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实验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实验一:实验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班级:生命科学院00级姓名:00学号:000000000000同组人:00【实验目的】1.证实实验环境与人体表面有微生物;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3.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如何使我们周围的微生物从“看不见”变得“看得见”呢?通过放大微生物个体,是我们能看见它们;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放大”菌落,是我们看到他们的存在。
即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聚集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来检查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从而使我们牢固树立无菌概念。
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每一菌体可以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
每一种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边缘整齐或不整齐,菌落透明或半透明,颜色以及质地疏松或紧密等。
因此可以通过平板培养基来检查环境中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实验器材】配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仪器及其他用品:酒精灯、500ml量筒、500ml锥形瓶、试管2、培养皿20、记号笔、火柴等。
【实验内容】1.灭菌:高温蒸汽灭菌。
将锥形瓶用棉塞塞好、牛皮纸包好,培养皿十个一组包好,两只试管内装半管水,用棉塞塞好并用牛皮纸包好放入指定仪器中灭菌。
2.倒平板右手持盛培养基的锥形瓶置酒精灯火焰旁边,用左手将瓶塞轻轻拔出,瓶口保持对着火焰;左手持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旁打开,迅速倒入培养基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后即为平板。
3.采集微生物左手持试管,用右手手掌边缘及小指拔出试管塞,将棉签浸入无菌水浸湿,在选取的地点擦拭。
左手持培养皿在火焰附近打开,用棉签在平板上涂抹。
完毕后平置于桌面。
空气中6套(3套5分钟,3套10分钟);桌面上3套;洗手前3套,洗手后3套;自选3套(本组选十元纸币)。
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常用器皿的包扎

制做棉塞
三、玻璃器皿的清洗
新玻璃器皿:用 2 %盐酸浸泡数小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使用过的玻璃器皿:试管、培养皿、三角瓶等:用瓶刷沾 去污粉等洗涤剂刷洗,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装有固体培 养基的器皿应先将其刮去,然后洗涤;
玻璃吸管:使用后投入有自来水的大量筒或标本缸内,以 免干燥后不易清洗,再集中用自来水冲洗。
微生物实验进程表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及常用器皿包扎 实验二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实验三 培养基的制备、消毒与灭菌 实验四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五 神农架土壤微生物分离纯化 实验六 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七 平板菌落计数与接种 实验八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微生物大小测定
微生物学实验
Lab work on Microbiology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学教学组
实验指导老师:郭金玲 涂璇
实验室规章制度及实验基本要求
1.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实验仪器设备。 2.实验前要写预习报告,了解目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做
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 3.进入实验室要签名,指导老师检查预习报告。 4.实验操作要细心谨慎,严格遵守操作规则,认真进行观
编辑ppt实验一实验室环境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及常用器皿包扎实验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实验三培养基的制备消毒与灭菌实验四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法实验五神农架土壤微生物分离纯化实验六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实验七平板菌落计数与接种实验八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微生物大小测定和显微镜直接计数实验九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十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实验十一产碱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综合实验编辑ppt实验室环境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和常实验室环境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和常用器皿的包扎用器皿的包扎思考题微生物实验一编辑ppt试管testtube一常用器具和仪器编辑pptacidgasaeruginosa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摘要:微生物多种多样,无处不在。
本次试验初次学习了如何配制培养基和灭菌,并接种了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经过一周的培养,用肉眼观察处在各种环境下的微生物菌落的形态特征。
证明了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存在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让我们意识到“无菌”和灭菌的重要性,建立“无菌概念”和练习掌握一套过硬的“无菌操作技术”。
关键词:微生物环境培养菌落1前言1.1实验目的: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练习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1.2实验原理: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培养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2材料与方法2.1材料2.1.1溶液及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条、无菌水,NaOH溶液及HCl溶液2.1.2仪器和其他用具培样皿、三角瓶、试管、烧杯、接种环、酒精灯、记号笔、牛皮纸、灭菌棉签、试管架、废物缸等。
2.2方法与步骤2.2.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制备(见表1)。
步骤:称量→熔化→调PH表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实际用量(注:调PH到 7.0~7.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 琼脂水用量 1.5g 5g 2.5g 10g 500ml2.2.2 实验步骤步骤内容备注1高压灭菌:1.将三角瓶与装入5-10ml无菌水的2支试管塞入棉塞并用牛皮纸线绳包扎,将20个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2.放入灭菌锅开始灭菌。
121℃灭菌20min2琼脂平板制备:1.将培养基冷却后,右手拿三角瓶,左手拿出棉塞,并快速将瓶口靠近火焰。
2.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拇指与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道缝隙,右手将三角瓶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盖。
