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病,所以心脏科的医生参与药物治疗,增强心功能是必要的。充血性心脏病需监测排血量。如果近期出现进展期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动脉瓣膜严重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2 呼吸系统 尽可能采取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以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中心静脉压测定有利于控制输液量,避免心衰患者出现容量过剩或不足。3.3 术前活动能力的评判 手术操作者必须评估患者的康复能力和活动能力。无法下床或丧失活动力的患者,如脑卒中或痴呆者,由于无法行走,如果行膝下截肢可能导致膝关节挛缩和残端伤口破坏,最终不得不采取更高平面的截肢。

3.4 关节畸形 术前就存在的关节畸形,如膝关节或髋关节屈曲挛缩,本身恢复行走的能力就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建议行经股骨截肢。严重的关节炎是膝下截肢的相对禁忌证。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败后,建议行膝上截肢。

3.5 骨髓炎 骨骼感染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外科治疗失败时,必须截肢,截肢的平面要高于感染的范围。如果指(趾)感染,行放射状截肢;如果是胫骨或腓骨的骨髓炎,则行膝关节离断;如果膝关节或股骨感染时,经股骨截肢。如果截肢的部位十分接近感染灶,最好把骨切缘送培养和药敏检查。3.6 软组织感染 糖尿病足往往造成足前部的感染和溃疡。处理这类病人时,必须使用广谱抗生素,同时测量局部的患肢的供血状况。如果出现败血症,应采用斩断截肢术,开放创口,缓解淋巴管炎,待到局部的感染控制后,行膝下截肢。3.7 神经病变性溃疡 除了血管疾患,周围神经病变也能导致足部溃疡。如果尽早治疗,采用足部调整,改变足部的压力分布并且给予患者教育,多能治愈。截肢平面最好在有感觉的地方,否则仅仅足趾或足前部截肢,术后常复发溃疡。

3.8 糖尿病或肾衰竭 糖尿病患者伴有肾功能衰竭,伤口的愈合常不良。如果糖尿病足部坏疽伴有肾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者最好首选截肢。4 截肢术后并发症

4.1 血肿形成 术中仔细止血,残端放置引流物可防止、减少残端血肿的形成。要警惕主要血管术后出血,这种情况要在应用止血带下送手术室止血。由于残端血肿可以影响伤口愈合并增加细菌感染机会,所以发现后需穿刺抽出积血并加压包扎。4.2 感染 糖尿病截肢术后病人感染发生率较其

他非糖尿病人高。发现脓肿应积极引流并做细菌培养,选用适合的抗生素。严重感染时需要行再次截肢术。

4.3 坏死 皮缘的小范围坏死可经保守治疗延期愈合。皮肤和深层组织的大范围严重坏死预示残端血供不佳,需即行边缘切除甚至再截肢术。4.4 关节挛缩 多为屈曲挛缩,与术后处理不当有关。应鼓励病人术后进行伸髋伸膝的肌力及关节锻炼,必要时行石膏外固定或手术松解。

4.5 神经瘤 神经瘤常在神经残端形成,当神经瘤受瘢痕压迫及牵拉后会引起疼痛。术中仔细柔和操作使神经断端回缩到正常软组织中可防止痛性神经瘤的发生。术后改变假肢的负重面可避免神经瘤受压至疼痛。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切除神经瘤。

4.6 幻肢痛 几乎每个截肢后病人都有幻肢感存在。但不影响假肢的佩戴,大多会自行消退。少数较重的幻肢痛可行理疗、神经封闭及精神治疗等综合治疗。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曲志成,吴婧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实验室检查包括有关糖尿病的检查、糖尿病并

发症、血液黏稠度以及与感染相关的多项检查指标,不仅提示临床用药的指征,也提示疾病的发展与预后。1 血糖检查

1.1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快速血糖取的是指尖血,包含毛细血管全血与组织液,而全血包含血浆和红细胞;而静脉血糖取的是不含组织液的单纯血液。空腹时指血全血的血糖值比静脉血的血浆血糖值低约12%。由于采取指血时常伴随有组织液的渗出,使指血血糖更容易低于静脉血浆血糖。不过当进食后,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先到动脉,以后经毛细血管外周代谢消耗部分葡萄糖后再回到静脉,此时动脉血糖值比静脉血糖值高,而毛细血管接近动脉,所以进食后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也相应要高,但这正好与上述由于红细胞和组织液而导致的指血血糖低于静脉血浆血糖关系相反,所以在进

24 专题笔谈

(总184)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第37卷第3期

食后这两个因素相互抵消,使毛细血管全血血糖和静脉血浆血糖大致差不多。

1.2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的水平反映了血糖的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是由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共同决定的。当糖化血红蛋白在小于7.3%的水平时,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影响比较大;当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7.3%~8.4%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差不多;当糖化血红蛋白超过8.5%以后,空腹血糖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很高的患者,需要更好地控制空腹血糖水平,而对于糖化血红蛋白在7%~ 8%者,就要更多地干预餐后血糖,避免过度的降低空腹血糖而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

2 与感染相关的检查

2.1 血常规检查 一般情况下,当患者整体表现不明显即没有发热症状,血中白细胞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水平都正常或接近正常,则不需要静脉应用抗生素;当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水平较高,或伴有发热者,应该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血小板的检测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高凝状态,且血小板在糖尿病足感染时常反应性上升,但常<5001012/L。

2.2 C反应蛋白(CRP) CRP的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但不受红细胞、血红蛋白、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是反映炎症感染和疗效的良好指标。CRP与血沉增快相平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现的早、消失也快。CRP含量愈高,表明病变活动度愈高。炎症恢复过程中,若CRP阳性,预示仍有突然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糖尿病足感染时CRP常升高。

3 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紊乱,最常见的是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的下降,总胆固醇轻度升高。长期血脂过高,可进一步形成脂肪肝等病变。脂肪肝是由于肝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障碍发生的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常出现!型高脂蛋白血症。脂肪肝病人各型高血脂均可见,关系最密切的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常伴随于糖尿病。

