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项目建议书完整版

合集下载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建议书:集中供暖项目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住宅小区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然而,许多小区仍然依赖于分散供暖系统,这导致了能源浪费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下降。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了建立集中供暖项目的建议。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通过集中供暖系统,确保居民在冬季享受到舒适的室内温度,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水平。

2. 节约能源:集中供暖系统采用高效能源设备,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供暖成本。

3. 降低环境污染:传统的分散供暖系统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污染物排放,而集中供暖系统可以减少这些排放,保护环境。

三、项目实施计划1. 资金筹集:通过政府拨款、居民投资和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筹集项目所需的资金。

2. 技术评估:对目标小区进行技术评估,确定适合的供暖系统类型和设备选择。

3. 设备采购:根据评估结果,采购高效能源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4. 工程施工:在小区内进行供暖管道的铺设和设备安装,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5. 系统调试:对供暖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效果。

6. 居民培训:为小区居民提供有关供暖系统的培训,使他们了解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项目效益评估1. 经济效益:集中供暖系统可以降低供暖成本,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居民的能源支出。

2. 环境效益:集中供暖系统可以减少废气和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3. 社会效益:通过提供舒适的供暖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项目风险和对策1. 资金风险:可能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寻求政府支持和合作伙伴的投资。

2. 工程风险: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质量问题或延误,可以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3. 技术风险:选择不合适的供暖系统类型或设备可能导致系统效果不佳,可以进行充分的技术评估和咨询,选择适合的供暖系统和设备。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建议书: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供暖问题成为城市居民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市采用分散供暖方式,存在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改善居民供暖条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提出了开展集中供暖项目的建议。

二、项目目标1. 提供高效、稳定的供暖服务,确保居民冬季温暖舒适。

2. 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3. 优化供暖设施,提高供暖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项目内容1. 能源选择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和能源资源,建议采用天然气作为供暖能源。

天然气资源丰富,燃烧效率高,能够满足大规模供暖需求,并且对环境影响较小。

2. 建设供暖设施(1)建设集中供暖锅炉房:在各个区域选址建设集中供暖锅炉房,通过集中供热设备提供热水或蒸汽供暖。

锅炉房应具备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供暖系统的稳定运行。

(2)建设供暖管网:在城市各个区域铺设供暖管网,将热水或蒸汽输送到各个居民区域。

供暖管网应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减少能量损失。

(3)室内供暖设备改造:对居民室内供暖设备进行改造,确保供暖系统与集中供暖系统的兼容性。

改造包括更换供暖设备、改进供暖管道等。

3. 运营管理(1)建立供暖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供暖管理机构,负责供暖设备的运营管理、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等工作。

(2)制定供暖服务标准:制定供暖服务标准,明确供暖温度、供暖时间等要求,确保居民的供暖需求得到满足。

(3)加强监测与维护:建立供暖设备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供暖设备的故障,确保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项目效益1.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集中供暖可以提供稳定、舒适的供暖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 节约能源:集中供暖通过优化供暖设施、管网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浪费。

3. 减少环境污染: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作为供暖能源,能够减少燃煤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建议书: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居民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供暖成为了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求。

然而,目前我市的供暖方式仍然以分散式供暖为主,存在着供暖不均匀、能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改善居民的供暖条件,提高供暖效率,我们建议实施集中供暖项目。

二、项目目标1. 提供高质量的供暖服务:通过集中供暖方式,确保居民在冬季能够获得稳定、舒适的室内温度,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2. 提高供暖效率:集中供暖能够有效利用能源,减少能源浪费,降低供暖成本。

3. 保护环境:集中供暖采用清洁能源,减少燃煤污染,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项目内容1. 建设供暖中心:在适宜的区域建设供暖中心,集中供暖中心将采用先进的供暖设备,如燃气锅炉、地源热泵等,以确保供暖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2. 建设供暖管网: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局供暖管网,将供暖中心与各个居民区连接起来,确保供暖管网的覆盖面广,供暖管道的质量可靠。

3. 室内供暖设施改造:对于已有的住宅小区,进行室内供暖设施的改造,包括更换暖气片、暖气管道等,以适应集中供暖的需要。

4. 宣传推广: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向居民宣传集中供暖的优势和好处,提高居民对集中供暖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四、项目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项目立项、需求调研、技术方案制定等工作,预计耗时2个月。

