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章充满画面感
写作如何写出画面感?学会这8个方法就可以!

写作如何写出画面感?为大家整理出8点方法,助大家写出有画面感的文字。
8点方法中,4点速成,4点需平常积累。
话不多说了,直接开始,首先是4点速成!1.画面感速成方法一:多用具体的名词,少用抽象的形容词先上经典案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马致远你看,这诗通过十一个名词的物象陈列,就可以读者的脑中勾勒出清晰的画面,融情于景,画面感极佳。
我们人的大脑看到的画面其实就可以说是一张张图片的合成,具体的名词更容易把读者的脑海中的一张张图片调用出来,就会形成强烈的画面感。
而抽象的形容词,很难把这些画面呈现出来。
再来两句诗让大家体会一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画面感速成方法二:注重感官描写,用颜色,身体感觉等感受的到的形容词先看一些例子:在湛蓝的海面上,我听见海鸥和海浪声编织出一首自然交响乐。
厨房内传出阵阵的香味,正是母亲为我们准备的晚餐。
在刺骨的寒风中,站在那冷落的街角上,人影疏落。
忽然,远处传来鞭炮声,原来新的一年来临了。
噢!那鲜红色的辣椒辣得我双唇发烫,喉咙干涸,你快给我一杯冰水吧。
那年深夏,我们住在乡村一幢房子里,望得见隔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
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
是不是每一句你都能想象出画面,因为人的感知不只是通过眼睛去看,身体的感受,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气味,嘴巴尝过的味道。
都会在脑海里留下记忆,当你被这样文字勾起记忆,脑子也随即出现画面。
大部分人习惯写作的时候只写看到的,其实做好了多个感官的的描写,就会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也能描写出画面感。
3.画面感速成方法三:用好动词,精准简练的动作描写先看例子:王进道:“恕无礼。
”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棒在手里,来到空地,使个旗鼓。
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条棒滚将入来,径奔王进。
王进托地拖了棒便走,那后生抡着棒又赶入来。
如何把文章写出“画面感”?去《峡谷》里瞧瞧!

编辑 苗嘉琳有些场景光靠动词、形容词,实在太难表现,别忘了用上“比拟”这个武器。
所谓“比拟”,就是把喻体的特征直接嫁接到本体上去。
听不懂?别急,我们先看《峡谷》中几个比喻和拟人的实例——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44444444444444444444444里。
4一颗倒地的大树,被写得多么富于动态!大树翻倒的全过程似在不断重播。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44444。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44444444不动。
44石头怎么能“生锈”?是因为作家把它比作了“生铁”,只有无人看管、静置许久才会生锈,峡谷里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大石头怎能“昏死”?因为没人来“叫醒”它,人迹罕至的感觉更加强烈。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444444把“开着门的石屋”比作“睡觉的人”,这比喻有些奇特,再细想,原来和石头的“昏死”是一脉相承的,一切都昏昏沉沉、不省人事,更加重了峡谷里人烟稀少、荒凉沉寂的感觉。
别忘了,开头还有一个隐蔽的比喻——山被直着劈开,444444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 44444444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初读开头,修辞尚不明显,直到作者写“大约是那刀有些弯”才恍然,作者是把峡谷两侧险峻的山势比作被刀劈开。
峡谷的纵深、奇崛更加跃然眼前,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比拟”之所以能让画面感增强,就在于它能让描述形象化。
这个技巧我们都不陌生——看到警察出现,他就(像狼狈的大灰狼)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
44444444444行道树(像军人般)笔直地站在路边。
4444444海浪(像激动的人群)朝着天空不断发出欢呼。
4444444444我们平常看到的句子,括号里的文字往往被省略。
阿城也是如此,他将许多喻体省略,让本体直接获得喻体的特征,读者阅读时,就能将本体和喻体直接相连,想象的速度更快,画面感自然更呼之欲出了!这一招非常好用,也非常好学,我们只需写几个完整的比喻或拟人句,然后把“像……”删掉,就能让句子的画面感瞬间加强!比如,形容一个人的失望:听到消息后,她的表情立刻(像花朵般)枯萎了;鄙视一个“出口成脏”的家伙:这家伙又开始(像疯狗般)乱吠了;写烛光:风吹过,桌上烛光(像孩子般)调皮地眨了眨眼睛;写月亮:月亮今晚(像害羞的姑娘般)遮住了半张脸……诸如此类,将括号里的文字删去,会发现句子虽然简短了,表达却更生动了,画面感也更强了!心动了吗?快拿起笔试试吧!善用比拟,删几个字就能让人身临其境!。
类文阅读,通过对比,进一步体会动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类文阅读,通过对比,进一步体会动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1.在阅读中,通过对比动静态描写,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场景的变化和氛围的转换。
