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找水工艺研究
水平井筛管完井找堵水工艺技术研究(冀东油田找堵水技术)

0
引
言
随着近几年水平井在冀东油田的推广应用 ,水 平井的出水问题也变得日趋严重 。解决水平井的找 水、堵水问题,已成为冀东油田水平井后期开发的 首要问题。 根据找堵水开关的原理不同, 主要分为液控 型、滑阀型和智能型 3 种找堵水一体化管柱。液控
* 基金项目: 2008 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研究课题 “水平井控水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 ( 2008F - 1506 ) 。
4
结
论
( 1 ) 水平井筛管完井找堵水工艺管柱结构简 单,操作方便,调层准确可靠,能够满足筛管完井 水平井找堵水的需要。 ( 2 ) 水平井筛管完井找堵水工艺技术采用环
图4 Fig. 4 遇水膨胀封隔器结构示意图
空注堵剂的方法, 解决了裸眼环空 ( 筛管与裸眼 井壁间 ) 的后期分段问题; 采用遇水膨胀封隔器 进行管内分段, 无需下专门胀封工具对封隔器坐 封,降低了施工风险; 开关阀需要下入专用开关进 行操作,动作可靠,无砂卡危险,使调节层数不受 限制,可广泛应用于多层油藏的找堵水 。
图1 Fig. 1
水平井筛管完井找堵水工艺图 Technological diagram of WDP for horizontal well screen completion Fig. 2
图2
开关阀结构示意图
Structural diagram of switch valve
1 —上接头; 2 —上缸套; 3 —卡簧档套; 4 —卡簧; 5— 缸 体 ; 6 — 进 液 套 ; 7 — 下 缸 套 ; 8 — 下 接 头 。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y of WDP for Horizontal Screen Completion
压电控制开关找堵水工艺现场应用探讨

目前 常用 的找水方 法 是在 自喷生 产状 态 下井 温法 找水 和 阻抗式 过 环空综 合 找水 , 自喷 生产 状态 与 泵抽 生 产状 态差别 较 大 , 因此 找水误 差 值也 较大 ; 过 环空 通 找水虽 然能 够 实现 生产 状态下 测 试 ,但对 于 大泵 生 产 井 无法 采用 。而压 电控制 开关 找堵水 工艺 , 找准各个 能 小 层 的含水 , 封堵 特 高含 水层 , 目前 治理 高 含水 油 的 是
关 器转 动 , 制开关 器 打开 或关 闭。 控 系 统 由电池 筒供 电 ,工 具在 井下 的 工作 寿命 由电
目前通 过六 矿 6V井 的现场 试验 ,验 证 了压 电控 号 为有 效命 令 时 ,集 成 电路 板命令 微 电机 动作 带 动开 I 制 开关 找堵水 的实 用性 和可靠 性 。
隔器将 油层 分 隔成若 干层 段 ,每个 层 段 内下 人压 电控 制开关 , 投送 管柱 丢手后 下泵 生产 。
3 现场试验
压 电控 制开 关 找堵水 工 艺技 术就 是 通过 地 面打压
维普资讯
20 0 7年 9月
王 中华 等 : 电控 制 开关找 堵 水工 艺现 场应 用探 讨 压 311 以生 产状 况为依 据 ..
