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差异和学生语言错误
初中英语的典型语言错误

中国学生的典型语言错误一、人称的混用由于中文口语中“他、她”的发音毫无区别,导致中国学生在讲到一位女性的时候,有用“He”的习惯,或是He和She的混用。
就看图说话一题,明明是一个男士在购物,就有很大一部分人用She。
因为人称的准确运用是一个最基本的技能,因此中国考生人称混用的问题,在美国人看来是一个非常荒唐的错误。
如何来克服这个问题呢?练习的方法是:在与英语时有意识把说话速度放慢,并留心正在谈到的人是男性还是女性,从而正确地运用He和She。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会培养起正确运用He和She的习惯。
二、动词第三人称加“S”中国学生在说英语时普遍存在第三人称He、She和It后忘记加S的问题。
正如人称的混用一样,动词第三人称后忘记加S能反映出沉重英语基本功的薄弱。
美国人对类似错误的重视程度从托福文法考试中大量主谓一致题目的考核上就可以看出。
练习的方法与纠正人称混用相同,与英语时放慢速度注意第三人称后动词形式的正确选用。
三、动词时态的错误学生在英文作文中存在着大量动词时态的错误,在口语表达上动词时态的错误就更为普遍。
因为动词在每句话中都起重要的作用,对时态的正确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美国人很容易判断时态的正确和错误。
从语法角度来说,能正确运用动词时态是取得TSE高分的必要条件。
动词时态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词时态错误,比如:He catch a cold last week.其中的catch就是时态错误。
第二类是动词时态形式的错误,比如:He catched a cold last week..其中的catched就是动词形式的错误。
catch的正确过去式为caught。
应该说没有一个美国人能明白catched的意思。
正因为动词时态非常重要,本书第四节将对动词时态进行深入的讲解,提供大量的练习并给出常见不规则动词的三种形式。
四、表达思想内容空洞中国学生表达思想时往往太空洞。
具体来说就是表达思想时只陈述一个中心思想,如谈到一个大学的好坏时,会说“The university has a good library.”“The university has excellent sports f acilities.”就此就停止了,而没有据地展开。
语言文化差异

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我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而文化则是构建我们世界观的基石。
然而,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误解和隔阂,给人际交往带来困难。
本文将探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提出一些有效的交际技巧,帮助人们跨越语言文化的鸿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是互相影响和塑造的。
语言是文化的表达方式,而文化则是语言的基础。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方式,因此,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强调时间的珍贵和效率,而中文中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则强调耐心和积累。
这两种表达方式反映了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
二、语言差异的影响语言差异的存在会导致很多交际问题。
一方面,不同语言之间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差异会导致对话双方理解上的困难。
例如,英语中的“you”作为第二人称代词,无论对方是单数还是复数,都可以通用,而在汉语中,“你”和“你们”的使用则有严格的区分。
另一方面,语言还涉及到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因此,翻译和口译难免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和错误。
例如,英语中的“bachelor”(单身汉)在汉语翻译中常被错误地译作“学士”(B.A)。
三、文化差异的影响文化差异是导致人际交往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往往导致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误解和冲突。
例如,中国文化中注重关系和面子,交往方式以礼尚往来和积极回应为主,而美国文化则强调个人独立,注重效率和时间,交往方式更加直接和不客气。
在跨文化交往中,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甚至影响到合作和友谊。
四、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技巧为了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困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有效的交际技巧:1. 尊重差异。
尊重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对方的言行,避免产生偏见和歧视。
英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不同步问题及对策

20 0 9年 1 2月 2 0日
英 教中语与化同问及策 语学的言文不步题对
⑩贵 州黔西南 民族职 业技术学院 王 娟
、 言是文化 的载体 , — 又是文化的写照 。 语言产 言来学 习的学生并没有像母语学习的学生一样 , 在学
向其传播外 国 1 生于特 文化, 解语言的 定的 不了 背景, 懂 习之前 已经有很好 的 口语基础 。因此 , 不
注意将文化教学 应用于最基本的 日常教学中。 比如在 英语教师平时多阅读相关的书籍 。 门学科的知识是 各
写作 教学 中 , 只从表层修改作文 的语 言错 误 , 少 相互联 系 、 却很 相互渗透 的 , 教师必须具有 天文 、 地理 、 自
从深层思维模式去分析错误 的原 因, 引导学生从文 然 、 或 历史 、 现代科技 、 东西方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基础知 化角度认识问题 和思考问题。
I 这种 “ 仿真 ” 使学生产生新奇感 , , 置身于英语 播者的身份 , 能够 自觉地在教学过程 中安排一些文化 习惯 , 的因素。 也就是说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 通过一些文化 语 言环境 之中。 为一名英语老师 , 了口语流利外 。 作 除 .