2.动态描写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物行为的变化,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
3.静态描写则更多地突出景象的细节,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环境的氛围。
4.通过对比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可以形成画面的对比,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故事的发展。
5.动态描写通常具有一种流动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亲眼目睹故事的发生。
6.静态描写则更多地停留在一幅画面上,让读者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和线条。
7.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之间的对比,可以让故事情节更加立体和生动。
8.动态描写常常以人物的动作、情绪和心理状态为主要内容,展现出人物的活力与变化。
9.静态描写则更多地侧重于描绘环境、景物和人物外表细节,突出静态的美感。
10.通过对比动态与静态,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故事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11.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在一起,可以让故事更加有节奏感和层次感。
12.动态描写具有推进情节的作用,让故事更加有张力和跌宕起伏。
13.静态描写让读者更好地沉浸在故事场景中,感受到一种安静和静谧之美。
14.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结合,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穿越和情感的变化。
15.动态描写通常以行动、交流和变化为主要内容,具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
16.静态描写一般以环境、景物和人物特征为主要内容,给人以凝固的美感。
17.通过对比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可以更好地展现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18.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动静交织的表现方式,让故事更加立体和丰满。
19.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结合,让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美感。
20.通过对比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故事的节奏和氛围,增强阅读的体验感。
21.通过对比动静态描写,文章生动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2.作者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风吹草动的画面,增强了文章的氛围感。
画面感强的优美作文

画面感强的优美作文1. 有画面感的优美句子朱自清的文章几乎都很有画面感。
比如说《春》里面的句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穿掸扁赶壮非憋石铂将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2. 有哪些形容画面感很强,很真实的词语/句子大漠孤烟直——五个字,场景就像一幅画,给我们的信息也很多。
还有:长烟落日孤城闭。
画面感够强吧。
我国大多数古诗词不仅融进了华人的血液,而且其原因正是美透天际、震撼人心。
不算太老的诗词:《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有点老的诗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尤其是最后两个,虽然没有轻尘、残笛、浊酒等形象非常突出的词语,但是用颜色、曲直、纵深、远近的时间和空间感组合成了最美的意境和画卷。
3. 有哪些能让人感觉很痛的画面感很强的句子1、要想人模人样地站在人前,背后要吃很多的苦,我想我正处于吃苦的阶段,以后未必能人模人样站在人前,但还是要努力不是么。
要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努力做好任何事。
2、我开始学着接纳自己,不跟自己着急,不妒忌恨别人的出色。
用描写充满画面感专项文档

作文指导教学——
读一读 品一品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 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 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 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 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 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 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 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 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 子却更见风致了。
