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质量传递

合集下载

质量传递概论

质量传递概论

2、以质量平均速度u为参考基准 、以质量平均速度 为参考基准
以质量平均速度为参考基准时, 以质量平均速度为参考基准时,所能观察到的是各组分的质量相 对运动速度。 组分和 组分和B组分相对于质量平均速度的扩散速度分别 对运动速度。A组分和 组分相对于质量平均速度的扩散速度分别 为uA-u和uB-u。 和 。
ni = ρ i ui
(2)相对于质量平均速度,以相对速度来表示 组分的质量通量为 )相对于质量平均速度,以相对速度来表示i
ji = ρ i ( ui − u)
(3)相对于摩尔平均速度,以相对速度来表示 组分的摩尔通量为 )相对于摩尔平均速度,以相对速度来表示i
J i = ρ i ( ui − uM )
wi =
14:11
ρ度又称为摩尔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又称为摩尔浓度,其定义为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 的摩尔数
ci = ni / V
式中, 为混合物中i组分的物质的量 组分的物质的量, 为混合物的体积, 式中,ni为混合物中 组分的物质的量,kmol; V为混合物的体积,m3。 ; 为混合物的体积 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浓度c可表示为 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浓度 可表示为
ρ i = Gi / V
式中, 为混合物中A组分的质量 组分的质量, ; 为混合物的体积 为混合物的体积, 式中,Gi为混合物中 组分的质量,kg;V为混合物的体积,m3。 混合物的总质量浓度 ρ 可表示为
ρ = ∑ ρi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还常采用质量分数w来表示,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还常采用质量分数 来表示,它表示混合物中某 来表示 质量占混合物总质量的比值。 组分 i 质量占混合物总质量的比值。即,质量分数的定义式为
同理,将 J A = c A ( uA − uM ) 、式(8-19)以及 N = cuM 带入 N A = c A uA 同理, - ) 得

5、量值的传递与溯源

5、量值的传递与溯源
计量学概论
第五章 量值的传递与溯源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量值传递和溯源方式 ;
2、掌握计量检定与计量检定规程 ;
3、理解比对、校准和检定的区别;
4、了解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与计量检
定规程的作用。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章 量值的传递与溯源
5.1 概

一、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概念
1、量值传递:
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量值,通过检定(或其 他传递)方式传递给下一级计量标准,并依次传递到 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量值准确一致。量值准确一致 的前提是测量结果必须具有溯源性。 ●量值准确一致:同一量值,用不同的计量器具进行 测量,若其测量结果在要求的准确度范围内达到统一。
不合格继续使用的,属违反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非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之外的其他计量器具 的检定。 ●非强制检定由使用者依法自己组织实施。
第五章 量值的传递与溯源
校准:
●定义: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
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
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目的:确定被校准对象与对应的记录标准所复现的量值 之间的关系,以实现量值的溯源性。 ●对象: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
第五章 量值的传递与溯源 2、溯源性: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 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能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 是与国家计量标准或国际计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这 条不间断的比较链称为溯源链。 ●量值准确一致的前提是测量结果必须具有溯源性。
3、二者区别:
●量值传递:从上往下进行,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如游 标卡尺的示值误差用5等量块检定,千分尺的示值误差 用4等或5等量块检定。 ●量值溯源:从下往上进行,没有严格的等级要求;游 标卡尺的溯源也可以用4等量块。 ●都是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手段。

化工基础 第五章 传质过程及塔设备(吸收)

化工基础 第五章 传质过程及塔设备(吸收)

① 气相在液层中鼓泡,气泡破裂,将雾沫弹溅至上一层塔板;
② 气相运动是喷射状,将液体分散并可携带一部分液沫流动。 说明:开始发生液泛时的气速称之为液泛气速 。
② 降液管液泛
当塔内气、液两相流量较大,导致降液管内阻力及塔板阻力增
大时,均会引起降液管液层升高,当降液管内液层高度难以维 持塔板上液相畅通时,降液管内液层迅速上升,以致达到上一 层塔板,逐渐充满塔板空间,即发生液泛。并称之为降液管内 液泛。

