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二》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2.3 声的利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2.3 声的利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3 声的利用一、【目标导学】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学习重难点:声传递信息与能量。
二、【自主学习】情景:为什么医生用听诊器可初步判断病人是否患病?1、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具有。
大象用次声波交流,说明声能传递。
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3、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
这些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声与信息阅读:声与声音的区别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原来“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而“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声包括声音。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再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之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个组做得既快又好。
1、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说明了通过声能获得。
2、蝙蝠利用回声可以确定位置,这种方法叫。
科学家运用这原理发明了。
3、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这就是平时说的。
4、你还能说出哪些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医学、工业、军事探究二:声与能量1、动手试试: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音的喇叭前,会发现什么现象?这是什么原因?答:说明声波能传递。
2、讨论在生活、生产中哪些方面运用了声传递能量的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2、你用力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在用耳感觉响度变化的同时,并观察悬挂的塑料小球被弹开 的角度是如何变化的?
3、当你把录音机的声音的响度由小到大时,可观察到与录音机相连的扬声器上的纸片是如何 变化的?
4、当你远离音量不变的录音机时,你对声音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由上面实验得出结论:由实验 1、2、3 可以得到响度跟
6、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
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
A、(1)(2) B、(2)(4) C、(1)(3) D、(3)(4)
7、扬声器的喇叭常常做成圆锥形状,这是为了:( )
A、减小声音的响度
B、减小声音的分散
C、增大声音的振幅
D、增加声音的音色
2/3
教学反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3/3
________Hz,人_____(“能”或“不能”)听到这个声音。
5、大象交流时用
声波,地震发生时常伴有
声波产生,蝙蝠用
声波
来探测猎物。
响度
(一)响度是指`
1/3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二)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1、你用力轻敲鼓面和重敲鼓面,在用耳倾听声音的响度变化的同时,仔细观察两次鼓面上塑 料泡沫小球的是如何变化的?
(“沉闷”或“尖锐”),我们说它的音调越_____(“高”或“低”) 。
2、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套在文具盒上粗、细不同的尼龙丝线,观察尼龙丝振动的快慢情况,
听两次声音是如何变化的?
木板
实验结果是:_______(“粗”或“细”)的尼龙丝线振动的快,所以音调也_________。
人教版《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姓名:班级:等地:一、【复习提醒】1、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速;声波的反射;回声;2、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危害;噪声的防治;4、声的利用:超声波;次声波;超声波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中的一些应用。
二、【自主学习】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
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 ______。
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 基本概念回顾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需要声源、传播介质和接收器。
•声源是产生声音的物体。
•传播介质是声音传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接收器是接收声音的物体。
1.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 声音的特性2.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强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2 音调与频率•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单位是赫兹(Hz)。
2.3 声音的音量•声音的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
•音量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2.4 回声•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回声的产生需要有声源、障碍物和接收器。
3. 声音的利用与保护3.1 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广泛,如广播、电话、音乐等。
•声音还可以用于声纳、超声波等技术。
3.2 噪声与对策•噪声是指给人们带来不适的声音。
•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护听力。
4. 思考题1.请列举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2.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3.音调与频率有什么关系?声音频率越高或越低对应的音调是高音还是低音?4.什么是回声?回声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5.声音的利用有哪些方面?你还能举例说明声音的利用吗?6.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听力?5. 作业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2章的课后习题,巩固对声音和声现象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设计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本次复习导学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1. 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介质传播的能量;•声音是一种可以被人耳感知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公共广播系统:通过扩音器将声音传播到远处;•电话系统:通过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传达信息;•音乐系统:通过扬声器放大声音,提供良好的音质。
四、导学要点整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公共广播系统、电话系统和音乐系统。
五、课堂练习1.主观题:声音是一种什么波?2.客观题: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最快?a)固体b)液体c)气体d)都一样速度六、课后作业1.思考并写出你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声音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阅读课本第二章内容,做好笔记和思考题。
