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咽肌失弛缓症,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症状,环咽肌失弛缓症治疗【专业知识】

合集下载

环咽肌失驰型吞咽障碍诊断标准

环咽肌失驰型吞咽障碍诊断标准

环咽肌失驰型吞咽障碍诊断标准环咽肌失驰型吞咽障碍是一种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呕吐、食物滞留在喉咙等症状。

目前尚无确切的诊断标准,但一般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来诊断。

环咽肌失驰型吞咽障碍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发作频率、症状的轻重程度等,并了解患者的就诊经历和之前的诊断结果。

2.临床表现:环咽肌失驰型吞咽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呕吐、食物滞留在喉咙等症状。

吞咽困难表现为食物下咽困难、感觉食物卡住或滞留在喉咙部位,需要反复咳嗽等才能清除。

呕吐表现为进食后出现呕吐感,甚至呕出食物。

食物滞留在喉咙的症状可导致喉咙部位的不适感、疼痛或异物感。

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喉咙引流不畅、声音嘶哑等其他咽喉相关的症状。

3.辅助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在诊断环咽肌失驰型吞咽障碍时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a.咽部X线检查:通过摄影咽部活动时的X线检查,有助于观察环咽肌的运动,判断是否存在环咽肌失驰。

正常情况下,吞咽时环咽肌会协调地收缩和松弛,以促使食物顺利通过食管。

而在环咽肌失驰型吞咽障碍的患者中,环咽肌的运动会出现异常,可能表现为失调或松弛。

b.食管钡餐检查:通过摄影食管活动时的X线检查,观察食物通过食管的过程,有助于判断食物通过咽喉部位的情况。

食管钡餐检查会显示食物下咽过程的异常,包括咀嚼和咽喉等部位的功能障碍。

c.吞咽功能评估:可通过吞咽功能评估来详细了解患者的吞咽情况。

常用的吞咽功能评估工具包括问卷调查、临床观察和吞咽试验等,可以综合评估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

综上所述,环咽肌失驰型吞咽障碍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

当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呕吐、食物滞留在喉咙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提供的诊断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还应结合具体情况,并由医生进行评估和确定。

环咽肌失弛缓症护理查房PPT

环咽肌失弛缓症护理查房PPT
这种多学科的合作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方 案。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症状出现时
当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疼痛或体重下降时,应立 即进行护理干预。
及时的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避免并发症。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定期监测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及时调整 护理方案。监测可帮助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早期干预。
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 绪。
必要时可以引入心理咨询或治疗。
怎样进行有效的护理?
教育与培训
教育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突发情况,如误 吸或窒息。
培训可以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应变能力,保障 安全。
护理评估与反馈
护理评估与反馈
评估工具
使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定期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 和生活质量。
定期评估可以帮助发现患者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 调整。
护理评估与反馈
护理记录
保持详细的护理记录,包括症状变化、饮食情况 和心理状态。
完整的记录有助于多学科团队的沟通与协作。
护理评估与反馈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以便患者和家属可以随时 反馈护理效果。
这种机制可以增强患者的参与感,提高护理质量 。
谢谢观看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患者群体
所有被诊断为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患者都需要 专业的护理和支持。
护理应包括对病情的监测以及心理支持。
谁需要护理? 家庭支持
患者的家庭成员也应参与护理,了解疾病及 其护理措施。
家庭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生活。
谁需要护理?
多学科团队
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和心理医生等专业 人员共同参与患者的护理。
环咽肌失弛缓症护理查房
演讲人:

环咽肌失弛缓症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环咽肌失弛缓症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继续研究
呼吁医学界对该疾病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找更有 效的治疗方案。
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结合,将为患者带来新的 希望。
谢谢观看
预防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发生,需注重生活方式和饮食 习惯。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于干燥或硬的食物,适当 选择软食。
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
预防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发生,需注重生活方式和饮食 习惯。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有家族病史的人群。
早期发现疾病有助于及时干预和治疗。
预防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发生,需注重生活方式和饮食 习惯。
谁会受到影响
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影响,但中老年人更 为常见。
部分患者可能有家族史,基因因素也可能起到一 定作用。
环咽肌失弛缓症是一种影响吞咽功能的疾病,主要表 现为咽部肌肉无法正常放松。
何时出现症状
症状通常在吞咽固体食物时明显,可能伴随咳பைடு நூலகம் 或呛咳。
有时患者在饮水时也会感到困难,影响生活质量 。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危害主要体 现在吞咽困难、营养不良以及
社会交往障碍。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吞咽困难、营养不 良以及社会交往障碍。 吞咽困难
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吞咽,导致食物滞留在咽 部。
长期吞咽困难会引发误吸,增加肺炎的风险 。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吞咽困难、营养不 良以及社会交往障碍。 营养不良
提高认知
加强对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宣传与教育,帮助患者 及家属了解病情。
公众知识的提升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
总结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提升公众的 认知。
社会支持
鼓励社会各界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支持。
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社会支持能减轻他们 的负担。

