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创伤弧菌

合集下载

1例创伤弧菌前臂感染病人的护理

1例创伤弧菌前臂感染病人的护理

1例创伤弧菌前臂感染病人的护理林燕【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8(016)007【总页数】3页(P890-892)【关键词】创伤弧菌;前臂感染;护理【作者】林燕【作者单位】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创伤弧菌又称海洋弧菌,是一种嗜盐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菌,普遍存在于海水及含盐分的水中。

主要的感染途径有2种:①食入含有创伤弧菌食物,如生蚝、蚌类的海产及生鱼片;②从皮肤直接感染,如被鱼虾或螃蟹刺伤、伤口接触海水等。

其生长速度快、致病性很强,感染机体后导致的病情严重,且病程发展迅速,近年来颇受临床医学重视[1]。

近年来,创伤弧菌引起的感染在我国内陆地区已有报道。

为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本病的了解和救治的成功率,现将我院2016年9月成功救治的1例前臂创伤弧菌感染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1.1 一般资料病人,男,63岁,因“畏寒、发热伴左腕肿痛1 d余,皮肤瘀斑18h”就诊于我院急诊。

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

有饮酒习惯40余年,每天白酒250 g~300 g;有吸烟习惯40余年,每天20余支。

否认家族病史。

发病前有生食青蟹史。

1.2 临床资料初发症状为畏寒发热、左前臂肿痛,体温39.3 ℃,伴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无头晕、头痛、胸闷、气促等不适,6 h后左前臂迅速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水疱、血疱,疱壁由紧张转为松弛,内容物由半透明转为半血性、血性,疱周皮肤红肿坏死;左前臂及左手肿胀明显。

1 d内水疱大片融合,内呈紫黑色水疱,表皮剥脱破溃后有血性液体渗出。

我院急诊收治入院后病人意识清楚,精神不振,去甲肾上腺素维持下,血压90/50 mmHg(1 mmHg=0.133 kPa)。

入院诊断为休克(感染性疾病?虫媒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多器官功能不全。

1.3 实验室及微生物检测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92.8%,血红蛋白116 g/L,血小板52×109/L;血气分析:全血乳酸4.9mmol/L,氧分压76.9 mmHg,二氧化碳分压20.9 mmHg;肾功能:肌酐200 μmol/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6.2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9.3 s;肝功能:白蛋白28.9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1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9 U/L,总胆红素49 μmol/L,直接胆红素23 μmol/L,间接胆红素26 μmol/L,谷氨酰转肽酶993 U/L;B型尿钠肽6 659 pg/mL;血培养阴性。

创伤弧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创伤弧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出半透明表型 ,对机体的致病性也大幅度下降 ,易
被机体清除 ,rfaH基 因能够调控CPS和血清抵抗 ,
对细菌的毒力有重要影响 。 1.2 酸中和 目前认为,创伤弧菌在 胃中低pH的
环 境下 ,可 以通 过两 个机 制 来抵抗 胃酸 ,达 到酸 中
和 目的 『8J。首 先 ,创 伤弧 菌能通 过增 加赖氨 酸脱 羧
生长增殖 。目前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显示机体 激活 ,增 加 自噬 流和 自噬 相 关蛋 白 (LC3)形 成 ,从
[摘 要]创伤孤茵是一种 生活在海水或海产品中的革兰阴性 弧菌,具有机会致病性。近年来随着 气候转暖 , 创伤 弧茵感染病例数逐年增加 。创伤弧 茵感染病程进展 快,可发展 为脓毒 症甚至 多器官功能障碍 综合征 , 死亡 率高。笔者对 近年来创伤弧茵相关致 病因子及 可能机制 的研 究作一综述 ,为有效防治创伤弧茵感染和 寻找 可能的治疗靶点提 供帮助。 [关键词]创伤弧 茵;毒 力因子 ;脓毒 症;致病机制 [oo图分类号] R363.2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8.issn.2095—9400.2018.02.016
大量研 究认 为CPS是 创 伤弧 菌主 要 的致 病 因素之