3.冷到培养皿,接种时,三角瓶口和半开的培养皿均要保持在火焰旁,保证无杂菌进入。
却培养皿。
3接种:1.取棉签并用无菌水蘸湿。
2.用湿棉签分别擦拭手掌,桌面,门把手等(详见表2),并将6个培养皿置于空气中不同的时间。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实验室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一实验目的1 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体表存在微生物2 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和类型3 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二实验原理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1-2d内每一菌体能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
每一种细菌所形成的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等。
因此可通过平板培养基来检查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
三、器材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2、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水、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接种环,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废物缸。
四、操作步骤1、写标签任何一个实验,在动手操作前均需首先将器皿用记号笔做上记号(包括班级、姓名、日期、样品来源等),字尽量小些,写在皿底的一边,不要写在当中,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注:培养皿的记号一般写在皿底上,如果写在皿盖上,同时观察两个以上培养皿的结果,打开皿盖时容易混淆。
2、实验室细菌检查(1)空气将一个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放在实验台上,移去皿盖,使琼脂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将另一块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放在洁净工作台内或无人走动的实验室中,移去皿盖,1h后盖上两个皿盖。
(2)实验台①用记号笔在皿底外面中央画一直线,再在此线中间处画一垂直线。
②取棉签左手拿含有棉签的试管,在火焰旁用右手的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持棉塞,将其取出,将管口很快地通过酒精灯的火焰,烧灼管口;轻轻地倾斜试管,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将棉签小心地取出。
放回棉塞,并将空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③弄湿棉签左手取灭菌水试管,如上法拔出棉塞并烧灼管口,将棉签插入水中,再提出水面,在管壁上挤压一下以除去过多的水分,小心将棉签取出,烧灼管口,放回棉塞,并将灭菌水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④取样将湿棉签在实验台面或门旋钮上擦拭约2cm2的范围。
⑤接种在火焰旁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或中指使平皿开启成一缝。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操作应严格遵守规范,避免产生气溶胶和飞溅物,同时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 防止污染环境。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必
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人体表面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与 健康状况有关,检测人体表面微 生物有助于了解个体健康状况。
湿度
湿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传 播具有重要影响。
营养物质
实验室环境中存在的营养 物质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 条件。
03 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方 法
微生物检测的基本方法
显微镜直接观察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样本中的 微生物形态,如细菌、真菌等
。
生理生化反应法
利用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 行检测,如氧化酶试验、糖发 酵试验等。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 测
目 录
• 引言 • 实验室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 • 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关系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是研究微生物在实验室环境中分布、传播和影 响的重要手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 生物的关系
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来源
实验室内部操作
实验室内的各种操作,如实验动 物饲养微生物培养等,都可能 产生微生物气溶胶或污染实验台
面、地面等。
实验室外部环境
实验室外部的空气、尘埃、飞沫 等也可能携带微生物进入实验室。
人员带入
实验人员进出实验室时,可能会 将微生物带入实验室。
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可能来自实验人员、实验材料、空气等,也可能在实验过程 中产生。
微生物实验手册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生物质利用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 源利用技术,预计到2020年,全球总能耗将有40%以上来 自生物质能源。我国已颁发《可再生能源法》,生物质能 源是其中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所获取的能源之表现 形式有热能、电能以及各种生物燃料如生物柴油、生物乙 醇、沼气、生物氢等。 纤维素降解菌相关研究。
基本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 ——培养基制备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的类 别如下:
按成分的不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和半合 成培养基 。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 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按培养基的用途分:基础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 (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 。
沙土管保藏法:是载体保藏法的一种。将培养好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用无
菌水制成悬浮液,注入灭菌的沙土管中混合均匀,或直接将成熟孢子刮下接种 于灭菌的沙土管中,使微生物细胞或孢子吸附在沙土载体上,将管中水分抽干 后熔封管口或置干燥器中于4~6℃或室温进行保存的一种菌种保藏方法。
冷冻干燥:将微生物冷冻,在减压下利用升华作用除去水分,使细胞的生理
基本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
——划线分离与纯培养技术
基本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
——划线分离与纯培养技术
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 1.斜线法 2.曲线法 3.方格法 4.放射法 5.四格法
