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差异看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_语言文化

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_语言文化

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_语言文化语言文化一、引言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沉淀。

所谓“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和一般的知识,也特指某一领域或某一范畴体现的思想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

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有着鲜明的文化特性,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地位举足轻重。

“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民族共同语与方言,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地转换。

作为语际的交流,把握文化所传承的信息,至关重要。

曾经有一个翻译的轶事:一位外国人参加中国的朋友的婚礼,他称赞新娘很漂亮,新郎谦虚地回答:“哪里,哪里。

”外国朋友大吃一惊,以为是问哪里美,只好硬着头皮说:“鼻子,眼睛,耳朵,嘴巴都很美。

”无独有偶,在我们地现实生活中,大型公司也因为不懂文化的内涵,同样犯了大笑话。

Braniff Airlines(布兰尼夫空公司)想宣传其舒适的座位,可当它的广告语从英语翻译成西班牙语时,意思却告诉人们乘坐他们的飞机可以不穿衣服。

同样the hevrlet autbile pany(雪佛莱公司)试图在拉丁美洲推销the hevy Nva ar,广告译文同样也很糟糕。

Nva意思是星星,而在西班牙语里是走不动的意思。

故而,翻译不仅仅单纯是语言的转换,更蕴含与文化之中。

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说:“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这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二、地理位置的不同语言文化离不开人类的生活的环境。

正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语言渐渐形成。

因而各自的文化被赋予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色,有浓厚的地域风采。

英国是一个海岛,渔业和航海业在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中国传统是内陆文化,农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因而在英语中很多习语与水有关,但在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同的对应。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背后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习惯。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体现在词汇、语法、语音、修辞手段等方面。

下面就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进行探讨。

一、词汇1. 词汇量和构词法中文和英文在词汇量和构词法上存在较大差异。

中文是一个汉字文字,词汇量较大,而英语则是一个词汇量较小的语言。

中文的构词法主要通过字、词、词组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英语则通过词根、前缀、后缀的变换来构词,例如happy(高兴的)→ unhappy(不高兴的)。

2. 文化价值的体现中英文词汇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

中文中的“家”和“爱”在词汇量和含义上都要比英文中的“family”和“love”更加丰富,反映了中文文化中对家庭和爱的重视。

二、语法1. 主谓宾的位置中英语语法结构有所区别。

中文是一种主谓宾的语言,句子的成分排列为主语+谓语+宾语,而英语是主谓宾的语言,句子的结构为主语+宾语+谓语。

“我爱你”在中文中的表达为“我(主语)爱(谓语)你(宾语)”,而在英文中的表达为“I(主语)love(谓语)you(宾语)”。

2. 时态和语态的表示方式中英语言在时态和语态的表示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中时态的变化主要通过语序和词语的搭配来表示,而英文中时态的变化主要通过动词的变化和助动词的运用来表示。

语态方面,中文中的主动和被动的区分主要通过词语的表达来表示,而英文中主动和被动的区分则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

三、语音1. 声调的区别中文是一个声调语言,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而英语是一个非声调语言,重音的变化只会改变一个词的读音,而不会改变它的意思。

中文中的“ma”可以根据不同的声调分别表示“妈”、“麻”、“马”、“吗”等不同的意思,而英语中的“ma”只有一个读音,不会改变它的意思。

2. 元音和辅音的差异中英语言在元音和辅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文的元音比较丰富,有多种单元音和复元音,而英文的元音比较简单,只有一些常见的单元音和复元音。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话题,涉及到语言结构、语法规则、词汇用法、表达方式、交际习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探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点和沟通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两种语言文化。

一、语音和语调中文和英文在语音和语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文语音较为平板,发音相对单调。

而英文语音较为抑扬顿挫,发音富有变调和音节的起伏。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对语言韵律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文注重平衡和稳重,英文则更偏向于生动和变化。

学习者在掌握两种语言时需要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差异,避免因为语音上的差异而造成交流障碍。

二、词汇和语法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中文词汇量丰富,有许多成语、俗语和谚语,文言文和口语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而英文词汇则更加直接和实用,表达方式更加简洁。