CPS由创伤弧菌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 ,掩盖
细菌外部免疫原性结构 ,不仅对抗补体系统的调理
素作 用和 巨噬细 胞 的吞噬 作用 ,帮 助细菌 逃避 固有
免疫 监视 ,还 能决 定细 菌 菌落形 态 ,调 控 生物膜 的 形成 眵J。一般认为编码CPS的基因是在生物膜成熟
后 开始 表达 的 ,来限制 生物膜 大小 ,而 CPS的表达 调 控是由多种 因素决定的,如r,a日基因 、细菌的群体

创伤弧菌护理PPT课件

创伤弧菌护理PPT课件
创伤弧菌护理PPT课件
刀客特万
目录
01. 创伤弧菌简介 02. 护理策略与方法 03. 护理实践案例
1
创伤弧菌简介
创伤弧菌的概述
1
创伤弧菌是一 种海洋细菌, 广泛存在于海 水、河口、海 滩等环境中。
2
3
感染途径:通 过伤口、皮肤 破损、食入等 方式进入人体。
感染症状:发 热、寒战、恶 心、呕吐、腹 泻、肌肉疼痛 等。
预防措施
01
保持伤口清洁:定期 清洁伤口,避免感染
02
避免接触污染源:避免 接触污染的水源、食物 等
03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 勤换衣物,保持个人卫 生
04
加强环境消毒:对患者 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减 少感染风险
治疗方案
抗生素治疗:选 择敏感抗生素, 如头孢类、氟喹 诺酮类等
01
营养支持:补充 营养,提高免疫 力,促进伤口愈 合
4
严重感染可能 导致败血症、 休克、多器官 功能衰竭等。
感染原因及途径
01
感染原因:创伤弧菌是一种 02
感染途径:创伤弧菌可通过
海洋细菌,主要存在于海水、
伤口、口腔、消化道等途径
海产品、海水污染的淡水中。
进入人体,导致感染。
03
感染症状:感染创伤弧菌后, 04
感染风险:高风险人群包括
可能出现发热、寒战、恶心、
03
实施护理措施:按照护理计划进行 04
监测病情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病情
护理操作,如清洁伤口、换药等
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与反思
护理效果:患 者病情得到有 效控制,生命
体征稳定
护理反思:护 理过程中需要 注意的细节和

创伤弧菌原理

创伤弧菌原理

创伤弧菌原理一、引言创伤弧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创伤感染。

了解创伤弧菌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本文将介绍创伤弧菌的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二、创伤弧菌的特点创伤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弧菌科,主要生存在淡水和海水中。

它具有以下特点:1. 线粒体:创伤弧菌具有线粒体结构,可以进行氧化磷酸化作用,从而产生能量。

2. 弧形:创伤弧菌的形态呈弧形,这也是其命名的原因。

3. 运动性:创伤弧菌具有鞭毛,可以自由活动。

三、创伤弧菌的感染途径创伤弧菌感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 水源:创伤弧菌主要生存在淡水和海水中,人们在游泳、洗澡或饮用受污染的水源时容易感染该菌。

2. 食物:海鲜是创伤弧菌感染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未经充分加热的海鲜可能存在创伤弧菌污染。

四、创伤弧菌的致病机制创伤弧菌感染后,会通过以下机制引起疾病:1. 毒力因子:创伤弧菌产生一种称为外毒素的物质,它能破坏宿主细胞的结构,导致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

2. 炎症反应:创伤弧菌感染会引起宿主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

五、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常见症状包括:1. 皮肤感染:创伤弧菌感染可以引起皮肤溃疡、红肿、疼痛等症状。

2. 肠道感染:创伤弧菌感染还可以引起腹泻、腹痛、恶心等胃肠道症状。

六、创伤弧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为了预防创伤弧菌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污染的水源和食物。

2. 合理烹饪:海鲜在烹饪过程中要充分加热,确保熟透。

3. 清洁环境: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和消毒水源设施。

对于创伤弧菌感染的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1. 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等。

