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感受】一个杭州人的美国求医经历

合集下载

美国人最怕做体检

美国人最怕做体检

龙源期刊网 美国人最怕做体检作者:盛林来源:《爱你·健康读本》2018年第03期上个星期五,菲里普陪我去医院。

这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去医院看医生。

我先在大厅交15元诊费,填一张表格,然后把表格插到医生办公室门口的信箱里,坐下等。

看病的人很少,静悄悄的,和杭州的医院反差很大。

等了三分钟,一个护士出来叫我:“Lin Sheng,早上好,请进!”我们被领到一个小房间里,护士把一件倒背衫交给我,笑眯眯地说:“请脱光。

请把它换上。

请坐到床上。

請等医生来。

”说完带上门,出去了。

我拎着这件倒背衫。

我认识它,菲里普住院时就穿这种倒背衫。

美国的病人都穿它,人人平等。

这是人人痛恨的倒背衫,因为你一转身,别人就会看到你的背和屁股。

那时我常逗菲里普玩,追着要看他的屁股,吓得他贴着墙不敢动。

这时我的医生Cumber进来了。

我来之前查过词典,背了一串专用词汇,算是有备而来。

事实上,还是不准备的好,这一准备反而把自己弄糊涂了。

比如她问我怀孕的反应和次数,我愣是听成月经的反应和次数,说很正常,每月一次!菲里普连忙提示我错了。

他们没笑,我捧着肚子笑个不停。

后来,她给我做内科、外科、五官、骨头、心血管、妇科等常规体检。

这时候,两个护士进来,一个做记录,一个帮忙。

完成后,Cumber说:“你可以换上衣服,出去抽血,抽完血就回家吧。

”抽完血,离开门诊大楼时,我心里还是不踏实,这种体检连B超、X光、心电图都没做,更别提CT、磁共振了,能检查出啥啊?菲里普听了,惊讶地说:“美国人最怕做这种检查了,你怎么讨着要做?有核辐射的!”。

求医路】亲身经历房颤从患病到治好全过程原创2020-02-0

求医路】亲身经历房颤从患病到治好全过程原创2020-02-0

求医路】亲身经历房颤从患病到治好全过程原创2020-02-0在我的理解里,“心脑血管疾病”是很严重的疾病。

常见到网络上关于小孩子先天的心脏病、老年人在路上突然倒下等这类报道以及身边各类中风、脑梗、脑溢血等案例。

但奇怪的是,我却总觉得“心脑血管疾病”距离自己很遥远,并没有从这些报道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直到自己检查出来房颤,跑不同的医院,做心电图、xx小时Holter,房颤时有时无。

我的房颤到底有多严重,总是难以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据我的观察,心内科的医生们其实也很纠结,他们说的话有时候很模棱两可。

直到我用上我的xxxFx健康腕表结合“xxx健康APP“给出实时的监控数据和长期的统计数据,让我知晓问题的严重程度和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实我们常说的心脑血管疾病,很多从病症的现象上看差别很大,但病因其实挺相似。

至于房颤的发生机理,治疗手段,要不要做手术,手术的风险如何。

我看了好几个医生,在网看了不少相关视频,还买了CNKI的季度账号,下载在网上看了不少论文。

让我最终下定决心做射频手术。

我希望治疗经历,能给病友们一点儿的参考,少跑几次医院,早点知晓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早日将自己的健康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监测起来。

那该死的房颤xxxx年xx月,在公司组织的年度例行体检中,查出来有房颤(当天的感觉非常累,没有精神);于是百度了一下“房颤”,大致了解是怎么一回事儿,能导致心脏衰竭和中风,甚至猝死;于是就去心内科比较有名的北京安贞医院复查x次,也做了常规心电图,结果均正常;医生表示属于阵发性房颤,发病的机理目前医学还没有定论,可能与压力和劳累有关,和剧烈运动(跑马拉松的运动员较常见),需要注意休息,持续观察;如果频发的发作,就需要做手术。

