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会计学)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成本核算方法,具备成本分析和管理能力。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成本核算流程和成本报表编制方法,能够运用成本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成本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了解企业成本核算流程和成本报表编制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成本核算和成本报表编制工作;3. 具备成本分析和管理能力,能够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成本控制和优化建议。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成本会计基本理论:介绍成本会计的概念、意义、目的、原则等基本理论;2. 成本核算方法:介绍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3. 成本报表编制:介绍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包括成本报表的格式、编制要求、分析方法等;4. 成本分析和管理:介绍成本分析的方法,包括差异分析、效率分析等,以及成本控制和优化建议的提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训操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应注重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的衔接和区分,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成本会计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具体包括:1. 讲授法: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实训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报表编制的实训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训操作。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编写依据:2021版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名称(中英文):成本会计Cost Accounting课程编号:105212810学时学分:48/3理论学时与XX学时分配:48:0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X学院会计学专业开设学期:第4学期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开课单位:X学院二、课程教学目标《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XX的分支,是以成本为对象的重要的会计专业课程。
它研究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和XX种技术方法,是一门XX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成本的经济实质,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程序,并能运用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开展企业等单位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工作。
三、课程教学要求:《成本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2)要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和归纳,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以巩固教学效果;(3)要有效组织课堂讨论,重点是XX种要素费用的分配,成本计算的XX种基本方法;(4)适度开展课外阅读,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成本会计相关的文献资料。
(5)利用蓝墨云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和多XX及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必须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做好预习、听讲、复习的学习环节,要适应该课程的应用型特点,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掌握成本会计的思路和基本的筹划技术,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园成本会计基本概述【单园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园的教学,学生应了解成本会计的内涵和作用,了解成本会计的对象和职能,明确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使学生对成本会计有一个基本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积极性,为以后XX单园学习充分准备.【单园教学要求】在本单园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学生了解成本会计的概念、特点和意义;通过案例式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计算流程;通过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职能.学生要通过预习明确本单园的教学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来掌握相关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的有效介入,XX学习的效果。
《成本会计》教案

《成本会计》教案目录第一章:总论一、成本涵义二、成本分类三、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四、成本会计对象和任务五、成本会计职能(环节、内容)六、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第二章:成本核算基础一、产品成本核算概述二、费用要素和成本项目三、成本核算程序第三章:要素费用的汇集和分配(1) 材料费用的核算(2) 工资费用的核算(3) 折旧费用的核算(4) 其他费用的核算第四章:跨期摊配费用的核算第五章: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第六章:制造费用的核算第七章:损失性费用的核算第八章: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核算第九章:成本计算方法概述第十章:品种法第十一章:分批法第十二章:分步法第十三章:分类法第十四章:定额法第十五章:期间费用的核算第十六章:成本报表第十七章:成本分析第十八章:成本会计的新发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成本一、成本概念:(一)成本涵义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一个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这些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就是成本。
成本的涵义有多种:1、美国会计学会(AAA——America Accounting Academy)1951年提出的《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报告》给成本所下的定义:成本——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这个定义有三个含义:第一,成本是一种价值牺牲,这种牺牲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消耗,不仅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以是物资消耗、劳动消耗或是从外部提供的劳务费消耗。
第二,这种价值牺牲是为了一定目的,通常是指由经营目的而衍生的目的。
第三,这种牺牲可以用货币测定,也可以说是可以用货币计量。
2、会计学成本的一般定义:成本——是特定的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代价。
具体包括:(1)成本必须发生于某一特定的会计主体,以符合会计主体假设。
(2)成本的发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如果成本的发生没有明确的目的,则只能是一种浪费。
《成本会计》实训大纲

《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大纲
一、实训性质和任务
成本会计课内实训是为强化成本会计理论授课内容而设计并进行的实际操作。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将已学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与企业具体经济业务账务处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成本会计实训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成本核算岗位的设置和岗位职责,熟悉企业成本核算的业务流程,掌握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的基本技能。
二、实训项目、能力目标及时间安排