2. 支持疗法:对于轻度感染的患者,可以采取支持疗法,包括补液、镇痛等。

七、结论创伤弧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创伤感染。

创伤弧菌检测方法

创伤弧菌检测方法

申报近海水域创伤弧菌检出率调查的检测方法确定1.概述创伤弧菌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病原菌,深入了解水体、海产品等各种环境中创伤弧菌的生态学,将有助于降低消费者感染创伤弧菌的风险。

目前创伤弧菌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分离鉴定方法、免疫学及基因检测方法[1],介于当前本中心的实验条件,适宜采用传统分离鉴定方法。

以下对该方法进行表述。

2.传统分离鉴定方法2.1仪器与试剂2.1.1创伤弧菌标准菌株创伤弧菌属于危害程度第三类病原微生物[2],本实验室已配备生物安全柜,具有BSL-2实验室水平,满足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的操作要求。

在准备阶段,需购买创伤弧菌标准菌株(ATCC 27562)进行方法确认。

2.1.2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性原理:①以纤维二糖为碳源,创伤弧菌利用纤维二糖后产生黄色菌落,便于与其他菌落区分。

②添加了抗生素,所添加的抗生素对创伤弧菌的抑制作用较小,而对其他大多数细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③培养温度高,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创伤弧菌能正常生长,而其他大多数细菌在这个温度下生长受到抑制或根本就不能存活。

在环境分离中分离创伤弧菌时,最好是先用CC琼脂培养基、VVM培养基或VVMc培养基进行培养,在获得创伤弧菌菌株后,再用CPC 琼脂培养基或mCPC琼脂培养基进行纯化,这样可以再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创伤弧菌纯化菌株[3]。

此外在海产品检测中,用TCBS进行分离也是一种有效的常规方法。

2.2检测方法2.2.1样品采集拟与宁海县海洋渔业局合作,对近海水产品和海水按区域进行样品采集,其中近海水产品主要为贝壳类养殖水产品。

海水采集按季节(气候条件)分区域按《海洋环境监测规范》操作;海产品根据海水采集点分别就近采集,以获取其关联性信息。

计划采集样品200份。

2.2.2分离鉴定2.2.2.1 海水样品水样处理:采集的海水样品摇匀后量取100mL,加入无菌Tween 80至终浓度为5×10-6g/mL,振荡20~30min成悬浮液,用无菌生理盐水按10倍浓度梯度系列振荡稀释[4]。

为什么被海鲜扎一下后果会很严重?如何避免被致命菌感染?

为什么被海鲜扎一下后果会很严重?如何避免被致命菌感染?

为什么被海鲜扎一下,后果会很严重如何避免被致命菌感染 ...海鲜虽好吃,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被海鲜刺伤可不是小事,轻则截肢,重则要命,真不是唬你!为什么被海鲜扎一下,后果会很严重如何避免被致命菌感染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一个个的不是带刺就是长钳子,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蟹钳伤、被虾刺伤、被鱼咬伤、被贝类割伤......此时,该怎么办呢很多人认为只是个小伤,拿水冲一冲、拿创可贴包一包就行了。