偏 心 接 头 验 封 定位 管
大庆 油 田萨 中开发 区综 合 含水 已经 达 到 9 . 05 9% ,
其 中采 油一 厂 六矿 含水 大 于 9 5%的油 井 有 1 2口 , 9 还
定 位 管 电 池 筒 压 力 传 感 器 控 制 电 路 开 关 阀 电 动机
有 7 I 井 因高含水 关井 , 3 V油 占总井数 的 2 3%。治理高
吉林油田水平井机械找堵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吉林油田水平井机械找堵水技术研究与应用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Plugging Technology for Horizontal Wells in Jilin Oilfield【摘要】水平井是特殊油气藏开采的重要技术手段,它是提高油井产量、提高油田开发效益的一项开发技术。
水平井是通过扩大油层的泄油面积来提高油井产量的一项开发技术。
截止2011年底,吉林油田共完成浅层水平井314口,其中采油井273口,注水井4口,气井37口。
目前含水在90%以上的水平井有60口,高产液高含水的水平井有26口。
水平井均为多段开采,出水层段认识不清,有必要进行水平井找水及堵水技术研究与应用,以提高水平井稳产的开发周期,提高水平井最终采收率。
该论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水平井机械找堵水技术,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结合吉林油田水平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水平井找堵水设计的必要性,设计难点及解决方法。
通过研究与试验,目前形成两种水平井分段智能找水测试技术,一种是水平井找水测试工艺技术,该技术采用油管带着找水测试工具下入井内水平段,采用封隔器将各射孔段卡开,采用智能找水测试仪进行轮抽测试;另一种是水平井找堵一体化工艺技术,该项技术利用油管将水平井找堵一体化工具带到井下水平段,采用封隔器将水平段各射孔段有效分隔,压电开关按预定时序控制各段的开关动作,单独生产目的层段。
根据找水测试结果进行地面打压调层,进行找堵联... 更多【Abstract】Horizontal well is a special reservoir exploitation techniques,It is to increase oil productio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developing technology in oilfield development.The horizontal well is a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o increase oil well production per well by expanding the area of the reservoir drain.By the end of 2011,Jilin Oilfield completed a total of 314 shallow horizontal wells,Oil recovery wells 273,jection water wells 4,gas well 37.There are 60 horizontal wells in the water content in mo... 更多【关键词】水平井;机械找堵水;封隔器;找水开关【Key words】Horizontal wells;Mechanical find water and water blockoff;Packer;Find waterswitch【作者基本信息】东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012,硕士【网络出版投稿人】东北石油大学【网络出版年期】2013年01期【分类号】TE358.3。
智慧水务技术创新研究

智慧水务技术创新研究智慧水务技术创新是当前全球水资源管理的关键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水资源供需不平衡、水污染加剧等问题愈发凸显。
因此,智慧水务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成为确保可持续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智慧水务技术的目标是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和有效利用。
它涵盖了从水资源监测、数据采集和处理,到智能水管网、智慧水处理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智慧水务技术的研究包括但不限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首先,智慧水务技术在水资源监测和数据采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部署传感器网络和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的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指标,形成全面、准确的水资源数据。
与传统的人工监测相比,智慧水务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大量数据,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实现对水体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同时,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管理策略。
其次,智慧水务技术在智能水管网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是关键。
智慧水管网是指通过传感器和智能控制装置实现对水管网络的智能监测和控制。
通过智能水表和水质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用水量和水质变化,为用户提供水资源的实时信息和用水管理建议。
此外,智慧水管网还可以实现漏水检测和修复、管网水压调控等功能,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智慧水务技术还包括智慧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主要依靠化学药剂和物理操作,但存在成本高、能源消耗大和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智慧水处理通过应用先进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水处理过程的智能监控和优化。
例如,通过传感器监测来水的水质,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处理工艺的自动控制和调整,提高水处理的效率和水质的安全。
最后,智慧水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
在技术创新方面,需要加强对智慧水务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RO+EDI造水系统运行工艺研究

RO+EDI造水系统运行工艺研究二、RO+EDI造水系统概述RO+EDI造水系统是一种结合了反渗透(RO)和电渗析(EDI)两种技术的高效水处理系统。
RO技术通过高压将水透过半透膜,去除其中的离子、颗粒和有机物质,EDI技术则利用电场将水中的离子分离出来,从而实现高纯水的生产。
RO+EDI造水系统具有高效、节能、无化学品使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医药、化工等领域。
