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工程实施成效及二期工程建设对策
香格里拉县二期天保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香格里拉县二期天保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作者:和建挺来源:《现代园艺·上半月综合版》 2014年第12期和建挺(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林业局天保办 674400)1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性1.1 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是保护天然林资源的客观要求林业在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通过实施天保一期工程,天保工程区的生态状况和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但必须清醒看到,香格里拉县局部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仍然十分脆弱、很不稳定,正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林区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欠帐较多;天保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储备,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天保工程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
加快天然林资源保护仍然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1.2 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的需要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林是生态功能最强的生态系统,肩负着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任。
经过10年的保护,天然林资源刚刚进入恢复发展阶段,森林自然生长发育是长期过程,仅靠天保工程一期的建设仍不能满足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
实施天保工程二期,不仅可以巩固天然林保护成果,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对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构建金沙江流域生态屏障,构建青藏高原南缘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国家大江大河安全,确保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3 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森林资源“双增”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的建设,香格里拉县将增加3.73万hm2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增加3420万m3。
香格里拉县和其它天保区一样,通过10年的保护和建设,将使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1.4 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是建设生物多样性宝库的基本要求香格里拉县境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和“天然高山花园”,是世界著名花卉杜鹃、报春、龙胆、绿绒蒿、细叶莲瓣等的分布中心。
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方案

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天保工程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工业生产的环保水平,推动我国工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经过天保工程一期的实施,各项环保指标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鉴于当前环保形势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天保工程迎来了二期的实施。
本实施方案依据国家工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旨在规划和指导天保工程二期的具体实施。
二、项目目标1. 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工业生产的环保水平;2. 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工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3. 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改善工业生态环境;4. 提升企业环境责任意识,促进企业环保自律;5. 增强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环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项目内容1. 污染源监管和治理(1)建立完善的污染源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生产排放的监控和管理;(2)对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进行专项整治,推动淘汰落后产能;(3)加大治理力度,推动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减少,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和整改工作。
2. 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1)推动绿色制造技术研发和应用,促进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2)积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工程,鼓励企业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指导和支持,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模式。
3. 环保科技创新(1)加大环保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工业生产的环保水平和节能效率;(3)强化环保科技监测体系,提升环保监测和评估能力,确保环保数据的真实和可靠。
4. 环境修复与保护(1)加大对工业污染地区的环境修复投入,推动受污染土壤和水体的修复工作;(2)加强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规范企业环保设施的运营和维护;(3)推动生态修复工程,促进工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5. 宣传教育和监管执法(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升广大市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提高环保监管执法力度,加大对环保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环保政策的有效实施;(3)强化环保监管体系建设,提升环保监管效能,确保环保政策的全面覆盖和实施。