4 肾脏相关检查

4.1 尿微量蛋白 在无尿路感染和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尿中有少量蛋白的存在,浓度在20~200 g/ m in的亚临床范围,称为微量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如用放免法测定的微量白蛋白排出率持续大于20~200 g/m i n,除外肾小球疾病、红斑狼疮、肥胖、高脂血症等,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

4.2 尿常规 ?尿糖:检测一般应该与血糖同步进行,即在排空尿液以后15~30分钟再次排尿,此时同时检测血糖,以此来了解血糖与尿糖的关系。在肾糖阈正常排尿规则的情况下,才能由尿糖来推测血糖的水平。当尿液检查中出现尿糖时要考虑尿糖出现的原因,要除外肾性糖尿。#尿酮体:过多进食蛋白质食品、没有按时应用降糖药物、饥饿、感染时均可出现。在糖尿病足感染严重时,由于机体大量地消耗,导致蛋白质分解,会出现酮症,除抗感染治疗外,也应该按照酮症的治疗进行。?尿蛋白:除外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等原发性肾小球损害;除外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继发性肾小球损害导致的肾性蛋白尿,考虑为临床期糖尿病肾病。

4.3 肾功能检查 在肾小球滤过率(GRF)减少至正常的35%~50%时,患者可以没有症状,血肌酐正常;GFR降至正常的20%~35%时,发生氮质血症,血肌酐已升高;GFR降低至正常的10%~20%时,血肌酐显著升高(450~707mm o l/L)出现肾衰竭期。糖尿病肾病较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症状较早。临床检测中常常忽略观察血尿酸。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代谢障碍,常常会出现血尿酸升高的情况,有时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足溃疡以外的跖趾关节疼痛、踝关节疼痛,或没有局部表现。但在患者同时出现低蛋白血症进食高蛋白饮食时,则可能会加重高尿酸血症,甚至使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4.4 尿白蛋白/尿肌酐 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能更准确的诊断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由于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排出量均受相同的因素影响而产生波动,但在个体中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则保持相对的恒定。所以,单独观察某一个指标会产生一定的片面性,而观察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能更最准确的诊断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男性在17~250m g/g,女性在25~355m g/g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标准。结合尿微量蛋白、尿蛋白、肾功能的检查,可以明确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4.4.1 肾小球高滤过期 此期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如果及时纠正高血糖,GFR变化仍可逆转。此期病理检查除可见肾小球肥大外,无其他器质性病变。

25

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第37卷第3期(总185) 专题笔谈

4.4.2 无临床表现的肾损害期

此期可出现间断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正常(<20 g /m i n 或<30mg /d),应激时(如运动)增多,超过正常值。在此期内,患者GFR 可仍较高或降至正常,血压多正常。此期病理检查可发现肾小球早期病变,即系膜基质轻度增宽及肾小球基底膜(GB M )轻度增厚。

4.4.3 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

(UAER 持续在20~200 g /m in 或<30~300m g /d)为此期标志,但是尿常规化验蛋白仍阴性。此期患者GFR 大致正常,血压常开始升高。病理检查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宽及肾小球基底膜(GB M )增厚更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一般认为从此期起肾脏病变已不可逆。

4.4.4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尿常规化验蛋白阳性即标志进入该期,此期病情进展迅速,3~4年内出现大量蛋白尿(>3.5g /d)及肾病综合征。严重肾病综合征病例常呈现大量腹水及胸腔积液,利尿治疗疗效差。此期患者GFR 已减低,血压明显升高。病理检查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已硬化,且伴随出现灶性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4.4.5 肾衰竭期 从出现大量蛋白尿开始,患者肾功能加速恶化直至肾衰竭。患者出现肾性贫血。糖尿病肾病与多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不一样,患者虽已进入肾衰竭期,可是尿蛋白量却不减,可呈现肾病综合征。5 肝功能检测

脂肪肝时,肝功能检测常会出现酶学异常: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线粒体同工酶、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也可升高。同时血浆蛋白测定也会出现异常:总蛋白及白蛋白低, 1、 2、 球蛋白比例升高,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失调。6 创面分泌物细菌学培养

糖尿病足溃疡的创面中,由于其渗出物中蛋白及糖的含量高,有利于细菌生长,而感染是导致糖尿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临床研究发现,引起糖尿病足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棒状杆菌sp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雷菌、假单胞菌等;厌氧菌。多种

病原菌混合感染常导致严重感染发生。一项对糖尿病足溃疡处分泌物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回顾分析结果显示: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57.8%),

其次是革兰阴性菌(37.8%)和真菌(4.3%)。另一回顾性分析显示:糖尿病足感染标本中多为混合感染,检出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肠球菌占了46.9%,变形杆菌占28.8%,真菌检出率不高。凡有破溃的糖尿病足,都应该进行分泌物的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

6.1 化脓及创伤感染标本的采集

6.1.1 未破溃脓肿采集 患部皮肤黏膜常规消毒后,用灭菌生理盐水擦洗干净,取无菌干燥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汁,将采集的脓汁注入无菌试管中,也可在分开排脓时以无菌棉拭子蘸取。

6.1.2 开放性脓肿脓性分泌物的采集

揭去敷料,常规

消毒病灶周围皮肤、黏膜,以无菌棉拭子蘸取病灶深部的分泌物;瘘管可用无菌技术钳取组织碎片放入无菌试管;也可将蘸有脓汁的最内层敷料放入无菌

平皿送检。

对怀疑放线菌感染的标本用无菌棉拭子挤压瘘管,选取脓液中的%硫磺样颗粒&盛于试管中,也可将无菌纱布条塞入瘘管内次日取出送检。疑为厌氧菌感染时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深部脓液,排除多余空气,针尖插入无菌胶塞中立即送检,或直接将脓液注入封闭厌氧瓶内,或直接接种于厌氧培养液中。6.2 脓汁(病灶分泌物)标本培养 应首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脓液及病灶的杂菌,再采集标本,以免影响检验结果。化脓性标本是用针和注射器抽吸采集,再移入无菌容器内,立即送往实验室。如果没有得到抽吸物,也可以用拭子在伤口深部采集渗出物。对于皮肤或下表皮的播散性感染,应收集病灶处边缘而非中央处的感染组织送检。脓肿标本以无菌注射器抽取为好,也可由排液法取得,先用70%酒精擦拭病灶部位,待干燥后用一无菌刀片分开排脓,以无菌棉拭子采取,也可以将蘸有脓汁的最内层敷料放入无菌平皿中送检。厌氧菌感染的脓液常有腐臭应予注意。采集和运送标本是否合格,对厌氧培养是否成功至关重要,特别要注意两点:?避免正常菌群所污染;#由采集至接种前尽量避免接触空气。最好以针筒直接由病灶处抽取标本,采取完毕应立即送往细菌室检测。