基本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
——菌落形态特征认识及分类
基本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
——菌种保藏(P266)
定期移植法:又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
实验报告(1)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姓名:张弛学号:201100140157 班级:生院2011级生物基地生北周一第六组同组者:关事成、钱丹丹、喻心仪、刘婷婷、钟天白【实验目的】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观察不同菌落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熟练掌握从固体培养物中转接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
5、学习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6、通过对几种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实验原理】显微镜技术是观察到微生物的其中一种方法,这是通过放大微生物个体。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放大”成子细胞群(菌落),使我们看到它们的存在,即通过培养的方法是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colony)。
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在微生物的转接过程中,一般在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但一定要保证其冷却后方可进行转接,以免烫死微生物。
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儿产生蒸汽。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儿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C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儿达到灭菌的目的。
【实验器材】1、培养基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等。
3、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废物缸,接种环,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pH5.5~9.0),棉花,牛皮纸,麻绳,纱布,培养皿等【操作步骤】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
准确称量各组分倒入烧杯,搅拌溶化,将培养基分装在两个三角瓶里。
加塞,包扎。
2、灭菌。
将18个平板、2个装有无菌水的试管、2个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用牛皮纸包好并标记,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20min。
实验一 环境微生物

人 体 各 部 位 的 微 生 态 系
阴道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 螺旋体、放线菌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 中
t 细菌数亿 土壤,土壤中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 10 12 吨; 细菌数亿/g土壤 土壤中细菌总重量估计为: 土壤, t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每张纸币带细菌: 万个 万个; t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 平方厘米; 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皮肤表面:平均 万个细菌 平方厘米;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 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100万亿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1/3是细菌 亿个;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t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 个细菌 8500
三 实验器材
培养基: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 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 仪器:灭菌棉签、酒精灯、记号笔; 仪器:灭菌棉签、酒精灯、记号笔;
四 实验步骤
配制培养基: 1 配制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2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13 生物基地刘洋2
一、实验目的
1. 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 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 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 掌握生理生化反应培养基的配置原理和一般方法步骤
5. 巩固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器材
1. 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牛肉膏 1.05g、蛋白胨 3.5g、NaCI 1.75g、琼脂7g、水350ml、pH 7.0~7.2、121 C灭菌20min。
2. 溶液和试剂
无菌水
3. 仪器和其他用品
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架、煤气灯或酒精灯、记号笔和废物缸等。
三、实验原理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在标签纸上做好标记并贴在培养皿侧面。
2.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
(1)称量:准确称取牛肉膏 1.05g、蛋白胨3.5g、NaCI 1.75g放入烧杯中。
(2)熔化:在上述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的水量(所需水量为350ml ),用玻璃棒搅匀,补充水到所需的总体积350ml。
(3)调pH :用1mol/L NaOH和1mol/L HCI进行调节,直至溶液pH达到7.0~7.2。
(4)分装:将其中200ml 溶液装入500ml 三角瓶中,向三角瓶中加入 4.0克琼脂,向烧杯剩余液体
中加入 3.0克琼脂,在石棉网上加热烧杯,使琼脂溶解,将烧杯中溶液分装到10支试管中,每
支试管中加入体积为试管总体积的1/5 左右。
(5)加塞:在三角瓶口上塞上棉塞,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造成污染。
(6)包扎:加塞后,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好(还有一支装有无菌水的试管)同样的方法把三角瓶包好,扎好。
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及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7) 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以 O.IMPa , 121 C, 90min 高压蒸汽灭菌。
(8) 搁置斜面: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却至
50 C 左右,将 试管口端搁在玻璃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 器具上,
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的总长的一般为宜。
3.
倒平板:
点燃酒精灯,右手握住三角瓶底部,用左手小指将棉塞夹住,拔出,随之将瓶口边缘在火焰上 过一下,杀死粘在瓶口外的杂菌。
左手拿起一套平皿,用无名指和小指托住平皿底部,用中指和大 拇指夹住皿盖并开启一缝,恰好能让三角瓶伸入,随后倒出培养基。
倒入 个皿底。
盖上皿盖,置水平位置待凝。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倒够所需数量。
4.