案例一:男子被鲈鱼刺伤,只能截肢保命9月初,东莞吴先生买鱼的时候被一条鲈鱼刺到手指的中指,当时伤口立刻流血了。

但吴先生觉得伤口很小,所以并未做过多的处理。

然而,到了当天半夜两三点,情况开始不对劲了。

吴先生的手指开始发黑疼痛,人也出现了发烧发冷症状...随后,他来到医院,医生接诊后,将其紧急送往该院ICU治疗。

为了保住吴先生的性命,医生为其实施了中指截肢手术。

案例二:老伯被螃蟹夹伤,3天后多脏器衰竭而亡广州一位老伯处理螃蟹时,不慎右手虎口被蟹钳钳伤。

老伯的伤口不是很大,起初并没有注意,也没对伤口做及时的处理。

后来情况逐渐恶化,不但手背发红肿胀且发黑,还出现了腹泻、腹痛等症状。

随后,老伯被送往医院,短短三天,病情迅速发展。

心、肺、肾脏、肝脏等多脏器功能已出现衰竭,最后虽然截肢抢救但仍因病情过重不治身亡。

看到这儿,可能你已经满脑子都是困惑了——为啥被海鲜扎一下,后果会如此严重其实,这些悲剧都源于同一个罪魁祸首——海洋创伤弧菌。

海洋创伤弧菌,又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细菌,多漂浮在海水中或附着在海鱼、海虾、牡蛎、螃蟹等海洋生物上。

人皮肤上的创口触碰到海鲜,或生吃海鲜,都有被感染的风险。

其毒性很强,通过创口感染人体后,可引起严重的创口感染,导致重度坏疽细菌还会进入血循环,引发全身急性感染而且病情进展特别快,通常发病24-48小时内会出现下肢肿痛、溃烂、休克等若不及时正确抢救,70%以上的患者会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有人可能会问了:海洋创伤弧菌虽然很可怕,但并不是只要被扎了就一定会被感染。

创伤弧菌知识点总结

创伤弧菌知识点总结

创伤弧菌知识点总结一、病原特性创伤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形态呈弧状,具有多种抗原型。

创伤弧菌主要存在于海水和海产品中,尤其是在暖水季节,特别是夏季,创伤弧菌的浓度会显著增加。

创伤弧菌在适宜的温度和盐度条件下可以迅速生长和繁殖,因此海产品和海水成为创伤弧菌感染的主要来源。

此外,创伤弧菌也可以存在于淡水和淡水产品中,因此在温水鱼产品中也存在传播的可能。

二、感染途径创伤弧菌感染的主要途径包括:经口摄入、皮肤伤口接触和呼吸道感染。

其中,经口摄入主要是通过食用生或未煮熟的海产品,特别是贝类和鱼类,而感染率尤高。

皮肤伤口接触是指人体皮肤上面存在创口,当接触被污染的海水或海产品时就容易被创伤弧菌感染。

呼吸道感染则是通过受污染的海水或海产品进入呼吸道引发感染,不过这种途径相对较少见。

三、临床表现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仅表现为皮肤局部红肿、疼痛、水疱或出血点等,重者则可能产生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坏死性皮下炎、蜂窝织炎以及敗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同时,由创伤弧菌引发的创伤感染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腹泻和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四、诊断方法创伤弧菌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

可通过患者病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等综合分析来确定创伤弧菌感染的可能性。

实验室检测通常包括对患者体液或组织样本(如血液、伤口渗液等)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通过高度革兰染色、专门的白金卢勒克斯琼脂、VP琼脂培养基等实验室检测方法可以对创伤弧菌进行明确识别。

五、治疗原则对于创伤弧菌感染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和手术清创。

一般情况下,应用第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首选,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

对重症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由于创伤弧菌感染的发展较快,建议患者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六、预防措施预防创伤弧菌感染的措施主要包括:①正确处理和烹饪海产品:尽量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海产品,特别是贝类和鱼类;②皮肤伤口的保护:在接触海水或海产品时,应保护好自己的皮肤,避免出现皮肤创口;③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对生产和销售海产品的环境卫生管理,防止水产养殖场等场所的环境受到污染;④个人卫生: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特别是在接触海产品后,要及时清洗双手。

1例手被海鱼刺伤感染创伤弧菌的实验室诊断

1例手被海鱼刺伤感染创伤弧菌的实验室诊断

1例手被海鱼刺伤感染创伤弧菌的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是目前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及时准确地确定疾病的病因和诊断,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罕见病例,比如手被海鱼刺伤感染创伤弧菌的情况。

本文将结合一例病例详细介绍手被海鱼刺伤感染创伤弧菌的实验室诊断过程。

病例简介:某患者因在海边游泳时被海鱼刺伤右手食指,伤口出血不止,疼痛难忍,于当地医院就诊。

经初步处理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伤口仍然红肿、疼痛,并出现了水泡。

患者出于对感染的担忧和治疗效果不佳,前往综合大医院就诊。

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医生怀疑患者可能感染了创伤弧菌,决定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测,以明确诊断。

