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1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物理复习第2.1讲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2025届高考物理复习第2.1讲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第2.1讲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课程标准1.认识重力、弹力与摩擦力.2.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3.知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现象,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素养目标物理观念:(1)知道产生弹力、摩擦力的条件,知道它们的大小、方向、作用点;(2)了解胡克定律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科学思维:能分析实际问题中弹力、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会计算弹力、摩擦力的大小.考点一重力和重心●【必备知识·自主落实】●1.力(1)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_(即产生加速度).(3)性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独立性等特征.2.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_的.3.重心(1)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2)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①物体的形状;②物体内_的分布.【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关键能力·思维进阶】●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C.地面上的同一物体在赤道上所受重力最小D.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如图所示,公园里有一仿制我国古代欹器的U形水桶,桶可绕水平轴转动,水管口持续有水流出,过一段时间桶会翻转一次,决定桶能否翻转的主要因素是()A.水桶自身重力的大小B.水管每秒出水量的大小C.水流对桶撞击力的大小D.水桶与水整体的重心高低3.[2024·浙江温州乐清市模拟]如图所示,光滑小球A左边靠着竖直墙壁B,右边靠着桌沿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小球A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墙对A的作用力一定过A的重心B.桌沿C对A的作用力一定过A的重心C.A的重力一定过A的重心D.A球的重心一定在球心考点二弹力的分析与计算●【必备知识·自主落实】●1.弹力(1)定义:发生_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2)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②接触处发生_.(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_.2.胡克定律(1)内容:在_内,弹力F的大小和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_.(2)表达式:F=_.①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用符号N/m表示.大小由弹簧自身的性质决定②x●【关键能力·思维进阶】●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2.弹力方向的判断(1)接触面上的弹力方向判断方法(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1)应用胡克定律F=kx计算弹簧的弹力.【注意】x表示弹簧形变量.(2)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用共点力平衡来计算弹力.(3)物体不平衡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弹力.考向1弹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例1下列图中各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图中画出了小球A所受弹力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例2如图所示,小车内沿竖直方向的一根轻质弹簧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轻质细绳拴接一小球,此时小车与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但是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轻弹簧也不一定对小球有弹力考向2杆的弹力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例3如图所示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重力加速度为g.现使小车以加速度a(a≠0)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杆对小球的弹力一定竖直向上B.杆对小球的弹力一定沿杆斜向上C.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mgD.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mg)2+(ma)2考向3胡克定律的理解及应用例4[2024·江苏南通模拟]如图甲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其弹力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N/mD.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N/m考点三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必备知识·自主落实】●1.静摩擦力(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相对地面不一定静止(2)产生条件:①接触面_;②接触处有_;③两物体间有_.(3)方向:沿两物体的_,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_.(4)大小:0<F≤F max.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2)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弹力;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3)方向:沿两物体的接触面,与_的方向相反.(4)大小:F f=μF N,μ为动摩擦因数,其值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F N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关键能力·思维进阶】●考向1摩擦力方向的判断1.明晰“三个方向”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2)状态法根据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例5如图,甲乙两人分别乘坐两种电动扶梯,此时两电梯均匀速向上运转,则()A.甲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甲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C.扶梯对乙的作用力方向垂直扶梯向上D.扶梯对乙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例6(多选)[2024·重庆模拟]图中是生活中磨刀的情景.若磨刀石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当刀相对磨刀石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向后B.