妈妈轻轻点点我的头,“上学去吧,路上小心。”
•
走不多远,回过头,习惯地望望我家阳台,看见母亲一如
往常目送着我。她向我挥了挥手,我也向她挥了挥手。她微微
笑着,如一朵历经风霜的菊灿烂地开放在我的心里。(现情境,
分过程,描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
悟方法:
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把概括性的词语,换成具体形象的描绘或 叙述。
亮,怎么忽然变得枯黄了?只是一夜之间的变化?还是我已许
久不曾用心看一眼母亲的头发,忘了关心不再年轻的母亲?她 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手中拿着一个保温瓶———里面盛着冲好 的牛奶。“瞧我,竟忘了,多喝点儿,对身体有好处。”妈妈 伸手理了理我的头发。
•
我不禁泪光潸然,“嗯,妈,对不起,我这么大了还要你
帮我冲牛奶。” “说什么呀,孩子,我是你妈妈,我乐意。”
• 2、
• a、油菜花开了,阳光下,真美。
• b、初春明丽的阳光洒在身上,我们散 步在一垄一垄的油菜花边,一眼望去, 就如同画家刻意将浓浓的颜色泼洒在 田园里,朵朵黄花巧着翠茎,那么奔 放、热烈地盛开着,那么不顾一切、 旁若无人地盛开着……当微风吹过, 花朵轻摇,田野里一望无际的金色花 海便仿若一层层的波浪,高低起伏, 百里飘香。(角度、修辞)
大学语文关:如何让文章富有感染力

大学语文关:如何让文章富有感染力知识点:如何让文章富有感染力一、文章感染力的定义文章感染力是指文章具有的一种能够打动读者心灵、引起读者共鸣的能力。
具有感染力的文章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对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文章感染力的来源1.真挚的情感: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应真实、自然,能够打动人心。
2.生动的描绘:通过形象、具体的描绘,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体验。
3.鲜明的个性: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和表达方式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与众不同。
4.独特的风格:文章的语言、结构、叙事方式等应具有独特性,形成自己的风格。
5.深刻的内涵:文章应具有丰富的内涵,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
三、提高文章感染力的方法1.选择具有感染力的题材:选择能够引起读者兴趣和共鸣的题材,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的基础。
2.注重情感表达:在文章中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3.丰富描绘手法:运用形象、具体的描绘,使文章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4.展现个性魅力:在文章中展示自己的独特观点、态度和表达方式,吸引读者的关注。
5.形成独特风格:在文章的语言、结构、叙事方式等方面形成自己的风格,提升文章的辨识度。
6.提升内涵深度:通过深入思考和丰富内涵,使文章具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
四、练习与提高1.阅读具有感染力的文章,分析其感染力的来源,学习并借鉴。
2.勤加练习,多写多修改,不断磨练自己的写作技巧。
3.向他人请教,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参加写作比赛或活动,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文章的感染力。
通过以上方法,相信你的文章将越来越富有感染力,能够打动更多人的心灵。
习题及方法:1.以下哪项是提高文章感染力的关键因素?A. 丰富的词汇B. 正确的语法C. 真挚的情感D. 清晰的逻辑解题方法:根据知识点一,文章感染力的定义,可以得知真挚的情感是提高文章感染力的关键因素。
因此,答案为C。
2.以下哪项不是文章感染力的来源?A. 生动的描绘B. 鲜明的个性C. 独特的风格D. 机械的语言解题方法:根据知识点二,文章感染力的来源,可以得知机械的语言不是文章感染力的来源。
2017年高考作文北京卷“共和国,我为你拍照”素材运用解析

2017年高考作文北京卷“共和国,我为你拍照”素材运用解析作者:赵善立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第32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2049 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
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字数不少于700字。
【命题解读】2017年北京卷从几幅照片的画面拍摄入手切入命题,看似寻常,却不简单。
在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同时,又在考查学生的想象和描写能力,考查学生对国家未来的展望和自己对责任的思考,是一道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好题目。
1. 热点素材写这篇记叙文,要立足于当下的热点素材。
只有关注最新的科技热点才能合理地想象,设置三十二年后中国社会的生活状况。