试论庆阳市天保工程建设成效与对策

经营项 目进行 内部转产分 流。但 天保工程一 期实施方案 中没有 对后续产业开发做 出规划 , 缺 乏必要 的资金支持 , 产业发展 只能 小打小闹 , 形不成规模 , 没有主导型支柱 产业 , 经 济效益低下 , 致 使富余职工就业 困难 , 生活没有保障。 3 . 工程建设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3 . 1 公益林建设质量有待提高 。在公益林建设过程 中 , 个别 造林地块存在苗小 、 苗弱 , 栽植不规范 , 管理措施 不到位 , 导致造 林 成活保存 率低 。有的封 山育林 区选址不当 , 封育设施没有按作 业设计设置齐全 , 封育效果不明显。 3 . 2 森林管护力度有待加强 。 受教育程度和林区环境的限制 , 部分护林 员文 化程度低 、 业务素质 不高 、 执 法水平不齐 , 巡山记 录不规范 。此外 , 部分乡镇对封山禁牧工作重视程 度不够 , 局部 地 方羊畜进 入林地放牧的现象仍然存在 。
一
随着天保 工程的实施 , 国有林 场的森林 防火 、 通 讯、 职工住 房、 林场办公条件 、 林 区的水 、 电、 路等生产生活条 件得到极大 的
改善。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 影响工程建设成效
一
、
工程建 设投 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由于近几 年物价不 断 上涨 , 职工工 资相应增 加 , 而天保 一期补助标 准没有调 整 , 加 之地 方财 政困难 , 配套资金未能及时落实到位 , 致使政 策性补助 资金缺 口逐年加大 。 尤其是国有林场停止采伐以后, 主要经济来 源被切断 , 林 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得不依赖于工程投资 , 但 天保工 程一期实施 方案 中却没有 安排相应的投资 , 致使林 区森林 防火 、 病虫 害防治手段 比较落后 , 防控能力弱 , 势必影响天保工程 的建
丽江市天保工程实施成效及天保工程二期的实施对策

丽江市天保工程实施成效及天保工程二期的实施对策杨永丽【摘要】丽江市天保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加快了森林植被恢复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丽江市在天保工程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仍存在天然林生态系统仍然十分脆弱,森工企业改革相对滞后,林区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等问题.藉此提出了落实工程目标责任制;加快森林植被恢复进程,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妥善安置职工就业,切实保障林农利益;落实属地责任,逐步推进林区改革;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等天保工程二期的实施对策.%Implementation of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in Lijiang effectively protected forest resources ,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forest vegetation recovery, and promote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 also had significant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re are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but problems still existed such as fragile forest ecosystems, lagged behind forest industrial enterprise reform, weak industry supporting capacity. Therefore,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implement project go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to speed up forest vegetation recovery process, to build nat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to provide job placement for workers,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forest farmers;to practice territorial responsibility, to push the Forests reform forward ;to take advantage of local resources to accelerat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tc in the Project Phase II.【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1(036)006【总页数】5页(P117-121)【关键词】天保工程;实施成效;实施对策;丽江市【作者】杨永丽【作者单位】丽江市林业局,云南丽江67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741 概述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上游、地处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丽江市北连迪庆、南邻大理、西接怒江、东与四川攀枝花接壤.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63个乡(镇),458个村民委员会,常驻人口122.6万人.丽江市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据2009年丽江市森林资源调查,林业用地面积为163.36万 hm2,占国土面积的79.5%,其中有林地126.17万 hm2,灌木林地16.28万 hm2,疏林地5.58万 hm2,未成林造林地4 133 hm2,无林地6.69万 hm2,宜林地8.22万 hm2,森林覆盖率66.15%,活立木总蓄积10 504.34万 m3.20世纪60年代,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林业部和云南省林业厅先后在丽江市设立了5个重点森工局、1个林业工程公司和金沙江水运局4个水运处.天然林停伐前有森工职工8 700人,其中重点森工6 400人,地方森工2 300人;天然林禁伐后从事天保工程建设的有5个重点森工企业,6个地方森工企业,2010年有森工企业在职职工2 121人,离退休职工2 751人.2 天保工程实施概况2.1 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丽江市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政府的决策,从1998年8月28日起,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按“九·五”期间平均采伐40万 m3商品木材计算,天保工程实施13年来,累计调减商品木材采伐520万 m3.2.2 森林管护丽江市森林管护建设项目自1999年开始实施,当年计划实施86.43万 hm2.