磨刀石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向后C.磨刀石受到四个力的作用D.地面和磨刀石之间有两对相互作用力考向2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例7如图所示为一同学从t=0时刻起逐渐增加水平推力推动箱子过程中三个时刻(t1、t2、t3)的漫画图.假设t1时刻同学对箱子的推力为10N,t2时刻推力为20N,t3时刻推力为3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箱子的重力B.t1时刻箱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0C.t2时刻箱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0ND.箱子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一定为30N例8[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所示,打印机进纸槽里叠放有一叠白纸,进纸时滚轮以竖直向下的力F压在第一张白纸上,并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滚轮与第一张纸不打滑,但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间发生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滚轮与白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白纸之间、白纸与纸槽底座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每张白纸的质量为m,不考虑静电力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滚轮对第一张白纸的摩擦力大小为μ1FB.第二、三张白纸间的摩擦力大小为μ2(F+2mg)C.第三、四张白纸间的摩擦力大小为μ2(F+mg)D.越靠近底座,白纸间的摩擦力越大思维提升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求解.(2)物体有加速度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解.(3)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成正比,其值大于滑动摩擦力,但通常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核心素养提升分析摩擦力突变问题的方法1.在涉及摩擦力的情况中,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和“刚好”等关键词时,一般隐藏着摩擦力突变的临界问题.题意中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发生突变,可能导致摩擦力突变,则该物理量突变时的状态即为临界状态.2.存在静摩擦力的情景中,物体由相对静止变为相对运动,或者由相对运动变为相对静止,或者受力情况发生突变,往往是摩擦力突变问题的临界状态.3.确定各阶段摩擦力的性质和受力情况,做好各阶段摩擦力的分析.情境1“静静”突变科学推理物体在静摩擦力和其他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其他力的合力发生变化时,如果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或方向将发生突变.典例1[2024·福建三明质检]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A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弹簧一端,弹簧的拉力为5N时,物体A与小车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小车以1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则()A.物体A相对小车向右运动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减小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D.物体A受到的弹簧的拉力增大情境2“静动”突变科学推理物体在静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当其他力变化时,如果物体不能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将“突变”成滑动摩擦力.典例2如图所示,一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对箱子施加一斜向上的拉力F,保持拉力的方向不变,在拉力F的大小由零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关于摩擦力f的大小随拉力F的变化关系,下列四幅图可能正确的是()情境3“动静”突变科学思维在滑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的物体突然停止滑行时,物体将不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典例3如图所示,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倾角为θ=37°(sin37°=0.6,cos37°=0.8).质量为1kg的滑块以初速度v0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行(斜面足够长,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则该滑块所受摩擦力F 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选项图中的(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g=10m/s2)()情境4“动动”突变科学思维物体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运动直到达到共同速度后,如果在静摩擦力作用下不能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将继续受滑动摩擦力作用,但其方向发生改变.典例4(多选)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选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则下列选项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所受摩擦力和运动情况的是()思维提升摩擦力突变问题注意事项(1)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大小、方向取决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且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2)滑动摩擦力的突变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和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均成正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如果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或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发生变化,则滑动摩擦力就会发生变化.(3)研究传送带问题时,物体和传送带的速度相等的时刻往往是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和运动性质发生变化的分界点.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考点一必备知识·自主落实1.(2)运动状态2.(3)竖直向下3.(2)质量关键能力·思维进阶1.解析: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B错误;物体的重力随纬度增大而增大,因此地面上的同一物体在赤道上所受重力最小,C正确;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物体的重力,D错误.答案:C2.解析:由于水桶可以绕水平轴转动,因此一段时间后,当水桶水变多导致重心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水桶翻转,选项D正确,选项A、B、C错误.答案:D3.