促进两相传质。

α= 50
Ⅲ Ⅰ三面切口舌片; Ⅱ拱形舌片; Ⅲ50×50mm定向舌片的尺寸和倾角
d.筛孔塔板 结构简单、造 价低廉、气体
压降小、生产
能力较大;缺 舌形塔板
点是操作弹性
范围较窄,小 孔筛板易堵塞。 e.导向筛板 如图
(导向筛板)
应用:用于减压塔的低阻力、高效率塔板。 斜台:抵消液面落差的影响。 导向孔:使气、液流向一致,减小液面落差。
沸点低的组分气化,达到分离的目的。 增湿是将干燥的空气与液相接触,水分蒸发进入气相。
②液相一液相 在均相液体混合物中加入具有选择性
的溶剂,系统形成两个液相。
(2)流一固相间的传质过程
①气相一固相 含有水分或其它溶剂的固体,与比较干燥的热 气体相接触,被加热的湿分气化而离开固体进入气 相,从而将湿分除去,这就是固体的干燥。 气体吸附的相间传递方向恰与固体干燥相反,它 是气相某个或某些组分从气相向固相的传递过程。
填料分类
球形 丝网波纹
波纹型
规整填料 孔板波纹
隔栅型 格利希隔栅
拉西环
勒辛环
鲍尔环
阶梯环
弧鞍环
金属环矩鞍
规整填料
混堆填料

第五章 质量传递

第五章 质量传递

DABc 1 y A, 0 NA ln NA L 1 k1c
DABc 1 y A, 0 NA ln NA L 1 k1c
NA 0.4或更小 k1c
超越方程
DABc ln(1 y A,0 ) NA DAB L 1 k1 L
D AB 《1 k1c
D AB 》 1 k1c
在环境工程中,去除水、气和固体中的污染物 常用到传质过程,如常见的吸收、吸附、萃取、膜 分离过程。在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中,也常伴随着 传质过程。 酸碱中和反应
厌氧生物膜
四川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 环工原理
好氧生物膜
§5.1 环境工程中的传质过程
1.吸收与吹脱(汽提) 2.萃取 3.吸附 4.离子交换 5.膜分离
(一)扩散通量 由组分A、B组成的双组分混合气体,假设A为溶质, 组分B为惰性组分,组分A向流体界面扩散并溶解于液 体,则组分A从气相到相界面的传质通量为分子扩散 通量与流动中组分A的传质通量之和。 费克定律的普通表达形式:
N A DAB
dc A c A (N A NB ) dz c
dc A dz
DAB NA (c A ,i c A , 0 ) L
等分子反向扩散
(二)浓度分布
cA
c A , 0 c A ,i L
z c A ,i
cB,0(或pB,0) cA,0(或pA,0) cM(或p) L
可见,组分A的物 质的量浓度分布为直线, 同样可得组分B的物质 的量浓度分布也为直线。
可逆 A( g ) C(s) 2B( g )
z L NB L NA 0
根据化学反应的计量式,可 得出组分A的扩散通量NA与 组分B的扩散通量NB之间的 关系为

环境工程的思考题给学生5月

环境工程的思考题给学生5月

环境⼯程的思考题给学⽣5⽉名词解释烟尘指⽓溶胶态物系中由燃烧、冶⾦过程形成的细微颗粒物,通常包括三种类型⿊烟、飞灰和烟雾。

量纲⽤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它的量纲。

⽆量纲准数由各种变量和参数组合⽽成的没有单位的群数,称为⽆量纲准数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积的物理量称为该物理量的通量。

