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的功能考试题目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物理生物试题认识五感器官的功能

物理生物试题认识五感器官的功能

物理生物试题认识五感器官的功能物理生物试题:认识五感器官的功能五感器官是我们身体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部分,通过它们,我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的环境,获取到各种信息。

本文将介绍五感器官(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的功能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触觉:感受世界的第一触感触觉是指通过皮肤与物体接触而感知的一种感觉。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受器官,触觉器官分布于全身各处。

触觉的主要功能是让我们感知周围物体的形状、温度、硬度等特性,从而提供物体质地和环境信息。

触觉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判断物体是否热或冷、摸索物体的形状、分辨不同材质等。

二、视觉:眼睛的奇妙世界视觉是一种通过眼睛感知光的刺激而产生的感觉。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其功能不仅仅是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事物,还能帮助我们分辨颜色、距离、形状等。

眼睛结构复杂,包括眼球、角膜、晶状体、虹膜等,其中晶状体的调节作用使我们能够看到不同距离的事物。

视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阅读、观看电影、开车等,都依赖于我们对光线的感知与解读。

三、听觉:倾听世界的旋律听觉是指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能力。

耳朵是人体用于接收声音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器官。

耳朵结构复杂,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负责接收声音,中耳将声音传递给内耳,内耳则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

听觉不仅帮助我们感知声音的频率、响度和方向,还是语言和音乐的重要媒介。

我们常常通过听觉与他人进行沟通,并倾听世界的声音。

四、嗅觉:感知世界的气味嗅觉是指通过鼻腔感知气味的能力。

鼻腔内覆盖着许多嗅觉感受器,能够感知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嗅觉可以帮助我们辨别食物的味道、检测环境中的危险物质、感受花草的香气等。

嗅觉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如对食物的选择和烹饪的判断都离不开嗅觉的帮助。

五、味觉:品味世界的美味味觉是指通过舌头感知食物味道的能力。

舌头表面覆盖着许多味蕾,每个味蕾都包含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感受器。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感觉器官的功能(1)-生理学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感觉器官的功能(1)-生理学

福建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本文摘自:/html/yiliaoweisheng/ 1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感觉器官的功能(1)-生理学生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感觉器官的功能。

正常人眼视近物时发生哪些调节活动,简述其反射途径。

正常人眼视近物时可发生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和双眼球会聚三方面的调节。

其中以晶状体调节最重要,其意义在于形成清晰的视网膜像。

当眼视近物时,由于物体发出的光线呈不同程度的辐散,通过眼的折光系统将成像于视网膜之后,产生模糊的视觉图像。

由此而反射性地引起睫状肌收缩,导致连接于晶状体囊的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于其弹性而向前向后凸出,尤以前凸更为明显,使晶状体前表面的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于是物像前移,使像清晰地成于视网膜上。

其反射过程是:当模糊视觉图像的冲动传人视皮层时,引起下行冲动经锥体束中的皮层-中脑束到达中脑的正中核,再到达动眼神经缩瞳核,然后经动眼神经中副交感节前纤维传到睫状神经节,最后再经睫状短神经到达眼的睫状肌,使其环行肌收缩,引起悬韧带松弛,使晶状体变凸。

瞳孔缩小的意义在于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清晰。

其反射过程是:光照视网膜产生的冲动经视神经传到中脑顶盖前区并在此交换神经元,然后到达双侧动眼神经缩瞳核,再沿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传出,使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双眼球会聚的意义在于两眼同视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因此不会发生复视。

其反射途径是:在上述晶状体调节中传出冲动到达正中核后,再经动眼神经核与动眼神经传至双眼内直肌,引起该肌收缩,从而使双眼球发生会聚。

例题: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B 晶状体变凸使物像后移而成像于视网膜上C 近点距离越近,眼的调节能力越差D 人眼的调节主要靠双眼球会聚来实现E 眼视近物时晶状体形状的改变通过反射实现正确答案:E。