故事 、 文化意义的阐释 , 用一些有趣的信 息吸引学生 ,1 还要注重语意与语境、 语调与语速相结合。教师在课 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去 了解外国文化。只有这样 , l 才 堂上具有节奏感的语调 , 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 的那种
( 文化 自觉意识弱。 2) 英语教师要在平 时的教学 为应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 中有 意识地进行文化融入 , 注重文化教育。然而不少
英语 教 师 只 注 重完 成 教 学 任 务 而忽 视 文 化教 学 , 太 不
对外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二、语音偏误的类型
1、声母偏误:例如,有些学生会把“哥哥”发成“多多”,这是因为他们 的母语中没有相似的音素。
2、韵母偏误:如有些学生会将“花朵”发成“多火”,这是因为他们的母 语中没有相似的韵母。
3、声调偏误:汉语的声调是区分意义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 困难。例如,他们可能会把“姐姐”发成“结结”。
针对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对比分析:在教学初期,教师可通过对比分析泰语和汉语的发音特点, 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掌握汉语发音。
2、注重实践: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大量的发音训练,让学生多听、 多说、多练习。同时,可以组织口语角、演讲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4、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发 音习惯。同时,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汉语电影、听汉语歌曲等方式,让他们更 多地接触标准的汉语发音。
5、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模拟真实场景的语 言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汉语的发音技巧。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语言角等 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汉语的发音。
3、声调偏误
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而俄语没有声调。因此,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汉 语声调时会出现一些偏误。例如,对于汉语中的四个声调,俄罗斯留学生往往难 以区分阴平和阳平、上声和去声之间的区别。此外,由于俄语中没有类似汉语声 调的语音现象,
因此俄罗斯留学生在发汉语声调时往往会出现音高不准确的现象。
2、韵母偏误
汉语的韵母包括39个元音和辅音韵尾,而俄语只有10个元音和辅音韵尾。因 此,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韵母时也容易出现偏误。例如,俄语中没有类似于 汉语韵母“ai”、“ei”、“ao”、“ou”的发音,因此俄罗斯留学生很难掌握 这些韵母的发音。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分析和规避方法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分析和规避方法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语言学习其实就是语言学习的文化,最终目的是交流。
本文主要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并分析了语用失误的原因。
一、引言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和社会习俗,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而特定的文化背景又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规范和语用规则。
这些因素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障碍、交际低效、相互误解以及可能的文化冲突,给交际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仅仅意味着表达,而真正的交流涉及到很多沟通问题。
交流的目的是让听者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而不是他们说了什么。
因此,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分析语用失误的原因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
二、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理解语言,就要理解文化,要理解文化,就要理解语言。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沟通和交流并不容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中往往会遇到困难。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经常会出现交际失误。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它也指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
例如,在中国的母语为汉语的人和美国的母语为英语的人的交流中,由于价值观、习俗、思维模式等的差异。
,在交际中何时何地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对不同的受众说什么,都是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
jenny thomas把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划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语用错误,涉及到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人际关系的远近,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等,与人们的价值观有关。
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分析及对策

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分析及对策口河北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杨艳刘丽一、对比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对比分析。
即对比语言学.分为理论对比分析和应用对比分析。
前者重在寻求比较的理论模式,以便对语言进行系统的比较,后者重在把对比的成果应用于教学、翻译、词典编写等。
当对比分析运用于教学的时候.它不再是纯语言学的。
而是把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篇章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语言哲学、思维与文化等理论运用于对比研究,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
这一方法认为,外语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才能有效地防止和纠正这些错误。