在语法方面,中文重视主谓宾的顺序和修饰成分的多样化,英文则更注重时态、语态和句子结构的变化。

这种差异体现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学习者需要通过实践和对比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三、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文化中,人们注重委婉和含蓄的表达方式,讲究礼貌和谦逊;而在英文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坦诚,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对待沟通和交流的态度和偏好。

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者需要注意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的差异,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和冲突。

四、习惯用语和语境理解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学习者需要通过对比和实践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两种语言。

语言文化差异也为跨文化交流和交融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表现形式,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了解和尊重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差异,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水平。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文化差异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文化差异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文化差异北美洲和南美洲是两个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大洲,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语言、宗教、饮食、艺术等角度来探讨这些差异。

一、语言差异北美洲主要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是主要的英语国家。

虽然西班牙语在美国的西南部和南部一些地区也有较高的使用率,但整体而言,英语是北美洲的主流语言。

南美洲则主要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

西班牙语在南美洲广泛使用,包括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国家。

而巴西则以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

语言的差异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氛围和交流模式,也反映出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历史渊源和殖民地时期的影响。

二、宗教差异北美洲以基督教为主流宗教,尤其是新教在美国的影响力较大,包括各个派别的基督教教派。

加拿大也拥有庞大的基督教信徒群体。

南美洲则以天主教为主要宗教。

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影响下,南美洲多数国家的宗教信仰深受天主教的影响,例如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国。

不同的宗教信仰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影响了北美洲和南美洲社会的发展。

三、饮食差异北美洲的饮食以快餐和西式料理为主流,如美式汉堡、炸鸡和比萨等。

这些方便快捷的食物深受北美人喜爱。

同时,由于北美洲的多元文化特点,各种国际口味的餐馆也是林立。

南美洲的饮食则更加多样化,充满了独特的风味。

例如,墨西哥的玉米卷饼、阿根廷的烤牛肉和巴西的烤肉等。

南美洲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地道的美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

四、艺术差异北美洲的艺术以好莱坞电影和流行音乐为代表,这些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此外,北美洲还有丰富的文学和绘画传统,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和纽约著名的现代艺术画廊等。

南美洲的艺术则更加多样且充满热情。

南美洲的音乐和舞蹈如桑巴、探戈等广泛流传,并以其独特的节奏和动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另外,如马查普切的现代艺术、印加文化的传统绘画等也赢得了国际上的赞誉。

总结: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语言、宗教、饮食和艺术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指中文和英文在语言结构、词汇使用、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音素和语音规则的差异中文和英文在语音音素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文中,音节的音质较为简单,音节中的声母和韵母构成了音节的基本重要部分。

而英文中,辅音相对较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形式也较为复杂。

英文的元音数量较多,元音的发音也比中文更加多变。

二、词汇差异中英语言的词汇有很大的差异。

中文的词汇较为丰富,很多个词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一个字可以表示一个意义,也可以结合其他字形成词组,具有很高的词汇灵活性。

而英文的词汇相对较为简单,虽然英语也有同音或近音的词汇,但在一般情况下,同一个词只有一个特定的意义。

三、句法和语法差异中文和英文在句法和语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属于屈折语言,名词和形容词没有单/复数、性别、格的变化,这使得中文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

而英文则属于有形态变化的屈折语言,名词和形容词的单/复数、性别、格等变化较多,使得英文的句子结构相对复杂。

四、文化差异中英语言的文化背景也造成了一定的差异。

中文表达更偏重于内涵,强调文化内涵的分享和传递,注重语言的修辞手法,而英文表达更注重事实表述,偏向于简洁和直接。

因为中英两个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英语言的使用中也会出现一些行为规范的差异,例如语气的使用、尊称的使用等。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在语音音素、词汇、句法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一差异主要源于两个语言的历史文化差异以及语言的不同特点。

了解和体会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两种语言,促进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中外文化差异

中外文化差异

中外文化差异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人类社会多样性的体现。

中外文化差异是指在语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交礼仪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中外文化差异既是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遇,也是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的源泉。

本文将就中外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加强跨文化交流。

一、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语言的词汇和语法体系往往会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习惯。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辈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因此在中文中有很多以尊称形式称呼长辈的词汇。