收稿日期:2009-01-15

26 专题笔谈

(总186)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第37卷第3期

诊断学体格检查--练习题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 A.视诊触诊视诊叩诊听诊 B.一般检查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 C.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D.视诊触诊问诊听诊 2.检查皮肤、关节及肿块用 A.深压触诊法 B.浅部触诊法 C.冲击触诊法 D.双手触诊法 3.检查腹部压痛常用 A.深压触诊法 B.冲击触诊法 C.双手触诊法 D.深部滑行触诊法 4.检查肝、脾、肾时常用 A.双手触诊法 B.冲击触诊法 C.深压触诊法 D.浅部触诊法 5.正常肺部叩诊音呈 A.清音 B.浊音 C.过清音 D.鼓音 6.大量胸腔积液时叩诊音是 A.鼓音 B.浊音 C.实音 D.过清音 7.气胸患者叩诊音呈 A.过清音 B.鼓音 C.清音 D.实音 8.关于间接叩诊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

B.左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垂直叩击右手中指第二指骨的中段 C.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 D.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 二、填空题: 1.体格检查基本方法包括——、——、——、——、——。 2.深部触诊法分为——、——、——、——。 3.叩诊音由于被叩击的组织或脏器密度、弹性、含气量以及与体表距离的不同,叩击时所产生的反响亦异,临床上可分为——、——、——和实音。 4.体格检查一定按规定顺序进行。通常先检查——,然后检查——、——、——、——等。 三、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方法及应用范围。 2.简述在正常情况下,鼓音、清音、浊音及实音各在何处可叩得, 在病理情况下各见于哪些疾病? 一般检查 一、单项选择题: 1.患者不能自己调整肢体位置称 A.被动体位 B.强迫体位 C.自动体位 D.辗转体位 2.二尖瓣面容表现为 A.面色灰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紫绀 B.面容憔悴,色灰暗

健康评估_单选题

健康评估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2..症状 3..体征 二、填空题 1.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________。 2.收集健康资料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是______ 和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关于问诊,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问诊是采集健康史的重要手段 B.问诊一般从主诉开始,有目的、有序的进行 C.问诊要全面,重危病人更应详细询问后再处理 D.问诊中应注意与病人的非语言沟通 2.采集病史过程中,下列哪项提问不妥? A.你病了多长时间了? B.你感到哪儿不舒服? C.你的粪便发黑吗? D.你一般在什么时候发热? 3.下列各项属于客观资料的是: A.头痛B.关节酸痛C.肝脏肿大D.腹泻 4.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资料的是: A.肝脏肿大B.肝功能异常C.蜘蛛痣D.恶心 四、多项选择题

1.正常情况下,叩诊鼓音可见于: A.肝脏B.心脏C.脾脏D.腹部E.胃泡区 2.正常情况下,叩诊实音可见于: A.肝脏B.心脏C.脾脏D.肺E.腹部 五.简答题 1.简述护理评估的原则。 2.健康评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健康评估是研究护理对象的主观和客观资料,以确定其护理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学习临床护理课程的基础。 2.症状:是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 二、填空题 1.健康评估 2.会谈、身体评估 三.单选题 1.C 2.C 3.C 4.D 四.多选题 1.DE 2.ABC 五。简答题 1.(1)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2)评估是一个系统的、有目的的护患互动过程。

健康评估实验室检查习题和答案

一、单选题 1.空腹采血一般是指采血的时间在空腹(B) A.6小时以后B.8小时以后C.10小时以后D.12小时以后 2.正常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是(C) A、110-150g/L B、120-160g/L C、131-172g/L D、170-200g/L E、90-110g/L 3.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清病等变态反应性疾病者,外周血(A) 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B.中性粒细胞增多C.单核细胞增多D.淋巴细胞增多 4.网织红细胞减少主要见于(E)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5.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C) A、尿毒症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脾功能亢进 D、肺吸虫病 E、骨髓纤维化症 6.镜下血尿指高倍视野(Hp)红细胞数为(C) A.0-1个B.>2个C.≥3个D.>5个 7.多尿是指24h尿量大于(D)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8.无尿是指24h尿量少于(A) A、100ml B、200ml C、50ml D、250ml E、400ml 9.蛋白尿是指尿蛋白测定为(E) A、0~40mg/24h尿 B、0~80mg/24h尿 C、20~80mg/24h尿 D、100mg/24h尿 E、>150mg/24h尿 10.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可出现(A) A、颗粒管型 B、红细胞管型 C、肾衰竭管型 D、脂肪管型 E、蜡样管型 11.脑脊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一般不超过(A) A、1小时 B、1.5小时 C、2小时 D、2.5小时 12.正常人尿中可出现(C) A、细胞管型 B、颗粒管型 C、透明惯性 D、蜡样管型 E、脂肪管型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

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 血液检查 红细胞成年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5)×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白细胞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白细胞分类N 50~70% E 0.5~5% B0~1% L20~40% M3~8% 血小板(100~300 )×109/L 红细胞比容男0.4~0.5 女0.37~0.48 红细胞平均指数MCV82~92fl MCH27~31pg MCHC320~360g/L 出血时间Duke法 1~3min 凝血时间试管法 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11~13s 网织红细胞0.5%~1.5% 平均1%新生儿2%~6% 红细胞沉降率男0~15mm/h 末女0~20mm/h末 尿液检查 颜色淡黄色 尿量1000~2000ml/24h 平均1500ml/h 比重最大变动范围 1.003~1.030以上 一般变动范围 1.015~1.025 晨尿 1.020左右 尿沉渣检查 红细胞 0~偶见/HP 上皮细胞 0~少量/HP 白细胞<5/HP 透明管型 0~偶见/LP 12小时沉渣计数(Addis计数) 白细胞<1000000 /12h 红细胞<500000/12h 管型<5000/12h 1小时尿细胞计数 白细胞男<7×104/h女<14×104/h

