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教案7

合集下载

《成本会计》教案

《成本会计》教案

《成本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了解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4. 能够应用成本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本会计的应用。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成本会计》教材。

2. 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讲解。

3.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案例,用于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4.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成本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成本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实际应用:讲解成本会计在企业决策、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2. 现代成本会计的新发展:介绍现代成本会计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讲授效果:反思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学生参与度: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九、课堂纪律与管理1. 准时开始上课,按时下课:维护课堂时间纪律,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

成本会计学教案

成本会计学教案

成本会计学教案一、教案背景成本会计学是财务会计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成本以及其计量和核算方法,旨在为企业提供成本控制和决策支持。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成本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成本会计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成本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成本元素的分类和计量方法;3. 熟悉成本核算方法和制度;4. 能够利用成本会计信息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分析。

三、教学内容1. 成本会计学概述- 成本会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成本会计学的基本任务和价值- 成本会计学与财务会计的关系2. 成本的分类和计量方法- 成本的分类依据和方法-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区分- 成本的计量方法:实际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平均成本法等3. 成本核算方法和制度- 作业成本法和部门成本法的原理和应用- 作业成本与过程成本的区别- 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和运用4. 成本控制和决策分析- 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作- 利用成本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成本会计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2.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成本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实践应用能力;3. 讨论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企业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成本会计的知识和方法;5. 课堂测验:设置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成本会计学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五、教学评价1. 教学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 学习成果评估:通过课堂测验、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4. 发展建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价结果,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成本会计》教案

《成本会计》教案

《成本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学会成本计算和分析的基本技能4. 能够应用成本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内容1. 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步骤4.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5.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和计算6. 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7. 制造费用的分配和计算8. 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的计算和分析9.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和分析10. 成本控制和成本降低的策略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应用成本会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成本会计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成本会计》教材2. 教案: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3. 课件:教学幻灯片和图表4. 案例材料:实际案例和数据5. 练习题: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2. 练习和作业:学生完成练习和作业的情况和质量3. 案例分析报告: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情况和质量4. 期末考试: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5. 综合评估: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给予综合评估和反馈。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第5-8课时: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9-12课时: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步骤第13-16课时: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第17-20课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和计算第21-24课时: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第25-28课时:制造费用的分配和计算第29-32课时: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的计算和分析、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和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降低的策略和方法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方法。

成本会计学教案

成本会计学教案

《成本会计学》讲义第1章总论学习目标:1.理解成本的涵,以及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围与理论成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了解成本会计演进发展的几个阶段,理解成本会计的学科定位。

3.明确成本会计的职能和成本会计的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之间、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职能和各项具体任务。

4.理解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含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对象,并区分成本会计的对象与成本对象,理解成本对象对成本会计的重要性。

5.掌握成本会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明确成本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了解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和成本会计制度所包括的容。

1.1 成本的涵和作用1.1.1 成本的涵➢成本的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成本概念与理论成本有一定的差别。

1.1.2 成本的作用➢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1.2 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与学科定位1.2.1 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1.2.2 成本会计的学科定位1.3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1.3.1 成本会计的职能1.3.2 成本会计的任务1.4 成本会计的对象与成本对象1.4.1 成本会计的对象➢基本含义:➢成本会计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容。

➢狭义含义:➢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广义含义:➢成本会计对象包括企业的财务成本(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所计算的成本)和管理成本(为企业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所计算的成本)。

1.4.2 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分配成本的客体。

产品是我们最熟悉也最为常见的成本对象,但是成本对象绝不仅仅局限于产品。

➢随着成本对象的不断丰富,成本会计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宽。

《成本会计学》教案完整教学版

《成本会计学》教案完整教学版

《成本会计学》教案完整教学版教案:《成本会计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成本会计学》教材的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生产成本的计算,制造费用的分配,以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计算。

2. 学生能够理解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生能够理解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费用的分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间接成本的计算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2. 教学重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生产成本的计算,制造费用的分配,以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的企业生产成本计算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成本会计学的兴趣。

2. 讲解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讲解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讲解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5. 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

3.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例。

答案: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追溯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制造费用。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追溯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2. 请解释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一个实例。

答案: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加直接人工成本加制造费用。

3. 请解释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给定的制造费用进行分配。

答案: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包括直接分配法、间接分配法和作业成本法。

具体的分配方法选择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成本会计学教案

成本会计学教案

成本会计学教案第一部分:导论1.1 课程简介成本会计学是会计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问题。

本课程将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1.2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掌握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控制技巧- 能够正确运用成本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授课环节中,教师将详细讲解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实践案例分析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第二部分:成本会计概述2.1 成本会计的定义成本会计是通过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计算和控制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信息的会计技术。

2.2 成本会计的目的和作用成本会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有关产品、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成本信息,辅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主要作用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预测等。

2.3 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 成本可比性原则:对同类产品或服务应采用相同计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

- 成本分配原则:将成本按合理的依据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上。

- 成本实例性原则:成本应以实际发生的金额计算和记录。

- 成本匹配原则:将适应同一计算周期内发生的成本与相关的收入相匹配。

第三部分:成本计算方法3.1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可以直接追溯到特定产品或服务。