而学生的错误.至少是那些可以清楚地找到根源的错误。
除了粗心和一时疏忽之外,大部分是由于母语的干扰。
因此,外语教师只有认真地把学生的母语和他们所学的外语进行具体比较。
才能了解学生究竟错在哪里。
错误分析则是建立在刨造性建构的外语习得理论基础之上的。
以往对这两种研究方法的运用主要是用来研究词汇、语法现象和句式结构等,研究的成果主要应用于字典、语法书籍的编撰。
而忽视了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
二、英汉文化差异问题研究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2.文化习俗方面。
东西方国家在称呼、打招呼、谦虚、赞扬、表示关心及谈话题材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称呼方面.由于中国有着两三千年的封建统治的历史。
封建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非常重视血缘关系。
强调等级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
而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在称谓上就简单多了.无论是爷爷还是外公都叫“G r andpa”,叔叔、舅舅都称“uncl e”。
在语体的使用上也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在汉语中,特别是在正式交际场合中,汉语常用“请+祈使式”结构。
而英语族人在正式交际场合中邀请对方时则常采用问旬的形式.给对方接受和拒绝的选择。
如“C om e a nd have di nne r w i t h us”(来吃晚饭吧。
)显然,与“请光i临寒舍”相对应的英语语体表达应是”W oM d yo u obl i ge m e w i t II a vi s i t?”如果在这里把汉语正式语体表达方式迁移到英语中.发出”Pl ea se obl i ge m e w i t h a vi si t.”这样的邀请,是必造成对方的误解。
文化差异与语用失误

文化差异与语用失误【摘要】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
研究语用失误对于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都具有现实意义。
由于同一个思想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因此,同一思想在不同文化中还得考虑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在什么语境中使用什么形式才恰当。
本文讨论了由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负迁移导致的语用失误,并从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导致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用失误1 导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很可能在交流中碰到误解,误导或是无法理解信息的情况。
这种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文化不同所导致的语用不同。
j.thomas 把语用失误定义为“不能理解说话者的意思。
”“失误”在这里不能理解为“错误”,因为这些现象的产生与语法错误关系不大;相反,如果一个人对外语的传统所知甚少,他很可能因为表达习惯不一致,说话方式不合适,或是场合选择不恰当从而未达到预期结果(何自然,1997)。
多亏了国内外的语言学家的研究,才使得语用学这一较新的语言学分支在过去的20年里取得了重大进步。
语用学的研究最初是由jenny thomas提出来的,他不仅给语用失误下了定义而且还作了分类。
像searle,grice,leech,wilson,levision等国外知名的语言学家也对语用失误这一研究作了巨大的贡献。
在中国,这一领域著名的研究学家包括何自然、何兆熊等,他们不仅引进了语用学,而且在中国特色背景下发展了语用学。
通过调查中英的语用差异,中国语用研究学家们在他们的文献,论文以及发现中论证了语用学这一学科,这给我们认识和分析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的失误提供了重要价值。
根据托马斯的观点,语用失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
前者指的是人们所说的与当地语言使用者的语言习惯不相符,或者误用了其他的表达方法,或者机械地将母语运用到另一种外语中。
后者指的是由于对社会和文化背景的知识掌握甚少而选择了错误的语言形式。
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1. 听说能力不足: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口语时,重视了书面语法和词汇的学习,但对于听力和口语练习投入的时间不足,导致他们在实际交流中出现听不懂和表达困难的问题。
应对措施:加强听力和口语练习,并且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听英语广播、观看英语电影、参加英语角等活动来提高听说能力,并且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口语训练机会。
2. 缺乏与母语人士的互动:很多学生在学习口语时没有机会与母语人士进行真实的交流,只停留在课堂上的模拟对话中,无法真实感受到英语的应用环境,导致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速度较慢。
应对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角、国际交流活动等,尽量多与母语人士进行交流。
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或者找一位外教进行一对一的口语练习,给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口语训练环境。
3. 学习目标不明确:许多学生在学习口语时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动力和耐心,容易产生学习的厌倦感。
应对措施: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知道学习口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同时可以通过增加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
4. 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学生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往往受到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影响,容易形成直译和中式英语的错误表达,影响口语交际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应对措施: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语言表达习惯,并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来纠正错误表达和语法习惯。
对于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加强听力和口语训练、提供真实交流机会、明确学习目标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化差异和学生语言错误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学生常见的英语语言错误,认为大部分错误都是由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中英两种文化在社会习惯、日常生活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因此,加强语言文化差异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纠正语言错误,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语言错误语言差异文化差异