红细胞男<3×104/h女<4×104/h 中段尿培养菌落形成单位(CFU) 杆菌:>105CFU肯定为感染 球菌:>103CFU肯定为感染 尿葡萄糖定性(—)定量斑氏法 0.1~0.9g/d 尿蛋白定性(—)定量<150mg/24h 尿蛋原 稀释试验<1∶20 定量 0~5.9mol/L(0~3.5mg/d) 尿酮体试验定性(—) 尿胆红素试验定性(—) 尿妊娠试验定性乳胶法(—) 粪便检查 颜色:黄褐色量100~300g/日细胞(上皮细胞或白细胞)0~偶见/HP,食物残渣、大量植物细胞、淀粉颗粒、肌纤维等。隐血试验阴性。 血清蛋白测定 总蛋白60~80g /L 白蛋白40~55g/L 球蛋白20~30g/L A/G比值 1.5:1~2.5:1 甲胎蛋白(α-FP,AFP)0~25μg/L (0~25ng/ml)血清C反应蛋白(CRP) 单向免疫扩散法〈8mg/L 尿素氮成人3.2~7.1 mmol/L 儿童1.8~6.5 mmol/L 尿酸119~238μmol/L 肌酐全血88.4~176μmol/L 血清男性53~106μmol/L 女性44~97μmol/L 血糖(空腹) 全血(Folin-吴法)4.4~6.7(80~120 血清(邻甲苯胺法)3.9~6.4 mmol/L(70~110 mg/dl) 血钾(K+)4.1~5.6 mmol/L(4.1~5.6 mEq/L) 血钠(Na+)135~144 mmol/L(135~144 mEq/L) 血钙(Ca2+) 2.2~2.7 mmol/L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复习资料

尿液检测 尿液检查的目的:直接了解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间接反映全身多脏器及系统的功能。 尿液检查的用途: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安全用药监护;产科及妇科疾患的诊断 一、尿液的收集方法、要求 1. 容器清洁、新鲜留取、及时送检(1h内/40C冷藏) 2. 标本留取量100 ~ 200 ml 3. 常规检查可随时留取,但晨尿更佳 4. 育龄妇女应留取中段尿,避开月经期 5. 细胞计数/化学定量测定需加防腐剂 6. 细菌培养以0.1%新洁尔灭擦洗外阴及尿道口后、直接留取中段尿于无菌容器内或导尿 二、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一)尿量 连续完整收集24小时尿液,以了解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及尿路通畅与否 参考值:成人1000 ~ 2000ml/24h 临床意义: 1、尿量增多多尿>2500ml/24h (1)生理性多尿多饮、输液、利尿性食物 (2)病理性多尿尿崩症、糖尿病、肾间质小管疾病、急性肾衰、利尿/脱水剂 2、尿量减少 少尿<400ml/24h (<17ml/h) (婴幼儿<200ml/24h学龄儿<300ml/24h) 无尿<100ml/24h (小儿<50ml/24h) 二)尿液颜色与透明度 正常外观:透明、淡黄或黄色(受食物、药物、尿色素及尿量等影响) 异常外观:血尿、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脓尿、菌尿、乳糜尿、盐类结晶尿等 (1)尿三杯试验NO 1 尿道 NO 2 膀胱三角区/前列腺 NO 1~3 肾、输尿管、膀胱 (2)尿红细胞形态肾性红细胞变形(>50%)甚伴有红细胞管型 非肾性均一形态 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鉴别

四)尿液酸碱反应 原理肾为调节酸碱、电解质平衡的脏器之一 参考值正常新鲜尿(PH 5.0 ~ 7.0) 偏酸:肉食、蛋白质、代酸、痛风 偏碱:素菜、代碱、肾小管性酸中毒、呕吐 五)尿液比重 原理肾小管具有浓缩、稀释功能受年龄、饮水及尿量等影响参考值成人1.015~1.025 空腹晨尿≥1.020 (一)尿蛋白检测 正常:定性(—)定量20-80mg/24h 蛋白尿(proteinuria) 定性(+)定量超过120 mg / 24h 分类 1.生理性(功能性/暂时性)定量≤0.25/24h尿 应激(运动、紧张、妊娠、发热)所致 2.体位性(直立性)报多见于瘦高体型青少年 直立时前突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所致

《健康评估》试题及答案

《健康评估》试题及答案 (100选择题) A1型题 1.护理评估的最终目的是 A.全面采集病人的资料 B.纠正医生不妥的诊断 C.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 D.取得病人的信任 E.结合病史做出医疗诊断 2. 护理病史采集中错误的做法是 A.护士先做自我介绍 B.询问病史时多问少听 C.交谈中避免套问 D.结束谈话时简单重复内容 E.对患者的疑虑应作必要的指导 3. 护士获得客观健康资料的主要途径是 A.阅读病历及健康记录 B.病人家属的陈述 C.观察及体检获取 D.病人的抚养人提供 E.病人本人提供 4.个体患病后对机体功能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自身体验称为 A.症状 B.体征 C.感受 D.压力 E.反应 5. 清晨眼睑水肿,逐渐蔓延全身,应考虑哪种疾病 A 门脉性肝硬化 B 右心衰竭 C 急性肾小球肾炎 D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E 营养不良. 6. 咳嗽与咳痰疾病中,下列哪些疾病最常见 A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B 呼吸道疾病 C 胸膜疾病 D 心血管疾病 E.血液系统疾病 7.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三凹征”,下列哪种疾病不是吸气性困难常见疾病 A. 气管肿瘤 B. 气管异物 C. 喉痉挛 D. 慢支伴肺气肿 E.纵隔肿瘤 8.急性肺水肿的特征是 A 铁锈色痰 B 粉红色泡沫痰 C 粘液性痰 D 草绿色痰 E.鲜红色血痰 9.咯血时出血部位不可能位于 A 支气管 B 肺 C 胃 D 喉 E.气管 10.毛细血管血中脱氧血红蛋白超过多少 g/L 时可以出现紫绀 A 150 B 50 C 95 D 26 E.15 11 中心性紫绀具有 A 多出现在四肢末梢 B 皮肤温暖 C 加温可消失 D 按摩可消失 E.以上都不是 12.常出现心悸的疾病是 A 肺气肿 B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C 糖尿病 D 消化性溃疡 E.腹泻 13.呕吐伴右上腹痛应考虑 A 肠梗阻 B 胆囊炎 C 食物中毒 D 阑尾炎 E.肠息肉 14 头痛伴喷射性呕吐常见于 A 颅内压增高 B 胆石症 C 幽门梗阻 D 甲状腺危象 E.急性腹膜炎 15.呕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 消化性溃疡 B 急性胃炎 C 肝硬化 D 流行性出血热 E.肺结核 16.粘液脓性鲜血便见于 A 阿米巴痢疾 B 直肠癌 C 急性细菌性痢疾 D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E.痔疮 17.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疾病是 A 胆总管结石 B 肝炎 C 新生儿溶血 D 蚕豆病 E.输血反应 18.肉眼血尿每升尿内含血至少为 A 1ml B 2ml C 3ml D 4ml E5 ml 19.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出现 A 营养不良性水肿 B 特发性水肿 C 粘液性水肿 D 局限性水肿 E.以上都不是

