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2019年春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7.2滥竽充数》word教案 (5)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2 滥竽充数|长春版

3.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这样幸福吗?他最后怎样?
4.“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导行为:
难点
抓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修订
一、导入课题:
1.成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谁能随口说出几竽充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教学内容
7--2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与生字相关词语。
3.抓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道理。
4.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合理想象南郭先生逃跑后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道理。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中,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三、理解课文:
师口述出示的句子,板书:混
1.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
让学生谈:(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2)混的情况和结果
四年级语文下册7.2滥竽充数教案3长春版

《鱼目混珠》教课方案教课目:1、会用“ 是” 、“不要⋯⋯而要⋯⋯”造句。
2、理解竽充数成故事的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学而故弄玄虚的人,最是要露的。
合生活理解成意思,领会用法。
3、睁开合理想象,写故事。
教课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学而故弄玄虚的人,早是要裸露的。
教课程一、入新今日我再来学一成故事《竽充数》,板,。
你“竽” ?出示片,要介。
理解“ ”。
出示词典上的 3 种解,学生依据解理解。
二、学故事1、渡:那么竽充数究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同学自己文,出示要求:正确,做到不字、不添字、不字、不破句字。
2、学生自由文。
3、接下来,同学看大屏幕出示的,用自己喜的方式文,思虑并沟通。
a、南郭先生竽充数成功的原由是什么?指名沟通。
理解“ 是” ,并造句。
南郭先生是怎竽充数的?用笔划出文中的句子,一。
用一个来形容南郭先生的的状的。
(装腔作)b、竽充数失的原由是什么?指名沟通。
用“不要⋯⋯而要⋯⋯”造句。
c、最后,南郭先生只能地走了,什么?个果了然什么?指名。
三、今日我学了《竽充数》个故事,你能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的道理?四、拓展1、出示文言版《竽充数》,学生照文理解意思,朗并背。
2、“ 竽充数”在不一样句子中的不一样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竽充数: 1、比没有真才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里欺人。
2、比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3、用来表示自,自己的水平不,不过充数而已。
A、做要按价,究信用,不可以以次充好竽充数。
()B、不懂就是不懂,不可以混在大伙里面竽充数。
()C、班小虚地:“ 次我被文明班,都是全体同学干出来的,我不是竽充数,挂个名而已。
”()D、市有一些者把放到里竽充数高价掉。
()五、小笔1、南郭先生逃脱此后⋯⋯注意写清楚南郭先生的心理变化、动作等方面。
2、学生思虑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沟通。
教课反省:在上这节课时 , 第一从课题下手 , 理解 " 滥 " 和 " 竽" 的意思,而后环绕“鱼目混珠成功的原由”,“鱼目混珠失败的原由” ,“说了然什么”这三个问题睁开,让学生在充足阅读的基础上同桌沟通,最后全班沟通。
小学新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滥竽充数.

小学新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关键词和句子来理解意思。
教学仪器: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学生们一定非常喜欢寓言。
你学过什么寓言?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寓言。
黑板书写:编数字。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正确阅读,不要丢失单词,不要添加单词,不要丢失单词重复。
2.阅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个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你不明白的吗?4.学生们提问,小组讨论,老师指导筛选,并确定:(1)南郭先生是如何在乐队中混音来演奏于的?(2)那他为什么要溜走?3、关注感知并揭示意义1学习1-2自然段落(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投影图显示:每次他打俞,他也会鼓起脸颊,遮住俞的眼睛,假装并混入球队来编造数字。
a指名读句子B你怎么理解“鼓起的脸颊”、“遮住眼睛”和“假装”?(3)指导朗读,体验南郭先生是如何“混为一谈”的。
(4)思考与讨论:为什么南郭先生没有被发现?结合以上对“谈论炫耀”(5)的理解,这两段自然的段落主要是关于什么的?2.学习自然的第3和第4段(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a“这个消息”是指什么?B为什么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就溜走了?C.小组讨论和交流,并向全班汇报。
(3)这两个自然段落主要说什么?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4.假设学生们遇到了南国先生,他们会对他说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声)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编数字”的东西或人?说吧。
2.总结全文。
在黑板上写:。
小学新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滥竽充数.