通量是表⽰传递速率的重要物理量。

位能流体质点受重⼒场的作⽤具有的能量,取决于它相对基准⽔平⾯的⾼度gz静压能流动着的流体内部任何位置上也具有⼀定的静压⼒。

流体进⼊系统需要对抗压⼒做功,这部分功成为流体的静压能输⼊系统。

雷诺准数流型由流体的临界速度u决定,临界速度的⼤⼩受管径d、流体的黏度m 和密度r 的影响。

雷诺将这些因素组成⼀个量纲为1的数。

⽤以判别流体的流动形态,称为雷诺准数或雷诺数,⽤Re来表⽰。

辐射传热物体由于热的原因⽽发出辐射能的过程。

解吸化学⼯程中将被吸收的⽓体组分从吸收剂中脱出的过程称为解吸。

萃取是利⽤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法。

吸附当某种固体与⽓体或液体混合物接触时,⽓体或液体中的某⼀或某些组分能以扩散的⽅式从⽓相或液相进⼊固相,称为吸附。

单向扩散惯性沉降惯性沉降即是利⽤这种由惯性⼒引起的颗粒与流线的偏离,使颗粒在障碍物上沉降的过程。

填空题1、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从中⼼到壁可以层流、过渡流和湍流2、传热的基本⽅式为__热传导__、_对流传热_ 、__辐射传热__。

3、蒸汽冷凝有⼆种⽅式,即_______膜状冷凝___和__滴状冷凝__ 。

其中,由于__滴状冷凝成⼩液滴沿壁⾯直接落下____,其传热效果好。

4、过滤操作实际上是滤液通过__滤饼__和__过滤介质__ 的流动过程,过滤速率是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过滤⾯积的滤液体积称为过滤速度__。

5、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__滞流内层___,因_减薄滞流内层的厚度或破坏滞流内层_强化对流传热的重要途径。

6、往复式压缩机的⼯作循环为吸⽓、排⽓、膨胀、压缩四个阶段。

第5章传质过程解析

第5章传质过程解析
(1)填料塔
①填料塔 结构如图所示,圆筒形,内装填料。
液体由上往下流动时,由于塔壁处阻力较小而向 塔壁偏流,使填料不能全部润湿,导致气液接触不良, 影响传质效果,称之为塔壁效应。
为防止塔壁效应,通常在填料层较高的塔中将填料分 层装置,各层间设液体再分部器,将液体重新分布后再 送入下层填料。
选择合适尺寸的填料,也可以减弱和防止塔壁效应。
鞍环填料综合了鞍形填料液体分布性好和环形填料通 量大的优点。
鞍型填料.
波纹填料由许多层高度相同但长短不等的波纹薄板 组成,整砌结构,流体阻力小,通量大、分离效率 高,不适合有沉淀物、易结焦和粘度大的物料,装 卸、清洗较困难,造价也高。
金属丝网价格昂贵,放大效应明显,用于要求高, 产量不大操作。
NH3 Air
NH3
H2O
③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力),两相体系必然有一个 平衡关系。
稀溶液,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遵循亨利(Henry)定律;
p* Ex
p* c H
y* mx
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符合拉乌尔(Raoult)定律。
在某一温度下,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以溶剂的摩尔分数
固体浸取 是应用液体溶剂将固体原料中的可溶组分提 取出来的操作。 液体吸附 是固液两相相接触,使液相中某个或某些组 分扩散到固相表面并被吸附的操作。 离子交换 是溶液中阳离子或阴离子与称为离子交换剂 的固相上离子的交换过程。
2.传质过程的共性 (1)传质的方式与历程
单相物系内的物质传递是依靠物质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分子扩散靠分子运动从高浓度处转移到低浓度处,如: 物质在静止或滞流流体中的扩散; 涡流扩散是因流体的湍动和旋涡产生质点位移,使物质 由高浓度处转移到低浓度处的过程。

环境工程原理第05章质量传递.