同时也建议做一个xx小时的动态心电图(Holter),但是Holter预约要x周以后,我觉得太麻烦,就没有做。

我看到医生给我检查的时候,用了听诊器检查,我也在网上买了听诊器尝试进行日常自查,可是由于上班的时候操作非常不方便;只能在家里用,慢慢地自己也能听出来有杂音,但是当时自己也不敢确定就是发生了房颤,房颤到底对我有多大的影响,始终比较困惑,于是就一直这样拖着。

如何在美国就医?这些超实用的介绍来了!【二】

如何在美国就医?这些超实用的介绍来了!【二】

刚去美国的人在就医时总会遇到不少问题:搞不懂保险、高额账单、见完医生还没搞清自己得了什么病……简直是一笔糊涂帐!其实虽然中美两国医疗体制不同,但是如果搞明白在美就医过程和一些小常识,那么看病也就没那么复杂了。

在这里好医友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疾病诊治至于诊病过程,和国内没有太大区别。

就医前打电话到诊所预约门诊,告知自己就诊的原因。

请告知所有想面谈的问题,诊所会根据您的要求安排足够的门诊时间。

就诊时护士会先测量血压、询问简单病史、核实药物。

然后医生会和您面谈,做相关检查并治疗。

初诊的病人,请带好所有的药品和以前的检查报告。

每次门诊医生一般只诊治不超过3个问题,以确保门诊质量。

美国看病比国内花时要长。

医生会详细询问病情,解释病因,讨论不同的治疗方法。

就诊后的几天,医生的助手或者护士会通过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告知您的检查结果,并告知您具体的治疗方案和随访时间。

如果病情需要,家庭医生会将您转诊到专科,以便进一步诊治。

如果您一周之后还没收到通知,可以打电话给诊所。

医生一天的门诊/工作时间表排得很满,除非病情需要医生不太可能直接打电话给病人。

如果您觉得需要和医生面谈,可以再另约门诊。

带亲属来美就诊的朋友有必要知道下面这点。

美国医院非常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权。

就诊时,医生会和病人单独见面,并会为病人的病情保密。

医生会直接告知病人病情的变化、预后和治疗,征求病人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和家属商量,除非病人要求。

表格填写大家常常会需要医生填写和学校或工作相关的表格。

一般诊所要求病人必须看门诊后才填写有关表格。

紧急病情的处理美国的诊所一般六点关门,周末和节假日也不开门。

家人病了怎么办?去急诊?当然不是!美国大农村有Urgent care(小急诊)。

如果您有个头疼脑热、感冒、扭伤等等,都可以去那。

现在大洛杉矶地区还有mini clinic,一般在Walgreens, Rite Aid,和Bartell都有这项服务。

简单的疾病在那里都可以得到诊治。

倪海厦医案倪海厦诊疗日志1

倪海厦医案倪海厦诊疗日志1

倪海厦医案倪海厦诊疗日志(截至2006年9月20日)03/29/2005下午1:00佛罗里达州一岛上,今天下午一位78岁,男,美国白人,自乔治亚州开了700公里车来看我,太太与女儿随行,是他友人强力推荐来看我,我一看病例上写着舌癌,06/2004被西医查出证实,没有给西医做任何治疗,我只叫他:[把舌头伸出来让我看],他就伸出舌头来,我只看一眼,再出去翻一下黄历,全案就结束了,这结束的意思就是按照正统中医学的望诊,一望而知,这知包括病因,包括诊断,包括如何治,预估应该何时会好,统统在一起了。

这就是正统中医了,任何中医只要对正统中医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有基础的都可以做到的,何足为奇呢?那我到底看到什么了,我说给读者听,这中间包括了正统的中医诊断学,病理学,生理学,治疗学,药物学等等全部加在一起的综合学,说这案例的目的是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到底中医能够做多少,我强调绝非想炫耀什么,我要终结所有中国人对中医的误解,希望世上没有人再因为病本不该死而是因为错误的医学造成的冤死,心中有大便的读者,必然说我在胡说八道,心中有佛的读者,就知道我正在救助无知的民众,不要再冤枉死了,我们每个人都会死的,但是要死得明明白白,有重于泰山的,有轻如鸿毛的。