当今社会,机器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3D 打印,5G 网络、海底超级高铁、无人驾驶汽车、VR 虚拟技术等这些高科技,在三十二年间将会获得飞跃性发展,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它们应该成为照片的底色和背景。
2. 名言素材写这篇记叙文,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
在对照片画面形象描绘之后,可以运用引用法来升华主旨。
引用名言既能使文章有文采,又能使文章思想深刻。
可以引用这样的名言指出科技改变生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也可以引用这样的名言指出爱国心改变中国——詹天佑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吴玉章说:“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
”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3. 经典场景选择一些典型场面,会使文章充满场景感,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
如何写出有画面感的文章

如何写出有画面感的文章写作是一种艺术,写作的好坏并不是取决于你掌握了多少技巧,而是取决于你的感性认知和创作力。
而如果想要写出有画面感的文章,则需要更多地关注感性认知。
下面将介绍几个技巧,帮助你在写作中呈现出清晰、生动且真实的画面。
1.做好描述人的感知是通过五感来进行的,写作同样也是如此。
因此,为了能让读者产生真实的感受,你需要将五感都引入到描述中。
比如,不要只将情境描述得再感官上的感受,而是可以尝试更多的阐述自然景致、光影变幻等细节,使读者体验到画面的美感。
2.用词准确、生动语言能力的优劣是写作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用词准确、通顺,且要充满生动感。
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一种方法就是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用特别的词语来加强句子的表现力,让描述更加生动。
3.意境表述一个好的意境,能够让读者潜入到故事中,去感同身受。
在写作中,营造意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比如谈到落日时,不仅要描述夕阳余照的美景,还可以通过音乐、香气等多种手法,来营造浪漫的意境。
4.情感投射情感在写作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一个好的文章,需要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情感不但可以帮助塑造人物性格,也可以衬托自然环境、社会风气等。
将细腻的情感投射到人物和场景中,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
5.结构美感写作的结构同样也需要考虑美感。
如何合理的分配篇幅和优化文章结构,对于文章的美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一个经典而严谨的结构,就像是一幅画框,它能够呈现出更加生动的画面。
写作不仅仅是组织句子,更是通过文本传递情感与意境。
以上的技巧不仅可以让你更好的呈现文章画面,也可以帮助你打造出生动、美丽的文本,引领读者去探索更多的场景与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在草堆上蹦啊跳啊,一个小家伙一不 小心栽了下来,好似玩“倒挂金钩”,“金 钩”没钩着,又翻了个跟头从“天宫”掉下 来了。这不是扮演“龙王”的小家伙么? “龙王”怎么会摔下来呢?大家被逗得更乐 了。“天神”们笑得在草堆上打滚,“邪魔” 笑得在树旁直打转,“人”们逗得在地上捂 魔”,凶神恶煞地说道:“我是到人间来除 掉你们这些‘邪魔’的。”真是越演越逼真 了,还学会了“龙王”为自己辩解的独门独 招。大家越笑越开心。
过了一大会,我终于艰难地将所有题目做完了,我 将试卷又仔细检查了个遍。这时候,有人交卷了,老 师一边瞄着大家,一边偷空阅卷。班长也交了卷,他 跑到教室外,向我招手,示意要我也交卷。我开始坐 立不安了,仿佛屁股上满是刺。我将试卷翻过来覆过 去,脑子里根本看不进一个字。还是交了吧,反正也 检查不出什么来。我缓缓地走上讲台,就在递过试卷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吃牡蛎会伤胃、生病?男孩子吃牡蛎就会被 “惯坏”?读者开始也许会疑惑母亲的话,但随 即会明白,这只是些牵强的借口罢了,分明是母 亲怕花钱,但又要在人们(特别是新女婿)面前 保住面子因而这么说的。
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堪称经典。 当别人问孔乙己“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 “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读书做官是孔乙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可他却一生未能 “进学”,这成了他最大的痛苦和羞辱,别人毫不留情 地直戳他这块精神上的伤疤,深深击中了他的要害,可 见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刘念《童真》
品味生活, 留心观察,精 心描摹,这样, 何愁作文中没 有画面感?
让文章充满画面感
——巧用描写
什么叫画面感?
画面感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描绘 出一种场景,营造出一种意境,让读者 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同 身受。
画面感对文章有何意义?
