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学习内容1、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2、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3、甲醇分离器爆燃事故4、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案例一: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一、事故经过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罐2个(各为1000立方米)、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立方米、2个为250立方米)、杂醇油储罐1个(250立方米),事故造成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240吨、杂醇油约30吨)。

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

事故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蔓延,但该事故发生在奥运前夕,影响十分恶劣。

二、事故原因贵州兴化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设,委托湖北省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据调查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已过期)。

2008年7月30日,该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规将精甲醇c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使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精甲醇c罐旁边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据初步调查,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而且发生在奥运会前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某煤化工企业煤制甲醇项目甲醇车间“6.27”氮气窒息事故

某煤化工企业煤制甲醇项目甲醇车间“6.27”氮气窒息事故

事故案例/案例分析某煤化工企业煤制甲醇项目甲醇车间“6.27”氮气窒息事故事故经过:6 月27 日下午18:00 左右,某煤化工企业煤制甲醇项目甲醇车间完成脱碳塔(T4001)氮气气密试验,约19:00 现场完成卸压处理,交付十一化建准备脱碳泵单体试车。

十一化建六名钳工到距离地面24.8 米的脱碳塔(T4001)第三层平台拆人孔,准备用消防水带为脱碳塔(T4001)加水,为脱碳泵(P4001A)单体试车做准备。

20:00 左右十一化建人员打开人孔,把消防水带从人孔放入脱碳塔(T4001)准备加水。

20:50 左右突然听到塔上有人呼救,十一化建的几名施工人员立即爬上脱碳塔营救一、事故详细经过6 月27 日下午18:00 左右,某煤化工企业煤制甲醇项目甲醇车间完成脱碳塔(T4001)氮气气密试验,约19:00 现场完成卸压处理,交付十一化建准备脱碳泵单体试车。

十一化建六名钳工到距离地面24.8 米的脱碳塔(T4001)第三层平台拆人孔,准备用消防水带为脱碳塔(T4001)加水,为脱碳泵(P4001A)单体试车做准备。

20:00 左右十一化建人员打开人孔,把消防水带从人孔放入脱碳塔(T4001)准备加水。

20:50 左右突然听到塔上有人呼救,十一化建的几名施工人员立即爬上脱碳塔营救,甲醇车间工艺人员张在二层平台上听到喊声后立即打电话给甲醇车间主任胡和主任助理梁。

胡主任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并通知国泰公司调度室及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要救护车。

21:00 左右十一化建的王(男,26 岁)被救下,立即送到鲁化医院治疗。

21:02 躺在塔内的马(男,29 岁)被救出来,但已经神志不清。

鲁化救援队员对马实施不间断的人工呼吸和吸氧,并于21:30 送往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非常重视,迅速组织协助十一化建对人员进行救治。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没有按规范要求办理相关票证的情况下,进入缺氧状态下的塔器内,造成窒息事故,属严重违章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甲醇中毒案例

甲醇中毒案例

甲醇中毒案例
甲醇中毒是指人体摄入或吸入过量的甲醇而引起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以下是一些甲醇中毒的案例:
1. 1995年,中国江苏省涟水县发生了一起甲醇中毒案件,当
地一家农村工厂的员工误饮了未标注醇的酒精饮料后,共有
36人中毒,其中10人死亡。

2. 2000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家酒吧中,一名37岁的男子因
为喝了10杯含有甲醇的迷你酒精饮料后中毒,最终不幸离世。

3. 2001年,巴基斯坦拉合尔市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甲醇中毒事件,超过100人中毒,其中近30人死亡。

中毒的原因是当地
市场上出售的酒精被掺入了甲醇。

4. 2014年,捷克共和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甲醇中毒事件,导
致29人死亡。

中毒的原因是非法生产的掺有甲醇的酒精被销
售到市场上。

这些案例表明,甲醇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公众应特别注意饮品的来源和质量,避免摄入未经检验和不明确的酒精饮料。

任何怀疑中毒的情况都应立即就医。

事故案例(甲醇)

事故案例(甲醇)