我告诉病人你必须先要有中医观念,我就能够救你,首先你的病西医必然是做了所有他们可用的检验方式,结果他们居然仍是不知道这舌癌是怎么得到的,对不?(点头)。

西医要将你舌头切除及把附近的淋巴腺一起切除,对不?(点头),我们中医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了,因为我们有五千年以上的看病经验,所以我们知道,由于西医到目前为止,他们是连男人的精子在人体内是怎么生成的,也还搞不清楚,这就是原因,中医认为小肠与膀胱之间有一包膜,这就是所谓的精宫位置,因为小肠的热能在吸收食物以后,转交给脾脏,再由脾脏将红色的营养交给心脏,心血向下走进入小腹时,有部份的血就会进入这精宫,由小肠再热化一次,热化后的精液,就停在这里,这时还是红色的,因为这是人体提炼粹取最精华的食物精髓过程,当然会产生残渣,这残渣就会延着任脉直升到口周围,于是男人就有胡子,所以可以说女子有月经,而男人有日经,所以男人每天要刮胡子,把残渣去掉,这是正常男人都有的现象,你一旦了解到什么是正常人,你就知道为什么你得到舌癌了,你今天皮肤泛黄,人体形瘦小,你太太与女儿都穿短袖,只有你穿厚衬衫加上夹克,而你们来自同一地方,你感觉冷,她们没有,(太太与女儿一起点头)表示你体内已寒,因为心火不够旺,所以连带小肠火也衰,而心脏是君主之官,本不受病,因此心包受病,而心包与三焦是相表里,因此这残渣无法入心,而只能到舌头为止,无法透露出皮层变成胡须,这可以由你唇口已经没有刮胡子的痕迹可以看出来,你已经有段时间不需要去每天都要刮了,(本人点头),我一看你的舌头肿瘤呈现黄色,这是中医的三焦原色,三焦是汽化的营养流行的组织,正常人是不会积在一处的,现在居然屯积在你的舌头上,而且还不断的继续在累积中,因此表面色黄,这就是为什么了,至于病因是你的心脏较弱所造成的,因此一连贯的造成体内温度下降,小肠也不够热了,中医又如何知道它不够热,我们不需要什么温度计插入小肠来测知,你双脚一定是冷的,对不?(太太女儿一起点头),当心脏有问题时你会失眠,对不?(太太点头),因为你心脏与小肠温度下降,所以你的造血功能出现问题,西医一定说你贫血了,(太太女儿点头)我今天开些药你喝,这中药可以让你体内寒气排除,可以让你一觉到天亮,可以让你跟你太太女儿们穿同季的衣服,当你手脚温热起来后,又每天须要刮胡须,又睡觉可以睡通宵,你就可以停药了,这就是你恢复过来了,时间约在今年五月五日左右,因为这一天在我国黄历上是立夏日,而夏天正是心脏当旺之节气,因此你就会因为时机与我的药二者相辅相成而痊愈了,这就是此案例前后发生的过程。