小学新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教学要求:1.介绍课文内容,认知寓意。
2.朗读课文,练读出寓言故事。
3.培育生字批评能力和技术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备考引入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认知“公田”“竽”的意思及特别注意读音和读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认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建议:深入细致听到,然后再练...。
3.韵头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1.学习1――2自然段(1)轻声念课文,划重点句和重点词。
(2)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王莎莎念句子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2.学习3、4自然段(1)轻声读3、4自然段,划重点句和词语并认知。
(2)王莎莎读3、4自然段a“这个消息”就是指什么?b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c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创设情境演出:南郭先生必须逃跑,碰到了吹起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演出后评议)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四、开拓延展,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滥竽充数教案F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2、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是要败露的。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成语意思,体会用法。
3、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则故事的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迟早是要暴露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板书课题,齐读。
你见过“竽”吗?出示图片,简要介绍。
理解“滥”。
出示字典上的3种解释,学生根据解释扩词理解。
二、学习故事1、过渡:那么滥竽充数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出示要求:读正确,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句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接下来,请同学看大屏幕出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并交流。
a、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指名交流。
理解“总是”,并造句。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用笔画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用一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的的状态的。
(装腔作势)b、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指名交流。
用“不要……而要……”造句。
c、最后,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走了,为什么?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指名说。
三、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你能说说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四、拓展1、出示文言版《滥竽充数》,学生对照课文理解意思,朗读并背诵。
2、选择“滥竽充数”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滥竽充数:1、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里欺骗别人。
2、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3、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A、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不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B、不懂就是不懂,不能混在大伙里面滥竽充数。
( )C、班长小红谦虚地说:“这次我们被评为文明班级,都是全体同学干出来的,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名而已。
” ( ) D、农贸市场有一些经营者把烂鱼放到鲜鱼里滥竽充数高价卖掉。
四年级语文下册7.2滥竽充数教案2长春版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5`)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乐器有“眼儿”吗?(眼——小孔)学生例举,教师出示相关乐器的图片(笛子、萧、葫芦丝等)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一种叫竽的乐器(出示竽的图片),它是用竹做的。
它吹奏出来的声音别有一番风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用竽吹奏出来的乐曲《凤凰展翅》片断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齐宣王的国君,非常喜欢听人吹竽,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想)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好奇心,请看(出示视频)。
老师有个要求,请大家边看边想,视频里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学习寓言《滥竽充数》(20`)说得真好,刚才看得很用心啊。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23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滥竽充数》。
(教师板书,注意“滥、竽”的写法)全班齐读课题。
谁来回忆一下,什么是寓言?(用一个短小精辟的故事说明一个大道理)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比如,我们三年级时学过的“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
(出示相关寓言故事的成语,学生齐读)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来解释一下“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充数:凑数意思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预习得真好,现在全班同学带着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把课题再读一次。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屏幕上的三个问题,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课文朗读一遍(1、课文里讲了谁滥竽充数?2、他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3、滥竽充数的结果怎么样?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课文里讲的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和我们今天常讲的刘先生、魏先生一样吗?(是一样的。
只不过刘先生是一个单姓,而南郭先生是一个复姓。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2《滥竽充数》长春版