5.4.2事故案例案例1:某企业精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1996年7月30日16时10分,山东瑞星化工集团有机化工厂乌洛托品车间在精甲醇计量槽溢流管动火时,发生精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5人重伤。

7月17日,集团公司有机化工厂乌洛托品车间因集团公司化肥厂精甲醇供应不足而停产。

经集团公司同意,厂部研究决定借停产之机进行精甲醇直接加工甲醛的技术改造。

7月30日15时30分左右,在精甲醇计量槽溢流管上安装阀口,焊接法兰。

当对溢流管阀门连接焊口进行焊接时发生爆炸,爆炸将计量槽槽体与槽底撕开,槽体飞出80余m,落在西侧空地处,槽底陷入地下1.2m。

槽内10.5t甲醇四溅,形成一片大火,火焰高达15m。

2名焊工因爆炸、烧灼当场死亡;现场11名职工被烧成重伤送往医院,其中6人抢救无效死亡;另有1人在救火时因手持泡沫灭火器底部锈蚀严重而爆炸,灭火器筒体飞出击中其下颌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事故直接原因在精甲醇计量槽(Ø=3500mm、H=4000mm、δ=8mm)溢流管上安装阀门,焊接法兰时,计量槽溢流管与计量槽上部连接法兰处已用盲板隔绝,溢流管左侧0.6m处有一进料管,其上端与计量槽上部空间相连,连接法兰处没有加盲板,其下端距地面400mm处的进料阀被拆除,管口敞开直通大气。

计量槽顶部有一呼吸管,管上装有阻火器。

当时槽内存有甲醇10.5t,约占槽内容积的2/3,在气温高达35℃的情况下,槽内甲醇挥发气体与进料敞口处的空气汇流,形成爆炸混合气体。

在对溢流管阀门连接法兰与溢流管对接焊口进行焊接时,焊接火花溅落到距焊口下方1.5m处的进料管敞开处,引燃槽内爆炸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2、管理因素分析由于集团公司有机化工厂安全科唯一一个安全员被调到集团公司安环处,厂安全员由该厂副厂长担任,致使安全工作不到位。

一是该厂自7月17日停车以后进行的技术改造中,多次不办理动火证进行动火,违反了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动火采取的安全措施有漏洞,没有对进料管采取隔绝、置换、分析措施,从而发生事故;三是动火人和其他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在没有动火证的情况下听从安排,进行动火作业。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学习内容1、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2、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3、甲醇分离器爆燃事故4、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案例一: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一、事故经过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罐2个(各为1000立方米)、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立方米、2个为250立方米)、杂醇油储罐1个(250立方米),事故造成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240吨、杂醇油约30吨)。

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

事故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蔓延,但该事故发生在奥运前夕,影响十分恶劣。

二、事故原因贵州兴化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设,委托湖北省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据调查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已过期)。

2008年7月30日,该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规将精甲醇c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使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精甲醇c罐旁边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据初步调查,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而且发生在奥运会前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学习内容1、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2、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3、甲醇分离器爆燃事故4、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案例一: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一、事故经过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罐2个(各为1000立方米)、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立方米、2个为250立方米)、杂醇油储罐1个(250立方米),事故造成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240吨、杂醇油约30吨)。

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

事故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蔓延,但该事故发生在奥运前夕,影响十分恶劣。

二、事故原因贵州兴化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设,委托湖北省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据调查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已过期)。

2008年7月30日,该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规将精甲醇c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使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精甲醇c罐旁边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据初步调查,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而且发生在奥运会前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甲醇厂“5-22”H-1301蒸汽过热炉爆事故

甲醇厂“5-22”H-1301蒸汽过热炉爆事故

The best investment is to invest in yourself, because this is the only investment that you can be sure of earning without losing money.悉心整理助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甲醇厂“5?22”H-1301蒸汽过热炉爆事故(一)事故经过2014年5月21日,甲醇厂水汽车间208锅炉过热器安全阀根部焊缝泄漏,一套装置停车。