西医综合(感觉器官的功能)-试卷1

西医综合(感觉器官的功能)-试卷1

西医综合(感觉器官的功能)-试卷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振动的(分数:2.00)A.压强增大,振幅不变B.压强增大,振幅减小√C.压强增大,振幅增大D.压强减小,振幅减小解析:解析:声渡由鼓膜一听骨链一卵圆窗膜,其振动的压强增大,而振幅减小,这就是中耳的增压作用。

2.生理情况下,下列哪种结构受刺激时出现眼球震颤(分数:2.00)A.半规管√B.椭圆囊C.球囊D.前庭器官解析:解析:躯体旋转时引起眼球运动,称眼震颤。

前庭器官由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正负角加速度,以身体纵轴为轴心旋转时,两侧水平半规管受刺激,引起水平方向的眼震颤;侧身旋转时,上半规管受刺激,引起垂直方向的眼震颤;前后翻滚时,后半规管受刺激,引起旋转性眼震颤。

椭圆囊和球囊只感受直线加速运动。

3.晕船是由于下列哪一部位的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所引起(分数:2.00)A.外、后半规管B.上、外半规管C.上、后半规管√D.椭圆囊解析:解析:晕船反应就是因为船身上下颠簸及左右摇摆使上、后半规管的感受器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通过前庭神经核与网状结构的联系而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心率加速、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增加、出汗以及恶心、呕吐等现象,4.前庭器官中各类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分数:2.00)A.对细胞任何部位的机械扩张B.与纤毛生长面平行的机械力√C.传到细胞膜上的膜电位改变D.加于纤毛根部的特殊化学物质解析:5.关于前庭器官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由耳蜗、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B.在保持身体平衡中起重要作用C.在调节姿势反射中起重要作用D.可感受机体的变速运动解析:解析:前庭器官由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内耳由耳蜗和前庭器官组成。

耳蜗是听觉感受器。

6.下列关于眼震颤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主要由球囊囊斑受刺激引起B.在旋转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C.快动相先出现,慢动相后出现D.可用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解析:解析:眼震颤主要由半规管受刺激引起;旋转变为匀速转动时,旋转虽在继续,但眼震颤停止;慢动相先出现,快动相后出现。

成考医学综合重点:感觉器官

成考医学综合重点:感觉器官

成考医学综合重点:感觉器官感觉器官第一节视觉器官一、眼的折光机能(一)眼的调节人眼看近物(6m以内的物体)时,由于物体的光线呈不同程度的辐散状,这些光线在折射后将成像在视膜之后,引起的是一个模糊的视觉形象。

但由于正常眼能在看近物时进行调节,因而也能十分清楚地视近物。

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其中最主要的是晶状体的调节。

1.品状体的调节当物距改变时,通过睫状肌的舒缩,调节品状体的曲率半径和折光能力,使物体成像于视膜上的过程,称为晶状体的调节。

这是一个神经反射过程,其调节过程如下:当看近物时,最初成像将位于视膜之后,物象模糊,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睫状肌收缩,睫状体前移,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受牵拉的力减少,由于其自身的弹性回缩前后的厚度增加,表面的曲率变大,从而使折光力增大,成像前移到视膜上,看见清晰的物象。

由此可见,晶状体的弹性大小影响其折光能力。

当视远物时,则为相反的调节过程。

2.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视近物时,除上述晶状体的变化之外,还同时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会聚的反射性活动。

瞳孔缩小反射(也被称为瞳孔近反射)的意义在于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两眼会聚的意义在于视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膜的相称位点上。

(二)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1.近视眼指远物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成象在视膜之前。

多数因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力过强(屈光性近视)所致。

近视眼看远物不清,但近点比正视眼近。

纠正近视可用凹透镜。

2.远视眼指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膜后方。

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屈光性远视)。

远视眼看远物或近物时,都要进行调节才能看清物体,故易发生疲劳。

远视眼的近点较正视眼远。

纠正远视可用凸透镜。

3.老视(老花)眼晶状体的弹性常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或丧失,这时视近物体时眼的调节能力减弱,虽然能看清远处物体,但视近物体时模糊,称为老视(老花)眼。

