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学习内容1、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2、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3、甲醇分离器爆燃事故4、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案例一: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一、事故经过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罐2个(各为1000立方米)、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立方米、2个为250立方米)、杂醇油储罐1个(250立方米),事故造成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240吨、杂醇油约30吨)。
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
事故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蔓延,但该事故发生在奥运前夕,影响十分恶劣。
二、事故原因贵州兴化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设,委托湖北省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据调查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已过期)。
2008年7月30日,该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规将精甲醇c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使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精甲醇c罐旁边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据初步调查,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而且发生在奥运会前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某煤化工企业煤制甲醇项目甲醇车间“6.27”氮气窒息事故

事故案例/案例分析某煤化工企业煤制甲醇项目甲醇车间“6.27”氮气窒息事故事故经过:6 月27 日下午18:00 左右,某煤化工企业煤制甲醇项目甲醇车间完成脱碳塔(T4001)氮气气密试验,约19:00 现场完成卸压处理,交付十一化建准备脱碳泵单体试车。
十一化建六名钳工到距离地面24.8 米的脱碳塔(T4001)第三层平台拆人孔,准备用消防水带为脱碳塔(T4001)加水,为脱碳泵(P4001A)单体试车做准备。
20:00 左右十一化建人员打开人孔,把消防水带从人孔放入脱碳塔(T4001)准备加水。
20:50 左右突然听到塔上有人呼救,十一化建的几名施工人员立即爬上脱碳塔营救一、事故详细经过6 月27 日下午18:00 左右,某煤化工企业煤制甲醇项目甲醇车间完成脱碳塔(T4001)氮气气密试验,约19:00 现场完成卸压处理,交付十一化建准备脱碳泵单体试车。
十一化建六名钳工到距离地面24.8 米的脱碳塔(T4001)第三层平台拆人孔,准备用消防水带为脱碳塔(T4001)加水,为脱碳泵(P4001A)单体试车做准备。
20:00 左右十一化建人员打开人孔,把消防水带从人孔放入脱碳塔(T4001)准备加水。
20:50 左右突然听到塔上有人呼救,十一化建的几名施工人员立即爬上脱碳塔营救,甲醇车间工艺人员张在二层平台上听到喊声后立即打电话给甲醇车间主任胡和主任助理梁。
胡主任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并通知国泰公司调度室及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要救护车。
21:00 左右十一化建的王(男,26 岁)被救下,立即送到鲁化医院治疗。
21:02 躺在塔内的马(男,29 岁)被救出来,但已经神志不清。
鲁化救援队员对马实施不间断的人工呼吸和吸氧,并于21:30 送往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非常重视,迅速组织协助十一化建对人员进行救治。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没有按规范要求办理相关票证的情况下,进入缺氧状态下的塔器内,造成窒息事故,属严重违章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9A文】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学习内容1、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2、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3、甲醇分离器爆燃事故4、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案例一: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一、事故经过20RR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罐2个(各为1000立方米)、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立方米、2个为250立方米)、杂醇油储罐1个(250立方米),事故造成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240吨、杂醇油约30吨)。
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
事故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蔓延,但该事故发生在奥运前夕,影响十分恶劣。
二、事故原因贵州兴化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设,委托湖北省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据调查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已过期)。
20RR年7月30日,该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规将精甲醇c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使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精甲醇c罐旁边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据初步调查,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而且发生在奥运会前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事故案例(甲醇)

