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库伦镇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研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能源需求也日益增长。
传统的分散供热方式存在着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无法满足城市高效、环保的能源供应需求。
因此,集中供热工程成为解决城市供暖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其具有中央供热、节能环保等优势,逐渐在各大城市推广。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集中供热工程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城市推广集中供热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可行性分析:通过对集中供热工程的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其可行性和优势。
2.技术可行性:对集中供热工程的供热技术、供热网络、管道传输等方面进行研究,评估其技术可行性。
3.经济可行性:对集中供热工程的投资、运营成本、收益等经济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其经济可行性。
4.社会可行性:对集中供热工程的社会影响、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评估其社会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集中供热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地调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集中供热工程的实地调研,了解其运作情况和效益。
3.数据分析: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五、预期成果通过以上研究分析,本报告预期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集中供热工程在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具有可行性,是城市供热的优选方式。
2.集中供热工程的供热技术、供热网络、管道传输等方面具有成熟的技术方案,可以为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热服务。
3.集中供热工程的投资、运营成本较低,收益稳定可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4.集中供热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六、研究应用本研究报告的结论可为城市部门在决策和规划集中供热工程时提供科学参考,也可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七、研究进度安排1.阶段一:文献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
2.阶段二:实地调研,选择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
库伦镇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通辽市库伦镇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库伦旗宏远供热有限责任公司(三)项目负责人:许铁总经理(四)项目所在地区、地点: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五)建设内容:本期工程建设2×20t/h锅炉供热源三处及供热管网20000米等辅助生产设施。
(六)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4402.2万元。
(七)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4402.2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22.8万元,流动资金379.4万元。
(八)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4402.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022.8万元,流动资金379.4万元。
建设单位自筹702.2万元,地方政府配套500万元,申请贷款1700万元,申请通辽市和自治区专项资金补助1500万元。
(九)建设期:2年(十)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通辽市工程咨询中心(十一)法人代表:宁杰祥(十二)资质等级:综合类工程咨询甲级资质(十三)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10520070007(十四)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一)《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CJ34-2002(二)《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三)《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GBJ19-87(四)《城市供热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范》GJJ-81-98(五)《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326-95(六)《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七)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计基础(2001) 26号文《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计基础[2000]1268号《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九)原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十)国务院批准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7年修订);(十一)通辽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十二)库伦旗人民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纲要)》;(十三)国家现行的财会、税收政策;(十四)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十五)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集中供热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热需求逐渐增加。
