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资料
乙肝七项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

(○阴性●阳性)
模式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抗-HBclgM
HBc-Ag
临床意义
1
○
○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
○
注射乙肝疫苗或HBV感染后已康复,有免疫力
3
●
○
●
○
○
○
○
早期HBV感染者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
○
●
○
○
●
○
○
乙肝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11
○
○
○
●
●
○
○
近期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12
●
○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慢性HBsAg携带者,传染性弱
13
●
○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慢性HBsAg携带者
14
●
●
○
○
○
○
○
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
●
○
○
非典型性和亚临床性HBV感染
23
○
○
○
●
○
○
○
急、慢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24
●
○
慢性乙肝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16 肝活检病理检查 其意义包括对病毒性肝炎作出
病理诊断,对不典型病例作出明确 判断,有助于治疗效果评价及观察 预后转归,还可从组织中检测病原 标志以明确感染。
17 病原学检查
HBV
基 因 及 编 码 蛋 白
乙型肝炎
HBsAg与抗HBs HBsAg在感染HBV两周后即可阳性。 只 要 HBsAg 阳 性 就 可 诊 断 HBV 感 染 , 阴 性则不能排除HBV感染。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 HBV有免疫力。低滴度应注意假阳性。
2 血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白:
主要由白蛋白(A),α1,α2,β 及γ球蛋白组成。前4种主要由肝细胞合 成,γ球蛋白主要由浆细胞合成。在急 性肝炎时,由于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约 21天,以及肝脏的代偿功能,血清蛋白 质和量可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中度 以上、肝硬化、重型肝炎时出现白蛋白 下降,γ球蛋白升高,白/球(A/G)比 例下降甚至倒置。
7 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 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 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 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 以尿胆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 红素为主。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尿 胆红素常阴性,有助于与妊娠急重 型肝炎鉴别。
8 电解质 重型肝炎常见低K+、低Na+,低
Cl-,亦可有低Ca2+、低Mg2+、低P2等。肝肾综合征时可出现高K+。
9 血糖 超过40%重型肝炎患者有血糖
降低,临床上应注意低血糖昏迷与 肝性脑病的鉴别。
10 血浆胆固醇 60-80%的血浆胆固醇来自肝
脏,肝细胞严重损伤时,胆固醇 在肝内合成减少,故血浆胆固醇 明显下降,胆固醇愈低,预后愈 险恶。梗阻性黄疸时胆固醇升高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约有2.5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实践经验,为临床医生、患者及公共卫生工作者提供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管理等方面的权威建议。
二、预防2.1 疫苗接种2.1.1 乙型肝炎疫苗概述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
乙型肝炎疫苗为基因工程疫苗,包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2.1.2 疫苗接种对象我国推荐对以下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新生儿- 儿童和青少年- 成人- 乙肝病毒暴露者(如家庭内接触者、性伴侣等)2.1.3 疫苗接种程序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为3剂次,分别为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检测。
2.2 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主要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
2.2.1 被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立即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以提供即刻的保护作用。
2.2.2 主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启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程序,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未达到免疫保护水平(HBsAb<10mIU/ml),应加强免疫一剂乙型肝炎疫苗。
三、诊断3.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HBV DNA定量、肝功能指标等。
