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垄断竞争及其产量决定(2)什么是寡头垄断行业(3)博弈.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概论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概论1. 引言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是市场竞争的两种不同形式。
在垄断竞争中,存在许多小规模的企业,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没有明显的市场支配地位。
相比之下,寡头垄断中只有少数几家企业主导市场,它们控制着市场的供应和价格。
本文将介绍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影响。
2. 垄断竞争垄断竞争是一种市场结构,其中存在许多相互竞争的小规模企业。
这些企业之间各自生产相似但稍有差异的产品。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如下:•产品差异化:每个企业都努力通过产品特性、品牌形象、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
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
•自由进出市场:由于市场规模较小,新企业可以相对容易地进入市场。
因此,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竞争程度较高。
•价格接近边际成本:由于市场竞争的存在,企业往往会以接近边际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以吸引消费者。
垄断竞争的优点在于,它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和差异化,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此外,竞争激烈的市场通常会降低产品价格,使得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然而,垄断竞争市场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企业间差异化程度高,消费者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
其次,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较小,这可能导致企业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不足。
3. 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不同,寡头垄断市场由少数几家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组成。
这些企业通过控制市场供应和定价来影响市场竞争。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如下:•企业数量有限:市场上只有几家企业主导市场,它们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相比于垄断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寡头垄断市场中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消费者的选择余地较小。
•高度集中的市场力量:寡头垄断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能够通过控制市场供应和定价来影响市场竞争。
寡头垄断的优点在于,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市场来实现较高的利润水平,从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
第七章 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垄断

图7-1 垄断竞争厂商的 主观需求曲线d 和实际需求曲线D
D P0 P1 P2 N
0
Q0
d与D需求曲线的关系: 垄断竞争厂商实际需求 一是:集团内所有厂商 曲线:在垄断竞争生产 进行价格跟进时,整个 集团的某个厂商改变产 市场价格的变化会使单 品价格,且集团内其他 个垄断竞争厂商的d需 所与厂商也使产品价格 求曲线沿着D需求曲线 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 发生位置平移;二是: 商的产品价格与销售量 d与D的相交意味着单个 之间的关系曲线。 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预 垄断竞争厂商 期的销售量与每个厂商 主观需求曲线: 如果该厂商 实际面对的需求量相等, A 在垄断竞争生 降价,而其 此时,垄断竞争市场的 产集团中某个 它厂商跟进 供求相等;三是:d的 厂商改变产品 H 弹性大于D 的弹性。 价格,而其他 d 厂商产品价格 d1 保持不变时, 该厂商的产品 d2 价格和销售量 如果该厂商 之间的关系曲 降价,而其 Q1’ Q1 Q’2 Q2 Q 线。
(一)古诺模型——双寡头独立行动模型