老年人环咽肌功能障碍,老年人环咽肌功能障碍的症状,老年人环咽肌功能障碍治疗【专业知识】

老年人环咽肌功能障碍,老年人环咽肌功能障碍的症状,老年人环咽肌功能障碍治疗【专业知识】

老年人环咽肌功能障碍,老年人环咽肌功能障碍的症状,老年人环咽肌功能障碍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老年人因为不同原因引起上食管括约肌(UES)高压、低压和松弛异常,引起口咽部的咽下困难,称为环咽肌功能障碍。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环咽部运动障碍多与咽部的神经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局部炎症或肿瘤有关,例如甲状腺切除术后的双侧喉返神经麻痹、脊髓灰质炎、脑血管疾病、肝豆状核变性、肌营养不良、甲状腺肿瘤等。

二、发病机制在非进餐时,环咽肌保持食道近端的关闭功能,组成屏障以阻止反流物进入咽部,它还阻止气体进入食管(因为当吸气时,食管内压力低于咽部)。

环咽部的静息压各家所测不尽相同,大致为5.33~13.30kPa(40~100mmHg),亦有报告13.3~17.3kPa(100~130mmHg),且呈上端高、下端低、前后方向高而侧向低的不对称状态,可能与抗喉软骨的压力有关。

进餐情况下,当食团到达咽部时,环咽部向口方向移位2~3cm,UES反射性舒张,压力明显下降,几乎为0 kPa。

舒张通常持续0.5~1.0s,接纳食团入食管。

随后该部收缩(内压可达静息压的2倍),并以蠕动方向向下传播。

正常时以上动作呈协调状态。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UES高张力(痉挛),低张力(松弛),UES松弛不完全(环咽肌失弛缓症),UES过早关闭(Zenker憩室)及UES松弛延缓(家族性自主功能障碍),导致环咽部功能异常,可以引起食团难以从咽部进入食管,也称为口咽性吞咽困难。

原发性环咽肌功能障碍病例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其纤维组织增多,因为纤维化常限制食管上括约肌在松弛时管腔的开放程度,因此许多患者环咽肌的纤维化进程与其临床特点相一致。

症状体征一、症状1.特殊形式的咽下困难口咽部的咽下困难常在吞咽的1s以内发生,使患者感觉不能启动吞咽,或食团黏在或停在颈区(可能伴有疼痛)不能进入食管,以致重复的企图咽下或以手推赶阻塞的食团,如为液体则吞咽后立即经鼻咽部反流入气管(引起呛咳)或鼻腔,严重时唾液亦不能咽下而流口水。

环咽肌失弛缓症健康宣教PPT课件

环咽肌失弛缓症健康宣教PPT课件
建议采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避免辛辣刺 激性食物。
可以咨询营养师获得个性化的饮食建议。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日常管理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压力,定期进行 健康检查。
可通过物理治疗改善吞咽肌肉的协调性。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日常管理
如何进行日常锻炼?
可以进行专业指导下的吞咽功能锻炼以增强 肌肉力量。
锻炼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 和有效。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预后和支持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预后和支持 预后如何?
通过适当的治疗和管理,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 得到显著改善。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预后和支持
患者可以获得哪些支持?
患者可以通过支持小组、心理咨询和专业医疗团 队获得帮助。
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过程也非常 重要。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预后和支持 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和定期的医疗 随访来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应保持积极心态,积极参与康复活动。
谢谢观看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可能更容易受到影响。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症状和诊断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症状和诊断 有哪些常见症状?
症状包括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呛咳、体重 减轻和营养不良。
患者可能会在进食时感到胸骨后疼痛。
Hale Waihona Puke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症状和诊断
如何诊断这种疾病?
通过吞咽造影、内镜检查和肌电图等方法进 行诊断。
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管理症状至关重要 。
药物治疗可能包括使用肌肉松弛剂或其他药物来 改善吞咽功能。
药物治疗通常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有哪些选择?