三、实训形式
本实训为课内分散实训;实训安排在校内;采用一人一组的形式完成规定的项目。
四、实训工具
钢笔、计算器、多栏式明细账。
五、实训考核标准及方法
(一)考核标准
全部完成,正确率90%以上为优,80%~90%之间为良,70%~80%之间为中,60%~70%之间为及格,不能完成或正确率在60%以下为不及格。
(二)考核方法
每次实训结束,学生实训成果均上交老师,由老师根据学生课堂实训过程及成果给出成绩。
实训课结束之后,由任课老师给出整门课的实训成绩。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计算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计算和分析企业的成本。
3. 学会运用成本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和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大纲第一部分:成本会计基础1. 成本会计的概述- 成本会计的定义和特点- 成本会计的目的和功能2. 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 成本的一致性原则- 成本的全面性原则- 成本的可比性原则3. 成本要素和成本分类- 成本要素的定义和分类- 成本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 成本的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第二部分: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1. 成本计算方法- 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 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 综合成本的计算方法2. 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量-利关系分析- 差异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第三部分: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1. 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 预算控制方法- 标准成本控制方法- 成本责任控制方法2. 成本管理的实践技巧- 成本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成本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成本管理的评价和改进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综合评价。
其中,平时表现和课堂参与将占总评成绩的20%,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50%。
六、参考教材1. 《成本会计导论》李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2. 《成本会计与管理》王红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进行教学:第一周:成本会计的概述第二周: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第三周:成本要素和成本分类第四周:成本计算方法第五周:成本分析方法第六周: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第七周:成本管理的实践技巧第八周:复习和总结八、教学评估本课程将定期进行教学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成本会计学教案

成本会计学教案第一部分:导论1.1 课程简介成本会计学是会计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问题。
本课程将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1.2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掌握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控制技巧- 能够正确运用成本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授课环节中,教师将详细讲解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实践案例分析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第二部分:成本会计概述2.1 成本会计的定义成本会计是通过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计算和控制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信息的会计技术。
2.2 成本会计的目的和作用成本会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有关产品、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成本信息,辅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主要作用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预测等。
2.3 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 成本可比性原则:对同类产品或服务应采用相同计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
- 成本分配原则:将成本按合理的依据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上。
- 成本实例性原则:成本应以实际发生的金额计算和记录。
- 成本匹配原则:将适应同一计算周期内发生的成本与相关的收入相匹配。
第三部分:成本计算方法3.1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可以直接追溯到特定产品或服务。
- 间接成本: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成本,无法直接追溯到特定产品或服务。
3.2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按作业(或产品)进行核算的方法。
其步骤包括:确定作业成本驱动因素、计算作业成本驱动因素的费率、分配间接成本到各个作业、计算作业总成本。
3.3 部门成本法部门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按部门进行核算的方法。
其步骤包括:确定各个部门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计算各个部门的费率、分配间接成本到各个部门、计算各个部门的总成本。
成本会计学-教案(完整版)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2008~2009学年 第1学期山 东 理 工 大 学课 程 名 称 授 课 对 象 主 讲 教 师教师所在院、系选 用 教 材 学 时 / 学 分教案编写说明教案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本门课程每次课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1、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2、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章、节或主题,有序的进行设计编排,并标以“*”和“#”符号以表示重点和难点。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指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
教学手段指板书、多媒体、网络、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4、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5、参考资料: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6、首次开课的青年教师的教案应由导师审核.7、鼓励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
8、所有开课课程必须按此标准编写教案。