三、RO+EDI造水系统构成1. 反渗透(RO)部分RO部分由预处理系统、高压泵、反渗透膜组件等组成。
预处理系统包括粗滤、活性炭过滤、软化处理等,用于去除水中的颗粒、有机物质和部分离子。
高压泵将经过预处理的水推进到反渗透膜组件,利用高压将水透过半透膜进行过滤和分离,得到高品质的RO水。
2. 电渗析(EDI)部分EDI部分由离子交换膜组件、电渗析腔体、电源等组成。
EDI膜组件在电渗析腔体内,负责将水中的离子分离出来,得到高纯水。
电源则提供电场,促进离子的迁移和分离。
四、RO+EDI造水系统运行工艺1. 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是RO+EDI造水系统中的第一道工艺步骤,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的颗粒、有机物质和部分离子,防止污染和损坏RO和EDI膜组件。
粗滤和活性炭过滤主要去除水中的颗粒和有机物质,软化处理则用于去除硬度离子。
2. 反渗透(RO)部分RO部分是整个造水系统的核心工艺步骤。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确保高压泵的稳定运行,并对反渗透膜组件进行定期清洗和更换,以保证其过滤和分离效果。
监测RO水的水质和流量也是必不可少的。
4. 水质监测与控制RO+EDI造水系统的运行工艺中,水质的监测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定期对RO水和EDI水的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系统运行异常和污染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通过对系统中各个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可以保证RO+EDI造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纯水的生产。
五、RO+EDI造水系统运行工艺优化1. 工艺参数优化在RO+EDI造水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一些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对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纯水的生产至关重要。
RO+EDI造水系统运行工艺研究

RO+EDI造水系统运行工艺研究一、引言RO+EDI造水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低成本的水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制药等行业的纯水生产中。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反渗透(RO)膜和电子去离子(EDI)技术,将原水中的离子、微生物等杂质去除,得到高纯度的水。
本文旨在对RO+EDI造水系统的运行工艺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行业的水处理工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用技术支持。
二、RO+EDI造水系统的原理及优势RO+EDI造水系统是一种综合利用反渗透和电子去离子技术的高效造水工艺。
其具体原理如下:1. 反渗透(RO):RO是利用高分子聚合物膜对水中的离子、微生物、胶体等杂质进行截留,从而通过半透膜将水分离出来的技术。
RO膜的截留作用能有效净化水质,减少水中离子和微生物的含量。
2. 电子去离子(EDI):EDI是利用电场力和离子选择性膜将水中的离子进行电解和去除的技术。
通过电场力的作用,将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迁移至相应的阴极和阳极,并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进行去除,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水。
RO+EDI造水系统相比传统的蒸馏和离子交换技术具有许多优势:1. 高效节能:RO+EDI造水系统不需要外加热源和化学再生剂,消耗能耗低、操作成本低。
2. 操作简便:RO+EDI造水系统整体结构紧凑,操作简便,无需配套设备,维护方便。
3. 高纯度:RO+EDI造水系统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水,不含任何有害物质和微生物,适用于各种高要求的工业生产。
4. 可持续利用:RO+EDI造水系统可以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RO+EDI造水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 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特点RO+EDI造水系统的运行工艺主要包括原水处理、RO膜分离和EDI去离子等环节。
在不同的原水质量和工况下,RO+EDI造水系统的运行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1)原水处理:RO+EDI造水系统对原水的处理要求较高,原水质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果。
《2024年A2O污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范文

《A2O污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A2O(厌氧-缺氧-好氧)污水处理工艺作为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A2O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分析其技术特点、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A2O污水处理工艺概述A2O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生物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厌氧、缺氧、好氧三个阶段的交替运行,实现对污水的有效处理。
该工艺通过不同阶段的微生物活动,达到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目的。
A2O工艺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和适应性,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三、A2O污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1. 技术特点分析A2O污水处理工艺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处理效率高:通过厌氧、缺氧、好氧三个阶段的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水的有效处理,去除率较高。
(2)操作简便: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护。
(3)成本低廉:相比其他污水处理技术,A2O工艺具有较低的运行成本和投资成本。
(4)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可处理不同来源的污水。