从2000年天然林保护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国家下达森林管护项目计划每年122.39万 hm2,实际实施管护149.97万 hm2,完成计划面积的125.1%,超计划管护27.58万 hm2.森林管护实行“项目实施单位—天保所—管护点—管护人”层层签订承包合同,把管护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和个人,做到“任务、人员、责任、奖惩”四落实,有效地管护了森林资源.2.3 公益林建设1998~2010年,天保公益林建设计划面积42.63万 hm2,实际完成42.86万hm2,完成计划的100.5%,其中:人工造林3.21万 hm2,飞播造林4.35万hm2,封山育林 21.53万 hm2,森林抚育5.32万 hm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8.46万 hm2.2.4 妥善分流安置森工企业职工丽江市森工企业职工多,为确保森工企业平稳过渡,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省政府和林业厅出台的职工分流安置政策,在职工自愿申请的基础上,采取一次性经济补偿的形式解除劳动合同关系2 551人;根据省下达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任务,5户重点森工和6户地方森工安置从事天保工程人员2 513人;按属地管理原则,将森工企业政策性机构学校、医院、公安全部移交县人民政府管理,5户重点森工共移交政社性人员265人.2.5 推进新能源建设,降低森林资源消耗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共新建沼汽池96 659口、节柴灶166 686户、太阳能82 900 m2、微型水电981台、有效地降低了森林资源消耗量.2.6 苗圃及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丽江市建立了6个天保工程苗圃基地和1个云南松种子生产基地,6个苗圃基地面积累计为51.25 hm2,年生产苗木1 780.6万株,采种基地规模为386.67 hm2,年生产种子1.16万 t.7个种苗生产基地的建立满足了天保工程绿化造林的种苗供给,保证了种苗质量并提高了造林成活率.2.7 天保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丽江市各级天保办及各项目实施单位配置了交通车辆65台,电脑、GPS全球定位仪、发电机、电台、对讲机、扑火专用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新建天保管护站7个,管护所25个,管护点45个,建筑面积累计达9 913 m2,各类天保标志碑和宣传碑1 070座,公益林围栏8.81万 m,防火隔离带(线)34.9 km,新建、维修防火道路600 km,瞭望台10座,天保工程基础设施的补充完善,有效地保障了天保工程的顺利开展.2.8 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是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一项涉及广大林区职工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丽江市自2009年实施棚户区改造以来,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3 216户,改造面积为217 480 m2,完成改造投资20 764万元.有效地解决了森工企业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2.9 后续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丽江市的森工企业在搞好天保工程建设的同时,全方位、多渠道地发展新兴产业,先后建立了森龙旅行社、大自然旅行社、民用燃气服务公司,还利用企业各自的优势,转产开办了石材加工厂、纯净水厂、特色植物油加工厂、保洁公司、加油站等一批新型企业,开拓了生产门路,解决了300名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此外,扶持培育了永胜林辰公司、宁蒗县林业局花椒基地、永胜雷特公司食用菌产品开发、玉龙县优质照水梅基地、丽江绿丫头果业公司海棠果种植及深加工、华坪永丰竹产品开发公司、玉龙林业生态旅游公司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基地、玉龙县鲁甸乡农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项目,这些林业后续产业的培育发展,对促进林区农民增收致富和林区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森工企业人员再就业增加了新的途径.3 天保工程实施成效3.1 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森林植被恢复步伐1)林业用地面积从工程实施前的149.97万hm2,增加到2009年的163.36万hm2,森林覆盖率由40.3%增加到66.15%,提高了25.8个百分点,林分结构改善、林分质量提高、生物多样性逐步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效益显著.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增强.据省水利厅《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丽江市土壤侵蚀总面积由1999年的5 478.5 km2减到5 441.9 km2,5年间减少了36.6 km2.实施天保工程后高原湖泊泸沽湖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景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体水质更加优良、2009年,泸沽湖水质保持一类,湖水透明度达到12.1 m(以前为11 m);永胜县程海镇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2.7%提高到36.7%,程海水位由原来的1 500.3 m上升到1 503.7 m上升了3.4 m.3)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加.拉市海湿地保护区的鸟类由原来的70多种增加到200种;工程实施前,来泸沽湖栖息的红嘴欧数量极少,现在已达2 000只,野鸭、鸳鸯等数量由几百只发展到10万只;滇金丝猴的数量由160多只增加到240只.4)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有效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2 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显著1)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促进了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地方经济实力增强.2010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09.97万人次,比1997年的172.8万人次增加737.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2.46亿元,比1997年的9.47亿元增加102.99亿元. 2)工程区农民收入和国有森工企业职工收入有所增加.