2. 设计与建设阶段:包括供暖中心和供暖管网的设计、建设和调试等工作,预计耗时6个月。

3. 室内供暖设施改造阶段:对已有的住宅小区进行室内供暖设施改造,预计耗时4个月。

4. 宣传推广阶段: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预计耗时3个月。

五、项目预算1. 建设成本:包括供暖中心建设、供暖管网建设、室内供暖设施改造等方面的费用,预计总投资为5000万元。

2. 运营成本:包括供暖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人员工资等方面的费用,预计每年运营成本为500万元。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建议书】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快速增长,城市能源消耗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减少能源浪费,我公司拟推出集中供暖项目,以满足居民对于冬季取暖的需求。

本建议书旨在详细介绍该项目的背景、目标、技术方案、预算和风险评估等内容,以便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

二、项目目标1. 提供稳定、高效、环保的供暖服务:通过集中供暖系统,为居民提供稳定、高效、环保的供暖服务,改善居民冬季取暖条件,提高生活品质。

2. 减少能源浪费:通过集中供暖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减少分散供暖方式所带来的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3. 降低居民取暖费用:通过规模化运营和集中采购,降低供暖设备和燃料的成本,从而降低居民的取暖费用。

三、技术方案1. 设备选择:采用高效、节能的集中供暖设备,如燃气锅炉、热水循环系统等,以确保供暖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2. 管网布局:根据居民分布情况和供暖需求,合理规划供暖管网布局,确保供暖热力能够覆盖到每个居民区域。

3. 能源选择:优先选择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地热能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安全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供暖设备和管网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

四、预算本项目的预算主要包括设备采购费用、管网建设费用、工程施工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

根据初步估算,预计总投资额为XXX万元。

具体费用分配如下:1. 设备采购费用:XXX万元2. 管网建设费用:XXX万元3. 工程施工费用:XXX万元4. 人员培训费用:XXX万元五、风险评估1. 技术风险:供暖设备的选择和运行可能存在技术风险,需要与专业供暖公司合作,确保设备的质量和运行稳定性。

2. 资金风险:项目投资较大,需要确保资金的充足性和合理使用,避免资金链断裂。

3. 运营风险:供暖系统的运营需要专业团队进行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确保供暖服务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建议书】集中供暖项目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的集中居住和工作,对于供暖需求的提高也日益突出。

为了满足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供暖需求,提高供暖质量和效率,本建议书旨在推动集中供暖项目的建设和改进。

二、项目目标1. 提供稳定、高效、环保的供暖服务,满足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2. 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3. 提高供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强供暖系统的抗灾能力;4. 优化供暖设备和管网,提高供暖效果,降低运营成本。

三、项目内容1. 供暖设备更新:对老旧供暖设备进行更新换代,采用高效、节能的供暖设备,如燃气锅炉、地源热泵等,以提高供暖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2. 管网改造:对供暖管网进行检修和改造,确保管网的完整性和热量传递效率,减少能源损失和热量泄漏。

3. 能源优化利用:通过能源优化利用技术,如余热回收、热力联合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供暖成本。

4. 供暖系统智能化:引入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供暖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和调控,提高供暖效果和运行效率。

5. 安全保障措施:加强供暖系统的安全监测和维护,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提高供暖系统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性。

四、项目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阶段:确定项目需求、编制项目计划、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等工作,预计耗时2个月。

2. 设计与采购阶段:根据项目需求,进行供暖设备和管网的设计,进行设备和材料的采购,预计耗时3个月。

3. 施工与安装阶段:根据设计方案,进行供暖设备和管网的施工和安装,预计耗时6个月。

4. 调试与运行阶段:进行供暖系统的调试和运行,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预计耗时1个月。

5. 项目验收与总结阶段:对项目进行验收,总结项目经验和教训,形成项目报告,预计耗时1个月。

五、项目预算根据初步估算,本项目总投资约为500万元,具体包括供暖设备更新、管网改造、能源优化利用、智能化系统引入、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费用。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建议书:集中供暖项目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供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升城市供暖系统的效率和环境友好性,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二、项目目标1. 提供高效、稳定的供暖服务,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2. 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3. 提升供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项目内容1. 建设集中供暖系统采用集中供暖系统可以集中供应热能,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我们建议在城市核心区域建设集中供暖系统,包括建设热源厂、热力管网和用户终端设备。

2. 选择清洁能源作为热源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建议采用清洁能源作为热源,如天然气、生物质能源或太阳能等。