古诺模型用反应函数(reaction function)说明古诺 均衡的达成。古诺模型的均衡解 反映函数表明: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都是其竞 争对手的产量的函数。如图7-4
二、寡头垄断市场厂商均衡模型
古诺模型的反应曲线和古诺均衡点(图7-4)
Q2 F H Q2 O
它厂商不跟 进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图7-2
P. R .C
D SMC P* AC* F
H E
SAC
说明:在垄断竞争厂商不 断调整价格和产量的短期 均衡的实现过程中,d需求 曲线沿着D需求曲线不断 移动,最终必定存在一个d 与D曲线的交点,且满足 MR=SMC的短期均衡产量。 但垄断竞争厂商并非一定 获得经济(超额)利润, 也有可能亏损或利润为零。
古诺竞争寡头垄断

• •
•
什么是寡头垄断市场?(1)
• 寡头龙断是由几个厂商所控制的市场,这些厂商的单个规模大到 足以影响市场价格。 • 寡头垄断的结构种类众多,不尽相同。 • 在某些寡头垄断市场上,产品是有差别的:例如国内外汽车行业 典型属于这类情况。 • 另外一些寡头垄断市场上,产品几乎是同质的:例如,美国初级 铜全部产量是由七家厂商开采冶炼的;国内的铜生产也有类似集 中特点。 • 还有一些大量厂商生产同类产品的行业,但只有几家控制市场: 如美国电灯炮行业,有128家厂商参与竞争,但四家厂商控制了电 灯炮的90%市场;中国彩电业厂家众多,但是几家企业控制大部 分市场。
囚犯B 坦白 坦白 囚犯A 保持 沉默 A坐3年牢 B坐3年牢 A坐10年牢 B坐3个月牢 保持沉默 A坐3个月牢 B坐10年牢 A坐1年牢 B坐1年牢
•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5):纳什均衡
• 支配均衡是一个特例,并非每个博弈都存在支配均衡。下面修改的支付矩阵表 示的博弈中,厂商A,B在选择做广告问题上存在的策略关系。其中厂商A没有 支配策略。因为A的最佳决策取决于B的选择。例如,当B选择做广告时,A应当 选择做广告,由此得到10而不是6的支付得益;然而,当B选择不做广告时,A 应当选择不做广告,从而得到20而不是15的支付得益。假定两个厂商需要同时 决策,A应当如何决策? 解答这一问题,A需要把自己放在B的位置,从B的角度看什么是最好的选择, 并在此基础上考虑自己的选择。支付矩阵表明B有一个支配策略:不论A选择如 何,B选择做广告时利益较大(5,8对0,2),因而A可以判断B会选择做广告。 而在B做广告时,A应当选择做广告。因而,均衡结局是双方都做广告。
厂商B 左 上 厂商A 下 1,2 2,1 右 0,1 1,0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3):支配策略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中产量及价格的决定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中产量及价格的决定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是市场结构的两种常见形式。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存在多家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企业,每家企业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没有明显的市场主导者。
而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着市场,并且它们的产品可以不完全相同或具有一定的差异化。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企业的决策是基于预期利润最大化原则。
企业考虑到市场竞争的存在,会根据市场需求弹性、成本水平和竞争对手的行为来决定自己的产量和价格。
由于市场中存在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企业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寻求竞争优势。
这种差异化可能表现为品牌、质量、功能或服务等方面的差异。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企业的规模并不足以对市场产量和价格产生显著影响。
因此,企业通常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同时考虑市场需求和成本条件,决定自己的产量和价格。
如果企业认为市场需求弹性较高,即市场对价格变动较为敏感,企业可能会将自己的价格设置较低,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反之,如果企业认为市场需求弹性较低,即市场对价格变动不太敏感,企业可能会将自己的价格设置较高,以追求更高的利润。
而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少数几家企业可以通过协商或竞争来决定市场产量和价格。
这些企业可能会通过达成卡特尔协议等形式的合作,共同决定市场产量和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当然,这种合作往往面临着监管机构的监督和干预,以防止卡特尔行为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
