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循证药学及其相关理论的分析
药学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药学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及其使用的学科,涉及药物的化学、制剂、药理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药物分析等方面。
药学理论的研究不仅与药物的发现、研制、制剂、质量控制和认证等密切相关,更与药物治疗及其临床应用息息相关。
一、药学理论的研究药学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学基础理论研究药学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与化学反应、物理性质的关系。
药物分析则研究药物的分离、纯化、定量方法及其质量评估等。
药物生物学则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作用机制及其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2.药物制剂技术研究药物制剂技术研究是以药学基础理论为基础,将其应用到药物制剂的研究与生产中。
药物制剂技术研究涉及药物的制剂方式、剂型、质量控制等方面。
3.药物药理学研究药物药理学研究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机体产生的影响。
药理学研究涉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药物动力学过程,同时还研究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机制、毒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二、药学理论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药学理论研究不仅是药物研制的基础,也是药物治疗及其临床应用的基础。
药学理论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的筛选和研发药学理论的研究可以指导药物的研发筛选工作。
药物的研发需要结合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药物的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研究,来对药物进行筛选和评价。
2.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药学理论可以指导药物剂型、质量控制、制剂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剂型的设计要基于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物学性质、药物代谢、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等方面。
同时,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工作可以保障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药理学研究可以为药物治疗奠定科学基础。
药物研究结果可以指导药物的适应症、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的制定。
同时,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也可以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循证药学原理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循证药学原理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摘要:临床药学在医院药学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强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我们有必要按照循证药学的原理,合理科学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从而增强用药安全,同时,通过采用合理的用药方案,确保药物的经济性。
本文首先对循证药学进行了概述,然后从药学信息咨询、药物反应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价和用药给药方案这四个方面对循证药学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循证药学原理;临床药学;工作;应用;研究一、循证药学概述“循证药学(evidence - based pharmacy, EBP)是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的一个分支学科,是贯穿药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的重要决策方法”。
二十世纪初,Gordon Guyatt教授在《循证医学:医学实践教学模式》这篇论文当中正式提出循证医学,这也标志着循证医学的产生。
循证医学提出之后广泛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循证医学的思想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领域当中,我们知道:药物的治疗应用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干预手段,因此,在临床工作当中,循证医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循证医学在临床工作当中的使用,使得医疗决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最新的科研成果、临床经验和病人的基本情况等,循证医学很好的将病人意愿、临床经验和医师技能三者结合起来,从而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循证药学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主要遵循问题提出、问题证据、证据评价、结合实际以及自我评估这五个程序步骤,我们通常按照循证药学当中证据的质量和可靠程度将其还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这五个等级。
现今,循证药学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用药过程当中,我们在临床服务的过程当中,按照循证的思想和方法,解决临床药学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将病人作为中心,采用现代化的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药物信息和用药方案,从而确保了临床药学的服务效果和服务质量,促进了临床药学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推动医学和药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为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增强提供重要的医学保障和理论支持。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趋势及方法论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趋势及方法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循证医学逐渐成为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指导原则。
循证医学强调以系统性研究和分析最新的临床证据为基础,以指南的形式给出临床实践的建议。
在针灸领域,循证医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学科跨界合作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包括针灸专家、临床医生、研究者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
他们共同协作,结合自身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制定出合理、可靠的针灸实践指南。
2. 强调个体化治疗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将临床研究的结果应用于个体化的治疗决策中。
对针灸而言,每位患者的病情、体质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建议。
这就要求指南的编制者充分考虑临床实践的多样性,并将其纳入指南中。
3. 强调证据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编制需要依据优质的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价的结果。
因此,指南的编制者需要对现有的临床研究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估,确保所采用的证据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
同时,指南的编制过程需要透明、逻辑严谨,遵循明确的方法学原则,减少偏见的产生。
4. 注重实践经验的综合虽然循证医学强调以证据为基础,但也承认临床医生的经验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需要综合考虑临床医生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与研究证据相结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方法论如下:1. 提出明确的问题指南的编制者首先需要明确针灸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是某一疾病的治疗方法、病因诊断等。