丽江市农民人均收入从1997年的672元增加到2010年的3 410元,国有森工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从1997年的5 648元增加到2010年的14 208元.3)促进了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林业总产值从1997年的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5亿元.3.3 有效地提高了林区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林区社会稳定,社会效益显著1)林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加强,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明显减少.广大林农从过去单纯依靠木材采伐转向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资源开发等,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2)森工企业由砍树人变成了植树人、护林人,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到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按时发放工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3)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森林资源恢复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得到调整,林区社会和谐稳定.4 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1)天保工程实施涉及面广,各级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支持.2)加强领导,设立机构,专人管理.3)各级政府推行目标管理,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层层抓落实.4)严格工程管理.严格按工程建设管理的技术规程、规定进行施工,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工程成效.5)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按财务管理规定管好、用好资金.6)经过天保工程一期建设,丽江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天然林生态系统仍然十分脆弱,很不稳定.7)森工企业改革相对滞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8)林区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欠帐较多.5 天保工程二期的实施对策丽江市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加快发展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保护和培育天然林资源这个核心,完善政策措施,推进体制改革,发展农村能源建设,改善林区民生,实现资源增长、质量提升、生态良好、民生改善、林区和谐稳定,为全市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牢固的资源基础和生态屏障.到2020年,新增森林6.67万hm2,净增森林蓄积1 838万m3,实现全市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完成森林管护95.26万hm2;完成公益林建设9.8万 hm2;完成国有中幼林抚育10万hm2;安置森工企业职工2 121人.5.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机构,落实工程目标责任制1)严格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资金,分级负责,狠抓落实.2)调整充实天然林保护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统一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及时解决工程推进中的重大问题.3)落实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充实天保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确保工程顺利实施.4)天保工程二期建设实行绩效考评,按考评结果相应调整天保实施单位工程任务和资金.5.2 以保护森林资源为核心,加快森林植被恢复进程,构建国家生态安全1)严格执行“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政策.2)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和林政执法力度,严格管理森林采伐限额,加大森林资源管理的检查监督,坚决杜绝超限额采伐,依法打击乱砍滥伐、非法侵占林地的行为,加强木材运输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木材流通.3)建立健全森林管护体系,有效保护森林资源.4)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解决农村生活能源使用问题,降低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5)切实抓好公益林项目建设,加快森林植被恢复.人工造林补助标准提高到4 500元/hm2,封山育林补助标准1 050元/hm2,丽江市计划完成人工造林2.67万hm2,封山育林7.13 hm2.6)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减少灾害损失.7)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逐步推广应用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监测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5.3 开展森林经营,实现森林资源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1)牢固树立科学经营森林的理念,按照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补则补的原则,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落实培育措施,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资源储备.加大中低产林改造力度,加强森林抚育,重点解决好中幼林密度过大、枯损严重、生长受阻等问题,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促进森林资源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2)天保工程二期建设目标中,新增森林蓄积量为1 838万m3,天然林的科学经营在2020年森林蓄积量目标实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项目计划完成10万hm2中幼林抚育任务,年计划完成1万hm2.5.4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妥善安置职工就业,切实保障林农利益1)突出以人为本,改善林区民生,取消职工一次性分流安置政策,大幅度提高森林管护以及基本养老统筹、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5项社会保险补助标准,解决林业职工工资增长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问题,解决工程实施单位因社会平均工资连年上涨造成的参保费缺口问题,确保企业职工全员参保.