清洁能源不仅能够降低供暖系统的碳排放量,还能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热能供应。

3. 提高供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引入先进的监测和控制技术,可以实现供暖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我们建议在供暖系统中安装传感器和智能控制设备,实时监测和调节供暖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供暖质量。

4. 完善供暖服务体系为了提供更好的供暖服务,我们建议建立完善的供暖服务体系。

包括建立24小时热线服务,及时处理用户的供暖问题;开展定期的供暖检查和维护,确保供暖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供暖咨询和技术支持,解答用户的疑问和问题。

五、项目效益1. 提高供暖效率和质量通过建设集中供暖系统和智能化管理,可以提高供暖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同时,通过选择清洁能源作为热源,可以提高供暖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2. 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采用清洁能源作为热源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与传统的分散供暖方式相比,集中供暖系统可以更好地控制能源的使用和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集中供暖项目的实施可以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建议书: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城市供暖的需求日益增加。

目前,我市采取分散供暖的方式,存在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供暖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供暖效率,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特提出集中供暖项目建议。

二、项目目标1. 提高供暖效率:通过集中供暖,实现能源的集约利用,提高供暖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 减少环境污染:集中供暖采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等,减少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3. 提升供暖质量:集中供暖可以确保供暖温度均匀,避免冷热不均的情况,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项目内容1. 建设集中供暖系统:在城市范围内建设供暖中心,通过管网将热能传输到各个居民区域,实现供暖集中化。

2. 引入清洁能源:采用天然气作为供暖能源,减少燃煤产生的环境污染,提高供暖的环保性。

3. 完善管网建设:建设完善的供暖管网,确保热能传输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减少能源的损耗。

4. 建设供暖设施:建设供暖中心和供暖设备,包括锅炉、换热器等,确保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

5. 居民接入工程:在居民区域内进行供暖管道的铺设和改造,确保居民能够接入集中供暖系统。

四、项目实施1. 项目规划:制定详细的项目规划,包括供暖中心选址、管网布局、设备选型等。

2. 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项目资金,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 施工建设:按照项目规划进行供暖中心和管网的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 设备采购:根据项目需求,采购供暖设备和相关配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5. 居民接入工程:组织居民区域的供暖管道铺设和改造工作,确保居民能够接入集中供暖系统。

五、项目效益1. 节约能源:集中供暖可以提高供暖效率,节约能源消耗,降低能源费用支出。

2. 减少环境污染:采用清洁能源,减少燃煤产生的环境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3. 提高供暖质量:集中供暖可以确保供暖温度均匀,避免冷热不均的情况,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

集中供暖项目建议书建议书:集中供暖项目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寒冷的冬季,供暖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设施。

然而,目前我市的供暖方式主要以分散式供暖为主,存在着能源浪费、环境污染、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我们建议实施集中供暖项目。

二、项目目标1. 提供高品质的供暖服务:通过集中供暖方式,确保居民在冬季能够享受到稳定、舒适的供暖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 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先进的供暖技术和设备,优化供暖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3. 保护环境:通过减少燃煤等传统能源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4. 提高经济效益:集中供暖项目可以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供暖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三、项目实施方案1. 技术选型:选择先进的供暖技术和设备,如热水供暖、地源热泵供暖等,确保供暖系统的高效运行。

2. 建设规模:根据城市规模和居民需求确定集中供暖项目的建设规模,确保能够覆盖到更多的居民。

3. 建设时间: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建设周期,合理安排建设时间,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4. 建设资金:项目的建设资金可以通过政府投资、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筹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5. 运行管理:建立完善的供暖系统运行管理机制,定期维护设备,确保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项目效益评估1. 经济效益:集中供暖项目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2. 社会效益:提供高品质的供暖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3. 环境效益:减少燃煤等传统能源的使用,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五、项目风险及对策1. 技术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技术难题,为此,我们需要与专业的供暖技术公司合作,确保项目的技术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供热项目建议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目录附表:1.热负荷计算表2.集中供热热负荷汇总表3.供热管网水力计算表4.供热工程投资估算表附图:1.西安国际港务区区域位置图2.西安国际港务区集中供热区域位置图3.西安国际港务区集中供热分区总平面图4.西安国际港务区集中供热管网总平面图5.直埋供热管道管槽断面图6.补偿器安装图第一章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西安国际港务区集中供热工程二. 项目资金来源申请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三. 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西安东郊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王哲联系电话:四.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西安东郊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隶属大唐灞桥热电厂,地处西安市东郊,东临灞河,西临浐河,南临西蓝与南绕城高速公路接壤处,环境幽雅,交通便利。