总的来说,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的企业都会通过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决定自己的产量和价格。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产品差异化来获得竞争优势,而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少数几家企业可以通过协商或竞争来决定市场产量和价格。
无论是哪种市场形式,企业的决策都会受到市场需求、成本条件和竞争对手行为的影响。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过程更加复杂。
每个企业都希望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因此在考虑市场需求和成本条件的基础上,决策者通常会采取一些策略来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并获得竞争优势。
垄断竞争与寡头竞争中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垄断竞争与寡头竞争中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是市场结构中的两种类型。
在垄断竞争中,有许多个体竞争销售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而在寡头竞争中,只有几个大型企业控制市场。
垄断竞争中的价格和产量决定是由个别公司通过价格战和广告竞争来确定的。
每个公司试图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最大化利润。
如果一个公司降低价格,其他公司可能会跟随,以避免失去销售量,从而导致价格战。
价格战可能会降低整个行业的价格水平。
在垄断竞争中,公司也会利用广告和市场营销来吸引消费者。
通过提供产品差异化和品牌知名度,公司可以获得竞争优势,提高销量和价格弹性。
这意味着公司可以在特定程度上增加价格而不会立即失去大量销售。
相比之下,在寡头竞争中,少数几个大型企业控制市场。
这些公司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而且更加稳定。
企业通常会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结构来确定价格和产量。
它们会考虑市场份额、成本、竞争对手的策略和市场反应等因素。
寡头企业可能会通过限制产量和维持较高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由于寡头企业数量有限,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互相依赖。
一家公司的决策可能会对其他公司产生连锁反应。
如果一个公司决定降低价格或增加产量,其他公司可能会作出类似的决策,以保持竞争力。
这个过程被称为竞争的反应与互动。
在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中,价格和产量决定是动态的,受到市场变化和竞争环境的影响。
市场需求、成本、竞争对手行为和市场反应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司的决策。
公司必须根据市场情况来灵活调整价格和产量,以最大化自身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在垄断竞争中,每个公司都致力于创造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唯一商品,这就是产品差异化。
通过产品差异化,公司可以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有能力稍微提高价格而不会失去太多的销售。
这是因为消费者已经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忠诚度,或者认为这种差异化产品具有独特的价值,愿意为之支付更高的价格。
因此,垄断竞争中的价格通常比完全竞争低,但比垄断高。
在垄断竞争中,公司也竞争用于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广告和市场营销活动。
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二节 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 的决定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 基本特点
1) 厂商极少(Small number of firms) 2) 产品同质或异质(Product differentiation
may or may not exist) 3) 厂商之间相互依存(Price player or Price
❖ 制造产品差别,是努力使产品适应消费者的需要 开展市场营销,则是努力使消费者的需要适应产
品的差别,所谓“广告创造需求”。
应用:广告
❖ 做广告是垄断竞争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特征。当企业销 售有差别的产品,并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每 个企业都有以做广告来吸引更多自己特殊产品买者的 激励。
❖ 销售略有差别的消费品企业,例如成药、香水、软饮 料等,通常把收益的10——20%用于广告。出售工业 品的企业,例如钻探机与通讯卫星设备的企业,一般 用于广告的支出很少。而出售同质产品的企业,例如
searcher) 4) 厂商行为具有不缺定性