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县”的原则,妥善处理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确保林区社会稳定.2)天保工程区集体公益林全面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权属为集体和个人的国家级公益林全部纳入国家补偿,补偿标准为150元/hm2;权属为集体和个人所有的省级公益林纳入省级补偿,补偿标准150元/hm2,省和国家的补偿标准统一.丽江市有集体公益林61.07万 hm2,每年有9 160万元的国家和省级生态效益补偿金,补偿金兑现到每户林农手中,保障林农利益.集体商品林不纳入国家管护补助范围,不享受补助,由林农依法自主经营、自己管护,与非天保工程区集体商品林享受同等采伐管理和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林农开展对人工林的培育与利用,自主经营商品林,林农得实惠,充分调动林区农民爱林护林的积极性.5.5 落实属地责任,严格国家政策,逐步推进林区改革1)森工企业一律不得招收新职工.政府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把关,一律不招收新职工,森工企业更不能擅自招人.2)切实履行属地社会保障责任,落实再就业扶持的各项政策.天保工程一期,丽江市森工企业按国家政策,一次性解除劳动合同关系2 551人,现在大多数人没有稳定收入,是社会的困难群体,政府和相关部门就给予关注,落实相关扶持、补贴政策.3)进一步加大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保质保量完成改造任务,并将林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4)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社会化管理工作,将退休人员逐步纳入社区管理,减轻企业社会负担.5)逐步推进有经营条件的森工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6)逐步妥善安置森工企业人员,不具备生存条件的企业,需实行关闭撤销,彻底解决森工企业的问题.5.6 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结合其它林业建设项目,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林区经济转型升级.1)开展公益林人工造林及中低产林改造树种更替、采伐更新等项目,大力发展核桃、芒果、雪桃、花椒等生态经济兼用林,为林农和森工企业培育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生态建设和林农增收互利共赢.2)对森林管护项目做好林下资源开发工作.采取有效保护、科学保育、规范采集等科技管护措施,着力发展野生食用菌、森林药材、山茅野菜等特色林产业,并大力发展林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3)森工企业林场、天保所、管护站(点)可积极开展林下药材种植及发展养殖业.4)森林抚育、人工商品林采伐等适度发展木材及剩余物深加工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改变丽江市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率的现状,努力扭转有指标不采、有市场不供的供需矛盾,维护林区资源管理秩序.5.7 强化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丽江市生态区位重要,是天保工程重点区域,工程建设任务量大、资金量大,强化天保工程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全社会参与支持天然林保护工作.力争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工程建设.参考文献:[1]张志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2]李月.云南省天保工程区重点森工企业改革思路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4):108-111.[3]赵宗桓,李宏,木伟军.丽江市低效林改造初探[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2):142-145.[4]丽江市人民政府.丽江市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Z].2005.[5]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管理实施细则[S].2008. [6]云南省林业厅.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Z].1999.。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实施天保工程的成效及对策

文 章 编 号 :0 6— 9 3 2 0 )2一O 1 0 10 6 9 ( 08 0 15— 2
内蒙 古 乌 兰察 布 市 实 施 天 保 工程 的 成 效 及对 策
武 瑞 霞
( 内蒙古 乌兰察布市经济林工作站 , 宁 集 0 20 ) 100
摘 要 : 文章论述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以下简称天保工程) 取得的成效, 同时也分析
成 为保 护母 亲河 的绿 色屏 障 。
— —
在“ ” , 极稳妥 , 分 上 积 多渠 道 分 流 安 置 富
余 职工 。到 目前 为 止 , 程 区 共 分 流 安置 富余 职 工 工 89人 。缓 减 了地 方 财 政 发 放 工 资 的压 力 , 林 区 7 使 的就业 结构 和 产业 结 构 发 生 了 很 大变 化 , 事 森 林 从
— —
程区全面停止了林木的商品性采伐 。实现 了森林资 源 向保 护 和培育 为 主 的历 史 性 转 变 , 黄 河 地 区 生 沿
态 环境 恶化 的趋 势 得 以遏 止 , 分 区域 森林 生 态环 部 境 明显 改 善 , “ 到 十五 ” 末 , 现 了 由局 部 治 理 整 期 实 体 恶化 到 治理与 破 坏相 持 的历 史 性跨 越 , 态 建设 生
粮食 , 致 水 土 流失 加 重 , 积 达 6 7 1 h 占工 导 面 0 57 m , 程 区总 土地面 积 的 5 % 。土 地 荒 漠化 加 剧 、 物 多 6 生
完成公益林建设 442 18 .8万 hr(8 3 亩 ) 封 山育 林 2 T 2 .3万 I 2 . .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2期 1 20 0 8年 4月
水富县天保工程实施成效及二期工程建设对策

关 键 词 : 业 ; 保 工 程 ; 效 ; 策 林 天 成 对
中 图分 类 号 : 7 S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9 4 ( 0 2 0 — 0 30 1 7 — 9 4 2 1 ) 50 6 — 3
l 引 言
天然 林 资 源 保 护 工 程 是 国 家 治 理 生 态 环 境 的 6大 林业重点工程之一 , 富县 自 20 水 0 0年 正 式 实 施 天 保 工 程后 , 主要 开 展 了森 工 企 业 富 余 职 工 分 流 安 置 、 源 林 资 政管理 、 生动植物保护 、 野 护林 防火 、 益 林 建 设 及 林 业 公 基 础 设施 建 设 等 。工 程 实 施 1 0年 来 , 程 区 实 现 了 森 工
提供 大量 洁净 氧 气 , 时 吸 收 大 气 中 的 悬 浮 颗 粒 物 , 同 极 大 的 提 高空 气 质 量 , 能 减 少 温 室 气 体 , 并 减少 热 效 应 , 有 效 地 改 善 了 人们 生产 生 活 环 境 , 高 了人 居 质 量 。 提
增长 , 工程 区森 林 群 落 结 构 、 物 多样 性 明显 改 善 , 步 生 初 实 现 一期 工 程 建 设 的 目标 和 任 务 。
2 工 程 实施 成 效 分 析
2 1 生 态 效 益 .
