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题狂刷22祭十二郎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2课祭十二郎文(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汴.州(biàn)殒.(yǔn)怙.(ɡū)遽.(jù)B.万乘.(chénɡ) 嗣.(sì) 曷.(hé) 窆.(biǎn)C.辍.汝(chuò) 孥.(nú) 尚飨.(sūn) 殁.(mò)D.奴婢.(bì) 薨.(hōnɡ) 省.亲(xǐnɡ) 强.者(qiánɡ)解析A.“怙”应读“hù”。
B.“乘”应读“shènɡ”。
C.“飨”应读“xiǎnɡ”。
答案 D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 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耳C.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解析A.“比”解释为“近来”,“就”解释为“就职上任”,“凭”解释为“临”。
B.“应”解释为“应付”。
D.“止”解释为“住”,“既”解释为“不久”“后来”。
答案 A3.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解析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祭十二郎文作业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祭十二郎文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也(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耳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之奠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答案】C(A.比:近来。
就:就职上任。
凭:临。
B。
应:应付。
D.止:留居。
既:不久,后来)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解析】C(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
②⑧人称代词,你的。
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
⑥连词,假如。
⑨语气助词,表揣测。
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3.下列对《祭十二郎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亲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
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答案】B(“少为长祭"错,应该是“长为少祭”)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高中语文 专题15《祭十二郎文》(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祭十二郎文》(满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共9分.每题3分)唐宋古文运动①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
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
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
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②唐初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
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
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尝试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他们的学生和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韩愈和柳宗元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
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
③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
宋初,王禹偁、柳开又开始提倡古文,都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但二人孤军作战,没有形成有力的运动。
宋代的古文复兴,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
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
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的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
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
欧阳修说:“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答吴充秀才书》)苏轼说“吾所为文必与道俱”(《朱子语类》引)。
2021-2022年高中语文小题狂刷12阁夜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1年高中语文小题狂刷12阁夜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元宵(xiāo)蜉蝣(fúyóu)枕藉(jiè)戌时(wù)B.桂棹(zhào)打更(gēng)讣告(fù)迂腐(yū)C.歼灭(jiān)忖度(duó)寂寥(liáo)抻面(chēn)D.恫吓(dòng)雨霁(jì)尴尬(gà)怙恶不悛(quān)【答案】A【解析】“戌”应读xū。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帷幕天涯雪霁寒宵B.摇曳夔州夷歌渔樵C.漫天感慨凄惨怆然D.顿挫萧瑟寂廖对仗【答案】D【解析】“寂廖”应为“寂寥”。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岁暮阴阳催短景景:景色B.天涯霜雪霁寒宵霁:雪止C.三峡星河影动摇动摇:摇曳不定D.人事音书漫寂寥漫:徒然、白白地【答案】A【解析】景:日光。
4.下列对《阁夜》一诗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和典故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五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段,夜里的每个时段被称为“更”。
五更在寅时,相当于现在3—5点,这时鸡打鸣,人逐渐从睡梦中清醒,迎接新的一天。
B.鼓角:战鼓和号角,二者都是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
C.夷歌: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为“夷”,也泛称周边的民族为“夷”。
诗中的“夷歌”指的是当时东方民族的歌谣。
D.卧龙:比喻隐居尚未显露才能的人,诗中指诸葛亮。
杜甫常借用诸葛亮的典故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答案】C【解析】诗中的“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1.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杜甫的忧生,主要表现在生不逢时的忧患。
②他的诗所具有的认真的个性也使他难于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
③杜甫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祭十二郎文》人教版含答案

祭十二郎文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A.归取其孥.(nú)殁.死(mò)汴.州(biàn)B.不省所怙.(ɡù)丞相薨.(hōnɡ)嗣.(sì)C.殒.生(yǔn)奴婢.(bēi)窆.不临其穴(biǎn)D.尚飨.(xiǎnɡ)万乘.之公相(chénɡ)颍.水(yǐnɡ)解析:B项,“怙”应读“hù”;C项,“婢”应读“bì”;D项,“乘”应读“shèng”。
答案: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A.乃能衔哀致.(表达)诚曷.(何)其有极B.不省所怙.(依靠) 敛不凭.(临)其棺C.遽.(急、突然)去吾而殁其信然..(真实,确实)邪D.比.(等到)得软脚病抱无涯之戚.(欢乐)解析:D项,比:近来。