寡头的现实例子:汽车、钢铁、铝、化工、 电气设备
古诺双寡头模型
❖ 数量(产量)竞争(quantity competition): 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选择不同的产出水平
❖ 古诺模型(Cournot Model):由法国数理经 济学家古诺(Autoine Cournot)在1838年提 出
❖ 晴雨表型的价格领导:作为领导者的厂商能 较准确地预测市场行情的变化趋势,合理而 准确地反映整个行业基本的成本和需求状况 的变化。
成本加成定价法
❖ 成本加成定价法 在估计的平均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赚
头,据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
❖ 寡头垄断厂商不按MR=MC原则追求利润最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第一篇: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案例分析垄断和油源供应有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油价又涨啦,钱包又瘪下去一块。
真搞不懂老美一天闹个啥?油价涨了,对他也没好处,还带着坑了咱。
现在挣点儿钱容易吗?”面对3月31日再次被调高的汽油价格,的士司机老宋无奈地摇摇头。
然而一位研究宏观经济的不具名专家指出,由于中国成品油流通体制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在国内被人为放大了,这给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
若不及早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瓶颈。
”这位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两大巨头把持下的市场据了解,目前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以旗下的5万余座加油站占据了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市场被数量众多的社会加油站和数量不多的外资公司加油站(以下称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所掌握。
市场看起来实现了比较充分竞争,但是这一表象掩盖的却是中石化、中石油对市场的垄断。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邓郁松先生介绍,国家出于对能源开发的保护,基本上将国内所有的石油开采和炼制能力都纳入到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旗下。
两大集团垄断了国内全部的炼油能力后,形成了对成品油供应渠道的完全控制(即油源垄断)。
虽然每年尚有数量不多的成品油进口配额,但进口的成品油却是以燃料油为主,汽油每年的进口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也占据了一定的零售市场份额,但他们的成品油供应却完全依赖于两大集团。
由于在零售市场,两大集团和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是竞争关系,所以两大集团就可能利用其在批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对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进行排斥,以达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目的。
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

加的好处。这样,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实际上
是一条弯折线,边际收益曲线也会在弯折处出
现跳跃,是不连续的。所以,只要SMC的变动
不超过MR垂直间断的范围,厂商就不会改变
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该模型可以解释寡头市
场的价格刚性现象。
非勾结性寡头模型——斯威齐模型
垄断厂商的价格反响是跟跌不跟涨
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它的应用范围不仅
包括经济学,像政治学、军事、外交、国际关
系、公共选择、犯罪心理分析等都涉及博弈论。
只不过从应用的成果来看,博弈论在经济学领
域的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经济学家对博弈论
的奉献也特别大,使得博弈论在经济学领域的
应用无处不在:微观研究领域有交易机制的模
型〔如讨价还价模型和拍卖模型〕;
有限策略博弈和无限策略博弈
3、按各策略组合下参与人支付之和情况分:
零和博弈、常和博弈和变和博弈
4、按参与人行动的顺序分:
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5、按信息是否完全分:
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6、按信息是否完美分〔动态博弈〕:
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和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博弈的分类及对应的均衡 :
静态
行动的顺序
古诺模型和反响函数
QB
1500
一个厂商的产量
是另外一个厂商
产量的函数。
QA=750-QB/2
750
E(500,500)
500
QB=750-QA/2
O
500
750
1500
QA
➢
➢
斯威齐模型
该模型假定寡头厂商总是悲观的认定其它寡
头会“跟跌不跟涨〞:当一个寡头降价时,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3):支配策略
• 由于游戏参与者试图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并具有机智而理性的决策能力,加 上信息方面的假定,所以上述支付矩阵表示的博弈具有一个简单而确定的结 果。从厂商A角度来说,它采取策略“下”而得到的支付总是好于“上”(2, 1分别对1,0)。同样,对于B来说,选择策略“左”得到的利益总是优于 “右”(1,2分别对0,1)。因此,我们可以确定预期均衡选择策略是A选 择“下”而B选择“左”的策略。 这一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存在一个支配策略(Dominant Strategy,又称占 优或超优策略)。不管其它参与者如何选择,每个局中人自有的那个最优选 择称作支配策略,由此实现的均衡是支配均衡(又称占优或超优均衡)。 厂商B 左 上 厂商A 下 1,2 2,1 右 0,1 1,0
MC
AC
PLR DLR MRLR
•
QLR
数量
行业自律价现象讨论
• 背景: • 从1997年7月VCD行业番?“圆桌会议”试图“规范”价格,到 1998年国家经贸委对农用车,玻璃等产品规定行业自律价格,到 今年民航局关于飞机票“禁折令”以及彩电厂家关于彩电价格的 行业同盟,通过主管部门和厂商串谋形式对价格进行干预成为近 年频频发生的现象,并引起了学术界和大众传媒的极大关注。 • “焦点访谈”反应了赞成行业价格自律的观点。更多的则是反对 的观点。 • 除了评价意见分歧,实际观察发现价格自律难以切实实行。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2):支付矩阵
• 可以用支付矩阵(Payoff Matrix,又称得益矩阵,收益矩阵,赢 得矩阵等)来描述一个博弈结构。下面这个简单的支付矩阵中,有 两个参与者厂商A和厂商B;它们各自可以选择两种策略,分别用 “左右”和“上下”来标识(它们可以表示生产或不生产某种商品, 提高或不提高价格,做不做广告的选择等);数字表示双方在不同 策略选择组合下各自得到的支付,较大数字代表较大利益或效用。 例如,在厂商A和B分别选择上和左代表的策略时,左上角方框的数 字“1,2”表示A和B分别得到的支付。同理, A和B分别选择策略 下和右时,它们分别得到右下角方框数字“1,0”代表的支付。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7):纳什均衡
• 一个博弈可能有好几个纳什均衡(即几组稳定并且自我坚持的策略),有时又 可能不存在纳什均衡。下面左表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其中“上,左”是纳什均 衡(A选上,则B选左;且B选左时A仍应选上);“下,右”也是纳什均衡(A 选下,则B选右;且B选右时A仍应选下)。如没有更多信息,则无法判断均衡 在什么位臵。右表没有纳什均衡。如A选“上”,B则选“左”;然而当B选 “左”时,A却应当选“下”。反之,A选“下”时,B应选“右”;然而当B选 右时,A又应选“上”。没有均衡点。 局中人B 左 上 局中人A 下 2,1 右 0,0 局中人A 1,2 左 局中人B 右 0,-1 -1,3
囚犯B
•
坦白
坦白 A坐3年牢 B坐3年牢 A坐10年牢 B坐3个月牢
保持沉默
囚犯A
A坐3个月牢 B坐10年牢
A坐1年牢 B坐1年牢
保持 沉默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5):纳什均衡
• 支配均衡是一个特例,并非每个博弈都存在支配均衡。下面修改的支付矩阵表 示的博弈中,厂商A,B在选择做广告问题上存在的策略关系。其中厂商A没有 支配策略。因为A的最佳决策取决于B的选择。例如,当B选择做广告时,A应当 选择做广告,由此得到10而不是6的支付得益;然而,当B选择不做广告时,A 应当选择不做广告,从而得到20而不是15的支付得益。假定两个厂商需要同时 决策,A应当如何决策? 解答这一问题,A需要把自己放在B的位臵,从B的角度看什么是最好的选择, 并在此基础上考虑自己的选择。支付矩阵表明B有一个支配策略:不论A选择如 何,B选择做广告时利益较大(5,8对0,2),因而A可以判断B会选择做广告。 而在B做广告时,A应当选择做广告。因而,均衡结局是双方都做广告。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1):学科概念
• 博弈论(Game Theory)又名对策论,游戏论。顾名思义,是一 门研究互动关系的游戏中参与者各自选择策略的科学,换言之, 是研究机智而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及合作的学科。博奕论把 这些复杂关系理论化,以便分析其中的逻辑和规律,并对实际 决策提供指导或借鉴。 • 一个所谓游戏至少需要三个要素:(1)博弈或游戏参加者。博 奕论分析假定参与者都是机智而理性的。(2)行动或策略空间。 博奕参与者必须知道他自己及其对手伙伴的策略选择范围,并 了解各种策略之间的因果关系。(3)有可评价优劣高下的决策 行为结果。博弈论用数字表示这类结果,并称之为支付 (Payoff).上述3部分描述了一个博弈的规则或结构。