生理题目第九章感觉器官

生理题目第九章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2.感觉器官3.适宜刺激4.换能作用5.编码作用6.适应现象7.感受器电位8.瞳孔近反射9.瞳孔对光反射10.视力(视敏度)11.视野12.暗适应13 .明适应14.盲点15 .简化眼二、填空题1.人眼的适宜刺激是一定波长的——。

2.人眼的折光系统包括——、——、——和——。

3.根据适应的快慢可将感受器分为——和——。

4.视近物时,眼发生——、——和——三方面的调节反应。

5.眼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它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衡量,这个距离称为————。

6 .由于晶状体弹性减弱,看近物时调节能力降低的眼称为——,可配戴适度的———镜矫正。

7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和——。

8 .视杆系统接受——光的刺激,对光的敏感度——,辨别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和——分辨颜色。

9 .视锥系统接受——光的刺激,对光的敏感度——,辨别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和——分辨颜色。

10 .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光、——光和——光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

n .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绿色视野最——。

12 .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至Hz。

3. 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也称为发生器电位B .是感觉末梢或感受细胞上的局 部电位C .具有“全或无”的性质D .以电紧张形式扩布E .表现总和现象 4. 关于视近物的叙述,哪项是错误 的A .视觉信号到达视觉中枢B .反射弧包括中脑C .睫状肌收 缩D .悬韧带紧张E .晶状体向前、后方凸出,前突更明显 5. 能使近物发出的辐散光聚焦于视 网膜的功能,称为A •幅辏反射B •瞳孔近反射C •瞳孔对光反射D •角膜反射E •眼 折光调节反射13 .声波振动频率愈低,行波传播愈位愈靠近基底膜的——部。

,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三、选择题 (一 )A 型题E •触觉感受器1 .下列结构中,哪个属于感觉器官 A .痛觉感受器 B .冷敏神经元 小体 C .本体感受器官D . 耳c •肌梭E .触觉感受器E2 .下列感受器中,哪个属于快适 应感受器 A. 环层B. 腱器D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6.眼作最大程度调节后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A .节点B .前主焦点C .后主焦点D .远点E .近点7•悬韧带的放松可使A .瞳孔缩小B .晶状体曲度增加‘。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考试大纲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考试大纲

感觉器官的功能
掌握要求:
1.眼视近物时的调节
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成为远点(farpoint)。

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表示,这个距离称为近点(nearpoint)。

①晶状体的调节: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睫状肌收缩,导致连接于晶状体囊的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因其自身的弹性而向前和向后凸出,以前凸更为明显。

晶状体的变凸时前表面的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从而使物象前移而成像于视网膜上。

②瞳孔的调节: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称为瞳孔近反射。

瞳孔的大小主要由环境中光线的亮度所决定,当环境较亮时,瞳孔缩小,环境变暗时瞳孔散大,瞳孔的大小由于入射光量的强弱而变化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③双眼会聚:当双眼注视一个由远移近的物体时,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的现象,称为双眼会聚。

2.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3.内耳基底摸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声波通过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卵圆窗膜内移,前庭膜和基底膜则下移,最后鼓阶的外淋
巴液压迫圆窗膜,时圆窗膜外移。

振动是从基底膜的底部开始,按照物理学中的行波(travellingwave)原理向耳蜗的顶部方向传播。

声波的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越近,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卵圆窗处,即靠近卵圆窗的基底膜与高频声波发生共振;相反,声波频率越低,行波传播的距离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蜗顶。

对于每个振动频率来说,基底膜上都有一个特定的行波传播范围和最大振幅区,起自基底膜不同部位的听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到听觉中枢的不同部位,就可产生不用的音调感觉。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讲义-09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讲义-09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主要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与深部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第一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一般生理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构成各种复杂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有眼、耳、前庭、嗅上皮、味蕾等器官,都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与特异敏感性各种感受器只对一定性质的刺激高度敏感,这种特性称为特异敏感性。