3.2 临床诊断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 肝脏活检证实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证据- 持续或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四、治疗4.1 治疗原则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及抗纤维化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慢性乙肝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陈满红【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和铜蓝蛋白的临床价值,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另选取同期接受身体检查的健康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结果:三组患者的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中型组和轻型组患者间检测值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和铜蓝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者,可以将其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准,此外上述两项检测指标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而改变,可以将其作为病情分级和临床疗效的判定指标.【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3(013)009【总页数】2页(P80-81)【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转铁蛋白;铜蓝蛋白;临床价值【作者】陈满红【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景德镇3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乙型肝炎属于临床常见肝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
由于该病的前期诊断与分级存在一定难度,致使不少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逐步发展为重型乙型肝炎,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2]。
对此,如何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治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随着临床检验水平的不断发展,有关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检测血清转铁蛋白(TRF)和铜蓝蛋白(CP)的水平对该病进行诊断与分级[3]。
因此本文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者各130例,通过检测转铁蛋白和铜蓝蛋白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48例,年龄31~77岁,平均(48.5±11.6)岁。
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教材教学课件

早期发现乙肝病毒感染,了解病 情发展,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 后及预防接种效果。
检查方法及原理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LIA)等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
原理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或发光底物的作用 ,将抗原抗体结合的信号放大并转化为可测量的光信号或电 信号,从而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目标抗原或抗体。
一般建议在检查前一天晚上10 点后不再进食,以确保检查结 果的准确性。
避免剧烈运动
检查前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停用药物
如有服用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 物,应在检查前咨询医生并停 用。
检查过程中注意事项
遵守医院规定
按照医院规定的时间和地 点进行检查,遵守医院秩 序。
配合医生操作
在抽血过程中,保持放松, 配合医生操作,以确保采 血顺利。
结果异常判断标准
01
02
03
04
表面抗原阳性持续时间 超过6个月,可初步诊断 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e抗原和表面抗原同时阳 性,且肝功能异常,可 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 抗体同时阳性,表示乙 肝病毒感染后已恢复。
单项或多项指标异常,需 结合临床病史、肝功能等 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结果异常可能原因
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是感染后的早期标志。
02
HBeAg(乙肝e抗原)
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03
HBcAb(乙肝核心抗体)
阳性表示曾经感染或正在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评估
HBsAb(乙肝表面抗体)
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疫苗接种成功。
抗体滴度
实验室检查——乙肝五项-PPT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既往感染或“窗口期”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4
5
受试者入选标准
结果分析
HBsAg
无症状携带者
+
急性乙型肝炎
+
+
+
慢性乙型肝炎
-
HBV DNA定量检测
-
来区别稳定期或活动 -
期(检测标准) -
Hale Waihona Puke 抗-HBs+ + +
HBeAg
+ + -
抗-HBe
+ + + -
抗-HBc
+ + + + -
6
大三阳与小三阳区别
大三阳
小三阳
化验单检查 结果
DNA
HBsAg(+)HBeAg (+)
抗-HBc(+)
阳性
HBsAg(+)抗-HBe (+)
抗-HBc(+)
阴性
传染性
强
弱
乙肝病毒复 制
活跃
不活跃
演变
慢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
7
预防及免疫
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2.人工主动免疫:
疫苗(血源性、基因工程-HBsAg) 3.人工被动免疫:
2
4.HBeAb-乙肝病毒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传染性较弱,但并非 完全没有传染性。乙肝病毒感染后的恢复期或慢性感染者可以阳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g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抗原, 一般 存在于肝细胞内,不易检测, 因此乙肝两对半五项指标中不包括此项。 但只要体内有HBcAg就会产生抗-HBc。因此HBcAb提示体内存在 HBcAg,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G是 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急性乙肝、慢性乙肝、肝硬化等 均可以表现为阳性。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
慢性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肝炎诊断标准慢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慢性肝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的指南,慢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临床症状。
慢性肝炎的临床症状通常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
这些症状并非特异,但对于慢性肝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
慢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通常异常,ALT和AST水平升高,胆红素水平也可能增高。
2.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等。
阳性的HBsAg和HBeAg 检测结果提示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3. 乙肝病毒DNA检测,通过核酸检测可以确定病毒载量,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三、影像学检查。
肝脏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形态结构和了解肝脏病变的情况,对于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综合上述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可以对慢性肝炎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慢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不仅包括病毒学指标,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需要指出的是,慢性肝炎的诊断并非一蹴而就,有时需要反复检查和观察。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信息,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便尽早发现慢性肝炎的病情变化。
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等,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慢性肝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乙型肝炎的实验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8 Piccinino F, Sagnelli E, Pasquale G, Giusti G.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liver biopsy. A multicentre retrospective study on 68,276 biopsies. J Hepatol 1986;2:165-173
9 Zakaria N, Knisely A, Portmann B, Mieli-Vergani G, Wendon J, Arya R, Devlin J. Acute sickle cell hepatopathy represents a potential contraindication for percutaneous liver biopsy. Blood 2003;101:101-103
聂青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777
抗 -HBs 为 HBV 抗体系统中唯一的中和抗体 对 HBV 有保护性免疫作用 主要见于乙肝恢复期 痊愈 期或疫苗接种后 慢性乙肝患者抗 -HBs 出现后仍可有 HBV 复制 但通常在 1 内 HBV-DNA 滴度逐渐下降 至消失 HBsAg 和抗 -HBs 通常不同时存在 但当 a 决 定簇变异时 HBV 能逃避抗 -HBs 的中和并表达变异株 的 HBsAg 出现 HBsAg 和抗 -HBs 的共存现象[4] 此 外,临床上也会遇到抗 -HBs(+)而 HBsAg(-),但病情仍继续发 展的情况 也是由于 a 决定簇变异所致 需引起注意[5] 1.1.2 HBeAg 和抗 -HBe HBeAg 是 C 区编码的核壳蛋白 的分泌型 由前 C 蛋白在肝细胞内转移过程中 经氨基 端与羧基端分别去除 19 和 33 个氨基酸的修饰加工 分 泌到肝细胞表面和血液中形成 HBeAg[6] HBeAg 是临床 上简便实用的判定HBV复制的血清标志物 HBeAg存在于 HBV感染早期 如持续存在常提示慢性化 在慢性HBV相 关肝病中 HBeAg 的存在多伴有病变活动和 ALT 波动 抗 -HBe 阳性常提示 HBV 复制减少或停止 病变趋 向稳定 但其并非保护性抗体 血清 HBeAg/ 抗 -HBe 转换被认为是 HBV 感染过程的转折点 即由免疫耐受 转为免疫激活 HBV 由复制活跃转为相对静止 但当 出现 HBV 前 C 区和 C 区基因突变时 HBeAg 不能表达, 此时尽管 HBeAg(-) 仍有 HBV-DNA 复制[7] 且可能 使其致病力增强 这就是临床上常见到的 HBeAg(-) 抗 -HBe(+)患者仍有高滴度 HBV-DNA 存在的原因 1.1.3 HBcAg 和抗 -HBc HBcAg 为 HBV 的核壳蛋白 并不能直接在血清中检出 通常用去垢剂除去血清中 Dane 颗粒外壳或将 HBcAg与抗 -HBc 免疫复合物离解时 才能测到[8] 其存在也是 HBV 复制的标志之一 但并 不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不在乙肝五项检测项目之中 抗 -HBc 为 HBV 的另一种非保护抗体 与抗 -HBs 相比 其产生更早,滴度更高 且存在更久 高滴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BeAg阴性/抗HBe阳性,