语言错误是指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结构等方面偏离目的语正确表达方法的现象。
如[v][w]不分,[ts] [t]相混,two chair或He go there every day等一类错误都是中国学生很常见的英语语言错误。
按照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学习语言是一个试验——出错——再实验的过程,语言错误是语言习得过程中要经历的必然阶段或要出现的必然现象。
学生从对一种外语毫无所知到最后学会使用,要经历一个颇为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学生使用的是一种过渡性的语言。
这种过渡性语言既不像他们的母语,也不像他们将来要学会的目的语言,而是一种变化中的语言,因而常常会出现各种语言错误。
外语学习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因素,有语言方面的,也有文化方面的;有社会习俗方面的,也有生活方式等方面的。
因此,语言错误的形成与以下这些因素都有着直接关系。
一、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言差异
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英语是一种字母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象形文字,两者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忽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无疑会出现各种语言错误。
1.语音错误。
英语具有与汉语不同的音位系统和发音特点,易造成学生的语音错误,如有学生把life错读成knife,把vest错读成west,把work错读成walk 等。
2.词汇错误。
英汉两种语言出于两个不同语系,因而在词义的内涵和外延方面没有完全的和必然的对应关系。
如果缺乏对英语词汇的概念含意及引伸意义的深刻领会,只看字面意义翻译或用汉语方式翻译英文词汇,就会导致用词错误。
如有学生把“政治家”(statesman)误译为politician,而不知道politician在英语中含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容易引起人们的蔑视。
如把a white elephant译为“一头白象”那就错了,应该译为”沉重的负担”。
3.词法错误。
汉语属于分析性语言,没有词尾和词形变化;而英语则是结构性语言,要靠词尾和词形变化表现不同的结构意义。
中国学生因受汉语影响往往忽视这一点,而出现各种词形错误,如名词单复数的词形错误及不可数名词的用法错误,代词的主格宾格和所有格的用法错误,动词的一般形式和过去形式的用法错误等等。
4.句法错误。
中国学生常按照汉语的句法结构去理解使用英语,因而出现各种句法错误。
如有学生混淆了汉英关于过去时和完成体的用法区别,因而把“你看过那部电影吗?”误译为“Did you see that film?”, 把“昨天我看了一场电影”误译为“I have seen a film yesterday”。
还有的学生不清楚汉英表达转折和因果关系上的差异,把“虽然……但是……”错译成“Although…but…”,把“因为…… 所以……”错译“Because…so…”。
二、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各个民族不同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都会在其语言中表现出来。
因此,如果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及差异,那么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常会出现误解或误用。
中英文化差异引起的常见语言错误有以下几种:
1.问候用语错误。
中国人见面常问:“你吃了吗?”或“你上哪儿去?”,以示问候。
但是,如果你用英语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会误认为你是想请吃饭,或误认为你是问个人私事而不高兴。
英语国家的人常用“Hello!” 或“Hi!” 表示问候,或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以及兴趣爱好等为话题。
2.介绍用语错误。
英语国家的人在需要问及对方姓名时,一般常说:”May Iknow your name?” 或“Your name, please?”。
如果按照汉语习惯用“What’s your name?” 问对方姓名,会使对方产生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3.答谢用语错误。
在英语国家,“Thank you” 几乎用于所有场合及所有人之间,即使是家人和朋友也不例外。
当别人问及是否再要点什么时,英语国家的习惯是:若想要就说“Yes, please”;若不想要就说“No, thank you”。
如果按照汉语习惯说“No more” 或“No more trouble” 就会引起对方误解。
4.赞美答语错误。
英语国家对别人的赞美最常见的回答是“Thank you”。
如果按照汉语习惯对别人的赞美表示谦逊一番说“不好”,用英语说“Not so good”,会
使对方感到不愉快或迷惑不解。
5.收礼答语错误。
收到礼物,英语国家的习惯是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欣然道谢;而中国人常要先推辞一番,接受后并不当面打开。
如果按汉语习惯推辞说“No need”或“We don’t need it”,那会让对方误认为是不喜欢所送礼物,甚至会感到尴尬。
6.涉及隐私错误。
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及年龄,婚姻,收入等情况以示关心;而英语国家的人对这些问题却比较反感,不愿意回答。
因此,用英语问对方“How old are you?”“How much do you earn?”“What are you doing?”等一类话题会引起对方不高兴或误解。
7.颜色词用法错误。
表示颜色的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如green是绿色,而green-eyed则表示“嫉妒,红眼病”;blue是蓝色,而blue mood则表示“沮丧,忧郁”;red是红色,而red-faced则表示“难为情,困窘”,in the red则表示“亏损”。
如果把“红眼病”译成“red-eyed”,那就错了。
同样,He looks blue.不能译为“他脸色发蓝”,其真正含义是“他情绪低落”。
8.比喻错误。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其文化附加意义和历史典故都不相同,因而有着不同的比喻用法。
如果把“力大如牛”译成“as strong as a cow”,把“凡人皆有得意日”译成“Every man has a happy day”,那就错了。
其正确译文应分别为“as strong as a horse”和“Every dog has its day”。
中英文化的其它差异还有很多,都会直接影响到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如果对这些文化差异及语言本身的差异了解不多或理解不透,无疑会导致各种语言错误的出现。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英文化差异和英汉语言差异的教育,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语言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将大大有助于使学生少出现语言错误,进一步提高自我纠错和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