儿科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参考值

儿科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参考值 一、小儿各年龄血液细胞成份平均正常值 项目第 1日 第 2~7日 2 周 3 个月 6 个月 1~2 岁 4~5岁8 ~ 1 4 岁 红细胞(×1012) 5. 7~6.4 5.2 ~5.7 4 .2 3 .9 4. 2 4.3 4.44 .5 (×109/mm3) 5. 7~6.4 5.2 ~5.7 4 .2 3 .9 4. 2 4.3 4.44 .5 血红蛋白(g/L)1 86~ 195 163 ~180 1 50 1 11 12 3 1181341 3 9 (g/dl)1 8.6~ 19.5 16. 3~18.0 1 5.0 1 1.1 12 .3 11.813.41 3. 9 红细胞压积(%)5 3 (4) 3 3 4 3737404 1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fl) 1 09 (1) 03 8 1 8385919 2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pg) 3 5 (3) 4 2 9 2829303 1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 2 (3) 4 3 3 3332333 4 红细胞平均直径(μm)8. 0~8.6 (7) .7 7 .3 … … 7.17.2… … 有核红细胞(/100白细胞) 3 ~10 3~ 10 000000 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3 0 .3 1 .5 0. 5 0.50.5… …

8 8 5 2 3 6 0二小儿各年龄血小板(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值 分组BPC (×109/L)MPV(fl) G 95%正常范围x±s 0~14天207100~4237.8±0.7 15天~288145~5718.4±1.5 1岁~195119~3209.2±1.4 3岁~17899~32010.0±1.4 7~14岁15181~28511.7±1.8成人13084~20112.2±1.1 三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 项目标本 正常值 旧制单位国际单位换算系数

诊断学 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

第五篇实验室检查 血液实验室检查 正常外周血细胞发育过程 ▲造血肝细胞(HSC)→造血祖母肝细胞(HPC)→形态上开始识别的原始及幼稚细胞阶段▲血红蛋白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肽链联接形成 血液RBC和Hb正常值: 对象RBC(10/L) Hb(g/L)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 g/l 新生儿(15~20)180~190 g/l 儿童(5~12)120~140 g/l RBC及Hb的病理变化 一、病理增多1.相对性增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和大量面积烧伤 2.继发性增多见于缺氧性疾病→RBC代偿性增多,见于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 3.原发性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病理减少当血液中的RBC及Hb低于参考值称为贫血 贫血根据Hb的水平将贫血分为四级 性别/分级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极重度贫血 男性Hb <120 g/L Hb <90g/L Hb <60g/L Hb <30g/L 女性Hb <110 g/L 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HCT)旧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比值 临床意义: (1)增多:引起红细胞增多的原因均可使HCT增高 1.HCT是掌握血液稀释程度的可靠指标