环境工程原理第05章质量传递.
第五章 质量传递
质量传递:是指物质在浓度差、温度差、压力差、电 场或磁场场强差等推动力作用下,从一处向另一处的 转移,简称传质,包括相内传质和相际传质两类。 质量传递的推动力 浓度差 温度差 压力差 场强差 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热扩散
压力扩散 强制扩散
第五章 质量传递
质量传递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有相似之处,但比后 二者复杂。如与传热过程比较,主要差别为: (1) 推动力差别
A
A
相界面 气相或液相 B+A A 固相 C 吸附
吸收
解吸 吹脱、汽提
A 脱附
相界面 液相 液相 B+A S+A
A
相界面 固相 液相 B+A S+A
A
萃取
浸沥(取) 固—液萃取
2、反应中的传质过程: 用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氨 石灰/石灰水洗涤烟气脱硫 催化氧化法净化汽车尾气 3、传质过程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过程的极限: 相平衡关系——传质方向 过程的速率: 传质机理——传质速率
表示组分A向浓度减小的方向传递 A物质的量浓度,kmol/m3
N Az DAB
dC A dz
A在z方向浓度梯度,kmol/m3· m
扩散通量
通过垂直于扩散 方向的单位截面积扩散的物质量,kmol/(m2· s)。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传热推动力为温度差,单位为º C;
传质过程推动力为浓度差,浓度有多种表示方法
(如气相分压、摩尔浓度、摩尔分数等),不同表示方
法的推动力和单位均不同。 (2) 过程最终状态的差别 传热是Δt = 0;相际间传质浓度差≠0,而是相平 衡(如:NH3 溶于H2O)。
第五章 质量传递
本章主要内容

(精编)环境工程原理补充习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XXXX

(精编)环境工程原理补充习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XXXX

(精编)环境工程原理补充习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XXXX环境工程原理修订材料(2007 年)目录总结2总结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单位换算「水处理:一般1L 污水可近似认为等于 1000g 。

1mg / L 的质量分数为 1mg / 1000g = 1 x 10-6 = 1ppm 污水浓度过高时,1mg / L 的质量分数为1x 10-3十混合 物密度值L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常用体积分数;H p H F q第三章流体流动、衡算方程环境工程中 三、质量与能量衡算若视为理想气体—A V RT 103pM A1 .质量衡算(■以物料全部组分为对象: q mr 0 (质量守恒)I 以某种元素或 物质为对象广1)稳态非反应系统: q ml q m2 2) 稳态反应系统:q ml q m2 q mr 0q ml q m2 k V 0 (一级反应)3) 非稳态系统:•dm q ml q m2 qdt 封闭系统2•能量衡算 q H p H F E q(不考虑做功,仅考虑热量交E Q Q{无相变:E Q Q mC p T 有相变:相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但温度不变E Q mL 开放系统(稳二、流体流动内摩擦力2 •内摩擦力(2 ) 口为动力黏性系数,表示单位法向速度梯度下,由于流体黏性引起的内摩擦力或剪切 应力的大小。