而传统的分散供热方式存在着能源浪费、排放污染高、设备维护难等问题。
相比之下,集中供热站能够集中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且设备维护更加方便,因此在城市供热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计划建设一座集中供热站,该供热站将采用燃煤锅炉和余热回收装置,通过高效供热管道,为周边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集中供暖服务。
三、市场分析根据对本地区人口结构、气候特点、供暖需求等数据的分析,本项目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本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对供暖需求量大,且周边尚未有集中供热站的建设。
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市场空间。
四、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本项目采用的煤炭燃烧技术和余热回收技术已在其他地区供热站的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具备较高的成熟度和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本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供热设备采购、供热管道布设和工程建设费用等。
同时,由于煤炭价格相对较低,且煤炭供应充足,供热成本较低,能够实现较好的盈利能力。
3.资源可行性本项目所需的供热煤炭、供热管道材料和人力资源等均能在本地区或周边地区充分获取,具备良好的资源保障条件。
五、风险及其对策1.政策风险由于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加强,可能对煤炭燃烧产生一定的限制。
因此,项目方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态,对供热设备进行技术升级,转向清洁能源供热。
2.竞争风险随着集中供热站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可能会引入其他竞争对手,加剧市场竞争。
因此,项目方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
六、建议1.提高供热设备效率,降低碳排放,转向清洁能源供热,以适应环保政策的要求。
2.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以获取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优惠。
3.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确保供热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高供热服务质量。
4.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对供热站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提供更加高效、清洁的供热服务。
集中采暖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模板

集中采暖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模板
一、概述
1.1项目背景
由于国家发改委《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2024-2024年)》的纲要,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现阶段深入开展集中供热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积极推动集中供热项目的建设,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结构,提高新型城镇
化的质量,稳步推进实现能源资源高效利用。
1.2项目目的
本项目建设的目的是:探索城市集中供热的建设方式和经验,分析当
前集中供热技术的发展趋势,利用这些资料,综合分析集中供热项目的可
行性,为未来城市供热建设提供参考。
二、项目内容
2.1可行性研究
本次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对当前城市集中供热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确定集中供热技术的
发展方向;
(2)对当前城市集中供热技术、设备、材料、施工工艺等特点,进
行系统的分析;
(3)综合分析集中供热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4)建立集中供热项目的财务模型,确定项目经济效益。
2.2项目研究方案
针对上述内容,本次项目的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1)集中供热发展趋势分析,包括供热技术、设备、材料、施工工艺等的发展概况;。
集中供热项目可研报告

集中供热项目可研报告集中供热是一种将热源中心化、供热方式集约化、供热便捷化的供热模式。
集中供热项目可研报告是对于该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的报告。
以下是一份集中供热项目可研报告的示例,超过1200字。
一、项目背景和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供热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传统的分散式供热方式存在供热效率低、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建设集中供热系统,提高供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市场分析在本项目所在地区,冬季天气寒冷,居民的取暖需求非常大。
目前,大部分居民采用燃煤锅炉或电暖设备进行供暖,存在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建设集中供热系统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三、工程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集中供热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通过锅炉或余热利用等方式提供热源,并通过地下管网进行热力传输。