2. 应用现状分析A2O污水处理工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在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能耗、优化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污水,研究人员还开展了大量的实际应用研究,为A2O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最新研究成果近年来,针对A2O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优化运行参数、改进设备结构等手段,提高了A2O工艺的处理效率;同时,针对污泥处理、资源回收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为A2O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A2O污水处理工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A2O工艺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 智能化运行管理: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A2O工艺的智能化运行管理,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提高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的综合技术——以火烧山油田为例

提高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的综合技术——以火烧山油田为例石彦;谢建勇;郑观友;陈新志;刘中军;梁成钢;余永新【摘要】火烧山油田为裂缝性特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高角度直劈裂缝广泛发育,油田开发过程中水窜、水淹严重,产量递减大。
通过4期综合治理,使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了油田持续稳产。
在治理过程中,以精细注水、精细采油、精细措施作为技术关键,开展了开采配套技术研究,如机械管柱与化学工艺结合,各化学工艺技术相结合等,形成了提高采收率的综合性开采技术,为火烧山油田的稳产奠定了技术基础,取得了良好开发效果。
%Huoshaoshan oilfield is a typical fractured sandstone reservoir with very low permeability,very serious heterogeneity and high angle fractures.And serious reservoir watered-out or water breakthrough caused obvious production decline during the oilfield development.Through four-period comprehensive controls and various field technological tests and stable production measures,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this oilfield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realizing its continuous stable production.In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s,taking detailed water injection,detailed oil production,detailed well stimulation treatment as key technologies,study on the matching technology was carried out.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with each other such as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string and chemical processes and technologies forme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for EOR and gained good results,which lays a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stable production of Huoshaoshan oilfield.【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2(033)002【总页数】3页(P198-200)【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火烧山油田;裂缝性油藏;提高采收率【作者】石彦;谢建勇;郑观友;陈新志;刘中军;梁成钢;余永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准东采油厂,新疆阜康83151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准东采油厂,新疆阜康83151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准东采油厂,新疆阜康83151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准东采油厂,新疆阜康83151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处,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准东采油厂,新疆阜康83151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准东采油厂,新疆阜康8315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8火烧山油田是典型的裂缝性砂岩油藏,1988年注水开发,1989年产油71.2×104 t.由于裂缝的影响,水驱效率低,产量急剧递减,1994年产油降至33.9×104 t.针对火烧山油田裂缝和断裂是走向相同的高渗带,是水窜的主要通道,储集层基质储渗能力极差,流动孔隙少,渗吸采收率低这一特点[1,2],经过多年研究治理,目前产量恢复到40×104 t以上,并连续稳产5 a以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现场试验
截至2007年,在辽河油田曙三区开展排砂试 验,共实施14井次,累计增液13 904.4 m3,累计增 产原油1 879 t,产出液最大含砂12%(体积比)。其 中6口井进行短期排砂后,下普通泵生产,对比4口
井,检泵周期平均延长156 d。8口井进行携砂生产, 平均检泵周期延长189 d,平均单井减少检泵作业 2.4井次。
万方数据
第3l卷增刊
V01.31 Supplementary issue
钻
采
工
艺
DIUULING&PRODUCTION TECHNOLOGY
·73·
的井液,使用寿命大于90 d。如曙3—08—006井, 连续生产151 d,生产初期最大含砂为5.1%,日产 液39 t。生产20 d后,平均含砂为0.6%,后连续生 产,起出泵芯观察,喷嘴无变化,喉管有微弱变形。 使用后的喉管见图4,排出地层砂见图5。
32·3岔言
25.5艺堂
舻蓄
5
o■
一p一瑙赠 ■7 钉剪n孔M&●
至
£
;//一一L
幽}
时间(D
6.O
46
5.O
38.2
‘3u ●
n
《‘
墓黪4.0
赠出2.o
30.3^
22.《
14.7赠
。
1.O
6.8
O o
70 140 210 280 350 420 490 560 630 700
-1
时间∞ .