2.作为判断血液粘滞度的指标 (2)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和血液稀释 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主要用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红细胞平均值测定:血细胞分析仪法:MCV:80~100fl; MCH:27~34pg,MCHC:320~360g/L (MCV为红细胞平均体积; MCH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C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大小分布的离散程度 RDW的临床意义: 1.用于缺铁性贫血(IDA)的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IDA患者RDW↑,早于其他指标 2.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IDA患者RDW↑;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RDW 正常 3.用于形态学分类 白细胞分类(分为三类五分法)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病,所以心脏科的医生参与药物治疗,增强心功能是必要的。充血性心脏病需监测排血量。如果近期出现进展期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动脉瓣膜严重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2 呼吸系统 尽可能采取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以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中心静脉压测定有利于控制输液量,避免心衰患者出现容量过剩或不足。3.3 术前活动能力的评判 手术操作者必须评估患者的康复能力和活动能力。无法下床或丧失活动力的患者,如脑卒中或痴呆者,由于无法行走,如果行膝下截肢可能导致膝关节挛缩和残端伤口破坏,最终不得不采取更高平面的截肢。 3.4 关节畸形 术前就存在的关节畸形,如膝关节或髋关节屈曲挛缩,本身恢复行走的能力就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建议行经股骨截肢。严重的关节炎是膝下截肢的相对禁忌证。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败后,建议行膝上截肢。 3.5 骨髓炎 骨骼感染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外科治疗失败时,必须截肢,截肢的平面要高于感染的范围。如果指(趾)感染,行放射状截肢;如果是胫骨或腓骨的骨髓炎,则行膝关节离断;如果膝关节或股骨感染时,经股骨截肢。如果截肢的部位十分接近感染灶,最好把骨切缘送培养和药敏检查。3.6 软组织感染 糖尿病足往往造成足前部的感染和溃疡。处理这类病人时,必须使用广谱抗生素,同时测量局部的患肢的供血状况。如果出现败血症,应采用斩断截肢术,开放创口,缓解淋巴管炎,待到局部的感染控制后,行膝下截肢。3.7 神经病变性溃疡 除了血管疾患,周围神经病变也能导致足部溃疡。如果尽早治疗,采用足部调整,改变足部的压力分布并且给予患者教育,多能治愈。截肢平面最好在有感觉的地方,否则仅仅足趾或足前部截肢,术后常复发溃疡。 3.8 糖尿病或肾衰竭 糖尿病患者伴有肾功能衰竭,伤口的愈合常不良。如果糖尿病足部坏疽伴有肾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者最好首选截肢。4 截肢术后并发症 4.1 血肿形成 术中仔细止血,残端放置引流物可防止、减少残端血肿的形成。要警惕主要血管术后出血,这种情况要在应用止血带下送手术室止血。由于残端血肿可以影响伤口愈合并增加细菌感染机会,所以发现后需穿刺抽出积血并加压包扎。4.2 感染 糖尿病截肢术后病人感染发生率较其 他非糖尿病人高。发现脓肿应积极引流并做细菌培养,选用适合的抗生素。严重感染时需要行再次截肢术。 4.3 坏死 皮缘的小范围坏死可经保守治疗延期愈合。皮肤和深层组织的大范围严重坏死预示残端血供不佳,需即行边缘切除甚至再截肢术。4.4 关节挛缩 多为屈曲挛缩,与术后处理不当有关。应鼓励病人术后进行伸髋伸膝的肌力及关节锻炼,必要时行石膏外固定或手术松解。 4.5 神经瘤 神经瘤常在神经残端形成,当神经瘤受瘢痕压迫及牵拉后会引起疼痛。术中仔细柔和操作使神经断端回缩到正常软组织中可防止痛性神经瘤的发生。术后改变假肢的负重面可避免神经瘤受压至疼痛。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切除神经瘤。 4.6 幻肢痛 几乎每个截肢后病人都有幻肢感存在。但不影响假肢的佩戴,大多会自行消退。少数较重的幻肢痛可行理疗、神经封闭及精神治疗等综合治疗。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曲志成,吴婧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实验室检查包括有关糖尿病的检查、糖尿病并 发症、血液黏稠度以及与感染相关的多项检查指标,不仅提示临床用药的指征,也提示疾病的发展与预后。1 血糖检查 1.1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快速血糖取的是指尖血,包含毛细血管全血与组织液,而全血包含血浆和红细胞;而静脉血糖取的是不含组织液的单纯血液。空腹时指血全血的血糖值比静脉血的血浆血糖值低约12%。由于采取指血时常伴随有组织液的渗出,使指血血糖更容易低于静脉血浆血糖。不过当进食后,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先到动脉,以后经毛细血管外周代谢消耗部分葡萄糖后再回到静脉,此时动脉血糖值比静脉血糖值高,而毛细血管接近动脉,所以进食后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也相应要高,但这正好与上述由于红细胞和组织液而导致的指血血糖低于静脉血浆血糖关系相反,所以在进 24 专题笔谈 (总184)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第37卷第3期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大全

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正常值 (一)血常规 红细胞(RBC)成年男性:(4.0~5.5)×1012/L 成年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l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5% 嗜碱粒性细胞:O%~1%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 血小板(PLT)(100~300)×109/L (二)尿常规 1.酸碱度(pH)5~8 2.比重(SG)1.015~1.025 3.尿蛋白(Pro)定性定量试验 Pro定性:阴性(neg),Pro定量≤O.15g/24h 4.葡萄糖(Glu)定性:阴性(neg)、糖定量:<2.8mmol/24小时(0.5g/24小时) 5.酮体(Ket)阴性(neg) 6.胆红素(Bil)和尿胆原(Ubg)均为阴性(neg) 7.亚硝酸盐(Nit)阴性(neg) 8.白细胞(Leu)<25/μl 9.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潜血试验)(Ery或OB)≤l0/μl 10.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HP(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3/HP(每高倍镜视野)(三)粪常规 1.颜色黄褐色成型便 2.镜检 (1)白细胞:正常粪便不见或偶见; (2)红细胞:正常粪便无红细胞; (3)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和肠球菌; (4)虫卵。 3.粪便潜血试验(occult blood test,OBT)正常粪便OBT阴性。 (四)痰液检验 一般性状检查正常人痰液呈无色或灰白色。 化脓性感染时呈黄色;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Ⅰ血细胞分析 ⑴血红蛋白(Hb):新生儿170~200g/L; 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 /L; 老年(70岁以上):男性94.2~122.2g/L; 女性86.5~111.8g /L ⑵红细胞(RBC):新生儿(6.0~7.0)×10*12/L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⑶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⑷血小板(PLT):(100~300)×10*9/L ⑸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0.5%-1.5% ⑹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百分率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 (1%~5%)(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 (50%~70%)(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EOS) 0.005~0.05 (0.5%~5%)(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BASO) 0~0.001 (0%~1%)(0~0.1)×10*9/L 淋巴细胞(LYMPH) 0.20~0.40 (20%~40%)(0.8~4.0)×10*9/L 单核细胞(MONO) 0.03~0.08 (3%~8%)0.12~0.8)×10*9/L

⑺血细胞比容(Hct): 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⑻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 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7~34pg 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2%~36%) ⑾红细胞体及分布宽度(RDW): <14.5% 红细胞增多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见于:(1)急性或慢性失血。(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4)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血红蛋白临床意义: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钩虫病等减少。缺铁性贫血时尤为明显。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长期居住高原者生理性增高)。

2017年焦作市诊断学章节试题之实验室检查(二)

2017年焦作市诊断学章节试题之实验室检查(二) 1、下列检查中哪项对于诊断血友病最有意义( ) A、CT B、APTT C、PT D、CRT E、BT 2、24小时尿量小于400ML,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尿崩症 C、糖尿病 D、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E、慢性肾小管功能衰竭 3、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多于( ) A、1500mL B、2000mL C、2500mL D、3000mL E、3500Ml 4、镜下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数大于( ) A、3个/HP B、5个/HP C、8个/HP D、10个/HP E、20个/HP