记叙文如果富有了画面感,就 会具体可感,生动多姿,反之就会 过于“骨感”,没有血肉,也少了 生趣。
例1.我怕坐车,因为晕车太让人难受了。
二、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惟有细致观察,方能在文中用生动 的文字去 呈现各种情境。生活中,看见稀罕物,遇见新鲜 事,要调动人的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去 嗅……去感受,去体验。如曹文轩的《孤独之 旅》,其中写到鸭子游动的扇面形水流,鸭子在 空旷的天地间寂寞的叫声,芦苇丛里的清香…… 这都是少年时曹文轩的生活,他细心观察并深深 刻于脑海中的画面。
真切的心理描写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无论阳光多强,黄立聪也不会害怕和妥协, 因此,他的脸总是黑黑的。一双小眼睛闪着狡黠 的光,一说话就露出两颗大门牙。他的额头上还 有一道小小的疤痕,据他自己说,那是走路不小 心撞到墙上留下的纪念。你看他一双大脚总爱穿 拖鞋,走起路来又心不在焉的,不撞墙才怪 呢。 —— 周晗《我的好朋友》
的一瞬间,我突然后悔了。可是悔也悔不过来了, “唰”的一下,它被一只大手无情地夺走了。我看了 看讲台上的几张试卷,怎么都是120分啊。不管人家 的了,还是看老师改自己的卷子吧。盯着老师的笔尖, 我的心怦怦的跳动着,仿佛要撞断我的肋骨跳出来的。
——邓新宇《激动120》
要善于描摹2:景物描写
在记人叙事的记叙文中景物描写能 交代背景,或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 理活动,或衬托人物的形象,或推动 情节的发展 ……
例2.客车在路上颠簸不定,好比一个踉跄的醉汉。 “恐车症”这家伙好像与客车早就约好,要我在 大庭广众下出洋相。我嘀咕道:“你怎么如此阴 险,竟使出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他完全置之不 理,只对我疯狂的冷笑。我觉得五脏六腑都随着 客车的震荡在不停的翻滚,我几乎被折磨得半死, 无奈,只得低声向他求饶。他竟幸灾乐祸地手舞 足蹈起来,弄得我晕头转向。全身像被点了穴, 动弹不得。 沈敏《我的“恐车症”》
三、要有一双善描摹的手。
善描摹,能让你的心灵感受到 的,让你的眼睛捕捉到的那些人物, 事情,场景,逼真地再现于读者眼 前。这种“描摹”从表达方式看就 称为“描写”。
要善于描摹1:人物描写
生动的外貌描写可以“以形传神”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形象 传神的神态描写能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人物的动作描写能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这个习作片段扣住了主人公“黑黑”的脸, “小眼睛闪着狡黠的光”,“大门牙”“一双 大脚总爱穿拖鞋”,活画出了一个淘气小子的 样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 走到我母亲和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 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 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 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 的。”然后转过身对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 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父亲当得知弟弟,如今成了 穷光蛋之后,他“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神色 张皇”“神色狼狈”这是自己生活窘迫,将改变命运 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发了财的弟弟于勒身上,而今希望 成了肥皂泡,他的沮丧绝望痛苦全从神态中再现了出 来。传神的神态描写能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你看,教室后面那一块阵地上,几个男生正
你一拳,我一脚,在切磋武艺吧?你别当真, 都是些花拳绣腿,手痒脚痒骨头痒而已。课堂 上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他们却在 下面不能睡觉不能讲话不能吃东西苦撑苦熬, 好不容易熬到这下课时弹指十分钟,岂能放过。 还有一些人,正在座位上手捧零食正吃的津津 有味,好吃佬谢童从超市回来,左手攥着几袋 吃的,右手举着一袋红白相间的麻花状的东西, 放在一个女生眼前摇一摇,用极富诱惑力的声 音说:“有棉花糖呢,最好吃了哟!”
不知不觉,天蒙蒙亮了。爱打扮的小 树重新换上了自己那套翠绿色的大衣。大 地像被一个巨大的红色布丁给包裹住了, 直到太阳缓缓地露出半边脸,红色布丁才 悄悄带着乡村的夜消失在光明中。
小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描绘出黎 明将至,夜晚消失时的美景,那种对乡村 的热爱融入到了字里行间。
要善于描摹3:场面描写
怎样写出画面感
心
眼
手
要有 一颗 敏感 的心。
要有 一双 敏锐 的眼。
要有 一双 善描 摹的 手。
一、要有一颗敏感的心。
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生活中处处是素材,时时有 细节。
鲁迅在《故乡》中这样描写杨二嫂:“圆规一 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顺便将我母亲的 一副手套揣在裤腰里,出去了。” 这不就是生活中 那种泼辣又爱占小便宜的市侩形象么?这种细节, 一些对生活中漫不经心,麻木不仁的人是感觉不到 的。只有那些对生活保持一种好奇心的人,才会经 常遇到新鲜的素材,可贵的细节,并将它们具体生 动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