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1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全国2012年月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12课程代码:100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2.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是( )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A.阶级性B.先进性C.科学性D.实践性4.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一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6.否认世界统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D.二元论7.“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是一种( )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8.我们观察到桃子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形成这个桃子的整体感性形象。
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实践和理论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0.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11.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D.自然科学、哲学、艺术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13.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
2011年10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C 2.D 3.C 4.A 5.D6.B 7.D 8.D 9.A 10.C11.B l2.A 13.D 14.A 15.C16.B l7.D 18.B 19.A 20.B21.A 22.A 23.C 24.B 25.B26.D 27.B 28.C 29.C 30.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ACD 32.BCD 33.ACD 34.AB 35.BCD36.ABC 37.ABC 38.ABC 39.ABCD 40.ABD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分)(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分)(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分)42.(1)本质飘1现象是有区别的、对立的:第一,现象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们直接感知,本质则深藏于事物内部,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第二,现象是个别的、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东西。
第三,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
(3分)(2)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3分)43.(1)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分)第二,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1分)(2)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
(1分)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解析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建立社会公有制
C.提高劳动生产力
D.解放全人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再解释。第八章P350。
7.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 )。
A.竞争的目不同
B.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
C.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解析
课程代码:03709
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一种( )。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
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通过本题要把握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取决于实践本身的特点。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第二章P118。
C.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D.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充分涌流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第八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前三点属于经济上特征。
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②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③经济的计划调节和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④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⑤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⑦全人类的彻底解放。第八章P341—343。
③渗透性要素:主要指自然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
④准备性要素:主要指教育,它与综合因素、渗透性要素有共同之处,不属于独立要素。
答案解析:第三章P137。
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附答案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0-27A.与时俱进B.综合创新C.理论联系实际D.发展马克思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1-35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 C )1-37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 C )1-42A.持续性B.绝对性C.一维性D.伸张性5.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 D )1-61A.坚持实践的观点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C.坚持辩证的否定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 )1-56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外部矛盾C.事物的主要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7.“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说明( D )1-86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D.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8.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 A )2-90A.一致的B.不一致的C.同时的D.不同时的9.“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提出者是( C )2-89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10.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说的是认识的( A )2-108A.辩证运动B.绝对运动C.相对运动D.辩证否定1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的是( D )2-114A.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B.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C.真理和谬误相互排斥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过程中结成的( B )3-139A.社会关系B.经济关系C.交往关系D.竞争关系1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提出者是( B )3-163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14.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 B )3-160A.和平发展B.暴力革命C.渐进改革D.文化宣传15.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D )3-134A.具有自我意识B.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语言文字D.制造使用工具16.在商品赊购赊销中,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 C )4-190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D )4-198A.商品按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劳动力成为商品18.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C )4-203A.价值规律B.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19.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4-217A.议会制B.三权分立制C.普选制D.多党制20.合称为流通资本的两种资本是( C )5-229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C.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D.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2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B )5-234A.Ⅰ(v+m )=ⅡcB.Ⅰ(v+△v+m/x )=Ⅱ(c+△c)C.Ⅰ(c+v+m)=Ⅰ(c+△c)+Ⅱ(c+△c)D.Ⅱ(c+v+m)=Ⅰ(v+△v+m/x)+Ⅱ(v+△v+m/x)22.平均利润形成之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为市场价格围绕( D )5-245A.生产成本上下波动B.平均利润上下波动C.价值上下波动D.生产价格上下波动23.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A )5-257A.土地肥沃程度、地址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B.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D.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24.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 B )6-270A.国家垄断资本B.金融资本C.私人垄断资本D.借贷资本25.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 C )6-268A.卡特尔B.辛迪加C.混合联合企业D.康采恩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 B )6-291A.生产要素市场化B.资源配置国际化C.国际分工普遍化D.市场经济一体化27.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 B )7-318A.工人阶级及其群众组织B.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C.工农联盟D.无产阶级专政机关28.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 A )7-323A.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为主导B.不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29.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 A )7-324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资分配30.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 A )8-351A.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B.过渡阶段和社会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C)A.培根、洛克B.圣西门、欧文C.黑格尔、费尔巴哈D.