每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

引起某种感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感受器电位各种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各种形式的刺激的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过程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受刺激时,在感受器细胞或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前者称为感受器电位,后者称为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特征。

当它引发传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才标志着这一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功能的完成。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高级中枢的部位。

(四)感受器的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继续存在,但由其所诱发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逐渐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

第二节视觉器官人脑所获得的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中,大约95%以上来自视觉。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它由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附属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组成。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的电磁波。

2.1 感觉世界(解析版)

2.1 感觉世界(解析版)

2.1感觉世界知识点一、感觉的产生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当人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时会发出信息,信息沿着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作出分析,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等相应的感觉知识点二、皮肤和皮肤的感觉1.皮肤感觉的类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具有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感觉功能2.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如触摸一般用指尖,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3.皮肤的其他功能:皮肤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防止身体水分散失、排汗散热、保护身体免受细菌入侵等知识点三、鼻和嗅觉1.嗅觉:嗅觉是由气体物质刺激嗅觉感受器所引起的感觉2.蛋糕香味形成嗅觉的过程知识点四、舌和味觉1.味觉:味觉是由溶解性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所引起的感觉2.形成味觉的过程:舌上有味觉感受器,能感受各种食物的刺激。

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唾液中,味觉细胞接受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这就是形成味觉的过程蛋糕香味人呼吸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信息嗅觉神经信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嗅觉[例题1](2023秋•鹿城区校级期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皮位于皮肤表面,细胞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是保护组织B.立毛肌收缩,寒毛立起,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C.真皮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D.一针见血,说明皮肤内分布着血管,其中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解答】解:A、表皮位于皮肤表面,细胞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是上皮组织。

保护组织是植物体的组织,A错误。

B、当人体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时,汗毛会竖起来,这是立毛肌在起作用,立毛肌主要肌肉组织构成,B正确。