七、复习要点总结•声音是一种振动,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以上是《声现象》单元的复习导学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后,同学们应该对声音的定义、传播特点,以及声音的产生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声现象复习目标1.复习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2.掌握两种物理实验方法3.知道声音的特性,会识别波形图4.会利用回声测距重点:声音的特性及波形图的识别难点:涉及声源移动的回声测距问题【疏理知识,落实双基】1: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__ 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__ ____。
(填“变大”或“变小”)(2)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_____(能/不能)听到铃声;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得出。
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3.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
(2)介质:、、均能传声,真空传声。
4. (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进入人耳,这个声音叫回声。
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和定位,测量原理是________。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6: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和。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回声定位的是()A.蝙蝠夜间进行觅食B.捕鱼船的声呐系统 C.医学上的超声洗牙 D.倒车雷达8.超声波(频率高于 Hz的声)(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碎石9.次声波(频率低于 Hz 的声)(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10.(1)声可以传递,如:回声定位,B超.(2)声可以传递,如:超声波碎石.11.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其原理是()A.减少声音分散,增强响度B.改变音色C.提高音调D.增大发声体的振幅12.在使用二胡之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定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响度、音色都改变13: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
第二章《声现象》导学案(一)

第二章《声现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生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生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了解乐音的特性。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学案教师导学【模块一】一、《基础知识展示》——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以下内容:1.课本p30图2.1-1说明了: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
或者说,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声音的传播需要。
4.P32图2.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5.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着。
6.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7.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有空气传导和传导。
8.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效应。
二、《我的疑惑》——学生小组交流,并提出疑惑。
三《重难点知识剖析一》1.声音的产生:【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2.声速【典型例题2】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
这个事实说明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四《基础知识升华一》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
2.我们曾经体验过以下声现象,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A.放在密闭玻璃罩里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走后,铃声变小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上激起水波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3.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的:1.知识与技艺:A.声响的发生和传达 B.声响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C.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D.人耳听不见的声响──超声波、次声波2.进程和方法:A.探求声响的发生和传达条件〔传达介质、传达快慢〕的活动B.对影响音调、响度的要素停止探求C.区分不同乐器收回的声响D.比拟资料的隔声功用E.测量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各种声响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安静?欢乐?振奋?焦躁?〕体会声响世界的奇特和多彩学习重点:声响的发生、传达、特征,各种声响的特征及运用。
学习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初步看法和运用,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
一、预习总结:〔一〕课本知识疏理:1、声响发生的条件:。
2、声响传达的条件:必需有。
、、均可传声,不能传声。
3、声响传达的方式:以的方式传达,叫做。
4、声响传达的速度:〔1〕在15℃空气中声速是;〔2〕普通状况下固体中声速液体中,液体中声速气体中,在同种介质中传达速度还与有关。
5、噪音的三要素:〔1〕响度〔指〕:决议于声源的和人耳距声源的有关。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 dB、理想声响环境的响度不高于 dB、影响人学习和任务的噪声超越 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越 dB。
〔2〕音调〔指〕:决议于声源振动的。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3〕音色:决议于发声体的和。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依据不同。
〔结构改动较大〕。
6、噪声:物理学上说是的声响。
环境维护的角度上说是的声响。
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在声源处〔防止〕——在传达进程中〔阻断〕——在人耳处〔防止〕。
7、超声波〔的声响〕特点:方向性好、穿透才干强、声能易集中。
运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
8、次声波〔的声响〕特点:能绕过物体传达,传达距离远。
运用:预告地震、预告台风、监测核爆炸。
9、人听见声响的进程:〔1〕空气传声:声源→声波在介质传递→人耳〔、等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声源振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二》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教学重点】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教学难点】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A B C D
《基础知识展示》——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以下内容: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A B C D
为了减少噪声枵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
从声学上讲,这是从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
打鼓面,观察纸屑
跳动的情况
图
8.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
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
这一现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