斯密、李嘉图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D)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C)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A.普遍联系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D)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6.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B)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7.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D)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9.感觉、知觉、表象是(A)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C)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唯理论的错误D.经验论的错误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B)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1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C.劳动者的素质D.劳动产品的质量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D)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1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A)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C)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B.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16.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B)A.政治立场B.经济地位C.思想观点D.文化水平17.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D)A.价格总是高于价值B.价格总是低于价值C.价格总是等于价值D.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B)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个体劳动与联合劳动的矛盾1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A)A.m:v B.v:mC.m:(c+V)D.(c+v):m20.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B)A.市场供求关系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21.社会总产品的两大部类是指(A)A.生产资料部类和消费资料部类B.劳动资料部类和劳动对象部类C.可变资本部类和不变资本部类D.固定资本部类和流动资本部类22.下列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A)A.生产资料采购时间B.原材料储备时间C.停工时间D.自然力作用于产品的时间2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价值表现为(C)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B.不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C.生产成本与利润之和D.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2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率水平(B)A.大体与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率水平相同B.大体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相同C.大大高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D.大大低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25.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B)A.土地的经营垄断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C.土地具有不同等级D.资本主义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26.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是指(D)A.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B.资本市场上流通的所有货币资本C.垄断的银行资本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形式27.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大多采取(B)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浮动价格D.固定价格28.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社会主义的前阶”的是(C)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29.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C)A.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D)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1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1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简答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作用。
答.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我国现阶段**内容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集团及拥护社会主义和赞成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也都属于群众的范围。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人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因而都属于**范畴。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答. 社会主义社会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和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的和社会的条件,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
依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阶段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答.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
经济危机期间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
其他许多现象,如商品滞销、物价下跌、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生产过剩这个根本特征所引起的,都是生产过剩在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具体体现。
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但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全国2011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评分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A.理论品质B.理论基础C.理论核心D.理论内涵正确答案:A(1分)注解: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B(1分)注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正确答案:D(1分)注解: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那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片精神(“理念气“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邻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4.“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A(1分)注解:恩格斯: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过程: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历史的观点看问题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正确答案:C(1分)注解:粮食同稻谷、小炭、大豆、高粱之间的关系如同水果和苹果、梨、桃等的关系,是一种普遍与特殊性的关系。
2011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1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ll8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A.折中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A.不会有很大变化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A.议会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普选制20.超额利润是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21.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A.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B.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C.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D.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22.利息的本质是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D.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23.土地价格是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级差地租的货币表现C.利息的资本化D.地租的资本化2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社会生产价格D.市场价格2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金融资本主义26.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D.信息产业的兴起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28.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首先要经过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觌的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是西方哲学的一贯风格B.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马克思主义的观点D.是一切哲学的共同主张2.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哲学对各门详细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熟悉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4.否认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是: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不可知论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准确理解是: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7.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一般和特别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9.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D.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一论断是: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解释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D.