- 间接成本: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成本,无法直接追溯到特定产品或服务。

3.2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按作业(或产品)进行核算的方法。

其步骤包括:确定作业成本驱动因素、计算作业成本驱动因素的费率、分配间接成本到各个作业、计算作业总成本。

3.3 部门成本法部门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按部门进行核算的方法。

其步骤包括:确定各个部门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计算各个部门的费率、分配间接成本到各个部门、计算各个部门的总成本。

《成本会计学》教案完整教学版

《成本会计学》教案完整教学版

《成本会计学》教案完整教学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成本会计学》教材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详细内容涉及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应用步骤及其优缺点。

具体章节为5.15.4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步骤。

2. 掌握作业成本法在实际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3. 分析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步骤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作业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a. 介绍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b. 讲解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c. 阐述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步骤。

3. 例题讲解:a. 演示一个具体的作业成本法计算例题。

b. 引导学生跟随例题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中的关键点。

4. 随堂练习:a. 布置一道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b.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分析讨论:a. 分析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b.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讨论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a. 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b. 强调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六、板书设计1. 《作业成本法》2. 内容:a.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b.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c.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步骤d. 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某企业生产产品的作业成本。

b. 分析该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2. 答案:a. 作业成本计算结果。

b. 优缺点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应用步骤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a. 了解其他成本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等。

《成本会计》全套教案

《成本会计》全套教案

《成本会计》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成本会计》教材第3章至第6章的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1. 成本概念与分类:研究成本的定义、特性、分类及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2. 成本核算要求与程序:介绍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一般程序和具体方法。

3. 成本计算方法:讲解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应用及优缺点。

4. 成本控制与分析:分析成本控制的原理、方法,以及成本分析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本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与程序。

2. 培养学生运用成本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成本控制与分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成本控制与分析。

2. 教学重点:成本概念与分类、成本核算要求与程序、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以一家制造型企业为例,让学生了解成本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知识讲解:a. 成本概念与分类b. 成本核算要求与程序c. 成本计算方法d. 成本控制与分析3. 例题讲解:针对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给出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成本概念与分类2. 成本核算要求与程序3. 成本计算方法a. 品种法b. 分批法c. 分步法4. 成本控制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成本的定义及其分类。

b. 列出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与程序。

c. 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计算成本,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d. 简述成本控制与分析的方法。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了解其他成本管理方法,如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的教学以课堂讲授和习题演练为主。
七、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贺南轩.成本会计学[M].(第13、14、15章)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2]翟文莹.成本会计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3]陈守文.成本会计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4]徐政旦.成本会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三)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习题集练习题
第二授课单元教案的具体内容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第二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一、定额法的特点
二、定额法的计算程序
第三节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一、几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同时应用
二、几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结合应用
二、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本章的教学以课堂讲授和习题演练为主。
4.通过对各种计算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问题的讲解,应使学生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成本计算的多样性;理解在计算不同产品成本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即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问题;理解在计算同一种产品成本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即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问题。
三、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二、本章的基本要求
1.通过对分类法的特点、计算程序、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应用条件的讲解,使学生明确在什么条件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弄清在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应具备哪些条件以及分类法在产品成本计算中有哪些优缺点,为减轻其缺点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应采取什么样的做法;掌握分类法的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能较为熟练地应用分类法进行产品成本计算。
[5]罗飞.成本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王俊生.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八、本章的思考题及习题
1.分类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有哪些?
2.定额法下如何计算产品实际成本?
第二部分:每一授课单元教案的具体内容
第一授课单元教案的具体内容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一、分类法的特点
二、分类法的适用范围、应用条件和优缺点
三、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二、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本章的教学以课堂讲授和习题演练为主。
三、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提问
1.系数法如何任用?
2.分类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四、本单元的讲授提纲、板书设计
一、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一)分类法的特点
(二)分类法的适用范围、应用条件和优缺点
重点内容为:分类法、定额法、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难点是定额法。
四、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2课时)
第二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2课时)
第三节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五、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1.定额的制定;
2.定额法下的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六、本章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提问
1.定额法如何控制生产费用?
2.定额法食用于何种行业?
四、本单元的讲授提纲、板书设计
一、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一)定额法的特点
(二)定额法的计算)几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同时应用
(二)几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结合应用
五、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习题集练习题
2.理解和掌握副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定额法的特点、计算程序、优缺点和应用条件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定额法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定额法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定额法比其他成本计算法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明确产品计划成本与定额成本的异同,掌握产品定额成本的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掌握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方法;掌握在定额法下,生产费用如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明确定额法作为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控制的主要优缺点以及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案
第七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第一部分:本章教案的具体内容
一、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分类法和定额法,以及各种成本方法的实际应用。通过本章的教学,应掌握分类法和定额法的特点、计算程序,以及适用范围、应用条件和优缺点;掌握分类法和定额法的计算程序,做到较熟练地运用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产品成本的计算;明确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企业的各种经营过程中是如何被实际应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