网上介绍协和的段子

网上介绍协和的段子

网上介绍协和的段子
一个台湾的哥们儿,他那时候五十岁左右,从30岁开始一到冬天就呼吸不畅,某国本地医生看了无数都说是哮喘,每年花大几千看病,就是不好。

有一次冬天去北京出差,你们知道北京的气温比加州冷多了,不出意外又“哮喘”了。

于是让乙方销售的小姑娘帮忙去医院挂个号开点药,小姑娘一看美国客户当然得伺候好了,于是黄牛那买的协和的号就去看了。

前后两次,第一次拍个片子,第二次医生拿着片子和他说,你这不是哮喘,你这是天生气管狭窄,又没有到需要做手术的地步,但是冬天的话热胀冷缩的原因你就会不舒服。

解决办法很简单,戴围脖或者穿高领毛衣就可以了……
于是这哥们说从那以后他哮喘再也没犯过。

2、某年卫生部门进行三甲医院审核检查,各大医疗机构严阵以待,院方投入全部精力用于配合审核。

唯独北京有家医院该干啥干啥,完全不受审核的影响,简单的说就是没把审核当回事,甚至院方说如果评不上就做二甲医院吧,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已经连续10年发布的“复旦版医院排行榜”,可以说是中国医院的百晓生兵器谱,其权威性被医疗江湖所深深认同,该排行榜同时也被大众看做疑难杂症求医问诊的重要参考,而长期雄霸该榜单榜首的便是我们今天说到的北京协和医院。

2018年,协和再次毫无悬念的登顶中国大陆医院综合排行榜首
位,并且在38个细分科室排名中,有8项高居榜首,21项位列前五,成为中国医疗机构中无可争议的超级王者。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最擅长的项目,比如阜外医院是心血管疾病无可争议的NO.1,神外是天坛的保留曲目,但是像协和这样拥有如此大规模的科室优势,是任何一家三甲医院都做不到的。

癌症晚期(黑色素瘤晚期)已扩散,赴美治愈经历,经历10年,病友都死光了!

癌症晚期(黑色素瘤晚期)已扩散,赴美治愈经历,经历10年,病友都死光了!

癌症晚期(黑色素瘤晚期)已扩散,赴美治愈经历,经历10年,病友都死光了!患癌10年,一路披荆斩棘,也曾经绝望过,但现在的我却越来越坚信自己是无比幸运的。

1个月前,美国医生告诉我:我体内已经检测不到癌细胞了。

那天,我走出医院,站在波士顿的街道上,看着天空飘落的雪花,我有些恍惚,这十年来的风雪,我真的度过了,今后什么都不会再怕。

我是浙江的一个高中老师,35岁时,我被确诊为黑色素瘤晚期。

10年前,国内还很少有黑色素瘤专门科室,网上也几乎查不到什么资料,我糊里糊涂地放疗、手术、化疗,做好了最后一搏的准备来到美国,不久,国内医生给我打来回访电话,他们想确认我是否还活着,那时我在国内治疗的病友全都离世了,只剩下我一个。

来到美国我才发现,癌症病人根本不应该过早放弃希望,在美国治疗的4年时间里,我开始变得坦然,在美国一代又一代的新药面前,我们只需要相信医生,并把所有的烦恼交给他们。

因为只要多坚持一天,我们重生的机会就会又多一分。

黑色素瘤?!2006年,我以为自己得了中耳炎,右耳不停地产生积液,当地医院也一直查不出所以然。

从那时起,我隔三差五就要去医院,用针管抽掉耳朵里的积液,不然就听不见声音。

但积液越来越多,我去医院也愈发频繁,从最初的两个月抽一次,变成了两周抽一次。

我第一次怀疑,这是不是什么严重的病?2008年初,我去了省医院,医生没有只帮我检查耳朵,也检查了我的鼻子。

结果在鼻子里发现一块特别大的黑东西,已经从咽鼓管里冒出来,当时真的差点把我吓死。

省医院不敢给我做病理,我就去了北京的三甲医院,一家挂不上号,就再去另一家。

最后,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活检病理结果是:咽鼓管咽口恶性黑色素瘤。

那时,我从没听说过黑色素瘤,也甚至没有明白“瘤”就是“癌症”。

走出诊室时,我还有些懵,医生对我很好,很快帮我安排了放疗,来到放疗室,我才第一次明白什么是恐惧。

生不如死的治疗放疗室里,一屋子的病人,脸上都开了花,我才知道放疗光线照到的皮肤会发黑,有人的脸甚至只能用皮开肉绽来形容。

美国人是如何看病的

美国人是如何看病的

美国人是如何看病的:生个小孩要花一万多美元2009年08月30日06:08 来源:广州日报【字体:大中小】网友评论看病流程在美国如何看病?记者采访了身在美国工作和留学的两位人士,他们的看病经历可让您对美国的医疗保险有所了解。