解析:墙对A的作用力和桌沿C对A的作用力都过球心,重心不一定在球心,故A、B、D错误;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所以重力一定过A的重心,故C正确.故选C.答案:C必备知识·自主落实1.(1)形变(2)形变(3)相反2.(1)弹性限度正比(2)kx关键能力·思维进阶例1解析:选项A 中小球只受重力和杆的弹力的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由二力平衡可得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应竖直向上,故A 错误;选项B 中,因为右边的绳竖直向上,如果左边的绳有拉力,则竖直向上的那根绳就会发生倾斜,所以左边的绳没有拉力,故B 错误;球与球接触处的弹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即在两球心的连线上),且指向受力物体,故C 正确;球与面接触处的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即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即选项D 中大半圆对小球的支持力F N2的方向应是沿着过小球与圆弧接触点的半径,且指向圆心,故D 错误.答案:C例2解析:当小车匀速运动时,弹簧弹力大小等于小球重力大小,此时细绳的拉力F T =0;当小车和小球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绳的拉力不可能为零,弹簧弹力有可能为零,故D 正确.答案:D例3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由图可知,当a 大小不同时,杆上的弹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不同,方向不一定沿杆,但一定是斜向上,且F >mg ,选项A 、B 、C 错误;由几何关系可知,F =√(mg )2+(ma )2,选项D 正确.答案:D例4解析:根据胡克定律F =kx ,可知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且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故A 错误,B 正确;F ­x 图像的斜率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则有k =ΔF Δx =2010×10−2N/m =200N/m ,故C 、D 错误.答案:B必备知识·自主落实1.(2)粗糙弹力相对运动趋势(3)接触面相反2.(3)相对运动关键能力·思维进阶例5解析:题图甲中,人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假设水平方向受到摩擦力,则甲所受合外力就不为零了,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了,故A、B错误;题图乙中,人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力平衡,扶梯对乙有支持力和摩擦力,乙受重力,根据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可知,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故扶梯对乙的作用力竖直向上,C错误,D正确.故选D.答案:D例6解析:当刀相对磨刀石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向后,A正确;当刀相对磨刀石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刀对磨刀石摩擦力向前,根据平衡条件可知,磨刀石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向后,B正确;磨刀石受到重力、地面支持力、刀的摩擦力和地面摩擦力以及刀的压力(否则不会有摩擦力),共5个力作用,C错误;地面和磨刀石之间有两对相互作用力分别是磨刀石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磨刀石的支持力,地面对磨刀石摩擦力与磨刀石对地面的摩擦力,D正确.答案:ABD例7解析:箱子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箱子,受力物体是桌面,而箱子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箱子.这两个力不是一个概念,所以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不是箱子的重力,A错误;t1时刻,小孩没有推动箱子,则箱子所受的是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此时摩擦力大小与此时推力大小相等,为10N,B错误;t2时刻,小孩仍然没有推动箱子,则箱子所受的仍然是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此时摩擦力大小与此时推力大小相等,为20N,C正确;t3时刻推力为30N,此时箱子动了,但是不能确定箱子是加速运动还是匀速运动,故不能确定箱子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力是否等于30N,D错误.答案:C例8解析:μ1F为滚轮与第一张白纸间的滑动摩擦力,滚轮与第一张白纸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小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故A错误;第一、二张白纸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12=μ2(F+mg),第二张白纸处于静止状态,第二、三张白纸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等于第一、二张白纸间的摩擦力,即f23=μ2(F+mg),故B错误;第三张白纸处于静止状态,第三、四张白纸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等于第二、三张白纸间的摩擦力,即f34=μ2(F+mg),故C正确;除第一张白纸外,所有白纸均处于静止状态,白纸间的摩擦力均为μ2(F+mg),大小相等,故D错误.答案:C核心素养提升典例1解析:由题意得,物体A与小车的上表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fm≥5N,当小车加速运动时,假设物体A与小车仍然相对静止,则物体A所受合力大小F合=ma=10N,可知此时小车对物体A的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向右,且为静摩擦力,所以假设成立,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故A、B错误,C正确;弹簧长度不变,物体A受到的弹簧的拉力大小不变,故D错误.答案:C典例2解析:设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木箱处于静止状态时,根据平衡条件得:木箱所受的静摩擦力为f=F cosθ,F增大,f增大;当拉力达到一定值,箱子运动瞬间,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由于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故摩擦力有个突然减小的过程;木箱运动时,所受的支持力N=G-F sinθ,F增大,N减小,此时木箱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N,N减小,则f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B典例3解析:滑块上滑过程中受滑动摩擦力,F f=μF N,F N=mg cosθ,联立得F f=6.4N,方向沿斜面向下.当滑块的速度减为零后,由于重力的分力mg sinθ<μmg cosθ,滑块静止,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F′f=mg sinθ,代入数据可得F′f=6N,方向沿斜面向上,故选项B正确.答案:B典例4解析:当小木块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时,小木块相对于传送带向上滑动,小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加速度a=g sinθ+μg cosθ;当小木块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由于μ<tanθ,即μmg cosθ<mg sinθ,所以速度能够继续增大,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而方向突变为向上,且a=g sinθ-μg cosθ,加速度变小,则v­t图像的斜率变小,所以B、D正确.答案:BD。