环咽肌失弛缓症病人的护理课件

环咽肌失弛缓症病人的护理课件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患者群体
所有被诊断为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患者都需要 专业护理。
特别是老年患者和有合并症的患者,需要更 为细致的护理。
谁需要护理?
护理团队
护理团队通常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和心 理咨询师等。
跨学科团队合作能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治疗 。
谁需要护理?
家庭支持
患者的家人和照护者也需参与护理,提供情 感支持和日常协助。
环咽肌失弛缓症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环咽肌失弛缓症? 2. 谁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5. 护理评估与反馈
什么是环咽肌失弛缓症?
什么是环咽肌失弛缓症?
定义
环咽肌失弛缓症(Achalasia)是一种食管运动障 碍,导致下食管括约肌无法有效放松,影响吞咽 和食物通过食管。
急性发作时
若患者出现急性症状(如剧烈胸痛或呕吐),应 及时就医。
护理人员需训练有素,能识别急性发作的迹象。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饮食管理
根据患者的吞咽能力,提供适宜的饮食建议 ,如流质或软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热食物,以减轻症状。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心理支持
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 理压力和焦虑。
护理评估与反馈
患者反馈
鼓励患者反馈护理过程中的体验和建议,促进护 理质量的提升。
患者的反馈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不断改进服务。
护理评估与反馈
调整护理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反馈,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确保其个性化和针对性。
灵活的护理计划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谢谢观看
患者常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和反流等症状。

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治疗研究进展

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治疗研究进展

环咽肌失弛缓症是指由于各种 因素致环咽肌开 放不全或完全不开放 , 导致食物通过食道时出现吞咽 障碍 的一类病症n 。脑血管 意外 后患者 因为大脑皮 质、 皮质脊髓束 、 延髓及脑干等的损伤 , 常出现环咽肌 失弛缓而致吞咽障碍。有文献报道 , 脑干卒 中后吞咽 障碍发生率为 5 1 % , 其中由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 者 占8 0 % 1 。吞咽障碍 可致 引起 营养不 良、 电解质紊 乱、 吸人性肺炎及 窒息等并发症 , 严重影 响患者的生 存质量及生命安全 。为 了提高脑卒 中后患者的生存 质量 以及生存率 , 如何有效、 安全的治疗环咽肌失弛 缓所致吞 咽障碍成 了医务工作者不能 忽视 的问题 。 现 将 环 咽 肌失 弛 缓 所致 吞 咽 困难 的 中西 医治 疗 发 展 现 状综 述如 下 : 1 现 代 医学 的治疗 方 法 目前 主要 采 用 的是 物 理疗 法 、 药 物 疗法 、 手 术 疗 法 以及 康 复疗法 。 1 . 1 物理 疗法 包 括 低 频 电刺 激 和 肌 电生 物 反 馈技术 , 前者相对于脑卒中等神经源性疾病致吞咽障 碍为首选疗法[ 4 1 , 后者是运动和协调性降低等肌源性 疾病所致的生理性吞咽障碍的首选 】 。 1 . 2 药 物 疗 法 Bl i t z e r 等旧 首 次 在 肌 电 图下 经 皮行肉毒素环咽肌注射 , 并认为本法是一种安全有效 的改善吞咽障碍症状 的治疗方法 , 此法 尚有助于判定 环咽肌与吞 咽障碍的关系 , 以确定行环咽肌切断术的
海南 医学 2 0 1 4 年8 月第 2 5卷第 1 5期
Ha i n a n Me d J ,Au g .2 0 1 4 ,Vo 1 .2 5 , No .1 5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6 3 5 0 . 2 0 1 4 . 1 5 . 0 8 7 9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科普知识课件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科普知识课件