实验室检测过程:1. 细菌培养医生采集患者伤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将样本分别接种在富营养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富营养培养基有利于所有微生物的生长,而选择性培养基则可以选择性地促进创伤弧菌的生长。

经过48小时的培养后,观察到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出现了革兰氏阴性弧菌样菌落,且形态特征与创伤弧菌相符,初步判断患者伤口感染的可能为创伤弧菌。

2. 生化鉴定为了进一步确定培养出的菌落为创伤弧菌,医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生化鉴定实验。

首先进行了氧化/发酵试验,结果显示菌株为氧化阳性。

随后进行了嗜热试验,在60℃加热30分钟后观察到菌落存活,表明菌株属于嗜热性菌。

最后进行了特异性酶反应试验,发现菌株产生创伤弧菌特有的酶,通过这一系列的生化鉴定实验,最终确定菌株为创伤弧菌。

3. 分子生物学检测为了进一步确定创伤弧菌的亚型,医生对菌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

通过与数据库比对分析,确定了创伤弧菌的亚型为Vibrio vulnificus,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综合以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患者手被海鱼刺伤感染创伤弧菌。

医生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了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治疗和伤口清创护理。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手部感染得到明显控制,症状得到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创伤弧菌两个螃蟹下肚,却让45岁的阿峰丢了命。

医生说,夺去阿峰生命的是夏季比较高发的海洋创伤弧菌。

记者今天从温医大附一院获悉,近期该院接连收治了四例感染该致命病菌的患者,其中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阿峰是温州泰顺人,平时喜欢喝酒,患有酒精性肝病。

6月11日那天,阿峰吃了两个螃蟹,第二天就发现小腿有红肿,以为是撞到哪里了,他并没在意。

但到了第三天早上,红肿从小腿蔓延到了大腿,小便急剧减少,还出现了休克。

家人赶紧将阿峰送到温医大附一院急诊科,被确诊为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

医生介绍,阿峰在之前就患有酒精肝,还吃过螃蟹,可能就是因此感染上该病。

遗憾的是,虽经医生极力抢救,阿峰还是在当天中午死亡。

温医大附一院副院长、急诊中心主任卢中秋介绍,创伤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生吃海鲜或皮肤被海产品刺伤等都有可能感染。

一旦感染,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发病24至48小时内会出现下肢肿痛、溃烂、休克等,还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如不及时正确抢救,70%以上的患者会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从5月底开始,已经接连收治了四例感染创伤弧菌的患者,其中两人死亡,另外一人目前还在救治中。

但是病人能否被救过来,还难说。

”医生告诉你有肝病爱喝酒是高危人群温医大附一院副院长、急诊中心主任卢中秋创伤弧菌感染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多发生在5~10月份,尤以夏季为高发。

每年夏季,该院都会接诊3~5例。

此病十分凶险,一旦感染,发病急、病情发展很快,发病24~48小时内就会出现下肢肿痛、溃烂,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

如不及时准确抢救,70%以上的患者会因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目前,温医大附一院对该疾病的治愈率已在80%以上。

该病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食入含有海洋弧菌的食物,例如生蚝、蚌类等海产及生鱼片;二是从皮肤上直接感染,如果身上有伤口,接触到海水、贝壳或鱼类,便有可能感染到此弧菌。

慢性肝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炎、肝硬化)、经常喝酒,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血液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为高危人群。

除了基础性疾病,沿海地区的人因为有生吃海鲜的习惯,这也增加了患病的几率。

高危人群,一旦发现自己的双腿出现红肿、疼痛、淤青起斑等症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姐弟俩乳房发育过大罪魁祸首可能是“辣条”浙江在线-钱江晚报[微博]2016-06-17 07:14我要分享220弟弟的乳房姐弟俩因“乳房发育过大”影响正常生活近日,杭州富阳一对姐弟因“乳房过大”来到了富阳一院,在家人的陪同下羞涩地走进了乳腺外科的的诊室,主治医师许群英让他们把衣服都撩起来。