所需的设备和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2.经济可行性:建设集中供热系统的初期投资较大,但随着供热规模的扩大,运营成本会逐渐降低。
同时,集中供热还可以通过向用户收取供热费用来回收投资,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3.社会可行性:集中供热能够提高供热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城市空气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四、资源和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集中供热系统需要一定的能源供应,包括燃煤、天然气等。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能源供应,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应在锅炉燃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五、社会效益分析建设集中供热系统将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集中供热还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六、风险分析1.资金风险:建设集中供热系统需要大量的投资,因此资金风险较高。
需要制定合理的资金筹措方案,确保项目的资金供给。
2.设备故障风险:集中供热系统涉及大量设备的运行,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可能导致供热中断和用户不满。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一、项目概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寒冷的冬季,供热是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
为了提高供热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建立集中供热项目的可行性,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市场需求分析供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市场需求一直存在。
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供热需求的增加,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传统的分散供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集中供热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集中供热项目采用热网将热能传输到用户热交换器,然后通过管道将热能送达用户处。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减少能源的浪费,还能够提高供热效率。
除此之外,集中供热项目还采用了现代化的供热设备和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供热状态,提高供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集中供热项目虽然需要一定的投资,但长期来看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首先,该项目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从而节约能源成本。
其次,集中供热项目还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供热服务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因此,该项目具备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五、社会可行性分析集中供热项目能够提供高品质的供热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该项目还能够减少燃煤等传统供热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碳排放,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
六、风险评估任何项目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集中供热项目也不例外。
主要风险包括能源供应不稳定、管道损坏和恶劣天气等。
为了规避和减少这些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保障措施,并进行长期监测和维护。
七、可行性建议综合以上分析,集中供热项目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议在项目前期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确定供热区域的选择和热网布局;同时,还需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供应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加强监管和管线维护,确保供热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城市能源需求的增加,使得集中供热工程成为城市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供热工程通过集中供热站将能源集中供应给用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居民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报告拟对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二、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该城市冬季气温较低,居民需要供热设备来保持室内温暖,市场需求存在。
据初步调查,目前该城市供热市场竞争较少,市场空白。
2.技术可行性该城市已有燃煤供热系统,但其存在污染较大、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本项目计划引入先进的技术,采用清洁能源供热,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3.经济可行性根据初步测算,该项目的投资规模为X万元,预计建设周期为X年。
在该城市的市场需求和供热价格等因素的基础上,预计运营期间的收入可以做到稳定增长。