目录第一章总论﹣﹣﹣﹣﹣﹣﹣﹣﹣﹣﹣﹣﹣﹣﹣﹣﹣﹣﹣﹣﹣﹣﹣﹣﹣﹣﹣﹣﹣﹣﹣﹣﹣5 第一节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5第二节成本会计的对象﹣﹣﹣﹣﹣﹣﹣﹣﹣﹣﹣﹣﹣﹣﹣﹣﹣﹣﹣﹣﹣﹣﹣﹣﹣﹣﹣6第三节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8第四节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8第二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11 第一节成本核算的要求﹣﹣﹣﹣﹣﹣﹣﹣﹣﹣﹣﹣﹣﹣﹣﹣﹣﹣﹣﹣﹣﹣﹣﹣﹣﹣﹣11第二节费用的分类﹣﹣﹣﹣﹣﹣﹣﹣﹣﹣﹣﹣﹣﹣﹣﹣﹣﹣﹣﹣﹣﹣﹣﹣﹣﹣﹣﹣﹣12第三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科目﹣﹣﹣﹣﹣﹣﹣﹣﹣﹣﹣﹣﹣﹣﹣﹣﹣﹣15第三章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20 第一节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20 第二节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43 第三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45 第四节制造费用的核算﹣﹣﹣﹣﹣﹣﹣﹣﹣﹣﹣﹣﹣﹣﹣﹣﹣﹣﹣﹣﹣﹣﹣﹣﹣﹣﹣54 第五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57 第四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62第一节在产品数量的核算﹣﹣﹣﹣﹣﹣﹣﹣﹣﹣﹣﹣﹣﹣﹣﹣﹣﹣﹣﹣﹣﹣﹣﹣﹣﹣62第二节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64第五章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68 第六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69 第一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69第二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72第三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75 第七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91 第一节产品成本会计的分类法﹣﹣﹣﹣﹣﹣﹣﹣﹣﹣﹣﹣﹣﹣﹣﹣﹣﹣﹣﹣﹣﹣﹣﹣91第二节产品成本会计的的定额法﹣﹣﹣﹣﹣﹣﹣﹣﹣﹣﹣﹣﹣﹣﹣﹣﹣﹣﹣﹣﹣﹣﹣98第九章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114第一节变动成本法﹣﹣﹣﹣﹣﹣﹣﹣﹣﹣﹣﹣﹣﹣﹣﹣﹣﹣﹣﹣﹣﹣﹣﹣﹣﹣﹣﹣﹣114第二节标准成本法﹣﹣﹣﹣﹣﹣﹣﹣﹣﹣﹣﹣﹣﹣﹣﹣﹣﹣﹣﹣﹣﹣﹣﹣﹣﹣﹣﹣﹣118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123 第十章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128 第一节成本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特点﹣﹣﹣﹣﹣﹣﹣﹣﹣﹣﹣﹣﹣﹣﹣﹣﹣﹣﹣﹣﹣﹣128第二节成本报表编制、分析的程序和方法﹣﹣﹣﹣﹣﹣﹣﹣﹣﹣﹣﹣﹣﹣﹣﹣﹣﹣﹣128第三节全部产品生产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129第四节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131第五节各种费用报表的编制和分析﹣﹣﹣﹣﹣﹣﹣﹣﹣﹣﹣﹣﹣﹣﹣﹣﹣﹣﹣﹣﹣﹣131第六节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产品成本影响分析表的编制﹣﹣﹣﹣﹣﹣﹣﹣﹣﹣﹣﹣﹣131山东理工大学教案注:教师讲稿附后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一、成本的经济实质⒈成本——意指工业企业制造产品的成本。
《成本会计学》教案完整教学版

《成本会计学》教案完整教学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成本会计学》教材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详细内容涉及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应用步骤及其优缺点。
具体章节为5.15.4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步骤。
2. 掌握作业成本法在实际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3. 分析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步骤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作业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a. 介绍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b. 讲解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c. 阐述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步骤。
3. 例题讲解:a. 演示一个具体的作业成本法计算例题。
b. 引导学生跟随例题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中的关键点。
4. 随堂练习:a. 布置一道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b.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分析讨论:a. 分析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b.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讨论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a. 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b. 强调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六、板书设计1. 《作业成本法》2. 内容:a.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b.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c.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步骤d. 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某企业生产产品的作业成本。
b. 分析该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2. 答案:a. 作业成本计算结果。
b. 优缺点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应用步骤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a. 了解其他成本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20203k20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3
课时:54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会计学
一、课程简介
《成本会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继基础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以后又一门重要的财务管理专业必修课程,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这两门学科的重要中介,不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离不开对过去或未来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和预计,离不开对成本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成本会计》是一门以成本为对象的重要的会计专业课程,全面、详细到阐释了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深入、具体地讲述了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和成本控制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通过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掌握各种费用分配的方法、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及其账务处理。
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胜任大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达到财务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1)深入理解成本会计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概念;
(3)熟练运用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4)熟练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三、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总论
主要内容:成本会计概念和对象;成本会计职能和任务;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职能,了解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重点、难点: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职能。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二)第二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主要内容:支出、费用、成本的关系;成本核算的要求;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和主要会计账户。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支出、费用、成本的关系、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了解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明确成本管理对成本核算的要求;了解和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重点、难点:支出、费用、成本的关系;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账户。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三)第三章要素费用的核算