温度液体讥;气体口 f(3 )流体类别一一见表 3.2.2(4)流动状态与剪切应力层流:剪切应力由分子运动引起,服从牛顿黏性定律三、边界层1 •边界层理论要点(1) 当实际流体沿固体壁面流动时,紧贴壁面处存在非常薄的一层区域——边界层(2) 在边界层内,流体流速很小,但速度梯度很大(3) 在边界层内,黏性力可以达到很高的数值,它所起的作用与惯性力同等重要,在边界 层内不能全部忽略粘性(4 )流动分两个区域,在边界层外的整个流动区域,可将粘性力全部忽略,近似看成是理 想流体的流动 dm 「质量衡算q mi q m2 dt r 总能量方程: 能量衡算 L |机械能方程: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管内流动 u^Ai u m2 A 2(e gz pv) Q e 1 2 P 2 2 ( U m ) g z p vdp 1 2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u m ) g z 2W ew e p h f W e h f 1 •流态一一雷诺数Re uL ,「宀 判定(1) 牛顿黏性定律叫,适用于层流 dy湍流:剪切应力由分子运动和质点脉动引起,du eff dy2•边界层形成过程(1)绕平板流动(图)X X①边界层厚度:层流 4.641 0-5;湍流0.376 卫Re x Re x②减小边界层厚度可以减小传递过程阻力:增大流速使湍流化,矩形槽或放置金属丝破坏边界层形成(2)圆直管内流动(图:层、湍流)①层流一一速度抛物线型分布;湍流一一充分发展段速度分布曲线较平坦,层流底层厚度d61-50-875Re②进口段长度:层流 * 0.0575Re ;湍流约50倍管径d3•边界层分离一一能量损失(图)①产生条件:存在黏性作用和逆压梯度②层流较湍流易发生;湍流的分离点靠后,尾流区小四、阻力损失影响因素成因雷诺数物体形状表面粗糙度摩擦阻力湍流-大;层流-小粗糙表面-大形体阻力湍流-小;层流-大良绕体-小;非良绕体-大粗糙表面促进湍流化-小五、圆直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1 .沿程损失. 2I U md 2(2)速度分布及阻力损失流动速度分布 形态q V q 1 q 2 q 3 ; h f1 h f 2 h f 3七、流体测量(1) P f 阻力损失系数入64/ Re层流 u 1 dp 2 r 2r °[1(―)] r ° 4 dl 4 U ms u mr °1.过渡区按湍流处理偏安全2.湍流区 Re>4000 :湍流 U U max (1 )r °柏拉休斯:般流体输送的 Re 范围内, n=1/7 0 250.3164 Re . (5000 Re10000) 1 卡门:■2.035lg(Re )0.91 (Re 3.4 106)3.完全湍流区 (1.74 2lg#)22 .局部损失h f -巴或h f2六、 管路计算(不可压缩流体)r 简单管路:q v1 q v2 常数; h f h f1 h f2复杂管路 (分支管路: 总管流量等于各支管流 之和;h fAE h fAB h fBD h fDE ;总机械冃能寸恒并联管路:测量仪表流速(流量)表达式 特点必须垂直安装,流体自下而上流动 第四章热量传递、概述「气体一一分子不规则运动「热传导*固体一一晶格振动和自由电子的迁移I I 液体一一分子振动+分子间相互碰撞热量传递 < 对流传热一一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引起,通常也指流体与固体 壁面之间的热传递;仅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辐射传热——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不需要任何介质,可在真空中传播、热传导1 •基本公式:傅立叶定律:Q dT ,热量通量%温度梯度;热量沿温度dy降低的方向传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费克定律
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N A, z = − DAB
dC A dz
组分A在Z方向 的浓度梯度, kmol/(m3·m)
A 在 B 中的扩散系数 m2/s
扩散通量, 扩散通量, kmol/m2⋅ s
(一)费克定律
以摩尔分数为基准
cA = c ⋅ xA 当c为常数时
以质量浓度为基准
第五章 质量传递