姐姐今年15岁,个子长得并不算高,整个人看起来比例非常不协调。

胸前的乳房每个起码有六斤重,远远看去就像胸前挂着两个足球。

“我整天都觉得肩膀酸痛,晚上睡觉,各种姿势都不舒服。

”姐姐说,“仰卧感觉负担沉重,压得胸闷;侧卧时上面的乳房挂下来,肩膀又牵引得厉害,不能承受,翻身都困难。

”弟弟的情况比姐姐更糟。

据他们的母亲说,发现弟弟的乳房增大已有一个多月,之前弟弟怕羞一直没敢告诉大人。

不过,许群英医生认为,弟弟的乳房发育症应该在三四个月甚至更早以前就有了。

“男孩的睾丸目前已经萎缩,用手也几乎已经不能摸到,他的生殖器跟刚出生的婴儿差不多大小。

”许群英说,“在问诊时弟弟还告诉我,因为这件事感到自卑,下课时不会去男厕所,每次都等没人时去或另外想办法解决,也从不去公共浴室洗澡。

”“罪魁祸首”可能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辣条”经血象化验,男孩的睾酮为0.07mmol/L,几乎接近消失(正常应在1.75mmol/L以上);雌激素为17mmol/L(正常应为20—47mmol/L),整个激素水平处于严重紊乱状态。

在问诊过程中,许群英医生首先排除了男孩患脑部肿瘤的可能,因为男孩否认有头痛头晕等相关症状。

经观察,姐弟俩的父母体态均匀,也不存在遗传因素。

但问诊过程中,姐弟俩说的一些情况引起了许群英的注意。

因父母平时都忙于打工挣钱,难得有时间照顾姐弟俩的饮食,所以经常会给一点钱让他们自己解决。

姐弟俩就常常去小店买零食充饥,最喜欢的是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其中辣条是姐弟俩的最爱,几乎天天会去买来吃。

“吃油炸、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是引起姐弟俩乳房发育过大的主要原因,这些食物里面含的一些物质可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乳房发育过大。

”许群英说,“在乳腺科每月接诊的病人中,有六分之一被诊断为男性乳房发育症。

每年,也会有男性因患乳腺癌而接受手术治疗,以中老年男性为主。

”许群英说,在她接诊的病人中,患有男性乳房发育症的男性,平时会穿得比较多,尽量不让别人察觉,即便夏天,也从不会光着膀子,将自己的上半身袒露在他人在前。

如果是成年男性,有些还会引起勃起功能障碍。

必须手术治疗费用高达10万余元当笔者问及乳房发育过大的原因,许群英说,撇开遗传因素,原因至今还不是十分明确,这姐弟俩同时患上“乳房增大”,可见与他们平时的饮食习惯有关。

最近几年,富阳因患男性乳房发育症前来就医的患者较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与自信。

在这些患者中,又以青壮年男性为多数,每年有10例左右情况比较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许群英说,今年以来,已经有四五例男性因乳房发育症接受手术,大多是十七八岁的男孩,占百分之七八十。

“根据目前的情况,这对姐弟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姐姐须做缩乳整形术,弟弟已经开始发育,情况更紧急,须先接受内分泌治疗,紧接着马上做局部乳房切除术。

预计姐弟俩总的手术费用将超过10万元。

”许群英说。

那么如何能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呢?许群英说,要告诉家里的男孩,如果乳房有胀痛不适,或发现自己的乳房明显比小伙伴的大,一定不要害羞,要告诉家长,及时就医。