西安东郊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7年。

公司主要经营:发电、供热、灰、水的批发与零售;燃料管理;劳务检修等项目。

大唐灞桥热电厂2台300兆瓦供热燃煤发电机组技改工程,是响应了国家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政策,为西安市东部地区的工业用热和居民采暖提供优质、高效、清洁、经济的热源,而优先发展的城市热电联产环保项目。

目前,两台300兆瓦机组已经建成投产,供热水能力为每小时9600吨。

加之2台100兆瓦机组的供热能力,东郊能源有限公司的供热能力达到:供应蒸汽每小时400 吨,热水每小时11200 吨,供热能力大大提高,供热采暖面积由原来的680万平方米增加到近930万平方米,能够满足更多热用户的用热需求,使更多的市民享受到集中供热带来的优越和便利。

五. 项目概况为满足西安国际港务区内广大热用户的供热需求,初期拟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内建设港务区供热站作为集中供热热源(1×58MW+3×116MW),远期利用大唐灞桥热电厂七期2×600MW热电联产机组作为该区域的主要热源,同时建设配套的供热管网工程,概况如下:1、供热热源:根据港务区的区域条件以及用热需求,在规划近期主要利用自建港务区供热站1×58MW+3×116MW高温热水锅炉作为港务区规划核心区的主要热源;远期利用灞桥热电厂七期2×600MW热电联产机组作为港务区规划建设区的主要热源,港务区供热站在远期作为港务区远期规划控制区发展的主要热源,兼作规划建设区的调峰热源。

2、供热管网:一级供热管网系统采用闭式双管制枝状管网,供热介质为130/70℃高温热水,系统与热用户换热站采用间接连接。

本项目供热管道最大管径为D1220×14,供热半径约为6.5km,最远供热距离约为8km。

3、热交换站换热站选址尽可能靠近一级热网又接近小区负荷中心,并根据项目热负荷规模,结合道路的走向、自然街区划分的区域等条件进行设置,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供热半径不宜超过800米,同一热力站供热区域内建筑高度差不宜过大,以便于选择同一种连接方式。

本次西安市国际港务区集中供热规划,采暖换热站数量按每个换热站平均共热能力为15MW控制。

4、中继泵站本项目在远期以大唐灞桥热电厂七期2×600MW热电联产技改为主要热源,由于灞桥热电厂距离西安港务区较远,仅靠设在热源内部的热网主循环泵运行,难以满足热媒输送要求,为控制整个管网工程的压力级别,在供热管网中需设一座加压泵站,将管网工作压力控制在以内。

供水设置加压泵,是为了减少网路电耗和适应换热设备的耐压强度;供、回水上设置加压泵是为了满足用户设备的承压要求,减少投资并简化运行操作和管理。

中继泵站的设备选型应在中继泵站站址确定后,根据水力计算和水压图确定。

5、供热负荷西安国际港务区集中供热规划(规划核心区及规划建设区)采暖热负荷为 MW,其中:规划近期增加采暖热负荷为 MW;规划远期增加采暖热负荷为 MW;第二章区域概况一. 城市概况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陕西省省会;是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西部及黄河中上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西安将建设成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古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

西安市位于陕西省的中部,北部属渭河平原,南部属秦岭北坡,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0′~109°49′,北纬33°42′~34°44′30″,总面积9983km2。

西安城区在关中盆地中部的渭河南岸,中心位置为东经108°55′45″,北纬34°15′24″。

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地处我国腹地,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陕西省最重要的经济带,地处联接西北、西南、华北、中南以至华东的重要位置。

西安南和东南以秦岭山脉主脊为界,与汉中市、商洛市相邻;西以太白山及青化台塬为界,与宝鸡市接壤;西北以渭河为界,与咸阳市隔河相望;东以零河和灞塬山地为界,与渭南市相接。

西安东与渭南地区为邻,西与咸阳地区相接,东西最长约204km,南北最宽116km,总面积10108km2,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

二. 地形地貌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俊俏、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限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

西安市的地表形态大体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属秦岭山地,北部属渭河平原。

全市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763米,是中国大陆中部最高山峰。

渭河平原海拔400-700米,其中东北端渭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

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

三. 工程地质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

据今约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据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击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四. 区域概况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主城区东北灞渭三角洲,地跨西安、临潼、高陵三地。

