修建水坝,阻拦湟鱼洄游②鸟类过分生殖,捕食量增加③周边生态保护,涵养水源能力加强,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④人类过分捕捞以及污水排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以下措施对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可行的是()①拆掉水坝②修建过鱼通道③阻拦鸟类捕食④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生产生活用水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3.C 4.A [ 第 3 题,青海湖湟鱼短时期内数量锐减的原因主若是人类过分捕捞以及生计环境的恶化。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三十10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新人教版

丰富丰富纷纷课时提升作业三十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2017 年 4 月 1 日 , 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成立雄安新区。
以下列图为雄安新区地址表示图。
新区将建成绿色宜居、创新驱动发展、供应优异公共服务的新城。
白洋淀是华北最大的湖泊, 近 20 年来它没有牢固的水源, 仅靠水库补水, 成为了内流湖。
据此完成1~ 3 题。
1. 雄安新区的建设将带来的影响是()A. 促进央企的加工环节向其转移B. 我国西部劳动力大量向其迁移C.优化京津冀地区城市分工系统D.降低北京城市服务功能和等级2. 关于白洋淀的功能表述错误的选项是()A.白洋淀正发挥着“华北之肾”的作用B.白洋淀可调治黄河径流量C.白洋淀可保护华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D.白洋淀对雄安新区的天气有调治作用3. 雄安新区建设后, 白洋淀应()A.打造成重要的水上交通线B.加强其美化环境和保护生态的功能C.填成陆地 , 进行商业开发D.让其进一步淤积, 开发成农田【解析】 1 选 C,2 选 B,3 选 B。
第 1 题, 依照资料信息, 雄安新区为疏解北京的大城市病而建, 将会把国都的部分职能或产业分别到新区, 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度, 新区将成为京津冀一个新的经济增加点 , 优化了地区城市分工系统。
第 2 题 , 白洋淀是一个湖泊 , 尽管在退化 , 但仍旧是湿地 , 可以对周边环境起到调治作用 , 但白洋淀不在黄河流域 , 对黄河起不到调治作用。
第 3 题 , 白洋洋淀水域面积小 , 可以覆盖的服务范围小, 不合适作为水上交通线。
填成陆地,进行商业开发,会以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让其进一步淤积, 开发成农田 , 会丧失其生态功能。
(2018 ·东北三省联考 )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 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生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 素有“大漠明珠” 之称。
近来几年来 , 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 30 厘米的速度下降, 湖水 pH 由 7.4 ~ 7.8 上升到 9.0 ~ 9.4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练29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课时规范练第58页(2018河南豫南九校联考)世界森林的减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下图为1990—2000年、2001—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森林面积的净变化。
据此完成第1~3题。
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2.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部分地区森林面积呈增大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B.虽然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速度正在不断下降,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C. 2001—2010年与1990—2000年相比,各大洲森林面积减小速度均有所下降D.森林面积减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3.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导致的结果是()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导学号73580145〛答案:1.A 2.B 3.B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知,森林减少最多的地区是非洲和南美洲,这两个大洲的森林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第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2001—2010年与1990—2000年相比,世界森林面积减小速度有下降趋势,但是减小的面积仍然很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第3题,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碳氧平衡,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由此带来的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被淹没。
(2018广东佛山联考)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
下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
据此完成第4~6题。
4.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①多分布在欧洲②多为高大挺拔乔木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6.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着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C 5.A 6.A解析:第4题,欧洲主要位于温带和亚寒带,缺乏红树林海岸,①错误;红树林分布于潮间带淤泥质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多为常绿灌木和小乔木,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因此③④正确,②错误。
故选C项。
第5题,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也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可以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A 项。
第6题,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反映了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其脆弱性主要因为雨林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
植物在快速成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这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
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的土壤一般很贫瘠。
由此可见,“长着森林的沙漠”并非真正的荒漠化,只是反映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此①②正确,选A项。
(2018四川泸州联考)由于长期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干扰,巴西热带雨林面积迅速减小,生态效应不断减弱。
下图示意巴西雨林区在1980—2005年6个不同地区的森林面积比和转移面积比(注:森林面积比为区域森林面积与该区域总面积的比值;转移面积比为发生转移的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
据此完成第7~8题。