“青壮年男性,已发育成熟,如果发现自己清晨无勃起现象,又伴有乳房增大,也要及时就医。

”许群英补充说,“患上这些病症的主要原因在于饮食。

作为家长,反季节的蔬菜水果也尽量不要让孩子吃,饮食以‘低脂低热量’为上。

”身体抽动迷迷糊糊快要睡着的时候,身体突然抽了一下,有人还会因此惊醒。

如果你正在做梦,可能会感觉掉进悬崖。

这一现象,医学上通常称为“入睡抽动”。

美国玛莎杰弗逊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ChristopherWinter表示,这种情况很可能在你过度疲劳时发生。

此时你的大脑已经进入了睡眠,但身体还没跟上。

还有一种有趣的解释:人脑是基于爬行动物的大脑进化而来的,因此保留了爬行动物的部分应激反应模式。

人在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心理压力之下,有可能引起入睡时身体不自觉的抽动。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比如不宁腿综合征,休息时或者夜晚入睡时双腿不安地抽动,难受得不知把腿搁哪儿好;抽动障碍也会出现肌肉不自主地抽动,但有时会以眨眼、歪嘴、耸肩等形式表现,白天会坐立不安,晚上会肌肉抽动;身体缺钙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入睡抽动,像有些孩子正处于长个子的时期,钙的摄入量没跟上;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少数也会出现入睡抽动,这是药物的一种副作用,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有关。

梦游晚上入睡时好好的,到了半夜突然起身胡言乱语,有时还会完成些高难度动作,比如穿衣穿鞋、唱歌跳舞等,自己第二天醒来却一无所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梦游。

梦游又叫“睡行症”,在神经学上是一种睡眠障碍,从深睡中突然睁开眼睛,在半醒状态下会自行下床做一些奇怪的事,表情茫然,行动迟缓。

梦游的人虽然处于睡眠状态,但有一定的意识能听到别人讲话,所以如果有人与他交流,他可以对话。

加拿大一项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均有过梦游史,那么孩子有超过60%的几率会出现梦游问题。

儿童梦游多于成年人,因为儿童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成熟,神经活动过程中兴奋与抑制不平衡。

另外,受到惊吓等心理刺激后也会引起梦游,比如睡前看了恐怖电影,会在大脑中留下印象,入睡后就可能会以梦游的形式表现出来。

儿童时期梦游的人一般成年后可不医而愈,不会影响心智。

如果频繁梦游,最好到心理精神科咨询。

另外,最好不要叫醒梦游人,如果对方与你交流,顺着他们说话,以免他们受到惊吓。

有人只是说梦话,多与平时发生的事或白天所想的事有关,可能是精神紧张、疲劳、压力引起的。

睡前要放松精神,不要胡思乱想。

鬼压床昏昏欲睡中,感觉被什么东西压在身上,喘不上气。

想喊喊不出,想挣脱也挣脱不了,只能一动不动地乖乖躺着。

这是一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民间说是“鬼压床”。

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这种怪异幻觉背后的原因,可能与大脑某个区域出现混乱有关。

另一方面,人在睡着的时候,自己无意间会把手放在胸口上,加重了呼吸和心脏的负担,导致血液流动变慢,脑部缺氧,感觉起来就像是所谓的“鬼压床”。

老百姓说的“鬼压床”是一种睡眠异常行为,此时人的意识是醒了,但支配全身肌肉的神经中枢还没醒,可以说只醒了一半。

这个时候你想拼尽全力醒过来也难,就算醒来了也会觉得很疲惫。

此种现象与精神压力有关,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失眠、焦虑的人容易中招。

我们在临床上还发现,“鬼压床”多发生在仰卧睡姿,有时候某些不舒服的睡觉姿势、身上压了厚被子、吃太饱等情况下也会让你一不小心摊上这样的体验。

所以,压力不要太大,有什么事慢慢来,调整好生活节奏。

千万别被“鬼压床”这个民间说法忽悠了,误信鬼神一说而去拜神请佛。

有“鬼压床”遭遇的人可以到医院的心理科做个睡眠监测,看看不同睡眠状态如入睡、浅睡、深睡时脑电波有无变化,检查下睡眠结构有无问题,必要时才需要用药治疗。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