根据经济收益分析,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可较快回收投资。
4.社会可行性由于该城市冬季气温较低,供热设备对于居民的温暖生活至关重要。
集中供热工程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燃煤对空气的污染,符合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项目建设方案1.投资规模本项目的投资规模为X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X万元,设备投资为X万元,预留一定的流动资金。
2.建设内容本项目计划建设X座供热站和X条供热管线,以满足城市居民的供热需求。
3.建设周期预计建设周期为X年,包括项目立项、设计、施工、装备采购等阶段。
4.资金筹集本项目的资金筹集主要通过政府拨款、银行贷款以及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
四、风险分析1.政策风险政策的变化对集中供热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可能产生较大影响,需进行及时调整。
2.投资回收风险城市供热市场的竞争可能给项目的投资回收带来较大压力,需要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3.设备故障风险供热设备可能存在故障或损耗,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管理机制,以确保供热设备的正常运行。
集中供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概述 (1)1.1城市概况 (1)1.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1.3项目概况 (3)1.4编制依据 (3)1.5编制原则 (4)1.6设计范围 (4)2 热负荷 (5)2.1气象资料 (5)2.2采暖热指标 (6)2.3热负荷 (7)2.4设计热负荷 (7)3 供热方案 (13)3.1热源及供热参数 (13)3.2供热方案 (13)4 热力网 (17)4.1热力网布置原则 (17)4.2热力网走向 (18)4.3热补偿 (18)4.5热力网敷设方式 (18)4.6管材及附属设备 (18)4.7 热力网与用户的连接方式 (19)4.8过障碍处理 (20)5 热力站 (20)5.1热力站 (20)5.2热力站水泵选择 (20)5.3热力站换热器的选择 (21)6 热力网调节 (21)7 热力网的节能设计 (22)7.1高温水管道的节能设计 (22)7.2设备选择的节能设计 (22)7.3运行调节的节能设计 (23)8 电气部分 (23)电气一次 (23)8.2电气二次 (24)9 热力站给排水及消防 (25)9.1 热力站给排水系统 (25)9.2热力站消防系统 (26)10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26)10.1设计依据 (26)10.2采用的规程、规范和标准 (27)10.3防电气伤害 (27)10.4防止机械和其它伤害 (27)10.5防震及卫生措施 (28)11 节能 (28)12.1现有管网改造节煤量 (29)13 管理机构及劳动定员 (30)13.1机构设置 (31)13.2人员配置 (31)14 工程建设进度安排及招标方案 (32)15 投资估算及财务分析 (32)16 结论和存在问题 (38)16.1结论 (38)16.2管网供热能力 (38)16.3建议 (39)附件:投资估算及财务分析表1 概述1.1 城市概况1.1.1地理位置XXX镇位于彰武县西北部,距县城驻地彰武镇四十七公里(直线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通辽市库伦镇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库伦旗宏远供热有限责任公司(三)项目负责人:许铁总经理(四)项目所在地区、地点: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五)建设内容:本期工程建设2×20t,支管线5000 m。
见附图一。
2、二区管网线位:二区从热站内引出,沿库伦镇福缘路东哈达图大街南,哈大图大街南福缘寺北敷设。
其主管径为Φ500×8、Φ400×8、Φ325×8、Φ273×8、Φ219×8。
支管径为Φ159×8、Φ133×8、Φ108×8、Φ80×8、Φ70×8。
工程量主管线lOOOm,支管线5000 m。
见附图二。
3、三区管网线位:三区从热站原电影院附近引出,其主管径为Φ500×8、Φ 400×8、Φ 325×8、Φ 273×8、Φ219×8。
支管径为Φ159×8、Φ 133×8、Φ108×8、Φ80×8、Φ70×8。
工程量主管线2000m,支管线5000 m。
见附图三。
(二)敷设方式根据城建部门的要求,管线敷设方式均采用地下直埋方式。
过柏油路采用破路砌沟方式。
上述敷设方案经多方论证和测算,是比较经济、合理、可行的最佳方案。
七、管道的防腐与保温管网线位距镇政污水管、自来水、通讯电缆较近并直埋,管道长年埋于地下,所处环境较恶劣,如处理不好受水浸、发生化学及电化学腐蚀,不但会损失大量的热量,而且管道的使用寿命将会大大缩短。
因此在选择管道的防腐保温材料时,要把防水、防腐作重点考虑。
基于上述想法,经考察、比较,采用聚胺脂硬质泡沫塑料作防腐保温材料,其主要特点和技术性能如下:容量:60-80KGm3尺寸稳定性:<±0.5-1%吸水性:常温浸泡48小时0.2-0.3GlOOcm2连续工作温度:>120℃抗压强度:3.9×10-4.9×lOpa导热系数:0.023-0.035WMK耐寒性:-50℃自熄性:1-2S闭孔率:88-92%附着力:20Ncm2从以上主要技术性能来看,这种材料能够满足直埋管道的各项要求,在保温层外部辅以聚乙稀防水保护壳,使其保温材料与水隔绝,达到防水效果。
另外,它的导热系数小,保温层厚度较其它保温材料薄一些,抗压强度足以承受埋土压力。
由于它的附着力强,透水性弱,可直接浇筑在钢管上,兼起防水防腐作用。
其不足之处是其价格较其它保温材料高,一次性投资较大,但由于其防腐效果好,可延长管道使用年限,又可降低热网维护费用和热量损失,综合比较是最经济的。
八、管道热伸长的补偿方法管道安装后,由于管内热媒的加热作用引起管道热伸长,根据管路敷设方式及施工场地狭小等具体特点,本工程采用波纹轴向补偿器对管路热位移进行补偿。
经对管道热位移的分段计算,采用每隔200米设一组波纹补偿器对该管段热伸长进行补偿,补偿方式以分段定向补偿为主。
为防止管道轴向伸缩失稳,在每组伸缩器两侧设一组固定支架和三组导向支架。
九、水力计算项目工程水力计算按本可研高温水管网和经过扩建后的现有低温水直供管网,总规划采暖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分别对其热网管径和压力损失进行选择和计算,供水压力选取P=l.OMpa,主干线平均比摩阻补选范围R=3 0-80pam,允许流速≤3.Oms。
本期水力计算考虑了长热网规划,避免达不到供热发展速度要求。
计算结果能够满足热网运行要求。
十、热网运行方式热网运行方式为供热期24小时间断供暖。
系统调节方式:高温水一级管网采用流量控制调节方式,即根据室外气温等诸因素调节供水流量,使换热站一次网供回水温度达到设计值;高温水二级管网及低温水直供管网采取质调节方式,即根据用户热负荷的需要改变管网供回水温度,萁优点是既能保证用户温度又能节约热量,使热网在最佳经济条件下运行。