C、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C正确D、皮肤内分布着血管,其中的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具有营养、保护等作用,属于结缔组织,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器官的功能考试
题目
1 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称为
A 受体
B 感受器
C 分析器
D 感觉器官
E 特殊器官
2 下列哪种感受器属于快适应感受器
A 肌梭
B 痛觉感受器
C 皮肤触觉感受器
D 视网膜感光细胞
E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3 各种感受器均各有其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称为感受器的
A 阈值
B 阈刺激
C 感觉阈值
* D 适宜刺激
E 适宜强度
4 在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光力可被调节的结构是
A 角膜
B 房水
C 晶状体
D 玻璃体
5 在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射能力最大的界面是
A 空气-角膜前表面
B 角膜后表面-房水
C 房水-晶状体前表面
D 晶状体后表面-玻璃体
E 玻璃体-视网膜
6 睫状肌收缩使悬韧带放松,可引起
A 角膜曲度增加
B 角膜曲度减小
C 晶状体曲度增加
D 晶状体曲度减小
E 玻璃体曲度增加
7 以下关于眼的调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是神经反射
B 使晶状体变凸
C 使瞳孔缩小
D 使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
E 增加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8 眼经过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能够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点,称为
A 主点
B 节点
C 近点
D 远点
9 发生老视的主要原因是
A 角膜曲率变小
B 角膜透明度减小
C 房水循环受阻
D 晶状体弹性减弱
E 晶状体厚度增加
10 以下关于瞳孔对光反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感受器在视网膜
B 传入纤维在视神经中
C 中枢在中脑
D 效应器主要是睫状肌
E 有双侧互感反应
11 视网膜上只有视锥细胞而没有视杆细胞分布的部位是
A 黄斑中央凹
B 视神经乳头
C 视网膜中心
D 视网膜周边
E 视网膜颞侧
12 视杆细胞中的感光色素是
A 视蛋白
B 视黄醛
C 视紫红质
D 视紫蓝质
13 产生夜盲症的原因是
A 视蛋白合成障碍
B 视黄醛合成过多
C 视紫红质缺乏
D 视紫蓝质缺乏
E 维生素E供应不足
14 暗适应的产生机制主要与视网膜哪种细胞中的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有关
A 视锥细胞
B 视杆细胞
C 双极细胞
D 水平细胞
E 无长突细胞
15 视黄醛被消耗后需要哪种维生素来补充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E 维生素E
16 三原色学说设想在视网膜中存在对三种色光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
A 蓝、绿、白
B 红、绿、白
C 红、绿、黄
D 蓝、绿、红
E 蓝、绿、黄
17 耳蜗内淋巴所在的部位是
A 蜗管
B 鼓阶
C 鼓室
D 前庭阶
E 咽鼓管
18 微音器电位是
A 感受器电位
B 静息电位
C 锋电位
D 后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19 声波振动最终在耳蜗中由机械能转为电变化的关键步骤是螺旋器部位
A 盖膜振动
B 内淋巴振动
C 外淋巴振动
D 毛细胞变形
E 毛细胞听纤毛弯曲
20 前庭器官指
A 球囊
B 椭圆囊
C 半规管
D 半规管和壶腹
E 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21 能感受人体以身体长轴为轴所作的旋转变速运动的装置是
A 垂直半规管
* B 水平半规管
C 椭圆囊
D 球囊
E 囊斑
22 位于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结构中的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
A 角匀速运动
B 负角加速运动
C 正角加速运动
D 人体各种方向的直线匀速运动
E 人体各种方向的直线变速运动
23 在下列人类能分辨的味道中,哪一项不属于基本味觉
A 甜
B 酸
C 苦
D 辣
E 咸
24 下列哪种感觉不属于皮肤感觉
A 触觉
B 痛觉
C 位置觉
D 冷觉
E 温觉
25 半规管内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
A 内淋巴位移
B 外淋巴位移
C 直线加速运动
D 旋转加速运动
E 旋转变速运动
26 当刺激感受器时,刺激虽仍持续,但传入纤维上的冲动频率却已开始下降。

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
A 疲劳
B 抑制
C 适应
D 阻滞
E 衰减
27 安静状态下,眼的折光系统正好把6米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

来自近于6米的物体的光线经折射后将成像在视网膜上。

但正常眼在看近物时也很清楚。

这是由于眼在看近物时发生了
A 适应
B 调节反射
C 瞳孔缩小
D 悬韧带放松
E 晶状体弹性变化
28 视网膜接受光刺激,由感光细胞产生的电信号经过复杂的细胞网络传递,最后在哪种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传向中枢
A 水平细胞
D 神经节细胞
E 节后神经原
29 单眼固定的注视前方不动,此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在同一光照条件下,下列哪种颜色的视野最大
A 红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绿色
E 白色
30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骨链、听小肌和咽鼓管等结构,当声波经过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传递时,产生了
A 共振作用
B 增压效应
C 能量消耗
D 减压效应
E 增幅效应
31 飞机下降时,若感到鼓膜疼痛,应作吞咽动作,通过咽鼓管使鼓室内压与下列哪项结构的压力之间取得平衡
A 内耳
B 鼻咽部
C 蜗管
D 前庭阶
E 鼓阶
32 声波振动通过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压力变化传给耳蜗内液体,引起基底膜振动,基底膜振动以行波
B 中频听力
C 高频听力
D 低强度听力
E 高强度听力
33 某儿童在游乐园坐旋转椅游玩时,突然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皮肤苍白等现象,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产生了
A 低血压
B 低血糖
C 脑缺血
D 低血钙
E 前庭自主神经性反应
答案
1、B
2、C
3、D
4、C
5、A
6、C
7、E
8、C
9、D 10、D 11、A 12、C 13、C 14、B 15、B 16、D 17、A 18、A 19、E 20、E 21、B 22、E 23、D 24、C 25、E 26、C 27、B 28、D 29、E 30、B 31、B
32、A
33、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