戚:忧伤。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B.又可冀其成立..邪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D.未可以为..信也解析:A项,几何:多少(日子),意指过不了多久。
今指几何学。
B项,成立:成长立业。
今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D项,以为:把……作为。
今义为“认为”。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解析: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⑥假如;⑨语气助词,表示揣测;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的艺术特色人们不幸失去亲人时,悲痛至极,情之所至,往往呼天抢地,捶胸顿足,甚而至于痛不欲生。
《祭十二郎文》就是倾诉此情此景的一篇哀婉动人的文章。
文章是身为长辈的韩愈为先逝的晚辈十二郎写的祭文。
依常情,老祭少,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再追思韩氏两代人之间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遭际,其悲惨之情就更非寻常可比了。
因此,当贞元十九年〔803〕五月,在长安监察御史任上的韩愈突然得知十二郎病死异乡的噩耗时,如雷轰顶,竟茫然不知所措。
直到七天之后,痛定思痛,才以这篇被后世誉为“千年绝调〞的祭文倾吐了叔侄间患难与共、生离死别的无限悲伤之情。
古人写祭文常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内容多为对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赞颂,形式多为骈文或四言韵文。
《祭十二郎文》却一破常规,内容上既无赞颂之词,形式上也不用骈文、韵语,而用自由活泼的散文体来抒写无尽的哀思。
这是它独辟蹊径之处。
然而,它之所以被后人誉为“千年绝调〞,主要还在于:一是行文质朴自然,情深语切,感人至深。
苏轼把《祭十二郎文》与《出师表》《陈情表》并举,称其“惨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中,不期然而然也〞〔清章懋勋《古文析观解》卷五引〕。
这话不假。
通篇叙家人亲情,所取皆“俗情俗事〞,且完全是发自肺腑的至性真情,故给人以质朴自然,如泣如诉,仿佛“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的真实而又惨痛的感觉。
有人说它“未免俗韵〞,其实,感人动人之处正在于此。
二是语言运用上的复沓重叠,回环转折,变化多姿。
如始写对死讯的将信将疑,以“信邪〞“真邪〞“梦也〞反复申说,用一连串的疑问语气状其迷离惝恍之态,使表达效果倍增。
再如同样是自叙衰老的情状,先是“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随又“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语意基本相同,但表达上略加变化,就显得错落有致,生动活泼。
同样,最后一段两个“不知〞“不能〞“不与〞句的运用,意亦颇雷同,却给人以变化多姿的感觉。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这篇祭文在语助词的运用上,也颇见功夫。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作家作品韩愈(768—824),字,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
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
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
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
“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的领袖人物。
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
苏轼评价其“”。
其传世的作品集有。
主要作品有《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
2.创作背景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
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
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
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
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3.通假字(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______”通“______”,______)(2)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_______”通“______”,______)(3)敛不凭其棺(“_______”通“______”,______)4.体会下列加线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名词活用(1)东亦客也(名词作动词)________(2)吾书与汝曰(名词作动词)________(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词作动词)________(4)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词作状语)________(5)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名词作状语)________动词活用(6)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动词作名词)________(7)而视茫茫(动词作名词)________(8)长吾女与汝女(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9)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10)将成家而致汝(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11)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形容词活用(12)乃能衔哀致诚(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13)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___(14)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形容词作动词)____________(15)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形容词作动词)____________ 5.写出加线词语的古今异义。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

309教育网309教育资源库 祭十二郎文巩固练习基础积累1.下列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请归取其孥.(nú)形单影只.(zhī)不省.(xǐng)所怙.(hù)B.乃能衔.(xián)哀致诚虽万乘.(shèng)之公相丞相薨.(hōng)C.其余奴婢.(bì)呜呼哀哉!尚飨.(xiǎng)中年兄殁.(mò)南方D.并令守汝丧.(sàng)窆.(biǎn)不临其穴吾不以一日辍.(chuò)汝而就也2.下列加红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3.下列句中加红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4.加红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十二郎文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兄殁南方(mî)形单影只(zhī)辍汝而就(chuî)B.丞相薨(hōn g)不省(xǐnɡ)衔哀致诚(xián)C.令守汝丧(sàn g)冀其成立(jì)汝遽去吾(jù)D.其余奴婢(bì)万乘之公相(shân g)归取其孥(nú)【答案】C【解析】“丧”应读sān g。
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乃能衔哀致诚致:表达B.吾去汴州去:离开C.图久远者图:打算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孰:仔细【答案】D【解析】孰:谁。
3.下列各项中对“诚”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乃能衔哀致诚②诚知其如此③所谓天者诚难测④而神者诚难明矣A.①和②相同B.③和④相同C.②和③相同D.①和④相同【答案】B【解析】①诚意;②如果,果真,表示假设;③④确实,实在。