八年级物理 2.1物质的三态

八年级物理  2.1物质的三态

八年级物理 2.1物质的三态8.15【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了解医用体温计的特点,会使用体温计。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重点】(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通过演示,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一课时(一)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特征[做一做]按课本图形操作2—1,在烧杯中放入少许冰块,加热,直至烧干。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变化。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观察并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状态形状(固定/不固定)体积(固定/不固定)固态固定固定液态不固定固定气态不固定不固定。

(二)酒精灯使用时的注意点: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b.绝对禁止用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d.用外焰加热。

[想一想]除了水有三种状态外,其它物质也有三种状态,列举事例。

[小结归纳]物质处于固态时,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时,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三)练习使用温度计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测温液体、表面刻度。

[点拨与归纳]1.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规定:(1)表示所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由瑞典物理学家摄耳修斯首先规定。

(2)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以及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度。

(3)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1做摄氏度。

(4)摄氏温度用符号℃表示,读作“摄氏度”例:“—8℃”,读作“负八摄氏度”或“零下八摄氏度”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观察温度计的是量程(即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物体充分接触;(3)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1认识运动 课件(共23张PPT)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1认识运动  课件(共23张PPT)

没有一定的 体积和形状, 具有很强的 流动性
例1:一切物质都是由( 分子 )组成的, 而组成物质的( 分子 )在不停的运动中, 通常情况,我们知道水是( 液 )态物质,冰 是( 固 )态物质,水蒸气是( 气 )态物质. 这是由于不同状态的形成与它们的 ( 分子运动情况 ) 有关。
例2、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气 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 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以下三种情景分别对应 的是( C)
A、固、液、气 B、气、固、液 C、固、气、液 D、液、气、固
• 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
物质
分子
原子
中子
原 核子 外核 电子质子
夸克
卢瑟福的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Nhomakorabea归纳
1.固体、液体、气体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2.扩散现象
•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 方的现象。
• 思考: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有间歇。
例1.下列现象能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有
( C)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雷雨交加
C、秋天,桂花飘香 D、冬天,雪花飞舞
400倍显微镜下的寄生虫
200倍雪松叶子横截面
2.物质的组成
由上可知,一切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组 成的。
一切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 分子 组成。
3.感受微观物体的运动
3.感受微观物体的运动
和水混合
3.感受微观物体的运动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磨得很光滑的铅 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 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 渗透了约1mm深,也就是说金中有铅,铅中有金。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一段铁路 线的长度?
• 1.化曲为直法
• 适用于测量较短曲线的长度,如 地图上铁路线长度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思考:如何测量圆锥体的高?
• 2.等量替换法
• 适用于测量圆锥体的高及圆柱体 的直径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思考:如何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
• 3.积累平均法
第一节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大小
茫茫宇宙,浩瀚无边。科学家们用“光年” 来度量它的大小。仙女座大星云是离我们最 近的旋涡星系。它的直径约为16万光年,距 离我们约为220万光年。
人类生存的地 球,是宇宙天 体家庭中的一 员,它的半径 约为6400km
我国上海 市的金茂 大厦,共 88层,高 420.5m。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____,我们不 能消除____,但应尽量________ ,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
4.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记录为:17.82 cm、17.80 cm、17.81 cm、 17.28 cm、17.81 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应为( ) A.17.50 cm B.17.503 cm C.17.8 cm D.17.81 cm
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
图中第 (填字母)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
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13. 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
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
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 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 块的体积为V2 —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 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1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11张PPT)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
声音的传播
固体能传播声音
液体能传播声音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
声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 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 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总结:正常时听觉的引起,是由于声波经外耳道引起 鼓膜的振动,再经听小骨和听觉神经传给大脑,这一 条声音传递的途径,称为气传导。 (气体传声)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实验: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其发出声音,然后观察尺 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当尺停止振动 时,观察能否听到声音?
声音的产生
实验3:用两只手指轻轻地放在你的喉部,然后 发出声。 你能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 你知道是什么部位在振动吗?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
发声的音叉是否在振动?
乒乓球起什么作用?
我们用转换法把不容易 观察到的现象间接表现 出来。
声音的传播
实验:逐渐抽出玻璃罩里面 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 注意声音的变化。
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
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体验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 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 (固体传声)
课堂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介质(气体、液体、固 体),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15oC时, 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上章回顾
• 长度的直接测量,时间的直接测量。 • 定性:运动与否(需选定参照物) • 定量:运动快慢(速度概念的引入) • 速度的间接测量
现象
在非洲干旱炎热的草原上,万籁俱寂。一群大象慢慢地向前走。 这群象要去哪里?也许,它们发现了水源,或者可口的食物。 象群的行进速度虽然缓慢,但方向是确定的。
实验 观测 未知的 实验现象 应用 生活改善
理解
预测
实验结论
理论
实验测量更精确、理论计算更准确、应用范围更广泛
实验结论
• 远处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需要一段时间
•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 声速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其他实验测量结果
•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Q: 人们听到声音时往往距发声的物体有一定的距离,
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
科学是对自然界人类未知的探索
实验 观测 未知的 实验现象 应用 生活改善
理解
预测
理论 实验测量更精确、理论计算更准确、应用范围更广泛
实 验
实验现象
• 无空气时,我们听不见声音 • 玻璃里面有空气时,我们可以听见声音
忽然,不知什么原因,象群停住了。 一些象竖起鼻子站在那儿,另一些则左顾右盼犹豫着。
但是很快,它们又继续前进了,不过这次它们改变了方向。
A: 实际上,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 "声音"进行交流。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看似简单,但又藏有许多奥秘的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武钢三中 曾哲
科学是对自然界人类未知的探索 实验 观测
实验
注意区分 实验现象 和实验结论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 认识运动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 认识运动课件
1.现象探究:物体的宏观运动
新课-2.1认识运动
Q:以上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A:物体位置不断变化
新课-2.1认识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2)说明: ①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 动,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②机械运动是主体宏观物体。 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分子的运动情况
A
B
新课-2.1认识运动
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新课-2.1认识运动
新课-2.1认识运动
微观粒子由大到小
质子
新课-2.1认识运动
运动总结
1.运动的种类及区分 2.物质的三种状态和特征 3.微观世界的结构层次
课前知识回顾练习
1.实验方法? 2.实验测量仪器? 3.分析论证过程?
课本19页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2.1 认识运动
授课教师 程千慧
内容
新课-2.1认识运动
01 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
02 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
新课-2.1认识运动
新课-2.1认识运动
课本20页
第一部分
宏观世界的机械运动
新课-2.1认识运动
分子很小,直径10-10m肉眼不可见,只能借助仪器来观察。
新课-2.1认识运动
课本21页
Q1:物质的三种状态? A1:固态、液态、气态
Q2:物质所处不同状态与什么有关? A2:与分子的运动情况有关。
新课-2.1认识运动
例题
D
新课-2.1认识运动
物 质 三 态 特 征
例题
C
新课-2.1认识运动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验技能为主要目标。