诊断
诊断
**临床症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 主诉、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患有 环咽肌失弛缓症。 **影像学检查**:X线、CT扫描等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咽喉肌肉功 能异常的程度。
治疗
治疗
**营养调整**: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 习惯、选择易于吞咽的食物来改善吞咽 困难。
**药物治疗**:某些药物可以帮助增强 咽喉肌肉的弛缓能力,缓解患者的症状 。
**肌肉功能障碍**:环咽肌的失去弛缓 能力可能是由于肌肉功能障碍引起的。
症状
症状
**吞咽困难**:患者在吞咽食 物和液体时感到明显困难,常 常出现吞咽时间延长、咳嗽和 窒息感。
**声音变化**:由于咽喉肌肉 的受损,患者的声音可能变得 模糊或低沉。
症状
**体重减轻**:患者由于吞咽困难而导 致进食不畅,往往出现体重减轻现象。
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科普知识 课件
目录 简介 病因 症状 诊断 治疗 预防与护理 结语
简介
简介
**环咽肌失弛缓症**,也称为咽下 困难,是一种咽喉肌肉功能障碍性 疾病,常见于老年人。 本课件旨在提供环咽肌失弛缓症的 科普知识,让大家更加了解该疾病 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病因
病因
**神经退行性疾病**:环咽肌失弛缓症 常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 行性疾病有关。
治疗
**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师可 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康 复训练,帮助恢复咽喉肌肉的 功能。
预防与护理
预防与护理
**规律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喝酒。 **避免过度用力**:尽量避免过度用力 或长时间使用喉咙肌肉,以减少咽喉肌 的负担。
预防与护理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咽喉肌肉 功能的相关检查,以及时发现和治 疗可能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咽肌失弛缓症,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症状,环咽肌失弛缓症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环咽部是由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muscle,UESM)、环咽肌、甲咽肌、食管上端环形肌以及软骨质的下咽部和环状软骨组成。

UESM和环咽肌的感觉与运动由舌咽神经的感觉纤维和迷走神经的随意运动纤维所支配。

所以吞咽可以随意愿开始,也可以反射性地由于口咽刺激而引起。

静息状态下,UESM处于紧张状态。

吞咽时,食物经口腔、舌肌、咽肌等强力收缩,将食团推至咽部,UESM松弛,食团进入食管后随即收缩,此过程约0.3s(0.13~0.63s)。

食管体部在吞咽运动后,产生一个蠕动收缩,并于0.5~1s之后将之推进到胃内,随后关闭。

因此,吞咽运动是下咽部、UESM、食管体部和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muscle,LESM)松弛和收缩协同动作的结果。

如果在吞咽过程中出现吞咽与其松弛不协调时,食团就难以从咽部进入食管,造成吞咽困难,即环咽肌失弛缓症,又称食管口痉挛。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环咽部肌群功能失调可因神经或肌肉的退行性变所引起。

1.神经肌肉性疾病脑血管意外病人可出现语言障碍及表情障碍。

构语障碍可能伴有咽喉和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muscle,UESM)活动的不协调,并出现食团形成及推进的困难。

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由于丧失了运动神经元和控制功能,可出现随意吞咽消失、构语障碍和反复误吸。

赖利-戴综合征(Riley-Day syndrome)是一种先天性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表现为直立体位低血压,少汗、膀胱和性功能障碍。

此类病人有呼吸中枢的化学或机械感受器功能异常,因此常出现呼吸困难,使其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降低,可同时有下咽障碍。

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chorea)是一种老年性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
身体各部位不自主的连续性动作,在口咽部则表现为下咽障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患者在形成食团时动作迟钝,开始下咽常有延迟。

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progressive systemic sclerosis)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50%的此类病人食管功能受累。

Colman(1999)报道一组36例此症病人作食管运动功能检查,发现其中33例有食管运动功能障碍。

2.肌源性疾病延髓型重症肌无力病人咽部的骨骼肌、UESM和食管上方1/4经常受累,造成一种特殊的下咽困难,常伴有咳嗽、呛咳及食物反流入鼻腔。

此种现象并非由于环咽肌梗阻或不能松弛,而是由于软颚肌无力所产生的肌力软弱,以致在吞咽时不能使鼻咽部彻底封闭所致(Wright,2000)。

肌性营养不良(muscular dystrophy)原因不明,可以造成咽部骨骼肌和食管肌肉退行性变,使其运动功能受到影响,病人可有下咽困难。

眼咽性肌营养不良(oculopharyngeal 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种少见的老年疾病,其主要症状为下咽困难与进行性眼睑下垂。