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范围,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2. 搜集和评估证据指南的编制需要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检索和筛选。
通过评估每个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收集有关治疗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循证医学的认识

循证医学的认识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实践方法,它强调利用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来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
与传统的医学实践相比,循证医学更加注重证据的获取和利用,以及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考虑。
首先,循证医学的核心是利用最佳的科学证据来指导医学实践。
这意味着医生在制定诊疗决策时,不仅仅依赖于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还要主动寻找、获取并利用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
这些证据可以是临床试验、观察性研究、系统评价或专家共识等。
其次,循证医学强调个体化原则。
虽然最佳证据对于大多数患者可能是适用的,但每个患者的病情、生理特征和偏好都是独特的。
因此,医生在应用循证医学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循证医学也注重对患者的教育。
患者应当被告知其病情、治疗选择和预期效果等方面的最佳证据,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同时,医生也应当了解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总的来说,循证医学的实践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利用最佳的科学证据,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同时,这也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医疗成本和患者的负担。
尽管如此,实施循证医学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证据的获取、更新和传递等问题。
因此,持续的改进和学习是实现循证医学的关键。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特点与现状分析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特点与现状分析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为了指导临床针灸实践而制定的一种指导性文献,它的应用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针灸治疗中进行准确、科学的决策,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应用特点和现状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应用特点1.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通过收集、分析目前已有的高质量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价的结果,以形成推荐的临床实践准则。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以实证结果为基础,强调临床实践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临床医务人员在决策时更加客观和准确。
2.强调个体化治疗: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不仅关注整体的临床实践,还强调针对个体病情的个体化治疗。
它将根据不同病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提供具体的治疗方案和操作指导。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3.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迭代:临床实践指南是根据现有实证的临床试验和研究结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它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指南,随着新的研究结果的出现,临床实践指南也会有相应的改进和更新。
这种特点保证了指南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二、现状分析1.国内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现状:在我国,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已经有一些相关的指南出台,但是对于这方面的收集、评价、更新工作还需要加强。
现有的一些临床实践指南存在着制定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和更新较慢等问题,对针灸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还不够明显。
2.国际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现状:在国际上,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相对较为成熟。
一些国际知名学术组织如美国医学协会、英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指南,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指南在制定过程中注重了循证医学的原则,质量较高,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面临的挑战: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缺乏系统性的循证针灸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别疾病和治疗手法上,对于全面指导临床实践还不够。
循证药学的研究步骤与内容

循证药学的研究步骤与内容
循证药学的研究步骤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 问题的构建:明确研究的问题或目标,确保问题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2. 证据的检索:根据研究问题,全面、系统地检索相关的药学文献,确保获取的证据具有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3. 证据的评价:对检索到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和筛选,确保所采用的证据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4. 证据的应用:将经过评价的证据应用到药学实践中,以提高药学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 实践效果的评价:对药学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以评估循证药学实践的价值和效果。
循证药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开发、生产、配送、存储、使用、管理及药学教育等过程中的问题、干预、效果和持续改进,涉及到广泛的药学实践和研究问题。
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循证的理念和方法学,结合药学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综合分析现有最佳证据,制定科学有效的药学实践方案,以提高药学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我国循证药学的特征与热点分析

我国循证药学的特征与热点分析3 结论本问对截止到2015年底国内循证药学研究论文进行统计,采用文献计量等方法分析了当前国内循证药学研究的现状,得出以下结论。
3.1通过发文年度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有关循证药学的研究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期,近年来发展迅猛,期刊论文保持高速增长,因循证药学的研究为应用科学研究,未来可能还会迎来井喷式的文献发表量,其增长态势可能更为迅猛。
3.2从国内循证药学研究发文作者来看,1625篇循证药学文献共来自217个单位3173名作者,该领域研究整体上处于一种不均衡性特征。
发文量5篇以上的有28人,他们是循证药学研究的核心研究群,对于该领域有较为持久、深入、系统的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专家,但同时也发现90%以上作者都是该领域的初探者,浅尝辄止,缺乏进一步研究。