5、正常尿液中偶见( ) A、透明管型 B、脂肪管型 C、颗粒管型 D、白细胞管型 E、腊样管型 6、患者黄疸,白天睡醒后出现酱油色尿,尿胆红素阴性见于( )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蚕豆病 C、胆道阻塞 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7、患者尿常规检查结果为尿糖(++),血糖4.0 mmol/L,由下列哪种疾病引起( ) A、甲亢 B、糖尿病 C、肝硬化 D、家族性糖尿病 E、Cushing综合征 8、患者尿常规检查结果为尿糖(+),尿量3000 mL/24h,比重1、040,是由于下列哪种疾病引起( )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功能衰竭 C、甲亢引起糖尿 D、糖尿病 E、尿崩症

9、若尿糖定性试验为阳性,血糖浓度至少应超过( ) A、10.88 mmol/L B、9.88mmol/L C、8.88 mmol/L D、7.88 mmol/L E、6.88 mmol/L 10、下列疾病出现血糖增高伴尿糖,但应除外的情况是( ) A、糖尿病 B、急性心肌梗塞 C、肢端肥大症 D、颅脑外伤 E、肾病综合症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一、常规项目 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 RBC 男(4.4-5.7 ×1012/L 女(3.8-5.1 ×1012/L 新生儿(6-7 ×1012/L 儿童(4.0-5.2 ×1012/L RBC ↑ ,见于真性经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休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 RBC ↓ ,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血, 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血红蛋白 Hb 、 Hgb 男 120-165g/L 女 110-150g/L 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基本相同 红细胞压积 PCV 或 HCT 男性 0.39-0.51 女性 0.33-0.46 PCV ↑ 脱水浓缩, 大面积烧伤, 严重呕吐腹泻, 尿崩症等。PCV ↓ 各种贫血,水中毒,妊娠。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80-100fL MCV 、 MCH 、 MCHC 是三项诊断贫血的筛选指标。平均细胞血红蛋白 MCH 27-32Pg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g/L 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 ·c 成人 0.5%-1.5% Ret ·c ↑ 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Ret ·c ↓ 肾脏疾病,分内泌疾病,溶血性贫血再生危象,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 PLT BPC (100-300 ×109/L ↑ 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2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 内等。

血小板计数 PLT BPC (100-300 ×109/L 减少①遗传性疾病。②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 以及脾、肾、肝、心脏疾患。另有阿斯匹林、抗生素药物过敏等。 白细胞计数 WBC 成人(4-10 ×109/L 儿童(5-12 ×109/L 新生儿(15-20 ×109/L 增多:若干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以及大面积烧伤、尿毒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白血病、类白血病、恶性肿瘤、组织坏死、各种过敏、手术后、尤以脾切除后为甚等。 WBC 减少:感冒、麻疹、伤寒、副伤寒、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粟粒性 结核、严重感染、败血症、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脾功能亢进、急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化疗、射线照射、激素治疗以及多种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癫痫病、抗甲状腺药、抗疟药、抗结核药、抗糖尿病药物等。 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增多:新生儿、妊娠期、分娩期、月经期、餐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日光浴、紫外线照射、神经过度紧张、恐惧、恶心、呕吐。 白细胞分类计数 WBC 、 DC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 1%-5% 分叶核 50%-70% 增多: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 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结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 0.5%-5.0%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 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基础】中医助理-诊断学基础-实验室诊断题库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 一、 A1 1、高钾血症见于 A、肺心病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以上均不是 2、关于碱性磷酸酶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 A、阻塞性黄疸患者 ALP 明显增高 B、肝细胞性黄疸 ALP轻度增高 C、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 ALP明显增高 D、骨骼疾病时 ALP不增高 E、肝内胆汁淤积 ALP明显升高 3、关于 HBV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为乙型肝炎的病原体 B、属嗜肝 DNA病毒 C、HBV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 D、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E、可通过肠道传播 4、关于尿胆红素测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可出现阳性反应 B、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为阳性 C、阻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阴性 D、溶血性黄疸时,尿胆红素明显增加 E、严重肾损伤时,尿胆红素明显增加 5、下列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有意义的指标是 A、AST B、γ -GT C、ALT D、AFP E、ALP 6、血清中 HBeAg阳性时,说明 A、无传染性 B、病情比较稳定 C、曾感染乙肝病毒 D、具有免疫力 E、具有较大传染性

7、急性病毒性肝炎增高更明显的是 A、AFP B、ALT C、AST D、γ-GT E、ALP 8、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应除外 A、有脑膜刺激症状需明确诊断者 B、疑有颅内出血 C、疑有颅内压显著增高 D、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E、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及瘫痪等表现而原因未明者 9、下列疾病出现的胸水不是渗出液的是 A、胸膜炎 B、腹膜炎 C、肺癌 D、心力衰竭 E、心包炎 10、腹腔积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高常见于 A、结核性腹膜炎 B、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 C、肝硬变 D、肾病综合征 E、心功能不全 11、SLE患者血清中有多种抗体,其中阳性率可达95%以上,但特异性较差的为 A、类风湿因子( RF) B、抗核抗体( ANA) C、LE 因子 D、抗磷脂抗体 E、抗酸性核蛋白抗体 12、尿酮体阳性见于 A、急性膀胱炎 B、肾结核 C、肾盂肾炎 D、肾结石 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3、慢性肾衰竭见 A、酸臭味尿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Ⅰ血细胞分析 ⑴血红蛋白(Hb):新生儿170~200g/L; 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 /L; 老年(70岁以上):男性94.2~122.2g/L; 女性86.5~111.8g /L ⑵红细胞(RBC):新生儿(6.0~7.0)×10*12/L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⑶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⑷血小板(PLT):(100~300)×10*9/L ⑸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0.5%-1.5% ⑹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百分率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 (1%~5%)(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 (50%~70%)(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EOS) 0.005~0.05 (0.5%~5%)(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BASO) 0~0.001 (0%~1%)(0~0.1)×10*9/L 淋巴细胞(LYMPH) 0.20~0.40 (20%~40%)(0.8~4.0)×10*9/L 单核细胞(MONO) 0.03~0.08 (3%~8%)0.12~0.8)×10*9/L