圈3各层压力温度回放曲线
(2)从井下回放数据的压力曲线看,第一、二、
(4)第一、第二、第四段水驱效果差,油层压力
四段生产时压力较低,而第三段生产时压力较高,第 三段与第四段层问窜。
释放快,生产时压力低,需要调整注水方案。并根据 找水结果应进行封堵水层。
(3)从合采数据看,第三段对第一、二、四段有 6.找后措施
干扰。
根据找水结论2005年11月封堵(下转第73页)
板社,2002:415.
(编辑:黄晓川)
(上接第70页)5’~6。层,生产8。~10。层,对应水井+ 13—19的64层控制注水。实施后效果明显,截止 2006年10月累计减少采出水1.35×104 m3,累计增 油185 t,累计减少注入水3 000 1113。
四、结论
(1)智能找水测试技术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与现 场实验,比较成熟,基本能够达到分层认识的目的;
(2)该智能找水测试技术不仅可以获得产液剖 面,还能同时获得压力剖面,能够充分判断层间干扰 情况,为解决层间矛盾提供依据;
(3)通过对分层测试获得资料的分析,可以进 行堵水作业及注采方案的调整,这样不仅可以减少 无效水循环,还可以改变水驱方向,缓解平面矛盾;
万方数据
(4)由于找水测试仪费用昂贵,并且工艺比较 复杂,找水周期比较长,操作上专业性也比较强,不 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也是该项技术的不足之处。
·68·
钻
采
工
艺
DRILLING&PRODUCTION TECHNOLOGY
2008年8月
August 2008
油井智能法找水分层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陈 宁,刘成双,逯梅,张五一,张伟杰
(吉林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采油工艺研究所)
陈宁等.油井智能法找水分层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钻采工艺,2008,31(增):68—70,73
四、结论
(1)在辽河油田曙三区应用防砂埋套管水力喷 射泵携、排砂试验表明,携、排砂效果好,排砂后的油 井检泵周期明显延长,该工艺解决了因出砂造成油 井频繁检泵的生产矛盾。
(2)防砂埋套管水力喷射泵结构合理,液力投 捞可靠,可测生产流压,增液效果明显,携砂能力强, 特别是对细粉砂和出泥浆井,效果较好。
24.7 1.2 95.4 三+四
4.压力温度曲线回放 图3曲线为找水周期内各层段测试压力和温度
曲线,包括各层分采及合采时压力温度回放曲线。 5.资料分析
(1)从地面计量数据分析,该井的主要产油层 为第三段(8、9)和第四段(10+11);主要出水层为 第一段(5+6)和第二段(6+7)。
46 ,
39.2
摘要:油井智能法分层找水测试技术的核心技术是智能找水测试仪的研制,该仪器是一套集压力测试、温
度测试、定时开关为一体的智能化井下找水测试装置。塔该仪器为主体的分层找水测试工艺管柱的配套工具还有
封隔器、后投凡尔、伸缩管及高压丝堵等组成。其工艺流程为在地面设定温度、压力参数采集间隔及找水开关换向 时间,地面测得单层产液、含水等数据,井下测取压力、温度数据。通过现场试验,该项技术可明确油层特性,确定
堵水,减液增油 压裂、堵水,减液增油 调整注水方案,减液增油 下大泵,减液增油 下大泵,减液稳油
建议堵水,减液增油 建议堵水,稳液增油 堵水,减液稳油,邻井受益 堵水,减液稳油 堵水,减液增油 堵水,减液增油
·70·
钻
采
工
艺
DRIULING&PRODUCTlON TECHNOLOGY
2008年8月
[M],1985年10月.
[2]马德泉,等.用于出砂井的水力喷射泵结构设计[J],石
油机械,2003,37(7).
[3]张琪.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 出板社,2001:47—59.
[4]李颖川.采油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板社,2002:
178. .