HBV DNA阳性HBV感染是否 均由前C区变异导致?
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阳性
★ 基因变异 ★ HBV低水平复制 ★ 重叠HCV感染。
基因变异导致HBeAg阴性/抗HBe阳性, HBV DNA阳性HBV感染 ★前C区1896位G A,形成终止密码, HBeAg合成终止。 ★前C区缺失或插入变异,改变HBeAg 的抗原性,常规试剂检测阴性。 ★ C 区变异,导致 HBeAg 的抗原性改变。 ★C基因启动子点突变或起始密码点突变。 ★X区变异使mRNA转录受抑制,导致 HBeAg合成减少,甚至难以检出。
7 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 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 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 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 以尿胆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 红素为主。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尿 胆红素常阴性,有助于与妊娠急重 型肝炎鉴别。
8 电解质 重型肝炎常见低K+、低Na+,低
Cl-,亦可有低Ca2+、低Mg2+、低P2等。肝肾综合征时可出现高K+。
★ S基因变异
★ X基因变异
抗HBs阳性HBV DNA阴性 并不排除肝细胞内HBV的存在
HBsAg与抗HBs共存
★ 可出现在HBV感染的恢复期,此时 HBsAg未消失,抗HBs已产生,大部 分归功于检测敏感性的提高。 ★ S基因发生变异,野生株抗HBs不能将 其清除; ★ 抗HBs阳性者感染了不同亚型HBV或 免疫逃避株。
慢性乙肝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 李 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2004年5月
1 血清酶检测 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是目前临床上反映肝细胞功能的
最常用指标。急性肝炎时ALT明显升高, 黄疸出现后ALT开始下降;慢性肝炎和 肝硬化时ALT轻度或中度升高或反复异 常;重型肝炎患者可出现ALT快速下降, 胆红素不断升高的酶、胆分离现象,提 示肝细胞大量坏死。
抗HBc阴性的HBV感染 ★ 免疫耐受。 ★ 检测试剂原因,目前试剂准确性
约85%。 ★ C区突变。
检测HBV-M水平有无意义? ★ HBsAg水平与HBeAg及HBV DNA 。 ★ 抗HBs水平与是否注射疫苗。 ★ HBeAg水平与HBV DNA。 与抗病毒治疗。
★ 抗HBc水平与现症感染。
13 胆汁酸 血清中胆汁酸含量很低,当肝 炎活动时胆汁酸升高。由于肝脏对 胆红素和胆汁酸的运转系统不同, 检测胆汁酸有助于鉴别胆汁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 高胆红素血症。
14 肝纤维化指标 一些检测项目已在临床上应用 ,如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 连蛋白、透明质酸、脯氨酰羟化酶 等,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参考 价值,但缺乏特异性。
AST/ALT:
急性肝炎时AST/ALT常小于1,慢性
肝炎和肝硬化时AST/ALT常大于1。比
值越高,则预后愈差,病程中AST/ALT
比值降低,提示未损及肝细胞线粒体, 预后较佳。
⑶碱性磷酸酶:当肝内或肝外胆汁排泄 受阻时,血清ALP活性升高。 ⑷γ谷氨酰转肽酶:肝炎和肝癌患者可 显著升高,在胆管阻塞的情况下更明显, γ-G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改变有良好的 一致性。 ⑸乳酸脱氢酶:肝病时可显著升高。 ⑹胆碱酯酶:其活性降低提示肝细胞已 有较明显损伤,其值愈低,提示病情愈 重。
乙型肝炎
HBsAg与抗HBs
HBV感染后可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阴性, 即所谓窗口期,此时HBsAg已消失,抗HBs仍 未产生,少部分病例始终不产生抗HBs。 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可出现在HBV感染 恢复期,此时HBsAg未消失,抗HBs已产生; 另一情形是S基因区发生变异,野生株抗HBs 不能将其清除;或抗HBs阳性者感染了免疫逃 避株
(前C区变异) ② HBsAg(﹣)乙型肝炎 (S区变异) ③ 低水平感染 单项抗HBc(﹢)乙型肝炎
HBV 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⒉ 疗效判断: HBV DNA 是目前判断乙肝抗病毒药 物疗效最敏感的指标 ⒊ 预后判断 HBV DNA水平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
HBV 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调查表明并不是所有“大三阳”的 病人都处于 HBV 复制期,具有传染性; 也不是所有“小三阳”的病人 HBV 都 无复制。因此,要准确知道 HBV 是否 处于复制状态,最准确的方法还是通 过检测HBV DNA来决定。
能导致HBsAg阴性的S区变异
★ aa124 半胱氨酸 ★ aa129 谷氨酸
酪氨酸 天冬氨酸
★ aa131 苏氨酸
★ aa131 蛋氨酸 ★ 前S1/S2部分缺失
天冬氨酸
苏氨酸
★ aa122-124 插入氨基酸
如何诊断血清HBsAg阴性的HBV感染?
★ 提高检测敏感性
★ 采用针对变异抗原的检测试剂 ★ HBV DNA的检测
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 阳性HBV感染 ★ HBV DNA水平一般较低。 ★ 90%以上由于nt1896位突变引起。 ★ 多发生于D型HBV。
HBeAg与抗HBe共存 ★ 血清转换过程中。
★ 检测敏感性提高。
★ 野生株与变异株同时存在。
乙型肝炎
HBcAg与抗HBc HBcAg阳性表示血清中存在Dane颗粒, HBV处于复制状态,有传染性。抗HBc IgM是 HBV感染后较早出现的抗体,绝大多数出现在 发病第一周,多数在6个月内消失。高滴度的 抗HBc IgM对诊断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 炎急性发作有帮助。单一抗HBc IgG阳性者可 以是过去感染,因其可长期存在;亦可以是 低水平感染,特别是高滴度者。
为什么建议每个病人都要进行 HBV DNA检测?