计 算 , 济效 益达 3 7 经 . 6亿 元 。 ( ) 过 实 施 天 保 工 程 , 整 了农 村 经 济结 构 , 2通 调 为林 农 开 辟 了新 的 经济 增 长 点 。水 富 县 依 托 天保 工 程 , 市 以 场 为 导 向 , 步 建立 了 竹 产 业 、 桃 产 业 等 基 地 建 设 工 逐 核 程 , 极 引 进 推 广科 技 项 目 , 力 发 展 杜 仲 、 桃 、 栗 、 积 大 核 板
黑龙江国有林区实施天保工程后续发展对策研究

黑龙江国有林区实施天保工程后续发展对策研究于兴新【摘要】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sis's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actual effects of the natural forestry protection project in the state-owned forestry reg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n, the main problems that affect seriously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roject are found ou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trategies and tries to explore some effectual methods for the later period of national forest protection of the state-owned forestry region in Heilongjiang. These official suggestions include revitalizing forest zoning,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of fund use, supporting the follow-up industry project, separating government function from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striping every social function that enterprises have to undertake, reforming the mechanism and so on. All these measures will play important roles on the process of the later period of the project and will have deep effects on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state-owned forestry region in Heilongjiang.% 从黑龙江国有林区基本现状、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地评价了实施“天保”工程取得成效及实施“天保”工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保工程实施成效及二期工程建设对策

响林农保护森林 的积极性 。二是生态公益林护林补偿基 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低 , 与商 品林经 营 收入相差 太 大 , 农对 公益 林护 林
品林采伐政策不能满足经营者 的需要 , 生态公益林的补偿 我县一期工程 的实施 中 , 主要 存在
高 8 0 百分点 , .个 8 大幅度实现森林 资源有林地面积 、 森林
和活立木 蓄积 量得到大 幅度增 长 , 经济效益显 著 。截 止 到 不 少 困难 。 2 0 年底 ,工程建设期 间已净增有林 地面积 2万公顷 , 08 但 低水平 储备 活立木 蓄积 4 7万立 方米 ,每立 方米 按 30元 计 森工 企业 的生 存 困境 , 这种缓 解是 暂 时性 的、 5 0
千瓦水 电站 , 决朱 家 山及 其周 边用 电紧张 状况 ; 解 逐步 五是通 过生态环境建设 与林 业产业结 构调整 的结合 , 大
1 社会 效益 . 3 一 是 通 过 天 保 工 程 实 施 , 遍 增 强 了 全 普
林业重点工程 之一 ,瓮安 县 自 19 年正式 实施天保工 完 善西坡 、 98 映山红 、 家 山、 朱 塔坡 “ 四大 景 区” 开发建 设 。 政管理 、 生动植物保护 、 野 护林 防火 、 公益林 建设及林业 力 培植后续 资源 , 广泛拓宽 了森工企业就业渠道 。 资源有林 地 面积 、 森林 覆盖 率 、 活立 木蓄积 三个 同步增 现一期工程建设 的 目标和任务 。
万公顷增至 6 3 . 万公顷 、净增 2 9 万公顷 ,活立木 蓄积 由
19 9 7年 的 1 0 8 万立 方 米 增 至 4 7 立 方 米 、净 增 2 7 5万 7 万
2 工 程实施存在 的主要问题 21 资源管理 问题 . 一是森林管护费补助标准偏低 , 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保工程实施成效及二期工程建设对策
摘要:通过总结瓮安县天保工程一期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浅谈二期工程建设的对策,以期望更好的发挥天保工程的效益,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林业;天保工程;现状;对策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国家治理生态环境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瓮安县自1998年正式实施天保工程后,主要开展了森工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资源林政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防火、公益林建设及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工程实施10a来,工程区实现了森林资源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三个同步增长,工程区森林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初步实现一期工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1工程实施主要成效
1.1生态效益一是增加森林面积,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截止2008年底,工程区有林地面积由1997年的4.93万公顷增至6.93万公顷、净增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由1997年的180万立方米增至457万立方米、净增27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39.13%增至47.90%、提高8.80个百分点,大幅度实现森林资源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三个同步增长。