而在英语中,尊称的使用则相对较少,更强调个体的平等性。

这样的语言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理解,甚至引发误解。

二、思维方式差异中外人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人喜欢从整体出发,注重把握全局,追求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而西方人更注重归纳和分析,更倾向于寻找个别案例来加以说明。

例如,在会议讨论中,中国人倾向于集思广益,提出多种的解决方案,而西方人则更偏好迅速做出决策。

这种思维方式差异可以在交流中造成理解的障碍,需要通过双方的努力来加以克服。

三、价值观念差异中西方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明显差异。

比如,在家庭观念上,中国人更注重家族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强调家庭的凝聚力。

而在西方,个体的独立和自由更受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平等。

此外,在时间观念、成功观念、个人隐私、对待死亡等方面,中西方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念,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提。

四、社交礼仪差异社交礼仪是文化差异中最直观的体现之一。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待亲密关系、对待陌生人、对待长辈等都存在不同的规范和习惯。

例如,在中国,人们重视面子和情感交流,对待长辈常常会表现出一些虚伪的尊敬。

而在西方,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更受重视,更注重个体之间的平等交流。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对方的社交礼仪习惯,避免因不同的行为规范而引起误解,是很重要的。

跨文化交流是多元文化世界中的常态,中外文化差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语言与文化的差异

语言与文化的差异

语言与文化的差异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文化则是人类在社会中共同生活和发展的方式。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关联且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并塑造着彼此。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差异。

首先,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系统。

举个例子,英语是一种宾语在主语之后的语序,而汉语是以主语在前的语序。

这种语言结构的差异导致了两种语言处理句子和表达思想的方式不同。

换句话说,语言的结构决定了人们思考和交流的方式。

此外,语言的词汇也受到所处文化的影响。

比如,英语中有很多关于天气的词汇,这反映了英国人对天气的关注和谈论的习惯;而在阿拉伯语中,对家庭和亲属关系的词汇非常丰富,说明了阿拉伯人对家庭和亲属的重视。

其次,语言中的礼仪和谈话方式也反映出文化差异。

在英语中,礼貌用语如“请”、“谢谢”等被广泛使用,强调交流双方的尊重和礼貌。

相比之下,在某些亚洲语言中,比如日语和韩语,在交流时使用的敬语和尊称更加复杂和丰富。

这种语言中的礼仪反映了东方文化中对尊重和社会等级的重视。

此外,不同文化中的谈话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一些西方国家,人们更加直接和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而在一些亚洲国家,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暗示和间接的方式来交流。

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害羞、自尊和面子的观念。

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在某些文化中,口头表达被认为是更加重要和有说服力的。

这可能是因为这些文化强调人际关系和交往,口头交流更能体现出亲近和自然的感觉。

而在一些其他文化中,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重视程度可能相对平衡。

例如,在法国,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被认为同样重要,并注重语言的优美和细腻。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方面,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还涉及到更深层次的观念和价值观。

例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个人的独立和个性的发展被非常重视,因此语言中可能更多地强调个体的意愿和权利。

相比之下,一些亚洲文化中,集体的利益和社会的和谐被更加强调,因此语言中可能更多地强调团队合作和团体利益。

为什么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具有差异性?

为什么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具有差异性?

为什么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具有差异性?
语言和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两个核心要素,而且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语音、文法、表达方式以及思考方式等等。

那么,为什么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具有差异性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历史背景的不同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这决定了语言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比如,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有较大的区别,这也反映在了它们的语言中。

中国语言强调“意境”,注重抒发情感和审美,而西方语言则更加注重逻辑和精确性。

2.地理环境的不同
地理环境也是影响语言和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比如,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习惯也会不同,这自然反映在了它们的语言和文化中。

例如,沙漠地区的人们在描述风沙、沙漠等自然现象时,用语汇会比较生动、形象。

3.社会需求的不同
语言和文化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产物,所以不同的社会需要也会产生不
同的语言和文化。

比如,在商业社会中,人们需要用精确的语言来描述商品、交换价值,所以商业语言会比普通语言更加精确、简洁、易懂。

4.族群差异的不同
不同的民族、种族之间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这也反映了人种、血缘之间的联系。

不同的族群,甚至是同一族群的不同地区之间,都存在着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种族之间的文化碰撞和融合。

就种种原因而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可以衍生出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语言版权、翻译难题等等。