5.4.2事故案例案例1:某企业精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1996年7月30日16时10分,山东瑞星化工集团有机化工厂乌洛托品车间在精甲醇计量槽溢流管动火时,发生精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5人重伤。
7月17日,集团公司有机化工厂乌洛托品车间因集团公司化肥厂精甲醇供应不足而停产。
经集团公司同意,厂部研究决定借停产之机进行精甲醇直接加工甲醛的技术改造。
7月30日15时30分左右,在精甲醇计量槽溢流管上安装阀口,焊接法兰。
当对溢流管阀门连接焊口进行焊接时发生爆炸,爆炸将计量槽槽体与槽底撕开,槽体飞出80余m,落在西侧空地处,槽底陷入地下1.2m。
槽内10.5t甲醇四溅,形成一片大火,火焰高达15m。
2名焊工因爆炸、烧灼当场死亡;现场11名职工被烧成重伤送往医院,其中6人抢救无效死亡;另有1人在救火时因手持泡沫灭火器底部锈蚀严重而爆炸,灭火器筒体飞出击中其下颌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事故直接原因在精甲醇计量槽(Ø=3500mm、H=4000mm、δ=8mm)溢流管上安装阀门,焊接法兰时,计量槽溢流管与计量槽上部连接法兰处已用盲板隔绝,溢流管左侧0.6m处有一进料管,其上端与计量槽上部空间相连,连接法兰处没有加盲板,其下端距地面400mm处的进料阀被拆除,管口敞开直通大气。
计量槽顶部有一呼吸管,管上装有阻火器。
当时槽内存有甲醇10.5t,约占槽内容积的2/3,在气温高达35℃的情况下,槽内甲醇挥发气体与进料敞口处的空气汇流,形成爆炸混合气体。
在对溢流管阀门连接法兰与溢流管对接焊口进行焊接时,焊接火花溅落到距焊口下方1.5m处的进料管敞开处,引燃槽内爆炸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2、管理因素分析由于集团公司有机化工厂安全科唯一一个安全员被调到集团公司安环处,厂安全员由该厂副厂长担任,致使安全工作不到位。
一是该厂自7月17日停车以后进行的技术改造中,多次不办理动火证进行动火,违反了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动火采取的安全措施有漏洞,没有对进料管采取隔绝、置换、分析措施,从而发生事故;三是动火人和其他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在没有动火证的情况下听从安排,进行动火作业。
甲醇储罐动火作业爆炸事故原因剖析

甲醇储罐动火作业爆炸事故原因剖析2006年1月1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家工厂的污水处理工厂发生了爆炸,导致2人死亡和1人重伤。
事故工厂的污水处理系统需要用到甲醇(易燃液体,闪点12℃,LEL=6%,UEL=36.5%)。
甲醇储存在一个3立方米的地上储罐内。
事故发生时,维修工人正在气割储罐上方的顶棚,意外引燃了储罐内出来的甲醇蒸气。
火焰回火进入了储罐内,在储罐内发生爆炸,连接储罐的管道破裂,并形成喷射火,造成作业人员烧伤。
【见事故视频】图1 发生爆炸的甲醇储罐一、背景资料2005年飓风损坏了工厂的一些设施,包括化学品罐的顶棚。
此前拆除了一个顶棚,没有发生事故。
这次事故发生时,是在拆除甲醇罐的顶棚。
维修班组在征求工厂厂长的意见后,决定拆除甲醇罐的顶棚。
工厂厂长没有对这起作业做任何的检查,也没有了解是否存在安全危害。
二、应急响应工厂的其他工人听到爆炸声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帮助伤员。
工厂厂长和操作人员马上拨打求救电话,要求消防和医疗救助。
当第一批消防人员赶到现场时,甲醇储罐和邻近的空罐已经被大火吞没。
消防人员对伤员施救,并且向邻近储罐的保温层上喷水降温。
消防人员还将所要的人疏散到工厂大门口的紧急集合点。
三、调查发现的情况1.污水厂没有危害沟通的机制,没有就甲醇的危害开展过内部的危害沟通。
工厂开展了一些安全培训,但在1993年增加甲醇储罐后,没有见到关于甲醇危害、甲醇储罐和阻火器等相关的培训。
图2 事故工厂每年的安全培训场次2.污水厂对于非常规作业没有安全控制的要求。
没有针对非常规作业的作业许可制度。
3.甲醇储罐采用PVC管道和阀门,没有采用金属管道和阀门。
OSHA标准1910.106要求易燃物料的管道应该采用金属管道(除非确实另有必要才采用其它非金属材料)。
甲醇并没有腐蚀性,原本可以采用金属材质的管道。
NFPA30和OSHA1910.106允许在必要时对易燃液体物料采用塑料管道,但其它更多标准如ASME31.3不允许地上的易燃液体管道采用塑料材质。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学习内容1、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2、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3、甲醇分离器爆燃事故4、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案例一: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一、事故经过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罐2个(各为1000立方米)、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立方米、2个为250立方米)、杂醇油储罐1个(250立方米),事故造成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240吨、杂醇油约30吨)。
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
事故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蔓延,但该事故发生在奥运前夕,影响十分恶劣。
二、事故原因贵州兴化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设,委托湖北省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据调查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已过期)。
2008年7月30日,该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规将精甲醇c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使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精甲醇c罐旁边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据初步调查,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而且发生在奥运会前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学习内容1、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2、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3、甲醇分离器爆燃事故4、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案例一: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一、事故经过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罐2个(各为1000立方米)、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立方米、2个为250立方米)、杂醇油储罐1个(250立方米),事故造成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240吨、杂醇油约30吨)。