案例一看病贵看病难讲述人:海蒂身份:公司职员第一:买保险对那些刚来到美国的朋友, 一定要买保险。

不买看病就很贵。

挂号费一般是50~70美元,一个普通的风寒感冒可能就要花掉近1000美元,生小孩就要1万多块。

通常雇主会为员工支付一定费用,帮助员工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医疗保险,这算是员工福利。

有些雇主没有能力为员工买医保,员工就只能完全自费。

由于个人购买医疗保险的费用很贵,很多人选择不买保险。

第二:预约医生除了看病贵,我们这些有保险的中产阶级家庭也存在“看病难”的问题。

一些相对省钱的医疗保险项目则要求患者必须选择指定医生,除非是威胁生命的急诊,一般有病要先给指定医生打电话预约。

如果病情复杂,要由家庭医生开具转诊单,再找保险公司认可的专科医生预约。

如果自己擅自找医生,保险公司会拒付费。

今年调查人员在15个大城市打电话预约医生。

结果发现,美国人有时要等几十天才能得到医生的诊治。

第三:做各项检查由于预约一般要等时间较长,因此之前也有这样的经历:感冒时预约门诊,结果等到看医生的时候,病已经好了。

如果急着看医生,那只能去急诊室了。

而到了急诊室,先由护士查证件、填表格、量血压等等,进行一系列繁琐的检查,然后再由医生看病。

那次我在急诊室病房里面呆了四个小时接受各种检查和询问。

第四:买药和支付账单美国的医院不涉及交费和取药。

绝大多数人都买医疗保险,10天或半个月后医院会将账单寄给你的保险公司,根据各人保额不同,账单金额高低,保险公司或者付清全部账单,或者只付一部分。

药可以在医院外的药房和商场里买到。

医疗费由医院和保险公司共同协商决定。

这也决定了账单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案例二穷人没钱也能看病讲述人:小刘身份:刚毕业未找到工作我有一次生病前并没买保险。

小孩肺炎感悟心得体会(3篇)

小孩肺炎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母亲,我深刻体会到了小孩肺炎的严重性和对家庭的影响。

那段时间,我经历了焦虑、疲惫和无奈,但也学会了成长和坚强。

以下是我对小孩肺炎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肺炎的突然来袭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我带着孩子去公园玩耍。

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然而,就在我们准备回家的时候,孩子突然开始咳嗽。

起初,我以为只是简单的感冒,没有太在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咳嗽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高烧、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焦虑与恐慌看到孩子病情的恶化,我顿时感到一阵恐慌。

我急忙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经过医生的诊断,孩子被确诊为肺炎。

那一刻,我仿佛天塌了一般,泪水夺眶而出。

我担心孩子的病情,害怕他会有生命危险,同时也担心自己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

三、治疗过程中的艰辛肺炎的治疗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

孩子需要接受抗生素、退烧药等药物治疗,同时还要进行吸氧、雾化等辅助治疗。

那段时间,我每天陪在孩子身边,寸步不离。

看着他忍受着痛苦,我内心无比煎熬。

每当孩子咳嗽时,我都会紧紧握住他的手,给他安慰和力量。

在治疗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首先,孩子对药物的反应较大,经常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次,由于肺炎引起的呼吸困难,孩子需要频繁吸氧,这让他感到十分不适。

此外,孩子的饮食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他不愿意吃饭,导致营养不良。

四、家人的支持与关爱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家人的支持与关爱给了我巨大的力量。

我的丈夫始终陪在孩子身边,安慰他、鼓励他。

我的父母也特意从老家赶来,帮我照顾孩子。

亲朋好友们也纷纷伸出援手,为我提供各种帮助。

五、肺炎带来的启示通过这次肺炎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 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孩子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