微生物的接种:
(1) 在火焰旁,半开皿盖,从试管中取出灭菌湿棉签,在手心上擦拭约 从平
板的开启处伸进平板表面,在培养基上涂抹,闭合皿盖,放回棉签。
(2) 在火焰旁,半开皿盖,从试管中取出灭菌湿棉签,在实验台面擦拭约 签
从平板的开启处伸进平板表面,在培养基上涂抹,闭合皿盖,放回棉签 (3) 取六个培养皿,在实验室打开皿盖,三个暴露
5min ,三个暴露10min ,之后盖好皿盖,并做好 标记。
(4)取棉签在头发上擦拭 2cm 2的范围,然后将棉签从平板的开启处伸进平板表面,在培养基上涂 抹,闭合皿
盖,放回棉签。
5. 培养:
将所有的琼脂平板翻转,使皿底朝上,从接触空气的两组共六个培养皿中各取出一个置 27 C,
其余所有置37 C ,培养一星期。
6. 观察
(1) 观察菌落的形态,区分细菌与霉菌
(2) 对单个细菌的菌落进行描述,应该对菌落的大小(大、中,小)
,颜色(白,黄,粉红等), 干湿
(干、湿),边缘(整齐,不整齐),表面(光滑,粗糙,有无突起等)分别进行阐述并详 细记录。
(3) 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对菌落的数量及种类进行比较
,并找出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相似菌,并对相 似菌进
行描述。
7. 划线分离与菌种的纯化 从第六步观察到的菌落中挑
选两个进行划线分离操作。
如图所示,先 在平皿上划定区域,然后将接种针在火焰上进行灭菌操作,取含菌种的培 养皿,在
火焰上方(注意:不能离火焰太近)打开培养皿盖,先拿接种针 在上盖处划线以降温,然后用接种针轻挑所选菌落一到两下,将平皿盖上 放好,再取刚刚冷却了的干净平皿在 1区进行划线接种操作。
操作完毕后
对接种针进行灭菌操作,完成后在火焰上方打开平皿盖,将接种针冷却后 从1区引线到2
区,再如图所示划线,划完后引线到 3区,同上进行划线,
划线完毕后盖盖平放,贴好标签后在 37 C 条件下培养。
同以上方法对另一菌落进行接种与
培养操作。
15~20ml 培 养基, 铺满整
2cm 2的范围,然后将棉签 2cm 2的范围,然后将棉
五、实验结果
表一:细菌的描述
表二:不同条件下细菌生长情况的比较
表三:寻找相似菌株
六、实验结果分析
1. 通过观察比较各个培养基上的菌落的形态及数目,置于空气中的平板中菌落种类更多样,原因:接触面大,空气流
动性大,微生物种类数目较多。
2. 不同的环境下接种的微生物大多形态各异,因此可以说明不同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变化较大。
3. 从形态特征看可以知道菌落的特征,来分离菌落。
4. 通过比较在空气中放置5分钟后的培养皿在27摄氏度培养和37摄氏度培养两组的培养皿上的菌落数
量,37摄氏度培养皿中的菌落数多于27摄氏度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由此可推断出,37摄氏度的环境可能更加适合菌落的生长。
5. 通过比较在空气中放置10分钟后和5分钟的培养皿在37摄氏度培养后的菌落数量,可以认为在有菌条件中暴露
时间越久,则染菌的数量越多。
6. 通过比较3-2-空气-10 '-37C和3-4-发-37 C,可初步推断头发表面的某些菌来自空气。
七、问题与讨论
思考一:列举2-3类微生物,说明它们在本实验条件下(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37C)不能
生长。
因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用来培养细菌的,故不能培养真菌,例如酵母菌。
其次实验是在37摄氏度进行,可能有些微生物不适合在此温度下培养。
思考二:比较各种来源的样品,哪一种菌落数和菌落类型最多?为什么?菌落类型为手上最多。
因为手接触了很多细菌或霉菌,包括空气中的,都可通过手的接触进入培养基。
思考三:比较洗手前后菌落数的变化,谈谈你的体会。
洗手后仍有少量细菌生长,你认为是什么原因?洗手前菌落数比洗手后菌落数少,但是菌种数目多。
洗手前,多数菌落为霉菌,洗手后,大多数为小型细菌菌落,而且数量较多。
猜测原因为,洗手前的平板,霉菌生长可能抑制了细菌生长,因而菌落数较少;洗手后,霉菌被除去,细菌生长不受影响,故细菌菌落较多。
思考四:完成本实验后,你是否已体会到我们生活在微生物的包围中?你如何体会“微生物既是我们的朋友又是我们的敌人”?
①生产方面:它们在土壤物质转化和促进植物生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根瘤菌,圆褐固氮菌都是将
氮元素活化,让植物来利用的微生物。
在生物工程方面,用酵母菌酿酒,用乳酸菌制酸奶,用毛霉制腐乳。
还可以制造生物杀虫剂,如苏方金杆菌,日本金龟子芽胞杆菌,对人畜无害,是一种比较绿色的杀虫剂。
然而,有一些微生物属于动植物细菌和病毒,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危害,如烟草花叶病毒,禽流感病毒。
②生活方面: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将阻止外面的病原体入侵肠道,构筑成一个生物屏障,对人的健康有益。
也有一些我们经常听说的微生物对人的健康有害,如结核杆菌会引发结核病,流行感冒病毒会引发感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