5.1 环境工程中的传质 5.2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5.3 分子传质 5.4 对流传质
5.1 环境工程中的传质
什么是传质? 什么是传质?
在一个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体系中, 在一个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体系中,若某组分 的浓度分布不均, 的浓度分布不均,就会发生该组分由浓度高的区域向 浓度低的区域转移,即发生物质传递的现象, 浓度低的区域转移,即发生物质传递的现象,称为传 质过程。 质过程。
(0.152 − 0.1252 ) DAB ×101.3 ×15.73 ×1.044 × 106 = 2 54.7 × 8.314 × 328 × 93.2
5.3 分子传质
分子传质发生在静止流体、层流流动的流体以 分子传质发生在静止流体、层流流动的流体以 静止流体 及某些固体的传质过程中。 某些固体的传质过程中。 的传质过程中 静止流体中的质量传递有两种典型情况, 静止流体中的质量传递有两种典型情况,即单 向扩散和等分子反向扩散。 向扩散和等分子反向扩散。
pG 气相主体 pi 液相主体 传质方向 Ci CL 空气 吹脱 相界面 水 +石油烃 石油烃
5.1环境工程中的传质面 苯
萃取:是利用液体混合 萃取:是利用液体混合 液体 物中各组分在不同溶剂 中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液 体混合物的方法。 体混合物的方法。 萃取剂:在其中, 萃取剂:在其中,易溶 组分与难溶组分的浓度 比远大于它们在原混合 物中的浓度比, 物中的浓度比,萃取就 会使易溶组分从混合液 中分离。 中分离。
z L
(二)浓度分布
例5.3.1(P190) ( )
DAB p NA = ( pA ,i − pA , 0 ) RTzpB,m
DAB
cA dz NA = dt dt
cA dz DAB p = ( pA,i − pA,0 ) dt dt RTzpB,m
pA ,i =15.73kPa(328K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组分A在相界面的分压 组分A在相主体的分压
pB,m
pB , 0 − pB ,i = pB , 0 ln p B ,i
惰性组分在相界面和气相 主体间的对数平均分压
(二)浓度分布
dcA c NA = − DAB c − cA dz
DAB c dy A NA = − 1 − y A dz
dN A =0 dz
环境工程原理
付 晓 茹
2011年 2011年4月15日 15日
本章重点
概念:分子扩散、涡流扩散、费克定律、 概念:分子扩散、涡流扩散、费克定律、扩散 通量、传质边界层、 通量、传质边界层、典型情况下的对流传质系 数 计算:单向扩散的扩散通量与传质系数、 计算:单向扩散的扩散通量与传质系数、等分 子反向扩散的扩散通量与传质系数、 子反向扩散的扩散通量与传质系数、对流传质 的扩散通量与传质系数
pG 气相主体 pi 液相主体 传质方向 Ci CL 空 气 +氨 气 氨 吸收
5.1环境工程中的传质 环境工程中的传质
1 吸收与吹脱(汽提) 吸收与吹脱(汽提)
解析: 解析:将被吸收的气体 组分从吸收剂中脱出的 过程。 过程。 吹脱: 吹脱:当利用空气作为 解吸剂从水中去除挥发 性污染物,称为吹脱。 性污染物,称为吹脱。 汽提: 汽提:当利用蒸汽作为 解吸剂从水中去除挥发 性污染物,称为汽提。 性污染物,称为汽提。
5.3 分子传质
5.3.1 单向扩散
(一)扩散通量 (二)浓度分布
5.3.2 等分子反向扩散
(一)扩散通量 (二)浓度分布
5.3.3 界面上有化学反应的稳态传质
5.3 分子传质
5.3.1 单向扩散
只有气体组分从气相向液相传递, 只有气体组分从气相向液相传递,而没有物质 从液相向气相作相反方向的传递。 从液相向气相作相反方向的传递。 在单向扩散中, 在单向扩散中,扩散组分的总通量由两部分组 即流动所造成的传质通量 传质通量和叠加于流动之 成,即流动所造成的传质通量和叠加于流动之 上的由浓度梯度引起的分子扩散通量 分子扩散通量。 上的由浓度梯度引起的分子扩散通量。
d DAB c dy A (− )=0 dz 1 − y A dz
1 1 − y A, 0 C1 = − ln L 1 − y A,i
C2 = − ln(1 − y A,i )
− ln(1 − y A ) = C1 z + C2
1 − y A 1 − y A, 0 = 1 − y A,i 1 − y A,i
5.2.3 涡流扩散
N