[5]江淑娟,吴松林.油田开发英语[M],北京:石油工业出
木152—27 2007.05.18 分层认识清楚,找水成功
前大19一19 200r7.06.04 封隔器选型失败,找水失败
双阳四102 2007.06.09 明确高压出水层位,找水成功
,
双阳四9—4 200r7.08.15
木92
2007.08.22
明确高压出水层位,找水成功 明确高压出水层位,找水成功
(3)与普通水力喷射泵比,避免了砂埋封隔器 造成油井大修危险,与美国套管水力喷射比,单井操 作成本降低。
(4)试验表明,喷嘴、喉管使用寿命超过90d。 附言:一种可投捞式井下套管水力喷射泵获国家实用新 型专利。专利号:ZL02203592.3。
参考文献
[1]石油工业钻采工艺科技情报协作组.采油工艺专集
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收穑日期:2008—06—09 作者简介:陈宁(1974一),女,工程师,1998年7月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发表论文多篇,现从事井下工艺及工具 研究。地址:(138000)吉林省松原市,电话:0438—6337581,E—mail:beautyehenning@163.eom
项技术可同时获得各层的产液剖面及压力剖面,为 油藏监测、堵水、压裂、分层采油及注采方案的调整 提供依据。
一、油井智能法分层找水测试技术
1.智能找水测试仪 智能找水测试仪是智能法分层找水测试技术的
核心部分。它是一套机电一体化的测试仪器。主要 特点是将井下智能控制开关和井下分层压力温度测 试装置集为一体。 1.1 结构组成
(1)一次管柱可实现多层同时测试(受多级封
隔器使用限制,目前最多可实现四层测试); (2)各生产层位独立生产,不存在层间干扰现
象,测试数据直接得到,而不用通过差减法计算; (3)可同时获得产液剖面和压力剖面; (4)即时采集存储井下单层的压力、温度,采集
频率可调。
l抽油泵
图2智能找水测试工艺管柱
2后投凡尔3伸缩管4、6、8、10 ZPY341一110封隔器 5、7、9、11智能找水测试仪12高压丝堵
万方数据
第3l卷增刊
V01.3 1
Supplementary issue
钻
采
工
艺
DRILUNG&PRODUCTION TECHNOLOGY
·69·
1.3技术指标 ①仪器耐压:35 MPa;②工作温度:0。C~120。C;
③程控开关可循环次数:10次;④压力测试:0—35 MPa 4-0.2%FS;⑤温度测试:00C一120'12 4-0.5% FS;⑥外形尺寸:A型:oloo×2 400 inm,两端27/ 8TBG,B型:089×l 200 mm,两端27/8TBG。 2.工艺管柱及配套的工具
August 2008
二、现场试验
从2005年末到目前,在新木、英台、双阳及前大 等采油厂共进行20口井的现场试验,表1为试验情 况和效果分析统计。
经过近3年的现场试验,共进行20口井26井 次的现场试验,施工成功率达95%,测试效果达
80%。
三、测试资料的分析及利用
以单井(木152—23井)为例,阐述一下测试资 料的利用问题。 1.找水周期
在工艺管柱的设计上(如图2),主要考虑了四 个方面的问题:
(1)为了减小油管蠕动对封隔器的影响,采用 了泵后加伸缩管的方式。
(2)考虑因生产压差容易造成封隔器失效,选 用带平衡腔式液压式封隔器:ZPY341—1 10。
(3)为了实现打压与生产一趟管柱,采用后投 凡尔代替泵固定凡尔的方式。
(4)为了节省作业时间及工人的劳动强度,在 每一级找水仪之上加一提升短接。 3.工艺特点
2005年10月22日一2005年11月13日。 2.层段划分
根据井况及找水工艺进行四层段的划分,如表 2所示。
表2找水测试层段数据表
层段
第一段 第二段
解释 层号
3 4
小层号
5+6 6+7
射孔井段 (m)
620.6—626.0 630.0—632.6
射开厚度 (m)
5.4
2.6
8
第三段
9
8
643.6—645.4
表1 智能找水测试的效果统计表
井号
施工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