二是动植物资源不断丰富,生物多样性得到充分体现,呈现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三是蓄水、固土、保肥效益提高,粮农增产增效。
四是有效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森林绿地可为空气提供大量洁净氧气,同时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极大的提高空气质量,并能减少温室气体,减少热效应,有效地改善了人们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人居质量。
1.2经济效益一是通过实施天保工程,全县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得到大幅度增长,经济效益显著。
截止2008年底,工程建设期间已净增有林地面积2万公顷,储备活立木蓄积457万立方米,每立方米按300元计算,经济效益达1.37亿元。
二是通过实施天保工程,调整了农村经济结构,为林农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县依托天保工程,以市场为导向,一方面促进了我县畜牧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每年大大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力度,减轻生态压力。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我县结合州委“创建绿色黔南,打造西部绿州”和创建“黔中生态公园县”的定位,合理开发森林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带动相关生态旅游发展。
瓮安县整合全县资源于2004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了朱家山国家森林公园。
四是兴建了朱家山10千瓦水电站,解决朱家山及其周边用电紧张状况;逐步完善西坡、映山红、朱家山、塔坡“四大景区” 开发建设。
五是通过生态环境建设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合,大力培植后续资源,广泛拓宽了森工企业就业渠道。
1.3社会效益一是通过天保工程实施,普遍增强了全民的生态意识。
工程实施有效保护了现有天然林,促进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实施天保工程,通过从事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一次性安置及林下资源开发等,使森工企业职工投入到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实现了由砍树人向管树人、种树人的历史性转变。
2工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资源管理问题一是森林管护费补助标准偏低,影响林农保护森林的积极性。
二是生态公益林护林补偿基金过低,与商品林经营收入相差太大,林农对公益林护林积极性不高。
三是没有科学的森林经营政策支撑,人工商品林采伐政策不能满足经营者的需要,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政策尚未完善,森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得不到体现。
2.2资金管理问题我县一期工程的实施中,主要存在资金到位缓慢,特别是地方配套资金几乎要次年才能到账,影响工程的正常实施。
2.3民生问题国有森工企业职工普遍生活困难,只能维系最基本的生活费用,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发展遇到不少困难。
2.4体制机制问题天保工程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国有森工企业的生存困境,但这种缓解是暂时性的、低水平的,是依靠财政补助过日子,长远的生存问题并未解决。
一是没有建立全面停伐的森工企业新体制。
二是森工企业政企分开改革不到位。
三是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未实施,脱困解制不到位。
3二期工程后续政策建议
3.1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力度一是进一步促进森林资源大幅度增长,生态环境继续改善;二是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林产品加工、林下种植等非木质产业及其他服务业结构;三是进一步妥善安置富余职工,继续通过森工企业改制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职工就业渠道,增加林区职工的收入,使林区社会呈现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四是进一步配套完善各项政策,继续完善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教育、医疗卫生等支出,让工程区职工和群众继续受益。
3.2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是增加林区道路维修建设投资。
现有林区多数公路交通状况较差,给森林管护、营林生产、火灾扑救等带来很多不便和困难。
建议国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排专项资金用以解决林区道路维修建设。
二是增加森林管护站点建设。
天保工程强化森林管护,但管护人员没有专门的站点住房,工作环境条件非常差。
国家应对森林管护站点有计划安排建设,解决住房及其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
3.3增强政策性安置富余职工力度一是加工企业与基地建设相配套,使职工享受国家林业龙头企业的有关扶持政策;二是对按政策规定不能解除劳动关系的
工伤、长病、内退职工,以及现有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由各级财政予以补助;三是实行“早退”、“内退”政策,享受公共财政专项补助,补助年限到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止,由社保部门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管理;四是鼓励职工参与其它林业岗位的竞聘考录,发挥新的作用。
3.4深化“林改”与森工企业改革在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统筹森工企业的改革,妥善解决好富余职工的分流安置,做到两手抓,两促进,确保林区社会稳定,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