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当的锻炼,都是提高孩子免疫力、预防疾病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医感受】一个杭州人的美国求医经历这是一位叫“倾心20XX”的网友在杭州19楼上的一个帖子,他们的就医经历可以让大家了解中国与美国的看病就医情况,值得所有人一读,包括患者和医务人员凭心而论,美国与中国三级医院的医疗技术与设备没有差别,其差别仅在于国情而导致医学理念与处理方式产生不同,我的读后感是在美国就医与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15个字:花钱多、服务好、不瞎猜、讲清楚、少痛苦。

花钱多就是看了约一小时挂号费花了20XX元,最后做了个没有切除病灶的放疗总共用了45万,服务好体现在预约与接待上,花不了多少成本可能是建立在病人不多的基础上的,不瞎猜就是讲循证医学,以穿刺病理诊断为基础做结论与治疗,讲清楚就是给患者知情权与选择权,颈椎肿瘤书上写的8种病都有可能如果在国内是不能想象的病人认为医生水平差,少痛苦就是以人为本,疼痛管理到位。

全文如下:首先对shenjiangan先生及家人表示慰问,因为你们所经历的迷茫、痛苦、抉择,我和老公感同身受。

我老公也是两年前查出颈椎肿瘤,我们也体会了天塌下来的感觉,也面临过手术选择,甚至也找过上海的肖建如医生。

所幸我们两个家庭都走过了这段人生最艰难的时候。

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最后选择了去美国看病。

所以故事有了完全不同的走向。

我们之前没有去过美国,没有美国医生的朋友,我们家也仅是小康之家。

去美国看病只是人生绝望中孤注一掷的选择。

我把这段难忘的经历和大家分享,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绝境还有其他可能。

一、发病和shenjiangan一样,我老公也是人到中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甚至很巧的是他也有个姐姐。

3年前,他时常觉得颈椎酸痛,开始没觉得异常,毕竟现代人十个里面有八个颈椎病。

直到20XX年春节,他的颈椎病越发厉害,有时候会觉得手指发麻。

于是,催他去检查,在庆春东路的s医院骨科,拍了MRI,拿到片子找门诊医生看。

医生看了半天,沉吟着说:“你的病症,我不好判断,你最好找下我们的F 主任。

”略去各种找医生情节,看到了F主任。

他接过片子,看了许久,有点迟疑说:“你这是骨巨细胞瘤,属于脊椎肿瘤。

而且你的位置非常不好,肿瘤已经侵蚀了颈椎的第二、三、四关节,需要做全置换手术,手术风险非常大。

”F主任急着出差,关照我们,“你先住进来,做各项检查,等我回来做手术。

这手术难度非常大,只能我亲自做。

”一个正常家庭,听到这个消息,瞬间觉得天塌下来了。

我们甚至连抱头痛哭的时间都没有。

第二天我就向单位请了假,全心全意开始找资料、联系医院。

问的问题只有三个:“确实是这个病吗?治疗的方法有哪些?治这个病最好的医生在哪里?”首先找的是解放路上的Z医院,它是浙江省的权威,脊椎肿瘤方面的三个专家看了我老公片子,都认同骨巨细胞瘤的判断,认为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因为我们问得直接,他们也直言不讳,这个手术需要把颈椎切开,去掉3节颈椎骨,换上钛合金的支撑,不仅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术后病人活动会受限制。