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
事故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蔓延,但该事故发生在奥运前夕,影响十分恶劣。
二、事故原因贵州兴化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设,委托湖北省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据调查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已过期)。
2008年7月30日,该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规将精甲醇c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使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精甲醇c罐旁边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据初步调查,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而且发生在奥运会前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甲醇厂“5-22”H-1301蒸汽过热炉爆事故

The best investment is to invest in yourself, because this is the only investment that you can be sure of earning without losing money.悉心整理助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甲醇厂“5?22”H-1301蒸汽过热炉爆事故(一)事故经过2014年5月21日,甲醇厂水汽车间208锅炉过热器安全阀根部焊缝泄漏,一套装置停车。
11时58分,蒸汽过热炉停车,停止天然气、工艺废气,关闭蒸汽过热炉出口阀、入口阀,全开排空阀,保留4只长明灯运行。
5月22日18时36分过热炉出口蒸汽温度测点TI13309-1温度升至505℃,调度通知气化蒸汽过热炉开始并汽。
18时44分,TI13309-1温度由505℃下降至480℃(此时出口阀开度2扣),车间主任门××立即通知现场操作人员关闭出口阀,全开排空阀,蒸汽过热炉暂停并汽,继续升温。
中控主操白××将天然气量由920 m3/h调整至1362m3/h,过热炉壁温TI13308-9涨至684℃高报警,TI13308-8 675℃报警,副主任屠××发现炉壁温度报警,安排主操白××降低天然气量调整燃烧。
19时09分TI13309涨至504℃,现场缓慢开启H-1301出口阀,微关排空阀过热炉蒸汽开始并入系统。
19时14分,蒸汽过热炉并汽完成。
蒸汽过热炉出口蒸汽温度TI13309稳定在508℃。
19时18分,门××、屠××离开控制室。
19时20分,白××继续调整燃烧,TI13308-8、TI13308-9温度达到700℃(设计670℃报警,690℃跳车),炉膛温度TI13310温度涨至817℃。
19:30 现场汇报蒸汽过热炉泄漏,H-1301蒸汽过热炉所有火检全部无显示,蒸汽过热炉紧急停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学习
学习内容
1、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2、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
3、甲醇分离器爆燃事故
4、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
案例一: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罐2个(各为1000立方米)、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立方米、2个为250立方米)、杂醇油储罐1个(250立方米),事故造成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240吨、杂醇油约30吨)。
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
事故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蔓延,但该事故发生在奥运前夕,影响十分恶劣。
二、事故原因
贵州兴化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设,委托湖北省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据调查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已过期)。
2008年7月30日,该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规将精甲醇c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使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精甲醇c罐旁边
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据初步调查,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而且发生在奥运会前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三、事故反应出的问题
(1)施工单位缺乏化工安全的基本知识,施工中严重违规违章作业。
施工人员在未对储罐进行必要的安全处置的情况下,违规将精甲醇c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
同时又严重违规违章在罐旁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没有严格履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动火作业审批程序,最终引发事故。
(2)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对施工作业管理不到位,在施工单位资质已过期的情况下,企业仍委托其进行施工作业;对外来施工单位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现场管理混乱,生产、施工交叉作业没有统一的指挥、协调,危险区域内的施工作业现场无任何安全措施,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施工单位的违规违章行为熟视无睹,未及时制止、纠正;对外来施工单位的培训教育不到位,施工人员不清楚作业场所危害的基本安全知识。
四、防范措施