⑺血细胞比容(Hct): 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⑻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 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7~34pg 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2%~36%) ⑾红细胞体及分布宽度(RDW): <14.5% 红细胞增多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见于:(1)急性或慢性失血。(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4)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血红蛋白临床意义: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钩虫病等减少。缺铁性贫血时尤为明显。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长期居住高原者生理性增高)。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大全

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正常值(一)血常规 红细胞(RBC 成年男性:(4.0?5.5 )X 1012/ L 成年女性:(3.5?5.0 ) X 1012/ L 新生儿:(6.0 ?7.0 )X 1012/L 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l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白细胞(WBC 成人:(4.0 ?10.0 )X 109/L;新生儿:(15.0 ?20.0 )X 109/L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粒性细胞:O%?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 血小板(PLT (100?300 X 109/L (二尿常规 1.酸碱度(pH 5?8 2.比重(SG 1.015 ?1.025 3.尿蛋白(Pro )定性定量试验Pro定性:阴性(neg) , Pro定量w O.15g/24h 4.葡萄糖(Glu )定性:阴性(neg)、糖定量:<2.8mmol/24小时(0.5g /24小时) 5.酮体(Ket 阴性(neg 6.胆红素(Bil 和尿胆原(Ubg 均为阴性(neg 7.亚硝酸盐(Nit 阴性(neg 8.白细胞(Leu)<25/卩1 9.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潜血试验)(Ery或OB w l0 /口1 10.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HP (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3/HP (每高倍镜视野) (三粪常规 1.颜色黄褐色成型便 2.镜检 (1 白细胞:正常粪便不见或偶见; (2 红细胞:正常粪便无红细胞; (3 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和肠球菌; (4 虫卵。 3.粪便潜血试验(occult blood test , OBT正常粪便OBT阴性。(四痰液检验 一般性状检查正常人痰液呈无色或灰白色。 化脓性感染时呈黄色;绿脓杆菌感染时呈黄绿色;大叶性肺炎时呈铁锈色;急性左心衰时呈粉红色泡沫样痰;阿米巴肺脓疡时呈咖啡色。呼吸系统有病变时痰可呈粘液性、浆液性、脓性、血性。 (五)电解质 血清钾3.5?5.3mmol/L 血清钠135?145mmo K L 血清氯96?108mmoJ/L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大全演示教学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大 全

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正常值 (一)血常规 红细胞(RBC)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l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5% 嗜碱粒性细胞:O%~1%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 血小板(PLT)(100~300)×109/L (二)尿常规 1.酸碱度(pH)5~8 2.比重(SG)1.015~1.025 3.尿蛋白(Pro)定性定量试验Pro定性:阴性(neg),Pro定量≤O.15g/24h 4.葡萄糖(Glu)定性:阴性(neg)、糖定量:<2.8mmol/24小时(0.5g/24小时) 5.酮体(Ket)阴性(neg)

6.胆红素(Bil)和尿胆原(Ubg)均为阴性(neg) 7.亚硝酸盐(Nit)阴性(neg) 8.白细胞(Leu)<25/μl 9.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潜血试验)(Ery或OB)≤l0/μl 10.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HP(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3/HP(每高倍镜视野)(三)粪常规 1.颜色黄褐色成型便 2.镜检 (1)白细胞:正常粪便不见或偶见; (2)红细胞:正常粪便无红细胞; (3)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和肠球菌; (4)虫卵。 3.粪便潜血试验(occult blood test,OBT)正常粪便OBT阴性。 (四)痰液检验 一般性状检查正常人痰液呈无色或灰白色。 化脓性感染时呈黄色; 绿脓杆菌感染时呈黄绿色; 大叶性肺炎时呈铁锈色; 急性左心衰时呈粉红色泡沫样痰; 阿米巴肺脓疡时呈咖啡色。 呼吸系统有病变时痰可呈粘液性、浆液性、脓性、血性。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供护理学专业使用) 前言 《健康评估》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学习健康评估的目的是能运用健康评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正确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确立病人的健康问题,为病人制定正确的护理措施和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提供保证。 《健康评估》是一门介于基础课程和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要涉及大量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在学习该课程前应先学习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护理学导论、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在学习该课程后应继续学习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通过学习,要掌握心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要求、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其他辅助检查前的准备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能独立通过问诊收集病史、独立进行体格检查,并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做出初步的护理诊断,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 本门课程总时数为90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见习30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掌握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了解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内容】 一、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检查、肺功能及内镜检查、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病历书写 三、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1学时。 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 熟悉健康史的内容,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 了解健康资料的来源。

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临 床意义-(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一、常规项目

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1、收集尿液的时间:任何时间排出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一般肾病病 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 2、药物会影响检查结果: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再做尿常规检查可影响检 查的准确性。

3、尿标本必须新鲜:尿液停放几小时后,白细胞即可破坏而脓尿消失,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 性。 有什么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4、尿标本必须清洁: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应使用清洁容器装取尿液,如医院提供的清洁尿杯。 5、有些病症需多次检查:尿路感染者脓尿常呈间歇性,故宜多次反复检查 才能下结论。 对于尿路出现异常的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最好的检验方法,方便又快捷。需要注意的是,做尿常规检查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才能获得最准确的结 果。 解读报告注意事项 1、如果尿液在膀胱内储存时间过长,中性粒细胞可能破坏,释放酯酶到尿中,导致尿干化学检查结果白细胞阳性,而显微镜检查则为阴性,此种情况 应以干化学分析仪检查结果为准。 2、肾移植患者排异反应可导致尿中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无酯酶,干化学分析为白细胞阴性,而显微镜检查则有白细胞,应以显微镜检查为 准。 3、肾脏疾病尿中红细胞常被破坏而释放出血红蛋白,因此显微镜检查可无红细胞存在,而干化学分析血红蛋白(隐血)呈阳性,此时将标本加热煮沸1min,冷却后再测,如隐血仍未阳性,此应以后者结果为准。 4、如果镜下发现红细胞,而尿液干化学分析隐血阴性,如果蒸馏水破坏试验阳性,则可能为维生素C等还原性物质的干扰而成假阴性,或者是试纸失 效,应以镜下结果为准。[2] 贫血的临床分级——内科护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