热网流量分配采用节流孔板及调节阀,在严格计算的基础上使各分支阻力和流量达到设计值,从而满足用户要求。
此方法虽然比较原始,但从十几年的经验来看,其优点也较突出。
一是经过计算确定好分支或用户流量,调整节流孔板或调节阀后能严格控制其流量,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二是能严格控制他人随意调整分支或用户流量,避免热网运行状况失控。
十一、机组选型及供热方案(一)供热参数的确定根据热站供热距离,采暖用汽压力采用0.118Mpa。
(二)装机方案本期工程根据2010年总体规划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还有105万平方米缺口供热面积确定采暖供热热负荷。
为了本期机组的运行工况经济、合理。
本项目热负荷为建筑平均负荷按68KCaU平方米估算,经计算三个小区各选型为2-20t,布置于炉后引风机室外侧,两台锅炉中间。
锅炉的送风系统由一次风系统和二次风系统组成。
一次风系统由4台一次风机提供。
二次风系统由4台二次风机提供。
另外还有4台用于返料装置的高压风机、4台冷渣器流化风机以及4台石灰石输送风机。
锅炉的排烟由空气预热器出来后到电除尘器,通过4台引风机到烟囱。
脱硫剂采用石灰石粉,以气力输送方式从炉后给入。
每台炉设有一个石灰石用仓,仓内石灰石粉量可以满足锅炉满负荷4小时运行的要求。
厂区内设置有一座石灰石料仓和一座中间料仓,可以满足锅炉3天的用量。
外购石灰石粉由气力输送罐车运至厂内。
(四)本期运煤系统方案本期三热站新建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耗煤量约15吨时,年用量59400吨。
本期运煤系统按规划容量设计新建卸煤、贮煤、运煤系统,向新建锅炉机组供煤。
为了减少投资、降低能耗,运煤系统从储煤场至主厂房的输出部分及筛碎设施土建结构按规划容量设计:工艺设备按本期容量设置。
热站本朔工程锅炉用煤仍用铁路和汽运运输方式。
筛碎系统对应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二级筛分破碎。
第一级采用环式碎煤机全通过方式出料粒度小于30毫米,并配以旁路装置,当来煤粒度小于80毫米时可通过旁路装置直接进入下一系统。
第二级采用细粒筛配细粒碎煤机,出料粒度小于12毫米。
此外,本期运煤系统还设有入炉煤计量、采样装置,除铁、缓冲滚筒等辅助设备及电动单梁起重机、电动葫芦、手动葫芦、手动行车等检修起吊设备。
运煤系统的控制方式采用集中程序控制,并保留就地操作计划调节。
(五)煤尘防治1、除灰系统在输煤系统各落料点处设置除尘器,在较大落差处设有锁气器。
在煤场四周设有喷淋装置以减少粉尘对厂区的污染。
输煤系统各转运站,栈桥,煤仓间的积尘均采用水冲洗。
煤泥流入集水坑后,用泥浆泵打到煤泥沉淀池,通过抓斗用汽车拉走。
2、除灰渣系统的拟定由锅炉排出的灰渣用联合重链出渣机连续排除出,灰渣经破碎后通过渣沟自流至灰渣泵房前池。
电除尘器排出的干灰经加水制浆后由灰沟自流至灰渣泵房前池。
灰渣混合后,经灰渣泵将其输送至灰场。
(1)灰渣量除灰系统为灰渣混除水力除灰系统,在除尘器下留有取干灰进行综合利用的条件。
3 x2x20t。
目前通霍线年运输能力为1000万吨年,为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通辽分局计划从2004年起逐步对通霍线进行扩能改造,具体方案为:一是修建霍白地方铁路,从通霍线的海力根吐站接轨,至平齐线的白城站止,全长141km,投资7.5亿元,计划2004年开工,2005年投入运营,可增加年运营400万吨,并可使霍林河煤炭进入吉林、黑龙江境内运距缩短350km。
同时对通霍线计划进行分阶段复线扩能改造,计划2004年开始,至2010年完成,年运量将达到2800万吨年以上。
根据以上分析,可认为通霍线的运力是与霍林河煤矿发展相适应的,年用量48200吨煤。
能够满足近远期煤炭运量需要。
本期工程锅炉用石灰石粉采用汽车运输。
力元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北山及石灰窑子两个矿区距离热站20公里,石灰石粉采用密闭罐装汽车运输至供热源厂区内,并采用气泵装置将石灰石粉打入厂内石灰石粉贮仓中贮存。
第六章煤灰渣场一、灰渣场设计方案方案一:本期完工后抓紧筹建《轻质粉煤灰砼块建设项目》或《蒸压粉煤灰砖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现以和工程咨询单位达成编写《粉煤灰砼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协议。
方案二:首先建设储灰渣场。
二、灰渣场地条件(一)场地概述本工程经过现场认真踏勘、调研,并结合建设单位的意见,认真比选分析研究,选定厂址位于库伦镇镇北。
该场址位于库伦旗政府所在地库伦镇北郊约2.5km处,场址邻305公路,该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属于小山陵地带,整个厂址区域范围内均为山沟地,经调查,该厂址不压矿,地上、地下均未发现有文物古迹,附近无重要的军事、通讯设施及机场,该厂址亦不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该厂址距公路lkm。
运输非常便利。
该厂址百年一遇洪水位为267.OOm,场地自然标高在270.OOm以上,厂址不受百年一遇洪水侵袭。
(二)交通运输1、公路库伦旗境内主要有305国道呈东南——西北走向从境内穿过。
以库伦旗政府所在地库伦镇为中心的旗(县)级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境内西北部公路交通相对薄弱,现将与本工程相关的公路简述如下:305国道斜穿庠伦镇。
库伦公路:西起开鲁镇,东至通辽,柏油路面,全长,320km,属三级公路。
2、铁路通霍铁路西起霍林河市,东至通辽市。
是霍林河矿区煤炭向外运输的重要通道。
该铁路原设计运力为近期1000×104ta;远期2800×104ta。
甘…阜铁路在库伦旗通过。
3、燃煤运输本工程供热燃煤拟全部采用霍林河煤田的褐煤,通过通霍铁路运入。
从霍林河矿区至库伦旗车站运输距离约为550km。
再经库伦旗车站车站送至供热厂区。
三、水源(一)新建水源本期工程在厂区西北部建水源地。
根据本期工程建设2x20t,小时出水(二)生活给排水l、生活给水各热源区内生活给水全部由库伦自来水公司供给。
2、排水各热源区内生活废水全部排库伦镇污水管网。
四、贮灰场(一)概述本期工程建设规模为机组,配3 x2x20t×400 m。
本期工程先建设一格,后期继续建设另外一格。
3、贮灰场初期坝本着节约工程造价的原则,本期工程灰场分两期建设项目,初期坝坝高lOm,占地200 m×400 m,可以存放12.62年的灰渣量。
初期坝坝体为碾压土石坝,筑坝材料主要取自灰场内。
坝高l0m,坝顶宽2.Om,内边坡坡度1:2.0,外边坡坡度1:2.0。
在灰场内的边坡坡面设置土工布反滤层,并采用碎石护坡。
在外边坡坡脚设置排水沟。
4、灰场排水及防渗灰场的排水系统用于排出灰场区域内的暴雨和混清灰水,本灰场的排水系统采用竖井一排水管方式。
排水系统包括竖井、连接井、排水管和排水出口。
为防止灰渣中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进入地下水或地下潜流。
造成灰场周围的环境污柒,在灰场底部铺设一层土工膜作为防渗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