4.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汝之子始十岁②使取汝者始行③长者衰者而存全乎④长吾女与汝女A.两个“始”字的意思相同,两个“长”字的意思不同。
B.两个“始”字的意思相同,两个“长”字的意思也相同。
C.两个“始”字的意思不同,两个“长”字的意思相同。
D.两个“始”字的意思不同,两个“长”字的意思也不同。
【答案】A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皆不幸早世C.以求斗斛之禄 D.敛不凭其棺【答案】C【解析】A项,“羞”通“馐”。
B项,“世”通“逝”。
D项,“敛”通“殓”。
6.对下列各句中“以”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未可以为信也②未始以为忧也③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④汝殁以六月二日⑤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⑥使者妄称以应之耳A.①和②相同B.②和③相同C.②和⑥相同D.④和⑤相同【答案】A【解析】①②中两个“以”都为介词,把;③介词,因为;④介词,在;⑤介词,拿、用;⑥连词,表目的,用来。
7.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B.岂独伶人也哉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C.入于太庙而皆自于人欤D.倚柱,怒发上冲冠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答案】B【解析】A.介词,被/介词,从。
B.都是疑问副词,表反问,难道。
C.介词,到/介词,从。
D.名词,头发/动词,打开。
8.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其”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⑥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⑦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⑦/②/③⑤/⑥/④ B.①/②④/③⑤/⑥/⑦C.①/②⑤/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C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祭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E.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答案】BE【解析】B项中“独”与“孤”应互换;E项中“范仲淹”应为“欧阳修”。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B.“薨”在古代指诸侯或大官的死。
年幼丧父称为“孤”。
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D.“十二郎”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
【答案】D【解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3.重新排列下面的句子的顺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说韩愈擅长写古文,死后他的文章广为流传,当时的学者将其喻为泰山、北斗,非常敬仰他。
②后来,人们就用“泰斗”一词称在某一方面成就卓越,在社会上有名望、有影响的人。
③唐代文学家韩愈是被称为“泰斗”的第一个人。
④据《新唐书·韩愈传》记载:“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⑤起初,人们把韩愈比作泰山、北斗,表达对他的推崇、敬仰之情。
A.⑤②④①③ B.③④①⑤② C.④①③②⑤D.②①⑤③④【答案】B4.根据下面的提示,默写名句。
(1)承先人后者,,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
(2)韩愈哀叹自己未老先衰、体弱多病的名句是“吾年未四十,,,”。
(3)韩愈说自己很快就会随着老成而死去的名句是“死而有知,?其无知,悲不几时,”。
(4)一在天之涯,,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
【答案】(1)在孙惟汝形单影只(2)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3)其几何离而不悲者无穷期矣(4)一在地之角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时要注意理解性默写的提示语,还要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惟”“只”“苍苍”等是易错字。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2)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答案】(1)也就是所说的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2)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灵魂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
1.【2017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ã)。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ã)舌。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项,风靡mǐ;B项,秘诀;C项,不禁jīn。
2.【2016年高考江苏卷】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万卷书寸草春晖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 D.读万卷书那些花儿指点江山【答案】C【解析】第一组的《看见〈看见〉》写的应该是读后感,《书虫诞生记》写的应该是因为自己爱看书而成了书虫;《对话苏东坡》写的应该是自己读了苏轼作品后的心得;《家有书窝》写的应该是对自己书屋的喜爱之情:用“悦读生活”比较恰当。
第二组的《同桌的你》写的应该是同学之情;《伴我同行》和《奔跑吧,兄弟》写的应该是朋友之情;《没有麦田的守望者》写的应该是自己对某种事物的“守望”;因而不能用表达对父母报恩之情的“寸草春晖”,而适合用“那些花儿”。
第三组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写的都应该是自己的思想和领悟,所以该用“我思我在”,而不能用意思为针砭时弊的“指点江上”。
3.【2016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答案】D4.【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C.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
A项,语序不当,不应是国家大剧院从现在起到年底一直都在宣布,应将“从现在起到年底”放到“宣布”后面;B项,结构混乱,“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产生深深的思索”“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D项,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国家”,后一句中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的应该是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因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5.【2014年高考重庆卷】下边一段话中有三个句子,其中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
修改后的句子需保持原意。
①现在的重庆夜景,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更加璀璨夺目,已进入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
②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点点灯火流光溢彩,宛若天上的繁星散落,把山城打扮得如梦似幻,仿佛人间仙境。
③有人将夜晚的山城形容为灯山,这是因为山城轮廓分明、层次清晰;又有人将绕城的两江比喻为灯河,这是因为江中碧波倒映出满城灯火。
有语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针对语病的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语病的句子是:①修改:将“重庆夜景”改为“夜景中的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