滥竽充数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会课文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正确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
.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寓言故事,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从而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悟出寓意的寓意,并且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我们以前学习过很多的寓言故事,谁能说出几个?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寓言的特点。
二.揭题解题.揭题:滥竽充数.教师简介“竽”.三.初读课文.指名读文并评价..思考问题: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吹竽队里,而又不被发现的?.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回答:①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出很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很高的待遇。
②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叫三百人一齐吹竽②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过渡:南郭先生这样滥竽充数能够长远的呆在吹竽队里吗?)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齐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吹))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
南郭先生见此情景:他想:于是他)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①齐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吹竽②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四、理解寓意同学们都知道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讽刺了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五、课后延伸作业:.续写故事南郭先生逃走以后:.滥竽充数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齐宣王爱听合奏混南郭先生(没有本领)齐湣王爱听独奏溜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紧扣寓言的文体特点,尊重学生的学情,以“自读故事、体会寓意、创编故事”为教学线索,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充分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并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人物,从而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滥竽充数》教案设计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滥竽充数》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正确地理解《冒名顶替》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二、过程和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讨论南郭先生混在吹竽队里成功以及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充数是不行的,掌握寓言的寓意,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查资料。
板书设计:冒名顶替冒名顶替成功的原因:齐宣王喜爱讲排场,叫三百人一齐吹竽。
南郭先生很会故弄玄虚,钻人家的空子。
冒名顶替失败的原因:齐湣王喜爱一个一个地听吹竽。
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说明了什么:没有真才实学而故弄玄虚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成语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些,有谁说说你所知道的成语故事。
问习题的设置,引出所学内容。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和视频,以此创设情境,集实验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教学主习题。
新课教学:一、揭习题解习题⑴揭习题:冒名顶替⑵老师简介“竽”,课文出处,寓言简介。
二、初读课文⑴请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⑵学生反应:指名读,齐读。
解释字词。
三、问绕问习题,自学课文⑴老师朗诵,让学生答复问习题。
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吹竽队里,而又不被发现的?⑵讨论问习题,理解课文(1)讨论交流: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出很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很高的待遇。
齐宣王喜爱听吹竽,他总是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2)小结:南郭先生冒名顶替成功的原因齐宣王喜爱讲排场,叫三百人一齐吹竽。
南郭先生很会故弄玄虚,钻人家的空子。
过渡:南郭先生这样冒名顶替能够久远的呆在吹竽队里吗?(3)下面请看后面两段。
在文中找找,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齐湣王喜爱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4)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2010-04-04 21:21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5`)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乐器有“眼儿”吗?(眼——小孔)
学生例举,教师出示相关乐器的图片(笛子、萧、葫芦丝等)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一种叫竽的乐器(出示竽的图片),它是用竹做的。
它吹奏出来的声音别有一番风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用竽吹奏出来的乐曲《凤凰展翅》片断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齐宣王的国君,非常喜欢听人吹竽,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想)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好奇心,请看(出示视频)。
老师有个要求,请大家边看边想,视频里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学习寓言《滥竽充数》(20`)
说得真好,刚才看得很用心啊。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23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滥竽充数》。
(教师板书,注意“滥、竽”的写法)全班齐读课题。
谁来回忆一下,什么是寓言?(用一个短小精辟的故事说明一个大道理)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比如,我们三年级时学过的“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
(出示相关寓言故事的成语,学生齐读)
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来解释一下“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充数:凑数意思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预习得真好,现在全班同学带着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把课题再读一次。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屏幕上的三个问题,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课文朗读一遍(1、课文里讲了谁滥竽充数?2、他是怎样滥竽充数的?3、滥竽充数的结果怎么样?
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课文里讲的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
和我们今天常讲的刘先生、魏先生一样吗?(是一样的。
只不过刘先生是一个单姓,而南郭先生是一个复姓。
)
你还知道哪些复姓?(课件出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唐代才女:上官婉儿三国名相:诸葛亮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请迅速用笔把课文里相关句子标出来,画好后读读句子并举起手来。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句子(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
请一名学生读句子,其他同学用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南郭先生吹竽动作的词。
全班齐读(出示吹竽图)同桌互相模仿一下吹竽动作。
谁模仿得最像?请他给大家表演一下。
为什么你们觉得他模仿得最像呢?出示“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我们平时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来体现这个人物的特点,作者这样写让我们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南郭先生很会?(装腔作势)
“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装模作样,不懂装懂)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或者你自己是否有过这个时侯?老师希望大家诚实的回答。
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我们无论是做事还是学习能不能装腔作势呢?(不能)
是的,在做人上更不能,你忽悠了别人,却忽悠不了自己,学习、生活上、工作上不懂装懂,到头来只会害了自己。
南郭先生真会装腔作势,所以他本来(不会吹竽),却自称(技艺高超),成功地混入了竽队,还得到了(很高的待遇)南郭先生之所以能成功地混入竽队,还有一个至关重
要的原因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
全班男同学齐读,出示三百人的竽队图,看了这支三百人的乐队,你能用一个词发表一下你的感慨吗?(壮观)
你觉得这个齐宣王是个怎样的人呢?(喜欢讲排场,好面子)
正因为齐宣王的这个喜好,所以给了南郭先生有机可乘,也由此过上了比较安逸的生活,假如你是南郭先生的好朋友,对他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看?(知错就改,迷途知返,脚踏实地,或者及时退出,或者向吹竽技术很好的学习,掌握一身本领)
说得真好,如果南郭先生有一个你这样的朋友,我相信他的生活会是另一种情况了。
其实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泯王继位了,南郭先生还能一直混下去吗?(不能,齐泯王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怎么做的?(偷偷地逃走了)
谁来说说他为什么只能逃走?(1、本来就不会吹竽;2、怕被发现后,犯欺君之罪,有杀头的危险)
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如何才能让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无机可乘?(严格把关)
三、总结(3`)
今天我们学习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你能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吗?(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只有脚踏实地的学习,练就扎实过硬的本领,长大了才能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四、拓展(5`)
1、出示滥竽充数的几种不同的用法
①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群中欺骗别人;
②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③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不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不懂就不懂,不能在大伙儿里边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
班长小红谦虚地说:“这次被评为文明班级,都是全体同学干出来的,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空名而已。
()
2、南郭先生逃走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