主要内容:材料费用的核算;工资费用的核算;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折旧费用的核算及其他费用等的核算。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各项要素费用(材料、工资、外购动力、折旧利息等)的性质和内容,掌握其核算方法。
重点、难点:各项要素费用(材料、工资、外购动力、折旧等)的性质、内容及其分配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四)第四章辅助生产费用核算
主要内容: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只有一个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两个或两个以上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各项辅助生产费用费用(材料、工资、外购动力、折旧利息等)的性质和内容,掌握其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重点、难点: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两个或两个以上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五)第五章制造费用核算
主要内容:制造费用的性质和内容;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制造费用的性质和内容,理解制造费用核算的特点,掌握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重点、难点:制造费用的概念与内容;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核算。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六)第六章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和期间费用核算
主要内容: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和期间费用的性质、内容与核算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和期间费用的性质和内容,理解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和期间费用核算的特点,掌握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和期间费用的计算和核算方法。
重点、难点: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和期间费用的计算和核算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七)第七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主要内容:在产品收发结存核算与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的联系、在产品及其成本的确定、在产品清查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不同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在产品收发结存核算及其与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的联系,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不同方法。
重点、难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不同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八)第八章品种法
主要内容:品种法成本计算的概念、特点和适用范围;品种法中各种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及相应账务处理;品种法的成本核算程序。
教学要求:掌握品种法成本计算的概念、特点和适用范围;熟悉品种法中各种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及相应账务处理;熟练掌握品种法的成本核算程序。
重点、难点:品种法中各种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及相应账务处理;熟练掌握品种法的成本核算程序。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九)第九章分批法
主要内容:分批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分批法的特点;分批法的计算程序和账务处理举例。
教学要求:掌握分批法成本计算的概念、特点和适用范围;熟悉分批法中各种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及相应账务处理;熟练掌握分批法的成本核算程序。
重点、难点:分批法中各种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及相应账务处理;分批法的成本核算程序。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十)第十章分步法
主要内容:分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平行结转分步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以及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的结转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分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掌握平行结转分步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以及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的结转方法。
重点、难点:平行结转分步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十一)第十一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主要内容:分类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定额法的特点、适用范围、计算程序;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的含义与成本计算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分类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了解定额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了解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的含义;掌握分类法、定额法与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分类法、定额法与联产品、副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十二)第十二章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
主要内容:成本报表的概念和种类;成本报表的意义与编制要求;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和各种费用报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
教学要求:理解成本报表的概念和种类;理解成本报表的意义与编制要求;掌握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和各种费用报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理解成本分析的意义,掌握成本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和各种费用报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讨论方式,课后安排学生适当练习及自主延伸阅读。
四、课时分配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2.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60%。
【平时考核方式分值权重】
【课程结课考试试题类型】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
于富生等·成本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1(第七版)
2.参考书:
[1] 于冬梅等·成本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1(第四版)
[2]万寿义等·成本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8(第三版)
3.相关网络资源链接推荐:
(1)爱课程网:/home/...
(2)中国财会网
(3)会计培训网
(4)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index.php
(5)中国会计视野/
(6)中华会计网:/chujizhicheng/
大纲制订人:谭嵩
大纲审定人:吴国强
制订时间: 2017 年7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