7.据图可知,区域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小的是()A.A区域B.D区域C.C区域D.F区域8.雨林用地大面积转移最可能给当地带来()A.地面光照增多B.风力作用强劲C.生物种群类型增加D.土壤盐碱化严重答案:7.C8.A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C区域森林面积比较小,但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面积比最大,说明森林转化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的面积大,区域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小。
第8题,雨林用地大面积转移导致雨林面积减少,地表裸露,地面获得的光照增多,A项正确;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力作用弱,B项错;森林面积减少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项错;该地降水多,土壤中的盐类物质淋溶作用强,不易出现盐碱化,D项错。
(2017浙江选考模拟)下图为2016年洞庭湖水体各月面积与1998年对比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9~10题。
9.洞庭湖水体面积夏季较大,主要原因是该季节()A.湖泊范围的降水多B.冰雪融水补给量大C.河流补给的水量大D.地下水资源汇入多10.与1998年比,2016年1—6月洞庭湖水体面积总体变化及最可能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变小围湖造田B.变小泥沙淤积C.变大退田还湖D.变大全球变暖答案:9.C10.C解析:第9题,洞庭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注入洞庭湖的河流水量增大,洞庭湖水体面积增大。
第10题,读图可以得出,与1998年相比,2016年1—6月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大,主要是因为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增强,采取了退田还湖等措施。
(2017内蒙古鄂尔多斯三模)汉唐时期“八水绕长安,九湖映古城”的盛景着实让人向往。
如今西安将加快编制“八水润长安”规划方案,在“长安八水”的基础上增加黑河和引汉济渭水系,实现与水库、湖泊互连互动,实现十大水系“水润西安”。
下图为西安城市水系分布图。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八水润西安”规划的主要目的是()A.城市因湖而美,有利于提高西安市的城市等级B.引生态水进城,保障供水,恢复城市湿地,调节气候C.主要发挥城市水系的防涝、排涝作用,防止内涝D.体现了历史与现实契合,实现了文化传承12.西安“百亿造湖”巨大工程引发质疑,有人认为渭河南岸支流水量越来越小,将影响到城市生态补水,其质疑的依据是()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B.秦岭北坡断层活动导致河床变窄C.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D.黄河断流导致渭河水位下降答案:11.B12.A解析:第11题,“八水润西安”主要是通过建设生态引水体系,打造湿地,修复河系,改造湖池,从而使西安生态水面面积增多,湿地面积增大,同时还能够保障城市供水,故选B项。
第12题,秦岭以北为渭河平原,渭河南岸的支流主要来自于秦岭北坡,秦岭北坡的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渭河南岸支流水量越来越小,故选A项。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
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
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B.调蓄黄河洪水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D.汇集灌溉余水14.为防止河套区土地盐碱化,宜采取的措施是()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答案:13.D14.B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灌溉区域内水向低处流,与黄河流向一致。
读图可知,乌梁素海湿地位于灌溉区域的下游位置,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余水,D 项正确。
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应在灌区上游方向,A项错。
不能调蓄黄河洪水,也不能发展航运,B、C两项错。
第14题,为防止河套区土地盐碱化,宜采取的措施是完善排水系统,B项正确。
推广耐盐作物、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土地盐碱化,A、D两项错。
增加灌溉水量易导致土地盐碱化,C项错。
15.(2017江西赣州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上图为世界某国及其周边示意图。
该国森林资源丰富,有“木材之国”之称,林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世界主要的木材出口国之一。
近年来,该国做出了限制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决定。
(1)说明该国沼泽广布的原因。
(2)从气候方面分析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
(3)指出该国森林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试分析该国限制原木出口量的理由。
答案:(1)地处盆地,排水不畅;地表植被丰富,涵养水源作用强;降水多,地表水系发达。
(2)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高温多雨的气候使雨林植被生长旺盛。
(3)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加重,洪涝灾害增加;生态系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加重。
(4)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工木材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河流可以判断该地为刚果盆地,地处盆地,排水不畅;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地表植被丰富,涵养水源作用强;全年降水丰沛,地表水系发达。
第(2)题,该国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高温多雨的气候使雨林植被生长旺盛。
第(3)题,森林资源开发使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重,洪涝灾害增加;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加重;生态系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第(4)题,从经济角度来讲,限制原木出口,延长木材加工的生产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从保护环境角度来说,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16.(2018山东日照摸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白洋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
湖淀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下图所示),该湖经历了地质时期万年以来的演变而形成。
由于众多河流入淀之势,犹如“汪洋浩渺,势连天际”,故称白洋淀。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一个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
现在看来,白洋淀湿地系统的环境演变,不仅涉及淀区本身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而且与上游的水资源开发、植被覆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推测白洋淀由古湖淀范围缩小到现代湖淀范围的自然演变原因。
(2)简述白洋淀湿地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
(3)现如今,为促进白洋淀流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任选其一,提出“针对该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
〚导学号73580146〛答案:(1)气候向暖干转变,区域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前洪积扇范围扩大,地势有所增高及入淀河流携带物质增多(湖泊面积缩小)。
(2)抵御水旱,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温湿状况)及美化环境;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持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