HBV 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⒈ 诊断方面:
⑴ HBV DNA是HBV存在最直接的依据
⑵ HBV DNA是HBV复制的标志
⑶ HBV DNA是患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
HBV 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⑷ 对HBV-M起补充作用:
① HBeAg(﹣)/ 抗HBe(﹢)乙型肝炎
2 血清蛋白:
主要由白蛋白(A),α1,α2,β 及γ球蛋白组成。前4种主要由肝细胞合 成,γ球蛋白主要由浆细胞合成。在急 性肝炎时,由于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约 21天,以及肝脏的代偿功能,血清蛋白 质和量可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中度 以上、肝硬化、重型肝炎时出现白蛋白 下降,γ球蛋白升高,白/球(A/G)比 例下降甚至倒置。
15 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波有助于鉴别阻塞性黄疸、 脂肪肝及肝内占位性病变。对肝硬化有 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反映肝脏表面变 化,门静脉、脑静脉直径,脾脏大小, 胆囊异常变化,腹水等。彩色超声波尚 未可观察到血流速度。在重性肝炎中可 动态观察肝脏大小变化等,CT的应用价 值基本同B型超声波,但其有损伤性和价 值昂贵,如应用增强剂,可加重病情。
3 胆红素:
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时血清胆红 素升高,活动性肝硬化时亦可升高且消 退缓慢,重型肝炎常超过171μmol/L。 一般情况下,肝损程度与胆红素含量呈
正相关。直接胆红素在总胆红素中的比
例尚可反映淤胆的程度。
4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PTA高低与肝损程度成反比。PTA<40 %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PTA亦是 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敏感指标。
HBV现症感染吗?
为什么血清HBsAg阴性不能排除HBV感染?
★ 检测试剂不够敏感。
Abbott试剂盒由ad亚型抗体和抗原制备,
对ay亚型的灵敏度较低。
★ S基因变异(抗原性发生改变)。
★ X基因变异(转录受抑制)。
★ 重叠HCV感染(干扰HBsAg合成)。
HBsAg抗原性
aa124-147 HBsAg共同决定簇“a” aa122 确定HBsAg亚型d/y, 赖氨酸/精氨酸 aa160 确定HBsAg亚型w/r, 赖氨酸/精氨酸
血液中HBV-M水平是否与肝组织中 HBV-M水平成正比关系?
乙型肝炎
HBV DNA 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HBV DNA 定量对于判断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大小, 病毒药物疗效等有重要意义。HBV DNA检测方 面,还有前C区变异、S区变异和多聚酶基因 YMDD变异等检测。
HBV DNA拷贝数=乙肝病毒载量
★ 组织中标志物的检测
提高检测HBsAg敏感性方法
Aoki基于电子旋转共振技术的 HBsAg EIA方法,检测HBsAg中稳定 的氮氧基因。在30例HBsAg阴性样 本中,检出11例阳性。
抗HBs阳性就万无一失了吗?
低滴度应注意假阳性 单一抗HBs阳性HBV DNA检出率0-11.8%: ★ 先后感染了不同的HBV亚型
基因变异导致HBsAg与抗HBs共存
★ aa126 苏氨酸
★ aa141 赖氨酸 ★ aa145 甘氨酸
丝、异亮氨酸
谷氨酸 精氨酸
★ 前S1 nt3025-3154缺失
乙型肝炎
HBeAg与抗HBe HBeAg的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 较强的传染性。HBeAg消失而抗HBe产生 称为血清转换。抗HBe阳转后,病毒复制 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长期抗 HBe阳性者并不代表病毒复制停止或无传 染性,研究显示20%~50%仍可检测到HBV DNA,部分可能由于前C区基因变异,导 致不能形成HBeAg。
HBsAg
★常用ELISA法检测。 ★目前HBsAg诊断试剂质量较高, 灵敏度可达0.2ng/L。从全国 室间质控评价结果显示,阳 性标本检出率达到或超过98%。 ★ HBsAg滴度越高,HBeAg、 HBV DNA阳性的可能性越大。 ★ 血液与肝组织的HBsAg含量并不完 全相关
HBsAg阳性就可诊断
16 肝活检病理检查 其意义包括对病毒性肝炎作出 病理诊断,对不典型病例作出明确 判断,有助于治疗效果评价及观察 预后转归,还可从组织中检测病原 标志以明确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