但是不手术,面临的就是瘫痪。

国内做脊椎置换手术最好的医生是上海长征医院的肖建如医生。

全中国的医生都推荐肖建如医生,可想而知,他忙到啥程度。

我们终于挂上他的号,下午第63号。

我认真地在门口做起了数学题,一个病人看5分钟,63号就315分钟,就是5个半小时,从下午一点半开始看,就是晚上7点。

而且医生不能喝水、不能上洗手间,简直是铁人的节奏。

但是5分钟,对一个陷入绝境,从外地跑去上海看病的人来说就是残忍的三言两语。

终于轮到我们了,肖医生脸色苍白,有大大的眼袋,但态度还算温和。

周围一圈学生、助手,有助手把我们的片子挂好。

肖医生扫了两眼说:“脊椎肿瘤,准备住院手术吧”因为事先已经研究了手术的情况,所以我们抖抖索索地问:“您觉得手术把握有多少”。

“风险肯定有,但我们已经做过很多了。

”又问:“术后会如何?钛合金在体内,终生会有啥影响?”肖医生不耐烦起来:“不做手术,你可能短时间就瘫痪丧命,你还能管手术后的感受?”无语出门,果真5分钟。

走出门诊大楼,心里堵得慌。

天开始下雨。

这时看见护工推着病床在院子里跑,躺在上面的病人还挂着盐水,带着氧气包,家属撑着伞努力想遮住病人的头。

突然间,我崩溃了。

不能想象这样的场面,我不能把老公放在这样的医院,也许医生看来,病人只是个数字,成百上千台手术之一;但对我和家人来说,他是唯一的,我不能让他躺在这样的流水线上。

我可以接受手术的风险,但决不接受疏忽或者轻慢带来的损失。

既然手术方法是美国人发明的,手术材料是美国人制造的,那我们就去美国动这个手术吧。

二、准备我们虽然出过国,但是没有去过美国。

这两年国内也开始有美国医院预约的服务,费用超贵。

但在20XX年,几乎没有可借鉴的先例。

首先查去哪家医院看。

美国医院有详细的排行表,每年更新一次,第三方发布,根据死亡率、治愈率、病人满意度、医疗事故发生概率等进行综合排名。

根据20XX年的医院整体排名,前三位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麻省总医院以及梅奥中心。

他们各有所长,不仅有很强的医疗团队,后面还有庞大的科研机构为依托。

另外还有各种专科的排名,比如癌症,全美第一是休斯敦的安德森中心。

比如骨科,排名第一的是纽约特种外科医院,刘翔的脚部手术就是在那里做的。

美国最佳医院20XX-20XX年度排名,可以在google搜索。

News Best Hospitals 20XX-20XX 其次预约。

美国的看病流程基本是,每个家庭都有专门家庭医生,你有各种病痛先找家庭医生,他给你做基本判断,需要的话他帮你转去专科医生那里检查、治疗,不行再转更对口或者技术更好的医生那里。

所以大型医院的所有专家都必须预约,这样避免了到了医院却发现看错科室,或者医生不对路;二来,你上门时,你的医生已经研究过你的病例了,他可以和你讨论治疗方法了,免得浪费大家时间。

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无比痛苦。

没有一个中国医生愿意帮你转诊,不要说美国,去中国其他医院都基本不可能。

我们的病历记录不全,有部分报告甚至是手写的,美国医院预约要提供详细的检查报告、病史、手术或药物纪录,最好还能和你前任主治医生交流,而对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来说,这一切都是需要我们自己收集、自己翻译、自己刻成光盘或制成电子文档的。

我们当时选了东西部各一家医院,东部的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全美连续20多年综合排名第一,许多科室和手术都是这家医院发明的。