= −ε
D
d ρ A dz
涡流扩散系数,其越大,表明流体质点在其浓度梯度 涡流扩散系数,其越大, 方向上的脉动越剧烈
总的质量扩散通量N 总的质量扩散通量 At为
d ρA d ρA N At = −( DAB + ε D ) = − DABeff dz dz
在充分发展的湍流中,涡流扩散系数往往比分子扩 在充分发展的湍流中, 散系数大得多,因而D 散系数大得多,因而DABeff=εD
kg/(m2·s)
dxmA dz
(二)分子扩散系数
D
AB
N A ,z = − dC A dz
双组分气体体系: 双组分气体体系:
DAB
p0 T 1.75 = DAB ,0 ( )( ) p T0
物质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扩散系数: 物质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扩散系数: 10-5~10-4 m2/s、 10-9~10-10 m2/s、 10-9~10-14 m2/s。 、 、 。
5.2.2 分子扩散
由分子的不规则热运动而导致的传递 分子扩散过程只有在固体、静止流体或层流 流动的流体中才会单独发生。 (一)费克定律 在某一空间充满A、B组分组成的混合物,无总 体流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cA2 > cA1
分子热运动的结果将导致A分子由浓度高 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净扩散,即发生由高 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的分子扩散
(一)扩散通量
传质时流体混合物内各组分的运动速度是不同的
uA 组分A的宏观运动速度 uB 组分B的宏观运动速度
为了表达混合物总体流动的情况 引入平均速度
uM
cA uA + cBuB uM = c
流体混合物的流动是以平均速度流动的,称为总体流动
(一)扩散通量
相对于运动坐标系 得到相对速度
uM u A,D u B, D
组分B在单向扩散中没有净流动,所以 单向扩散也称为停滞介质中的扩散
在稳态情况下 N A 为定值 相界面: 气相主体: z=0 z=L
cA = cA,i cA = cA,0
L cA ,0
N A ∫ dz = − ∫
0
cA ,i
DAB c ⋅dcA c − cA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式中 DAB c 为常数,所以
u A,D = u A − u M u B,D = u B − u M
扩散速度,表明组分因分子扩散引起的运动速度 由通量的定义,可得
N A = cAuA
N B = cBuB
N M = cuM = N A + N B
(一)扩散通量
而相对于平均速度的组分A的通量即为分子扩散通量,即
N A,D = cA uA,D
5.2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5.2.1 传质机理 5.2.2 分子扩散 5.2.3 涡流扩散
5.2.1 传质机理
向一杯水中加入一滴蓝墨水—— 向一杯水中加入一滴蓝墨水 蓝色由最初的位置慢慢散开, 蓝色由最初的位置慢慢散开,即蓝墨水的分子由高浓度处 向低浓度处移动 ——质量传递 质量传递 静止——蓝色由最初的位置慢慢散开,经过较长一段 蓝色由最初的位置慢慢散开, 静止 蓝色由最初的位置慢慢散开 时间后, 时间后,杯中水的颜色趋于一致 搅拌一下——? 搅拌一下 慢 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 分子扩散 ——慢 由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 涡流扩散 ——快 快 工程上为了加速传质,通常使流体介质处于运动状态——湍 流状态,涡流扩散的效果占主要地位
引起传质的推动力? 引起传质的推动力?
浓度差、温度差、压力差、电场或磁场的场强差。 浓度差、温度差、压力差、电场或磁场的场强差。
5.1 环境工程中的传质
1吸收与吹脱(汽提) 吸收与吹脱(汽提) 吸收与吹脱
相界面 水
吸收: 吸收:根据气体混合 物在同一溶剂中的溶 解度不同, 解度不同,使气体与 溶剂充分接触, 溶剂充分接触,其中 易溶组分进入液相, 易溶组分进入液相, 从而与非溶解的气体 组分分离。 组分分离。
pA , 0 =0
p B , 0 = p − p A, 0 = 101.3kPa, pB,i = p − pA ,i = 101.3 − 15.73 = 85.57kPa
pB,m pB,0 − pB,i 101.3 − 85.57 = = = 93.2 kPa 101.3 pB , 0 ln ln 85.57 p B ,i
惰性组分在相界面和气相主体 间的对数平均浓度
DABc NA = (cA,i − cA,0 ) LcB,m
扩散推动力
(一)扩散通量
若静止流体为理想气体,则根据
NA = DABc (cA,i − cA,0 ) LcB,m
p = cRT
总压强
DAB p NA = ( pA ,i − pA , 0 ) RTLpB,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