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A.人脑的进化B.动物心理的形成C.语言的产生D.劳动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思维和存在的统一B.各种实物的总和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13.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性B.绝对性C.直接现实D.客观实在性14.《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时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C.精神运动时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16.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A.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B.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D.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17.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表明:A.人的意识具有客观性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C.人的意识具有对象性D.人大意识具有主观性18.《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承认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C.认为人的意识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D.认为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19.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B.运动C.结构性D.层次性20.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21.承认运动的存在,却否认运动具有物质承担者,这是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22.“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B.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C.唯心主义的时空观D.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2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观点是说: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B.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C.实践无需认识指导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24.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A.运动时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2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C.静止是物质的运动的特别状态D.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26.社会生存在本质上是:A.物质的B.运动的C.实践的D.精神的27.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自然界B.人类社会C.精神D.实践28.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A.形而上学不变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D.庸俗进化论( )29.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A.形而上学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D.庸俗唯物主义3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来源:考试大-自考1—5 CCACD 6—10 BBABB 11—15 DDCDC 16—20 ABCBA21—25 DABCC 26—30 CDABC2011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题一(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 分,共30.0分)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当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利润实行A、归国家所有B、归企业所有C、用于工人的工资D、四马分肥2.1956年1 月,****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A、“实现教育的现代化”B、“攀登科学技术高峰”C、“向科学进军”D、“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不要四面出击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积极引导,稳步前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4.1975年着手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的是A、周恩来B、叶剑英C、邓小平D、华国锋5.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的会议是****十届A、三中全会B、四中全会C、五中全会D、六中全会6.******在庆祝中国******成立80周年大会上系统阐述了A、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B、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1978年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点是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以人为本D、与时俱进8.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A、机器制造业B、纺织业C、冶铁业D、采掘业9.规定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班列六部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是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10.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A、林则徐B、严复C、魏源D、康有为11.太平天国后期,由洪仁玕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是()A、《原道觉世训》B、《原道救世歌》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12.19 世纪60 年代,面对内忧外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这些官员被称为()A、地主阶级改革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顽固派13.1898年,写《劝学篇》,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的洋务派官僚是A、李鸿章B、张之洞C、左宗棠D、刘坤一14.1905年11 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文章是A、《猛回头》B、《革命军》C、《警世钟》D、《民报》发刊词15.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6.1912年3 月,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它是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法典》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暂行约法》17.1920年,中国最早的******组织建立于A、北京B、长沙C、武汉D、上海18.新三民主义和****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A、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B、在基本原则上是不一致的C、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D、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不一致的19.中国******从理论上初步说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会议是()A、****二大B、西湖会议C、****一大D、****四大20.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是在()A、八七会议B、****六大C、****五大D、古田会议21.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法规是()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D、土地问题决议案22.1935年1 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力解决了A、党的政治路线问题B、红军的前进方向问题C、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D、土地革命的政策问题23.1933年5 月成立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其主要领导人是()A、冯玉祥、吉鸿昌B、冯玉祥、董振堂C、赵博生、董振堂D、蔡廷锴、蒋光鼐24.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政府采取的策略是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2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是A、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B、陕北公学C、鲁迅艺术学院D、延安自然科学院26.1946年2 月10E[,******特务政破坏“庆祝政协成功大会”,致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史称A、下关惨案B、较场口惨案C、“一二.一"惨案D、李闻惨案27.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6 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A、战略进攻的序幕B、战略决战的序幕C、战略防御的序幕D、战略相持的序幕28.1947年10 月,被******当局宣布为“非法团体”的是A、中国******革命委员会B、中国民主同盟C、中国民主建国会D、中国民主促进会29.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解放区建立的过渡性临时政权形式是()A、军事管制委员会B、各界人民代表会议C、各界人民代表大会D、各级人民政府30.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报告的是()A、刘少奇B、陈云C、周恩来D、毛泽东来源:考试大-自考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0 分)1.以下对瓦窑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A、提出了在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B、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错误倾向C、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D、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2.出席1946 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除******、******外,还有()A、民主同盟B、九三学社C、民主建国D、青年党3.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残余势力的矛盾4.1959年到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C、“文化大革命”动乱局面的影响D、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5.1983年10 月,****中央就农村体制改革问题作出的重大决定是()A、废除人民公社B、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C、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D、开始实行包产到户6.第二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西方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7.为了宣传变法维新,康有为著书立说,主要有()A、《新学伪经考》B、《孔子改制考》C、《人类公理》D、《变法通义》8.20 世纪初,工人罢工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起事等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