(1)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施工作业的安全监管,对施工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作业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作业人员不清楚作业现场危害以及存在严重违规违章行为的施工作业要立即责令立即停工整顿并进行处罚。
(2)加强对外来施工单位的管理,确保对外来施工单位的教育培训到位;危险区域施工现场的管理、监督到位;交叉作业的统一管理到位;动火、入罐、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的票证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危险区域施工作业的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企业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以及应急能力。
(4)加强对外来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来进行施工工作,严格外来施工单位资质审查。
案例二: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91年6月26日,日本某工厂在新型表面活性剂“α-磺基脂肪酸酯”生产中,由于甲醇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微量的甲基过氧化物,并在精馏塔停止运转过程中,在局部从0.1%浓缩到百分之几十而发热,导致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13人受伤,塔及周围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α-磺基脂肪酸酯生产设备于1991年1月完成,2月进入正常运行。
6月19日21时35分,磺化反应装置启动,20日2时46分,回收甲醇开始供给甲醇精馏塔。
26日8时9分,磺化反应装置停车;9时06分,停止向精馏塔供给回收甲醇,同时减小再沸器的蒸气量,将精制甲醇的馏出量从正常的350kg/h降至150kg/h,之后保持“待机状态”;9时55分,为了使甲醇和水更好地分离,停止精制甲醇的馏出,浓缩甲醇全部返回塔内进行“全回流操作”;10时05分左右,停止向塔内回流,并增大再沸器的蒸气量,精馏塔内的甲醇残液全部从塔顶推出进入“焚烧操作”,10时15分左右,爆炸发生(事故发生前0.2s,工艺温度和压力没有异常)。
爆炸发生在精馏塔的上部(从第5层至第26层约7m),塔顶至第4层落至地下,塔壁碎片最大飞至1300m,大部分散落在半径为900m
的范围内,第27层以下的塔壁碎片残留在原地。
据推算,爆炸当量相当于10~50kg TNT。
二、事故危害
爆炸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1人中度受伤,11人轻伤。
精馏塔完全破坏,塔周围50m内的窗户玻璃全部损坏,爆炸碎片和冲击波使工厂内319个场所遭到破坏。
三、事故原因
(1)在漂白过程中,残留的无水硫酸和添加的甲醇发生副反应生成甲基硫酸,甲基硫酸只有在酸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甲基过氧化物。
而甲基过氧化物在弱酸性水溶液中较稳定,几乎不分解,但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不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分解。
(2)在正常运行时(回流比为5),甲基过氧化物最大浓度不超百分之几,在进行“全回流操作”时,甲基过氧化物的浓度被浓缩到百分之几十。
(3)事故发生当日,中和工段的pH计发生故障,使中和的烧碱量减少,溶液呈酸性,甲基过氧化物不易分解,导致甲基过氧化物在塔内的滞留量由正常时的10~20kg上升至30~40kg。
(4)在“焚烧操作”过程中,液相中甲基过氧化物的浓度比“全回流操作”时还大,另外,伴随着从塔顶的回流停止,也没有向塔内回流冷却甲醇液,结果导致发热速度大于散热速度,精馏塔处于温度急速升高的状态,最终导致爆炸事故发生。
四、防范措施
(1)设置利用还原剂能够完全除去向精馏塔供给回收甲醇中所含有的过氧化物的设备。
(2)回收甲醇中的过氧化物,应确认其被还原剂完全还原后,再供给精馏塔。
(3)精馏塔停止焚烧操作。
(4)再漂白工程中,应抑制甲基过氧化物的生成,且在中和工程中设置双重pH计。
五、事故反思
由于不存在类似的事故案例,要预测这样的爆炸事故非常困难。
但是这起事故也是由于回收甲醇的前期处理方法、中和工程的pH计故障、精馏塔的焚烧操作等设备和操作上的原因而引起的。
如果供给精馏塔的回收甲醇中的过氧化物完全还原,就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故。
案例三:违章动火作业使甲醇储槽爆炸
一、事故经过和危害
1989年3月5日,某化工厂聚乙烯醇车间在聚合工段的甲醇储槽安装浮球液位计,在动火作业时发生爆炸,致使2人被炸。
该储槽虽在1988年12月10日停车后经物料倒空、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并将相连的甲醇管道进行处理,但没有与回收罐区的物料管线用盲板彻底隔离,该厂卸料站在2月24日和3月4日两次向回收区储槽送入甲醇时,由于阀门内漏,使甲醇渗入该储槽。
该储槽在检修工作未全部结束前,过早将人孔盖封上,而3月5日动火前又未将人孔盖打开进行检查,动火分析取样不是槽内的气样,致使在动火点焊浮球液位计定滑轮座时,槽内气体发生爆炸。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停用设备未与生产在用的设备、管道隔绝。
(2)取样没有代表性。
三、防范措施
(1)停用的设备、管道一定要与在用的设备、管道隔绝。
(2)停用的设备,再次启用或改造时一定要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取样点要有代表性。
案例四: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和危害
2002年3月18日上午,某氮肥厂组织维修工对合成车间精甲醇岗位1#甲醇中间计量槽进行抢修。
10时许,在对检修槽作了排空水洗置换处理后,1名电焊工用气割切割其上方连通2#空计量槽的放空管道时,2#空计量槽突然发生爆炸。
该电焊工当场被炸得血肉横飞。
正在相隔仅2m远的另一槽上操作的2名工人受气浪冲击,被摔出3m 多远,均受重伤。
二、事故原因
经现场勘验和技术鉴定,酿成这起1死2伤重大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2#空甲醇计量槽内还有残余的甲醇气体,加上用于切断甲醇槽与放空管的盲板不合格,被气割时加热的气体冲破,致使槽内残余的甲醇气体与空气混合在爆炸范围以内,遇到气割明火当即发生爆炸。
三、防范措施
检修动火时,管理人员必须组织实施对动火设备、储罐等与存有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彻底断开,并进行严格的清洗、置换、分析、监测,认真做好动火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作业人员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不确认做到安全保障绝不动火作业。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