餐馆业属于垄断竞争行业——以北大西门外餐馆业为例观察。北大西门 外餐馆数量众多。 – 新陈代谢较快说明进入障碍很小。 – 产品差异性把它和完全竞争行业区分开来。 – 产品之间替代性又把它和垄断区分开。 服装、鞋帽、家具制造、行李包、图书出版、鼓风机和风扇,旅游景点 饮料,酒类,水果罐头,化妆品健身器材等等也大都属于垄断竞争的市 场结构。
厂商B 做广告 做广告 厂商A 不做广告 6,8 20,2 10,5 不做广告 15,0
•衡结果被称作纳什均衡(The Nash Equilibrium)。纳什均 衡指一组给定对手行为前提下个对各博弈方存在的最佳选择;在 纳什均衡状态下,只要其它参与者不变换策略选择,任何单个参 与者不可能单方面通过变换策略来提高他的所获支付。美国数学 家和统计学家纳什(Nash)50年代提出这一概念,所以称作纳什均 衡。 • 在上面广告策略关系事例中,给定厂商B做广告的策略,A所能做 的一个最好选择是做广告;而当A做广告时,B的选择仍是它能做 的最好的。因而,纳什均衡条件得到满足。 • 它与支配策略均衡的区别在于:在纳什均衡下,“我(你)所做 的是给定你(我)的选择我(你)所能做的最好的”,而支配均 衡下, “我(你)所做的是不论你(我)的选择我(你)所能做 的更好的”。支配均衡必然是纳什均衡,但纳什均衡未必是支配 均衡。
价 格 ( 元 )
MC AC
•
PSR
DSR
MRSR
QSR
数量
垄断竞争及其产量决定(3)
• 长期中上述利润会诱使其它厂商 进入,由于进入障碍很小,其它 厂商通过模仿和创新展开的竞争 使得获利厂商的市场份额下降, 它的需求曲线向下移动,变得更 为陡直。假定成本曲线不变,移 动的需求曲线DLR正好在均衡产量 点的对应位置与平均成本曲线相 切,因而形成利润为零的长期均 衡情况。 注意:(1)这里是经济利润,零 利润表示所有机会成本都得到补 偿,对对企业而言是可以接受的 情况。(2)实际生活中,由于不 同厂商成本不同,有些独特的品 牌(如特色菜)难以被模仿,因 而厂商可能有略微不同价格,有 的厂商可能仍然赚到一点利润。 价 格 ( 元 )
• •
•
什么是寡头垄断市场?(1)
• 寡头龙断是由几个厂商所控制的市场,这些厂商的单个规模大到 足以影响市场价格。 • 寡头垄断的结构种类众多,不尽相同。 • 在某些寡头垄断市场上,产品是有差别的:例如国内外汽车行业 典型属于这类情况。 • 另外一些寡头垄断市场上,产品几乎是同质的:例如,美国初级 铜全部产量是由七家厂商开采冶炼的;国内的铜生产也有类似集 中特点。 • 还有一些大量厂商生产同类产品的行业,但只有几家控制市场: 如美国电灯炮行业,有128家厂商参与竞争,但四家厂商控制了电 灯炮的90%市场;中国彩电业厂家众多,但是几家企业控制大部 分市场。
上
下
0,0 1,0
0,0
(左)
(右)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8):重复博弈
• 上面讨论的“囚徒的困境”暗含的几个假定是静态的一次性博弈, 结果陷入了个体理性决策导致集体非理性结果的困境。现在我们 改变假定条件,讨论博弈可以多次进行的重复博弈(Repeated Game)。这时囚犯同时选择不交代有可能成为纳什均衡点。 • 因为重复性博弈中选择坦白的机会成本太高,可能成为不利的选 择。例如,A有机会与B组成策略联盟,并对B宣布如下方针:我将 选择沉默,并要求你也如此来增进各自利益;然而,如果你半途 背叛选择坦白,我从下一阶段游戏开始便一直采取坦白。这一方 针与A利益一致,因而是可信的。从B角度来看,如和A合作,可在 每阶段得到1年监禁的较好结果;如中途变卦,固然当期可得一次 3个月的更好结果,但此后便每次面临3年监禁后果,显然是不利 的。因而,重复性博弈中,”沉默+沉默“点可能成为对双方最佳 选择,因而成为纳什均衡点。——由于博弈条件由一次性变为重 复性,均衡状态随之发生变化。
•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4):囚徒困境
• 下面支付矩阵表示著名的“囚徒的困境(Prisoners’ Dilemma)”游戏。从 博弈论角度看,这是一个存在支配均衡的博弈:因为对囚犯A,B来说,无 论对方如何选择,“坦白”都是各自的最优选择。 虽然从两名囚犯共同利益看,最好的选择是合作,即同时选择保持沉默, 然而,由于猜忌,试图获得更大好处(3个月刑期)等竞争性动机阻碍了它 们达到更好的互利选择,它们面临“囚徒的困境”。我们将看到,寡头垄 断厂商经常面临类似的困境。
•
垄断竞争及其产量决定(2)
• 由于产品既存在差异性又 存在替代性,垄断竞争厂 商提价会失去一些顾客, 但不会失去全部顾客;降 价则能吸引一些新顾客。 因而垄断竞争厂商面临下 行的需求曲线。 右图显示垄断竞争厂商的 下行的需求曲线(行业需 求曲线更陡)与边际收益 曲线,以及成本曲线。依 据MC=MR原则确定均衡产 量QSR,由于存在产品差异 性,短期均衡产量对应的 平均成本低于价格,结果 获得了由阴影长方形表示 的短期利润。
什么是寡头垄断市场?(2)
• 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相联系,寡头厂商之间关系兼有竞争和串谋 的两面性。寡头厂商市场控制力大小和利润水平高低,取决于它 们之间行为的相互作用方式。如果它们更多采取合作和串谋而不 是竞争方式,寡头们有可能在在显著高于边际成本水平上制定价 格,从而获得丰厚利润。另一方面,寡头之间也可能发生激烈的 竞争,并降低它们获得的利润。 • 这派生出寡头厂商行为方式的基本特点:它们采取某种经营行动 必须事先考虑其竞争对手的可能反应,经济学家将这一点称作寡 头厂商行为具有策略性(Strategic)。引入策略性因素之后,寡 头厂商的决策规则极为复杂,即便在理论分析意义上也无法采用 一个简明的模型加以概括。 • 为了加深我们对于寡头厂商策略性的理解,需要介绍博弈论若干 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