11时58分,蒸汽过热炉停车,停止天然气、工艺废气,关闭蒸汽过热炉出口阀、入口阀,全开排空阀,保留4只长明灯运行。

5月22日18时36分过热炉出口蒸汽温度测点TI13309-1温度升至505℃,调度通知气化蒸汽过热炉开始并汽。

18时44分,TI13309-1温度由505℃下降至480℃(此时出口阀开度2扣),车间主任门××立即通知现场操作人员关闭出口阀,全开排空阀,蒸汽过热炉暂停并汽,继续升温。

中控主操白××将天然气量由920 m3/h调整至1362m3/h,过热炉壁温TI13308-9涨至684℃高报警,TI13308-8 675℃报警,副主任屠××发现炉壁温度报警,安排主操白××降低天然气量调整燃烧。

19时09分TI13309涨至504℃,现场缓慢开启H-1301出口阀,微关排空阀过热炉蒸汽开始并入系统。

19时14分,蒸汽过热炉并汽完成。

蒸汽过热炉出口蒸汽温度TI13309稳定在508℃。

19时18分,门××、屠××离开控制室。

19时20分,白××继续调整燃烧,TI13308-8、TI13308-9温度达到700℃(设计670℃报警,690℃跳车),炉膛温度TI13310温度涨至817℃。

19:30 现场汇报蒸汽过热炉泄漏,H-1301蒸汽过热炉所有火检全部无显示,蒸汽过热炉紧急停炉。

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1.事故经过
2008年8月2日,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事故,事故造成在现场的施工人员3人死亡,2人受伤(其中1人严重烧伤),6个储罐被摧毁。

事故发生后,省安监局分管负责人立即率有关有关处室人员和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指导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

初步调查分析,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

为防范类似事故发生,现将事故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要求通报如下:
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罐2个(各为1000立方米)、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立方米、2个为250立方米)、杂醇油储罐1个250立方米,事故造成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240吨、杂醇油约30吨)。

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

事故发生后,黔西南州、兴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蔓延。

据当地环保部门监测,事故未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醇爆炸案例
⑴事故经过
1996年7月17日,某有机化工厂乌洛托品车间因原料不足停产。

经集团公司领导同意,厂部研究确定借停产之机进行粗甲醇直接加工甲醛的技术改造。

7月30日15时30分左右,在精甲醇计量槽溢流管上安焊阀门。

精甲醇计量槽(直径3.5米,高4米,厚8毫米)内存甲醇10.5吨,约占槽体容积的2/3。

当时,距溢流管左侧0.6米处有一进料管,上端与计量槽上部空间相连,连接法兰没有盲板,下端距地面40厘米处进料阀门被拆除,该管敞口与大气相通。

精甲醇计量槽顶部有一阻燃器,在当时35度气温条件下,槽内甲醇挥发与空气汇流,形成爆炸混合物。

当对溢流管阀门连接法兰与溢流管对接焊口(距进料管敞口上方1.5米)进行焊接时,电火花四溅,掉落在进料管敞口处,引燃了甲醇计量槽内的爆炸物,随着一声巨响,计量槽槽体与槽底分开,槽体腾空飞起,落在正西方80余米处,槽顶一侧陷入地下1.2米。

槽内甲醇四溅,形成一片大火,火焰高达15米。

两名焊工当场因爆炸、灼烧致死,在场另有11名职工被送往医院,其中6人抢救无效死亡。

⑵事故原因
这是一起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重大死亡事故。

在进行焊接作业前,没有与甲醇计量槽完全隔绝,进料敞口与大气相通造成空气汇流,达到爆炸极限;有机化工厂属于易燃易爆区域,为一级动火,但没有执行有关动火规定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引燃进料管口的爆炸混合物,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安全管理混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甲醇技术改造项目中,没有施工技术方案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没有执行一级动火项目规定,擅自下放动火批准权限,动火管
理失控;焊接现场没有组织监护措施,领导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没有按法律法规的要求设安全科室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措施不落实;没有按规定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职工安全素质差(溢流管上下两头都是法兰螺丝联接,如把两头螺丝卸下,把溢流管搬到非禁火区焊接,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