因此,深入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眼界,还能够为我们的跨文化交流带来便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言差异看文化差异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论文
摘要:中国有句俗语说道,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的生活环境孕育出了各自独特的文化。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

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离不开语言。

关键词:中西文化语言交流
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和历史文化的沉淀。

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人类的生活的环境,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因而各自的文化被赋予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色,有浓厚的地域风采。

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语言便清晰的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1.价值观
中国文化产生于大河文明,崇尚农业,因而衍生了一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主张群体利益凌驾于个人价值之上。

中国人尤其崇尚儒家思想,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准则,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谦逊,注重温、良、恭、俭、让,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

而西方国家价值观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

我们常说美国电影具有鲜明的个人英雄主义,这也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特点,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正因为如此,中西两种文化在对某些单词所带有褒贬色彩上有差异。

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

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

Aggressive一词,中国人常用来形容某人“挑衅”“好斗”,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有开拓精神”。

2.年龄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

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

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

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在不相同。

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

“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

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

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姜还是老的辣”。

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

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

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

在西方文化中,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

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

即使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也要别人猜测其年龄,而此时,他们的真正目的的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是多么年轻。

3.动物
同样的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文化背影中,代表的形象大相径庭。

在英语中,“dragon”(龙)是邪恶的象征,常常与残暴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但是在汉语中,中国古代将“龙”视为帝王的象征,是珍贵的象征,例如“望子成龙”。

中国人也自称为龙的传人,龙是让国人喜欢的象征和图案。

因为中西方的认知角度不同,所以对同一个词会有褒贬之分,为了避免歧义,“亚洲四小龙”则译成“fourtigers”,而不是“fourdragons”。

中英两种文化赋予“龙”不同的文化内涵,其他家畜和动物,甚至是植物,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涵义。

在英语中,“monkey”(猴)是指淘气鬼,耍弄的对象;而在汉语中,“猴”则代表机灵乖巧的人,还是十二生肖之一。

中国人蔑视狗,因而有“走狗”、“赖皮狗”、“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说法。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欣赏狗的勇敢和忠诚,对狗的赞誉也屡见不鲜,并把人比作狗。

如a luck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在中国人看来,像乌龟,乌鸦,狐狸,猫头鹰等这样的动物是不招人待见的,因为它们往往有一种不吉祥的寓意,国人认为乌鸦晦气,喜鹊报喜,但是一些西方人则讨厌喜鹊,认为喜鹊总是制造噪音,相比认为乌鸦比喜鹊安静而喜欢乌鸦。

4.颜色
中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认为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所以家中办喜事,红色总是少不了的,红色的新娘装,红色的盖头,大红花,大红蜡烛,以及红双喜字等等。

在过春节时,写春联总是用红纸,并且家家户户放着红色的鞭炮。

关于红色的词语大多含有褒义,如“开门红”指旗开得胜,“红运”指运气好,“红火”指繁荣。

但是英美人没有中国人的这种文化心理,他们对“red”的文化心理往往是伤心与可怕的,因为红色是鲜血的颜色,所以会很容易联想到灾难等不好的事情,例如“red ruin”指火灾,“red light”指危险信号。

所以英美人的婚礼不会用红色来装饰,相反会用白色,因为他们认为白色代表着一种纯洁无暇,而中国人在葬礼上才会用白色来装饰,所以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的不同含义也表达了人们不同的感受或情绪。

中国人提到色情的事物总是将其比作黄色,而在英语中,则更多会用“blue”(蓝色)来进行描述。

5.数字
在数字方面,不少中国人不喜欢“4”这个数字,因为它是“死”的谐音,是不吉祥的数字,而英语中却认为“13”不吉祥,因为西方人信基督教的很多,而“13”与耶稣受难时的人数有关。

但汉语中“13”并没有这种象征。

6.称谓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

又如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在中文中将别人称为“X老师”是一种对人的尊称,而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

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7.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

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

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

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

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各国的文化存在着多样性的特点,语言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简单的方面。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相互制约。

小到语言、饮食、礼仪,大到民族价值观、思维等,各国文化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所以,我们在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对异文化保持尊重和包容,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异文化,加深对其了解,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行改进、积累,从而进行更好的跨文化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