Duranceau等(1980)报道用UESM切开术治疗11例病人,8例效果良好,其余3例亦有程度不同的改善。

3.结构性改变特发性环咽肌功能障碍(idiopathic dysfunction of UESM)为UESM本身的功能紊乱。

对一些口咽性下咽困难不能用神经疾病或肌肉疾病解释者应考虑到此种情况的可能。

病人多为紧张型,对此尚无法提出明确的神经心理解释作为发病的基础,主要表现为口咽部的下咽困难,食物经常堵塞和多次出现误吸。

有环咽憩室者多有下咽困难,原因可为UESM协调不良、痉挛、失弛张或仅仅由于UESM未能松弛所致。

治疗时除作憩室切除之外,尚应加作UESM切开术。

由于吞咽涉及的结构十分复杂,因此在喉切除或其他咽喉部手术之后可能出现下咽障碍。

胃食管反流可以成为UESM 功能障碍的原因(Henderson,1976),当反流物到达UESM平面时,可以引起继发性UESM痉挛。

二、发病机制
当UESM收缩就开始了食管的蠕动。

若某种因素引起吞咽活动不协调时,或咽肌收缩无效,UESM不完全松弛或松弛提前,均可出现吞咽障碍。

症状体征
一、症状
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以性格急躁或焦虑者多见。

患者主诉进食时吞咽困难,食物停留在口咽部不能进入食管内,故进餐时间大为延长;如所进为液体,则在吞咽后被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呛咳。

另有吞咽痛、阻塞感、异物感,或食物下咽时颈部有气过水声感。

体重下降。

二、诊断
1.病史中老年女性,患有脑血管疾病,或有中央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退行性病变,或有赖利-戴综合征的家族史。

2.临床表现进食时有吞咽痛、阻塞感、异物感,吞咽困难,进餐时间延长;饮用液体易引起呛咳。

食物下咽时颈部有气过水声感。

3.辅助检查钡餐造影示食管舒张,吞咽不畅,咽部钡剂排不尽等。

咽部动态造影显示排距空时间大大延长。

运动功能检测UESM静息压异常、不协调和松弛障碍。

用药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1.手术治疗环咽肌切开术是治疗咽食管下咽困难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减少咽部排空的抵抗力。

(1)手术原理:临床上部分病人有下咽困难的症状,而X线检查则无明显异常发现。

标准食管测压可有或无环咽肌功能异常,而特殊导管测压则可显示食团在通过部分松弛的UESM时抵抗力明显增加。

这是因为下咽时UESM只松弛到使其静息压下降到食管压力基线以下,但又没有松弛到使食团能够无阻碍地进入食管的水平。

即只是有了压力上的松弛,而没有解剖上的松弛。

环咽肌切开术可以使这种没有顺应性的括约肌直径加大,从而减少了对食团的抵抗力。

(2)适应证:尚无统一认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下列因素所致的口咽性下咽困难可采用环咽肌切开。

①有Zenker憩室;②经测压证明有环咽肌不协调或松弛不全;③脑血管意外后咽部收缩功能障碍。

(3)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①食团在口咽部通过顺利;②有完整的吞咽反射;③已经明确有环咽肌功能不协调及(或)Zenker憩室存在;④无过多的胃食管反流。

(4)操作要点:在局麻下沿左侧胸锁乳突肌内侧作切口,暴露咽部及颈段食管,注意保护喉返神经。

有Zenker憩室时,对环咽肌的定位有助。

对于较小的憩室可只作环咽肌切开术。

如憩室中等大小,可将之充分游离,倒转后固定缝合在脊柱前筋膜上。

如憩室过大或悬吊后过分臃肿,则应将之切除。

(4)手术效果:如果病例选择恰当,手术结果优良率可达85%。

疗效不佳多出现于高张力性UESM,或其病因为多发性神经肌肉功能异常者。

2、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和护理
一、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

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一、护理
1、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生蒜、胡椒粉等。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并发病症
一、并发病症
当UESM收缩就开始了食管的蠕动。

若某种因素引起吞咽活动不协调时,或咽肌收缩无效,UESM不完全松弛或松弛提前,均可出现吞咽障碍。

胃食管反流可以成为UESM功能障碍的原因(Henderson,1976)当反流物到达UESM平面时,可以引起继发性UESM痉挛。

饮食保健
一、饮食
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为主,尤其要注意忌口。

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相关药品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x14粒/盒国药准字H20093560¥5.60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x7粒x2板/盒国药准字H19991118¥52.00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x14粒/瓶国药准字H20084393¥9.80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x21粒/瓶国药准字H20054031¥15.00“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身体健康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很难达到的目标。

今天,你能开口说话,能用眼睛、耳朵、鼻子去感知身边的一切事物,能正常地用双腿行走,无病无痛……这些看起来是很轻而易举的,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却是极度重要且来之不易的,如果某一天你失去了,怎么办?看到街上那些失明失聪、断手少腿的残疾人,你是否在想:幸好我没有像他们那样,你错了,生命充满意外,谁能保证你明天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那你又是否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健康呢?那就请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赶快行动起来,锻炼身体,让身心健康吧!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是稍纵即逝的,明确健康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本钱,要懂得珍惜健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必要时请及时去医院咨询更专业的医生咨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