循证药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合作交流的积极性较高,这可能与医药学专业重视多科室配合的特性有关,合著率较高、学术交流丰富有利于循证药学形成一批核心研究群进行持久、深入、系統的研究。
硕士博士培养中也非常重视循证药学研究,尤其是中医药专业。
涌现出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等一批核心研究机构。
3.3循证药学载文期刊分布范围较广,集中在医药类专业期刊上,其中超过20%的期刊论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说明研究水平较高,根据布拉德福定律确定了20种循证药学的核心期刊,作为该领域重点关注的期刊和投稿指南。
3.4从国内大数据研究的热点即关键词分析来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疾病治疗中安全用药等研究热点将成为循证药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尤其是中医药专业对于循证药学的研究较“热”。
当然仅仅通过高频关键词分析还不够全面,还需要采取更多关键词聚类分析、共现关系分析、多维标度、社会网络分析等更深入的研究方法,这将是本文的后续研究方向。
同时本文也注意到循证药学虽然发展迅猛,但仍存在着部分文献质量不高、研究方法不够严谨的弊端,尤其是面临随机试验样本量小和缺乏对照试验等问题,方法学不严谨的研究可能导致测量性偏倚、减员偏倚、疗效夸大等后果,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我国循证药学的特征与热点分析

我国循证药学的特征与热点分析目的了解国内循证药学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指导下一步研究方向。
方法本文以CNKI学术期刊资源总库为数据源,以“循证”和“药”为主题词,利用文献计量、词频统计等统计分析方法,从文献类型、年代分布、载文期刊分布、发文作者及作者机构、论文合作度及关键词等角度对循证药学研究进行分析。
结果循证药学年平均文献量为95.6篇,平均作者合作度为3.09,排前20位的期刊载文量为该领域核心期刊。
结论目前循证药学研究发展较快,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尤其是中医药循证药学研究发展较快,研究热点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疾病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等。
Abstract: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domestic evidence-based pharmac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focus,guide the next research direction.Methods The total CNKI of academic journals as the data source,to”evidence-based”and”medicine”as the theme,the use of literature metrology,statistical method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from the literature type,age distribution,journal distribution,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of the author,evidence-based pharmacy research analysis and key point of view.Results The average annual amount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literature is 95.6,the average author cooperation degree was 3.09,ranked the top 20 journals published papers in the field core journals.Conclusion The current evidence-based pharmacy research rapid development in rapid development stage,especially the TCM evidence-based pharmacy research development,research hotspots including hypertens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diabetes,heart failure and other diseases in the treatment of drug safety.Key words:Evidence-based Pharmacy;Word Frequency Analysis;Information retrieval;Bibliometrics1992年起,McMaster大學Gordon Guyatt教授科研組开始撰写一系列有关循证医学的文献,标志着循证医学的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现代循证药学及其相关理论的分析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循证药学的实践经验愈加丰富,制药、用药、治疗等工作透过研究证据、科学处置,患者得到的医疗服务更加安全、可靠、有效。
此外,新药在投入临床工作后,循证医学理论还可以帮助药物应用、评价、经济等工作与医学领域成功接轨,推动药学事业快速向前发展。
1 基本概念
循证医学是指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在处置临床问题时,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合并症发病率、消除危险因素,提高风险预防能力与效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早处置”。
根据循“证”医学的重要性和可靠度,医学界将“证据”分成了不同质量等级,如:一级,按照特定病种和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二级,特征样本能够说明临床试验结果的;三级,样本出现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并非全部“随机”等等。
不同等级,循证医学的应用问题就会变得不同,在证据来源、收集、评价、判效、治疗等步骤,需结合证据的等级分类,针对具体问题,展开专项研究[1]。
2 循证药学的应用
2.1新药准入
为充分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临床引进新药时,临床药学专家、工作者必须针对新药治疗的某种特殊疾病的疗效进行精确鉴
定,不一定疗效好就说明药物有效,重点要观察的是“药物不良反应”。
制药企业为了新药可以尽快上市,大规模的进入市场取得经济利益,通常会有意缩短临床实践周期,或在药效对比研究阶段,减少样本量、对比次数、时间间隔、合适剂量等。
2.2药物疗效评价
“循证药学”在药物疗效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首先,药物在应用时会积累大量资料,这些资料都是最终结论的佐证,有对有错,资料资源容量越大、疗效评价结果的质量、准确率越高。
从应用学角度,循证医学是药物的实用证据,它虽不像评价标准那样,给药物确定严苛的实用规范,但它能够依靠框架作用,给予药物最本质的评价支撑。
其次,不同类别的药物,在搜集临床证据时,需引入专门的应用系统中去,如:有证据支撑的、药效良好的;缺乏证据支撑,药效稳定、疗效针对性强;证据在积累、补充的过程中,疗效不确定,安全性有待考察等等[2]。
最后,证据必须来源于权威临床实践机构,经药学专家、医学专家,以及战斗在临床医疗第一线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因为他们是直接参与到药物治疗工作当中去的,所以他们可以直观了解、观察到患者对药物最直接的反应,从而为新药出示最权威的证明。
2.3合理用药
上述两种应用问题,都处于药物研发、试验阶段,当药物真正投入临床使用,并拥有一定临床经验后,医生和护士就该针对“循证医学”研究该如何合理用药了。
首先,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如:
患者有哪些特殊特质,对哪种药物过敏;患者疾病状态如何,合并症有哪几种;在治疗中,患者药物反应是否正常等等,医护人员循证的关键是紧密与患者联系在一起的。
其次,以专业的评价方法进行药物应用评价研究,虽然这一工作在临床中很难实践,但医院要鼓励医护人员参与。
一方面,逐步完善药物信息,并做充分的药物评价,如:该药物对不同类别患者出现了几种药效状态,总结出药物最适合使用的应用条件、范围和患者;另一方面,仔细研究用药剂量对药效的影响,建议初次用药以少为主,在规定剂量范围内,选用较保守、安全的用药剂量,如:有脑出血倾向的患者,在抗凝治疗中,剂量不应超过10mg,用药后如2小时之内患者生命体征没有明显变化,则再酌情增减药量,执行再次用药。
最后,针对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展开“依据”讨论,不要忽视、忽略每一位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仔细记录,做全面的药效监督、考察,以充分体现“循证药学”中证据的作用影响[3]。
3 循证药学的展望
从目前来看,循证药学依然存在某些制度上、形式上、管理上的问题和限制,这些不足大多是因现代医疗体制与药物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除关注“证据”之外,循证药学还应从理论上完善药物在临床中的价值与地位,不要过度以经济利益评价药物在市场上的使用价值,同时,政府也应为药效好、安全性高的药物广开道路,使其能够广泛的投入市场。
未来几年,循证药学的发展不会停止向前的脚步,广大国内外药学专家、医疗工作者会将自己的热血倾注到这项
事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