它是西安市主城区外围四个组团之一,是西安城市未来空间发展格局“东接临潼,西连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格局的战略要地,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北迁、东拓、西联”的前沿区域。

西安国际港务区距市中心20km,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5km,距窑村机场仅5km,通过绕城高速与三环路、咸宁路、华清路、太华北路、大白杨路、枣园路、友谊路、京昆高速,连霍高速,陕沪高速、包茂高速等城市环路、城市主干路、全国高速公路网相连;西安是全国六大铁路枢纽之一,国际港务区依托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实现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实现多式联运。

西安国际港务区西接灞河,与浐灞生态区、世界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和2011年世界园艺世博会会址隔河相望;园区以北为渭河湿地保护区。

园区东接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临潼;作为城市现代文明体现的载体,西安国际港务区具有的生态文化环境优势无可比拟。

西安国际港务区服务于“四区两基地”、泾渭产业区、纺织城等产业基地,能够完善相关产业链,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供地区发展机遇和就业岗位。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将优化国家中西部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格局,承接西安市产业功能转移的需求;将推进西安经济结构调整合发展的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增长的需求;将拉动西咸一体化,服务陕西三大经济区域、四大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关中城市群的需求;将服务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产业发展,体现中心城市核心带动作用的需求;将打造“西三角经济圈”,壮大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的需求;将体现新亚欧大陆桥中心城市地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需求。

第三章规划概况一. 总体规划概况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主城区东北灞渭三角洲,地跨西安、临潼、高陵三地。

它是西安市主城区外围四个组团之一,是西安城市未来空间发展格局“东接临潼,西连咸阳,难拓长安,北跨渭河”格局的战略要地,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北迁、东拓、西联”的前沿区域。

西安国际港务区距市中心20km,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5km,距窑村机场仅5km,通过绕城高速与三环路、咸宁路、华清路、太华北路、大白杨路、枣园路、友谊路、京昆高速,连霍高速,陕沪高速、包茂高速等城市环路、城市主干路、全国高速公路网相连;西安是全国六大铁路枢纽之一,国际港务区依托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实现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实现多式联运。

西安国际港务区西接灞河,与浐灞生态区、世界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和2011年世界园艺世博会会址隔河相望;园区以北为渭河湿地保护区。

园区东接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临潼;作为城市现代文明体现的载体,西安国际港务区具有的生态文化环境优势无可比拟。

西安国际港务区服务于“四区两基地”、泾渭产业区、纺织城等产业基地,能够完善相关产业链,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供地区发展机遇和就业岗位。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将优化国家中西部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格局,承接西安市产业功能转移的需求;将推进西安经济结构调整合发展的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增长的需求;将拉动西咸一体化,服务陕西三大经济区域、四大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关中城市群的需求;将服务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产业发展,体现中心城市核心带动作用的需求;将打造“西三角经济圈”,壮大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的需求;将体现新亚欧大陆桥中心城市地位,透应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需求。

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控制区范围为西沿灞河、北抵渭河、东连临潼、南接西安绕城高速,总用地范围为120km2。

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建设区范围:西沿灞河、北至铁路北环线、东至西韩公路、南接西安绕成高速,总用地范围44.6km2。

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核心区范围:西沿灞河、北至集装箱中心站、东至西韩公路、南接西安绕成高速,总用地范围28km2。

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建设区内规划人口万人。

二. 供热规划概况1、热负荷热负荷计算采用“采暖面积综合热指标”估算,工业生产热负荷是进行实际调查统计和同类企业类比确定。

①采暖热指标的确定采暖热指标是根据对西安市现有采暖设施的办公、住宅、厂房进行综合调查统计分析后,并与其他城市建筑物采暖面积热指标相对比,参照有关节能标准,依据《城市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02)推荐的热指标计算后并参照规划区的总体规划要求确定。

《城市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02)推荐的热指标见下表。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W/m2)根据《城市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02),结合对西安市主要供热对象建筑物的结构及楼层层高的比例分析,考虑到今后建筑物标准的提高、建筑物节能措施的普遍应用以及近年来西安集中供热的实际情况,参照《西安市集中供热总体规划》和《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的有关内容,确定规划区各类建筑热指标如下:民用居住建筑物热指标为45W/m2;公共建筑物热指标为70 W/m2;工业建筑物热指标为100 W/m2;综合平均采暖热指标为52 W/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