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并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条件。

2. 让学生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条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物质三态的概念,温度测量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水、酒精、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物质三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

2. 讲解:讲解物质的三态概念,解释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块、水和酒精的态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4.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条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活动重点:物质三态的概念,温度测量方法。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家庭实验或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物质的三态和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物质三态的转化条件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我注意到,学生对于物质三态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它们之间的转化条件却容易混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古老的光 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 ③牛郎和织女每年能相会一次吗? ④为什么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时,常说这是个“天文数字”?
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古老的光
插入仙女星座大星云照片 牛郎星
仙女座大星云
织女星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
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3×108 米/秒 。
练习: 1、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
B

A、月亮 B、萤火虫 C、夜晚的星星 D、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的抛光金属 E、镜子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 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 光沿直线传播 来解释。 用 3、人沿着街道走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 则他的影子长短变化是( D ) A、变长 B、先变长再变短 C、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3、光的速度:c
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声音 在15℃空气中的速度:340m/s
在真空中最快:3×108 m/s

在空气中的速度:约3×108 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真空的3/4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真空;空气 (2)光速:玻璃<水<空气
三、光的速度 1、真空中光的速度为:C=3×108m/s 2、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的小。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
补充: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s
平行光线:
(太阳光)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
平行光线:
(太阳光)
s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激光准直 (激光的特点: 能集中射向一个方向而不散开,因而 能射得很远而亮度没有明显的减弱)
(2)、排直队要向前看齐、瞄准仪、
(3)针孔照相机
(4)、手影表演
光年是距离单位。
练习
1、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 在路灯下他的影子会怎么变化? A。渐变长 B。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成 2、1962年,美国科学家将激光射向月球, 2.6S后收到了从月球回来的反射信号, 那么地球离月球到底有多远?
3、一次百米赛跑时,小明做终点计时员,他 在听到枪响后开始计时,记录成绩为13.1S, 请回答下面问题: (1)这个结果是否真实? (2)提出修改方案?
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影子的形成 (2)、月食、日食等现象 (3)、小孔成像 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 的形状有关。
4 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及应用
1、影子的形成 2、日食、月食的形成 3、挖隧道时用的激光准直器 4、上体育课时,左右看直。
5、木工用眼睛瞄准木器是否直。
6、士兵打靶时,眼睛、准星和靶在一直线上。 7、小孔成像现象。
光的传播
多姿多彩的世界
§2.1光的传播
我们生活中有些什么是可以发光的?
一、光源 比较一下下面的发光物体有什么不同?
光的传播
1 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例如:
太 阳
蜡 烛
电 灯
水母
第二章 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如:太阳,恒星,萤火虫等 点燃的蜡烛, 发光的电灯等 自然光源
C)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D.早晨,我们在海边看到日出,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1.光线指的是一条带 和 方向 . 直线传播 米/秒. 形成的. 箭头 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 径迹
12.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一种介质里 3×108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光的传播时间忽略) 看见闪电后, 立刻看表, 记下时间; 看几秒后听到雷声.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 速度, 根据 s=vt 即可求出距闪电处的距离.
小结:
1、 能够发光的物体 叫做光源;
直线 传播的,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影、日食都是 光沿直线传播 产生的现象;
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合 3×105 千米/秒。
4、光的速度
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声音 在空气中的速度:340米/秒
在真空中最快:3×108 米/秒