西部UCSF medical center加州大学旧金山分院医学中心,当时全美排名第五。

选择这两家医院是因为他们实力都非常强,一个靠近纽约,一个靠近旧金山,交通相对方便点。

签证问题,按照正常流程,你应该先联系医院,拿到预约单后,去大使馆签证。

但是拿到预约基本要一个月左右,排队等待面签也需要一个月左右,对病人来说,实在忧心如焚。

而且美国的旅游签证和医疗签证都是B2,都是一年有效,一次最长逗留6个月。

所以从开始预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同时申请旅游签证。

事实证明,最后预约单和签证基本是同步办好的,对我们来说,省了一半的时间。

联络问题,美国的各大医院基本都有国际中心,专门接受国际病人。

像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国际部甚至有中文网页。

首先你要找到国际中心网页,按他的要求填写表格,或者给他的指定邮箱发email。

最好有个美国朋友做联络人,因为时差,你基本不可能接听美国的电话,有当地联络人,让你不至于错过诊所的询问。

递交申请后,国际中心会指派专人为你服务。

他会向你要各种病历、病史、检查报告之类,当然是要英文的。

这个流程看似简单,但是美国人一板一眼的作风让人抓狂。

美国医院得知在1999年做过手术,要求详细的手术报告和病理切片报告。

15年前的病历呀,里面都是手画符;去中国医院找原始纪录,就是去沧海里找一滴水呀。

美国人还非常不理解,这是生命最重要的纪录了,为啥会找不到?经此教训之后,我去医院做的每个报告,都扫描存在硬盘里,你来要吧,要啥有啥。

三、赴美老公是5月7日检查出颈椎肿瘤的,5月30日,我们终于拿到了UCSFmedical center的预约单。

国际中心为我们安排的是6月3日初诊,主诊医生是神经外科医生。

其中有个小小插曲,我们在中国一直看的是骨科,肖建如医生也是脊椎外科,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是骨科医生接诊。

其实美国医院分科非常细,脊椎属于神经外科,同一个科室,颈椎硬膜内肿瘤和硬膜外肿瘤分管的医生都不一样。

预约单上不仅有地址、电话、注意事项,还有医生的详细简历,你还可以google医生发表过的论文,翻看这个医生是否有过医疗事故。

6月1日,我们踏上了赴美的旅程。

内心忐忑不安,不知道要花多少钱,美国医疗以贵闻名于世;不知道能否治好,因为颈椎肿瘤总是和瘫痪、死亡联系在一起。

但我们始终相信,去美国手术,至少病人会得到应有的尊重,至少医生会有认真的态度,至少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在美国。

四、初诊终于等到了6月3日,我们坐车来到了UCSF,这基本看不出是一个医院,没有围墙,就是一片街区,附近3、4条街范围内都是它的各种门诊楼、检查楼、教学中心、研究中心,还有各种班车穿梭于各个区域。

来到指定门诊楼前,我们正在东张西望核对门牌时,一个手拿文件夹,穿衬衫挂领带,微胖的拉丁裔男人满面笑容迎上来问:“Are you from ChinaMr.&Mrs Lin”这就是罗伯特——UCSF国际中心专门负责接待我们的,所有的预约、病历整理、检查联络都他负责。

整个治疗期间我们没有排过一次队,所有都是他事先联系的,每次看诊,他基本都会陪同。

来到神经外科,另一个华裔男子迎上来,他是国际中心指派的翻译。

美国医院规定,对母语非英语的病人,看诊时都会提供专门的翻译,以防理解出错,耽误病情,而且这个服务是提供的哦。

看医生前,先填写各种问卷,出生年月日、国籍、种族等等,还有病史、药物过敏史、用药纪录、甚至还有一个隐私保障条款。

7、8张问卷过后,又有助手来做各项检查,身高体重、体温血压,手部力量,膝跳反应等等。

做完一切,翻译和我们被带入一个小房间,等待医生来临。

在去美国以前,我们已经查了的简历,他是在美国出生的华裔,神经外科主诊医生,擅长复杂的脊椎外科手术,是脊椎微创手术方面的专家,曾经入选美国最佳100位医生。

不一会儿,带着微笑推门进来,他40多岁年纪,身材高大,穿着合体的西装。

进来先和在场每个人握手,然后坐下开始聊病情。

虽然是华裔,一句中文都不会了,交流要通过翻译进行。

他详细询问了发病经过、现在的身体各项反应后,对我们说“我研究了中国拍的MRI片子,觉得你最大的可能是骨髓瘤,如果是骨髓瘤不需要手术,放疗就可以。

”一句话把我们打懵了。

在中国跑了3、4家医院,听了6、7个专家的意见,从来没人和我们说过这种可能性。

拿出一张纸,写下8个词分别是骨髓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等,他告诉我们,颈椎这个位置的肿瘤基本就是这8种可能性,每一种的治疗方法、后续的防范和复发情况都不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