在空气中的速度:约3×108 米/秒 (在水中的速度:2.25 ×108 米/秒 在玻璃中的速度:2 ×108 米/秒)
★光在空气中1s内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7.5圈,
光从月球传到地球只需1.3s。
人造光源
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篝火、火把 (原始人) 油灯 (战国时代) 蜡烛
白炽电灯、日光灯
钠灯、汞灯、氙灯
光是怎样传播出去的?
二.光是如何传播的?
1. 光 在 同 种 均 匀 介 质 中
沿 直 线 传 播
二、
探究:
归纳:
光是如何传播的
演示书上实验1、2
讨论:光是如何传播的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作业:
小实验:制作针孔照相机
反馈练习 例 1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亮之间时就会发 生月食 ,图给出了地球挡住太阳的影区 . 当月球 B 影区时发生月偏食. 当月球全部 部分进入_____ B 影区时, 就会发生月全食. 进入_____
地球
太阳
A A
B
例2: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适当位置时,就 会出现日食(如下图).在 A、 B处的人们看到的是 偏 食, A处看到的是 ______ 图形象, B处看到的 日 ____ Ⅰ 图形象;在C处的人们看到的是____ 是____ 环 食,看到 Ⅱ 图形象.若这时在高空经过D处,看到的则 的是____ 全 食,看到的是Ⅳ 是日___ ___图形象.
=9.4608 × 1012千米 2.7光年=2.7 × 9.4608 × 1012千米
=2.554416 × 1013千米
收获的季节:
1.太阳、月亮、烛焰、电视机荧光屏中属光源的是(
A.太阳、月亮 C.月亮、荧光屏 那么,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A.8.1×108km C.4.05×105km A.打雷时总是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 B.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只是光速远大于声速 ) B
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 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 物体后面便产生影。
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影子的形成
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影子的形成
2.日食、月食.
日食
成因:当月球运行到 太阳和地球之间,并 近似在一条直线上, 月球挡住太阳光形成 影子。从地球上月影 的区域看去,太阳甚 至全部被月亮遮挡, 这样就形成日食。
太阳

地球
地球
(4)日食
太阳
月球
地球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 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 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 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2)日食
太阳
月球
地球
月食 太阳
地球
月球
月食
月食成因:
地球绕着太阳运转, 在背对太阳方向有一 条长长的阴影——地 影,一旦月球走入这 条地影带时,就会发 生月食。
阅读材料:
1607年伽利略最早做了测定光速的尝试。让两个 实验者在夜间每人各带一盏遮蔽着的灯,站在相距约 1.6km 两个山顶上,第一个实验者先打开灯,同时记 下开灯的时间,第二个实验者看到传来的灯光后,立 刻打开自己的灯,第一个实验者看到第二个实验者的 灯光后,再立刻记下时间,然后根据记下的时间间隔 和两山顶间的距离计算光的传播速度。

太阳
地球

月 月 月
(4)日食
太阳
月球
地球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
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 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3)小孔成像
(6)瞄准射击“三点一线”
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 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 线上。
C.影子的形成
D.看不到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5.如下图所示,有个过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 度变化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 6.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观察它投在地面上的影子的长短,从早晨到晚间的变化 情况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7.在开运动会时,请你做终点记时员,你是看发令员的枪冒烟开始记时,还是 听到枪声开始记时?( ) A.看到枪冒烟,因为烟雾看得清 B.听到枪声,因为枪声听得清 C.看到枪冒烟,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D.看到枪冒烟,因为光的传播 不需时间 8.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 在地面上产生的光点形状是( ) A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条形的
B
B
C
9.一位在北京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 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场演出.上海与北京相 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 者约( A.30m ) B.17m D.无法知道
C
C.1.655m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练习
1、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 在路灯下他的影子会怎么变化? A。渐变长 B。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成 2、1962年,美国科学家将激光射向月球, 2.6S后收到了从月球回来的反射信号, 那么地球离月球到底有多远?
4、一根长0.5m的直杆,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测 出其影子的长度是0.3m,与此同时测出一旗杆的 影长为12m,则旗杆的高为 ( )
B.太阳、烛焰 D.四个都是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